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
中考历史 考点系统复习 中国近代史 第四单元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共 一大
共产党早期组织 创办的工人刊物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 国代表大会上海会址
意义 宣告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1)渊源: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期间受到干扰,后转移到浙 江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最终完成会议议程。这艘红船 中共 红船 见证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成为中国革命源头 一大 精神 的象征 (2)内涵: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 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
传播
先驱
(1889—
结果 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1927)
时间 1921 年 7 月(7 月 1 日为建党节) 地点 上海,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1)思想基础: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中共
(2)阶级基础: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 一大 召开
(3)组织基础: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 条件
北京高师被捕学生 回校时受到热烈欢迎
【术语释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 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从 1919 年五四运动到 1949 年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被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思维空间】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开端事件
考点 3:中国共产党诞生(八上第 14 课 P63-68)(2022 年是中国二大召开 100 周年)[2021·安徽 17(2);2019·安徽 17(2)(3)]
(4)外部条件:共产国际的帮助;俄国十月革命为中国革命 指明了方向
代表 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 13 位代表,共产国际代表马林 (1)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党纲确定党的名 称为中国共产党,(教材最新表述: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 共产党”。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明确党的)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爱国运动(修订版)
4.四个代表人物及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
5.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 运动。它促使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 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国斗争。唐山、长辛店等地工人也相继罢工。无 产阶级成为运动的主力,运动中心也由北京转移 到上海。上海等地的工商业者也举行罢市。
3.五四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商人罢市, 迫使北洋军阀政府释放被捕学生, 撤销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三个 卖国贼的职务,并拒绝在对德“和 约”上签字。五四爱国运动取得初 步胜利。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五四运动的爆发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参加人: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 天安门集会 示威游行
陈独秀、李大钊领 导了北京的学生运 动
“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4.北洋军阀政府镇压爱国学生
三、工人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1.全国各地学生起来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练习
1.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
D
A、《民报》B、《时务报》C、《国闻报》D、 《新青年》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C
①陈独秀②黄遵宪③李大钊④胡适⑤鲁迅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⑤C、①③④⑤D、②③ ④⑤ 3.五四运动的中心由北京转移到上海后,运动 的主力是 D A、学生B、知识分子C、工商业者D、无产阶级
6.五四运动后,新文化运动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宣 传马克思主义成为这一阶段的主流。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胜利》 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文章,颂扬十月革命。 1918年底,李大钊等在北京创办 了《每周评论》,宣传马克思主 义。
五四运动的缘起、过程和意义
40决策探索2019.4下一百年前的5月4日,3000多名青年学生在北京天安门前集会、游行、示威,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五四爱国运动。
五四运动既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也是一场涤旧纳新的思想文化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缘起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文化基础。
新文化运动以《青年杂志》(后改为《新青年》)的创刊为标志。
《新青年》一方面以民主和科学为文化倡导,反对封建专制和文化愚昧,进而反对尊孔复儒,抵制封建纲常伦理对人们的思想束缚;另一方面为普及文化、启迪民智,倡导白话文学,打破中国2000多年文化为少数人垄断的状态,使长期被认为是“下等人”工具的白话文开始登堂入室。
此外,随着俄国十月革命的发生,中国知识分子逐渐认识到劳工群众的重要性,也认识到群众组织在社会活动中的重要性,便开始组建群众组织,并首先以学生社团的形式大量出现。
在北京,相继创建了“学生救国会”“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平民教育讲演团”等组织,这些工作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
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则是五四爱国运动发生的直接社会动因。
