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明史1导论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https://img.taocdn.com/s3/m/704547d2fab069dc50220156.png)
世界文明史1、何谓“文明”所谓“文明”:是指具有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联系的某一群人类(这个整体一般包括若干个同类型的国家)借助科学、技术等手段来改造世界;通过法律、道德等制度来协调群体关系;借助宗教、艺术等形式来调节自身情感,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基本需要、实现全面发展所达到的程度。
2、文明形态一般具有三个侧面(三个特征):即:经济、政治与文化。
(1)具有使用和制造的工具(包括一切科技手段);(2)依赖和凭借的社会关系(包括一切社会制度);(3)渴望和追求的情感慰籍(包括一切精神享受)。
3、文明与文化的区别文化,是指人在改造客观世界、在协调群体关系、在调节自身情感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时代特征、地域风格和民族样式。
文明和文化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概念:文明是文化的内在价值,文化是文明的外在形式。
二、世界文明史的研究对象世界文明史主要研究从三百多万年前人类出现——当代世界范围的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历史。
包括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等各文明形态的产生、发展、冲突和消融及其在物质生活方式、政治体制与思想文化等方面的主要特征,并通过研究世界各文明形态的发展进程、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揭示人类社会发展的多元性、规律性。
三、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和方法1、意义1)系统地、准确地理解人类文明多样化的进程,把握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 2)增强应对文明挑战的思辨能力;第二章古代东方文明1、了解和掌握亚非主要国家古代文明的产生、发展、消融的历史概况及在物质和精神领域所取得的巨大成就;2、理解:(1)自然环境对文明产生发展的影响;(2)古代东方奴隶制度国家的政治、经济制度、阶级关系的特征及形成原因;(3)上古亚非文明国家的文化成就。
3、教学重点与难点:古代东方各文明形态的基本特征思考题: 1、略述古代东方文明的基本特征。
2、试论古代埃及奴隶制中央集权君主专制政治产生的原因、内容;3、试列举古埃及文明的主要文化遗产。
4、扼要分析古代西亚国家政治变迁的脉络与宗教信仰的演变化趋势。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8527ef3f90f76c661371a82.png)
分子逐渐冲破“华夷之辨”的思想禁锢,从“技艺”、“制 度”、“观念”三个层次的学习上层层推进,最终认同了西 方的资本主义“文明”。近代中国的“文明”概念完全是借 鉴西方的语境而来。 在19世纪后期的西方,随着考古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的 缘起与确立,开始将“文明”作为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对象、 一种重要领域,这也导致了对“文明”的解读产生了许多内 涵相重叠的定义。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使学术界对“进化” 的观念十分感兴趣,它影响了斯宾塞和美国人类学家路易 斯· 摩尔根等人。他们都认为世界各地区的社会可以按照一个 发展的标准分列在从最低级的野蛮状态到最高级的“文明” 形态序列,并依次划分出“先进的”(“文明的
2、西欧封建化
土地占有的采邑化,自由农民的农奴化,封建主内部关系的 等级化。 查理· 马特的改革,从终身占有到世袭。马尔克公社农民的破 产与沦为农奴。 加洛林帝国的君主查理曼(768-814)的战争对封建化的促 进。 843年,凡尔登条约,帝国瓦解。外敌入侵,内部动荡,封 建化完成。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一、何谓“文明”
“文明”是世界史、考古学、人类学、社会学和国际政治学 等许多领域的核心词,也常常在日常用语中出现,其含义众 说纷纭,各取所需,莫衷一是。 从词源学和语义学的角度来追溯,“文明”术语在不同的时 期和不同的语境下具有不同的含义。 在中国古代金文中,“文”最初的两个基本含义“文字”和 “纹身”,含有引伸义“修饰”的之意。“文”也特指色彩 交错的纹理,引申为条理、秩序。“明”在古汉语中,有明 亮,彰明的含义。
兰教文明圈、以中国为核心的儒教文明圈,还有佛教文明圈。 这样的划分其实并不那么精确,但或多或少地等够显示个主 要地区的文明特征。 数千年来,各个地区、各个民族不同历史时期的文明现象林林 种种,千差万别,但各种文明形态都经历了各自的流变兴衰、 新旧交替的历史过程。在近代以前,尽管由于山海阻隔、信 仰歧异、习惯差别的限制与阻碍,各主要文明形态之间大体 处于相对封闭、隔绝的状态,到了16世纪,随着西方社会现 代化进程的启动、海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海 道大通和“西力东渐”浪潮的开启,各文明圈之间的碰撞与 交流
第1讲 导论 世界文化史
![第1讲 导论 世界文化史](https://img.taocdn.com/s3/m/561fc3ee04a1b0717ed5dd01.png)
三、文化体系的构成
文化作为一个系统结构就是说它具有体系性与整体性。 它的各个组成部分是相互联系,互相影响的,部分不能取代全 体,而且部分之合也不等于全体,体系是独立的,自足的,同时 又是区分于其他体系的,这是体系研究的基本原则。
文化体系的构成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五个方面: 1、各国与各民族人民的衣、食、往、行等社会生活及其风俗习惯。 2、社会生产类型,指文化类型的主要生产方式,如畜牧生产、渔猎生 产、农业生产或是工业生产等,在人类历史上,古代文化一般是从农畜 业为主的生产形态开始,逐步进入工业社会。由于社会生产类型在文化 发展中地位重要,所以一般直接称为工业文化、农业文化、渔猎文化 等。 3、国家政治机制,包括国家政体与国体,国家法律制度,政府机构 等。 4、语言文字、科学技术等。 5、文化的精神取向,主要就是宗教信仰、思想观念,文化逻辑与民族 精神,道德评价等。它反映一个民族文化的价值判断与精神取向。
以上五种因素可以分为三个大的层次,即社会生产生活层次(包 括以上所说的社会生活与社会生产)、社会组织层次(包括以上 所说的国家政治机制与科学技术和语言文字),与精神意识形态 层次(包括文化的精神取向)。 由于对文化体系有不同的看法,我们无意要求大家削足适履,只 是作出简单的层次划分,以便利于掌握和分析。
第二,虽然“文明”与“文化”有概念的差异,但是,二者 之间的互相联系与互相重合的部分,远远多于它们所表现出 来的差异与区分之处。所以在大多数的使用中,没有必要过 多地纠缠于它们的细微差别,甚至进行无所谓的争议。从广 义来说,文明与文化完全可以等同起来,看做基本相同的范 畴。这样的有助于我们全面地理解它们的实质内容,而不必 过分沉溺于概念的分辨。
