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文阅读专题导学案一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
现代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部分)【复习目标】1.梳理、整合说明文的要点知识,明确说明类文章考查的要点。
2.探究中考命题,掌握答题技法与一般套语,提高阅读能力。
【导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说明文是以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根据说明对象的不同分为和。
理解说明文要了解说明的对象、说明的顺序和说明方法。
2.说明顺序一般有三种:,和逻辑顺序,逻辑顺序通常包括从整体到局部、从原因到结果、从特点到用途、从现象到本质、从主到次从概括到具体等。
3.说明文的结构:、、连贯式和并列式。
4.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①举例子,作用反映一般情况,真切、有力的说明事物。
②分类别,作用。
③列数字,作用从数量上说明事物,更准确、更具体,使人一目了然比文字说明更有说服力。
④作比较,。
⑤打比方,作用增强说明的形象性、生动性。
⑥下定义,作用能准确、简明地说明事物的本质特征。
⑦作诠释,作用使说明更通俗易懂。
⑧引资料,作用使说明内容更具体、更充实,增强说服力。
引用说明在文章的开头能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⑨摹状貌,作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生动。
⑩列图表,作用增强了直观性,使事物特点一目了然。
(判断说明方法作用时要结合具体内容综合分析)5.说明的语言特点:准确性(严密性、科学性)。
例:(1)某句话中的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么,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①动词、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具体生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②副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表程度、表时间、表限制、表范围等)的情况,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2)一句话中的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一般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①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
②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关系。
③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3)说明文文段中运用“记叙、描写”等表达方式的有何作用?一般模式:该句(段)运用了的表达方式,是说明的内容更加具体,更加形象(或逼真,易于读者接受,提醒人们关注、重视,或表达作者的喜爱之情、忧虑之态、关注之心、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教师一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近几年说明文试题概说最近几年中考说明文的阅读是必考内容,考试分值在10分左右,约占整个试题分值的8﹪以上。
从全1、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的言语信息,这句话意思简单的理解就是说明文阅读题的答案都在文本中。
2、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
3、能按照要求加工信息。
一、说明文知识概说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说明文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标志)。
(二)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三)、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序,根据说明的目的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
b(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M(五)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
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一段。
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 C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等。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说明文阅读指导与练习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与练习导学案科目:语文主备人:孙信萍执教人:孙信萍审核人:孟宪君谭晓萍教学班级:九年二班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掌握说明文常见的知识点。
2、了解说明文阅读考点。
3、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重点:了解并掌握说明文常见的知识点及阅读考点难点:掌握说明文语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能熟练驾驭中考说明文阅读题的各种题型。
课前预习:说明文常见的知识点1.说明文类型:2.说明文的语言:3.说明方法:一般回答三个字,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4.说明顺序:5.说明对象:6.说明文的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二、常见题型与答题技巧1、词语分析类试题典型试题——文中加点词能否删除,为什么?文中加点词语有何作用(效果)?常考词语如下大约、左右、可能、几乎——表()很、十分、非常、急剧——表()之一、以上、大部分——表()大量、少数、许多——表()在当时、目前、今后——表()经常、往往、有时、时常——表()应试技巧——(1)(2)(3)答题格式——(1)(2)2、语句作用类试题典型试题A——画线句子运用何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见知识点)典型试题B——画线句子该如何理解,有何作用?试题分析——语句结构作用——应试技巧——答题格式——3、说明文顺序类试题典型试题——某段与某段位置能否调换,为什么?试题分析——应试技巧——答题格式——4语言特点类试题典型试题——本文语言不但准确、而且不乏生动,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分析。
