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PPT精选文档
5、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 知识分子的传统品德: • 卓立不群的清高意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 高”;“羞利而不与民争业”;“君子不党” • 超越物质欲望的精神追求——“君子喻于义,小人 喻于利”;“君子谋道不谋食”;“朝闻道,夕 可死矣”;“道不同,不相与谋”;“富贵不能 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 “自省”修养方式——“见不贤而内自省”;“吾 日三省吾身”;“反身而诚”;“我善养吾浩然 之气”
• “儒”字最早见于《周礼•天官•太宰》:“儒以道得民。” 郑玄注:“儒,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后汉书• 杜林传》也说:“博洽多闻,时称通儒。” • 也指从巫史祝卜中分化出来专门为贵族人家相礼的知识分 子。因此儒在古代指的是精通六艺的知识阶层的“士”, 也就是学者或教师。孔子这位儒者或学者所创立的学派叫 儒家,自有道理。 • 儒家是先秦到秦汉之际形成的以孔子为宗师的学派。《汉 书•艺文志》说:“儒家者流……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 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于道为最高。”说的就是儒家学派的宗旨。
• • • • • •
3、以义为价值准绳 “君子喻于义” “义者,宜也பைடு நூலகம் 4、以知(智)为认知手段 “学而知之”(学与思、学与习) 教化
• 孔子对于人世与天国(性与命)、现实世 界与永生界(孝与祭)以及有一种开明近 情而合理的解答 • 重人事、轻鬼神 • 强调“不语怪、力、乱、神” • “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 知死?”(《先进》) • “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 也》)。
四、百家争鸣
• • • • • 1、百家争鸣出现的原因: 士的崛起 政治的多元 原始民主的遗存 诸侯的提倡
• 2、儒的醇厚 • 在诸子中,孔子创立的儒家,以重血亲人 伦、重现世事功、重用理性、重道德修养 的醇厚之风,独树一帜。它继承血缘宗法 时代的原始民主和原始人道遗风,切合春 秋战国时代谋求安定生活的普遍社会心理, 并为之设计了简便易行的实践手段,因而 成为时代的“显学”。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 全面版30页PPT
36、如果我们国家的法律中只有某种 神灵, 而不是 殚精竭 虑将神 灵揉进 宪法, 总体上 来说, 法律就 会更好 。—— 马克·吐 温 37、纲纪废弃之日,便是暴政兴起之 时。— —威·皮 物特
38、若是没有公众舆论的支持,法律 是丝毫 没有力 量的。 ——菲 力普斯 39、一个判例造出另一个判例,它们 迅速累 聚,进 而变成 法律。 ——朱 尼厄斯
拉
60、生活的道路一旦选定,就要勇敢地 走到底律,事物有规律,这是不 容忽视 的。— —爱献 生
56、书不仅是生活,而且是现在、过 去和未 来文化 生活的 源泉。 ——库 法耶夫 57、生命不可能有两次,但许多人连一 次也不 善于度 过。— —吕凯 特 58、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 朱熹 59、我的努力求学没有得到别的好处, 只不过 是愈来 愈发觉 自己的 无知。 ——笛 卡儿
第三章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战国错金银采桑宴乐攻战纹铜壶及纹饰展开,成都市出 土。是连环画的和装饰画的肇端。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3、其作品包含本民族基本精神
印度《吠陀》、《佛经》 希伯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希腊《理想国》、《形而上学》 波斯《古圣书》等先哲典籍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 周。 前段因鲁史《春秋》记载而得名“春秋”( 前770——前481) 后段因列国争战而称“战国”(前481— —前221)
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以谋取霸主地位的必争之
地。董说(yue,明代)《七国考》:“韩,天下之咽喉; 魏,天下之胸腹。”因此三晋是春秋战国时代中原逐鹿 的必争之地,纵横家应运而生,司马迁说:“三晋多权 变之士,夫言纵横强秦者大抵皆三晋之人也。”其中最 著名的有苏秦、公孙衍、张仪等人,他们当时“一怒而 诸侯惧,安居而天下息”,是当时政治舞台上的风云人 物。
