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5e36bffb524de518974b7d03.png)
试卷类型:A2018~2018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注意事项: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⑶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⑷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⑸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性突破B.古代世界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C.古代最早出口创汇的货物是瓷器D.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26.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 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27.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美洲开启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8.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 精品推荐](https://img.taocdn.com/s3/m/000b292a0b4c2e3f57276334.png)
试卷类型:A2018学年度高三下学期一模考试文科综合能力(历史)测试注意事项:⑴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9页,满分30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⑵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⑶回答第I卷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⑷回答第II卷时,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⑸考试结束,将答题卡上交,试卷自己留存。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 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有学者认为:中国古代统治者为了维持皇权的“万世一系”和宗法等级社会的长治久安,特别重视以明人伦为核心的道德伦常教育,并使之与选官制度相结合。
下列最符合材料观点的是A.嫡长子继承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25.在古代的中西方交往中,中国有三张“名片”:一是丝绸,二是瓷器,三是茶叶。
这主要表明古代中国A.自然经济长时间没有根本性突破B.古代世界东西方的交流渠道不畅通C.古代最早出口创汇的货物是瓷器D.在对外贸易中中国一直居出超地位26.丹尼斯·舍曼等在《世界文明史》中说:“如果说希腊人开始倡导理智主义,那么他们也是最先压制它的人。
简言之,他们是这样一个民族——在人类可能会尽力为之的事情上,他们既向别人展示了何以成功,也向别人展示了何以失败。
”这段话显然是在描述古希腊A.不够完善的民主制度 B.小国寡民的城邦结构C.粗糙暴烈的法律体系 D.狂热殖民的经济生活27.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在美洲大陆上,哥伦布纪念日便是纪念欧洲与美洲首次碰撞后,产生新的混血种族及其文化的节日,并被人们称为“种族之日”。
这里纪念的是A.发现新大陆的英雄 B.美洲开启的新篇章C.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D.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8.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
![【河北省】2018届高三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历史试卷](https://img.taocdn.com/s3/m/bed2ef1ede80d4d8d15a4f9b.png)
2018年河北省“名校联盟”高三教学质量监测(一)历史试卷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计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最佳选项)1.考古资料表明,西周时期,一些异姓诸侯国虽然远离王畿地区,但是其青铜等器物,在形制、纹饰和工艺风格上也都与周王朝表现出较强的一致性。
这主要说明当时()A.礼乐制度日渐受各诸侯的冲击B.工官制实现了礼器标准化生产C.分封制有利于中原文化的传播D.华夷观念推动民族间文化交流2.有学者对“忠”在官修史书中出现的频次情况进行统计后发现,在汉代纂修的史书中,“忠”所占的比例为7.97%,宋代为15.89%,清代为22.71%。
这反映出()A.伦理教化逐步加强B.专制主义日益强化C.思想控制日趋严密D.史官思想日益僵化3.据《三国志》记载,阮籍“才藻艳逸,而倜傥放荡,行己寡欲,以庄周为模则”。
下列选项中能与阮籍的行为理念产生共鸣观点的是()A.“存天理,灭人欲”B.“天下有道,以道殉身;天下无道,以身殉道”C.“越名教而任自然”D.“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4.唐代招生限文武官员五品以上子孙,宋代招生可招庶民的俊异者。
这一变化有助于()A.皇权向社会基层扩展B.增强中央政府的向心力C.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D.强化基层百姓德行修养5.“自嘉靖中年,田赋日增,田价日减,细户不支……则人逃,即不逃而丁口不复隶于图册……今日赋税之法,密于田土而疏于户口,故土无不科之税,而册多不占之丁,是以租税不亏而庸调不足,生齿日繁,游手日众。
