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草堂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草堂游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第一次对杜甫草堂有了理性认识还是在读高中时语文课本中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而文中结尾那句"安得广厦千万
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
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
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则
让少年的我深深为大诗人
艰苦条件下忧国忧民的博
大胸怀所震撼。
,
从挂有"草堂"匾额的杜甫草堂旧址院门拾阶而上,门框顶部由清代康
熙皇帝的第十七子、
雍正皇帝的弟弟果亲王所书的"草堂"二字显得苍劲有力。两侧"万里桥西宅,百花潭北庄"
的对联,则是后人取自杜甫《怀锦水
居止》诗中的句子。据当地导游介绍,
"万里桥"之名出自三国时蜀相诸葛亮
送费袆出使东吴时"万里之行始于此"
的感慨之言,在现在的南门大桥,而
草堂正位于桥的西边;"百花潭"一词
出自陆游"二十里路香不断,青羊宫到
浣花溪"
的诗句,是浣花溪上游,现名
"龙爪堰",草堂正处于潭的北面。游杜甫草堂,散落在各个景点的楹联、诗句及其典故、出处是必须要看、要细心回味的地方。
走入诗圣的故居,很快
景色,感受主人当年"浣花溪水水西头,主人为 出大廨就来到了位于同一中轴线上据介绍,因为杜甫的诗歌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到衰的历史,素有"以诗证史,以诗补就会被浓郁的书法、诗画和
楹联氛围所感染,让每一名
参观者体味到了沉淀千年
依然散发着浓浓墨香的诗
书文化底蕴,也使睡眠严重
不足的我精神为之一振。与
妻子、女儿一同穿过郁郁葱
葱、竹树成荫、绿水萦回的
庭园,享受自然天成的清幽
卜林塘幽"的诗情画意后,便走进了草堂大廨。厅中摆放的是由著名雕塑家钱绍武先生雕塑的杜甫铜像,塑像呈跪姿,身材精瘦,以较为抽象和夸张的艺术造型,来表现诗人饱经忧患的一生和他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此驻足凝视,似乎能够感受到一千二百多年前,正漂泊在江河之上的诗人跪立船头,手抚诗卷,头部微仰,双眉紧蹙,仿佛正向苍天发出"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的沉重慨叹。也许廨内叶剑英元帅撰书的"杜陵落笔伤豺虎,爱国孤宗薄斗牛"是对杜甫一生忧国忧民、愤世嫉俗的真实写照吧。
的诗史堂。
史"的说法,故被誉为"诗史",此建筑因此而得名"诗史堂"。作为杜甫草堂纪念性祠宇的中心建筑的诗史堂,"诗史堂"牌匾两侧挂有沈葆桢撰写的"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的对联,与苍劲有力的"诗史堂"三字遥相辉映,相得益彰。
厅堂的中央安放着由著名雕塑家刘开渠所塑的杜甫半身铜像。雕像凝视着前方,眉宇间如同诗人笔下的诗歌一样,写满了忧国忧民之情。雕像 出诗史堂,穿过杜甫诗中
描述的新添水槛供垂钓",横
整体呈古色古香的青铜色,由于游人的抚摸,雕像的胡须、鼻尖、面颊等部分地方已呈现出了金黄色。塑像两侧是朱德同志撰写的对联"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道出了杜甫和他的故居草堂在人们心目中崇高而不朽的地位。诗史堂内还悬挂有现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诗人及书法家郭沫若撰写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的对联。
"亘在小溪之上的小石桥及"水
槛",迎面而开的便是"柴门不
正逐江开"的"柴门"了。柴门楹
柱上悬挂着明人何宇度撰写、
现代书法家陈云诰补书的"万
丈光芒、信有文章惊海内;千
年艳慕、犹劳车马驻江干"对
联。据导游介绍,"信有文章惊
海内" 与"犹劳车马驻江干"两句出自杜甫《宾至》诗中"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两句。纵观整幅对联,作者对诗圣的赞誉之辞镶刻于字里行间,可谓字字珠玑。如果说南宋诗人叶绍翁在那关不住春色满园的园林外,仰望着探墙而出的红杏,却不能不在小扣柴扉久不开后发出游园不值的感叹的话,那么,今天的草堂柴门则是以诗圣的胸怀,门户洞开,笑迎八方来客。
过柴门便是三幢呈"品"字排列的建筑,"工部祠"居中,前边两侧分别为取自杜诗"野航恰受两三人"和"懒性从来水竹居"的"恰受航轩"和" 水竹居"。"工部祠"是供奉杜甫塑像的飨殿,祠前有清代学者、书法家何绍基撰写的"锦水春风公占却,草堂人日我归来"的诗句。祠内墙壁上陈毅元帅对联挂在木制的杜甫画像两侧,祠
堂正中为清代建塑的杜甫泥像,东
西两侧分别是清代所塑的北宋诗人
黄庭坚和南宋诗人陆游。工部祠的
东边有一间小小的茅亭,内立一石
碑,上刻果亲王的手迹"少陵草堂"
四字。也许时代久远,亭子的六个
红柱上的红漆已有些斑驳了,顶部
业已枯黄的茅草在巴蜀温和的气候
下,钻出了片片嫩绿的藤蔓。
处处"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的 草堂内多竹。无论是在堂前屋后,庭院之中,还是在小路两侧,竹树掩映,清幽雅洁。杜甫的草堂便掩映在一片翠竹绿树之中。
草堂的篱
笆外是一块高
一米半左右,雕
刻有杜甫头像
的大理石,石像
后是一丛茂密
的翠竹,寓意诗人不随波逐
流、高风亮节的
人品。由细竹交叉编织而成的篱笆围成了一方小小的院落,院门是由茶杯口粗细的树干制作而成的,门顶以茅草为檐,与草屋浑然一体。步入茅屋,展现在眼前的是三间屋舍,中间为主人起居休息的卧室,左右为会客室和灶间,桌椅板凳、碗筷杯碟一应俱全。据史载,公元761年秋天的一阵大风,把他苦心经营的茅屋吹破,才使诗人写出千古不朽的名篇《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诗人所表现的那种"安得厂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理想和"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精神,同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的品质成为后人效仿的楷模,千百年来一直令人感动不已!
了
走出草堂博物馆,回首间发现,不经意之间,我们是寻着历史顺时针的脉络走了一回。出口处朱门白墙以及平整一新的地面,与门楣上"
杜甫草堂" 四个大字以及两侧顾复初"异代不同时,问如此江山,龙蜷虎卧几诗客?先生亦流寓,有长留天地,月白风清一草堂"的楹联及其不相匹配,难以掩饰现代的气息,倒不如旧址"草堂"二字古朴近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