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2)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学情分析:许多经典文学作品中蕴含着不少古代诗人的智慧与情感,学生如能仔细阅读、层层深入,便能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生进入三年级以后,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定的语文阅读能力。
三年级学生已积累了好几首,但对于古诗的理解比较肤浅。
教学时对于生涩难懂的词语通过课后注释、课件演示帮助理解,同时利用多媒体平台等手段的使用为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学习氛围,帮助他们体会古诗所要表达的情感。
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利用“借助注释,想象画面,联系插图”方法学习古诗,走进诗境,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过程:一欣赏美景,揭释课题。
1.导入新课,理解题意。
师:接下来老师带同学们去看一看西湖的美景。
(播放视频)师: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赞美西湖,你会怎样说?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西湖景色宜人,从古到今就有许多文人墨客来此欣赏美景。
其中宋代诗人苏轼(简介诗人)就特别喜欢西湖,有一次他和朋友乘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一边欣赏着西湖的美景。
于是写下这首流传千古的绝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请齐读课题,指名读。
从课题中你读懂了什么?(在西湖上饮酒,最初是晴天后来下雨了)2.指导书写饮和初。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受西湖的美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知道苏州和杭州都有什么美景引人入胜吗?是的,苏州有园林,杭州有西湖。
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吗?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对西湖充满了向往,那今天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欣赏西湖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
齐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初晴后雨是指天气变化,初晴的天气和下过雨的天气;饮是指饮酒聊天;地点是湖上,指西湖。
2.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示范读,注意圈画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
明确:潋滟亦宜3.齐读诗歌。
4.指名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自读诗歌,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变化。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明确: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也有着奇妙的色彩。
提问:你从哪个词能够知道晴天的西湖是波光粼粼的呢?明确:潋滟(由潋滟我们还可以想到荡漾、波光闪闪、波光闪动等词语)2.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美景吧。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并带有感情齐读前两句。
4.诗歌的后两句又是如何描写西湖的美的呢?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将西湖比作了西施,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总是那么的适合。
(出示西施的小资料,体会西湖的美。
)提问:这句话是在赞美西湖还是西施呢?明确:看似在赞美西施,实际上在赞美西湖的美,无论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雨天的西湖,都是那么的适合。
总结:诗人看到了西湖浓妆淡抹的美,领略了西湖美景的奇妙。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分析: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1课的内容。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绝句》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教学中应从抓住诗中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理解感悟。
同时应发挥韵文形式利于朗读的优势,以读促思,以读悟情。
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设计理念:以学生学习和活动方式结构课堂教学是本设计突出的理念。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积极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实践。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主的潜能。
抓住儿童心理,发展学生个性,注重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积累。