一、历史与历史学 二、文化与文明 三、文化体系的构成 四、世界是什么? 五、“西方”与“东方” 六、世界文化体系的划分 七、世界文化史的分期
世界文明史 1导论
![世界文明史 1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d60788f648d7c1c708a145f6.png)
幻灯片1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塞缪尔?亨廷顿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
---马克垚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1 幻灯片2世界文明史--导论●一、“文明”的概念●二、文明的内在要素●三、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四、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五、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方法●六、参考文献2 幻灯片3一、“文明”的概念●1、“文化”和“文明”●(1)“文化”[c u l t u r e]一词源于拉丁语[C u l t u r a],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
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对““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
”3 幻灯片4●(2)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也源于拉丁文[Civis],有“城市国家、公民的、国家的”的含意以及“civiltas”“公民资格”和“彬彬有礼”的意思。
●近代以来,“文明”一词的含义是与“野蛮”相对的,文明即“教化的行为”,指人类社会从未开化到文雅的状态,也指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式和阶段。
4 幻灯片5●(3)“文明”和“文化”的联系与区别●(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
在西方,许多人通常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词,“文明”与“文化”都指的是社会生活的方式或状况。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文明”主要用来指谓生产力水平与社会管理水平的方面,与技术因素相联系,是理性的方面。
“文化”则主要用来指谓审美的、宗教的和伦理的方面,如服饰、家庭婚姻、道德、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习惯、价值取向与观念,是“非技术因素”。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143a9f8abceb19e8b8f6bafc.png)
美国学者亨廷顿在其《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 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是放大了的文化, 文明史中包括着文化史。” 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
●(1)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 镇、集镇或城市; ● (2)已发明、使用文字; ● (3)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 的中心场所。
12
1 、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准, 将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 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就是我 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马克垚认为: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 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 过程中的阶段性。他在《世界文明史》中,把 世界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 从横向角度又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 神文明。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 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在西方,许多人通常 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 词。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 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 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 或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 有的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美)塞缪尔•亨廷顿
世界文明史
导 论
1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 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马克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 明演进的历史。 ---刘宗绪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 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 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胡锦涛
11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ef03812ca5e9856a5612604d.png)
中华文明的特征1.“文明”与“文化”辨析答案3文明被认为几乎等同于文化。
这一术语,标志着在不同社会里、阶层里都分享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行为标准。
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在1871年提出的文化概念,“文化是包括全部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习惯的复合体”。
