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教学计划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审美能力。
3. 训练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在三维空间中,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通过一定的组合方式,形成具有审美价值的立体形态。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主要包括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节奏与韵律等。
3. 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包括堆叠、穿插、层叠、包裹等。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包括雕塑、建筑设计、产品设计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创作和实践。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2. 示范法: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分析其特点和创作方法。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制作立体构成作品,提高其创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立体构成的作品,引导学生对立体构成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2. 新课导入: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组合方式。
3. 案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立体构成作品,让学生了解其创作方法和特点。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5. 作品展示与评价:展示学生的作品,进行自评、互评和他评,总结立体构成的创作技巧。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立体构成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7. 作业布置:让学生课后继续练习立体构成,提高其创作水平。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3. 学生能够分析并评价立体构成作品,提出合理的改进意见。
七、教学资源1. 立体构成相关的书籍和资料。
2. 立体构成的作品展示图片或视频。
3. 制作立体构成的材料和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第二课时:讲解立体构成的组合方式和应用领域。
3. 第三课时:分析立体构成作品,进行实践操作。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
立体构成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立体设计。
具体分为以下三个层面: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法则,了解立体构成的种类和特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表现手法。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意立体设计,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水平。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对美术学科的认识和重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如立体构成的定义、特点、法则等。
2.立体构成的种类和表现手法,如单体构成、组合构成、空间构成等。
3.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如线条、形状、色彩、材质等的表现和运用。
4.创意立体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如观察、分析、构思、制作等。
5.优秀立体构成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感。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传授立体构成的基本知识和技巧。
2.讨论法: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和创作经验,互相启发和借鉴。
3.案例分析法:教师通过展示和分析优秀立体构成作品,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4.实验法:学生通过动手实践,创作立体作品,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立体构成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科学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丰富的立体构成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3.多媒体资料:收集和制作与立体构成相关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实验设备:准备必要的实验设备和材料,如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确保学生能够顺利进行实践活动。
大学生立体构成教案模板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安排:共16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新设计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3.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4. 立体构成作品欣赏5.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时)1. 介绍立体构成课程的意义和目的。
2. 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立体构成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6课时)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讲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
- 分析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如点、线、面、体等。