渗透学习方法,促进学习实践,激发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教学目标:1. 认识“亦、妆”两个字;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3.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验诗句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4. 在小组交流中,体验合作的方法、乐趣,增强竞争意识;5. 巩固学习方法,丰富学习经验,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设计:一、谈话切入,创设情境,欣赏画面,引出新诗。
同学们,你们去过西湖吗?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没去过的同学也关系,今天我们随着摄影师的镜头一起去西湖看看吧!(播放西湖的幻灯片)二、组织合作,自主探究,小组汇报,相互补充,理解内容,突出重点1. 理解诗题意思,介绍作者;2. 自由读诗句,读准字音;3. 出示诗句中的词语,开火车读词语;4. 将词语带入诗句,自由读诗;5. 小组分工合作,出示学习方法:读——提出疑问——借助注释解疑——再读;6. 小组汇报诗意,指名补充;7. 师说诗意,生说对应的诗句;三、创设情境,引导读背,加深感悟,增强体验,提高能力。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前言《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唐代著名诗人苏轼所作。
本教学实录主要是介绍对这首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希望对教育工作者和学生有所帮助。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次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1.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意境和主旨;2.学会欣赏和鉴赏古典文学艺术;3.通过诵读和朗读,提高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诗歌鉴赏、讲解分析和诵读朗读。
教学步骤1.情境烘托阶段老师先为学生烘托出一个适合阅读诗歌的情境。
例如,为大家布置一道题目:请描述一个你特别喜欢的地方。
大家可以表达自己心目中的一个城市、一个风景、一个人,或者一个家乡的小巷,以及当地最美好的记忆。
2.诗歌鉴赏阶段老师分发《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并让学生自行阅读和领略其中的意境和风景。
学生可以把自己喜欢的句子写在黑板上,并简要谈谈诗歌中的字词含义和气氛。
这样可以促进学生的阅读欣赏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3.讲解分析阶段老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并归纳出一些重点和亮点,然后由老师深入解读诗歌的内容和技巧,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传达的思想感情,以及与时代文化和诗人自身的相关性。
此时,老师要注重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情感体验,让学生能够理解和体悟诗歌的真谛和美。
4.诵读朗读阶段在阅读和讨论后,老师组织诵读和朗读,让学生通过朗诵和演讲,自由表达心中的感受和认识,加强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并使学生逐渐掌握语言表达的技巧和方法。
教学体会通过对《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教学,我深刻的感受到,传统的文化与现代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精髓能够渗透到各种时代、各个领域,展示出古人蕴藏的智慧和独特的审美情感。
教育工作者应该致力于引导和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让他们在欣赏古典文学艺术的过程中,重温文明历史、深化文化关怀、传承智慧精神。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两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拓展学习,注重积累。
教学重点:朗读古诗,读出感情,读出韵味。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2、布置学生预习:搜集写西湖的诗,有条件的上网了解西湖、欣赏西湖美景。
教学过程:一、赏美景,揭诗题。
1、同学们,你们了解西湖吗?你们知道西湖的那些信息?(请生谈谈自己眼中的西湖)。
听了你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充满了对西湖的向往,那么好吧,下面我就带你们一起去欣赏西湖的美景?(播放“西湖十景”。
)2、欣赏完西湖的景色,你有些什么感受?(预设:美景如画、风景优美、如诗如画、山清水秀、美不胜收、如人间仙境一般……)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苏轼写下了不少赞美西湖的诗歌,西湖也叫西子湖,提起这个名字的来历,它是和苏轼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歌有关系的,今天我们来学习这首古诗。
板题:《饮湖上初晴后雨》①;指名读②指导停顿(板书:画上节奏),范读诗题;③指名试读;④按节奏齐读。
[ 教学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我们能了解到文章的不少内容,古诗也不例外。
那么,通过刚才读题,你读懂了什么呢?(预设:生1:我知道了天气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生2:我读懂了地点是在西湖的船上;生3:我知道了诗人在饮酒。
)2、小结,简介诗人及背景(出示PPT简介苏轼):同学们,你们真是一群会读书的孩子。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通用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运用题目扩展法概况诗文主要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4、抓住关键语句,诵读、想象、体会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体验、受西湖的自然之美,,感体会诗人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课前准备:学生准备:课前搜集有关古诗内容及诗人的资料,搜集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