1918年11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中国作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协约国之一,参加了在法国巴黎召开的所谓的“和平会议”,希望废除并收回战败国德国在中国的权益,但巴黎和会拒绝了中国要求并把德国在中国的所有权益一律转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使所有的爱国人士义愤填膺,最先行动起来的就是青年爱国学生。
二、五四运动的过程1919年5月2日,北大学生得知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后,便约集了当时在《国民》杂志社的各校学生代表召开紧急会议,决定通过学生大会动员学生举行学界大示威。
1919年5月4日下午,3000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广场。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激励了全国各界爱国人士,并得到了上海、天津等地民众的支持与呼应。
北京爆发五四运动后,5月7日上海各界人民即召开上海国民大会,组成“国民大会事务所”等组织,5月26日,上海学生举行总罢课,6月5日上午,上海罢课、罢工、罢市的“三罢”运动形成。
历史考点: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中国历史与文化
第13考点: 13考点: 考点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一.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 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二.五四运动的时间、口号和历史意义。
要求:<宝典>P72 要求:<宝典>P72 :<宝典
一、新文化运动的口号、主要代表人物(P99) 新文化运动的口号、
五四精神
课堂练习
运动 名称 时间 地点 中心 口号 代表 性质 历史意义
新文 化运 动
1915
民主 科学
陈独秀、 思想 陈独秀、 李大钊、 李大钊、 解放 胡适、 胡适、 运动 鲁迅 反帝反 封建爱 国运动
中国工人 阶级从此 登上了政 治舞台, 拉开了中 国新民主 主义革命 的序幕。 的序幕。
五四 运动
二、五四运动
1、导火线: 导火线: 过程: 2、过程: 阶段 时间 中心 主力 内容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第二阶段
6月初以后 上海 工人
第一阶段
5月4日—6月初 北京 学生
三罢” “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外 “三罢”斗争:学生罢 誓死力争,还课、工人罢工、商人罢 争国权,内惩国贼” 争国权,内惩国贼” 市
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 中华民族是如何一步步觉醒的:
结合课本中的实例, 结合课本中的实例,说明五四新文化运动如何显示了 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的? 中华民族的进一步觉醒的?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都是对制度层面的 辛亥革命、洋务运动等都是对制度层面的 等都是对制度 则是对精神 一种改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对 一种改良;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则是对精神 层面的反思。从制度到精神, 层面的反思。从制度到精神,表明了中华民族 的进一步觉醒。 的进一步觉醒。 请概括五四运动的精神并说说你的理解。 请概括五四运动的精神并说说你的理解。
考点27、28 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5)清政府也曾试图改革,实行“新政”和立宪,但都未触 及腐朽的制度本身。
2.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
时间 1911年10月—1912年2月
领导阶级
资产阶级革命派
代表人物:孙中山
政党
中国同盟会 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国民党的前身
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 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标志
武昌起义
时间、地点:1911年10月10日,武昌
辛 亥 革 命
成果
结果
占领武昌,光复武汉三镇, 概况: 成立湖北军政府 时间、地点: 1912年1月1日,南京 中华民国成立 临时大总统: 孙中山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清朝覆亡 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中华 民国临时大总统,窃取革命果实。
2.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比较。
新文化运动 “五四”运动 具有西方自由、平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 参与者 博爱等思想的进步知 子、青年学生,工人阶级从此登 识分子、学生 上了政治舞台 封建专制制度,旧道 斗争对象 帝国主义,北洋军阀政府 德,旧文学 斗争形式 性质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 创办报刊,进行宣传,游行示威 改革文学 思想解放运动 反帝爱国运动 比较点
目的
主张
都希望中国富强起来,挽救民族命运
①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民主政治制度; ②都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
相 同 点 影响 结果
中国资产阶级
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传播了先进的思想文化,促 进了民族觉醒;表现爱国主义的民族精神 由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和妥协,没有广泛发动群 众,最终失败,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 质 ①资产阶级不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国情决定资本主义道 路在中国行不通 ③照搬照抄别国模式行不通,要立足国情,走适合 中国国情的道路
年五四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年五四运动的兴起与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一、背景介绍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的重要一次运动,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本文将介绍五四运动的兴起以及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二、五四运动的兴起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起初是一场学生主导的抗议活动,但很快蔓延到全国范围,并引起了广泛的社会关注。
1. 爆发原因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约的签订,中国政府在与列强的谈判中没有争取到应有的权益,北京政府签署了对中国不利的条约。
这引起了广大学生的不满和愤怒,他们通过游行示威来表达对压迫的抗议。
2. 主要诉求五四运动的主要诉求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民主和自由。
学生们要求废除对外国特权的条约,落实民主和科学,以及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
3. 影响力五四运动在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迅速成为一种全国性的爱国运动,团结了广大民众。