2. 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 讲解立体构成的表现手法,如分割、组合、变形、夸张等。
- 分析各种表现手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 立体构成的材料与工具- 介绍立体构成中常用的材料,如木材、塑料、金属、纸张等。
- 介绍立体构成中常用的工具,如锯、刨、钻、钳等。
4. 立体构成作品欣赏- 展示国内外优秀的立体构成作品,分析其设计理念、表现手法和审美价值。
-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和评价立体构成作品。
三、实践项目(9课时)1.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一:基础造型练习- 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运用点、线、面、体等元素进行基础造型练习。
-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
2.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二:创意设计- 学生根据所学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如设计一个日常用品、装饰品等。
-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
3. 立体构成实践项目三:团队协作- 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设计,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 教师点评并指导学生改进作品。
四、总结与评价(1课时)1. 对学生在课程中的表现进行总结。
2. 对学生的立体构成作品进行评价,提出改进建议。
3. 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立体构成领域,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和设计能力。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
立体构成教学案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小学美术教材五年级下册第10课《立体构成》。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创作出具有创新性的立体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立体构成作品示例、剪刀、胶水、彩色卡纸等。
学具:彩色卡纸、剪刀、胶水、画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立体物体,如盒子、建筑物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这些物体的构成原理。
2. 知识讲解:通过PPT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如点、线、面等基本元素的运用。
3. 示范演示:教师展示如何运用基本元素创作立体作品,边演示边讲解步骤和技巧。
4. 学生创作: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和示范,动手创作自己的立体作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作品展示: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立体构成基本原理:点、线、面创作方法:观察、想象、动手七、作业设计1. 请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创作一个具有创新性的立体作品。
答案:学生根据自己的创意和所学知识,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了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在创作过程中,学生能够运用点、线、面等基本元素,创作出具有个性和创意的立体作品。
课堂中,学生积极参与,互动交流,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
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个别学生对立体构成的理解不够深入,创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篇一:立体构成教案】立体构成教师:杜晓坤第一课概述【教学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造型课程的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的立体意识,为后几课学习打下一定理论基础。
【教学方法】:课堂理论讲解、作品观摩和分析【教学内容】:立体构成的认知一、基本概念立体构成也称为空间构成,立体构成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组合成美好的形体。
它是研究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此前学习的平面构成是二维空间的构成,而立体构成是三维空间的构成,三维造型是可以从不同角度呈现不同的外形。
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也大幅度的扩展了三维造型的表现领域。
三维造型具备一定的力学结构。
例如建筑立体造型的形态概括来说可以分为自然形态和人工形态两种类型二、自然形态的立体造型自然界客观存在着各种形态,包括生物和非生物的自然现象,我们把这些靠自然界本身的规律形成的形态称为自然形态,自然形态可以说是一切形态的根源。
刚刚我们有提到立体造型由于视点与角度的增加,造型的表现领域也有了很大的扩展,所以,同一对象由于观察角度和距离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形态。
比方说,当我们面对群山和大海时,会感觉心旷神怡、心胸开阔;近看则可以看到某种单个形态的面貌,甚至它的肌理,都会给你一定的美感;而剖视某些自然形态,更会发现很多奇妙有趣的造型。
自然形态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偶然形,例如天上的云、奇形怪状的石头。
一类是规律形,其形态虽然变化丰富,但是可以预测。
剖视鹦鹉螺,贝壳的螺旋轮廓线,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形成的对数螺旋线。
线叶茅膏菜卷曲的叶子、美洲变色蜥蜴的尾巴都是按照黄金分割比例的螺旋。
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的形态,从中学习造型的原理并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来。
自然的巧妙带给人们很多启示。
例如:飞利浦公司借鉴鸟的躯体造型设计的摄像头、根据海星造型设计的壁灯、根据被切开的蜗牛壳的造型设计的旋转楼梯。
大自然利用各种现象,在有意识无意识当中提供给人类无限的经验,自然的形态令人向往。
大学生立体构成教案设计