教师准备:课件(ppt)。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了解西湖。
2、了解苏轼。
3、引出课题。
二、你如何理解诗题课文写的是,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荡舟、饮酒,先是晴天后来下雨了。
板书:晴雨三、初读诗句1、自由读诗。
2、认读生字词。
3、回忆学习古诗的方法。
4、小组合作,自学诗词。
四、品读体味1、说晴。
(1)抓住潋滟一词,体会晴空万里的西湖风平浪静波光粼粼的样子。
(2)抓住好一词,结合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及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这两首诗展开想象,体会西湖风光的绮丽美妙的意境。
2、品雨。
(1)抓住空濛一词,体会阴雨绵绵下的西湖的韵味。
(2)通过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进行对比,体会山色空蒙雨亦奇的意境。
3、解相宜。
(1)西子的传说。
(2)理解苏轼把西湖比作西子的原因。
五、写西湖1、用自己的笔,写出你心目美丽的西湖。
2、朗读欣赏。
六、总结升华苏轼能写出这么美的诗词,不仅是因为他才华横溢,更是因为他对西湖的无比热爱,我觉得孩子们更热爱西湖,说说你的感想。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2教学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17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优秀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2)
饮湖上初晴后雨一、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2.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
过程与方法:3.朗读感悟、背诵积累。
情感态度价值观: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重点:理解诗的意思。
难点:体会诗的意境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知识梳理这节课,我们通过对古诗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诗句的理解,反复的吟诵,一边读一边想象,感受是个优美的韵律,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四、学法指导通过反复吟诵,读议诗句内容,体会诗的意境和情感,在读背中,积累古诗。
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五、学习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
1.播放古曲《平湖秋月》,欣赏西湖不同季节的图片2.学生谈谈欣赏图片后的感受。
(过渡:同学们说得很好,西湖无论是夏季还是冬季都有他独特的景色,我们被眼前的美景牢牢地吸引住了。
古代也有一位诗人被西湖的美景所吸引,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位诗人所写的诗句吧!)师:板书课题3.作者介绍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4.解释诗题(1)“饮”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过渡:有一个词语叫“饮酒作赋”,说明古代诗人有个习惯,喜欢一边饮酒,一边作诗。
)(2)诗人在什么地方饮酒?(西湖)(3)诗人在西湖饮酒游赏时看到了什么景色?诗题应该怎样理解呢?(初:起初,刚开始。
诗题意思:诗人在西湖边上饮酒,看见了西湖上晴天和雨天不同的景色。
)(二)出示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理解诗意。
2.抓住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祖国的山河壮丽。
(三)出示自学指导1.根据提示将古诗有感情地朗读。
2.结合课内注释及联系生活实际理解古诗诗意。
3.根据古诗内容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四)学生自学交流,老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汇报1.出示古诗,学生按照提示开始多种形式的诵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第1篇】教材依据:《望天门山》和《饮湖上初晴后雨》两诗为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第21课,两诗同写山水却一阳刚一阴柔。
课堂上充分利用这种对比:以两诗文字的对比为主,辅之音乐、书法、绘画等手段,利用通感将“美”体验深刻。
本教材分两课时完成。
本课为第二课时,以《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诗的感悟为主。
设计思想:《饮湖上初晴后雨》的设计着力于重叠,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文字和音乐的重叠,意境和书法的重叠。
其中,尤以西施和西湖这意象和意景的重叠为主要。
苏轼用一个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拿西施来比西湖,不仅是因为二者同在越地,同有一个“西”字,同样具有婀娜多姿的阴柔之美,更主要的是她们都具有天然美的姿质,不用借助外物,不必依靠人为的修饰,随时都能展现美的风致。
西施无论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眉,总是风姿绰约的;西湖不管晴姿雨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妙无比,令人神往。
其次着力点在对比,本诗在教学中力图和《望天门山》形成对比,在对比中凸现两种截然不同的美。
风格上两诗有着明显的不同,《望》为唐诗,直抒胸臆,《饮》为宋诗,含蓄清丽。
一直一含,让学生在朗读对比中感受,在山水画面的对比中感受,在音乐节奏的对比中感受,在书法线条的对比中感受。