试题分析——答题格式——三、实战演练题签A、题签B自主完成题签C小组合作完成小组派代表回答,并说明每一题的类型及其答题技巧。
四、你自己试试为A、B、C、编几道本题签缺少的典型试题考考大家。
(要备好答案). .。
《说明文阅读》学案(两份)(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
《说明文阅读》学案一
班级:姓名:组号:
学习目标
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基本答题技巧
根据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提供答题能力
学习重难点
提高说明文阅读答题能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基本了解到说明文的说明方法,但在做题方面还是不知道如何下手,找不准确说明方法,说明文是初二阶段主要的学习类型,所以应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训练。
自主学习
一、回顾旧知
说明文的说明方法:
常见说明方法的作用:
小组讨论
二、(2017•兰州)阅读下列说明文宇完成下列各题
①生活在海洋中的鱼类,也有自己的医生。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技巧导学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知识及答题规范和技巧。
2、过程与发方法:通过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探究典型例题的答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1、辨识几种常用说明方法并体会其在说明事物特征时的作用。
2、能指出说明文的说明顺序能品析说明文的语言教学方法:阅读法、问题教学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回顾说明文基础知识(投影展示)学生回答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对象及其特征3、说明方法及作用4、说明顺序5、说明文语言特点三、答题模式及典例分析___学生讨论,老师总结(一)、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1、看标题: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
如《中国石拱桥》2、看首尾段:事理说明文一般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3、看关键词句(如:总说句/分说句/过渡句)4、看材料(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
)A、答题模式:文段介绍了_____的 ____。
B、例题分析:微藻是一种古老的低等植物,广泛地分布在海洋、淡水湖泊等水域,种类繁多。
微藻可直接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含氮、磷等元素的简单营养物质快速生长,并在细胞内合成大量油脂。
因此,微藻为生物柴油生产提供了新的油脂资源。
答:本段的说明对象是_____________,其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说明方法及作用A、答题模式:本句用了_______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具体直观/深入浅出/科学准确地说明了_______(说明内容),使读者_____________。
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便于读者理解。
分类别:条理清晰地说明了_______的 _______特点打比方:生动形象地说明了_______的_______特点,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小学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小学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认识说明文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定义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说明文的阅读兴趣。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它通过对事物、现象、原理等进行说明,使读者了解和掌握有关知识。
2. 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清晰、条理、生动。
三、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一篇简短的说明文,让学生体会说明文的特点。
2. 学生分享自己对说明文的看法,讨论说明文的价值和意义。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取一篇自己感兴趣的说明文进行阅读,并简要总结文章内容。
第二章: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阅读策略。
2. 培养学生快速获取和理解说明文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理解:通过预测文章内容,判断文章主题。
2. 说明文结构的把握:了解说明文的引言、和结尾部分,掌握各部分的功能和特点。
3. 关键信息的提取:关注文章中的定义、特点、原因、作用等关键信息。
三、教学活动1. 教师示范阅读一篇说明文,引导学生关注、结构和关键信息。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说明文阅读的策略。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阅读策略,阅读一篇说明文,并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第三章: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
2. 培养学生准确理解说明文语言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准确、简明、生动、严谨。
2. 说明文中的专业术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三、教学活动1. 分析一篇说明文的语言特点,让学生体会说明文语言的魅力。
四、作业布置1. 让学生选取一篇说明文,分析并总结文章的语言特点。