课程名称:立体构成授课对象:大学生课时安排:共12课时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起源、发展、基本原理和技法,掌握立体构成的创作方法和技巧。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学生运用立体构成进行设计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起源与发展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3. 立体构成的技法与材料4. 立体构成的创作实践5.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教学过程:一、导入(1课时)1. 介绍立体构成的起源和发展,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在艺术领域的重要性。
2. 展示一些立体构成的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理论讲解(5课时)1. 立体构成的起源与发展- 讲解立体构成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介绍不同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和艺术家。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 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如形态、空间、质感、色彩等。
3. 立体构成的技法与材料- 介绍立体构成的常用技法,如叠加、分割、变形等。
- 介绍立体构成的材料,如木材、金属、塑料、纸张等。
三、实践操作(6课时)1. 立体构成的创作实践- 分组进行立体构成作品的创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立体构成技法。
-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2. 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 分析立体构成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案例,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公共艺术等。
-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立体构成应用于自己的设计中。
四、总结与评价(1课时)1. 对学生本次课程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展示优秀作品。
2.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教学资源:1. 教材:《立体构成》2. 教学课件3. 立体构成作品图片4. 立体构成材料教学评价:1. 学生对立体构成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立体构成作品的完成情况。
3. 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创新能力和审美能力。
教学反思: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2024年《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 基础课程,主要研究在三维空间 中如何创造具有形式美感的立体
形态。
2024/2/29
课程内容
课程涵盖从立体形态的基本要素、 形式美法则、材料与工艺到立体形 态的创新设计等内容。
课程意义
通过立体构成的学习,培养学生的 空间想象力、造型能力和创新思维 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设计课程打下 基础。
节奏与韵律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通过形体的大小、高低、粗细、方圆、曲直等变化,以及色彩、肌理的对比与调和,形成 有规律的起伏和变化,从而产生节奏感和韵律感。
13
对比与调和原则
要点一
对比
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要素放在 一起进行比较,以突出各自的特性。 如大小对比、形状对比、色彩对比等 。
要点二
调和
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相似或不同要 素放在一起进行协调,使之和谐统一 。如色彩的调和、肌理的调和等。
评价流程
首先由教师进行初步筛选,选出具有 代表性的作品;然后组织学生进行互 评,根据评价标准给出分数;最后由 教师给出综合评价和建议。
2024/2/29
25
优秀案例分享及启示
2024/2/29
优秀案例
选择历届学生中的优秀作品或知名设计师的经典案例进行分 享。
案例启示
通过分析优秀案例的设计思路、技术手法和创新点,引导学 生汲取灵感和经验,提升自己的设计水平。同时,鼓励学生 将所学知识和技能应用于实际项目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
运用立体构成中的点、线、面、体等要素,塑造 出具有独特美感和视觉冲击力的建筑外形。
3
建筑结构的优化
立体构成原理有助于实现建筑结构的合理性和稳 定性,提高建筑物的承载能力和抗震性能。
小学美术人教版立体构成教案
小学美术人教版立体构成教案【导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立体构成是一个重要的内容。
通过学习立体构成,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他们的美术表现能力。
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生认识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并通过实践来加深对其的理解。
【一、教学目标】1. 学习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2. 了解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3. 运用所学的知识,创作简单的立体构成作品。
【二、教学准备】1. 教材:小学美术人教版教材;2. 素材:纸张、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二维构成知识,与立体构成做对比。
2.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立体构成吗?请简单描述一下。
3.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进入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学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要素(15分钟)1. 讲解立体构成的定义:立体构成是指通过对物体形状、大小、空间关系的处理,使其具备立体感和空间感。
2. 介绍立体构成的要素:形状、大小、空间关系。
3. 示范并让学生观察不同形状、大小的物体,进一步理解立体构成的要素。
三、了解不同的立体构成方式(2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环境中的不同物体,提问:你们认为这些物体是如何被构成的呢?2. 讲解常见的立体构成方式,如叠加、剖切、拼接等,重点解释每一种构成方式的特点和应用。