其次,人类社会的不同,是因其各个民族、地区在信仰、道德或习俗上存在差异;最后,文化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复合体,以现在的话来说,文化本身就是“跨学科”的,因而各个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都适应于这一领域。
2文明时常与狩猎采集社会有着很大区别,后者时常意味着原始。
这种区别时常包含道德优越的假定。
就启蒙时代思想家而言,文明的观念是与社会进步的观念交织在一起的,这是伴随自然科学兴起,理性逐渐战胜宗教而出现的。
1人们讨论各类文明时,经常使用文明和文化这两个概念。
文明指的是这样一种社会,它摆脱了仅仅为生存而进行斗争的境地,已经形成了一个结构复杂、秩序优良的社会制度,这个社会制度被赋予以等级组织为特征的技术发达与文化复杂。
因此,文明的概念不但被用来衡量社会的复杂性,也被用来衡量那些不够开化的人。
这样的社会所具备的基本特征包括:城镇或城市的出现;不断增加的、越来越特殊化的劳动分工;贸易、制造业和商业的发展;地方的和民族的政治、法律行政管理中心;以国家形态表现出来的政治组织;通讯体系:正式的宗教制度;冶金术的出现:高度发展的艺术、文学、音乐以及其他表现形式2.古代埃及文明的主要特征一、绵延持久的文明传统。
尼罗河流域相对封闭的环境有利于古埃及国家的统一和长期延续。
他们差不多有1000年的时间一直过着和平稳定的生活。
在此期间,古埃及人以其丰富的资源发展了自己独特的文明,埃及的历史一直没有中断,因而能使其文明在持续近3000年的法老时代。
二、固有的民族文化传统。
发源于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以其辉煌的文化成就令人赞叹不已。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https://img.taocdn.com/s3/m/c114660f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22.png)
世界文明史世界文明史可追溯到人类最早的文化活动,跨越了几千年的历史。
它记录了许多伟大的文化事件和学术成就,并记录了人类的进步、对自然界的探索以及艺术、科学和文化领域的发展。
早期文明早期文明的真正起点难以追溯,但最早的文明可以追溯到大约6000多年前的古代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
在这个时期,古埃及人和美索不达米亚人创造了伟大的文化和艺术,同时也构建了复杂的政府和社会制度。
这些文明在全球范围内都产生了持续的影响,并为未来的文化和知识进步奠定了基础。
古希腊文明古希腊文明是世界文化史上最伟大的之一。
在希腊这个小国家,有过最辉煌的文化。
人们在思考哲学的本源、政治体制之外,还创造了古典的艺术形式和诸多的文学精品。
这个时期将人类思想从宗教要求中逐步解放出来,真正引领人类思想的进步和发展。
几个世纪后,这些成果对欧洲艺术和文化领域还是有着深远的影响。
中世纪文化中世纪是欧洲历史上重要的文化时期。
这个时代,基督宗教在西方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同时也对整个欧洲的宗教、哲学、科学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这个时期,欧洲教会成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创造过很多的文化精品和学术成就。
也正是由于基督宗教的影响,艺术和建筑也进入了巨大发展时期,产生了许多重要作品和建筑。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从15世纪中期到17世纪期间的文化运动。
这个时期,欧洲艺术、科学和文化领域达到了巅峰,也成为全球文化和文化发展的转折点。
恢复并发扬希腊罗马文化精神是这个时期的主题,这种文化精神反映在各艺术、哲学、科学、文学等方面都有所体现。
文艺复兴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它开启了一种全新的文化模式,重新定义了许多概念和思想。
近现代文化近代文化体现了许多被看作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成就。
西方人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世界的本质,开创了现代化的科学体系,使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不断提升。
这个时期看到了工业革命的发生,人们改变生存方式的同时,也进一步地了解了自身;同时利用工业技术,运用中学数理化知识,探究自然,也在物理、化学、医学、经济等多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世界文明史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5c13450d02020740be1e9b38.png)
1.文明(Civilization)与文化 (Culture)的关系
相似性:相对于野蛮与落后 差异性:文化先于文明,文化也包涵文明 文明指人类的进步状态 文明是文化的最高形式或高等形式
人类进入文明的标志:文字、定居农业、城市国家
2.文明研究关涉所有社会科学
地理学:作为地理区域的文明 社会学:作为社会的文明 经济学:作为经济的文明 群体心理学:作为集体心态的文明 (文明研究的大家:黑格尔、施宾 格勒、汤因比、亨廷顿、福山„„
历史的价值在于告诉人,他过去做了些什么, 以便从中认识自己的本质 •更好地了解社会,融入社会
尊重历史 反思历史 放眼未来 建议阅读:葛健雄:历史学是什么 三联书店,2000
文明的观念是由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提出来的
文明,顾名思义就是光明,有光彩的意思。
二、关于文明
何谓“文化”、“文明”
1.“culture”来自于拉丁语Cultura ,而Cultura 又源于“Colere”一词, 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这种用法今天仍在“农业” (agriculture)和“园艺”(horticulture)两词中保存着。 2.“Civilization”源于拉丁文“Livis”,含有“城市、公民、国家”等 含义 3.在19世纪的英法,二者经常混用,意义几乎相同
历史究竟有什么意义?
历史的功能
• (1)人类生存与生活的记忆。 • (2)价值和道德评判功能。 • (3)拓展思路的功能。 • (4)认识现实的功能。 • „„
• 建议阅读:柯林伍德:《历史的观念》 • 光明日报出版社2008
3.为什么学习历史?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柯林伍德回答说:
*为了使人认识自己
中华文明 日本文明 印度文明 伊斯兰文明 西方文明 拉丁美洲文明 非洲文明
第一讲:世界文明史导论
![第一讲:世界文明史导论](https://img.taocdn.com/s3/m/9e1f4f86d1f34693dbef3e1b.png)
梁启超(1873-1929)对文明的定义
“文明者,有形质焉,有精 神焉。求形质之文明易,求 精神文明之难。精神既具, 则形质自生;精神不存,则 形质无附。然则真文明者, 只有精神而已……所谓精神 者何?即国民之元气是矣。 自衣服、饮食、器械、宫室、 乃至政治法律,皆耳目之所 得闻者也,故皆谓之形质。” ——梁启超:《国民十大元 气论》,《梁启超全集》第 一册,第267页。
文明的概念
根据德国学者诺贝特· 埃 里亚斯在《文明的进程》 中的考察,“文明”的 概念也出现在18世纪中 叶,至19世纪初已为欧 洲知识界广泛运用。 ——《文明的进程》, 第一卷,王佩莉译,三 联书店,1998年。