卡尔· 西奥多· 雅斯贝尔斯(1883 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 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 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 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题 ———“轴心时代”。
特征
1、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
中国:孔子、老子、墨子等 印度:优波尼沙、佛陀等 波斯:琐罗亚士德等 巴勒斯坦: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赛亚等 希腊: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等
2、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
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 着在这种基础上”人类其后的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 只不过是向轴心时代核心精神的不断“复兴”。
第四章 第三节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私学打破了贵族对文化教育的垄断, 使大批新兴的地主、商人乃至平民 的子弟,也都有了接受教育的机会。
在教学内容方面,各家私学自有 侧重,但总起来看,包含了思想 修养、政治学说、文化知识、劳 动技能等多方面的内容,较之殷 商、西周时期的官学,要丰富实 用得多。
(二)百家争鸣
1、百家的兴起及其学派特征
所谓“百家”,只是对诸子蜂起、学派林立的文化现象的一种概括。在众多学派 中,比较重要的有儒、墨、道、法、阴阳等数家。西汉司马谈在把它们概括为六 家:阴阳、儒、墨、名、法、道德六家,并对各家作了简要的介绍和评论。文载 《史记· 太史公自序》,后人将其称为《司马谈论六家要旨》. 那时的诸子学派,由于社会地位、思考方 式和学术承传上的差异,各自的学说亦各 具特色: ① 儒家学派:在儒学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中,“仁”与“礼”是两个最基本的范畴。 儒家学派,以“仁”为核心,以“中庸” 为思辨方法,重血亲人伦,重现实事功, 重实践理性,重道德修养。在政治主张上, 主张行“仁政”;既主张捍卫“三代”礼 制(尤其是周礼),又主张对这些“礼” 加以适当变通,可谓守旧而又维新,复古 而又开明。儒家学派这样“一手伸向过去, 一手指向未来”的学术立场,在正在消逝
(二)华夏族和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1、华夏族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特殊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有力地推动了华夏族的最终形 成: 过去被华夏各国视为蛮夷的秦国和楚国,在春秋近300年的时间中,已经实现了 “华夏化”;到了战国时期,西北的一些戎狄部落,逐渐为秦所统一;北方的 戎狄,逐渐被晋国所统一;东方的一些夷狄,逐渐被齐、鲁所统一;南方的苗 蛮以及一些华夏小国,为楚所统一。至此,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 下游以及淮河、汉水流域的广大居民,已基本融合成了一个统一的民族,而不 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区别。
第一单元3课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精选文档
• 内涵:只有人民,才是国家的根本、基础, 百姓安居乐业,才能保障社会的稳定;统 治者善待人民,为百姓利益着想;统治者 要尊重;民意天下得失取决于民心向背。 • 理想政治:统治者要爱惜民力,轻刑薄赋, 听政于民,与民同乐。
3、科学技术
• (1)司南: 时期:战国 地位:世界最早的指南仪器
3、科学技术
• 主张:实行仁政;无为而治;强调法治。 (3分) • 背景:春秋战国时代,中国社会发生政治 和经济大变动:政治上,分封制瓦解,诸 侯争霸;经济上,铁犁牛耕推广,井田制 破坏。(4分)