第四章:说明文的信息图表化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学会将说明文中的信息图表化。
2. 培养学生运用图表提高说明文阅读效果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图表的种类:流程图、表格、图示等。
2. 图表在说明文中的应用:直观展示事物特点、对比数据等。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复习阅读导学案八年级:陈晓红学习目标:1、复习巩固说明文基本知识;2、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3、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学习重点:掌握说明文阅读中的解题思路及技巧学习难点:提高说明文阅读和应试能力。
学习过程一、导入:中考考点:1、把握说明对象,分析其特征,概括文章说明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辨析说明顺序。
3、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分析。
4、品味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明确复习提纲:(一)、结合《看云识天气》(七上)、《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故宫博物院》、《大自然的语言》(八上)等几篇课文,梳理说明文以下知识:1、说明文的分类2、说明顺序3、说明方法及其作用4、说明文语言特点易混淆的知识点:1、说明对象和说明内容2、说明顺序和文章结构3、下定义和作诠释(二)怎样判断说明对象及特点?1、看题目2、抓首括句和中心句练一练:找出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
1、南极大陆是个神奇的冰雪世界,有一些自然现象令人困惑不解。
最为神奇的是,在这终年飘雪的冰川雪原中,竟然有许多地方都是无雪地区。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2、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防止水旱灾害的作用非常大。
据专家测算,一片10万亩面积的森林,相当于一个200万立方米的水库,这正如农谚所说的:“山上多栽树,等于修水库。
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
”森林因这种特殊的“吞吐”功能而被科学家称之为“吞水吐雨器”。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3、“山脚盛夏山岭春,山麓艳秋山顶冰,赤橙黄绿看不尽,春夏秋冬最难分。
”这是描绘地处我国西部高原与东部低山丘陵过渡区域和亚热带与温带过渡地带的神农架的一首古诗,写出了神农架生物资源丰富的特色。
这段文字的说明对象是(),它的特点是()。
(三)、理清说明顺序说明顺序的归纳方法:(1)抓住显著的语言标志:1、时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时间的词语;2、空间顺序的语言标志是表方位的词;3、逻辑顺序就是以思维的规律为序。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优秀教案
中考专题复习《说明文阅读》语文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提高学生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的能力。
3.培养学生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理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掌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2.难点: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准确筛选信息、概括要点。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说明文的概念,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说明文知识。
2.学生分享自己在阅读说明文时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二、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一篇说明文,初步感知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
2.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勾画出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包括:说明对象、说明顺序、说明方法等。
2.教师通过实例,讲解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如:平实、准确、简明等。
四、互动讨论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所读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
五、实践训练1.教师给出一篇说明文,学生独立完成阅读任务,包括:筛选信息、概括要点、分析说明方法等。
2.学生展示阅读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反思在阅读说明文时的不足之处。
一、说明文的特点和结构1.说明文的定义: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旨在客观、准确地介绍事物的特征、原理、功能等。
2.说明文的特点:客观性、准确性、条理性、通俗性。
二、说明文的阅读方法1.理解说明对象:明确说明文所介绍的事物或现象,把握其本质特征。
2.分析说明顺序:了解说明文的逻辑顺序,如:时间顺序、空间顺序、总分总顺序等。
3.筛选关键信息:勾画出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如:定义、特征、原理、功能等。
4.概括文章内容:根据关键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说明文的语言特点和说明方法1.语言特点:平实、准确、简明。
说明文的语言要简洁明了,避免冗长复杂的句子,使读者容易理解。
2.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分类别等。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第一章:说明文的基本概念1.1 说明文的定义解释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目的的文体,通过解释、阐述、描述等方式向读者传递知识和信息。
强调说明文的主要特点是客观、清晰、逻辑性强。