此外,五四运动还促成了许多政治和文化变革,对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新文化运动的开展五四运动也被视为新文化运动的开端,这是中国现代文化和思想的一次重要飞跃,对中国的文化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1. 思想解放新文化运动呼吁从传统的封建观念中解放出来,提倡自由思想和个人独立。
学者们开始批判传统的儒家思想,并引入西方的文化观念和学术研究方法。
2. 文学与艺术新文化运动推动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
作家们开始创作现实主义文学作品,关注社会问题和个人心理,形成了“白话文运动”。
此外,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也出现了一系列创新。
3. 社会变革新文化运动唤醒了广大群众的觉醒意识,促进了许多社会变革的发生。
例如,新文化运动对妇女解放和婚姻观念的改革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四、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密不可分,它们相互促进、互相影响。
五四运动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社会基础和政治动力,而新文化运动则深化和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展。
1. 共同目标五四运动和新文化运动都追求民主、科学和现代化。
五四运动详细过程一览
五四运动详细过程一览五四运动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发生于1919年,是一次民族主义的爆发,具有深远的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五四运动的过程。
五四运动的背景在1919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巴黎和会的结果导致了中国失去了德国在中国的特权。
除此之外,由于老龄化的清王朝的腐败和封建制度的落后,全国的压力不断增加,自由及权力渴望的呼声也愈发强烈。
五四运动的起源1920年5月4日,北京大学的学生发起了一次抗议活动。
这场抗议活动的起因是巴黎和会中中国的利益没有得到保障的结果,引发了学生们的不满情绪。
此时,学生们从学校出发,通过活动演说,将示威信号传达到了全国各地。
五四运动的参与者五四运动的主要参与者是爱国学生和一批重要思想家和政治领袖。
这些爱国学生积极地发表言论,通过报纸和传单传递信息,不断表达对国家及社会现状的关注和表达。
在这些思想家和政治领袖之中,最著名的是陈独秀、胡适、鲁迅以及毛泽东。
五四运动的宣言五四运动的标志性宣言是《五四宣言》,该宣言被认为是中国现代思想史上的重要文献之一。
《五四宣言》主要内容涵盖了三个方面:悼念陈独秀、反对对中国的不公平待遇和关心国家的未来。
五四运动的口号五四运动的口号主要围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权利方面展开,具体如下:1. 实现民族独立2. 打破帝国主义殖民体制3. 反对封建主义和国民主义4. 推动普及科学知识和现代文化五四运动的成果五四运动是一次具有深远影响的运动,其成果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 改革教育体系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呼吁改革教育体系,推广国际性知识,取消古老的科举制度。
这些呼吁促进了新文化运动和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对于推动国家的教育改革有着深远的影响。
2. 促进民族意识的觉醒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通过抗议活动和宣传行动,成功地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心和民族意识。
这种民族意识觉醒在国家发展和宣传工作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3. 推动社会变革五四运动期间,人们的关注点不再局限于政治和思想的领域。
考点25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理解五四运动的影响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 的 崛 起
1、五四运动----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背景、经过、结果、意义) 2、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建立政党 (条件、标志、意义) 3、第一次国共合作
(原因、政治基础、方式、标志、意义)
-----领导革命 北伐战争 (目的、时间、对象、结果、影响)
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 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情绪高涨
指明方向 (根本原因)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
(直接原因) 导火线: 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五四运动经过
时间 第一 阶段 第二 阶段
1919年 5月4日起 6月5日 起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无 产 阶 级 领 导
登上历史舞台—— 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诞生 参与领导革命—— 国共合作和北伐战争 五四运动
成立条件 “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中共的成立成立经过 中共的成 “二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立、第一 成立意义 次国共合 中共“三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国民党“一大”的时间、地点、内容 作和北伐 战争 第一次国共合作新三民主义——合作的政治基础 黄埔军校 合作的破裂
1、是一场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促进了人们的觉醒
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成为拯救中国,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3、对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的作用 陈独秀 胡适 鲁迅
2、代表人物和内容 (1)1915年,陈独秀创办《 》,率先举起了“ ” 和“ ”的大旗,成为 开始的标志。 (2)新文化运动中, 率先提出用 代替文言文。 (3)鲁迅创作的第一篇白话小说《 》,揭示了 “吃人”的本质 (4)李大钊发表了《新纪元》,指出“中国人民应当走十月革 命的道路”,传播 思想。
考点27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
性质
任务
领导 阶级
指导 思想
结果
前途
比较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异同。 旧民主主 资 三 资产 反帝 资产 资 义革命 产 民 阶级 反封 阶级 本 阶 主 (1840-建 民主 共和 主 级 义 革命 国 义 1919)
材 料 二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袁世凯到孔庙举 材 料 行祭孔大典,要求 三 各地学校恢探索
学习西方 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学习西方 政治制度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 思想文化
五四运动
下面这张图片反映哪一事件?
是原始资料吗?