• (2019全国卷37题节选)材料一 在早期 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 《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孔子主张“因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 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 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 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 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 则载舟,水则覆舟。” ——据《孟 子》等 •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 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 治。(8分)
4、文学和文字
• (2)楚辞: 时期:战国时期
特点:南方民歌为基础,楚国方言,新诗歌
代表人物和作品:屈原、《离骚》
4、文学和文字
• (3)汉字的成熟和发展: 原始图画文字
商朝成熟文字——甲骨文
汉字演变脉络:甲骨文、大篆、小篆、 隶书、楷书 汉字演变总趋势:由繁到简
• (2019江苏2题)从甲骨的刻符、青铜器的铭文, 到笔画详备的楷书,缀连成一幅生动的文字史画 卷。观察右侧图片,可以得出的准确认识是楷体 汉字执王臣劓甲骨文
代表人物:庄子
思想主张:齐物、逍遥、天与人不相胜
2、主要思想派别、思想家及主张
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代ppt课件
• 后母戊鼎(原名“司 母戊鼎”)是商后期 (约公元前十四世纪 至公元前十一世纪) 铸品,原器1939年 3 月出土于河南安阳侯 家庄武官村。此鼎形 制雄伟,832.84千克。 高133厘米、口长110 厘米、口宽79厘米, 是迄今为止出土的最 大最重的青铜器。
2、周人敬天保民
• 西周以百里小邦打败了赫赫大国,这在西 周贵族的思想中激起了强烈的反响,使他 们震惊与反思。《尚书· 召诰》云:“我不 可不监于有夏,亦不可不监于有殷。”西 周统治者在吸取夏、商两朝特别是商纣的 兴亡教训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明德慎 刑”、“敬天保民”的理论。周人认为夏 商的灭亡是由于“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 命”,强调“天命”的归属转移是以帝王 能否“保民”为依据的。
• 敬天保民思想的意义:
• 第一,周初的统治者对统治权威的来源和 依据问题已有充分的认识。(民意、民心) • 第二,从敬天保民的核心理念出发,周人 合乎逻辑地引发出一系列政治统治的思想 和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无逸”和 “民彝”。 • 第三,敬天保民的落脚点是保民和德政。
• 周礼的形式为“仪”,即各种礼节和仪式。 依照周礼各级贵族祭祀、用兵、朝聘、婚 丧都要遵循合乎其等级身份的礼节仪式, (分吉、凶、军、宾、嘉五礼)。
第三讲中国传统文化的轴心时 代
一、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形成与理论化
• 一、殷商西周:从神本走向人本 • 1、殷商神本文化
商朝是我国最早有 文字记载的朝代。 凭借商代的甲骨文, 人们能够对商朝的 历史进行更多的了 解。
• 殷商文化非常发达,记录商代社会情况的 文字,主要是殷墟甲骨文,有5000多个单 字。这些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都是商 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因而也称为“卜辞”。 其内容极为丰富,反映了商代社会各方面 的情况。商代由掌理卜筮和记事的“贞人” 书写与保存的典册,便是中国最早的一批 文献。
大学1-中国文化通史 1-3轴心时代在中国纲要
20XX年复习资料大学复习资料专业:班级:科目老师:日期:1-3第三课:轴心时代在中国——春秋战国时代一、从西周到东周的社会政治概况约公元前20XXXX世纪,周文王在今西安城西南长安县沣水中游西岸营建丰京,第二年,周武王在沣水东岸营建镐京。
后者为政治中心,前者为宗教、文化中心。
西周建都镐京(西安);东周建都洛邑。
西周(公元前l20XXXX2--770)历十二代共353年,公元前771年亡于犬戎。
东周(公元前770--225年),共545年。
西周的社会状况:《左传》中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
”春秋因鲁国编年史《春秋》得名。
一般指前770年~前476年这个时期。
而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而实际上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20XXXX 年~公元前221。
春秋时期是由统一走向分裂的时期。
之后是战国时代。
按照《史记》的说法,“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
”西周时代,王室强大,诸侯国则相对弱小。
周天子能够控制各个诸侯国。