1.2 说明文的特点描述说明文的特点,包括条理清晰、逻辑性强、语言简明等。
强调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简洁、易懂。
1.3 说明文的结构介绍说明文的常见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解释每个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二章:说明文的阅读技巧2.1 理解说明文的主题指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开头部分来确定说明文的主题。
强调理解主题对于整体理解说明文的重要性。
2.2 分析说明文的结构指导学生识别说明文的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解释如何通过分析结构来更好地理解说明文的内容。
2.3 关注说明文的语言特点指导学生注意说明文的语言准确性、简洁性和易懂性。
强调通过关注语言特点来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第三章:说明文的写作技巧3.1 确定说明文的主题和目的解释如何确定说明文的主题和目的,以使写作更有针对性。
强调明确主题和目的是写作说明文的重要一步。
3.2 组织说明文的结构介绍如何组织说明文的结构,包括引言、主体和结论部分。
3.3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例子指导学生使用准确、简洁的语言来表达观点。
强调使用恰当的例子来支持和解释观点的重要性。
第四章:说明文的修改和润色4.1 检查说明文的逻辑性指导学生检查说明文的逻辑性,确保观点和论述的一致性。
强调逻辑性对于提高说明文质量的重要性。
4.2 修改说明文的语言错误指导学生识别和修改说明文中的语言错误,如拼写、语法错误等。
强调修改语言错误以提高说明文的清晰度和可读性。
4.3 润色说明文的表达指导学生使用恰当的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来润色说明文。
强调润色表达以提高说明文的吸引力和专业性。
第五章:说明文的评价和反馈5.1 评价说明文的质量指导学生根据主题明确、结构合理、语言准确等方面来评价说明文的质量。
强调评价说明文的重要性,以促进写作能力的提高。
说明文导学案
八年语文三四单元说明文阅读复习课导学案学习目标:1、复习说明文的文体知识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常用方法【实战储备】1、互测题请同学们复习单元的字词,把你复习时设计的复习题写在下面,建议同学们把复习的内容设计成填空题、选择题、语境题等。
请同学们互测互批,把自己写错的题写在下面,看看谁对得多,问题设计的质量高。
2、抢答题(听老师读题后抢答,看哪一组同学答对的多)3、板答题请写出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看谁写得又快又多又准。
【实战训练】1、文体知识我会用请同学们结合三四单元交流说明文文体知识的运用,并在交流中把自己没有记扎实的写在下面。
记住交流的内容一定要围绕说明文知识点呦!2、练一练试试你的实力请你提出几个问题.请围绕说明方法和说明语言提几个问题。
[我的问题][同学好题]【实战演习】(一)阅读《苏州园林》节选,完成15—18题: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
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
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回避似的。
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
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
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训练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体裁[1]。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科学的解说,对客观事物做出说明或对抽象事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能有科学的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知识。
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述明白,必须有相适应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作比较、列数字、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用、画图表(作图表)等。
写说明文要根据说明对象和写作目的,选用最佳方法。
采用什么说明方法,一方面服从内容的需要,另一方面作者有选择的自由。
是采用某一种说明方法,还是采用多种说明方法,是采用这种说明方法,还是那种说明方法,可以灵活,不是一成不变的。
说明文阅读之一——事物说明文一.核舟记1.本文属于事物说明文,介绍了一个怎样的事物?2.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舟的长度高度—()—()—()—()—总计情况本文运用的写作结构:3.本文怎样突出核舟主题的?试举例说明。
4.作者运用了什么方法、抓住核舟怎样的特征进行说明的?二.故宫博物院1.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完成研讨与练习一)2.故宫博物院总特点是什么?作者主要运用什么说明方法?3.文章介绍了太和殿哪些方面的情况,为什么介绍这些情况?说明顺序是怎样的?三.《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1.同样是事物说明文,这两篇文章作者为什么不按空间顺序进行说明?2.文章分别介绍了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怎样的特征?主要运用了什么方法进行说明。
(理清文章的说明结构)3.在具体中国说明中国石拱桥特征时,作者举了三个例子,是否多余?试以赵州桥为例,用自己的话说说它是如何体现中国石拱桥特点。
在介绍卢沟桥时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效果4.作者分写苏州园林特点时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有什么表达效果?三.总结事物说明文的写法1.说明事物特征:2.说明事物的顺序和结构:3.说明事物的方法及作用说明文阅读之二——事理说明文一.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4、 光污染也扰乱了许多昼伏夜出的野生动物的生理节奏,干扰了它们的常态行为 。(句中“昼伏夜出”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5、红玫瑰大厅的规模与人民大会堂相当,但高度要高得多了。(句中的“相当”可以换成“相同”?吗说说理由。)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年级