油画《五四运动》 作者:周令钊 155×236厘米 1951年创作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商人 五四期间,一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 罢市 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
二、五四运动结果怎样?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 曹陆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拒绝和约签字
初步 胜利
思考:为什么不能 说是彻底的胜利?
——半殖半封社 会性质未变
三、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1.是一场彻底地反帝爱国运动, 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 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一、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 发起者
陈独秀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1916—1927年 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
浙江绍兴人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形成新文化运动阵营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宣传社会主义
胡适
提出文学革命
鲁迅
2021考研政治史纲常考背诵知识点: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导语】2021考研已经开始备考复习了,政治是不可忽视的科⽬,在基础阶段⼀定要有规划,才能够为后期复习打好基础。
下⾯整理了考研史纲部分常考的知识点内容,希望对⼤家有帮助。
⼀、新⽂化运动和五四运动 1.新⽂化运动的兴起 新⽂化运动是从1915年9⽉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2.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 初期新⽂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迷信育从;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提倡新⽂学,反对旧⽂学,实⾏⽂学⾰命。
新⽂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号是民主和科学。
3.五四以前新⽂化运动的历史意义 新⽂化运动是中国历⼀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4.五四以前新⽂化运动的局限 ⾸先,新⽂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的⽅法,⼀般还是资产阶级的⽅法。
5.⼗⽉⾰命对中国的影响 1917年俄国⼗⽉⾰命是⼀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世界性的历史事件。
它推动着中国的先进分⼦把⾃⼰的⽬光从西⽅转向东⽅,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社会主义。
在中国⼤地上率先举起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是李⼤钊。
6.五四运动的发⽣和发展 1919年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个划时代的事件。
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7.五四运动的历史特点与新民主主义⾰命的开端五四运动是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发⽣的,它具有以⾟亥⾰命为代表的旧民主主义⾰命所不具备的⼀些特点。
主要是:第⼀,五四运动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第⼆,五四运动是⼀次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三,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运动的结合。
第四,五四运动发⽣在俄国⼗⽉⾰命之后,发⽣在⽆产阶级社会主义⾰命的新时代。
五四运动具备了上述新的历史特点,成为中国⾰命的新阶段即新民主主义⾰命阶段的开端。
考点二十七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是:
前期
新 文 化 运 动 内 容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后期
宣传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
四、性质: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运动。
五四运运动的过程
意义
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中心 北京
先锋 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和
第二阶段约签字”
中心: 上海
主力:工人阶级
初步胜利表现: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了曹等人职务,并拒绝在 和约上签字。
历
1.是全国性的爱国运动
史 2.是中国革命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件
意 4.中国工人阶级从此登上政治舞台
考点二十七
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 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
新文化 运动
背景原因 代表人物 主要内容
性质
新文化运动
1、兴起的时间、标志: 1915年、《新青年》的创办
2、代表人物: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
《新青年》 《新纪元》 白话文 《狂人日记》
3、原因:
(1)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没有根本改变。 (2)西方的思想,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
义 5.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旗帜:民主、科学 5、具体内容: (1)高举“民主”“科学”大旗 (2)提倡白话文 (3)全力批判儒家学说,打到“孔家店”
考点二十七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
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新
兴起标志
1915年陈独秀《新青年》
文
化
指导思想
民主、科学
高一新文化运动知识点
高一新文化运动知识点20世纪初期的中国,正处于民族危机和社会转型之中。
在这一时期,涌现出了一系列的新文化运动,为中国的现代化与进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将围绕高一新文化运动的知识点展开论述,着重介绍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和一二·九运动。