到东周时期,王室衰微,诸侯强大,相互攻战杀伐。
潼关以西的王畿之地,都被秦国占走了。
东周王室只拥有今河南西北部的部分地域。
西周初年分封作为王室屏藩的诸侯国,经过二百多年的发展,力量逐渐强大相互兼并。
春秋时期,大的诸侯国有十几个,到战国时期剩下的大国只有七个了,即战国七雄,最后六国被秦国各个击破,走向了统一。
战国时期,各个诸侯国普遍实行变法图强,奖励耕战,富国强兵。
二、周代的礼乐文明礼的广义与狭义:广义来说,是各种政治社会制度规范的总名;狭义来说是指礼仪文明。
古人认为礼的功能,是可以“经国家,定社稷,序人民,定后嗣者也。
”(《左传》)可以用于“别亲疏,定是非。
”周礼有“吉、凶、军、宾、嘉”五礼。
“以吉礼事邦国之鬼神示,以凶礼哀邦国之忧,以宾礼亲邦国,以军礼同邦国,以嘉礼亲万民。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ppt课件
儒道的对比
儒家
道家
注重人事
尊崇天道
讲究文饰
向往自然
主张有为
倡导无为
强调个人对家族、 醉心于个人对社会
国家的责任
的超脱
道家和儒家在精神上也不是全然对立, 而是存在着相互接近、相互沟通的质素。
儒和道由对立走向互补、相反而又相成
11
法家
▪ 代表人物:管仲(齐) 子产(郑)
▪ 主张:严刑峻法(治 国方略) 实行 文化专制主义
自此,中国燕山以南、长江以北的黄河中下 游及淮、汉流域广大地区的居民已基本上融合成 一个统一的民族,不再有华夏与蛮、夷、戎狄的 区别
18
主要学说是“五德终始说”和“大九州 说”,又是稷下学宫著名学者,因他“尽言 天事”,当时人们称他“谈天衍”,又称邹 子。他活动的时代后于孟子,与公孙龙、鲁 仲连是同时代人。
17
华夏族的最终形成
春秋战国的特殊文化环境,不仅为文化轴心 时代的确立提供了契机,而且有力的推动了华夏 族的最终形成。
兼并战争造成局部统一,秦、楚二国经过春 秋300年的变迁已实现华夏化,各方面趋于一致。
13
墨家
▪ 创立者:墨翟(鲁) ▪ 主张:尚力、节用、兼爱
天志、尚同 ▪ 发展历程:秦汉后逐渐消
失,近代出现复苏之势
14
墨子:出生日期:前468 ,逝世日
期:
前376;名翟(dí),鲁阳人。墨子是我国战国
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
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创立
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世。
时期背景
春秋战国是一个“礼崩乐 坏”的时代周天子权威失坠, 诸侯们云合雾集,竞相争霸。
然而,在这充满血污与战 乱的动荡年代,中国文化却 奏起了辉煌的乐章。
轴心时代春秋战国时代社会思想概述PPT课件
2020年9月28日
《中国社会思想史》
1
本讲作为第一编的理解背景
▪ 春秋战国时代一般的社会背景 ▪ “ 礼崩乐坏”:秩序对思想的需求
▪ 百家争鸣的兴起及产生的源头
▪
“士”的崛起;思想的分化
▪ 中国社会思想的总体特征及问题
2020年9月28日
《中国社会思想史》
2020年9月28日
《中国社会思想史》
6
基本价值观念的确定
▪ 一个民族的中心文化价值大致上是在此定型的。 ▪ 西方今天以“公平”“理性”“爱”“自由”为普遍价值;
▪ 中国未受西方挑战之前,“仁”“义”“礼”“智”“信”
▪ 即使与其他文明接触后,也在相当的一个时期依然用这些 语言及观念来进行解释:如谭嗣同《仁学》
《中国社会思想史》
5
作为普遍性的一些基本命题
▪ 关于存在的基本问题: ▪ 宇宙是怎样创生和运行的? ▪ 人在宇宙中占据何种地位? ▪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人间世界(文化社会秩序)怎样成立的? ▪ 这个秩序合理吗? ▪ 更为合理的秩序是什么? ▪ 如何实现这个理想的社会图景? ▪ …… ▪ ……
▪ 问题:周室衰微的后果是什么? ▪ 从思想史的角度,“礼崩乐坏”成为思想家面临的问题。
2020年9月28日
《中国社会思想史》
8
一个例子:“问鼎”
▪ 典故出自《左传 宣公三 年》:
▪ 楚庄王洛阳阅军; ▪ 周定王派王孙满慰劳;
▪ “政德清明,鼎小也重; 国君无道,鼎大也轻;”
▪ “周王朝鼎定中原,权力 天赐。鼎的轻重不当询 问。”
2020年9月28日
《中国社会思想史》
9
PPT课件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总结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华的标 志,各种学派的思想家纷纭发表自己的 见解,形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 解放。
VS
详细描写
这一时期,儒、墨、道、法、兵等学派相 继兴起,他们就社会、政治、伦理、哲学 等问题展开了猛烈的辩论和探讨。这种思 想碰撞不仅推动了学术的进步,也为中国 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02
