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_李继霞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分析及护理对策
![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分析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8c3133ddd36a32d7375819c.png)
.
护 理 园地 .
住 院患 者 多 重 耐 药 菌感 染 情 况 的分 析 及 护 理 对 策
郭佳琳 谢 意程 黄莉关 钟春柳 李 尔凡 周杨 刘红 芸 姚 慧娟
法
【 摘要 】 目的 研 究 对住 院 患者 出 现多 重 耐药 菌 感染 现 状 进行 分 析 , 并 制 定一 定 护 理对 策 。方 我院于 2 0 1 4年 2月至 2 0 1 5年 2月期 间 , 全 院进 行多重 耐药菌 调查 , 进行 常规风 险防范 护理措 施 , 在
・
3 1 0 8・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 0 1 6 年第 3 7 卷第 2 4 塑 J o u r n a l o f Q i q i h a r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M e d i c i n e , 2 0 1 6 , V o 1 . 3 7 , N o . 2 4
s t r a t e g y wa s f o r mu l a t e d. Re s ul s Fr t o m 2 01 4 t o 2 01 5. t he nu r s e s h a d a l o we r c o ns c i o us ne s s o n t h e M DR i i r f e c t i o n;f r o m Ma r c h 201 5 t o Ma r c h 2 01 6, t he p r ev e nt i o n o n t h e M DR i n f e c t i o n wa s a p p l i e d wh i l e t he nu r s e s
【 关键词 】 多重 耐药 菌感 染 ; 护理 ; 影响
Cl i n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a n d n u r s i n g f o r i n - p a t i e n t s wi t h M DR i n f e c t i o n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
![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分析及预防控制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519869eb910ef12d2af9e735.png)
希茵( 4 6 . 2 ) 、 鲍 曼 不动 杆 菌 ( 1 9 . 9 ) 、 铜 绿 假 单胞 茵 ( 1 7 . 9 ) 、 肺 炎克 雷伯 茵 ( 1 7 . 9 ) 、 金 黄 色葡 萄球 菌 ( 4 . 5 ) ; 多重耐 药茵感
染 部 位 以呼 吸 系统 感 染 为主 , 占4 8 . 1 , 其 次 为泌 尿 系 统感 染 , 占3 9 . 0 。 结 论 多 重 耐 药 茵增 多是 医 院 面 临 的 重要 问题 , 加 强
多重 耐 药 菌 的 监 测 , 严 格执 行 消 毒 隔 离措 施 、 落 实手 卫 生及 合 理 应 用抗 茵 药 物 , 可 以有 效 预 防和 控 制 多 重 耐 药 茵 感 染 。
关键词 : 多重耐药茵 ; 感染 ; 分 布 ; 预 防控 制
D O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6 7 3 — 4 1 3 0 . 2 0 1 5 . 1 5 . 0 2 4
国际检验 医学杂志 2 0 1 5 年 8 月第3 6 卷第 1 5期
I n t J L a b Me d , A u g u s t 2 0 1 5 , V o 1 . 3 6 , N o . 1 5
・
2 1 83 ・
・
论
著 ・
多重 耐药 菌 感染 的分析 及 预 防控 制 对 策
- 『 i a Qi n r n e i , Yi n Ji a l i
( De p a r t me n t o J Cl i n i c a l La b o r a t o r y, t h e Th i r d Pe o pl e Ho s p i t a l o f Yu n n a n Pr o v i n c e , Ku n mi n g, Y u n n a n 6 5 0 0 1 1 , C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o a n a l y z e t h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mu l t i d r u g r e s i s t a n c e b a c t e r i a i n f e c t i o n s i n c l i n i c a l d e p a r t me n t s a n d p u t f o r —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590c6340c4da50e2524de518964bcf84b9d52de9.png)
常州市XX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总结分析2012年1----6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95例次, 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72例次, 占比为37%。