汇聚所有的感受最终成了对诗文的感受,而这感受就是我们孜孜以求的语感。
教学重点:紧扣“总相宜”想象西施的“淡妆浓抹”和西湖的“潋滟”“空蒙”,通过意象和意景的重叠,感受西湖特有的神韵。
教学难点:从文字中读出画面,实现诗情画意的融合。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
读百遍,意自现。
课堂上留足时间让学生读诗,使他们在和文本的直接对话中理解诗歌意思。
2、口诵心为。
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诗词中的画面,在意境中浮想联翩,获得读诗的愉悦。
3、诗画相融。
能端正抄写诗歌,并配上相应的插图。
课件说明:本课件着力于以乐抒情,以画达意。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掌握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2. 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感受诗歌所描绘的西湖美景。
3. 学会通过诗歌的比喻手法,理解并欣赏诗歌的意境。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引导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美。
2.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2. 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和欣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 诗歌中生字新词的认读与理解。
2. 诗歌所描绘的西湖美景的感悟与欣赏。
3. 诗歌比喻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三、教学难点1. 诗歌意境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2. 诗歌比喻手法的掌握和运用。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情境创设(1)展示西湖美景图片,让学生感受西湖的自然美。
(2)引导学生描述图片中的景色,激发他们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1)简单介绍苏轼的生平,强调其文学成就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
(2)讲述《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诗歌背后的历史和文化。
3. 激发兴趣(1)通过提问“你们喜欢晴天还是雨天的西湖?"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2)鼓励学生分享自己对晴天和雨天西湖的感受,为学习课文内容做铺垫。
4. 课文引入(1)教师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解释诗歌的题目,让学生理解“初晴后雨”的含义,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二)新课呈现1. 诗歌朗读与正音(1)教师首先播放一段西湖美景的图片,配以《饮湖上初晴后雨》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视觉和听觉上感受诗歌的韵味。
(2)接着,教师逐句范读,注意语速、停顿和情感表达,引导学生模仿正确的朗读方式。
(3)学生跟读,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发音错误,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准确朗读。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设计理念】《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三年级上册的一首写景抒情的经典诗文,是宋代大诗人苏轼的一篇传世佳作。
这首诗抓住了夏季时晴时雨的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与赞美。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美好情感。
课堂教学以“读”为主,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古诗内容和意境,引导学生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1、欣赏,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2、欣赏,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精推2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本诗的内容,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诗中始终所表达的意境。
2.在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本诗,背诵本诗。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背诵本诗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巧妙的构思描绘出西湖的风采神韵。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大家以前一定有过旅游的经历。
那么,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旅游?看见过哪些令你难忘的自然景观?(明确: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使他们能在头脑中出现直观的印象,同时锻炼他们对自然景物描写的口头表达能力)杭州的西湖相信大家一定听说过。
它的景色异常秀美,吸引着国内外许多人来此参观旅游。
其时,不仅是现在,有一位古人也早已经听闻西湖的美名,留下了一首著名的描写西湖的诗篇,诗的名字就叫——(生齐读本诗题目: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是——(苏轼)二、理解诗句意思1. 让学生先齐读一遍,然后指名读。
