豫剧发展及前景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豫剧的发展及前景分析

在河水咆哮的黄河两岸,在广袤的华北平原,在田间地头,街头巷尾,中原人只要听一声这优美独特的唱腔,即便是身在异地他乡,也仿佛听到了亲人的呼唤。这就是豫剧。豫剧又名“河南梆子”、“河南高调”,是有产生于河南的中原特色民俗戏曲文化。豫剧在包括台湾和西藏在内的多个省区都有专业演出团体,是全国观众和专业演出团体最多的地方剧种。豫剧植根于民间的土壤,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有人说,一部豫剧史,就是一部中国历史的缩影。还有人说,不了解豫剧,就不了解中原。让我们和豫剧一起,了解中原悠久的民俗文化。

豫剧的形成与发展

豫剧前身河南梆子的起源已经很难考证。河南梆子的班社,据老艺人传说,过去的演员大多出于乾隆年间开封附近的朱仙镇蒋门和清河集徐门两家的科班。豫剧是从民间发展成长起来的,演出活动和演出剧目,多与民俗相关。旧时最为盛行的,一是迎神庙会的祀神戏。二是岁时节令的应节戏。三是还愿祈福的喜庆戏。四是殡葬亡人的丧葬戏。这样的风俗至今犹存。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此后,郑州、洛阳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戏。

民国时期,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先后建立了四个河南梆子剧场。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学社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开始演编现代戏。这一时期,豫东调、豫西调的合流,促进了河南梆子的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河南梆子经过改革创新,正式更名为豫剧。1956年成立了河南豫剧院,逐渐形成各大豫剧流派,并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1990年后又举行了“93十大名旦”的评选和举办了中国豫剧艺术节,同时豫剧从河南周边向西北、西南、东北等地传播。近些年,豫剧事业在新一代领军人物的努力下,新作品屡次获得国内国际大奖,并且多次出国演出,使豫剧又有了新的发展。

角色行当、音乐结构,流派及代表人物

豫剧的角色行当由“生旦净丑”组成。按一般的说法是四生、四旦、四花脸。戏班组织也是按照“四生四旦四花脸,四兵四将四丫环;八个场面两箱官,外加四个杂役”。早期豫剧以“外八角”(四生四花脸)戏为主。但随女演员的逐渐增多与耀眼发展,旦行在豫剧中取得了主导地位。

在苦难深重的乡村,在空旷苍茫的田野上,在洪水过后的残垣断壁间,在一场大战后埋葬亲人尸骨的坟墓旁,一曲高亢而哀伤的旋律响起来,或是祭祀对敌作战中英勇牺牲的父兄;或是求祈老天开眼,年年都是风调雨顺;或是驱逐邪祟恶魔,让家人健康平安;或是讲述一段扣人心弦的故事,让弯腰劳作的脊背生出幻想的翅膀;或是来一段泥土味的幽默,让苦难的人暂时放下愁绪,开怀一笑。

这样

豫剧的传统剧目有1000多个,其中很大一部分取材于史小说和演义。如封神戏、三国戏、瓦岗戏、包公戏、杨家将戏和岳家将戏,还有很大一部分描写婚姻、爱情、伦理道德的戏。新中国成立之后,出现了不少描写现实生活的现代戏和新编历史剧,使豫剧事业又有了新发展。如《朝阳沟》、《小二黑结婚》、《倒霉大叔的婚事》等等

豫剧流派可分为因流传地域、语音不同形成的区域性艺术流派,以及艺术家表演、唱腔风格、弟子传承不同形成的风格流派。第一,音乐和地域流派。即以开封为中心的"祥符调";以商丘为中心的"豫东调";以洛阳为中心的"豫西调";形成于豫南沙河一带的"沙河调"。第二;艺术家风格流派。旦角以陈素真、常香玉、马金凤、阎立品、崔兰田五大名旦为代表的表演流派最为影响广泛。其他旦角及生、净、丑行的卓越艺术家也开创了不同风格的流派。

豫剧的唱腔音乐结构属板式变化体,其主要声腔板式有四种,即二八板、慢板、流水板、散人物感情变化的需要有不同变化。慢板类有慢板、金钩挂等板式,其上下句唱腔起于中眼而落于板上。流水板亦为豫剧常用的板类之一。唱腔一般都是眼起板落的一板一眼的形式。可根据需要作不同速度的变化。飞板无板无眼,节奏自由,是一种朗育式的唱腔,属于散板类。以上四大板类的唱词一般都是用"三、三、四"格律的十字句,或"二、二、三"格律的七字句。有时也用一些字数不等的长短句,如二八板中的呱嗒嘴即以五字句为基础,飞板中的滚白即为有唱有白的散文体句式。