医院感染为134例次, 属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为21例次, 占比为15.7 %。
医院病原菌情况多重耐药菌感染与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分析2012年1月-6月住院患者中发生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感染195例次。
其中多药耐药菌感染72例次。
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或耐第三、第四代头孢类)肠杆菌科细菌38株, 占比52.8%。
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26株, 占比为36.1%。
检出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3例, 其中1例耐碳青酶烯类, 检出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4例。
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和泛耐药鲍曼、铜绿假单胞菌。
1---6月共发生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肠球菌属、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21例次。
分布在外科、内科、肿瘤科等。
多重耐药菌感染科室: 以五病区(外科)最高为33.3%, 其次内科为22.2%。
肿瘤内科15.3%, 放疗科等科室。
多重耐药菌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最高, 这与我国医院感染构成主要部位一致。
其次为手术部位, 这些部位的标本主要来自引流液、伤口分泌物, 这与外科近半年收治患者大多为晚期肿瘤病人, 均曾经或正在接受化疗、放疗免疫抑制剂等治疗, 为其采取了姑息性手术方案, 以延缓生命的方法有关。
尚有数例化脓性、坏疽性阑尾炎在手术过程中留取脓性分泌物培养等。
鉴于此在平时工作中, 这些病房的环境卫生、手卫生、规范使用抗菌药物、建立抗菌药物预警机制、对多药耐药菌预防控制措施的落实等是我们必须多加关注。
院感科2012--07-10。
医院多重耐药监测与调查分析(2)
![医院多重耐药监测与调查分析(2)](https://img.taocdn.com/s3/m/1fd45b40e45c3b3567ec8bc3.png)
医院多重耐药监测与调查分析1、目的:多重耐药菌:主要是指临床使用的三种或三种以上的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
为了解我院医院感染的特征及其分布特征,本次对2013年1月1日——2013年6月28日止各种临床送检标本病原菌的多重耐药菌耐药情况及分布进行分析,近期了解本院感染发生现状,并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以便采取干预措施。
2、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填写多次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登记表。
3、结果:菌株检出情况:2013年1月——2013年6月期间送检的15例病原学标本全院共检出多重耐药菌5例,占33.3%。
主要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为大肠埃希菌,全院中检出多次耐药菌最多的科室为妇产科,共检出2例,占40%。
其次为内一科1例,占20%;骨伤科1例,占20%外一科1例,占20%。
多重耐药菌在临床各科室的分布构成比1、感染部位:5例,分泌物4例,痰液1例。
5例多重耐药菌在感染部位的分布5例多重耐药菌对常见抗菌药物耐药率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的病原菌。
多重耐药菌引起的医院感染,已经严重影响到医疗安全的患者安全,为了更好的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因采取以下干预措施:(1)加强对产超光谱B内酰胺酶(ESBLS)细菌和多重耐药的末项检测,检测的结果及时反馈到临床,及时有效的采取隔离措施。
(2)加强医务人员的医院感染知识培训,严格执行消毒灭菌操作的各项规定,减少侵入性操作。
(3)根据病原学药物结果选用抗菌药物,控制预防用药。
(4)加强环境清洁和器械消毒。
(5)发现感染隐患及时采取干预措施,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在最低水平。
(6)坚持动态监测,以控制细菌耐药的发展和扩散,为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有效的依据。
院感科2013年6月。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0faaafb6294dd88d0d26b3c.png)
表2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 2 1种抗生素的耐药情况
感染 、胆道感染 最常见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是临
为控制细 菌耐药性 的进一步发展 ,细菌培养 的药
床主要产超广谱 B 一内酰胺 酶 ( E S B L s ) 的菌株 , 该酶 由质粒介导 ,产此酶 的菌株对青霉素 、头孢 菌素耐药 ,临床遇到 由 E S B L s 引起 的感染时 ,建
[ 3 ]孔繁林 ,储 从家 ,管新龙 ,等. 临床分离 菌的菌群分布 和耐药性变迁『 J 1 .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 0 0 3 , 1 3( 3 ) :
27 2-2 7 4.