3. 利用教材中的图片和实物,向学生展示不同构成方式的例子,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四、创作立体构成作品(30分钟)1. 要求学生使用纸张、剪刀、胶水等材料,根据自己的想法和学到的知识,设计并制作一个立体构成作品。
2. 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想象力,可以选择一个主题,如动物、植物、建筑等,或是创作一个抽象的作品。
3. 引导学生在制作过程中注意形状、大小和空间关系的运用,以使作品具备立体感和空间感。
五、展示和交流(10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并向同学们分享设计的灵感和构成方式。
2. 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和交流,发现不同作品的特点和创意。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立体构成教学计划立体构成是艺术领域中研究三维造型活动的共同基础学科。
通过本章的学习,利用抽象的材料和模拟构造,创造纯粹的形态造型,从而引导学生从形态要素的立场出发,熟练掌握三维形体的造型规律。
以下是立体构成教学计划,欢迎阅读。
【教学重点和难点】立体感觉和空间构型。
【教学方法】讲授法。
【教学时数】60学时。
【教学内容】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二、立体构成的概念三、立体构成的起源四、立体构成的三个条件第三章立体形态基本元素一、形态的本质分类二、形态的空间意识三、形态的构成元素第四章立体形态材料构造一、立体形态材料加工二、立体形态制造工艺第五章立体形态形式感觉一、立体形态感觉二、立体形态形式第六章立体形态综合造型一、几何形体构成二、抽象形体构成三、装置观念构成第一章立体形态概论一、立体构成的涵义立体构成是现代设计领域中一门基础造型课,也是一门艺术创作设计课。
作为研究形态创造与造型设计的独立学科,如何才能尽快理解并掌握这门课程呢?首先,我们要明确它的实质内涵,才能做到行之有效。
学习这门课程的重点,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1) 首先,它是以抽象的形式语言去表现社会现象和自然形态。
在现代艺术美学中,这种构成的抽象美是传统艺术具象美的升华,是人类在总结了历史美术的发展规律基础上产生的;2) 培养三维立体感觉,把握物体的体积量感。
对各种形态的造型进行“简化”,以最简单的方式简化到几何形块中去,用立方体、圆锥体、球体、矩形体等形状来塑造实践。
3) 掌握立体形态中最基本的元素:点、线、面的造型手段。
因为任何形体都可还原到点、线、面的构成中,并且从分割到组合或从组合到分割地去变化进行。
既可表现形态造型实体,又可表现实体中的空洞虚体,4) 运用综合材料,选择加工工艺,把握形态传递方式。
从而培养我们的动手能力。
5) 从造型审美形式拓展到装置观念设计。
甚至还可以向造型之外更为广阔的领域渗透,融进数学、力学、文学、哲学、宗教、戏剧、音乐、电影等各种门类之中。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
安徽美术《立体构成》教材-教案第一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2.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感知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定义和意义。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点、线、面、体。
3. 立体构成的基本原则:对比与统一、对称与均衡、层次与序列。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生活中的立体物体,感知立体构成的存在。
2. 通过实物展示和图片资料,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和原则。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构立体物体。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选择一个立体物体进行分析和解构,写成小论文。
2. 评估学生的论文质量,包括内容完整性、分析深度和语言表达等方面。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教学目标:1. 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
2.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进行立体创作。
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切割、拼接、弯曲、缠绕等。
2. 介绍常用的工具和材料:刀具、胶水、电线、纸张等。
3.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技巧和工具材料的使用方法。
2. 示范立体创作的步骤和技巧,并进行演示。
3. 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掌握立体创作的技巧。
作业与评估:1. 让学生根据所学技巧和材料,进行一个小型的立体创作作品。
2. 评估学生的作品质量,包括技巧运用准确性、创意性和完成度等方面。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应用教学目标:1. 了解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
3. 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在建筑设计、雕塑艺术和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2. 学会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和创作中的方法和步骤。
3. 介绍一些成功的立体构成应用案例。
教学活动:1. 向学生介绍立体构成在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性。
九年级美术上册《立体构成》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如点、线、面、体的定义及其在立体构成中的作用。
2.介绍立体构成的基本方法,如组合、叠加、切割、旋转等,并通过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直观地理解这些方法的应用。
3.针对不同方法,教师进行现场示范,讲解操作技巧,引导学生注意细节和注意事项。
4.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和补充,巩固所学知识。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立体构成方法进行创作。
2.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给予鼓励和指导。
3.学生完成练习后,组织作品展示,让学生互相评价、提建议,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