九
学科
语文
设计
葛新梅
复备
审核
课题
说明文阅读
学生班级: 姓名: 组别:
我的反思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这篇文章共5530字。
二、回答下列问题。
1.奥运火炬在传递过程中,可能会面临各种意想不到的天气状况。
说说划线词语“可能”的表达作用。
2.据调查,美国一所建筑学院29﹪的教授是左撇子,而且准备应考博士或硕士学位的优秀学生中,左撇子占23﹪。如何理解划线词语“据调查”的表达作用。
3. 在我国福建、台湾、广东、海南部分沿海滩涂地区,生长着一片片常绿灌木小乔木。
特别是在地球矿物能源日见短缺,我国以煤炭、石油为主的污染比较严重的传统源结构亟待转变的今天,太阳能发电受到了更多的重视,获得了更大的发展动力和发展空间。
拓展延伸归纳总结
回答下列句后括号内的问题
1、由于附近大多是冲积平原和小山陵,所以山形就显得分外雄伟高大。(请说说“分外”一词的表达效果。)
2、在有雾的天气里,人们应适当停止一些户外活动,尤其是一些剧烈的运动。(请说说“尤其”一词的表达效果。)
江苏省重点中学八年级重点班疫情防控空中课堂语文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一、说明文知识概说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或阐述事理。
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
(一)说明文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等。
(如《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二)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三)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
常见的说明顺序有:(四)说明文常见的结构(五)说明文语言特点(1)准确、简洁、严密。
(说明文语言最基本的特征)(2)生动。
(体现在形容词、动词等词语和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上)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的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
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
因为说明对象是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句子。
对策:A C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考点之三: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
中等。
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
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2.[类型]: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信服。
在运用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时,有时为了醒目,引起读者注意,常会出现“比如”“例如”“如”等字样。
中考语文专题复习第16讲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第十六节说明文阅读一、预习目标1.学生明确考试要求。
2.复习说明文的概念及相关知识。
3.把握说明文的阅读方法。
4.联系具体题目,介绍相关的答题技巧。
二、预习要点1、掌握并运用说明文阅读知识解决问题。
2、掌握说明文阅读的一般步骤、方法。
三、复习要点回顾(一)基本知识点回顾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说明文的分类:按照不同的标准,说明文可分不同的类别。
依据说明对象与说明目的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两大类。
说明对象是具体事物,说明目的是使读者了解、认识这个或这类事物的特征,我们称之为事物说明文。
二是抽象事理,说明的目的是事物的本质、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的,我们称之为事理说明文。
我们还根据说明语言的不同特色,表达方式的使用情况的不同,把说明文分为平实的说明文和生动的说明文两种。
生动的说明文又叫文艺性说明文。
例: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了.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瞻仰了这座巍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我从东长安街向天安门广场走去,未进入广场就望见纪念碑.它像顶天立地的巨人一样矗立在广场南部,和天安门遥遥相对,在远处就可以看到毛主席亲笔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色大字.我越过广场,踏着刚铺成的橘黄色花岗石石道,徐徐走到纪念碑台阶前,从近处来仔细瞻仰纪念碑。
1.上段文字所属都是______,从语言特点的角度看属于______(填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2.上段文字说明对象是________ ,说明对象的特征是___________。
(二)说明的方法:为了把事物特征说清楚,或者把事理阐释明白,就要使用恰当的说明方法。
常用的说明方法有如下6种。
1.举例子: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有时光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
如(中国石拱桥)把古代的赵州桥和卢沟桥作为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对我国建设石拱桥历史的悠久、成就的杰出作了说明。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
说明文阅读指导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说明文的基本特点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准确、全面理解说明文内容的能力。
3. 提高学生概括、提炼、分析、评价说明文信息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方式3. 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4. 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与方法5. 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说明文案例,引导学生理解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说明文阅读心得与方法。