感。随着抗生 素的不断更新和广泛应用 ,临床分
离 的细菌对 常用抗生素 的耐药 问题 已相 当严 重 。
染病例进行 了汇总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临床 资料 收集我 院 2 0 1 3 年 1 月一 2 0 1 3 年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7 — 0 3
云南医药 2 0 1 4年第 3 5 卷第 5 期
1 6 例 ( 6 . 5 6 %) ;产科 4 例 ( 1 . 6 4 %) ;感染科 、急 诊科各 2 例 ( 0 . 8 2 %) ;五官科 、门诊外科 、骨外 科 、皮肤 科各 1例 ( 0 . 4 1 %) 。 2 .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标本分布 :多重耐药 菌感染标 本共 2 4 4个 ,痰标 本 9 4例 ( 3 8 . 5 2 %) ; 血标本 8 2 例( 3 3 . 6 1 %) ;分泌物 4 4例 ( 1 8 . 0 3 %) ; 尿标本 2 2 例 ( 9 . O 2 %) ;大便 2 例 ( O . 8 2 %) 。 3 .痰 标 本 病 原 菌 分 类 :大 肠 埃 希 氏菌 E S B L ( + ) 5 2 例 ( 5 5 . 3 2 %) ;肺炎克雷伯菌 E S B L ( + ) 2 9 例 ( 3 0 . 8 5 % ); 金 黄 色 葡 萄 球 菌 ( M R S A ) 4例 ( 4 . 2 6 %) ;产酸克雷伯菌 E S B L( + ) 3 例 ( 3 . 1 9 %) ;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耐药性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74a39e4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a9.png)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监测及耐药性分析李辛【摘要】目的:通过对医院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感染监测以及耐药性分析,了解MDRO临床分布情况,为指导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4年7月至2017年8月我院住院患者的痰液、脓液、血液、尿液等标本检测资料,分离出其中MDRO菌株,并对MDRO感染者一般资料进行观察,分析MDRO临床分布特点及临床耐药情况.结果:MDRO菌种主要为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主要分布在医院普外科(25.00%)、肛肠科(21.67%)、泌尿科(16.67%);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性较高,铜绿假单胞菌对多黏菌素B敏感性高;替考拉宁、利奈唑胺、万古霉素对阳性菌种敏感性较高.结论:MDRO感染多出现在有创治疗和操作较多的外科、肛肠科、泌尿科,MDRO菌种以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较多见,病菌对常规抗菌药耐药性较高.【期刊名称】《现代临床医学》【年(卷),期】2019(045)002【总页数】3页(P126-128)【关键词】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医院感染;耐药性【作者】李辛【作者单位】广州市白云区中医院院感科,广东广州 51047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446.5多重耐药菌(multi-drug resistant organism,MDRO)是临床上对3类及以上抗菌药物有耐药情况出现的菌株,患者入院期间被MDRO感染,不仅给疾病治疗造成难度,还易导致病菌交叉感染,造成患者住院时间延长,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
鉴于MDRO给临床疾病治疗、抗感染工作带来困扰,有效防控患者院内MDRO感染是目前医院的重要任务之一,但近几年受多种因素影响,医院MDRO 感染呈上升趋势,这给临床防控工作的实施造成不利因素[2]。
故有学者提出通过对医院MDRO感染进行监测,分析感染多发科室、MDRO病菌分布以及临床耐药情况,不仅利于临床今后疾病治疗用药选择,还能有针对性拟定防控措施,从而提高医院MDRO感染的防控率[3]。
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eace9b205727a5e9856a61a7.png)
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2013年4月多重耐药菌监测反馈2013年4月我院感染管理科通过微生物室电话报告,结合院感专职人员下科室监测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数据调阅,共发现多重耐药菌13例,其中鲍曼不动杆菌占全部菌种的2例、产色葡萄球菌2例、大肠埃希菌2例、缓慢葡萄球菌2例、阴沟肠杆菌1例、里拉微球菌1例、浅绿气球菌1例、松鼠葡萄球菌1例、表皮葡萄球菌1例。
发生多重耐药菌的科室:儿科6例、内一科4例、ICU1例、外二科1例、妇产科1例。
构成比见图表:通过我科专职人员下科室根据多重耐药菌监测登记表统计分析出,我院各科室发现多重耐药菌后的处理措施为:1、医生下接触隔离医嘱情况:有76%的医生开具解除隔离医嘱,24%未开。
2、是否有隔离标示情况:有85%的科室有隔离标示,有15%的科室未挂标示3、是否单间隔离的情况:有36%的病人实行单间,有64%未实现单间4、同病房的病人是否有开放性伤口,气管插管病人,100%做到房间内没有相关病人同病房5、是否每日对患者周围物品及环境进行消毒,有38.5%的科室可以做到,61.5%未做到6、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是否专人专用,有38%做到专人专用,62%未做到7、主管医生的知晓率,100%知晓。