一、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大规模爱国运动。
它于1919年5月4日发生在北京,起因是中国代表参加巴黎和会的失败和《巴黎和约》签订不平等条约。
五四运动的主要目标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倡导民主、自由与科学,并以学生运动为主体,在各个城市迅速传播。
五四运动形成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础,是中国现代化的开端。
它标志着中国知识分子开始走上了爱国主义和现代化的道路。
五四运动中,学生们坚决反对外国列强的侵略,并积极探索民主与科学理念,推动了中国社会思想的解放。
二、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五四运动的延伸和发展。
它起源于北大学生积极主动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迅速蔓延到全国各地。
新文化运动坚持以自由、民主、平等、科学为标准,提倡民主与科学精神,主张中西文化的交融。
它的核心是倡导新文化,反对旧文化。
新文化运动在文学、哲学、教育、政治等领域都有深远的影响。
在文学领域,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开创了现代白话文学的先河。
在哲学领域,新文化运动推崇科学,质疑传统封建思想,倡导实用主义和实证主义。
在教育领域,新文化运动倡导普及教育,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在政治领域,新文化运动呼吁民主自由,对中国封建政治进行批判。
三、一二·九运动一二·九运动,即“一九二九年12月9日上海学生抗议运动”,是中国大规模学生抗议运动的重要里程碑。
该运动在上海市发生,并迅速蔓延到北方各地的大中城市。
一二·九运动起因于南京政府发布的《国民公学宪法草案》,该草案限制了学生的权利,激起了学生们的强烈不满。
学生们走上街头,进行抗议和罢课活动,要求废除草案并实现学生自治。
运动期间,学生们积极参与组织工会、学生会等组织,展现了强烈的集体行动力。
考点26-27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事件和人物,概括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综述
拓展: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其经验教训
1)根本:在半殖半封的中国资产阶级共 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2)主观:A.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的命纲领 B.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C. 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 3)根源: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1、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 2、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这些运动都是制度层面的一种改良; 五四新文化运动则是对精神层面的反 思。从制度到精神,表明了中华民族 的进一步觉醒。
英、法、美等大国崛起的三个阶段:
1、思想观念的转变。如:文艺复兴、思想启蒙运动 2、制度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产阶级 民主制度。如英国建立君主立宪制、 美国建立共和政体。 3、技术层面的变革,进行资产阶级工业革命。
中 心: 北京
2、过程
①前期(第一阶段)
参加者: 学生 方 式: 集会、示威游行 主要事件 火烧赵家楼 级成为运动 : 的主力,从 中 心: 上海
中国无产阶
此登上政治 ②后期(第二阶段) 参加者: 工人、商人、学生 的舞台。
方 式: 罢工、罢市、罢课
3、结果---初步胜利
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
简述新文化运动的过程一、新文化运动的背景:(1).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辛亥革命以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并没有根本改变,封建统治思想根深蒂固。
如:辛亥革命后百姓门户前的对联:皇恩雨露深帝德乾坤大(2).西方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已深深影响了一批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特别受到青年学生的欢迎。
进步的中国知识分子,痛感共和制度之所以不能真正得到巩固,中国的社会状况依然混乱,主要是因为缺少一场对旧思想、旧文化、旧礼教的彻底批判,人们缺少民主和科学的觉悟。
具体表现如下:政治方面:内:独裁专制外:列强侵略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根本原因)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思想文化: 尊孔复古逆流与民主共和观念势不两立(直接原因)二、新文化运动兴起三、新文化运动内容1.前期(1915—1917):(“四提倡,四反对”)(1)思想革命:①“德先生”:提倡民主,反对专制②“赛先生”:提倡科学,反对迷信(愚昧)③“打倒孔家店”(儒):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如:鲁迅与《狂人日记》(2)文学革命:④胡适与白话文,“文化平民化”: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如:①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地合天乃敢与君绝(天啊!我要和你相爱,一辈子也不断绝。
除非是山没有了丘陵,长江、黄河都干枯了,冬天雷声隆隆,夏天下起了大雪,天与地合到一起,我才敢同您断绝!)②才学疏浅,恐难胜任,不堪从命。
(“干不了,谢谢!” )③“妻丧速归”(“你的太太死了!赶快回来啊!”)提倡白话文有利于新思想、新文化的传播2.后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四、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性质: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1)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2)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青年知识分子的觉醒;促使人们追求真理和进步,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和五四运动的爆发起了宣传动员作用。
(3)前期弘扬民主和科学思想,促进了文化的普及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
历史事件解读中国的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两个重要的社会运动,它们在政治、文化、思想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对这两个运动进行解读,探讨它们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与意义。
