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霍奇金淋巴瘤 病例讨论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https://img.taocdn.com/s3/m/eb6fb7f3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6055d5f.png)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乏、贫血等症状。
针对淋巴瘤的护理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位淋巴瘤患者的疑难病例及护理讨论。
病例介绍:张先生,男性,57岁,因多个淋巴结肿大数年就诊。
经过多次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前进行第四疗程化疗,但发现张先生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导致营养不良和情绪不稳定。
问题分析: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是化疗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因为口腔黏膜和肠道黏膜的细胞也会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导致糜烂和坏死。
同时,口腔黏膜上的味蕾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味觉丧失,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心情。
此外,由于口腔溃疡的存在,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护理计划:1.口腔护理:每天使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口腔消毒液和软毛牙刷定期刷牙,避免糜烂区域直接受到刺激。
如果患者口腔溃疡较大,需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营养支持:设计营养计划,尽量提供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的食物。
对于味觉丧失的患者,可以使用调味酱料来提高食物的风味。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餐食菜单来激发患者的食欲。
3.心理疏导:尽可能让患者了解口腔溃疡的发生原因,并积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为患者提供温暖、和美和谐的环境,避免令患者感到无助和恐慌。
4.监测和评估: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饮食量、味觉状况和口腔溃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淋巴瘤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护理。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温暖关爱的态度。
针对张先生的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监测和评估都是重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以耳鼻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以耳鼻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bb568f55a8102d277a22f9c.png)
以耳鼻咽喉症状为主要表现的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耳鼻咽喉科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
方法 21例以耳鼻咽喉科症状为主要表现的NHL患者,9例施行放、化疗,12例行手术和放、化疗。
结果按实体瘤疗效评定标准: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6例,随访3—5年,生存率为100.0%。
结论以耳鼻咽喉科为主要症状的非霍奇金淋巴瘤,早期放、化疗有利预后。
【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耳鼻咽喉科放疗化疗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有淋巴细胞和(或)组织细胞的大量增生,临床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最为典型,可发生于全身多种组织或器官。
原发于头颈部结外淋巴瘤在耳鼻咽喉科肿瘤的诊断中占重要地位。
2005年—2008年,我科与内科合作,收治NHL21例,采用手术、放疗、化疗等措施进行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21例中,男12例,女9例,年龄16—65岁,平均41.5岁。
发生于扁桃体者8例,鼻咽部者3例,鼻腔及鼻窦者5例,口腔及舌根者3例,喉腔者2例。
根据Ann Arbor临床分期[1]:符合Ⅰ期者9例,Ⅱ期者7例,Ⅲ期者4例。
根据1985年成都会议制定的我国NHL分类方案[2]:低度恶性12例,中度恶性6例,高度恶性3例。
全部病例都经病理确诊。
从出现症状到确诊时间为1周到6个月,15例经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其中T细胞型10例,B胞型5例。
21例中,采用单纯化疗2例,单纯放疗1例,放疗加化疗6例,手术加放疗6例,手术加放化疗6例。
1.2治疗方法采用放射治疗者,我们用4—6Mev直线加速器行病变区照射。
病变在咽淋巴环时,不仅局限于其中的任何一处,射野均包括全部咽淋巴环区。
倘若原发灶在鼻咽,则应包括颅底,一般采用较大射野,肿瘤量40—50GY/4—5周。
采用化疗者,用COP方案,CTx60Omg/m2,VCR1.4mg/m2。
第1,8天静冲,PND40mg/m2口服,第1—4天,21天为一周期,2—3周为一疗程。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一)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一)](https://img.taocdn.com/s3/m/8b15ed0058fb770bf78a557a.png)
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一)【关键词】非霍奇金淋巴瘤淋巴瘤是恶性肿瘤,是一种起源于造血组织的实体瘤。
淋巴瘤可发生在身体的任何部位。
国内以20~40岁居多,男多于女,并以非霍奇金淋巴瘤占多数。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是一种很不均一的恶性肿瘤,临床以无痛性、进行性淋巴结肿大为典型表现,伴发热、消瘦、盗汗等,中晚期常有肝、脾大,晚期有恶病质。
现将我院2008~2009年间诊治的20例恶性淋巴瘤患者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2009年经病理学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患者20例,其中男性16例,女性4例,年龄25~75岁,中位年龄54岁。
低度恶性4例,中度恶性9例,高度恶性7例。
按恶性淋巴瘤国际分期,Ⅰ期22例,Ⅱ期41例,Ⅲ期21例,Ⅳ期16例。
1.2诊断临床以慢性、进行性、无痛性淋巴结肿大为主要症状;不同部位的淋巴结肿大引起相应器官的压迫症状;随病程进展,可出现结外侵犯或以结外病变首发;部分患者有发热、消瘦、盗汗、皮肤瘙痒等全身症状。
结合辅助检查可以确诊,其中组织病理学检查是确诊淋巴瘤的重要依据。
1.3治疗按病理分类的中高度恶性组应以化疗为主,即I、Ⅱ期也应化疗,必要时配合局部放疗,基本化疗方案为CHOP(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或COP(环磷酰胺、长春新碱、泼尼松),恶性程度高者可分别或同时在化疗方案中加入博莱霉素、甲氨蝶呤,对病人缓解率及生存期均有提高。
20例患者中采用CHOP方案化疗14例,CHOP协同放疗16例。
1.4初治疗效评价标准按1999年美国和欧洲淋巴瘤工作组制定的NHL疗效评价标准〔3〕评定,即肿瘤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疾病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
2结果疗效:近期完全缓解(CR))9例,部分缓解(PR)7例,疾病稳定3,疾病进展1例。
初治疗效达完全缓解与瘤体切除后无观察指标者(无指标)预后较好,生存5年以上,明显高于部分缓解患者。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53339d47f1922791688e833.png)
【 文章编号】 1 6 7 1 . 0 8 0 0 ( 2 0 1 3 ) 0 4 . 0 3 8 9 . 0 2 葡萄糖 4 . 9 3 mmo l / L 、 C反应蛋 白 1 2 3 . 2 8 mg / L, 心肌酶谱及。 肾功能等正常; 凝血全
套+ D . D正 常 ; 乙肝+ 丙肝 定 性 : 乙肝 表 面
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 巴瘤 ( p r i ma r y 患者 的临床 资料 , 现报 道如下。
p u l mo n a r y n o n - Ho d g k i n S l y mp h o ma ,
P P NH L ) 是一种起源于肺 内淋 巴组织的
罕见 的恶 性 淋 巴瘤 。 恶 性 淋 巴 瘤 多 首发
杂志, 1 9 8 7 , 2 6 ( 6 ) : 3 8 2 .