法国思想家弗朗索瓦· 基 础(F.Guizot)撰写过 《欧洲文明史》(1928) 和《法国文明史》 (1829-1932)。他对 “文明”的界定流传很 广,几乎成为学术界的 定论。
文明与文化的联系
“文明”的概念与“文化“的概念究竟有什么关系 和区别?主要有三种观点,或三种取向: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 等同的两个概念。 2 、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精神 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后者 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 3、认为文明是文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或 者说文明是文化的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也有的 把它看作是文化的没落阶段。
历史的历史
1、中国历史概念的变化(从巫师到记事者,发展到事件 叙述),近代引入西方历史概念。 2、西方历史概念的变化。 从希罗多德始,最早只关心生者的叙述,相当于我们今天 的“调查”,史观是循环论的。 罗马帝国后期,在基督教教义的影响下,圣奥古斯丁引入 历史线性发展的概念,上帝决定论。 文艺复兴后期,意大利人维科引入历史的科学发展观,提 出螺旋式理论,但他的回声到19世纪中叶才引起反响。 黑格尔、马克思等都认为历史是有规律的,实证主义史学 认为历史是一门如自然科学那样的学问,可以借助科学的 方法来研究。
世界文明概论导言课件1
![世界文明概论导言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df80342c0066f5335a812159.png)
雅斯贝斯的一段话也说 得很好:“对于我们的 自我认识来说,没有任 何现实比历史更为重要 了”,它显示了人类最 广阔的境界,提供着生 活所依据的传统,指点 我们用什么标准来衡量 现世,解除“当代”所 施加的无意识的束缚, “教导我们要从人的最 崇高的潜力和不朽的创 造力出发来看待人”。
文明史的学习一如其他人文学科的学习,多是 从一些看似枯燥艰涩的知识开始,逐渐去领会一 种学术的境界,去掌握一种求真的技能,最终积 累一种贯通今古的大智慧即价值判断力与准则、 培养一种对人类命运过往与未来的关怀,涵育造 化我们的理性和良知。而理性和良知的训练,实 际上就是培养我们的价值判断力,那是使人终身 受益的东西。 读书的目的也是如此,不仅仅甚至就不在于扩 大知识面,而是透过表面化的知识的学习,培养 人的理性和良知,造就一种明晰的价值判断力。
一个人对什么东西产生兴趣和他的智商有 很大关系。美国有一个专门研究智商问题的 专家查尔斯-麦瑞写了一本书叫做<钟曲线— 在美国社会中的智力和阶层>,从2007年开始, 他在<华尔街日报>连续发表三篇文章,提出一 个观点,越是水平高的学校,学生的兴趣就越 抽象越没用。高智商的人常常对抽象的东西 感兴趣,智商一般的人常常只对看的见摸的着 的具体的事物感兴趣,接触抽象的东西,他 会觉得枯燥乏味。 反过来讲,培养自己对抽象的史学的兴趣, 可以让我们更为明智。
最新《世界文明史》第一章-绪论1
![最新《世界文明史》第一章-绪论1](https://img.taocdn.com/s3/m/ec9d29950066f5335b812105.png)
从 (攀树的猿群) 法国 森林古猿距今约2300-1000万年
猿 类人猿阶段
印度 腊玛古猿距今约1400-800万年
到 (正在形成的人) 非洲 南方古猿距今约550-300万年
人
文明史学习中的难点问题:
文明为复数的文明,以地域或民族为单位的
九种主要的 文明单元
埃及 秘鲁 巴比伦 中美 中国 欧洲文明 印度 近东文明 古典(也称为希腊罗马文明)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动力是什么
地理因素论 欲望论 汤因比的挑战和应战说 文化传播因素说 工艺发展因素说
世界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问题
文化的全球化和多样性是有层次的 全球化与民族化相辅相成,存在着一种统一性 全球化与民族化的排斥倾向
基本的共识是: 既可泛指人类社会一切文化成就的总和。
也可特指一个区域、一个社会、一个时代或 一个民族所拥有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和生 产方式的总和。简言之:文明是人类所创造 的全部物质和精神的成果。
认为“文明”与“文化”
文 明
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 与
的两个概念
文
认为“文明”属于物质领 化
域,“文化”属于精神范畴
二、文明的发展与演变
初级农业文明阶段 农业文明时代
发达农业文明阶段
工业文明时流
文明交流是指组成文明的诸要素, 三、 如语言、宗教、科学、技术、政治 文
经济组织、风俗习惯等,不断地进 明
行传播和接受。
的
文明交流是文明变化的一个重要 交
原因。
流
文明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
重要原因。
文明交流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这是文明进程有时延缓的重要原因。
三、文明的交流
遭遇期——1500年以前 冲击期——1500年-19世纪末 相互作用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
世界文明史1-2
![世界文明史1-2](https://img.taocdn.com/s3/m/970d700fba1aa8114431d9d9.png)
---
世界文明史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古王国时期:主神崇拜, 太阳神拉
新王国时期: 底比斯的阿蒙神
世界文明史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普通的埃及人还崇拜 奥西里斯神
奥西里斯神的传说 具有象征意义
世界文明史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埃赫那顿的改革
背景:宗教的衰落;国王与祭司贵族的矛盾 十八王朝国王阿蒙霍特普四世进行了宗教改革
世界文明史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图 特 摩 斯 三 世 ( 都 灵 博 物 馆 )
世界文明史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图 特 摩 斯 三 世
世界文明史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二、古埃及的社会和经济生活 1、古埃及的社会生活 古代埃及是一个有严格的社会身份与等 级地位的社会。 六个等级: 王室、僧侣和贵族;中等阶 层;农奴;奴隶。 古代埃及的基本社会单位是一夫一妻制 的家庭。
族内群婚
对偶婚
族外群婚 “望门居”, “从妇居”, “从夫居”
一夫一妻制
世界文明史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开端
四、原始宗教与文化
1、原始宗教的特点与表现形式
自然崇拜 图腾崇拜 祖先崇拜 生殖崇拜
世界文明史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开端