8、主管护士的知晓率,92.4%知晓,7.6%不知晓。
9.操作前后是否进行洗手或手消毒:65%执行,35%未执行。
通过上述防控措施中可以发现,我院在对科室内多重耐药菌患者是否进行多重耐药菌患者单间隔离的措施上,因为病人数量多,病房条件有限,多数普通科室未做到单间隔离,而在普通科室做到悬挂接触隔离标示的情况也未达到要求,许多科室都把标示放在抽屉内,未挂在病房的病人床头或者显目位置,这样就造成了检查者不能清晰看见相关标示,不能采取下一步的防护措施,而对病房内的物品及环境的消毒措施上,多数科室由于都是护士指导卫生员完成,所以能按要求进行消毒,如果科室内无单间进行隔离,多数科室实现床旁隔离,而在同病房内,多数科室做到同病房的病人没有开放性伤口,气管插管病人,有效的降低了多重耐药菌的传播,在对多重耐药菌患者进行各种操作时,要求做到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血压计、听诊器、体温表专人专用,避免造成与其他患者的交叉传播,而在科室内对多重耐药菌的知晓率上,由于医生对多重耐药菌的概念没有完全掌握,一半医生未能第一时间关注多重耐药菌患者,从而没有及时通知主管护士,及时采取相关防控措施和相关工作,所以根据上述主要存在的问题,我科已把多重耐药菌防控的相关知识作为今年第二季度全院培训的专题之一进行全院培训,希望各科室能在培训中,把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多重耐药菌的防控起到应有的作用。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监测及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65640b68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b6.png)
研究结论
该研究通过构建合理的监测流程和规范的操作方法,确保了多重耐药菌的准确、及时监测。
建立了完善的多重耐药菌监测体系
研究纳入了不同科室、不同病种的病人,使得监测数据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为后续的分析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监测数据具有代表性
通过监测和分析,发现了一些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如通过医护人员的手部接触、医疗器械的污染等。
发现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
针对多重耐药菌的传播途径,研究提出了包括加强手卫生、定期更换医疗器械等在内的防控措施。
提出了针对性的防控措施
监测范围有限
研究不足与展望
缺乏长期追踪观察
需要进一步研究耐药机制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THANK YOU.
谢谢您的观看
研究目的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收集医院2018-2020年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的相关信息,包括感染患者的病历资料、感染菌株的药敏试验结果、医院感染防控措施等,进行分析和总结。
研究方法
研究目的和方法
02
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及影响因素
随着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性问题日益严重,多重耐药菌感染已成为医院感染的主要问题。
患者年龄、基础疾病、免疫力等也是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危险因素。
03
影响因素分析
02
01
耐药菌的危害
传播速度快
多重耐药菌传播速度快,容易在患者之间传播,导致医院感染暴发。
治愈难度大
多重耐药菌对多种抗生素产生耐药性,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导致病情恶化。
医疗费用高
多重耐药菌感染需要使用昂贵的抗生素治疗,给患者和医院带来了较大的经济负担。
01
03
02
03
多重耐药菌感染监测方法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应对措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应对措](https://img.taocdn.com/s3/m/afd958ae0029bd64783e2c12.png)
重症监护病房危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分析及应对措施临床医药实践2014-01-25发表评论分享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集中了全院急、危、重症及大手术后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病程长。
对肿瘤患者的多方位综合治疗,如破坏性手术和抗生素、免疫抑制剂、抗肿瘤药物的使用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也给患者的身体和心理带来了巨大的负面效应,降低了患者的抵抗力,增加了细菌的定植。
对ICU2011年4—2011年8月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报告的全部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完善相应的医疗护理措施,延长患者生命,预防并发症,降低病死率。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11年4—2011年8月检验科细菌室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报告患者28例,其中男27例,女1例;年龄28~81岁。
标本有痰液、胸腔积液、伤口分泌物、血液,每种标本检测到多重耐药菌阳性者分别有23,2,1,2例。