4.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教师进行针对性讲解,帮助学生找到不足,提高创作水平。
1.空间想象力:学生对立体构成的理解和创作需要具备较强的空间想象力,而这方面能力的发展程度不一,需要针对不同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2.技巧掌握:立体构成涉及到多种技巧和方法,学生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讲解和示范。
3.创新能力: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会受到思维定势的影响,难以突破传统框架,需要教师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4.结合课本内容,讲解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认识到学习立体构成的实际意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种立体构成方法,讨论其在实际作品中的应用和优缺点。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创作心得,教师对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指导。
3.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小组成员共同探讨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表(全文5篇)
立体构成教学计划表(全文5篇)第一篇:立体构成教学计划表《立体构成》应该怎么进行教学才好,需要怎么计划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立体构成教学计划表,欢迎参考阅读!一、.课程的性质及设置的目的要求:1、课程性质:《立体构成》是电脑美术、装潢艺术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基础课程2、设置目的: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空间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得形态。
以此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艺术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使学生今后在空间艺术设计造型、包装结构设计方面打下一定的基础,3、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其前期必修课程是平面构成、色彩构成。
与平面构成、色彩构成不同点在于,立体构成侧重于对学生空间意识或空间直觉的培养,要求能通过抽象的立体形态体现形式美的法则,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设计创造能力。
4、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包装结构、包装容器科学合理。
5、学时分配:装潢艺术专业开设于第四学期,96课时。
电脑美术开设于第三学期,80课时。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1、知识要求:理解线、面、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掌握立体构成设计的基本技能、形式美的基本法则,2、技能要求:掌握立体构成的各种基本表现手法,按照一定的形式美的构成原则使用各种基本材料,将造型要素组成新的立体。
能够科学合理的设计制作包装结构和容器造型。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立体构成设计主要从抽象的点、线、面、体形态入手,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和空间感觉,以及在立体构成形态方面的创造性。
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立体构成作品范例,讲解有一定抽象性的立体构成形式要素等内容。
必要时还要用教师自己制作的立体构成作品辅助讲解,以帮助学员理解抽象的内容。
立体构成幼儿园教案
立体构成幼儿园教案背景介绍立体构成是视觉艺术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指的是将平面的形状转化为立体的形式,使其获得更立体感和空间感。
在幼儿园的美术教育中,立体构成是一个难度较高的内容,需要给予孩子们足够的练习和指导。
教学目标1.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2.掌握立体构成的常用方法3.能够运用立体构成的方法绘制简单的立体图形教学内容1.概念讲解:通俗易懂地向孩子们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意义,使其理解其重要性。
2.常用方法:介绍常用的几种立体构成方法,如拉伸、压扁、旋转等,通过观察实例注重对技巧的讲解和练习。
3.绘制立体图形:利用形状印章、纸条等工具让孩子们尝试用立体构成的方法画出一个立体图形,重点关注孩子们表现和理解,并适当引导。
教学流程1.开场导入:通过举例子和图片,让孩子们更立体地感受一些物品的不同表现形式。
2.概念讲解:向孩子们通俗易懂地解释立体构成的意义,给孩子们认识古今中外各类立体构成的实例。
并通过问题进行互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3.常用方法:向孩子们讲解主要的几种立体构成方法,并让孩子们尝试和练习。
4.绘制立体图形:在讲解完了基本数学方法后,通过利用形状印章和纸条等工具让孩子们进行实际绘制操作,并予以指导。
5.总结提高:让孩子们展示出自己绘制的作品,并给与适当的评价便于巩固学习内容。
学习方式1.以小组为单位展开各项学习内容2.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学,老师进行辅助指导3.课堂中使用的工具会在上课前给予学生充分的认识,使学生能够掌握使用技巧。
教学评价1.学生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能不能掌握,进而能否使用起来。
2.学生在绘制立体图形时的表现及其对立体构成思想的理解能力。
3.学生中期和期末的测评。
通过试题进行考试,查看知识点的巩固情况。
立体构成实施性教学计划(72课时)
工艺美术基础科《立体构成》实施性教学计划
黄洁仪
一、总指导
《立体构成》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艺术设计专业的重要内容之一。
在视觉传达设计和现代环境艺术设计领域中的重要性更显突出,并且已经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尤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几乎是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领域、环境艺术设计领域、建筑设计领域、工业造型设计领域等诸多领域中都要涉及的基本问题。