2、原始艺术的产生及其特点
3、文字的产生
结绳记事;图画文字;象形文字。
标志着文明时代的开始。
第一、改变了人类的生产方式。
世界文明史 第一章 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二、农业革命促进了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
第三、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第四、极大地促进了人类人口数量的增加
三、原始社会的社会组织和家庭 原始群, 乱婚 血缘家族 普那路亚家庭 班辈婚 (血缘群婚)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https://img.taocdn.com/s3/m/ab5e4a2c915f804d2b16c1a5.png)
第一章1.金字塔埃及的金字塔(Pyramids)建于4500年前,是古埃及法老(即国王)和王后的陵墓。
陵墓是用巨大石块修砌成的方锥形建筑,因形似汉字“金”字,故译作“金字塔”。
埃及迄今已发现大大小小的金字塔110座,大多建于埃及古王朝时期。
在埃及已发现的金字塔中,最大最有名的是位于开罗西南面的吉萨高地上的祖孙三代金字塔。
它们是大金字塔(也称胡夫金字塔)、海夫拉金字塔和门卡乌拉金字塔,与其周围众多的小金字塔形成金字塔群,为埃及金字塔建筑艺术的顶峰。
2、法老1.古埃及时期拥有绝对权威的君主,居于权利结构的顶峰2.他的意志就是法律3.他被奉为神或神的后裔,为专制统治提供依据4.被视为全国土地的最高所有者5.依靠强的军事力量对内专制,对外发动侵略战争6.第三王朝开始建设金字塔.3、美尼斯古埃及第一个法老,约公元前3000年底统一上下埃及,开创埃及第一王朝,并在尼罗河三角洲建立孟斐斯城4、象形文字古代埃及大约在公元前4000年代末叶发明了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主要用于雕刻和宗教方面,后为实现现实生活尤其是经济生活需要而化繁为简,先后形成祭司体和民书体。
4000BC 发明象形文字虽处表意阶段,但影响狠大。
地中海东岸腓尼基人创造22个字母,后来又派生出希腊字母,象形文字是现代欧洲一切字母直接或间接的源头。
5、木乃伊木乃伊,即干尸。
古代埃及人用防腐的香料殓藏尸体,年久干瘪,即形成木乃伊。
古埃及人笃信人死后,其灵魂不会消亡,仍会依附在尸体或雕像上,所以,法老王等死后,均制成木乃伊,作为对死者永生的企盼和深切的缅怀。
古埃及人不论贫富贵贱,死后都要被制成木乃伊。
这是因为古埃及人相信,人是由躯体和灵魂构成的,即使在阴间的世界里,死者仍需要自己的躯体。
尸体并非“无用的躯壳”,只要这个躯壳一直保存完好,就可以一直用下去。
灵魂随着肉体的点滴破坏而逐渐丧失,而肉体的彻底毁灭则意味着灵魂的全部消亡。
只要保存住肉体,让灵魂有栖身之处,死者就能转世再生。
世界文明史第一讲
![世界文明史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831d1dcea1c7aa00b52acb61.png)
*伏尔泰:《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 伏尔泰: 论各民族的风俗与精神》 伏尔泰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 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 程中愈来愈扩大, 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 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的交换以及因此自 发的发展起来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越来 越彻底, 越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 世界的历史。 世界的历史。” ——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 马克思《 马克思 德意志意识形态》
*希罗多德:《历史》 希罗多德: 历史》 希罗多德 *司马迁:《史记》 司马迁: 史记》 司马迁 *波利比阿:《历史》 波利比阿: 历史》 波利比阿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意 在今天这个时代,历史可以说已经成为一个有机整体, 在今天这个时代 大利和利比亚所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 大利和利比亚所发生的一切与亚洲和希腊发生的一切密切相关, 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 所有各种事件,最终只归于一个结局 只有将各事件与总体之 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 间的千丝万缕的联系一起揭示出来,指出其相似点和不同点,才 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有可能认识历史的全貌。 、新石器时代的“农业革命”
时间 300万 万 年-1 万5千 千 年前 1万年 万年 前 生产工具 经济生活 社会组织
旧石器时代
采集、 采集、狩猎
原始人群 血缘家族公社 母系氏族公社 父系氏族公社
新石器时代
农业 畜牧业 起源
2、关于文明起源的理论 、 (1)唯物史观 ) (2)传播论 ) (3)绿洲文明论 ) (4)大河文明论 ) (5)逆境论(汤因比) )逆境论(汤因比) (6)环境变迁论 )
世界文明史课件
![世界文明史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f47e7fbf960590c69ec37653.png)
(三)西方史学界关于“文明”定 西方史学界关于“文明” 义
当今的西方学术界,关于文明的定义、界说 当今的西方学术界,关于文明的定义、 164种 一般划分为两大类: 约164种。一般划分为两大类:
一类比较强调它的物质内容
布罗代尔的文明概念: 布罗代尔的文明概念: 的文明概念 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 气候, 是一个地域范围, 首先是一个地域范围,气候,动、植 物种类,农牧业, 行方式等; 物种类,农牧业,衣、食、住、行方式等; 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第三, 其次,文明可以等同于社会;第三,文明 也就是经济, 也就是经济,物质的和生物的状况常常决 定着文明的命运。第四,文明也包含着思 定着文明的命运。第四,文明也包含着思 维方式,也就是集体心理。 维方式,也就是集体心理。
“文明”这一具有独特性的概念在 文明” 启蒙运动”时期形成, “启蒙运动”时期形成,表达对知识进 技术进步、 步、技术进步、道德进步和社会进步的 一种朦胧向往,也就是所谓的“ 一种朦胧向往,也就是所谓的“启蒙思 想”。启蒙运动是突破旧的神权社会和 封建社会的限制, 封建社会的限制,对全新的世界一种向 而不是像“文艺复兴” 往,而不是像“文艺复兴”一样借助古 典文化的元素发展。 典文化的元素发展。 文明史开始于18世纪, 18世纪 文明史开始于18世纪,而伏尔泰的 风俗论》是其开端。 风俗论》 《风俗论》是其开端。《风俗论》重点 是研究人的理性的历史, 是研究人的理性的历史,阐明从早期的 野蛮无礼到今天的文明的运动是经过哪 些步骤和途径的。 些步骤和途径的。
过去的文明---- 对今天的现实
会有什么影响? 会有什么影响?