1.2方法根据山西省肿瘤医院多重耐药菌检测阳性报告患者的临床资料,即多重耐药菌名称及分类,且每个标本检出多重耐药菌为阳性者统计为1例,在感染管理科临床监督指导下对患者采取隔离控制措施,严格各项无菌操作、抗感染治疗和营养支持等,对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使用机械通气情况及机械通气后48h内和48h后耐药菌存在的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
2结果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年龄分布情况:20~39岁阳性1例(3.57%);40~49岁阳性1例(3.57%);50~59岁阳性9例(32.14%);60~69岁阳性11例(39.29%);70~79岁阳性5例(17.86%);80岁以上阳性1例(3.57%)。
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原发病分布情况:食管贲门癌(术后)阳性10例(35.71%);肺癌(术后)阳性8例(28.57%);胃体癌(术后)阳性7例(25.00%);恶性胸腺瘤(放化疗后)阳性1例(3.57%);左乳癌(化疗后)阳性1例(3.57%);急性冠脉综合征阳性1例(3.57%)。
多重耐药菌阳性患者机械通气情况与机械通气患者48h内和48h后多重耐药菌监测报告见表1和表2。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738bc091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8f.png)
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发布时间:2022-08-17T07:46:03.463Z 来源:《健康世界》2022年8期作者:张娅[导读] 探讨分析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
张娅九江学院附属医院江西九江3320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
方法:将2019年4月至2020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录入我院中接受微生物检验的感染患者372名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基本资料以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结果: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显示372名感染患者中,共包含鲍曼不动杆菌感染63(16.94%)名、肺炎克雷伯菌感染149(40.05%)名、大肠埃希菌感染160(43.01%)名,在本次研究结果中,所有患者经耐药性监测后,由医务人员给予患者对应的用药治疗,患者的病情康复状况良好,患者治愈率为372(100.00%)。
结论:在临床上通过有效的病原菌微生物检测,能够帮助医务人员了解患者的具体病原菌感染类型,一方面能够有助于使抗生素的应用更为合理,另一方面还能规范临床上的抗生素药物应用,强化对多重耐药菌的科学治疗时临床治疗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关键词】微生物检验;临床研究;细菌耐药性监测;监测方案微生物检验技术在近年来呈现快速发展这一技术的发展[1],对于诸多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患者预后的评估提供了十分重要的依据,在近年来抗生素药物种类的不断增加,极大的提高了我国近年来各种感染性疾病的治疗效果,同时也丰富了各种细菌感染的治疗路径。
结合现代临床文献报道中显示[2],抗生素药物使用时间过长或者抗生素药物在使用与选择时出现使用不当的情况都会导致细菌耐药性呈现不断升高的特征,并且一部分细菌还表现为多重耐药性,这也直接增加了细菌感染的临床治疗难度[3]。
本次研究中探讨分析通过临床微生物检验过程中细菌耐药性的检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与参考。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分析及预防措施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分析及预防措施](https://img.taocdn.com/s3/m/c1caadcad5bbfd0a79567310.png)
i fc i n f o 2 0 o 2 1 r e f r d t e r t o p c i e a a y i. s ls Th e a a in r t fM DR a t r n e to r m 0 8 t 0 we e p ro me h e r s e t n l ss Re u t 1 v e s p r to a e o b cei a
尿 液 标 本 , 出 率为 2 . ; 泌 物 检 出率 1 . ; 液 标 本 检 出率 8 7 。MD 茵 的 年 份 分 布 : 0 8年 9 检 22 分 93 脓 . R 20 6株
( O 5 ) 20 1. ;0 9年 1 3 (O 1 )2 1 年 24株 ( 2 2 ) 2 1 8 株 2 . ;0 0 9 3. ;0 1年 3 9株 (7 2 ) MD 茵 在 临床 科 室 的 构 成 3 3 . 。 R 比 : 吸 内科 1. ; 呼 3 5 泌尿 外科 1. ; 产 科 1. ; 化 内科 1 . ; 肠 科 9 4 ; 内 科 7 7 ; 通 外 科 18 妇 14 消 09 肛 . 心 . 普 67 ; . 急诊 科 6 5 ; 伤 科 6 0 。该 院 MD 菌株 以 产 E B s的 大 肠 埃 希 茵 为 主 , 出 4 6株 , 总 数 的 . 骨 . R SL 检 8 占
・
22 42・
匡堂 f
21 年 1 月 第 9 02 0 卷第 1 期 L bMe Ci, c br 02V 1 , 。1 9 a d l O t e 21 , o 9N .9 n o .