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诗歌的节奏。
2. 读懂诗意。
给出五分钟,请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准确解释出全诗的意思。
3. 找四位同学解释全诗,教师在旁作指导,纠正解释的不恰当之处。
三、体会诗歌意境1. 这首诗描写了西湖在哪些天气状态下的景象?(明确: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的景色。
)请说出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2. 在描写了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中的景色之后,西湖的美景又使作者联想到了什么?(明确:美女西施)在诗中作者是怎样描写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3. 全文读完,询问学生诗人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在学生回答后,教师介绍作者的写作背景。
当时苏轼正在杭州任通判,游览了杭州的著名景观西湖。
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由晴转雨,于是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状态下的婀娜多姿。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推荐2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一、案例介绍1、教材简析:《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北师大语文五年级上册主题单元“水”中的一篇主体课文。
该诗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同题七绝中的第二首。
作者以生动传神的笔墨描绘了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2、设计特点:古诗词是中华文化之瑰宝,语言凝练,情感丰富,意境优美。
如果按常规的方法让学生就字解词,就词解句,必然会破坏诗歌的韵律美、意境美,学生也会觉得枯燥无味。
本课作者尝试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情境——跟着诗歌去旅行。
让学生兴致盎然的理解诗意、激情诵读、联想说话、陶冶情操,同时学习古人如何优雅的用文字描述旅行的见闻和感想可谓一举多得。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认、读生字,能按正确笔顺工整地书写3个生字。
能力目标:理解诗意,着重理解“潋滟、方”等词语的意思;深入品味,感受诗人奇妙的观察、想象和贴切的比喻;学习环境不同景物也不同的写法。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三、学习资源1、本课是在多媒体环境下完成的。
2、专门为本课制作的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课件使用说明一、激趣导入。
1、导语:同学们刚刚过去的暑假你有外出旅行吗?2、老师跟大家分享几篇别人写的《旅行日记》看看你有什么发现?3、这就是古人的游记,虽然只有寥寥数语却有景色,有情趣,有思想,有意境,我们不禁要感慨我们祖先语言的魅力。
4、如何优雅的用文字来描述旅行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呢?今天我们就跟着大诗人苏轼来学一学古人的旅行日记吧。
1、学生分享自己的旅行经历。
2、学生汇报:这几首都是家喻户晓,千古传诵的写景的古诗词。
播放课件:《望岳》、《钱塘湖春行》、《饮湖上初晴后雨》创设情境,由欣赏诗歌引出教学内容,营造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实现自然过渡。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反思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及反思《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千古美诗, 它把西湖的美演绎得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并且富有灵气,让人留连忘返。
作者是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一、温旧知,解诗题师: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它会令你想起哪首诗?生:《望天门山》。
师:(多媒体课件出示课题)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现在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师生共同背诵古诗《望天门山》。
师:这首古诗不仅要求背诵,还要求默写,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看谁填得又快又好。
[投影仪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天门中断( )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一片日边来。
]师:这位同学填的是“楚江”“孤帆”,对吗?生:对。
师:这位同学不仅填对了,而且字写得工整、漂亮,老师给你点个赞。
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同桌写对了就给他点个赞吧!【点评】执教老师采取复习导入法,由古诗《望天门山》引入教学,既检测了学生背诵诗歌及掌握生字词的情况,又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师:上节课我们欣赏了李白的诗歌《望天门山》,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宋代诗人苏轼的一首诗。
谁来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师:老师发现,“饮”的前鼻音和“晴”的后鼻音你读得特别准确。
题目比较长,我们要怎么停顿呢?谁来范读一遍?生范读课题。
师:这位同学停顿准确,读得很有节奏,大家一起来读一读吧!师:读了诗题,你能知道什么?生1:苏轼在西湖上喝酒。
生2:天气是先晴后雨。
