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版)
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2013)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基本矛盾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 主要矛盾 先进工业国的愿望与落后农业国的现实 人民经济文化发展的需求与落后社会生产无法满足需要的 现实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b、什么性质的矛盾?
两种不同性质的 矛盾
敌我矛盾
义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要反对不加分析地一概排斥或一概照
搬。 LOGO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主要内容: (1)首先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要把国内外 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2)开辟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问 题 (3)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初步提出了中国经 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4)提出在政治和思想文化生活中调动各种积极 因素的问题
LOGO
小知识
1956年2月25日,即苏共二十大的最后一天凌 晨,赫鲁晓夫却突然抛出了一份长达4小时的题为 《关于个人迷信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在被 紧急召集到会议大厅的代表们的惊愕中,全盘否定 了斯大林,揭露了很多苏共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 负面情况。
LOGO
小知识
1、个人迷信。斯大林利用《斯大林传略》和《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大肆颂扬个人功绩,利用颁发 “斯大林奖”,树立“斯大林纪念碑”以及用自己名字命名企业和城市来助长个人迷信。赫鲁晓夫还提到了 列宁于1922年12月给俄共(布)十三大的信,信中批评了斯大林太粗暴,建议调动他的总书记职务。他同 时还公布了列宁1923年3月5日给斯大林的信,要求斯大林为自己的粗暴行径向克鲁普斯卡娅(列宁的妻子 1869-1939)赔礼道歉,否则就和他断绝关系 2、破坏法治,发动大清洗。揭露“大清洗”实际上首先从镇压党内反对派开始,利用“人民公敌”的罪名, 将思想斗争转变成对反对派肉体上的消灭。赫鲁晓夫列举诸多材料,证明是斯大林一直在推动阶级斗争并批 准违法的使用肉刑,把“大清洗”的责任完全推到斯大林的身上。他还暗示“基洛夫案件"的幕后黑手就是斯 大林,甚至说斯大林晚年“有一个消灭政治局内老同志的计划”。 3、在卫国战争中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盲目自大,不相信诸多德军即将进攻苏联的情报,再加上 “大清洗”残害了很多优秀的苏军将领,以至于在战争初期遭受惨败。在初期失利之后,斯大林又完全丧失 了信心,认为“一切都完了”甚至“完全撒手不管”;在指挥战争的过程中,斯大林“按照地球仪制定作战 计划”,造成哈尔科夫战役折损几十万士兵 4、在民族问题上的错误。在卫国战争初期,斯大林强行将车臣-印古什、卡尔梅克等几个民族集体迁徙到 远方,同时取消了这些民族的自治共和国,这种野蛮非人道的做法造成了严重的民族对立。 5、在和南斯拉夫关系上的错误。战后苏南两国发生了严重的纠纷并且关系完全破裂,赫鲁晓夫指责斯大林 在这方面扮演了“可耻的角色”,甚至声称“只要我动一动小指头,铁托就会完蛋。” 6、在经济政策方面的错误。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完全不了解农村情况,几十年不访问农村。“只是从电影 上看农村和农业”,他的一系列错误政策导致了苏联的农业落后。 7、实行个人独裁。赫鲁晓夫批判斯大林没有按照党章规定按时召开党代表大会,十八大和十九大之间相隔 了15年。党的中央全会和政治局会议也很少开,斯大林晚年不仅不开中央全会,连政治局会议也只是偶尔去 几次。
2013版第四章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1)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6)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 (7)党和非党的关系; (8)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 (9)是非关系; (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1
【背景】: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 的必然要求,也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必要条件。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1、总体比较落后 2、以轻工业为主,几乎没有重工 业。 3、地区发展不平衡,主要集中在 沿江沿海大城市。 4、发展短暂且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落后的原因: 1、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自古 以来,重农业而轻工商。 2、长年战争的严重破坏。 3、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 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形成的基本方针是:
“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 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 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 的社会主义国家。”
2
毛泽东关于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关系的思想:
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积极因素是处主导的、统治地位,这是可靠保证; 促使消极因素向积极因素转化,防止积极因素向消 极因素逆转。
新中国成立以后几年 内, 中国的很多做法包括 “一五”计划基本上是照抄 苏联的。
1952年8月为争取苏联对“一五计 划”的援助,周恩来率团访问苏联 ..\视频\《正道沧桑——社会主义500年》第30集《苏联模式》.flv
【形成过程及其思想】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的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内容:
1956年4月毛泽东发表 《论十大关系》的讲话.