・
论 著 ・
医院 多重 耐药 茵 感 染 现 状 分 析及 预 防措 施
殷 红莲 , 国宁 , 汤 韦启 飞 , 郭丽红 ( 南省 玉溪市 中 医医院检验 科 6 3 0 ) 云 5 10
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防控问题分析
![某三甲医院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现状及防控问题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4e3c3be0029bd64783e2c48.png)
( 吉林大学第 一医院 , 吉林 长春 1 3 0 0 2 1 )
随着 广谱 抗 生 素在 临床 上 的大 量 应 用 , 耐 甲氧
西林 金 黄色 葡 萄 球 菌 ( MR S A) 、 产超广谱 8 一 内 酰胺
酶( E S B L s ) 的大肠 杆 菌 、 肺 炎克 雷伯 杆 菌 、 鲍 氏不 动 杆 菌等 多重 耐 药 菌 ( MDR O) 引发 的 医 院 感 染 发 生
Ch i n J La b Di a g n, Ma y, 2 0 1 7, Vo l 2 1。 No . 5
文章编号 : 1 0 O 7 —4 2 8 7 ( 2 0 1 7 ) 0 5 -0 8 5 2 -0 3
某 三 甲医院多重耐药 菌 医院感 染现状 及 防控 问题分 析
月某 三 甲 医院收 治 的 3 4 9 例 MD RO感染 住 院患者 ,
纳入 患 者均符 合 原卫 生部 于 2 0 0 1年制订 的《 医 院感 染 诊断 标 准 》 及2 0 1 1年 制订 的《 多 重 耐药 菌 医 院感 染 预 防与控 制技 术 指 南 》 中 的 MD R O诊断标准 , 在 其 住 院期 间相关 送 检样本 中培养 分离 出 的病 原 菌对
1 O . 8 9 , 感染 部位 以呼 吸 系统 、 手 术部 位最 多 , 分 别
占5 1 . o 0 和 2 7 . 7 9 , 在 检 出 的病 原 菌 菌 株 中 , 以
大肠 埃希 菌 、 肺 炎 克雷伯 菌 、 鲍 氏不 动杆 菌 的分布 率
表示 。
2 结 果
积极 的作用 [ 3 — 5 ] , 在 此 过程 中 , 针对 MDR O 医 院感
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分析(3篇)
![多重耐药菌年度总结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a6097146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d175c68.png)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问题。
本年度,我国某三甲医院对多重耐药菌感染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的总结与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感染现状根据本年度收集的198份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病例,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占革兰氏阴性杆菌总数的25.10%。
其中,MDRO院内获得性感染占30.66%,院外获得性感染占69.33%。
呼吸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以院外菌株为主,ICU和神经外科MDRO革兰氏阴性菌则以院内菌株为主。
痰标本培养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比例最高,其次是尿液、血液等。
二、多重耐药菌感染危险因素本年度分析发现,老年人合并多系统疾病、有抗菌药物使用史的患者,以及有医院感染史的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风险较高。
此外,MDRO的传播途径主要包括接触传播、空气传播和消化道传播。
三、多重耐药菌耐药机制本年度分析发现,多重耐药菌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靶位改变:细菌通过改变抗生素靶位,降低抗生素的抗菌活性。
2. 酶抑制:细菌产生酶,如β-内酰胺酶、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钝化酶等,使抗生素失去活性。
3. 药物外排:细菌通过外排泵将抗生素排出细胞外,降低抗生素的浓度。
4. 细胞壁保护:细菌通过改变细胞壁结构,增加抗生素的穿透性。
四、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措施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本年度采取了一系列控制措施:1. 加强监测:定期对医院感染科、呼吸科、ICU等科室进行多重耐药菌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率和耐药谱。
2.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遵循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南,合理选择抗菌药物,避免滥用和过度使用。
3. 严格执行手卫生和隔离措施:加强医护人员手卫生培训,严格执行隔离措施,防止MDRO的传播。
4. 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定期进行消毒,降低MDRO的传播风险。
五、总结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表明,MDRO感染已成为我国医院感染的重要问题。
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
![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https://img.taocdn.com/s3/m/fc70851abb4cf7ec4bfed024.png)
多重耐药菌患者临床感染情况分析及护理对策目的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我院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RB)患者感染情况,提出有效的防控措施以及護理对策,以减少患者多重耐药菌临床感染情况,提高临床护理质量,保证患者和医务人员安全。
方法对2008-2011年我院患者中出现MRB感染的病例进行全程追踪调查,回顾性搜集分析26例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一般资料、病原菌的分布、感染发生部位、科室来源等信息,并随机抽取我院的20名护理人员对其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进行调查。