”材料反映了当时()A.土地兼并的现象日趋严重B.赋税制度发生根本变化C.政府对农民迁徙限制放松D.社会风气日益消靡没落6.明朝科举曾采取分卷录取制度,明仁宗规定“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到明宣宗、英宗时,又分为南卷、北卷、中卷,各区分卷录取,占比为55%、35%、10%。
这反映出()A.遴选优秀人才利国利民B.地域文化的独特性C.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性D.科举选才公正公平7.《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
最新-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精品
![最新-河北省衡水市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 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d7944f728ea81c759f57825.png)
河北衡水市普通高中2018—2018学年度高三年级教学质量监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2.答题前请仔细阅读答题卡(纸)上的“注意事项”,按照“注意事项”的规定答题。
3.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作答无效,做选择题时,如需改动,请用橡皮将原选涂答案擦干净,再选涂其他答案。
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据成书于清代的《华西邹君记》记载,苏州有一邹姓富户立下遗嘱将名下一千亩土地交给儿子,其余三千亩捐给义庄,以接济族人。
这主要表明()A.重农思想影响工商业发展B.宗族制度在古代有重要意义C.租佃经营成为主要的经营方式D.人们注重对私有财产的支配2.宋仁宗年间,有官员反映,那些应该穿皂衣的仆役小吏,居然也穿儒巾大袖,混杂于士流;民庶的妻小,头冠也插满珠翠,俨然贵族。
这种现象表明()A.宋代思想有民主化趋向B.宋代贵族门阀制度松动C.宋代中央集权制度加强D.宋代君主专制制度加强3.据载,山西太原有个前清举人叫刘大鹏,辛亥革命后仍以清代遗民自居,拒不承认民国,直到民国二十六年后才承认自己是中华民国人。
促使刘大鹏思想转变的原因最可能是()A.全民族抗战的实现B.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C.民主共和制度的建立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4.下表是一场学术研讨会的活动安排。
据此推测,此次研讨会的主题应该是()A.晚清朝贡外交的影响B.中国近代化的历程C.两化思想与洋务运动D.甲午战争及其影响5.1929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通过《禁止污蔑太平天国案》,蒋介石称赞说;“太平天国之历史,为十九世纪在东方第一光荣之历史。
”但是,1930年后国民党政权对太平天国运动则进行了全面否定和批判。
导致这种转变的原因应该是()A.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B.国民大革命的兴起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士地革命的兴起D.世界性经济危机的爆发6.以下摘自吴宓1911年11月6日的日记:“闻天津已陷,并闻北京非常惶恐。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https://img.taocdn.com/s3/m/e922c7d4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7ff426d.png)
1.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视以加强权利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利和地位〞等方面进展。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B.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展了多方准..D.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场走向崩溃【答案】C【解析】从材料来看,战国时期的变法通过改革选官制度、地方行政制度和加强君主集权等方式,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展准备,故答案为C项。
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秦朝统一后建立起来,排除A项;秦朝统一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西周后期分封制已走向崩溃,排除D项。
2.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
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
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
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A.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开..B.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C.旨在建立完好的赋役体..D.可以抑制土地兼并的开展【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的“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来看,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可以保证农民有地可种,土地政策实用性较强,对推动经济的开展产生积极影响,因此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开展。