社
一、 “文明”的概念 文明”
文明” (一)“文明”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文明”与“文化”的异同 文明” 文化”
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 (一)
![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 (一)](https://img.taocdn.com/s3/m/70d03774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82.png)
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 (一)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是一门介绍全球文明发展的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不同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差异,探讨文明交流的历史进程以及各个文明对全球的影响。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和学习内容。
一、课程的重要性1.加深对历史发展的理解通过学习文明史,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历史进程和文化的演变。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明白,当前的文化差异和世界格局是如何形成的。
2.拓展国际视野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交流与合作已经成为各行业都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而学习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能够拓宽个人的国际视野,有利于更好的进行国际交流和合作。
3.提高文化认知水平了解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能够提高文化认知水平,帮助我们更好地进行跨文化交往,避免文化冲突或误解。
二、课程内容1.古代文明:介绍古埃及、古典希腊、古罗马、中华文明等古代文明,分析其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的特点和影响。
2.中世纪文明:介绍中世纪欧洲、伊斯兰和中国文明等中古文明,分析其政治、文化、宗教、知识体系等方面的特点和贡献。
3.近代文明:介绍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工业革命、近代中国等近代文明,分析其影响和作用。
4.当代文明:介绍各大洲的当代文明,分析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并探讨当代全球化趋势和所面临的挑战。
三、学习方法在学习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时,需要掌握一些学习方法:1.开放思维,客观分析:要学会开阔思路,理性看待不同文明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不要有主观偏见和成见。
2.注重历史背景,关注发展脉络:需要注意各个文明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背景,了解发展的原因和脉络。
3.对比思考,总结归纳:需要对不同文明之间的共性和特殊性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发展的规律和特点。
总之,世界文明史导论课件是一门充满挑战和机遇的课程,它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增强文化认知能力,提高历史发展的理解力。
只有掌握了较完备的文明史知识,我们才能透彻地理解人类历史进程,更好地面对新时代的挑战。
世界文明史导言
![世界文明史导言](https://img.taocdn.com/s3/m/00966c3115791711cc7931b765ce0508763275fa.png)
世界文明史导言古希腊文明以及罗马帝国的灭亡,为我们研究世界文明提供了一个范本。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人类的文明演进,如同登山者从山脚攀登,高处眺望,并体会到历史演进的整体气势,即从低级向高级、从简单向复杂不断发展的过程。
欧洲的社会和政治制度经过了很长时期的发展和变化才有今天的成就。
有些原始部落在“母系氏族”基础上形成血缘关系较近的部落,并逐渐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形成初期的奴隶制。
而后,又出现军事民主制度,公元前1000年左右,随着奴隶制的发展,私有制日益占据统治地位,建立起来一套以土地分封和财产继承为特征的贵族制。
至于王权的建立,则与希腊民主制度有关。
当时的雅典城邦已经高度发展了社会生产力,成为当时世界上的大国之一。
而其代表奴隶主阶级利益的奴隶主民主制度,恰恰又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为奴隶制的崩溃和封建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政治的民主和专制的演变发展,为社会的进步作出了贡献。
希腊人通过一个典型的政治史例,说明了罗马城邦国家是一个大型的多元化城市共同体,它具有共同意志,在政治、经济等方面彼此协调一致。
但罗马人仍然认为他们属于另一种文明——希腊文明,尽管他们认识到希腊人曾把他们打得落花流水,甚至还放火烧毁了城市,但在民族自豪感驱使下,他们依然觉得自己比希腊人高明。
另外,古代中国和埃及一直以来都被西方称为东方文明,尽管有不少希腊化的城市出现,却不能算真正意义上的东方文明。
不管是印度河流域文明,还是黄河流域文明,因为没有城市,所以只能归入农业文明;或者是恒河平原文明,因为缺乏城市,所以只能归入游牧文明。
而且,几乎每次碰撞都要付出惨重代价:埃及文明被亚述人消灭;两河流域文明被波斯人消灭;古巴比伦文明被亚述人消灭……雅典城邦是一个政治自由的城邦,任何人都享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除了将领和士兵外,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均有选举权。
全体男性公民组成陪审法庭,负责裁决案件。
这样的政治环境保证了言论自由和思想独立,避免了政府机构沦为官僚主义的傀儡。
世界文明史
![世界文明史](https://img.taocdn.com/s3/m/01722a681711cc7931b71670.png)
论古希腊文明对历史的贡献摘要:古希腊文明是西方文化的摇篮,是世界文明史的永恒的丰碑,是西方人所津津乐道的光辉时代。
勤劳的古希腊人民用他们的智慧给我们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叹为观止的杰作,留给我们一个无论是文化史上还是艺术史上的维以超越的高度。
其中古希腊文化又是罗马文化的源头,并在其基础上不断地发展创新,创造了许许多多独树一帜的文化,艺术构想和杰作。
因此本文主要讨论并找出古希腊的文明对历史的贡献。
关键词:古希腊文明、传承、文化、艺术、发展、贡献。
古希腊是西方历史的开源。
公元前5、6 世纪,特别是希波战争以后,经济生活高度繁荣,产生了光辉灿烂的希腊文化,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古希腊人在哲学、思想、历史、建筑、文学、戏剧、雕塑等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
这一文明遗产在古希腊灭亡后,被古罗马人破坏性的延续下去,从而成为整个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