资料处理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结果26例MRB感染患者平均住院24天,抗生素的平均使用时间为21d,抗菌药物使用率为100%,治疗性用药70%,预防性用药30%;病源菌多为大肠埃希氏菌15株( 57. 7%)和铜绿假单孢菌6株( 23. 1% );感染部位主要为呼吸道和泌尿道,其中呼吸道感染的患者13例(50. 0%),泌尿道感染的患者11例(42.3%);MRB感染患者多源于我院的内科系统,占76.9%;20名护理人员掌握多重耐药菌患者隔离措施情况较好。
结论加强MDR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从多学科的角度,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MDR的传播,对全院的医护人员做相关的感染防范知识教育,不断提高MRB 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和护理质量。
标签: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控制;护理多重耐药菌(multiple resistant bacteria,MRB)感染现已遍布全球,在社区或医院中可引起散发、交叉传播,甚至爆发流行,对婴幼儿、免疫缺陷和老年人的威胁尤大[1]。
.加之,近年来抗菌药物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性问题越来越严重,病人多重耐药菌感染现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也是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重点。
面对目前严峻的形势,卫生部于2008年颁布了《关于加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通知》,旨在有效的预防控制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加强对MRB感染患者的管理。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
![年度多重耐药菌总结分析(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373af35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f.png)
第1篇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多重耐药菌(MDRO)的感染问题日益凸显,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重要挑战。
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对多重耐药菌的监测、防控和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果,以下是对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情况的总结分析。
一、多重耐药菌的分布与流行趋势1. 病原菌种类多样化:本年度,我国医疗机构监测到的多重耐药菌种类不断增加,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RABA)、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E)等。
2. 感染部位广泛:多重耐药菌感染可累及人体各个部位,如呼吸道、泌尿道、皮肤等,其中肺部感染和尿路感染较为常见。
3. 流行趋势持续:本年度,多重耐药菌感染在医疗机构中呈现持续上升趋势,尤其是MRSA和CRABA的检出率逐年上升。
二、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措施1. 加强监测与报告:医疗机构应建立完善的MDRO监测系统,对疑似病例进行及时报告和调查,以掌握MDRO的分布和流行趋势。
2. 实施消毒隔离措施:对MDRO感染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严格执行手卫生、环境消毒等感染控制措施,以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3.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遵循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原则,避免滥用和不当使用。
4. 开展科研攻关:加大MDRO防控科研力度,探索新型抗菌药物和防控策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力支持。
三、多重耐药菌的研究进展1. 耐药机制研究:通过对MDRO耐药基因的鉴定和解析,揭示其耐药机制,为研发新型抗菌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2. 比较基因组学研究:利用比较基因组学技术,分析MDRO的遗传背景和进化关系,为防控策略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3. 疫苗研发:针对MDRO疫苗的研发取得一定进展,有望为预防MDRO感染提供新的手段。
四、总结与展望本年度,我国在多重耐药菌防控和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挑战。
未来,应继续加强MDRO监测、防控和科研工作,提高公众对MDRO的认识,共同应对这一全球公共卫生挑战。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e2a72f1b2cc58bd63086bda9.png)
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状况分析及防控策略研究目的:探讨多重耐药菌(MDB)感染状况及对策。
方法:对我院MDB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MDB感染在ICU、呼吸科、神经科等科室多见。
痰标本MDB检出率高(P<0.05)。
分泌物中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ONS)感染高达49.2%。
结论:基层医院不同科室MDB感染率有所不同。
痰液标本中病原菌检出率高。
医院应加强MDB的管理,加强MDB的防控。
标签: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多重耐药菌(Multiple drug-resistant bacteria,MDB)感染发病率有升高趋势。
近年来其逐渐为各医院重视[1,2]。
各基层医院为了加强医院医疗水平,保持好的卫生环境,对MDB感染开始重视并制定相关防控策略。