值得临床推广 。 性休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 , 仅见于个案报 或外科手术治疗,
道 , 故 而 亦 易被 忽 视 。一 旦 出现 , 起 病
收 稿 日期 : 2 0 1 3 . 0 1 . 1 0
较急, 所以要积极处理。( 2 ) 对 中枢神经
王薇, 李坚, 吴新 民. 普鲁卡因致过敏性休 克一例【 J 】 . I 临床麻醉学杂志, 2 0 0 7 , 2 3 ( 1 1 ) :
9 0 3 .
慢性型。 急性 型常在数分钟 内发生, 主要 引起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 1 例 。 表现 为胸 闷、 心悸、 气短、 舌或唇麻木 、 呼 综上所述, 普鲁卡因因其在 治疗 咯 吸困难等症状 , 进而可引起过敏性休克, 血时疗效肯定、安全 ,不 良反应 发生率 甚至死亡 。慢性型常在注射后数小时出 低, 可克服垂体后叶素的应用 限制, 尤其 现皮肤红肿、 荨麻疹。 本研 究中也有个别 在有冠心病、 高血压患者和孕妇以及 老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护理探讨论文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护理探讨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c7a68e1581b6bd97e19ea7c.png)
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护理探讨论文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在临床治疗中首选化学药物治疗,也是国际上公认的标准性经典方案。
2004年1月至2007年12月,本院采用环磷酰胺、阿霉素、泼尼松和长春新碱等(即CHOP方案)对28例NHL患者进行治疗,获得较好疗效,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28例患者中男21例,女7例,年龄9~81岁,平均48.9岁,根据病理学或细胞学确诊为NHL。
恶性度为:低度2例,中度6例,高度20例。
初治者12例,持续治疗者16例。
结内型19例,结外型9例。
确诊为NHL后即行CHOP方案化疗,完全缓解21例,部分缓解7例。
2讨论2.1化疗前护理2.1.1心理护理耐心向患者解释病情、化疗作用、不良反应及如何配合治疗,使其保持良好的积极的心态,稳定情绪,正确对待疾病,更好地与医护人员合作。
2.1.2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
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每天清洁会阴及肛周,1∶5000高锰酸钾液坐浴15~20min,每周擦浴2~3次,穿柔软、宽松的衣服;进食后用2%碳酸氢钠溶液与口腔净交替漱口,刷牙用软毛牙刷。
患者住单人病室,限制探访陪客,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病室每天紫外线消毒1次,3%氯化磷酸三钠溶液拖地2次;每周进行1次空气培养[1]。
鼓励患者深呼吸、咳嗽,注意保暖,防止感冒,预防肺部并发症。
尽量减少外出次数,避免到公共场所,禁止呼吸道感染患者探视,避免交叉感染,加强营养,积极提高机体抵抗力。
进清淡、营养代写论文丰富、低脂肪、易消化的食物,食物宜细软,避免粗糙食物把口腔、胃黏膜及食管胃底静脉划破引起出血;忌烟、酒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化疗时护理(1)化疗期间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及清淡易消化的温软食物,少食多餐。
多饮水,用2%的碳酸氢钠溶液漱口或碳酸氢钠片0.5g 口服,每日3次,以碱化、水化尿液。
每日饮水量应大于2000mL,防止尿酸性肾病、出血性膀胱炎,但化疗前6h限制饮水,以防呕吐。
(2)阿霉素、长春新碱均是强刺激性药物,如不慎注入皮下可引起组织坏死、剧痛,甚至局部致残。
脑淋巴瘤病例讨论一例
![脑淋巴瘤病例讨论一例](https://img.taocdn.com/s3/m/975614ad83c4bb4cf6ecd192.png)
鉴别诊断
? 3、转移瘤:多发的颅内淋巴瘤还需与转移 瘤鉴别。转移瘤多位于灰白质交界处,转 移瘤常表现为“小肿瘤大水肿” ,呈指状 象
(棘征)
(脐凹征)
典型征象
(分叶征)
(握拳征)
鉴别诊断
? 1、脑膜瘤:单发的均匀强化的与脑表面接触的淋 巴可酷似脑膜瘤,脑膜瘤常以广基底与颅骨内板、 大脑镰相连,常可见钙化,脑膜瘤瘤体增强效应 较淋巴瘤更明显,增强可见脑膜尾征,此有利于 对脑膜瘤的诊断。
鉴别诊断
? 2、胶质母细胞瘤:平扫肿瘤因囊变、出血 和坏死,多呈边缘模糊的混杂密度肿块影。 瘤周水肿明显,占位效应显著。增强扫描 肿瘤强化不均匀,多呈花环样强化,环壁 厚薄不均。
病理结果
(左额叶)非霍奇金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LS)指由 淋巴细胞起源的,无中枢神经系统以外病 变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目前普遍认为 几乎所有的(PCNLS)均为NHL(非霍奇金 淋巴瘤)。且大多为B淋巴细胞性(约占 90%)。
? (1)肿瘤形态以团块状多见;大小不定; 好发于 中线两旁的深部脑实质、侧脑室周围及脑表面 。 幕上多于幕下,单发或多发。( 2)平扫时实性部 分CT为稍高密度, MRI呈T1WI呈等、低信号, T2WI以等信号或稍高信号, DWI呈高信号;囊变 少见,钙化罕见。( 3)增强扫描肿瘤常 呈“握拳” 样或“团块” 样强化,可出现“棘征” 、“缺口 征”、“尖角征”及“脐凹征”, (4)肿瘤周 围有轻、中度水肿带。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 (PCNSL)
? 好发于50-70岁,有免疫缺陷者30岁左右, 男女之比为1.5:1。
? 临床主要表现为占位病变引起的头痛、呕 吐等颅高压症状,可伴有精神方面的改变, 如性格改变、智力降低、行为异常或嗜睡 等,可能与病变多位于额叶、额-胼胝体区 或颞叶有关。
儿科教学查房病例讨论-非霍奇金淋巴瘤
![儿科教学查房病例讨论-非霍奇金淋巴瘤](https://img.taocdn.com/s3/m/54c2529a29ea81c758f5f61fb7360b4c2e3f2ac7.png)
初步诊断思路
初步诊断思路 感染性疾病?细菌?病毒?传染因素?