公元前2000 年前后,爱琴文明发祥于克里特岛,后来文明中心移至希腊半岛,出现迈锡尼文明。
一、经济历史在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滚滚的潮流中,有许多辉煌的文明创造过灿烂的文化,不仅在当时有着巨大的作用,而且也给后世带来了深刻的影响。
⑴古希腊是由本土半岛一些其他的小岛组成的。
它三面环海,且丘陵多平原少,属于温和的海洋性气候。
它的农业因为这样的地理条件难以发展,为了生存,希腊人学会了和其它地区进行农产品的交换,并逐渐形成了地中海地区繁荣的贸易往来。
为了抵御恶劣多变的海上环境,古希腊发展起来的是一种互相合作的良性竞争模式。
除此之外,古希腊的经济发展主要是靠商人进行的海外和地区间的贸易往来和本土的农民耕种。
至公元前800年,各村落逐渐发展为拥有属于自己的政府、军队和法律制度的城市。
成为城邦。
城邦的兴起,标志着古希腊文明的开始。
古希腊约有150个城邦,其中最著名的有雅典和斯巴达。
它们分别代表着两种不同形式的城邦。
二、政治与民主民主这个词好像与西方的“民主社会”有关,但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古希腊的雅典。
1导论与人类文明的起源
![1导论与人类文明的起源](https://img.taocdn.com/s3/m/af31d534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0f.png)
1导论与人类文明的起源课程性质与考试形式《世界古代史》是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的基础课和理论课,是大学生学习世界古代史基础知识并顺利进入文物鉴定与保护专业知识学习的起点,是大学生认识并理解世界文明历史进程的重要桥梁。
考试方式:平时成绩占40﹪,包括考勤(10%),课堂讨论发言(10%),平时作业(20%),作业要求从课程推荐论著中任选一本或几本阅读,写读史札记或者读书报告两篇,上交时间另行通知。
期末闭卷考试成绩占60﹪。
课程安排世界上古史第一章导言第二章人类的史前时代第三章古代埃及文明第四章古代西亚文明第五章古代印度文明第六章古代希腊文明第七章古代罗马文明课程安排世界中古史第八章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产生第九章西欧各国封建制度的发展第十章东欧封建国家第十一章西亚封建帝国第十二章南亚封建国家第十三章东亚的封建国家导论(了解本学科学习研究的主要内容,明确本学科学习研究的主要主要任务)一、何为历史?二、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三、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意义四、学习世界古代史的方法五、世界历史的宏观框架和演进趋势历史:过去岁月之往事世界古代史的内容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史和中古史,涵盖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世界古代史包括上古和中古两个部分,实际上包括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初的三个阶段:原始社会、奴隶制社会和封建制社会。
从时间上来说,迄今人类历史不过300—400万年,而资本主义社会以后的历史不过400年左右,可见人类历史的99%以上都是属于世界古代史的范围。
世界古代史的发展脉络原始群时期(始于约1400—800万年前的腊玛古猿,止于约300万年前完全形成的人的出现)原始社会:血缘家族公社时期(始于约距今300万年前后,止于20-30万年前)——氏族公社时期(始于距今5万年前后氏族公社的产生,止于前4000年代末-前3000年代初第一批奴隶制国家的形成)奴隶社会:第一阶段(始于前4000年—前2000年代末)奴隶社会和奴隶制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类的历史是文明的历史。
——塞缪尔•亨廷顿
文明是人类所创造的全部物质和精神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史也就是世界通史。---马克垚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刘宗绪
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
6、关注不同文明类型之间的相互关系。特别是工业文明以来的相互关系,考察国际社会中和全球化过程中人类文明的演进。
19
幻灯片20
7、把中华文明纳入到世界文明中进行综合全面的考察研究。在比较中确定中华文明的地位,探讨中华文明的特点,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
8、强调文明交流是促进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要原因。同时注意到文明交流并非一帆风顺,而是时常遇到障碍、挫折和冲突,文明的进程有时受此影响而被延缓。
孟子曰:“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庶民去之,君子存之。”
就是对人的尊重,对人的生命和人格的尊重。
9
幻灯片10
2、人的能力提高
核心是生产工具的改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这意味着人的智力水平发展、理性思维能力的提高。
人类文明的三个标志:
金属的冶炼
城市和国家的出现
文字的出现
10
幻灯片11
美国学者克拉克洪提出文明出现的三个表现:
“文明”逐渐成为一个相对中性的词,指涉任何确立的社会秩序和生活方式,被用于概括地指称某一民族国家或社会集团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总的表现形态。
6
幻灯片7
2、“文明”讨论的发展
16、17世纪:通向人类行为
18世纪晚期:欧洲中心论
19世纪:与民族个体、伦理价值相联系
20世纪:与城市生活特征,现代化联系
7
幻灯片8
对“文化"的概念作出经典解释的是英国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泰勒(Edward.b.Tylor,1832-1917),他在《原始文化》(1871)一书中认为,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而获得的任何能力和习惯。”
3
幻灯片4
(2)文明[Civilization]一词也源于拉丁文[Civis],有“城市国家、公民的、国家的”的含意以及“civiltas”“公民资格”和“彬彬有礼”的意思。
3、从长时段去考察历史。重点考察那些历史当中比较稳定、长期发挥作用的因素。如政治经济制度、民族文化、社会心理等,包括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历史人物。
4、把人类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勾勒人类文明总体演进的脉络,总结人类文明成果,肯定进步,揭示问题。
18
幻灯片19
5、以文明类型作为基本研究单位。承认文明的多元性和历史发展的多样性统一,既看到人类社会发展有共同的规律和趋势,又看到不同文明有自己独特的具体发展道路。
24、秦惠彬主编:《伊斯兰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6
幻灯片27
25、(瑞士)雅各布·布克哈特:《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商务印书馆1983年。
26、张箭:《地理大发现研究》,商务印书馆2002。
27、布罗代尔:《15至18世纪的物质文明、经济和资本主义》,第1至3卷,三联书店1993年版。