师:题目经常会缺少一些要素,这首诗的题目缺少了人物,我们在理解题意时要学会补充人物这个要素。
(补充说明:这天,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
) 【点评】诗题是一首古诗的眼睛。
教学时,执教老师让学生从读诗题开始,强调读准字音,注意停顿,了解题目的意思,很自然地过渡到了下一个板块的学习。
二、读准音,初感知师:诗人看到的是怎样一番景象?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把诗句读流利。
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教案设计
新统编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抹”。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能结合注释,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并能理解诗意与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重难点)教学过程一、释题导入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二首古诗。
(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2.师:谁能说说诗题“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什么意思?[“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初晴后雨”词序调整应该是“雨后初晴”,“饮湖上”应为“湖上饮”,诗题应调整为“雨后初晴湖上饮”,把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意思是雨后初晴(诗人在)西湖上饮(酒)时(看到的景象)。
]二、自由诵读,初步感悟1.自由读诗,读通读顺。
2.正音:潋(liàn)滟(yàn)(教师指导读准多音字“抹”)3.听老师范读,划分节奏。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指导读出节奏。
5.借助注释,理解诗意。
(1)学生自学→同桌交流→班级汇报→教师归纳。
(2)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迷茫缥缈的样子。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相宜:适合;适宜。
(3)诗意:西湖在天气晴朗时,湖水波光粼粼,显得景色迷人,在山色迷茫的烟雨中更显奇丽。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美丽。
三、品读感悟,感受意境1.感受西湖晴天和下雨时不同形态的美。
(1)诗人是如何描写西湖晴时和雨时的变化的?(提示:“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课件出示,结合课件理解“潋滟”。
)(2)晴天的西湖是“水光潋滟晴方好”,一个“好”字就道出了西湖的美景,忽然,下了一阵雨,雨中的西湖又是怎样的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雨中西湖。
(提示:“空蒙”是迷茫的样子。
大雨也好,小雨也罢,这阵雨并未浇灭诗人的游兴,用一个词概括雨中的西湖,便是“奇”。
雨中的西湖真是奇妙无比啊。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课堂实录及赏析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实录及赏析(2)师:上课,同学们真精神。
生:老师也精神。
师:同学们,你们去过杭州的西湖吗?生:去过。
师:说说你眼中的西湖。
生:西湖很美,有很多荷花。
生:西湖里还有十个美景。
课件音乐起(古筝)师动情简介西湖。
引出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生读题(三生)师:从这个课题中,你能读懂点什么吗?生:先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生:这是苏轼赏风景时写的。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
师:连起来说说这个题目的意思。
生:苏轼先是在饮酒,一开始是晴天然后下起了雨。
师:对呀,倒底是怎么样的美景吸引了苏轼呢?自己读读这首诗,自己读,多读几遍。
生读师:你们觉得这里边哪几个字特别难读?生:潋滟生:淡妆师:这么难读的字送到诗句中,你还会读吗?谁来读读诗的第一句。
生读第一句师:你读得很努力生读第一句师;好的。
谁来读读诗的和四句。
生读第四读师:很好,再来一次,总是平舌音。
师:那这首诗连起来,谁来读?真自信,你来。
生读。
师:字正腔圆。
你来。
生读。
师:谁再来。
生读,边读边纠正读音“山色”师评:第一次读只读错了一个字,已经不简单了。
生读。
师评:你不仅读正确了,还读出了诗的味道,以后会是一个出色的播音员,这么多同学想试,那一起来诗,生齐读。
师:读诗不仅要读正确,还要理解诗的意思,你有什么好方法?生:看下面的注释。
生:问老师生:查字典。
生:四人小组讨论。
生:联系上下文理解。
师:其实呀,还可以联系课文中的插图,反复诵读来理解,好,同学们,就用你们自己的方法,反复读读,来理解诗的意思吧。
师;读着读着,你看到了什么景色?生:我看到了苏轼在庙里饮酒。
师:我们刚才从题目里知道,是在湖上饮酒。
生:我看到山。
有雨有雾。
师:从哪句看到的。
生: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能读好这句话?生读(三个)师:今天,早上,老师拉开宾馆的窗帘,看到了我们的义乌一片雨蒙蒙,谁能把这画面读出来?师范读。
生再读。
师:看,这就是山色空蒙雨亦奇。
课件出示图片。
师:是什么使得这西湖这么美啊。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2)(共5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2)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实录师:怪不得,我们的诗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二句师:再读读后两句,你读懂了什么?生;诗人把西湖和西子就是西施相比。
师:你了解西施吗?生:她是越国的大美女。
师:此时此刻,你站在西湖上,你想把西湖比作什么呢?生;比作西子。
师;和我们的苏轼一样。
生;比作桂林的山水。