淋巴结肿大+患儿有感染史 ↓
感染性疾病? ↓
传染因素?细菌性?病毒性?寄生虫? ↓
传染性指标检测八项、EB病毒定量(EB-DNA)、结核感染T细 胞检测、呼吸道病原体核酸检测六项、ASO未见明显异常 ↓ 考虑淋巴结炎? ↓ 抗感染治疗 ↓ 抗感染治疗后观察淋巴结变化,如缩小高度考虑该病?
初步诊断
1.全身多发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炎? 结缔组织病? 肿瘤?
2.支气管肺炎 3.皮疹
特异性皮炎?
进一步诊断
急性病毒性传染病 (排除)
TORCH阴性 发疹较发热早
进一步诊断
过敏性疾病 既往史:鼻炎 免疫八项:lgE偏高
西替利嗪不敏感 无特殊用药史
进一步诊断 淋巴结炎?Vs 淋巴瘤?
淋巴结活检
T/NK细胞系 前体T细胞淋巴瘤
成熟B细胞淋巴瘤
成熟T细胞和NK细胞淋巴瘤
Burkitt 淋巴瘤 50-60%
间变大细胞淋巴瘤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10-15%
Ann Arbo进行性肿大
临床表现
全身症状(B症状)
发热 盗汗 体重下降
皮肤瘙痒、乏力
局部症状
中枢神经系统 胃肠道 纵隔 脾脏 骨髓 皮肤 睾丸
淋巴母细胞淋巴瘤
细胞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
遗传学上提示预后较好的有超二倍 体(染色体数> 50) 核型及 t(12;21)(p12;q22)易位形成 TEL/AML1 融合基 因;而亚二倍体(染色体数小于 45)、t(9;22) (q34;q11.2) 形 成 BCR/ABLl 、 t ( 4;11 ) 或 MLL/AF4 、 t (1;19)(q23;13.3)形成的(E2A-PBX1; TCF3/PBX1)以及 Ph 样基因或突变等与临床疗效不佳、预后不良相关。
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36例病例分析
![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36例病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d34d2a21ee06eff9aef807a4.png)
颌面部非霍奇金淋巴瘤36例病例分析【摘要】目的:分析颌面部ML的诊断方法和治疗措施。
方法:对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36例中男性的发病明显多于女性,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递增。
B-NHL的发病明显多于T-NHL。
CR占36.1%,PR占58.3%,其中以手术切除+化疗的效果最好。
结论:以COP和CHOP化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关键词】颌面部;淋巴瘤;诊断;治疗恶性淋巴瘤是淋巴结和结外部位淋巴组织的免疫细胞肿瘤,来源于淋巴细胞或组织细胞的恶变。
在我国恶性淋巴瘤虽相对少见,但近年来新发病例逐年上升,每年至少超过25000例,而在欧洲、美洲和澳大利亚等西方国家的发病率可高达11/10万~18/10万,略高于各类白血病的总和。
本文将以颌面外科为首诊的36例病例分析报道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集选择2002年12月至2009年9月,在我科首诊的病人,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为恶性淋巴瘤3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患者36人,其中男28例,女8例。
年龄8~71岁,平均年龄52.5岁。
1.1.1 首诊部位:颈部20例,颌下区5例,舌根部4例,腭部1例,上颌窦1例,下唇1例,颊面部2,腮腺2例。
1.1.2 伴发症状:首发症状除1例腭部溃烂外,其余均以包块为主。
其中伴有,发烧2例,其他体表淋巴结长大7例,骨髓受累6例,外周血细胞分析异常7例(红细胞小于3.56×109/例),乳酸脱氢酶升高23例;X光检查,肺门纵膈淋巴结肿大6例;腹部B超:肝脾肿大5例,腹膜后淋巴结肿大5例。
1.2 病理分类:本组病人无霍奇金淋巴瘤(HL),全部为非霍奇金淋巴瘤(NHL)。
其中T淋巴细胞型5例,B淋巴细胞型29例。
其余2例由于取材有限,细胞来源未表达。
根据临床预后进行分类[1]。
1.3 治疗方法:单一治疗即化疗23人,采用COP,CHOP方案为主的规范性治疗方案。
综合治疗:手术+化疗7人,用于局限性包块。
结外侵犯非霍奇金淋巴瘤90例临床分析
![结外侵犯非霍奇金淋巴瘤90例临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a244330426fff705cd170a3e.png)
结外侵犯非霍奇金淋巴瘤90例临床分析目的:总结90例结外淋巴瘤的临床特点及其与疗效的关系。
方法:对90例结外淋巴瘤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字2检验,比较不同临床特征与完全缓解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结外淋巴瘤可涉及全身各器官,在综合医院初诊时散见于临床各科;临时表现多样,故误诊率较高;本病需要综合治疗,其中可手术病例以手术+化疗效果最好,非手术病例以放疗+化疗效果最好。
结论:结外淋巴瘤发生部位广泛,尤其不伴浅表淋巴结肿大者误诊率高,应引起临床各科重视。
预后与病期、乳酸脱氢酶、PS评分、B症状、巨大包块等关系密切,可以利用IPI指数项目预测其疗效与预后。
标签:非霍奇金淋巴瘤;误诊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恶性肿瘤,一般首发于淋巴结,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淋巴瘤首发于淋巴结以外的淋巴组织或无淋巴组织的器官,尤其是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
非霍奇金淋巴瘤是一组异质性的疾病群体,存在明显的区域分布特点,常表现为播散性、侵袭性的生物学行为。
初治时结外侵犯率高[1-2]。
为了进一步明确结外侵犯的NH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笔者对90例NHL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995年4月-2008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共诊治淋巴瘤193例,其中结外侵犯淋巴瘤90例,占46.6%,均为非霍奇金淋巴瘤;年龄4~86岁,中位年龄55岁;男55例,女35例,所有病例均经病理明确诊断。
1.2结外部位本组结外淋巴瘤散见于临床各科初诊,大多数在外科系统;发生部位广泛,其中胃肠道23例,占25.6%;头颈部22例,占24.4%;各腺体10例,占11.1%;皮肤软组织9例,占10.0%;颅内3例,占3.3%;肝脾6例,占6.7%;纵隔3例,占3.3%;浆膜腔3例,占3.3%;骨骼6例,占6.7%;生殖系统5例,占5.6%。