故答案为A项。
B.C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土地私有,因此西汉的土地政策不能抑制土地兼并,排除D项。
3.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
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
这-变化A.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B.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C.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D.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答案】B【解析】材料中的“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说明御史行使监察职权时所受约束减少,因此这一变化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一)历史试题【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6984b29ae53a580216fcfeb0.png)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历史(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周厉王为了扩建宫殿,赊买了鬲从一块地。
鬲从怕周厉王不给钱,周厉王就托人捎话说:假如说我最后没有给鬲从购地款的话,就让老天爷罚我被流放好了。
这说明当时A. 已出现土地交易B. 王室权力衰败C. 宗法分封制瓦解D. 货币地租盛行2.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等,无不凭借其宗族势力,令王室吃尽苦头,致使公室有了“去大族不逼”的感叹。
这说明A. 分封制崩溃之源B. 宗法制瓦解之困C. 世官制兴盛之始D. 大一统形成之势3.朱熹强调:“如树,初间且先斫倒在这里,逐旋去皮,方始出细……以事之详略言,理会一件又一件;以理之浅深言,理会一重又一重。
”这体现了A. 格物致知B. 先理后气C. 存天理,灭人欲D. 理气同源4.明朝中叶以后,文艺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走向,就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的开拓,主要是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
这表明 A. 市民阶层有新的政治追求 B. 市民阶层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 世俗文化满足各阶层需要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5.1894年中日战争前后,当国事危急之时,裘廷梁就认为“救国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认为“白话为维新之本”,乃提倡白话事业,组建白话学会、白话书局;拟译中西有用之书,筹办白话报章。
1898年创办了无锡第一报——《无锡白话报》。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答案
![衡水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三年级上学期一调考试历史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3e37d1a1c7aa00b52acb65.png)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一调考试答案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
1-10:CDDCA ADDBC 11-20:BDBCB BCDBC 21-30:ADCBD DACAD31-40:BBCBA DDCDC 41-48:BBCBB DDA二、主观题:第49题20分,第50题16分,第51题16分。
49.(1)不同:察举制是一种推荐任官制度,科举制是考试任官制度;察举制选官标准多元化,科举制则较为单一;察举制入仕程序含混粗糙,科举制则相对明确规范;察举制下士人不一定出自学校,科举制下学校制与考试制相互配合。
(8分)评价:察举制注重官员素质的全面性,但主观性强,不易把握和操作;科举制简单易行,较为公正公平,但缺乏对士人的整体考察。
(4分)(2)特点:教育和科举使平民获得社会上升空间;商业发展改变税收,并带来城市商业化;市民文化日益发展,礼下庶人的理学形成;皇权失去制衡,专制独裁增长。
(8分) 50.(1)思想:重本抑末(重农抑商);国家控制经济(国家干预经济);富国弱民。
(6分) (2)原因:“民避农战,事商贾”;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封建小农经济的产生;官僚政治体制及相应的军功爵制的建立(维护封建君主专制的需要)。
(任意3点6分)(3)影响:重农抑商限制了古代商品经济的发展;富国弱民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不利于社会进步。
(任意2点4分)51.(1)趋势:形式上从实物到货币;内容构成上由单一到多种(4分)(2)变化原因: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商品经济的发展;农产品商品化;明清以后货币经济占主导;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白银大量流入。