晋文公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结盟 、战争等手段,成功地称霸中原 ,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楚庄王崛起
楚庄王是楚国的国君,他在位期间推 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推行县制、整 理军队等,使得楚国国力大增。
楚庄王还通过与其他国家的战争、结 盟等手段,成功地崛起了楚国,成为 春秋五霸之一。
吴越争霸
吴越争霸是春秋时期最著名的战争之 一,吴国和越国为了争取领土和资源 ,进行了长期的战争。
吴越争霸最终以越国的胜利告终,越 国成为了春秋五霸之一。这场战争也 成为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战争之一, 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 响。
03
战国时期
三家分晋
总结词
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
详细描写
公元前403年,晋国被韩、赵、魏三家大夫瓜分,标志着战国时期的开始。
魏国崛起与衰落
总结词
初期强大后迅速衰落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01
02
03
文化多元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多元 性启示现代社会应尊重和 包容不同文化,促进文化 交流与融会。
创新发展
春秋战国时期的创新精神 启示现代社会应鼓励创新 思维,推动科技进步和社 会发展。
道德建设
春秋战国时期的道德建设 启示现代社会应重视道德 教育,培养良好的社会道 德风尚。
第三节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 4、“王官失守,学术下放”——世守专职 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 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 • 殷周时代,巫史掌管文化教育,只有贵族及 其弟子才有受教育的权利。教育的内容,也 限制在礼制、法度、宗教神学的范围内。 • 随着周天子权力旁落,宫室衰败,宗法奴隶 制趋于瓦解。学在官府的局面自然维持不下 去了。许多原载王公贵族、诸侯大夫门下从 事各种文化活动的士,纷纷流落民间。
严明的军事团体作风
• 墨家不仅是一个学派,也俨然是一个军事 团体,有严密的组织,严格的纪律。 “墨子服役者百八十人,皆可使赴火蹈刃, 死不旋踵。”
• 其领袖称为“巨子”,由贤者担任。对所 有成员握有生杀予夺的绝对权威。 孟胜“阳城自杀” ——田襄子
• 2、法家 • 先驱人物:管仲、子产。主张强化法 令刑律。 • 代表人物:李悝、吴起、商鞅、申不 害、慎到、韩非。 • 商鞅重“法”、申不害重“术”、慎 到重“势”。 • 韩非集法、术、势之大成,建构完备 的法家理论。
二、先秦诸子
• 司马谈《论六家要旨》:阴阳、儒、墨、名、 法、道。 • 刘歆《七略》增加:纵横、杂、农、小说。 • 班固《汉书.艺文志》认为:“诸子十家, 其可观者九家而已。” • 人们去“小说家”,将剩下的九家称为“九 流”。 • 1、墨家 • 2、法家 • 3、阴阳家
• 1、墨家显学 • 《吕氏春秋· 当染》“从属弥众,弟子弥丰, 充满天下。” • 《韩非子· 显学》“世之显学,儒墨也。” • 《淮南子》“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 • 《孟子》“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 言,不归杨则归墨。” • 《庄子》“钳杨墨之口”
• 医善吮人之伤,含人之血,非骨肉之 亲也,利索加也。故舆人成舆则欲人 之富贵,匠成棺则欲人之夭死也,非 舆人仁而匠人贼也,人不贵则舆不售, 人不死则棺不买,情非憎人也,利在 人之死也。——《备内》 • 利之所在,民归之;名之所彰,士死 之。——《外储说左上》 • 臣尽死力以与君市,君垂爵禄以与臣 市。——《难一》 • 主卖官爵,臣卖智力——《外储说》
【初中历史】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ppt7 中华书局版
• 一、春秋二子
1、老子及其思想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史记》一说他姓李名 耳,春秋时期楚国人, 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 (管理藏书的史官), 就是孔子曾向他问礼的 老聃。
老子(传说前600年左右—前470年左右)
• 阅读下列材料归纳老子的哲学思想
材料一: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材料二: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孰知其极(最后的结果)?