90例结外淋巴瘤免疫学分型:B细胞NHL占83.3%(75例),T细胞NHL 占16.7%(15例);B细胞∶T细胞=5∶1。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DHAP方案治疗疗效观察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DHAP方案治疗疗效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ffd1e909a1c7aa00b42acb70.png)
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DHAP方案治疗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选择我科收治的36例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将所有研究治疗第1d予以顺铂85mg/ cm2,在避光的条件下行静脉滴注,同时予以阿糖胞苷2g/m2,12h /次,静脉滴注;在治疗第1-4d予以地塞米松40mg/d,静脉滴注。
观察治疗后患者的疗效,并进行安全性评价。
结果:所有患者均完成2个治疗周期后进行疗效及安全性评定,其中36例患者中CR者12例、PR者12例、NC者10例、PD者2例,有效率66.7%;不良反应以血液系统毒性为多,其中贫血者8例、血小板降低者7例以及白细胞减少者7例,共计61.1%。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SAS评分均降低明显,FACT评分中PWB、SWB、EWB、FWB评分均增加明显,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疗效较好,安全性尚可,可较好的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DHAP方案;疗效;安全性Observation on curative effects of DHAP scheme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fractory non-Hodgkin’s lymphomaZhu Ping’an(Chenzhou Center Hospital(First People’s Hospital),Hunan Chenzhou,423000)[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urative effects and safety of DHAP scheme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fractory non-Hodgkin’s lymphoma.Methods:36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refractorynon-Hodgkin’s lymphoma were selected from our de partment.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given85mg/cm2 cisplatin via intravenous drip in the dark on the first day of treatment,while the patients were given 2g/m2 cytarabine via intravenous drip,12h each time.The patients were given 40mg/d desamethasone via intravenous drip on 1-4d of treatment.Patients’ curative effects were observed and were given safety evaluation.Results:All patients completed 2 treatment courses and were given evaluation on curative effects and safety.Among 36 patients,CR results were in 12 cases,PR in 12 cases,NC in 10 cases,and PD in 2 cases,with effective rate of 66.7%;adverse reaction was given priority to toxicity of blood system,including 8 cases of anemia,7 cases of decreased platelet and 7 cases of leucopenia,a total of 61.1%.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SAS scores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patients after treatment,but scores PWB,SWB,EWB,and FWB in FACT scal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Conclusion:DHAP scheme is effective and safe in treatment of recurrent refractory non-Hodgkin’s lymphoma,which can better improve the patient’s anxiety,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key words】Recurrence of refractory;Non-hodgkin's lymphoma.DHAP plan;Curative effect;security非霍奇金淋巴瘤属于恶性肿瘤之一,是血液科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渐趋增加,尤其是复发难治性肿瘤而言[1],如何对其进行治疗是需要解决的难题,目前多选用大剂量化疗联合造血干细胞移植进行干预,但其花费较高,给患者经济带来较大压力[2],为此,我院采用DHAP方案治疗复发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通过对其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以期探索经济有效的干预措施,裨益临床。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
![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2](https://img.taocdn.com/s3/m/a5822612a8114431b90dd892.png)