根据我院的具体情况和专业的基本特点本课程集中研究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和立体设计创意的方法,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从事视觉传达设计和其他的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使他们受到必要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创意思维方法与实践的训练,了解立体构成的发展和与现代商业活动发展之间以及环境设计、建筑设计之间的密切关系。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1、通过理论教学,全面地向学生讲授立体构成与现代雕塑(即公共艺术)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一种全新的造型观念。
2、通过逻辑分析,使学生加强抽象的造型构思能力,从而促进专业的设计水平。
3、通过系统的作业练习,使学生能抓住形态的本质特征,把握造型的体量即各种材料加工的表现技巧。
三、教材处理
教材作为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训练用书,以及立体构成爱好者的自学教材、立体构成专业实训指导书或辅导教材。
四、教学方式:
采用自主学习、课堂演示、实际操作的教学方式安排课程教学,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强实际操作技能。
五、教学时数:
每周总共4课时,一学期总共72课时
六、教学进程安排。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
《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篇:《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立体构成》课程教案第一单元(理论4学时):第一章绪论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的定义、内容以及学习立体构成的意义,了解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2.教学重点:掌握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3.教学难点:将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合理运用到具体的构成制作之中。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间中的各种形态1、自然形态2、人为形态3、偶发形态4、抽象形态第二节什么是立体构成第三节立体构成的内容1、形态要素2、材料要素3、形式美法则4、“重力”和“移动”问题第四节立体构成的意义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形态要素第一节立体构成的点、线、面、体1、立体构成中的点2、立体构成中的线3、立体构成中的面4、立体构成中的体第二节立体构成的空间、色彩、肌理1、空间2、色彩3、肌理第三章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第一节对称与均衡第二节对比与调和第三节节奏与韵律第四节比例与尺度第五节联想与意境第六节多样与统一第七节动感与量感第二单元(理论2学时):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1.教学目的:在平面材料(尤其是纸张)上进行立体造型的加工,使之具有立体感、秩序感、美感。
2.教学重点: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
3.教学难点:二点五维各种形态的制作。
4.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在黑板上画图相结合的方法。
第四章二点五维的构成第一节材料运用和加工方法1、二点五维构成的材料运用2、纸张常用的工具和加工方法(1)折屈(2)压屈(3)弯曲(4)切割(5)随意加工第二节纸的二点五维形态制作1、切折构成(1)一切多折(2)多切多折2、板式折叠构成3、概括夸张造型4、创造肌理效果第三单元(理论2学时):第五章线材的立体构成1.教学目的:了解立体构成中线材的分类,了解硬质线材和软质线材的加工方法,掌握线材不同的构成形式。
大学生立体构成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立体构成原理进行创意设计和实践的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如何将立体构成原理应用于实际设计。
2.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立体构成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立体构成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讲授新课1. 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介绍立体构成的定义、发展历程和在我国的应用。
2. 立体构成的原理: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原理,如比例、平衡、节奏、对比、统一等。
3. 立体构成的方法和技巧:介绍立体构成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如点、线、面的运用、空间关系处理等。
三、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立体构成练习,运用所学原理和方法进行设计。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优缺点。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中继续探索。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的立体构成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2. 学生举例说明立体构成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讲授新课1. 立体构成的实践应用:讲解立体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应用,如产品设计、环境设计等。
2. 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培养:介绍如何通过立体构成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能力。
三、实践操作1. 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实际生活,设计一个立体构成作品。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四、作品展示与评价1.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作品的创新性和审美性。
2. 教师总结本次课程的重点内容,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设计中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讲解、实践、评价等环节,使学生掌握了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