有学者认为,16世纪以来的世界历史进程可以理解为现代文明的形成和演进历程。“现代文明”的表现形式可能有多种,本质特征是科学化、工业化和民主化的三位一体,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20
幻灯片21
四、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
1、知识结构
2、价值和道德评判
3、拓展思路
4、认识现实
21
幻灯片22
五、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方法
??对“文明”的把握
文明是一种价值尺度,从这个意义上说,它意味着人类进化发展的过程,所达到的状态以及发展的趋向。它是人类自身发展,改造自然、组织社会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它标志着人类社会的人道和进步的状态,与野蛮、黑暗、落后相对立。
8
幻灯片9
二、文明的内在要素
1、人性的进步
兽性因素逐渐消退,人性的因素发扬光大;
16
幻灯片17
农业文明时期各文明的共同特点是农业成为文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分原始农业文明和古典农业文明两个阶段。
工业文明时代以18世纪下半期英国工业革命为开端,可分为工业文明的兴起和工业文明在全球的扩张两大阶段。
17
幻灯片18
2、从现实人类文明所达到的高度去追溯历史,说明现代文明是如何传承演变而来的。
13
幻灯片14
我国翻译出版了一系列文明史的专著,代表性的有美国学者伯恩斯等人的《世界文明史》、美国学者威尔.杜兰的《西方文明史》、法国学者布罗代尔著的《文明史纲》等,文明史观被引进中国。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文明史的研究热潮,一些高校和研究部门,专门设立了研究文明史的学术机构,如东北师范大学于1999年成立了世界文明研究中心。
文明史观有如下几个内容和特点:
15
幻灯片16
1、以生产力作为划分文明发展阶段的标准,将人类文明历程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两个阶段,而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现代化。
马克垚认为:史学研究必须要区分不同的文明,划分不同类型的文明,明确文明在发展过程中的阶段性。他在《世界文明史》中,把世界文明划分为农业文明时代和工业文明时代,从横向角度又可分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胡锦涛
1
幻灯片2
世界文明史--导论
一、“文明”的概念
二、文明的内在要素
三、文明史观的基本内容
四、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意义
五、学习世界文明史的方法
六、参考文献
2
幻灯片3
一、“文明”的概念
1、“文化”和“文明”
(1)“文化”[culture]一词源于拉丁语[Cultura],是在古罗马的时候出现的。含有耕耘、培植的意思。
(2)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按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来区分,前者是物质进步的产物,后者则与精神领域的遗产相联系。“文明”主要用来指谓生产力水平与社会管理水平的方面,与技术因素相联系,是理性的方面。“文化”则主要用来指谓审美的、宗教的和伦理的方面,如服饰、家庭婚姻、道德、礼仪、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习惯、价值取向与观念,是“非技术因素”。
(3)文明是不断变化与进步的;而文化则可能是相对不变的,或者说变化缓慢。
(4)文明与文化都具有可传播、可学习的特征,但是文明的传播具有强迫性,是别无选择的;而文化的传播则不具有强迫性,是可选择的。
5
幻灯片6
历史学中的“文明”
在历史学中,两个词并不被认为是同义,通常历史学家认为“文明”是指社会进化的一个高级阶段后那些精神和物质的生活形态,文化更多地突出为各个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特殊性。“文明”包含文化以上的含义,但它也发展到较高阶段(文明阶段)后社会都形成的那些物质的、精神的和制度上的共有表象特征。
4、汤因比:《历史研究》,上海人民,2004。
5、(法)费尔南·布罗代尔:文明史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6、(法)伏尔泰著:风俗论,商务印书馆,1994。
23
幻灯片24
7、(美)威尔·杜兰:世界文明史(多卷),东方出版社,1999。
8、(美)伯恩斯,拉尔夫著:世界文明史(多卷),商务印书馆,1987。
●(1)存在一系列人口至少在5000以上的永久性城镇、集镇或城市;
●(2)已发明、使用文字;
●(3)已有纪念性的公共建筑和进行礼仪庆典活动的中心场所。
可以说,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文明”这一概念,指的是“高度发展了的文化,它至少包含两个重要的因素:文字和城市。”
11
幻灯片12
3、社会的发展
包括人类社会交往模式的改善和社会组织制度的进步,关键是社会对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的承认和保障。
9、曹顺仙:世界文明史,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10、赵立行:世界文明史讲稿,复旦大学,2007。
11、李穆文编著:《世界文明史》,西北大学出版社,2006。
12、许序雅:《世界文明简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4
幻灯片25
13、陈钦庄等:《世界文明史简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0年。
14、陈乐民:《欧洲文明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5、张启安,李秀珍:《西方文明史》,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16、(英)理查德·利基著:《人类的起源》,上海科技出版社,1995年9月。
17、刘文鹏著:《古代埃及史》,商务印书馆2000年。
18、刘文鹏:《古代西亚北非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
25
幻灯片26
19、(印)塔帕尔著:《印度古代文明》,浙江人民出版社1990年。
20、潘光、陈超南、余建华著:《犹太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2月。
21、叶孟理著:《欧洲文明的源头》,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
22、于贵信著:《古代罗马史》,吉林大学出版社,1988年
23、李秋零、田薇著:《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文明在中世纪的艰难脚步》,华夏出版社2000年版。
1、与2、注意课内学习和课外的阅读相结合,涉猎广泛。
3、注意比较。
4、联系现实。
22
幻灯片23
六、参考文献
1、李世安,孟广林:《世界文明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2、马克垚:《世界文明史》,北京大学,2004。
3、斯宾格勒著:《西方的没落》,上下册,商务印书馆,2000年重印。
近代以来,“文明”一词的含义是与“野蛮”相对的,文明即“教化的行为”,指人类社会从未开化到文雅的状态,也指人类社会进化的方式和阶段。
4
幻灯片5
(3)“文明”和“文化”的联系与区别
(1)认为“文明”与“文化”可以作为涵义相近或等同的两个概念。在西方,许多人通常把“文明”与“文化”视为对偶词或同源对似词,“文明”与“文化”都指的是社会生活的方式或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