病理(上海儿童中心病理ຫໍສະໝຸດ 会诊)根据酶标,考虑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B细胞 性。
病例2病理报告
病历二(省立儿童医院送)
男,4岁,发现腹部肿块10日 查体:心肺未见异常,腹部隆起,腹壁
静脉略显,全腹轻度压痛, 无反跳痛, 上至剑突下、下至耻骨联合扪及肿块, 大小约20*30cm,质韧,边界不清。
手术记录
于右下腹取横切口,长约6cm,逐层进
腹见瘤体巨大,多位于左中下腹,超过 中线达右下腹,瘤体质硬,鱼肉状,与 周围肠管、大网膜粘连紧密,稍分离即 出血剧,遂决定活检术,于瘤体表面楔 形切取约1.0×0.3×0.3cm瘤体,送病理。
老年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治疗体会(附20例治疗分析)
![老年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治疗体会(附20例治疗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93849c040c22590103029d4e.png)
老年非霍奇金氏淋巴瘤治疗体会(附20例治疗分析)老年恶性淋巴瘤以非霍奇金氏淋巴瘤(NHL)为主,资料显示,其发病率随年龄上升而上升,其中位年龄多在50岁以后[1]。
本文回顾性分析自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化疗科及放疗科收治老年NHL患者(年龄60岁以上)20例,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本组病例20例,男14例,女6例;中位年龄66岁(62-81岁)。
初治15例,复治5例。
原发淋巴结18例,结外2例。
全部患者均经病理确诊,低度恶性2例,中度恶性10例,高度恶性6例,未能分型2例。
临床分期:Ⅱ期3例,Ⅲ期10例,Ⅳ期7例。
1.2 治疗方法治疗主要采取联合化疗伴或不伴病变处照射方法治疗,联合化疗采用COP、CHOP、CEOP、COBP、EPOCH等不同方案。
(C:环磷酰胺,O:长春新碱,H:阿霉素,P:强的松,E:足叶乙甙,B:博来霉素)。
放疗采用钴60或直线加速器照射,照射量为40-60Gy。
1.3 疗效判定标准按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完全缓解(CR)是指客观肿瘤全部消失、持续超过1个月;部分缓解(PR)是指客观肿瘤体积缩小大于50%,持续超过1个月;无变化(NC)是指客观肿瘤体积缩小超过50%或增大超过25%,持续1个月以上,无新的病灶出现;进展(PD)是指客观肿瘤体积增大25%以上或有新的病灶出现。
1.4 疗效本组客观有效率(CR+PR)为60%(12/20),其中CR为40%(8/20),PR为20%(4/20)。
其中原发部位淋巴结18例,CR8例(44.4%),淋巴结外2例,CR0例(0%)。
低度恶性2例,CR2例(100%),中度恶性10例,CR5例(50.0%),高度恶性6例,CR1例(16.7%)。
临床分期Ⅱ期3例,CR3例(100%),Ⅲ期10例,CR4例(40.0%),Ⅳ期7例,CR1例(14.3%)。
1.5 预后 20例病例中, 20例均能随访。
按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1年、2年、3年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0.5%、52.0%、34.7%和6.6%。
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享
![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享](https://img.taocdn.com/s3/m/243c7101a45177232f60a27a.png)
颌骨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分享淋巴瘤起源于淋巴结或结外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及其前体细胞的恶性增生。
其中发生于淋巴结外的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占24%~40%,以胃肠道、皮肤、长骨等部位多见。
头颈部结外NHL好发于Waldeyer’s环、鼻腔、鼻窦、口腔(腭部、牙龈、舌)、唾液腺等部位,发生于颌骨者十分少见,仅占所有骨肿瘤的1%,好发年龄为40~50岁,男女比例约为3:2。
上颌骨发病率高于下颌骨体部,以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DLBCL)多见。
淋巴瘤病因目前尚不明确,接触农药、辐射、免疫抑制、免疫性疾病及病毒感染等均为其致病危险因素。
颌骨淋巴瘤临床表现无特征性,与其他原发性颌骨肿瘤表现相似,术前诊断十分困难。
病变侵犯牙周组织可引起牙周膜间隙增宽,牙齿松动;侵犯骨皮质可导致溶骨性破坏从而引起下唇麻木等症状;突破骨皮质可导致软组织肿块形成。
临床常表现为颌骨膨隆、疼痛,颌面部感觉异常、麻木,牙齿松动,拔牙窝新生肿物,病理性骨折等,颈部淋巴结肿大不多见。
全身症状不明显,一般不伴有发热,消瘦、吞咽困难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通常不具备特异性,极易造成临床医生的误诊及漏诊。
现报告3例发生于上颌骨经病理证实的NHL。
1.临床资料病例1,女,67岁,因“右侧腭部肿物1月余”入院,否认系统性疾病。
体格检查:右侧腭后部可见一大小约为2.5 cm×2.5 cm包块,质硬,不能活动,包块表面黏膜糜烂,不光滑。
CT(图1A)示:右侧上颌窦后壁与右侧翼突内外板交界区局部骨质破坏、吸收,并周围软组织肿块形成,大小约为2.3 cm×3.0 cm,边界不清,肿块向前延伸进入右侧鼻道,邻近右侧翼内肌肿胀,密度欠均,考虑恶性肿瘤性病变,双侧颈部见多发增大淋巴结。
MRI平扫示:右侧翼腭窝、颞下窝区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高信号,边界不清,体积约3.5 cm×2.5 cm×2.7 cm,病灶累及右侧下颌骨及翼内肌,考虑为小圆细胞恶性肿瘤性病变,淋巴瘤;右侧颌下及颈深间隙多发增大淋巴结。
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原发性子宫内膜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3d2a948a8956bec0975e333.png)
在 西 c 25 r 的低 回 声 占位 。拟 诊 “ 宫 例 2 m ̄ .c l r 子 :子宫广泛切除标本大小 为 1. 为 罕见 , 北美 、 欧 的 发病 率 占原 发性 20
内膜癌” 手术。例 2患者女,6岁, 4 白带 c 90 m ̄ .c 肌 壁 厚 18 l, m ̄ .c 45 m, . T 宫体 子 宫颈 肿瘤 的 008 占女性 结 外型 淋 CI . %, 0
细 胞淋 巴瘤 , 2为 子 寓 内膜 弥 漫性 火 例
现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 21 .1 .