《立体构成》教案
《立体构成》教案.doc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培养学生对立体构成的感知和创造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立体构成的知识进行实际操作,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立体构成的概念与分类。
2. 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4. 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
5. 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2. 演示法: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3. 练习法: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四、教学准备:1. 教案、课件和教学素材。
2. 立体构成的模型或图片。
3. 学生练习用的材料和工具。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立体物体,激发学生对立体构成的兴趣。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原理和分类。
3. 演示:展示立体构成的案例和实践操作。
4.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第二课时:1. 复习:回顾上一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基本元素与组合方式。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立体构成的应用领域和创意方法。
第三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两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方法与步骤。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四课时:1. 复习:回顾前三课的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讲解:讲解立体构成的案例分析与实践。
3. 练习:让学生进行立体构成实践,提高其空间表现能力。
4. 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立体构成作品,互相评价。
第五课时:1. 复习:回顾本章内容,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2. 总结:对本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立体构成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立体构成 solid structure 课程性质:是一门重要的工业设计专业必修基础课程,是从平面过度到立体的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学分:4 总学时:64适用专业:工业设计等设计类中的有关专业先修课程:《素描》、《工业设计概论》、《平面构成》教学目的和要求:培养学生空间的想象力及空间设计能力, 加强脑与手的综合训练;培养学生应用简单经济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探求立体形态的形式规律和设计原理,寻求材料,结构,力学与形态表现的和谐规律。
通过对立体构成的学习,学生能够按照形式美规律,进行组织线、面、块的空间构成,并且使其构成元素的色彩及材质与创意相符合,促使其形态的科学合理性。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章节主要知识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概述第一节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节立体构成是物体形态设计的基础第三节立体构成的教学目的和内容本章重点:立体构成的基本概念第二章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第一节认识点线面第二节认识体量第三节认识材质第三节认识空间本章重点:材质空间的认识本章难点:空间的构成认识第三章半立体构成第一节一切多折第二节肌理构成本章重点:表情练习——一切多折本章难点:一切多折制作第四章线立体构成第一节垒积、衍架、框架线层排列第二节线织面本章重点:线材构成本章难点:线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五章面材构成第一节透空柱体、多面体结构第二节层面排列第三节单体积聚与形体的插接构成本章重点:面材构成本章难点:面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六章块材构成第一节有机形体的塑造第二节形体的分割与组合第三节块的积聚构成本章重点:块材构成本章难点:块材构成的实际制作第七章综合构成第一节综合构成的要求、形式与要注意的问题本章重点:综合构成本章难点:综合构成的实际制作四、成绩考核方式以完成设计作业形式的考查课,综合课堂所学理论知识,完成如下作业:1、纸的表情练习(一切多折) 1件 15%2、线材构成 1件 15%3、面材构成 1件 15%4、块材构成 1件 15%5、综合构成 1件 40%五、教材与参考资料《立体构成》胡介鸣编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 《立体构成》赵殿泽著辽宁美术出版社 1996 《立体构成基础》蒋民民编著中国社会出版社 2008 《立体构成》蔡从烈等编著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 注:1、本课程作业更偏于创意实践题。
故教学中:⑴突出重点,要点,更突出创意实践中思维与动手的业绩成果;⑵必须充分利用等同于课时或大于课时的课外实验或自习时间;2、本课程充分体现艺术设计专业模式的课堂讲授与个别传授,交流,辅导,示范,修正作业等相结合,积极启发,激励学生的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学习态度和创意,想象的创造能力。
3、本大纲须“静”“动”态的执行,视学生的学习状况特点等,应有局部的增减,强弱,取舍地运作。
执笔人:杜晶晶审定人:篇二:立体构成授课计划篇三:《立体构成》教学大纲《立体构成》教学大纲课程性质:艺术设计基础适用专业:艺术类专业通用开课专业:广告设计资讯设计环艺设计动漫画设计交通景观设计总学时/学分: 36学时/2学分一、课程性质与课程任务立体构成是一门研究在三维空间中如何将立体造型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赋予个性的、美的立体形态的学科。
立体构成是使用各种较为单纯的材料来训练造型能力和构成能力的一门学科。
它的教学目的是要求学生对立体形态进行科学的解剖,以便重新组合,创造出新形态。
为设计活动提供广泛的构思方案,因此,它是立体设计的基础,在整个立体造型设计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