(任意3点6分)影响:有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一定程度上抑制腐败,缓和社会矛盾;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官僚队伍的腐败和低效现象。
(任意3点6分)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高三历史一调考试答案一、选择题:共48小题,每题1分。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高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高考(一)历史试题(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09f26a11c8d376eeafaa31b6.png)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当时商的名词非常多,说明大家都非常关注近代工业,表达了中国现代化问题受到社会社会的广泛关注,A项正确。实业救国的思想在19世纪后期才出现,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B。不能通过商的名词非常多,推断重农抑商政策遭到否认,排除C。题干反映的主要是经济和社会方面的要求,而不是政治诉求,排除D。
作为历史上的杰出人物,其主要奉献是对科学技术方面,特别是医药学和天文学方面的突出奉献.他领导制造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水运仪象台〞,开启近代钟表擒纵器的先河。李约瑟称其为“中国古代和中世纪最伟大的博物学家和科学家之一〞.著有?图经本草?、?新仪象法要?、?苏魏公文集?等。
——管成学?苏颂评传?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颂取得重大成就的时代背景。
A.抗战初期知识分子的担当与风骨
B.弱国无外交的惯性认识被彻底扭转
C.史料实证是研究抗战的主要方法
D.国联调查决定了“九一八事变〞性质
8.自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来,我国农村土地根本上按现有人口平均分配,把整块土地分割成许多小块,实行分户经营,农民还在沿用传统手工劳开工具。这说明我国当前的农村经济〔〕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
1.?礼记大传?载:“君有合族之道,族人不得以其戚戚君,位也。〞这旨在强调〔〕
A.嫡长子的特权地位
B.血缘与政治的结合
C.宗法尊卑等级关系
D.宗法制的社会作用
2.以下图为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此图反映了当时〔〕
A.中外丝绸贸易兴旺
B.中外经贸交往频繁
C.中国国际地位提升
D.中外文明交流互通
3.唐代的皇帝追认老子为其始祖。741年,唐玄宗正式下令在科举考试中设置道举。道举考试测试?老子?、?庄子?、?文子?、?列子?,考试形式和明经科相同,合格及第者称道学举士。道举的设立旨在〔〕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卷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29d8f412cc58bd63086bd7c.png)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金卷2018届高三大联考历史试题第I卷(选择题共48 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2小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要求)1.由于文化差异,英语中有些词语所表达的意义在汉语中尚无确切的对应词来表达。
有学者认为,将country 、nation 、state与“国家”对译,其实内涵差距很大。
三个英语单词与“国家”相比,缺少的主要内涵是A.民族 B.家乡 C.政权 D.家庭2.韩非子提出君主要善于用法来管理官吏,还要做到“使法择人,不自举也”。
这一主张尽A.要求君主熟悉法律 B.体现王在法下C.是对贵族政治的否定 D.突出依法治国3.东汉豪强地主在庄园内纳宾客附徒,兴办教育,经营各种经济事业,豢养军队,甚至通过舆论,控制地方政权。
田庄A.是王国问题的延续 B.国家培养人才C.利于维护君主专制 D.不利于地方有效管理4.下表为“唐前后期长江下游地区水利工程数量比较表”。
它反映了唐代A.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长江下游地区农业生产总体呈发展态势C.农业摆脱了自然条件的束缚 D.江南地区开始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区域5.初唐科举考试分为“秀才”“明经”“明法”“明书”“明算”和“进士”六科,除了最后的进士一科外,皆可以上溯至汉代,只是以前是察举,现在改用考试登进而已。
汉唐的这些科目设置A.反映出汉唐的选材标准较为宽泛 B.说明了科举制对察举制的完全继承C.印证了古代选官标准重专业技能 D.体现了政权的社会基础在不断扩大6.宋代皇帝的意见须有宰相同意才能写进国书(外交文书)。
淳熙年间,范至能使北,宋孝宗命令他当面向金主口奏一事,遭到宰相坚决反对。
尽管孝宗坚持自己的意见,最后孝宗意见依然未能写进国书。
这表明当时A.体制僵化导致官员因循规制 B.相权对皇权具有制约作用C.中央政府决策实现了民主化 D.君权削弱降低了行政效率7.宋代的各种说唱艺术、话本小说、戏曲、语录等文艺形式的发展扩大了通俗文学的势力范围,初步呈现出雅俗共存的局面。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原卷版)
![精品解析:【全国百强校】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文综能力测试卷(一)历史试题(原卷版)](https://img.taocdn.com/s3/m/bceb3fd83c1ec5da51e2706a.png)