1 资 料 与方 法
检
例 1子宫广泛切除标本大 B 细 胞淋 巴 5 c 1 8 5 r 0 mx . m,肌 壁 厚 2 2 治疗 与 转 归 u 0 . 0 3
巴瘤 。2 例均予手术加 C P化疗, HO 分别予术后 5 6个月和 l 个 月死亡。结论 3
I 键 词】 子 宫 内膜 肿 瘤 ; 发 性 ; 霍奇 金 淋 巴瘤 关 原 非
d i . 6 // s .6 0 0 . . . 7 o:0 9 9 j sn1 7 — 8 0 0 0 0 13 i 1 21 9 3 0
均。 予诊断性刮宫, 病理诊断“ 子宫内膜 肌 层 未 见 明 显浸 润 , 内膜 及 双 附件 无 胞抗 原- R( L D ) 达 者 , 管 内皮 余 D H A- R 表 血
淋 巴组织 增 生 , 恶性 淋 巴瘤 不 除外 ” 院 殊 。两 例 均 未见 宫 内节 育器 。 入 HL — 明显 增 高 。 文献 报 道平 均 发 A DR
霍 奇金 淋 巴 瘤 的临 床 病 理 资料 。 果 结
例 1 组 织 学 上 瘤细 胞 弥 漫浸 润 性 生 长, 胞 小 阗形 或 核 扭 曲 , 少 , 分 : 细 浆 核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https://img.taocdn.com/s3/m/3cfc69e75a8102d277a22f6b.png)
肺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病理特点观察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影像学特点及治疗方法。
方法收集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1年~2015年收治的5例经病理确诊的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手段、病理类型以及预后。
结果5例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中,男性5例,女性0例,年龄35~78岁,平均(60.4±16.6)岁,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PNHL)患者没有特异的临床症状及影像学表现,Ann Arbor分期均为IE期,病理学表现以B细胞淋巴瘤(4/5)多见,确诊主要依靠经皮肺穿刺粗针活检及支气管镜下活检而获得病理依据,治疗上多采用CHOP 联合或不联合利妥昔单抗方案治疗,病情达到缓解。
结论PPNHL非常罕见,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较为困难,极易误诊、漏诊。
PPNHL的确诊依靠病理活检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型,纤维支气镜及经皮肺穿刺活检是病灶取材可靠的手段。
治疗上采用以化疗为主的综合治疗,必要时辅以放疗、生物治疗。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features,treatment and prognosis of 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 s lymphoma(PPNHL). Methods A retrospective study of PPNHL cases from 2011 to 2015 was performed. All PPNHL cases were confirmed by histopathology. Results The group of five cases were all men,with a median age of 60.4 years (range:35-78years). Clinical symptoms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are nonspecific. Three patients had an primary pulmonary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 lymphoma(MALT),one had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s (DLBCL)and another ha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ALCL).A pathological diagnosis was obtained with percutaneous aspiration lung biopsy in four patients and transbronchial needle aspiration in one. The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chemotherapy(n=5). Conclusion PPNHL is very rare,and patients generally have nonspecific symptoms and radiographic findings. Review of references,chemotherapy,biotherapy,or surgery can be used to treat PPNHL. Meanwhile PPNHL appears to have a favorable prognosis.Key words:Lung neoplasms;Lymphoma;Non-Hodgkin;Retrospective studies原发性肺非霍奇金淋巴瘤(primary pulmonary non-Hodgkin’s lymphoma,PPNHL)是原发于肺内(单侧或双侧)淋巴细胞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1],是结外淋巴瘤的一种罕见疾病,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ronchial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 LT)[2]。
原发性肝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病例分析及发病特点
![原发性肝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病例分析及发病特点](https://img.taocdn.com/s3/m/63576717f02d2af90242a8956bec0975f465a492.png)