4. 实践法:让学生动手写作说明文,提高写作能力。
四、教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2. 第二课时:讲解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方式3. 第三课时:分析说明文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4. 第四课时:讲解说明文的阅读策略与方法5. 第五课时:介绍说明文写作的基本要求与评价标准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与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课后作业:布置说明文阅读与写作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与应用能力。
3. 期中小测验:测试学生对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活动设计1. 导入:通过展示一篇生动的说明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说明文的概念与特点,用实例进行分析。
3. 分析:分析说明文的结构与组织方式,引导学生理解。
4. 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说明文阅读心得与方法。
5. 练习:让学生动手写作说明文,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说明文的概念、特点、结构、语言等方面的知识。
2. 教学难点:说明文阅读策略与方法的运用,以及说明文写作的评价标准。
八、教学资源1. 教材:说明文阅读与写作相关教材。
2. 案例:收集一批说明文案例,用于分析和讨论。
3. 课件:制作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4. 作业:布置说明文阅读与写作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说明文阅读导学案
说明文阅读复习一、学习目标:1、了解说明文常见的考点;2、掌握阅读说明文的方法;3、养成规范答题的方法。
二、考点提示: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2、辨析说明顺序3、常见说明方法的辨别及作用4、理解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5、说明文结构分析6、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意或段意。
7、各种表达方式及在文中的作用8、说明文语段的作用9、联系实际谈感受三、复习过程:(一)明确说明文中考的考点(二):说明文知识回顾(三)实战演练(规范答题)阅读下文,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2分,每小题3分)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①人类是唯一会脸红的动物,达尔文把这一行为称作“最独特和最具人类特征的表情”。
达尔文早在研究进化论时就已注意到这个问题了。
他发现,不论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的人,在感到难为情时都会面红耳赤,而包括一些灵长类在内的高级动物却不会出现脸红。
达尔文解释不了这种奇怪的现象。
著名生物学家、美国埃默里大学的弗朗斯·德瓦尔教授也把脸红描述为“进化史上最大的鸿沟”之一。
他说:“我们是唯一在尴尬情境下或者谎言被揭穿时脸会变红的灵长类动物。
”可是,为什么我们需要这种表达内心情感的信号呢?②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脸红是由人的大脑决定的。
当遇到特殊刺激时,人们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受器官把刺激信号传给大脑皮质,而大脑皮质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刺激肾上腺,而肾上腺受到刺激,就会分泌出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在体内由酪氨酸转变而来,它的作用的特点是,少量分泌时能够使血管扩张,尤其引起脸部的皮下小血管扩张;可是大量分泌肾上腺素的时候,反而会使血管收缩。
当外界刺激比如害羞等信号传入大脑的时候会分泌少量肾上腺素,就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流增加,血的颜色是红的,所以容易引起心理性脸红。
③科学家认为,如果用“险恶、野蛮和无礼”来描述人类早期社会是正确的话,那么冒犯是可能导致暴力冲突的。
结果,人类就发展出了表达歉意的方法,以告诉别人他们为自己所做的事而感到后悔。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1
说明文阅读教学导学案学案编号:主备人:杨玉琪审核人:备课日期:上课日期:近几年中考说明文试题概说考试分值在分左右,约占整个试题分值地﹪以上..因此,阅读说明文,要做到:、从文本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要地言语信息,这句话意思简单地理解就是说明文阅读题地答案都在文本中.、合理地整理、组合信息,概括其要点.、能按照要求加工信息.一、说明文知识概说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地一种文体,目地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地状态、性质、功能地特征,或阐述事理.说明文地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均属于说明文.(一)说明文分类根据说明对象不同分:.(一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地标志).(二)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特征或说明事理,需要采用恰当地说明方法..(三)、说明顺序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地必要条件.常见地说明顺序有:说明文地顺序,根据说明地目地和对象,可以以一种顺序为主,兼用其他顺序.(四)说明文常见地结构(五)说明语言地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地先决条件.有地以平实见长,有地以生动活泼见长.二、梳理说明文中经常出现地考点、考查类型及答题对策.考点之一:说明对象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地说明对象是什么?”