1. 有学者指出,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变革围绕“国君通过对官员的任免和监督以加强权力的统一和集中”“以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来加强中央集权”“国君掌握兵权和军权以保障国君的权力和地位”等方面进行。
这说明战国时期的政治变革A. 使君主专制集权制度在全国建立起来B. 以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体制C. 为建立专制集权体制进行了多方准备D. 导致贵族分封体制开始走向崩溃2. 西汉初期的法律条文记载:根据不同的等爵,每个人都可以占有不同数量的田宅。
农民从国家那里得到土地,相应地交纳田租,服徭役、兵役。
国家再通过爵位继承制、犯罪罚没和户绝收回等配套措施,形成一个土地有授有还的循环系统。
这反映出西汉初期的土地政策A. 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B. 确保土地分配相对公平C. 旨在建立完整的赋役体系D. 能够抑制土地兼并的发展3. 唐代中后期,御史台的御史在言事监察之前,一定要向御史台的长官汇报将纠弹什么事情。
宋代取消了这一规定,每个台官言事不必对长官汇报,台官与谏官之间、台谏与台谏之间在言事上也互不通告。
这-变化A. 使监察官员敢于监察一切事务 B. 增强了监察官员工作的独立性C. 使监察机构摆脱了外在的制约D. 有利于扩大御史台的监察范围4. 乾隆帝认为:“乾纲在上,不致朝廷有名臣、奸臣,亦社稷之福耳。
”并标榜,“前代所以亡国者,曰强藩, 曰外患, 曰权臣, 曰外戚, 曰女谒, 曰宦寺, 曰奸臣, 曰佞幸,今皆无一仿佛者”。
上述材料表明,乾隆帝时期A. 政治统治比较清明B. 官员管理比较严格C. 注重对官员的控制D. 善于提高官员品德5. 下面是关于近代上海及其近郊的几则史料。
据此可以认定的史实是一个颇有规模的、以供应市场为目的的菜园行业已经兴起,这种形式正在广泛地被采用,特别在上海近郊1912年海关报告A. 上海通商带动周边种植结构的变化B. 上海近郊蔬菜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C. 上海开始引种洋葱、土豆等国外品种D. 上海郊区成为全国最大的蔬菜市场6. 有学者指出,科举制度的废除砸了数十万举贡生员的饭碗,断绝了他们的仕途。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解析版)
![历史高考复习必备 精品推荐-衡水中学2018届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Word版 含解析)(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4cc4a4453610661ed9f4fc.png)
2017-2018学年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一调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48分.从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1. 有学者指出:“多元起源的文明火种,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汇聚中原,成为中华文明长盛不衰的母体。
”当时,构成中华文明母体的内涵之一是A. 早期政治制度开始萌发B. 精耕细作农业模式形成C. 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D. 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答案】A【解析】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正处于中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期和夏商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我国早期的政治制度,故A正确;精耕细作农业模式的形成,应该是在春秋战国之后,故B错误;个体小农经济开始兴起于春秋战国时期,故C错误;宗法分封制趋于解体的时间也应该是春秋战国时期,故D 错误。
【名师点睛】抓住关键时间信息“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500年之间”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答。
2. 侯建新在《封建主义概念辨析》一文中说:“封建的就不是专制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
”其中的“封建”是指A. 宗法制B. 中央集权制C. 分封制D. 君主专制【答案】C【解析】分封制下,诸侯有很大的独立性,周天子没有直接管理地方事务的权利,符合题干中的“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故C正确。
A是维系分封制基础,不符合题意。
“封建是对专制权力的一种分散”意义是封建不是君主专制,高度集权,所以排除BD。
3. 战国至秦汉,实行新的军功爵制。
不仅爵级繁细,而且爵位下移,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
这说明秦汉新爵制A. 助长了自耕农阶层的分化B. 有利于官僚政治秩序的巩固C. 加强了小农经济的稳定性D. 加快了社会阶层的双向流动【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材料中“爵秩不再是某一阶级的专利品,而成了社会各阶层都有权攀登的进身之梯”,A 项片面,只适合一个阶层,C项与材料无关,D项表述不严谨,社会阶层应该有很多,怎么会有双向流动?即使有也不符合材料,因为材料强调的是单向流动即各阶层的进身(向上流动)。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调研卷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三)2