3、关于经济建设方针: 4、关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
第4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力量成果》课程教案教学内容及过程旁批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思想成果。
由于各种复杂原因,探索走了弯路,出现了失误。
这些弯路和失误同探索中取得的成功经验一起,成为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模式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
“十大关系”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的问题。
毛泽东认为,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尽可能地克服消极因素,并且努力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这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的需要。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重大成就,形成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
由于中种复杂原因,这一探索走了一些弯路,出现了一些失误。
探索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都是我们前进的宝贵财富。
学习本章内容,有助于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容,正确认识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第一节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一项崭新课题。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主要是学习苏联经验,这在当时是必要的,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是,后来的实践表明,照抄照搬苏联经验不符合中国国情,需要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要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他说:“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这就明确了建设社会主义必须根据本国情况走自己的道路这一根本思想。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的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为了贯彻这一方针,报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内容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各方面。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调动经济领域各个方面的积极因素。
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2013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 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 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 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 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 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 联学习。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 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 、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 来‛ ---《论十大关系》
《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良好开端。
《论十大关系》
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1)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2)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3)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4)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 个人的关系;(5)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2.基本设想
所有制 经济形式
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
私有制 商品生产与交换
公有制 无商品生产与交换
无计划、无政府
有计划发展 按劳分配
运行状态 分配形式
资本家:按资本雇佣工人: 按劳动力价值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1)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将进 入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阶段 ——党面临如何在中国这样贫穷落 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课题
人口众多
全新的课题
经济文化落后 发展极不平衡
如何建设社 会主义?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基本状况
一“穷”二“白”。“穷”就 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 “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 科学水平都不高。” 这是我国的基 本国情,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 发点。
一.探索的历史背景
(2)总结‚一五‛计划的经验教 训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总结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 中国共产党很早就开始重视国家的工业化问题, 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提出保护民族工商业 的政策。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的民 族独立有巩固的保障,就必须工业化。党的七届 二中全会又提出了实现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 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加之 当时我国的工业基础十分薄弱,因此党确定以工 业化为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社会主义改造 时期,把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作为党在过渡时期总 路线的主体。
毛 泽 东 做 论 十 大 关 系 的 报 告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 社会矛盾的思想
1.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 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 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 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1974年4月,邓小平在联合国大会第六届特别会议上发言
5. 发展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
1972年 2月28日在上海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 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过程的开始
如果没有中华人 民共和国和它的七亿 五千万人民参加,就 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 的和平。
美国第37任总统理查德•尼 克松(Richard M. Nixon)
——乔治· 桑特尔《尼克松 传》成都出版社1996年版P.244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 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 思想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 事业服务的思想
(毛中特2013版)第四章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的理论成果
2013年修订版
一、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设 道路; 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 大理论成果。