小结:春秋战国文化繁荣的原因
(1)井田制瓦解,分封制破坏,贵族特权阶级消失。面 对社会大变革,不同阶层提出了不同主张
(2)社会经济的发展, 为文化繁荣奠定物质基础 (3)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促进了文 化的繁荣
(4)各国统治者基于争霸战争的需要,纷纷重用有才学 之士出谋划策。
(5)平民教育、私学的兴起和丰富的私人藏书,促进 了学术的勃兴。 (6) 夏商周文化发展的奠基作用。
•
•
雅斯贝尔斯在1949年出版的《历史的起源与目 标》中说,非凡的事件都集中发生在公元前800 至200年间,这些事件标志着人类精神的第一次 觉醒。这个时期,中国出现了孔子和老子,中 国哲学中的全部流派也都产生于这一时期;在 印度是佛陀的时代,在古希腊是苏格拉底的时 代。他把这个时期称作“轴心时代”。 梁启超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中也说“我国思 想家之出现,实在西纪前五三0年至二三0年之 三百年间。吾命之曰全盛时代”
封建经济的发展为文化繁荣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五、经前此数百年之休养交通,境内诸 民族同化已熟,畴昔所谓夷狄──如秦楚吴越 等,悉混成于诸夏;其境上之异族──即后此 之匈奴东胡等,悉攘逐于徼外。
•民族融合加快,有利于各民族文化交流, •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卡尔·西奥多·雅斯贝尔斯(1883 年2月23日—1969年2月26日),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神学家、 精神病学家。雅斯贝尔斯主要在 探讨内在自我的现象学描述,及 自我分析及自我考察等问题。他 强调每个人存在的独特和自由性。 雅斯贝尔斯有一个很著名的命 题———“轴心时代”。
2
特征
1、出现专门的知识“圣贤”。 中国:孔子、老子、墨子等 印度:优波尼沙、佛陀等 波斯:琐罗亚士德等 巴勒斯坦:以利亚、以赛亚、耶利米、第二赛亚等 希腊:荷马、苏格拉底、柏拉图、修昔底德等
由甲骨卜辞知祝活动于商王左右。 《周礼·春官》有“大祝”、“小。象炙龟之形, 一曰象龟兆之纵衡也。
21
巫、史、祝、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批较正式 的文化人,他们从事卜筮、祭祀、书史、星 历、教育、医药等多种文化活动,并参与政 治。
22
西周的社会意识由“尊神”转向“重德”,但文 化由官方控制的传统被强化,有“国学”“乡学”之 目,“学在官府”与“土地国有”和“宗法制度”相 互为用。
15
(五)学术垄断于公室的局面被打破后,私学繁荣起 来。相应的一元文化离析,多元文化蓬勃发展。其 表现一为百家各自立说,互相争鸣;二为各门学科 走上了独立分化之路。
先秦诸子创立的思想体系,成为中国以至整个东方 文化的精神资源。
16
二、“士”阶层的兴起和私学的出现
商朝和西周是“学在官府”的时代,典籍文献以及 天文历法、医药学、历史、预卜等专门知识藏于王 室,由巫、史、祝、卜等专门文化官员世袭掌管。 商王和贵族无日不卜,无事不卜。
9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背景
为什么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次重大 的社会变革和文化转折时期?