![【完整版】河北省衡水中学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调研卷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三)2](https://img.taocdn.com/s3/m/a0e0d457f68a6529647d27284b73f242336c3129.png)
【衡水金卷】2018年普通高校招生全国卷I调研卷高三文科综合历史试题〔三〕1.孔子援引古代权威周文王和周公来支持自己的学说;道家为能胜过儒家,请出伏羲、神农等;法家却主张“美当今〞,反对“法先王〞。
这主要说明A.儒、道两家倡导兼容并包原那么B.法家因注重改革而受民众欢送C.法家更具锐意改革的进取精神D.儒、道与法家的效劳对象不同2.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风俗颇殊,地广民稀〞,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据此可得出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开展影响显著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东为中心D.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得到明显开展3.宋代大批画家追求细节的真实,对所描绘对象细致人微,显现出了“观物〞“究微〞的治学态度,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这一特点主要是A.社会动乱下复杂心情的反映B.商品经济开展重物质的反映C.受到了理学思想的影响D.笔墨纸砚技术开展的产物4.明代中后期,皇帝长期不理朝政,内阁的票拟,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朝廷行政审批权也转归于寺人〔宦官〕。
这产生的主要影响是A.明朝的君主专制有所削弱B.宦官成为了明朝中后期的中枢官员C.内阁在朝廷中的地位上升D.政治腐败和统治集团内部纷争不断5.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前夕,全国总人口迅速增长。
人口激增会导致一系列问题出现,农民暴动是其中之一,由此得出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
该分析A.符合历史研究遵从论从史出的原那么B.属于运用近代化史观分析历史问题C.无视了阶级斗争对社会开展的作用D.说明太平天国运动顺应了时代潮流6.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吴虞的?家族制度为专制主义之根据论?,分析宋儒语录等书,抓住儒家的“孝弟〔悌〕〞与封建家族制的关系进展猛烈地攻击。
这反映出A.?新青年?成为当时中国最进步书刊B.儒学是当时中国近代化的主要阻力C.思想革命在传统与现实之间的取舍D.新文化运动侧重鞭挞封建家族制度7.结合国负责维和行动的助理秘书长米崔·蒂托夫在视察苏丹“DDR〞过渡性培训中心时说: “非常快乐在这里看到中国维和部队的身影誊中国一直积极支持结合国维和行动。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次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
![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次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1ecfa7cc17552706220886.png)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9次测试历史试卷(解析版)1.夏、商、周三代更替的事实,使周人不得不怀疑“天命”的永恒,对此,《尚书》记载:“天命糜常”、“惟德是辅”。
这说明A. 孔子继承了夏商周的主流文化思想B. 《尚书》是研究此历史的唯一证据C. 西周确立的宗法分封制具有优越性D. 周人认为天命、道德是治乱的关键【答案】D【解析】“天命糜常”、“惟德是辅”说明西周时期还是相信天命,道德治理属于辅助,D正确;孔子主张“仁”和“礼”,不是对于夏商周主流思想的继承,A错误;B中唯一证据说法错误,《尚书》属于二手史料并不是唯一证据;材料论述的是治理国家思想,不是制度,C错误。
2.西汉中期的《史记》记载人物籍贯以封国国名为主,县名次之,绝少以郡命名;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
由此可推知A. 宗法制已完全退出两汉政治构架B. 朝廷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渐趋强化C. 以县为主导的区域观念逐渐形成D. 封国在国家政治体制中占主导地位【答案】B【解析】“东汉成书的《汉书》以封国命名籍贯的数量骤减,且在记述司马迁以后的人物籍贯时,在县名前加上郡名成为主流”说明中央对于地方控制的加强,B正确;A、C和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中土医书,方论浩繁。
每论一病,必浮举阴阳五行,缠绕不休;每用一药,必为色香形味,分配脏腑。
更或高谈脉理,妄事神巫。
”这说明中医A. 具有系统的科学理论体系B. 诊断和治疗带有迷信色彩C. 不受重视,医生地位低下D. 发展受到阻扰,作用较少【答案】B【解析】“阴阳五行”“神巫”说明古代中医治疗从阴阳五行诊断,借助神学巫术进行治疗,体现出诊断和治疗的迷信色彩,B正确;材料中中医治疗时借助迷信,不是科学,A错误;材料说明是治疗方法,不能说明医生地位低下,C错误;中医的治疗效果和作用是很明显,D错误。
4.下表为明清时期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资料:据此可知A. 科举促进社会公平但作用有限B. 科举制主要为士族子弟服务C. 家庭背景与科举成就毫无关联D. 寒门向上层流动的难度降低【答案】A【解析】【详解】有表格可知,明代平民进士占46.7%,清代平民进士占19.2%,说明平民也可以通过科举参政,这有利于社会公平,但是无论明代还是清代都以官僚出身的进士为主,故选A;科举制主要目的是为政府选拔官吏,故排除B;由材料可知,中高级官僚出身的远远高于低级官员家庭出身,说明家庭背景与科举成就相关,排除C;明代寒门进士比例高于清代寒门进士比例,说明寒门向上层流动难度加大,排除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历史(一)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周厉王为了扩建宫殿,赊买了鬲从一块地。