一、以苏为鉴,探索自己的建 设道路
从全面学习苏联经验到借鉴苏 联的经验教训。
“苏联共产党是我们的最好的先 生,我们必须向他们学习”,“要恭 恭敬敬地学,老老实实地学。” “苏联经济文化及其他各项重要 的建设经验,将成为新中国建设的榜 样。” ——毛泽东
毛泽东出席斯大林七十寿辰庆祝大会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 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条约》规定,苏联同意放弃在中国的 特权、在1952年之前将中国长春铁路的一切 权利和财产无偿移交中国政府。苏联军队从 旅顺口撤退,中国政府偿付苏联自1945年在 此处的建设费用。大连的行政归还中国管辖, 苏联在大连临时代管和租用的财产于1950年 内由中国政府接收。苏联政府贷款3亿美元 给中国政府(年利1%)。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特征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社会领域内:政党 高度控制国家,国 家高度控制社会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毛泽东对苏共20大的评价: “一是揭了盖子,二是捅了娄子”。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 科书)》过程中对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作 了有益的探索,他提出社会主义分为两 个阶段:“第一个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第二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我 国处于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建设强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在中 国,五十年不行,会要一百年,或者更 多的时间”。( 1961年9月,同蒙哥马 利的谈话 )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及其理论成果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5年我国首次人工合成 牛胰岛素结晶
•
2.新中国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长远发展规划 1963年,我国先后制定了两个科学技术发展的长远规划, 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
• 为了指导和规划新中国科学技术事业长远发展,1956年和
•
1949年11月1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成立。它主要从事自然科学、 哲学社会科学的基础科学、新兴技术、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重大的综 合性课题的研究。一些重要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分支,如生物物理学、 分子物理学、地球化学、射电天文、高能物理等;新兴应用技术如核 技术、喷气技术、计算机技术、半导体技术、自动化技术、无线电技 术等,也都在这一时期逐步发展起来。华罗庚、李四光、茅以升、竺 可桢、童第周、钱三强、钱学森、邓稼先、陈景润等一批科学家为国 家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新中国在短短的时间里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同中国共产党的坚 强领导、举国上下艰苦奋斗和勤俭建国的创业精神分不开的。这一时 期涌现出像大庆和大寨那样艰苦创业的英雄集体,涌现出大量英雄模 范人物,如雷锋、王进喜、焦裕禄等等,集中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道德 和精神面貌。
鞍 山 钢 铁 厂
(2) 1956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生产出第一辆汽车
(3) 1956年,中国第一飞机制造厂(沈飞集团公司) 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
(4)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安 装 机 床
(5)1957年,武汉长江大桥建成,连接了 长江南北的交通。 武 汉 长 江 大 桥 建 成 通 车
的死亡率从1949年的20‰下降到1976年的7.25‰;全国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由1949年前的34岁,上升到1975年的
68.18岁。不到30年的时间,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提高了30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
•
第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经过社会 主义制度本身不断地得到解决。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 矛盾,则完全可以在社会主义制度的框架内得到解决, 可以通过调整和改善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 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方面,使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得到 巩固和完善。这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生命力的 根本所在。
• • 总方针:民主 • 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 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 育和讨论的方法;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 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克服政府机关的官 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思想教育; • 对于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通过自 由讨论和科学实践、艺术实践去解决;
1957.02,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
1956年秋冬,国 内一些地区出现了部分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等 现象。国际上,苏联赫 鲁晓夫政府全盘否定了 斯大林。国内外社会主 义实践的曲折与挫折, 引发了毛泽东对社会主 义社会矛盾问题的理论 思考。
1957年2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 盾的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 • • • • • •
• •
思考题: 人民内部矛盾包括什么? 工人阶级内部的矛盾; 农民阶级内部的矛盾; 知识分子内部的矛盾; 工农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 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其它劳动人民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的矛盾;民主同集中之间的矛盾; 领导与被领导之间的矛盾;国家机关某些工作人员的官僚主义 作风同群众之间的矛盾; 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比较正确地反映客观规律的一些人同比较不正确地反映客观规 律的一些人之间的矛盾。
2013版第四章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
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极因素
(6)汉族与少数民 族的关系;(7)党与非党的关系;(8)革命和反革命 的关系;(9)是非关系;(10)中国和外国的关系
前五条主要讨论经济问题,着眼于从经济工作的各个方面 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其中前三条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 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 设的关系。 这里涉及的实际上是开辟一条和苏联有所不同的中国工 业化道路问题。 第四、五条讲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 和地方的关系,开始涉及经济体制改革。 这样就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若干新方针。 “十大关系”的后五条,讲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党与 非党的关系、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是非关系、中国和外 国的关系,都是属于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调动各种积 极因素的问题。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两 类 不 同 性 质 矛 盾
人民内部矛盾
敌我矛盾
非对抗性矛盾
对抗性矛盾
分清敌我