一、五四运动的背景与原因1.1 时代背景五四运动发生在1919年,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正面临更加严峻的形势。
作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面临着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内部的割据混乱,社会民生问题日益严重,国家面临着巨大的危机。
1.2 引发事件五四运动的直接起因是《凡尔赛和约》的签订,中国对于和约的内容感到愤慨与失望。
此前中日战争、辛亥革命等事件已经削弱了封建帝制的威望,中国民众对于国家未能在国际关系中获得公正待遇感到愤怒,加上对于帝国主义侵略与压迫的不满,终于引爆了五四运动。
二、五四运动的发展与特点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成为主要的参与者与推动者,他们聚集起来,表达对于国家现状的不满与愤怒,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口号与要求。
2.1 反对不平等条约五四运动的核心要求之一是反对不平等条约,要求各国平等待遇。
中国的知识分子们认为,不平等条约是国家落后的根源,希望通过争取平等权益来振兴中国。
2.2 推动民主革命五四运动使得社会主义思潮开始在中国的知识分子中兴起,同时也推动了民主革命的进程。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开始提倡民主与科学,他们试图以科学的方式拯救国家。
2.3 推崇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与新文化运动紧密相连,它们共同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与文化的革新。
五四运动中,许多青年学生开始倡导新文化运动的理念,推崇个人主义、自由民主和科学肯定,批判封建传统。
2.4 形成了爱国主义情操五四运动中,中国青年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充满信心与热情,他们形成了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操,愿意为国家的独立与富强而奋斗。
三、新文化运动的背景与起因新文化运动始于20世纪初,在五四运动之前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是中国的思想解放与文化革新的迫切需要。
考点30.新文化和五四运动
五四爱国运动的经过
第一阶段
中心
北京
先锋 爱国学生
口号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 十一条”、“拒绝和约签字” 第二阶段 中心: 上海 主力: 工人阶级
初步胜利表现: 1、释放 2、罢免 3、拒绝
五四运动时的口号:
“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还我青岛” “废除二十一条” “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誓死力争” “头可断,青岛不可失” “诛卖国贼曹汝霖、章宗祥、陆宗舆”
6、中国的近代化,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 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开始逐渐摆脱封建束缚, 向大机器生产下的社会形态迈进的过程。它包括 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民主化和思想文化上 的先进化。据此请回答: (1)1860年~1898年间,清政府在“经济上的工 业化”方面取哪些重大尝试?(4分)
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以 “求富”为口号,创办民用工业。
五四运动
思考
1、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 2、简要描述五四运动的过程和结果 3、五四运动有什么历史意义 4、五四运动和五四精神给青年学生什么启示
五四运动背景
国际 背景
①帝国主义侵略 ②俄国十月革命胜利
反帝情绪高涨
指明方向
①政治
军阀统治黑暗,阶级矛盾激化 民族工业发展
工人阶级队伍壮大
国内 背景
②经济 ③阶级 ④思想
袁世凯到天坛祭天
袁世凯祭孔
帝 德 乾 坤 大
辛亥革命后,百 姓的门户前仍然贴着 这种对联说明了什么?
皇 恩 雨 露 深
辛亥革命后,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仍 没有根本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没有改变。 当时的统治者和多数中国人都带有强烈 的皇权思想,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府 诋毁共和,在文化领域掀起尊孔复古的逆流。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怎么开始的
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关系新文化运动是怎么开始的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对五四运动的概念及其与新文化运动的关系有了一定的结论,一般认为,五四运动其实包括新文化运动。
笔者认为,新文化运动其实不可以简单地以1915年为开端,并且结束于1923年,他认为应该可以再详细划分为三个阶段,并且他重点分析了这场运动究竟是怎么开始的。
“五四”运动其实是两场“运动”的组合:一场是政治运动,亦即学生爱国运动;一场是文化运动,习称“新文化运动”。
前者是突发性的,急风骤雨,暴起暴跌,前后持续不过一个多月。
后者是渐进性的,其兴也缓,其衰也慢。
一般的看法,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陈独秀创办《新青年》(初名《青年》)为开端,1923年左右结束。
对此,我有不同的看法。
我主张将新文化运动划分为三个阶段:1915~1918年为酝酿期;1919~1923年为鼎盛期;1924~1927年为后续期。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是如何“混为一谈”的在1918年以前,《新青年》杂志的影响还十分有限,或者说,它所提倡的“新文化”,还没有形成为一场全国性的“运动”声势。
历史学者在考察《新青年》杂志的时候,每每看到《新青年》杂志后期的巨大声势,难免会有意无意放大它前期的影响。
实际上,陈独秀在1915年创办《新青年》杂志的时候,很难说有多么高远的理想。
最初只是一个面向青年,提倡“德智体”,要青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之类的一般性刊物。
鲁迅就说过:《新青年》在开始的两三年里,“不但没有人来赞同,并且也还没有人来反对。
”张国焘晚年的回忆亦可参证。
张说:《新青年》创办后的一两年间,北大同学知道者非常少。
当时,张国焘正在北大读书。
杂志主编陈独秀,开始也谈不上有多大知名度。
这里可以举一个例子:陈独秀与蔡元培很早就认识。
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后,想聘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
这件事必须经过北京*** 教育部的批准。
蔡元培担心陈独秀的资历和学历不够,怕教育部通不过。
于是在向教育部申报的时候,不但替陈独秀编造了一个“日本大学毕业”的假学历,还替他编造了“曾经担任安徽高等学校校长”的假履历。