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地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地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地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类型]: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特征地句子.对策: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地语句、中心句).[类型]:概括说明事物地特征.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二、针对性练习:1、判断下列篇目哪些属于事物说明文、哪些属于事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大自然地语言》、《生物入侵者》《像沙漠进军》总结: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地文章属于说明文;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地文章属于说明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属于说明文.2、从这几个单元中找出你熟悉地两篇文章并说说其说明对象是什么,其特征是什么?《死海不死》《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考点之三:说明顺序[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对策:.了解说明顺序地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外、东西南北中等...逻辑顺序地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本文使用了……地说明顺序,对……(说明地对象)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3、判断下列文章运用了什么说明顺序?《向沙漠进军》 << 死海不死>> <<故宫博物院》、分别指出下列各文段所采用地说明顺序.()、大殿正中是一个约两米高地朱漆方台,上面安放着金漆雕龙宝座,背后是雕龙屏.方台旁有根高大地蟠龙金柱,每根大柱上盘绕着金龙.仰望殿顶,中央藻井有一条巨大地雕金蟠龙. ()()、早在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地兽骨上地,所以叫甲骨文.……正式地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地,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子木版上,这些竹片或木片叫做简或牍,……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地书.这种书叫帛书……()()、死海海水地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地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亿吨氯化钠;有吨氯化钙,有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考点之四:说明方法Zzz6Z。
六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课导学案-说明文《阅读理解》苏教版
我们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三)聚焦目标3:
理解语言的表达特点,并进行评析。
四、巩固练习:
奇妙的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电视唱片”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四)巩固练习
教
学
反
思
(考试)
二、目标引领:
三、方法指导:
(一)聚焦目标1:
1、弄清说明对象:
方法一:从标题入手,这是我们最常见的一种。
方法二:从正文入手,逐段梳理,找各段的总领句或中心句,再概括。
2、把握其特点:
方法一:从标题着眼。
方法二:从正文入手,逐段分析,在过渡句或中心句中找出事物的特征,然后归纳总结。
3、小练笔:
6.书籍不断发展演变的原因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谈话导入今天我们针对“说明文”进行剖析。
(二)明确目标
(三)方法指导
1.从标题和材料两个方面弄清说明对象及特点。
2.常见的说明方法哪些?并能准确概述其作用。
3.弄清说明文语言的表达特点,并结合具体事例进行评析。
现在的书,不仅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临沂六中西校区“美好课堂”八年级语文说明文专题阅读(一)导学案编号:02—2—04 主备人:刘力时间:2014年10月8日
一.课标要求:
1.把握说明对象及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体会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 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二. 学习目标:
1.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理清说明顺序,分析说明方法及作用。
2.体会说明文准确、严密的语言。
3.学会默读,有一定的速度,按照要求筛选信息。
三. 学习重点
四.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依靠别人,不如靠自己)
1.阅读课本p110,把握下列文体知识:
说明顺序有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说明结构有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课本p156和p109,把握下列文体知识: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它们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3.说明文语言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在此基础上还有_________或_________的特点。
4.说明文开头第一段引用古诗、名人名言、古诗、传说、神话等有什么作用?
5.指出下列句子采用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三峡博物馆主体长157.3米,宽98.085米,高32米,建筑面积4万多平方米。
(2)乔家大院被专家学者誉为“北方民居建筑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
(二)问题探究
1.下列句子中的加点的词语能否删去,为什么?