礼崩乐坏
10
郡县制的出现
封建制的敝端既已充分显露,于是出现了郡 县之制。
鲁哀公二年铁之战,晋赵简子誓曰:“克敌 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说明早在 春秋末年,郡县制已经出现。
郡县制是对封建制的否定。
6
“人竭力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 复或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 们怎样才能够最好地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 最好对他们加以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 的时代。”
——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
7
一、春秋战国之际的文化变革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是为东 周。
前段因鲁史《春秋》记载而得名“春秋
12
3、与宗法制的解体相应,盛行了五个多世纪的 礼乐制度衰落。“礼崩乐坏”一是表现为旧礼 制的废止,二是表现为礼制的下移,即使用者 身份等级界限的打破。
13
春秋时,犹尊礼重信,而七国则绝不言礼与信矣,春 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严祭 祀,重聘享,而七国则无其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 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 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 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 间……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
11
1、东周时期,王室衰微,天下一统的政治格局被打破。诸侯蜂 起,争霸战争频繁。公田不治,井田制随之动摇和崩溃,私有经 济迅速发展,“私家”和“公室”的斗争成为主要线索,前者日 隆而后者日衰。
2、社会结构剧变,宗法制解体,世卿世禄的世袭社会向俸禄 制的官僚社会过渡,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变为“布衣 卿相,礼贤下士”。大夫、庶士、家臣等社会边缘阶层崛起, 成为社会的中心,甚至平民也可因军功而暴发凌上。
——顾炎武《日知录》
14
4、在春秋战国之交的百余年中,变革尤其剧烈。在 不断的征伐交攻之中,各诸侯国都在努力壮大自己, 希望最终胜出。他们纷纷变法,如逐步推行郡县制, 以军功为晋升其阶级禄位的依据,大量吸纳人才等。 同时,诸子也纷纷提出各种谋求统一的理论设计,并 干谒王侯,以求获得实践的机会。这些人的种种政治 理论学说的创制以及各国君的反复实践尝试,为后来 统一帝国的实现准备着条件。
3
4
2、 “人类意识”首次觉醒 “人类的精神基础同时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
巴勒斯坦和希腊开始奠定,而且直到今天人类仍然附 着在这种基础上”人类其后的几千年文明发展历程, 只不过是向轴心时代核心精神的不断“复兴”。
5
3、其作品包含本民族基本精神 印度《吠陀》、《佛经》 希伯来《旧约全书》、《新约全书》 希腊《理想国》、《形而上学》 波斯《古圣书》等先哲典籍
”(前770——前481) 后段因列国争战而称“战国”(前481—
春 秋 战
—前221)
国
势
力
图
8
人们想规划和控制事件的发展,第一次想恢复或 创立一些称心的条件。思想家在盘算人们怎样才能 够最好的生活在一块,怎样才能最好地对们们加以 管理和统治。这是一个革新的时代。
——卡尔·雅斯贝尔斯《人的历史》
第三章 春秋战国:中国文化的轴心时代
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公元前800年到前200年间——人 类的精神基础同时地或独立地在中国、印度、波斯、巴勒斯 坦和希腊开始奠定。
这一时期,世界的几大文明同时进入理性思维时期,出 现了专门的知识圣贤。他们所创制的精神文化范式,决定其 后各自民族的文化走向。这时形成的核心精神,在后来的几 千年里不断复兴。那时的先哲们都创作出了包蕴该民族基本 精神的文化元典,又称元典时代。
巫是能通神灵、知天知地的圣者。
18
史
史是王左右掌管祭祀与记事的官员。由甲骨文看 ,商代有多种史官:“大史”、“小史”、“西 史”、“东史”。
西周时,“左史”记事,“右史”记言。“太史 ”起草文书、编写史书,并掌管天文历法与祭祀 。
19
祝
《说文》:“祝,祭主赞词者。”负责祭 祀时致告鬼神。
巫、史、祝、卜是第一批较正式的文化人,他们从 事卜筮、祭祀、书史、星历、教育、医药等多种文 化活动,并参与政治,中国文化的许多门类,其起 源都与之有关。这是一种为宗教神学所充斥的官方 文化。
17
巫
从古文字中的“巫”字看,是像两“工” 字作十字交叉形。《说文》:“巫,祝也 。女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与工同意。 ”而《说文》“工”字下又云:“工,巧 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