生:比作一块翡翠。
师:那为什么苏轼要把西湖比作西子呢?生:因为西子不写化不化妆都很美,西湖无论晴天或雨天都很美。
生:西子不管痛苦还是快乐都很美。
师:噢,不管什么时候都很美。
师:西子,西湖,西湖,西子,你又读出什么了?生;它们读音很相近。
师:还有一个原因,老师告诉你们,西子的家和西湖很相近。
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大家所说的淡妆浓抹总相宜。
所以西湖也被叫作西子湖。
想不想去看看。
课个把播放一系列西湖景色(配乐)师;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生:西湖啊,你真是太美啦。
生:西湖,你太美了。
师:不管是晴天,生:还是雨天。
师:不管是春天生:还是冬天师:不管是早晨生:还是黄昏。
师:诗人说生:总相宜。
师:诗人正坐在小船上,看着金子般的湖水,他说: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师:雨后的西湖,山更青了水更绿了,苏轼诗兴大发,他不禁感慨到生: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好诗需要反复诵读,自己再读读。
生自读请一生读。
师评:你读得诗情画意。
谁再来?一生读。
师评:虽然是个男孩子,但嘹亮的声音恰到好处地读出了西湖的风韵。
一生读。
师及时纠正读音。
一生读。
师:孩子,告诉老师,你叫什么名字?依老师看,你干脆改名叫苏小轼吧。
谁再来?一生读师:谁能背啦?一生背。
齐背。
师:其实苏轼和西湖还有这样的缘分,读读这份材料,你又会读懂什么呢?屏幕出示材料。
生自读。
生:我知道了苏轼在杭州作知州,他为西湖疏通河流,还造了苏堤。
师:不光是苏轼和西湖有缘份,我们的诗人白居易也和西湖有着特殊的感情,他游了西湖后写下了“钱塘湖春行”,自己读读,可以联系注释去理解。
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2)
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优质课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实录 (2)饮湖上初晴后雨》是一首著名的诗歌,我们今天的教学目标是研究和理解这首诗歌。
首先,我们要反复诵读这首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其次,我们要研究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练写字。
最后,我们要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将采用欣赏图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的方法。
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是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教学难点是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复导入,赏图揭题。
我们先回顾了上节课研究的《望天门山》,并欣赏了西湖十景的图片,积累了词语。
然后介绍了XXX这位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他写下了这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我们一起读题目,理解诗人在饮酒,在西湖上游玩,天气先晴后雨。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饮”字的另一个读音“yìn”,饮马就是牵着马去河边喝水。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我们不仅理解了这首诗歌的意思,还培养了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的描写这美景的呢?让我们来看看诗句。
(二)品读诗句,感受意境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一句诗句:“西湖歌舞几时休?”(生自由读)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等待学生回答)师:对,诗人问西湖的歌舞何时才会停止,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不舍。
2、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二句诗句:“暖风熏得游人醉。
”(生自由读)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等待学生回答)师:对,诗人用“暖风”来形容春天的气息,用“游人醉”来形容人们沉浸在西湖美景中的感受。
3、请同学们读一读第三句诗句:“直把杭州作汴州。
”(生自由读)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等待学生回答)师:对,诗人用这句话来表达他对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他觉得西湖美景像是汴州,这是一个比喻的手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古诗,从读通顺读准确到能背诵。
2、学习带拼音的字词,读准字音。
练习写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过程与方法:
1、欣赏图片,抓住重点词、句反复诵读,感受西湖晴天雨天的美丽神奇。
2、通过“读”“想”“说”结合的方法理解意思,积累语言,掌握表达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1、品读诗句,感受韵律美,理解诗句意思。
2、体会诗中意境,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赏图揭题。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望天门山》,谁来背一背?(个人背、齐背)
2、欣赏图片,积累词语。
昨天我们欣赏了天门山雄奇秀丽的景色,现在老师带着同学们一起领略西湖的美景。
请欣赏。
(出示杭州西湖十景)(看完)谁来赞一赞西湖的
美景?(风景如画、如诗如画、山清水秀……)(师评价:你说得真好。
你观察得真仔细。
你们积累的词语真多。