我国的石拱桥几乎
..到处都有。
2.分析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一般来说
....,农业生态系统的多样性随着农业实践和植物育种工作的改变而持续下降。
3. 根据第一句,指出第二句的错误之处,并简述理由。
(1)有专家预测10年内物联网就可能大规模普及,全面进入人
们的生活。
(2)10年内物联网会大规模普及,进入人们的生活。
(三)典型训练
1.分析“绝大多数的超高建筑,在风的作用下,都会发生水平
方向的位移”一句中“绝大多数”一次的妙处。
5.分析“高树与底树俯仰生姿”的妙处。
五. 学习小结:
六. 达标测试:
2014年临沂中考《咖啡“毁”眼》赵尚泉
①“美酒加咖啡,我只要喝一杯,想起了过去,又喝了第二杯
……”邓丽君甜美的歌声,加深了人们对咖啡的印象,也激发了一
些人品尝咖啡的欲望。
②咖啡的益处主要是,它能滋养皮肤,有助于消除疲劳,可预
防胆结石,具有一定的抗氧化及开胃促食、活血化瘀、息风止痉
等作用;此外,咖啡可能还有解酒作用。
当然,其害处也不能忽
视,就是它会造成人神经过敏,加剧高血压,诱发骨质疏松,饮
用过量会有致癌危险,咖啡中所含的物质会让人上瘾……
③不管咖啡是功大于过,还是相反,现在科学家又发现了咖啡
一大“危害”,那就是:咖啡“毁”眼。
④我们知道,青光眼是一种发病迅速、危害性大、随时导致失
明的常见疑难眼病。
青光眼的起因是眼内压不稳定,出现了间断
或持续性升高,其压力水平超过眼球所能耐受的程度后,给眼球
各部分组织和视功能带来了损害,造成视神经萎缩、视野缩小、
视力减退,甚至引发失明——在急性发作期一两天即可完全失
明。
而新的研究发现,这种带有毁灭性的眼病竟然和咖啡有一定
因果关联。
⑤为了搞清楚喝咖啡是否影响眼睛,美国一个科研小组曾专门
进行了实验,探讨饮用一杯容量为237毫升的咖啡——这个非常
有限的咖啡饮用量对眼睛的影响。
结果表明,适量饮用咖啡对正
常人眼睛的不良刺激不明显,但对患有眼部疾病的人,特别是青
光眼患者,有轻微的不良影响,但不会造成什么危害。
⑥但长期饮用过量的咖啡,会对眼睛有什么影响呢?
⑦另外一个美国研究小组则依据1980年到2008年的医学资料
分析,对40岁以上、没有青光眼或癌症病史且有眼科检查报告
的人群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
研究人员每4年对他们进行一次问
卷调查,以此来评估这些人日常的咖啡因摄入量,并进行多种可
能性分析。
结果发现,这些原本没有眼病的人当中,有一少部分
因过量饮用咖啡,逐渐患上了青光眼。
⑧最近,美国一个研究学会又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研究人
员分析了75000多名女性的健康数据,结果显示,重度咖啡饮用
量与青光眼的产生有密切的关系,日常饮用量越大,患青光眼的
可能性就越高,而且有青光眼家族史者比没有家族史者,患青光
眼的可能性高。
这表明,基因和咖啡对诱发青光眼都有作用,而
过量饮用咖啡会“毁”眼,确实是不争的事实。
⑨看来喜好喝咖啡的朋友真的是要谨慎:_________;
________。
(选自2014年第3期《大科技﹒科学之谜》,有删改)
1.文章第①段以《美酒加咖啡》歌词开篇,有什么好处?(3分)
2.下面这段文字放在本文的哪两段之间最恰当?请说明理由。
(3分)
但是,关于咖啡这种饮品,科学家们曾站出来发言:咖啡对人有
益也有害。
16.文章结尾,作者对喜爱喝咖啡的两种人提出了
诚恳的建议,请联系全文补写出建议的内容。
(4分)
3.文章结尾,作者对喜爱喝咖啡的两种人提出了诚恳的建议,
请联系全文补写出建议的内容。
(4分)答:
4.下列说法或推断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人们酒后可以适量喝点咖啡,因为咖啡有解酒的作用。
B.美国研究小组的研究证明,原本没有眼病的人过量饮用咖啡
都会患青光眼。
C.适量饮用咖啡对正常人的眼睛没有任何不良影响,不会造成
任何危害。
D.重度咖啡饮用量与青光眼的产生关系密切,日常饮用量与患
病可能性成正比。
七.学习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