5.结合史实,试述新文化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以及五四运动以前
原因:政治:北洋军阀对外出卖主权,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经济:民族资本主义有个进一步的发展文化:袁世凯等人宣布"尊孔复古"这与当时先进的知识份子所要求的不符.内容: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反对封建专制愚昧,提倡民主与科学历史意义:严重动摇了封建统治思想,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先进的知识份子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之洗礼,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之发展,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成为先进的知识份子改造国家,拯救社会之利器.(答案二)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这一时期,在政治方面,辛亥革命失败后,列强支持袁世凯称帝,加紧侵略中国,中国先进分子为改变这种局面寻找新的出路;经济方面,中国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在中国实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发展资本主义;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和留学风气日盛,西方启蒙思想进一步被介绍到中国,而且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的思想深入人心,袁世凯的尊孔复古的逆流为民主知识分子所不容。
因此,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民主和科学思想的弘扬,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并且推动了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
后期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所接受,成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人们思想获得了极大解放, 开始用新的眼光看中国、看世界
比较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
近代
性质
任务
领导 阶级
指导思想 结果
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比较新民资主产主阶义级革民命和旧反民帝主反主义革命资的产异阶同。
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孙文(印)
一、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新文化运动 发起者
陈独秀
பைடு நூலகம்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1916—1927年任北大校长
蔡元培 浙江绍兴人
“思想自由 兼容并包”
——北大形成新文化运动阵营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宣传社会主义
胡适 提出文学革命
鲁迅 《狂人日记》
李大钊
二、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提倡民主 反对专制
提倡科学 反对迷信
提 倡新道德 反 对旧道德
提倡新文学 反对旧文学
思想革命 文学革命
思想 启蒙
新道德、旧道德是指什么?
自由、平等、独立
封建纲常伦理
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概况
材
材
料
料
一
80
二
60
1911年
下面这张图片反映哪一事件? 是原始资料吗?
第二手史料
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的五四运动浮雕
一、五四做了些什么?
五四运动老照片 集会游行?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遭受挫折——导火线
学生罢课
火烧赵家楼——学生因不满参加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将一战时期德国租借 山东半岛的权利交换给日本,而火烧曹汝霖个人官邸赵家楼的事件。
1919年
40
20
0 纱厂
纱锭 资本(百万
材
材
料
袁世凯到孔庙举行祭孔大典,要求 料
三 各地学校恢复尊孔读经。
四
袁世凯在天坛祭天
回顾:鸦片战争后,救国道路探索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洋务运动
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
学习西方思想文化
五四运动
油画《五四运动》 作者:周令钊 155×236厘米 1951年创作 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工人 罢工——工人阶级开始登上了政治舞台
商人罢市
五四期间,一理发店门前贴出布告:“国事如此,无心整容,请诸君不必光顾。”
二、五四运动结果怎样?
1.释放被捕学生
2.罢免曹陆章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3.拒绝和约签字 初步 胜利
思考:为什么不能说是彻底的胜利? ——半殖半封社会性质未变
三、如何理解五四运动历史意义?
B
考点27.简述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过程, 说明五四运动的意义(b)
阅读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誓词 新文化运动
文化断层?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 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 忠于国,为众服务。
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 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 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1840--
主革命
封建
级
1919)
三民主 义
资产阶级 共和国
资本 主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 (1919-1949)
无产阶级民 主革命
反帝反封 建
无产阶 级
马克思主 义
人民民主专 社会
政国家
主义
四、五四精神是什么?
核心内容“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例.1919年,梁漱溟指出:对五四运动中火烧赵家楼的学生,第一要提起公诉,不公诉不足以维持 民国初年刚建立的法治;第二要当庭特赦,不特赦不足以维护学生的爱国热情。下列各项表述中与 梁先生观点一致的是 A.要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 B.要在法律框架内理性表达爱国 C.要维护北洋政府的专制统治 D.要用法律阻止学生展开爱国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