鬲从怕周厉王不给钱,周厉王就托人捎话说:假如说我最后没有给鬲从购地款的话,就让老天爷罚我被流放好了。
这说明当时A. 已出现土地交易B. 王室权力衰败C. 宗法分封制瓦解D. 货币地租盛行2.春秋时期,鲁国的三桓、齐国的田氏、晋国的六卿等,无不凭借其宗族势力,令王室吃尽苦头,致使公室有了“去大族不逼”的感叹。
这说明A. 分封制崩溃之源B. 宗法制瓦解之困C. 世官制兴盛之始D. 大一统形成之势3.朱熹强调:“如树,初间且先斫倒在这里,逐旋去皮,方始出细……以事之详略言,理会一件又一件;以理之浅深言,理会一重又一重。
”这体现了A. 格物致知B. 先理后气C. 存天理,灭人欲D. 理气同源4.明朝中叶以后,文艺家们所创造的艺术世界有一个异常鲜明的走向,就是对以市井社会为中心的“世情”的揭示较以往有较大的开拓,主要是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
这表明 A. 市民阶层有新的政治追求 B. 市民阶层推动了世俗文化发展 C. 世俗文化满足各阶层需要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价值观念 5.1894年中日战争前后,当国事危急之时,裘廷梁就认为“救国之要图,莫要于文字革命”,认为“白话为维新之本”,乃提倡白话事业,组建白话学会、白话书局;拟译中西有用之书,筹办白话报章。
1898年创办了无锡第一报——《无锡白话报》。
该报刊的创办 A. 开启了无锡的白话教育 B. 实现了文化救国的愿望 C. 适应了维新思想的宣传 D. 推动了文学革命的开展 6.有学者在谈及近代中国某次革命事件的实际代价时,列举事项如下。
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 损失巨大,收效有限B. 行动失败,然精神可嘉C. 蚍蜉撼树,不自量力D. 革命即成,可伤亡惨烈 7.20世纪30年代初,南京国民政府在进行国民经济建设时,不仅相继建立了钢铁、机器制造、酒精和化工等工业,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将工业开始向内地转移。
这反映了当时 A. 国家致力开发内地资源 B. 为迁都重庆预先做准备 C. 工业建设注重了国防性 D. 国家经济重心转向内地 8.1985年1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并建立新的贸工农型的生产结构。
这一决策 A. 旨在扩大对外出口贸易范围此卷只装订不密封 班级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B. 扩大了对外引进技术的力度C. 有利于带动工农业经济发展D. 保证了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9.伯里克利时期,除将军的职务必须由有军事才能的人担任以外,五百人会议的议员和大部分的政府官员,都不再以选举的方式产生,而改用抽签的方式来决定。
这意味着A. 下层民众亦可参与政治B. 雅典民主发展遭受挫折C. 公民权益将得不到保证D. 公民内部政治权的普及10.1688年光荣革命后,国王应“依靠“自己’的收入维持国家政府日常运作”的思想逐渐消失了,议会”承担起了支付政府日常经费的责任”。
这一变化有助于A. 保证国家财政收支平衡B. 确保王室巨额消费支出C. 强化国王对议会的依赖D. 加强议会对政府的控制11.粮食问题是十月革命后布尔什维克党人所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
可以说,当时解决粮食问题和解决苏维埃政权的生存问题,不是和解决苏维埃俄国农业的恢复和发展问题联系在一起的。
这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有效地巩固了新苏维埃政权B. 完全忽视了广大农民的利益C. 激化了俄国社会的各种矛盾D. 并非是一项发展经济的政策12.有人指出,美元实际上在布雷顿森林体系广泛发挥作用之前已全面介入了西欧的经济,并由此起步演变成为世界的霸权货币。
这实际上肯定了A. 战后西欧复苏对美国经济的依赖B. 马歇尔计划在美国战略中的价值C. 美国霸权确立对世界经济的影响D. 西欧一体化与马歇尔计划的关系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13.“西方”“东洋”这些名称在中国历史地理学上都有一个演变的过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方”名称的演变材料二“东洋”名称来源宋代,是古代中国人原创的地理名词。
“东洋”原指中国沿海,外延是东海以远、朝鲜半岛和日本乃至太平洋岛国,是以中国为中心的地理概念,“东洋史”就是中国文化发展的历史。
但近代以后,“东洋”词义却发生了急剧变化。
日本历史学家重新诠释了“东洋史”,“东洋史”中的主角不仅由中国变成日本,甚至就连“东洋”之名,亦被日本独享。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东洋易主”的原因。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当希腊人因繁衍太快而受到原有边境线的限制时,他们沿着地中海、尤克森海(又称黑海),建立起了殖民地。
在长达两千年的历史中,地中海的北部和南部海岸,都是白人后代的竞逐之地。
但是在1492年及之后,哥伦布和瓦斯科·达伽马的航行刺激了人们勇敢地面对海洋,大西洋沿岸国家崛起,并最终在大半个世界范围内确立了霸权的地位。
飞机的发展将会再一次改变文明的格局。
沿着河流和海洋的贸易路线将会越来越少,人员和物资将会越来越多地直接涌向目的地。
当制海权最终在商贸和战争领域中让位给航空权的时候,我们将会看到历史上的又一次根本性变革。
——摘编自《历史的教训》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世界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论述。
(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