发展前景及对策

观众是戏曲的上帝,在近一二十年内戏曲的观众不断减少,这与现在整个文化欣赏多元化有关。豫剧现在的不景气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其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点:多媒体影响。一般人在家就可以看电视上网,大都不会去剧院看;戏剧不能与时俱进,大多都是以前唱滥了的曲目,与生活不贴近;耗费成本太大。拿成本大来说,以前只要有十多个左右的演员包车去演出就可以,至多二辆车。而现在包一场戏,光拉幕布就二、三辆车。而且现在河南豫剧团生存挺困难,戏团日子好过的占少数,不好过的占大多数。最好的就是省剧团,地市剧团稍次,那么县剧团就是风雨飘摇,名存实亡了。豫剧想要有个好的前景,必须改变现状。

对于推广豫剧发展的努力,最值得一提的要数河南省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的推出了。它是1994年创办的,在1999年全面改版后,以特色的戏迷擂台赛引起了全社会的轰动,收视率最高可达35.7%。它提供了一个平民舞台,并以丰厚的奖品吸引着社会大众的参与,《梨园春》成立期间收到观众来信数百万封,报名参加擂台赛的有五万余人。随后又推出少儿擂台赛,更是聚集了一大批有才华有天赋的少年。这几年来,《梨园春》更是通过与各省卫视合办戏曲晚会将豫剧再次强势的推向了全国各省,更通过《梨园飞歌》大型戏曲交响音乐会澳大利亚悉尼歌剧院成功举办将豫剧首次推向海外。

最近,河南政府提出豫剧发展前景的三个方向:必须占领城市舞台;必须征服青年听众;必须与国际接轨。个人认为是不够切合豫剧的发展实际的。首先,现在的豫剧倾向于“高雅化”。越来越讲究,越来越复杂,包装太好,功力太少。戏剧的灯光设备等都达到了高水平,但是进剧场的看戏的观众也很少,而且票价

不菲,专家看,领导干部看,公务员这个阶层看。农民却没有了。我觉得这是一种怪现象:豫剧的起源地和兴盛地都是在农村,大部分听众也是在农村;而城市的听众群体相对比较小,且很多是由农村迁移到城市的人组成。所以,我觉得豫剧的发展重心仍旧应该放在农村上,不灭亡的戏剧,不是现在讲排场的豫剧,而是过去有老百姓口味的老豫剧。现在其实连农村的豫剧发展都很不景气了,谈何搞好城市呢?其次,关于必须征服青年观众,我觉得这是很好的提法,但是我觉得仍旧要认识到豫剧的听众绝大部分仍只是中老年,青少年观众少这样的现实。在发展青少年听众的同时,也要致力于保住中老年听众对豫剧的热情,不能只顾一面,到最后鸡飞蛋打两头空。关于与国际接轨,我觉得这也是很好的想法。有句话叫“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要把民族特色推向世界,提高豫剧的知名度,也有利于在国内外争取到更多的听众。

根据上面的分析,我觉得豫剧的发展要注意一下三点:第一,借助现代化的传媒手段是传播与弘扬豫剧的选择之一。尤其是受众广泛的电视,更应成为我们宣传的平台。如果一打开电视不是所有的娱乐节目都是超女的歌唱,不是所有的访谈栏目对象都是歌星、影星,而是一些传统经典剧目时不时能进入大众视野,一些优秀的戏曲演员能成为大众的粉丝,那么,豫剧的社会影响力就会越来越大了。第二,观众的参与也很重要,这是《梨园春》的成功经验,也是所有民俗文化成功的根本。戏曲诞生于民间,是一种很质朴的艺术,而今许多剧团不再高高在上,能主动到农村寻找市场,不能不说是振兴戏曲的手段之一。戏曲只有走进民间,真正与观众接触,才能赢得广泛的市场。第三,豫剧要想发扬光大,要不断打造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大众欣赏与审美意味的经典作品。近些年,对传统剧目的改编和一些具有时代特色的剧目受到好评,许多经典段落家喻户晓,很多人还能哼唱。

综上所述,豫剧作为一种有中原独特风格的民俗文化,它的产生与发展以及未来,都是同广大人民分不开的,豫剧的最终发展前景只应该是回归普通民众。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和支持才是豫剧发展的王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