原发性肝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一例病例分析及发病特点【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病机制及临床特征方法:对2021年8月在延边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一例原发性肝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临床病例进行分析。
结果:患者先接受超选择性肝肿瘤动脉化疗栓塞介入治疗+脾动脉栓塞术+12肋骨肿瘤动脉栓塞术,后于2021-10-22始从肿瘤内科接受全身化疗,随访至今,患者仍健在。
结论:原发性肝癌合并非霍奇金淋巴瘤的发生与HBV有一定的联系,确诊依据主要靠病理结果,主要以控制病情,改善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目的,治疗原则主要为手术及化疗。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非霍奇金淋巴瘤,乙型肝炎病毒病患,男,50岁,以“偶然间发现右腋窝淋巴结肿大1个月”为主诉于2021年8月18日入院,既往乙肝病史32年,未定期服用药物,查体:右侧腋窝可触及一大小约5x3cm的实性赘生物,界限清,形态特征较规则,无红肿,轻压痛,质韧,活动度差,左右两侧手臂内侧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
相关辅助检查示:甲胎蛋白:1716.04ng/mL,影像学检查显示:右侧上肢和肩膀连接处靠底下的部分可见多个异常肿大的淋巴结回声,较大范围53x28mm,部分融合成团,淋巴门消失,皮质回声不均匀,皮髓回声不均匀,皮髓基本结构不清,内见点状血流信号显示,左上方腋窝未见异常肿大淋巴结。
初步诊断为:“右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性质待查”,入院后行常规血化验及腋窝淋巴结、肝穿刺活检、肋骨活检,血常规示:血小板:69×109/L,右侧腋窝淋巴结活检病理结果(2021-08-23)示:结合形态及免疫组化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来源,建议全切后送检进一步分型;免疫组化:CD138(少量+),CD20(弥漫+),CD3(少量+),CK(-),CK7(-),Heppar-1(-),Ki-67(约50%),CK8/18(-),CK20(-),肝组织穿刺活检病理结果(2021-08-26)示:起源于正常肝脏组织细胞的恶性肿瘤;免疫组化显示:肿瘤细胞呈CD34(血管+),CK19(-),GPC-3(+),Heppar-1(+),AFP(-),LCA(-),Ki-67(index2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复查血常规示;WBC 7.68×109/L,N% 49.40%,淋巴细胞 ;44.00%,嗜酸性粒细胞:1.40%,查嗜碱性粒细胞:1.00%,HGB :116g/L,RBC 4.17×1012/L,PLT 91×109 /L,ESR: 20.00mm/H(1-15),降钙素原:0.59ng/ml(0-0.05ng/ml), 查免疫八项:无异常。查肺炎支原体:阴性。粪常规正常。真菌 葡聚糖<50pg/ml(0-151.5)。痰培养未见致病菌急真菌生长。 至防疫站行结核排查及寄生虫排查,均为阴性。 考虑仍有感染 。 • 抗核抗体(ANA):阴性。促甲状腺受体抗体正常,抗甲状腺过 氧化物酶抗体正常。暂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 • 总前列腺抗原(tPSA):3.88ng/ml(0-4),游离前列腺抗原 (fPSA):0.84ng/ml(0-1.0)。
激素水平(7.23)
• 甲状腺功能:T3:<1.00pg/ml(1.71-3.71pg/ml),T4: 0.60ng/dl(0.70-1.49ng/dl),TSH:0.0414uIU/ml( 0.35-4.94uIU/ml); • 促卵泡成熟素:0.72mIU/ml(0.95-11.95),促黄体生成 素:0.56mIU/ml(0.57-12.07),垂体泌乳素: 17.16ng/ml(3.46-19.40),雌二醇:10.00pg/ml( 11.00-44.00),睾酮:0.16nmol/L(4.94-32.01); • 皮质醇0点:3.06ug/dl(2.00-5.00),皮质醇8AM: 5.55ug/dl(6.00-16.00),促肾上腺皮质激素8AM: 23.05pg/ml(7.90-32.10),
间断高热、纳差、垂体功能减低
一般情况
陈某某,男,72岁,退休职工,于 2015.07.16以“间断发热、纳差、精
神抑郁半年,再发高热1天”为主诉入
住我院呼吸科。
现病史
半年前患者受凉后出现畏寒、发热,最高体温39.3℃,咳嗽、咳少
量白粘痰,头晕、乏力、纳差明显,无胸痛、咯血、心悸、恶心、呕
吐、盗汗等,在当地医院按照“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后, 体温降至正常。后无明显原因反复高热,发热无明显规律性,最高体
• 左侧肾上腺软组织密度结节,糖代谢异常活跃,SUVmax约22.6,大小 约1.9cm×1.7cm,CT值约39Hu。曾行肾上腺增强提示占位,考虑肿瘤 可能。
• 腹膜后多个淋巴结,糖代谢异常活跃,SUVmax约22.7,大小约 1.4cm×0.8cm,曾行腹部CT提示腹膜后淋巴结增多。
• 全脊柱受累情况
•
•
•
婚育史:24岁结婚,妻子患“高血压”;夫妻关系和睦。育1子3女。
家族史:父母已故,死因不详;兄妹4人,1哥2姐均体健,1子3女 体健。家族中无血液病、精神病病史,无传染性、遗传性疾病家族史。
入院时查体
T 36.9℃ P 88 次/分 R 22次/分 BP 112/71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差, 自主体位,步入病房, 查体合作;全身皮 肤粘膜未见黄染、皮疹、出血点及蜘蛛痣。 全身表浅淋巴结均未触及肿大。余各系统 查体均未见明显异常。
•目前,临床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IPI评分5分) 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易发生早期远处转移,有的病例在 确诊时已散播至全身,对各器官的压迫和浸润较多,常以高热或各 器官、系统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本病例以发热、垂体功能减退为 主要症状就诊,临床确诊时病灶已转移至全身,包括全身多处淋巴 结、中枢神经系统、肾上腺区、血管壁、骨骼系统等。根据NHL国 际预后指数(IPI),该病例年龄>60岁,行为状态差,Ann Arbor分 期IV期、LDH升高明显、结外病变受侵犯大于两个部位,IPI评分5 分,预后较差。中枢神经系统多位于中线区脑实质深部,周围水肿 为轻、中度,占位效应差轻,在MRI上表现为T1呈略低信号或等信 号,T2呈等信号或略高信号,增强后呈均匀强化,脑脊液检查有蛋 白升高、糖降低及淋巴细胞计数增高(20-400个),本病例未行增 强MRI检查及腰穿检查。