分清是非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
两类矛盾的性质不同,解决的方法也不同。 简单地说起来,前者是分清敌我的问题,后者是分 清是非的问题。 敌我之间--专政 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 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 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 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 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人民内部的矛盾--民主 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 服教育的方法。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 问题》的讲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 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 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2013年版)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鉴于中国社会生产力落后、经济基础薄弱的情 况,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 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以及一整套 “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幵 举,中央和地方工业同时幵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 业同时幵举等等。
四、刜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
1、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 毛泽东提出社会主义又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 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 的社会主义。后一个阶段可能比前一个阶段需要更 长的时间。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 中国近代以来历史 发展的必然要求, 也是国家独立富强 的必要条件。
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 革命时期提出了保护民族工商 业的政策。 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 出,中国的民族独立有巩固的 保障,就必须工业化。 七届二中全会提出了实现 国家工业化的目标。
建国刜期,受苏联的影响, 过多强调重工业和基础设施发展, 轻视轻工业和农业,一度比例失 调。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中论 述的第一大关系就是重工业、轻 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 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 提出要走一条有别于苏联的中国 工业化道路。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完成以后,国内的矛 盾和阶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无产阶级通 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由 于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需要有一个不 断完善和巩固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大 量人民内部矛盾逐步成为政治生活中居于 主导地位的矛盾。
由于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中出现了一些失 误,以及少数干部存在官僚主义作风,严 重脱离群众,引起了部分群众的不满。面 对新出现的矛盾,许多党员干部思想上缺 乏准备,处置不当,造成矛盾激化。 这表明,在全党和全国工作重心由革命转 向建设的时候,面临一个如何认识和处理 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问题。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全)
13版 第4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 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 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 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 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 状况之间的矛盾‛3复兴之路中国新 生1949 2030.mpg
第社会矛盾的思想
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 话,提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还不完全巩 固的思想;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和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
性质的社会矛盾的学说。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教学目的与要求:
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了解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 立后,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的历程 、所取得的重要思想成果和所遭受到的失误;帮 助学生全面理解毛泽东思想,正确认识改革开放 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教学重点: 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关系
一年后,中国科学院颁发了1956年度科学奖金。华罗庚、钱学森、吴文 俊的论文获得一等奖,每人得到一万元奖金,对于平均工资只有几十元的中 国人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数目。党对知识分子的政策成了当时人们谈论最多 的话题。科学成为人们心中最神圣的字眼。1956年、11月14日年中共中央召 开的知识分子会议对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赫鲁晓夫在会上作了《关于个人崇 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从根本 上否定斯大林,要求肃清个人崇拜 在各个领域的流毒和影响,这个报 告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严重的 思想混乱。
毛概2013版—第四章_第二节__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 中力量发展生产力
主要矛盾:人民日益增长物质文化需要同落 后生产这间矛盾
中共八大
主要任务:保护和发展生产力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5、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 建设 6、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 收认了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本章小结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成立以后,当对在中 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既 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又经历了严 重曲折。这一探索具有重要意义,也留下了神哭的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成功。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 备、物质基础 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1、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 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经验教训。
党在这一艰辛探索中形成的关于社会主义建设 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毛泽东思想科学 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毛泽东思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的新发展,也是中国特设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
细想来源。
选择=结果
汇报结束 谢谢观看! 欢迎提出您的宝贵意见!