)3、过渡揭题: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西湖真是风景如画,吸引了许多文人墨客来这里欣赏美景。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在杭州做通判时,非常喜欢西湖。
(出示苏轼图片)请看,这就是苏轼,世人称他为“苏东坡”,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文学巨匠。
一天,他和朋友乘坐游船荡漾在西湖上,一边饮酒聊天,一边欣赏西湖美景,写下了这一首千古流传的美妙诗篇。
(请读题目)
4、(个别读)你从题目中读懂了什么?(诗人在饮酒。
在西湖上游玩。
天气先晴后雨。
)(饮字还有一个读音:y ìn 饮马、饮牛)饮马就是牵着马去河边喝水。
(再齐读题目)
二、反复诵读,感受韵律。
(一)初读古诗,读通读顺。
过渡:是啊,他们在西湖上喝着酒,赏着美景,起初是晴天,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景象呢?让我们走进诗中去吧!请同学们打开书本21课,自由把诗句放声读一读,要求读准确字音,读通顺诗句。
(生自由读)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很投入,谁愿意来读一读?(出示全诗)生:(随机二位学生读。
)(你读得真准确。
你读得真通顺。
你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师:读得很温柔,特别是“潋滟”读得很标准,谁也来读读?师:这个“妆”是翘舌音。
“抹”读mǒ还有一个读音:mā抹平抹桌(动作示范抹桌)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带有拼音的字写两遍。
老师巡视,展示,评价。
(见面时叫学生准备一个写字本)师:我们再来准确通顺地把诗读一遍。
(二)再读古诗,读出节奏。
刚才我们已经把全诗读准确、读通顺了。
但是还不够,还要读出节奏,读出韵律。
(出示节奏诗)师:想听老师读吗?(点击配乐读)师:老师读得好吗?能给老师一点掌声鼓励吗?师:谁也想这样美美地读一读?(预设:想听班长读吗?孩子们,我们班读书谁读得最好?)(评价:竖起大拇指;老师鼓掌;说:我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韵律美。
)生:读。
师:读出了节奏感,好!谁也来试试?生:读。
师:真有古诗的韵味啊!(节奏感真强!)(你读得真准确,但节奏感不够强。
)师:谁还想读?请你。
生:读。
师:还想读吗?这么多人想读,好,老师满足你们的愿望,大家一起读吧。
(学生齐读)师:你们太了不起了,读出了古诗的韵律美,我从你们的朗读中感受到了古诗的音韵美。
但我们还要走进诗中,理解诗的内容,欣赏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三、品读诗句,欣赏诗境。
(一)走进晴天的西湖 1、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晴天的西湖。
(板书:晴)(播放晴天的景色图)请同学们细细地欣赏,看哪一种景物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2、说话训练(幻灯出示:我会说:晴天的西湖真美啊。
(你真留心观察。
你说得真好!感谢你为我们带来这么美的一副画卷。
你的语言真美,像诗一样。
) 3、师小结:我们都被晴天西湖的美
景陶醉了!诗人苏轼也一样,那么他是怎样
4 赞美晴天的西湖呢?生:“水光潋滟晴方好。
”(点击图+诗句) 4、师:请问“潋滟”什么意思?师:水光潋滟是一幅怎样的画面?生:(波光粼粼、水波相连、波光闪动的样子......)师:你们的想象力真丰富。
那么,谁来说说“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意思?(在灿烂阳光的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十分美丽。
) 5、说话训练师:(出示句子:我会说:在阳光照耀下,西湖波光粼粼、水波荡漾,仿佛(水晶、钻石、银河落九天) (评价:你真会想象。
你的想象力真丰富!) 6、引读三次师:晴天的西湖真美呀!难怪苏轼说:
好。
(把咪头对准学生)(西湖的景色真好,读的时候要把这个“好”读重音,读饱满。
)谁来读?(水光潋滟晴方好)(2人,表扬读得有进步的)引读:晴天的西湖真秀丽啊,我们一起来称赞:好。
(随机板书:好) (二)走进雨天的西湖 1、正当诗人沉浸在西湖晴天的美景中,忽然下起了小雨,(板书:雨)雨中的西湖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请欣赏。
(出示雨中西湖的视频) 2、说话训练(出示图+我会说:雨中,西湖的山峰朦朦胧胧、若隐若现、云雾迷蒙)(像披上了一层轻纱、像仙境一样、像走进神秘世界)师:是啊,雨中西湖的山峰若隐若现,诗中哪个词描写出这个画面?生:空蒙师:是的。
“空蒙”就是云雾迷蒙的样子。
3、师:那么“山色空蒙雨亦奇”你又怎么理解?(在云
幕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现,非常奇妙。
) 4、师:你理解得不错。
“奇”就是奇妙、神奇的意思。
(板书:奇)齐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5、师:雨中西湖,其他的景物又怎样呢?出示:雨中,西湖的(塔、柳树、小草、鲜花)师:雨中的西湖真是神秘莫测,多么奇妙啊!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山色空蒙雨亦奇师:我们也情不自禁地赞叹(齐):“山色空蒙雨亦奇”。
(三)赏读晴雨西湖(老师站中央说)师:西湖晴天好,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西湖雨亦奇,生读:“山色空蒙雨亦奇”西湖两种感觉都很妙。
生读:“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四)欣赏绝妙的比喻 1、过渡:面对美好神奇的景色,诗人陶醉其中,心中无限热爱,情不自禁想起了(西施)孩子们,你们知道西施是什么人?(出示西施图,介绍西施)(出示第四句)师:孩子们,谁理解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板书:总相宜)(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
) 2、小结:是啊,西施无论化淡妆还是抹浓妆都很合适,都很美丽。
西湖也一样,晴天美好,雨天也奇妙,所以诗人想把西湖比作西子。
这是多么奇妙的比喻啊。
学生读:(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师:引读:西湖如诗如画,诗人置身其中,心中涌起无限的热爱之情:——(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