)15.【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材料1912年1月13日,孙中山发布《临时大总统关于颁布历书令》,令内务部“赶于阴历十二月前编印成书,以便颁发各省施行。
新历书采用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阳历,本来“旧历自在应删之列,由于习俗相沿未可以朝夕废,故旧历月日仍附注于阳历月日之下,以从民便”,如《临时大总统命令》——委任张锡銮署理直隶都督等,所署日期便是:“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五日即壬子年正月二十七日”。
“以授时为主旨,凡旧历书中之所谓方位、吉凶、宜忌等项悉数删去,而以天文图说代之”。
南京临时政府于2月17日发布公告,强调遵行阳历。
值得注意的是,“军、政俱用阳历,民众、农、商,凡年节一切仍用阴历。
”中国自古以来,历法是皇权的象征之一,而由私人推算的历书,在民间也一直十分流行,这些自编的历书大多依据旧法推算,但推算方法和数据却是各不相同,各行其是,混乱在所难免。
旧历在对外贸易和对外交涉上必然会出现诸多不便。
——据左玉河《评民初历法上的“二元社会”》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民国初年历法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民国初年历法改革的意义。
16.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材料一战期间,英国曾对美国展开战争宣传,说:“德国士兵曾砍断了比利时儿童的手指,把战俘钉在十字架上。
”这大大地激发了美国人民的仇恨,一种原始的疯狂与冲动控制着人们的心灵。
在新英格兰举行的一次群众集会上,有人提出,抓住德皇以后,要把他下滚油锅。
这时,“整个观众席都站了起来,歇斯底里地尖叫,表示赞同”。
俄国布尔什维克党也利用战争造成的危机,在工人、士兵中宣传革命思想,主张变对外战争为国内战争,趁机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这在俄国变成了现实。
——摘编自熊伟民《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遗产》(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和布尔什维克党在战争宣传目的上的差异。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俄两国宣传的实际效果及其对一战的影响。
17.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唐寅,字伯虎,明中叶杰出的画家、文学家。
唐寅曾遭科考案牵连,痛感社会黑暗。
为了排遣胸中烦闷,他远游湖南、湖北、江西、福建、浙江等地,领略湖山之胜。
唐寅的绘画,初学“院派”画家周臣,山水、人物、花鸟,无所不工,笔墨精细,形象真实。
后师法宋元以来诸名家,以诗画来表现自己的感情,寄托逸花吐云般的英气。
唐寅的诗歌,初学唐人,“多凄怨之词”,“不计工拙,兴寄烂漫”,风采斐然,消极自放,却饱含着辛酸的人生感受。
他还出入秦楼楚馆,放浪形骸,以尽量享受短暂的人生,在“半醉半醒”的生活中,冷眼世事,孤傲不羁,“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
晚年,唐寅还归心佛教,从色空观与人生梦幻说中寻求寄托。
唐寅的一生,怀才不遇,但却以诗画为明代的文化作出了贡献,后人把他与沈周、文征明、仇英共推为画家“吴门派”的四杰,视为重振和发展文人画的大家。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寅诗画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寅诗画风格形成的背景。
2018届河北省衡水一中新课标高三名校诊断测试历史(一)答案1.A【解析】“赊买了鬲从一块地”“没有给鬲从购地款的话”说明当时已经出现了土地私下里的交易,A 正确;王室衰微是春秋战国时期,B错误;宗法制分封制瓦解是春秋战国时期,C错误;此时没有货币地租出现,D错误。
2.B【解析】材料说明春秋时期诸侯国利用家族对抗王室,体现出春秋时期宗法制趋向瓦解,B正确;材料没有说明分封制崩溃,A错误;选官制度不符合材料主旨信息,C错误;D是秦朝时期。
3.A【解析】格物致知是朱熹求理的途径,是通过研究事物来寻求事物的根源,从而达到理最高境界,A正确;B和D属于理学来源;C属于伦理道德。
4.B【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并非政治需求,A错误。
明朝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壮大,特别是明中叶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对文化的需求日益增多,从材料中的“文艺家们”……“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可知B正确。
世俗文化无法满足各阶层的需要,C 错误。
D选项材料未涉及,错误。
点睛:本题抓住关键词“满足世俗社会的文化渴求”,再联系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5.C【解析】甲午战后,中国面临被瓜分危机,维新派开始勤求新的救过策略,材料中白话文的倡导主要是为维新变法提供舆论支持,C正确;A中开启说法错误;B属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思想;D属于新文化运的时期文学革命论。
6.A【解析】“死难烈士多为留学生和同盟会中坚”说明是辛亥革命时期黄花岗起义,材料中费用可见较大,但从结果看收效甚微,A正确;精神不是表格体现主旨,B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中主旨,排除。
7.C【解析】“建立了钢铁、机器制造、酒精和化工等工业,而且在地理分布上也将工业开始向内地转移”说明此时期国民政府为了抗日做准备,C正确;A不是材料主旨,排除;此时国民政府没有迁都准备,B错误;D中经济重心转移不符合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