中共八届二中全会
主要矛盾: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社会主义 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矛盾
主要任务:阶级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联模式的特点:
苏联 模式
经济上: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
政治上:高度集权 的行政体制
对外关系上:严重 的官僚主义
苏联模式就是采用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
体制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模式,它的关键要
害在于树立个人崇拜。它无情践踏了社会主
义的民主和法制基本原则,以长官意志取代
社会主义性质的民主集中制,形成了自下而 上的金字塔式的个人崇拜,往后踞塔顶的则
我国建国初期照抄苏联模式,在 恢复国民经济、保证重点建设和保障 人民生活等方面的确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五”期间,正是运用这种体制, 初步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一五计 划”期间苏联提供156个工业项目的援 助; 50年代苏联和东欧向中国派出12000 多名专家;6000多名中国留学生赴苏 联学习。
2、内容---- 确立了一个基本方针
——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 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 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前五条涉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生产力各方面;
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 开辟一条与苏联不同 的工业化道路
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中央和地方的关系 经济体制改革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后五条涉及政治生活和思想文化生活:(6—10条)
汉族与少数民族的关系
党与非党的关系 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
是非关系
中国与外国的关系
1957年2月 27日,毛泽 东在第十一 次最高国务 会议上,作 《关于正确 处理人民内 部矛盾的问 题》的重要 讲话。
标语:我们要面包
十月风暴
哥穆尔卡(1905—1982年) 1956年10月担任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 记后,重新提出“波兰道路”,着手改
革政治经济体制。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人民政权建立后, 照搬苏联模式,经济上 片面发展重工业,政治 上制造个人崇拜,破坏 法制,引起人民强烈不 满。 1956年10月23日,布达 佩斯近20万名大学生和了市内的斯 大林铸像,同保安部队 发生武装冲突。
杜鲁门主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遭到了彻底失败,而英、法 的力量也严重削弱,只有美国依仗其在战争中发展起来的经济、军事实力, 在资本主义世界取得了统治地位。同时,苏联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胜 国,在世界上亦占据了一席之地。星条旗与镰刀锤子旗同时飘扬。1947年2 月21日,英国照会美国国务院,声称由于国内经济困难,3月31日之后,英 国无法再给希腊和土耳其以经济和军事的援助,希望美国继续给予援助。3 月12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宣读了后来被称为“杜鲁门 主义”的国情咨文,发表了敌视社会主义国家的讲话。国会两院经过辩论后, 分别于4月22日和5月8日通过关于援助希腊、土耳其的法案,拨款4亿美元 援助希腊和土耳其政府,帮助它们镇压人民革命运动。“杜鲁门主义”是对 别国内政的干涉,被学者认为是美苏之间“冷战”正式开始的重要标志。 杜鲁门主义是美国对外政策的重大转折点。它与美国当时实行的马歇尔计划 共同构成美国对外政策的基础,标志着美苏在二战中的同盟关系的结束及冷 战的开始,也标志着美国作为战后第一大国的世界霸主地位的确立。在此后 长达30年的时间内,杜鲁门主义一直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并起着支 配性作用。
第一节 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 做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
1、意义
《论十大关系》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 道路的良好开端
——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验,明确提出以苏为鉴,独立自主的探索中 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事件中布达佩斯市中心的斯大林像被推倒
1956年,匈牙利发生了匈牙利事件
匈牙利局势混乱,开始时是由 于人民群众对匈牙利领导人拉 科西的工作失误不满,引发了 示威游行,反革命分子则乘机 挑拨,国外帝国主义势力也大 肆鼓噪,情况越来越复杂而紧 张。这时,国内外反革命势力 进一步策动匈牙利军队叛乱, 到处发生反革命复辟。匈牙利 政府出于无奈,邀请驻匈境内 的苏军帮助恢复秩序。在震惊 世界的13天中,900多万人的 小国,就有上万人伤亡,经济 损失达数百亿福林(匈牙科货 币),给匈牙利人民造成了一 场历史性悲剧。
7块黑白大理石相向衔接堆砌而成 的墓碑,代表了赫鲁晓夫毁誉参 半的一生
苏东社会主义的结局
• 1991年11月25日晚9时,飘扬了70余 年的苏联国旗黯然降下,三色沙皇国 旗代之缓缓升起。 • 社会主义国家由:15-5个(中国、朝鲜、 古巴、越南、老挝); • 占陆地面积由:24%-7.5%; • 人口由:16亿-12.7亿; • 共产党由:180-130家; • 共产党党员由:9100万-6400万。