• 左图:右侧顶叶颅板下糖代谢异常活跃,SUVmax约16.4;CT平扫未见 明显异常; • 右图:右侧枕部颅板下糖代谢异常活跃灶;SUVmax约:15.6,CT平扫 未见异常。 • 两者在头MRI均未被发现。
• 垂体窝糖代谢异常活跃灶,SUVmax约13.0;CT平扫未见明显异常;曾 行头MRI提示垂体右份增厚。
• 感染科:①建议到防疫站行结核排查及寄生虫排查,检查呼吸 道九联检,排除结核杆菌及其他微生物感染。②查体示左侧颈 部淋巴结可见一0.2×0.2cm,质稍硬,建议再次行彩超及淋巴 结活检明确诊断。 • 肿瘤科:综合检查及病史,不排除恶性实体瘤,不排除淋巴瘤 ,建议行PET-CT进一步明确原发病灶。
• 转入内分泌科前3天内未进行降温处理,便于观察体温 变化规律。体温波动于37.4℃-38.7℃之间,可自行退 热,无明显规律。 • 组织多学科会诊。
多学科会诊
• 血液科:本病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建议行尿本周实验 、单株免疫性球蛋白血症的检查(蛋白电泳、固定免疫电 泳及血清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血钙磷测定等。 • 内分泌科:患者甲功三项急内分泌六项均低,皮质醇分泌 功能减退,垂体功能减退明确。左侧肾上腺区结节性质待 定,需与嗜铬细胞瘤相鉴别。 • 肾病科:需与多发性骨髓瘤鉴别。同时需进一步排除自身 免疫疾病。 • 泌尿外科:左侧肾上腺区结节性质待定需与嗜铬细胞瘤相 鉴别,建议行肾上腺CT平扫+增强。 • 神经内科:神经系统体格检查无异常,暂不考虑脑部结核 及脑部病毒感染。
入院心电图(7.16)
• 窦性心律,未见明显异常。
双肺CT(7.16)
• 双肺CT提示两肺下叶小结节。
彩超(7.16)
•结果提示: 1、甲状腺形态正常,实质回 声无异常,双侧颈部未探及明显肿 大淋巴结回声; 2、肝内钙化灶; 3、胆囊壁稍增厚。
骨穿检查(2015.7.20)
•特征描述: 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粒系增生; 红系增生,形态大致正常; 淋巴细胞占14.0%,形态大 致正常; 巨核细胞不少,血小板散 在及成堆可见; 未见特殊细胞及血液寄生 虫。
意见:感染血象。
•
此时患者仍高热、咳黄痰,双肺可闻及湿性啰音,虽血常规正 常,但血沉、CRP均升高明显,骨穿提示感染髓象,继续按照“ 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化痰治疗。后黄痰逐渐控制,但仍间断 高热,无明显规律性,最高体温39.0℃。随后进一步查找发热原 因。
上腹部MRI(7.23)
• 左侧肾上腺区结节,形态欠规则,长泾约22mm,性质待定,脾厚。
温均可超出39.0℃,辗转于当地多家医院住院治疗,多次更换抗生素
应用,出院后体温仍会反弹,近半年以来,精神抑郁、容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疲劳、反 应较慢、纳差,有时嗜睡。1天前再次于受凉后出现高热、畏寒,最
高体温39.1℃,咳嗽、咳白痰,体温可自行将至正常,仍会反弹。门
诊查体后以“肺部感染”收住我院呼吸科。 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纳差、睡眠可,小便正常,有时便秘,
体重无明显改变,体力明显下降。
既往史及其他
•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其 它慢性疾病史,无“肝炎、结核”等其它传染病病史及密切接触史, 无药物、食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 随当地进行。系统回顾无异常。 个人史:生长于原籍,职工,无长期外地居住史及疫区居留史,无 有害物质接触史,无冶游史,无烟酒等其它不良嗜好。
• 化验结果回示:患者体内激素水平普遍明显减低 ,遂行头MRI了解垂体情况
头MRI(7.25)
• 垂体形态不规则,右份增厚,垂体柄向左偏移,右侧海绵窦内亦可见 小片状等T1等T2信号,局部与垂体分界不清。
• 患者于呼吸科期间给予抗生素、激素应用后效果欠佳,后以“ 脑垂体病变性质待查 肺部感染 ”转入我院内分泌科。 • 转科后再次查体发现:左侧锁骨上、胸锁乳突肌内可触及一黄 豆大小淋巴结,质稍硬,活动度可,轻度压痛,余全身浅表淋巴结 未触及肿大,双侧胸廓对称无畸形,呼吸运动一致,语颤可,双肺 叩诊呈清音,,未闻及干湿性啰音。
总结病例摘要
• 男,72岁,间断高热、纳差、精神抑郁半年住院。半年以来患者反复高热 ,最高体温39.3℃,有时伴咳嗽、咳少量白粘痰,发热无明显规律性,应用 抗生素治疗后体温仍反弹,有时可自行退热,近半年来患者出现明显纳差、 头晕、精神状况差、反应较慢、嗜睡等症状。入住呼吸科后查体:神清、精 神差、反应较迟钝,一般内科检查无异常,神经系统查体亦未见明显阳性体 征。血常规(-),血沉快,CRP增高,两次查肌酶谱均增高,其中LDH最为明 显,两次化验NSE均升高,腺垂体功能减退(T3、T4、TSH、FSH、LH、雌二醇 、睾酮、皮质醇等)。双肺CT示双肺下叶小结节,颈部及腹部彩超未见明显 异常,骨穿未见异型细胞,腹部MRI发现左侧肾上腺区结节,头MRI提示垂体 形态不规则,给予抗生素、激素应用,效果欠佳。 • 后以“脑垂体病变性质待查”转入我院内分泌科,再次查体发现左侧锁骨 上、胸锁乳突肌内可触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复查血常规(-),血沉快, PCT增高,免疫八项(-),肺炎衣原体(-),粪常规(-),真菌葡聚糖(),痰培养(-),结核及寄生虫检查(-),ANA(-),A-TRAb(-), Anti-TPO(-),tPSA(-),fPSA(-),血液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尿本周蛋白 (-),血Ca(-),复查颈部彩超提示实性占位,肾上腺CT平扫提示左侧肾 上腺区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增强后可有轻度强化,行PETCT提示全身多组织 糖代谢异常活跃。最后行颈部淋巴结活检支持:B细胞淋巴瘤,CD20(++) CD45Ro(+) Bcl-2(++)Bcl-6(++)CD10(-)CD5(+)
• 左侧颈Ⅲ区肿大淋巴结,糖代谢异常活跃,SUVmax约22.3,大小约 1.6cm×1.2cm。遂决定复查颈部彩超,同时行淋巴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