本教学课程计划36课时,要求学生用大量的自习时间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
二、对前继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
三、本课程的授课内容与授课要求概述(一)教学内容1、立体构成的起源2、立体构成的概念及特征3、立体构成与设计4、立体构成与计算机设计(二)教学要求:主要使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基本理论第一章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一)教学内容1、立体的本质2、立体构成的造型要素及其语义3、立体构成的美学原则(二)教学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立体构成的概念以及立体构成的的构成要素。
作业要求:1.以简单的几何形体,如正方体,圆柱体等进行四种形式的切割想象表现。
2.从平面到立体的转换构成练习。
教具:范例。
第二章立体构成的造型基础(一)教学内容1、立体形态的强化表现2、立体构成材料的加工表现(二)教学要求:通过训练使学生对立体形态的量感,空间感,肌理感有感性上的认识。
作业要求:利用纸张就空间感和肌理感进行构成练习。
教具:范例。
第三章立体构成的造型形式与应用(一)教学内容1、半立体构成2、线材的立体构成3、面材的立体构成4、块材的立体构成5、立体构成在实践中的应用(二)授课要求:要求学生在训练构成中深入理解面,线,块三大构成要素及其构成规律,并鼓励学生将其大胆用于实践。
作业要求:指导学生作一切多折和多切多折的构成练习;以多面体为基础试做各种变异造型;利用线材,棒材和块材做构成练习;教具:范例。
四、课内实践环节与具体安排及说明在授课后,教师布置作业作为训练内容,教师做个别辅导。
五、本课程的考核方式考察课,学生进行学习和训练教师根据具体情况打分六、学时分配建议艺术设计类二年级36学时 6学时/周 6周交通景观设计36学时 6学时/周 6周七、建议使用教材及教学参考书使用教材:《立体构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主编:许之敏篇四:色彩构成教学计划《构成基础》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坚持学校的育人思想,严格按照振华学生学习评价标准:理论知识够用,专业技能娴熟,综合素质良好,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
做到以德服人,以理服人,以专业知识服人。
历尽做到效率公司化,以科学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轻松的愉悦的学好知识,用好专业技能知识。
二、教材分析《构成基础》这门教材主要包含的知识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主要章节和知识点具体如下表:1三、教学目标1、理论层面学生从构成学基本理论的学习切入,掌握构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人的心理、情感与色彩、平面、立体相互之间的联系以及区域文化对构成的影响,增强对整个课程的学习理解能力。
2、实践层面通过各单元作业的实施完成过程,掌握构成组合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构成规律组成不同平面、色调、立体并把握它们的转换关系,为以后的平面设计应用打下一个扎实的基础。
3、认识层面2学生应当明确构成课不仅是对造型及形式表现的学习,更是创造思维的培养。
因此构成是一种能力训练的过程,而非结果。
这一学习阶段应该成为学生日后学习的支撑学生应对他们如何将本阶段的学习运用到各类设计实践中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和体会。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色彩构成是根据人对色彩的视知觉和心理效应,用一定的色彩规律去组合搭建色彩要素间的相互关系,创造出符合审美需求和设计创意的色彩效果,是一种对理想色彩的创造过程及结果。
色彩构成同平面构成、立体构成课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构成课程体系,是所有美术设计专业的基础主干课程之一。
教学重点1、色彩构成:色彩的混合、色彩的对比、色彩及心理、色彩构成等。
2、平面构成:平面构成的基本要素、近似、渐变、对比、发射、空间。
3、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基础知识、立体与空间、立体构成技法。
教学难点1、如何加强学生对于色彩构成原理的应用。
2、怎样使学生运用好平面构成的基本规则。
3、如何将平面构成、立体构成与色彩构成之间的联系统一于一体。
五、学生情况分析学生专业基础薄弱,对于本专业的知识体系结构认识不充分,但是学习的激情是高的,态度是好的。
学生非常的活泼开朗,思维活跃,这些都是学习本课程的优点。
面对这种情况,首先从基础抓起,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学生做到色彩基础扎实。
六、教学措施及方法一课堂讲授教师在课堂讲授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理论阐述与图形演示相结合进行教学以便于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吸收。
二作业辅导在作业辅导中既要强调作业要求与画面视觉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过程学习鼓励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实践与探索尽量根据学生的能力特点因势利导、充分肯定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三作品评析精典作品和优秀作业的评析是美术设计教学中特殊而有效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这个环节中应注重“比较”的方法作用根据教学相关阶段的内容与要求启发引导学生对作品中呈现出的不同表现方法、视觉效果、潜在优势等进行认识和思考。
四总结评价总结与评价是教学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
在教学总结及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中应避免以作业效果作为评价的唯一标准而代之以注重学生发展能力的多元化评价标准使每一阶段的教学总结和评价都能够实际地起到帮助学生总结经验、提高认识和推进下一步教学的目的。
七、教学进度安排34注:按18周计算,共计90课时。
5篇五:《形态构成》授课计划学年学期: 2014— 2015 学年二系(院): 艺术设计系课程名称: 形态构成(装饰)学时:64学时主带教师与学时: 辅带教师与学时: 教学对象:教材:教务处制表学期注: 多教师任课必须明确各自的课时及授课内容;习题课、实践请注明学时;任课教师制定本计划要依据对应课程标准,本计划作为教学巡查和工作量认定的重要原始材料。
注: 多教师任课必须明确各自的课时及授课内容;习题课、实践请注明学时;任课教师制定本计划要依据对应课程标准,本计划作为教学巡查和工作量认定的重要原始材料。
注: 多教师任课必须明确各自的课时及授课内容;习题课、实践请注明学时;任课教师制定本计划要依据对应课程标准,本计划作为教学巡查和工作量认定的重要原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