---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 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分为敌 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 以赞成、拥护社会主义建设, 或反对社会主义革命和敌视、 破坏社会主义建设,
解决经济领域中的矛盾,应依据发展生产,统筹安排, 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原则; 科学文化上的问题,应采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 民族关系中的矛盾,应采取加强民族团结,帮助各少数 民族发展经济文化的方针; 在与民主党派关系上,应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 针等。
中共八大是初步探索的高峰
是斯大林及其接班人。
苏联社会主义 模式的弊端
经济上:各种比例 关系失调,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缓慢
政治上:缺乏民主 破坏法制
党内:民主集中 制原则被破坏, 形成个人专断。
学习苏联不能代替对本国的建设道路的探索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苏联 国内和党内相继出现了一些问题。而毛 泽东在学习苏联经验的过程中也逐步觉 察到了苏联模式的某些弊端,陆续发现 苏联的一些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的国 情。开始产生了探寻中国自己道路的思 想。
向布达佩斯行进的苏联坦克
西方国家的破坏活动
马歇尔计划:
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援助欧洲的计划, 也称为欧洲复兴计划。1947年6月5日,美国国务卿乔治· 马歇尔在哈佛大 学发表演说首先提出援助欧洲经济复兴的方案,故名马歇尔计划。他说, 当时欧洲经济濒于崩溃,粮食和燃料等物资极度匮乏,而其需要的进口 量远远超过它的支付能力。如果没有大量的额外援助,就会面临性质非 常严重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危机。他呼吁欧洲国家采取主动共同制订 一项经济复兴计划,美国则用其生产过剩的物资援助欧洲国家。1947年7 月至9月,英、法 、意 、奥、比、荷、卢、瑞士 、丹、挪、瑞典、葡、 希、土、爱尔兰、冰岛16国的代表在巴黎开会,决定接受马歇尔计划, 建立了欧洲经济合作委员会,提出了要求美国在4年内提供援助和贷款 224亿美元的总报告。1948年4月,德国西部占领区和的里雅斯特自由区 也宣布接受1948年4月3日美国国会通过《对外援助法案》,马歇尔计划 正式执行。计划原定期限5年(1948年至1952年),1951年底,美国宣 布提前结束,代之以《 共同安全计划 》。 美国对欧洲拨款共达131.5亿 美元,其中赠款占88%,余为贷款。
北约组织: 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英NATO:North Atlantic Treaty Organization; 法OTAN:l'Organisation du Traité de l'Atlantique Nord),简称北约 组织或北约,是美国与西欧、北美主要发达国家为实现防卫协作而建 立的一个国际军事集团组织。北约拥有大量核武器和常规部队,是西 方的重要军事力量。这是二战后资本主义阵营军事上实现战略同盟的 标志,是马歇尔计划在军事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使美国得以控制英国 和法国为首的欧盟的防务体系,是美国世界超级大国领导地位的标志。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为什么要探索自己的道路? 1956年的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模式的缺点和存 在的问题,打破了对苏联的迷信。
苏联的探索
1、列宁时期: 1917年十月革命,实行高度计划和集中 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921年,列宁提出“新经济政策” 2、斯大林时代: 形成了在公有制基础上高度集权的苏联 模式,又称“斯大林模式”。这个模式成为 包括中国在内的社会主义国家仿效的样板。
风云突变的1956年
1956年,无论在中国,还是在苏联 和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都在发生 着广泛而又深刻的变化
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赫鲁晓夫作了关于斯大 林的秘密报告,全盘否定斯大林,国际共产主 义运动掀起轩然大波.
• 在1956年2月召开的苏共二十大上, 赫鲁晓夫作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 后果》的“秘密报告”,尖锐地揭 露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肃反扩大 化错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产 生强烈的震动,也给中国带来了深 远的影响。 • 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引发了西方的 反苏反共的浪潮和波匈事件。 •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本章内容
第一节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重要思想成果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背景
建国初期为什么要照搬苏联模式?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长 期敌视中国,而苏联给了我们很多帮助和支持。 中国缺少进行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需要学习, 而苏联在工业化中的成就和二战中反法西斯的实力显示了 苏联模式的优越性。
1950年2月14日,中苏两国在莫斯 科签定《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