笔者对我院2011.1-2012.12期间MDB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11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211患者共检测出156例MDB感染。
患者年龄在22-72岁。
患者于2011.1-2012.12期间在我院接受诊治。
1.2方法重点检测大肠杆菌等病菌。
细菌培养严格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按照卫生部2011年实施标准评定结果。
1.3 观察指标统计不同科室MDB感染情况、病原菌构成。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l6,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2.1 MDB感染患者科室分布情况MDB感染在ICU、呼吸科、神经科等科室多见。
MDB感染各个科室分布情况详见表1。
2.2 MDB感染标本来源痰标本MDB检出率最高,高达78.2%。
和其他标本比,差异显著(P<0.05)。
详见表2。
表2 MDB感染标本分类(n,%)2.3各标本主要病菌构成情况分析各标本主要MDB分布见表3。
其中,分泌物中MRSCONS感染高达49.2%。
详见表3。
表3 各标本主要病菌构成(n,%)注: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MRSCONS: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3讨论3.1MDB感染情况MDB感染人数近年来有增高趋势,已逐渐为各医院重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章编号:1673-8640(2013)09-0784-05中图分类号:R446.5文献标志码:ADOI :10.3969/j.issn.1673-8640.2013.09.012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状况分析李继霞,公衍文(济南军区总医院实验诊断科,山东济南250031)摘要:目的了解多重耐药菌的临床分布,为减少临床多重耐药菌的发生提供依据。
方法分离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经VITEK-32或VITEK-2COMPACT 60(2007年11月以后)微生物鉴定系统鉴定并用纸片扩散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采用WHO-NET 5.4软件统计分析。
结果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呈逐年递增趋势,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 )细菌感染率最高,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PDR-AB )和广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XDR-PA )感染率上升明显;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保健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血液科等患有基础疾病并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老年患者、重大外科手术等危重症患者,以及免疫能力低下或免疫抑制的患者;仍以呼吸道感染最多见。
结论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逐年增多,应加强耐药监测,建立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感染控制措施,减低医院感染率。
关键词:多重耐药菌;临床分布;感染控制Analysis of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hospital infections LI Jixia ,GONG Yanwen.(Department of DiagnosisLaboratory ,Jinan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Shandong Jinan 25003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understand the distribution trend of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in order to provide thereference of decreasing the incidence of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infection.MethodsAll kinds of samples fromInpatient Department in Jinan Military General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06to December 2011were collected.The strains were identified by VITEK-32or VITEK-2COMPACT 60(after November 2007),and the susceptibility testing was determined by Kirby-Bauer method.The data were analyzed statistically by WHO-NET 5.4software.ResultsFromJanuary 2006to December 2011,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infection had increasing trend ,and the infection rate of 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 (ESBLs )-producing strains was highest.The infection rates of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DR-AB )and extensively drug-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nosa (XDR-PA )increased obviously.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s were mainly in Departments of Health ,Neurosurgery ,Intensive Care Unit ,Surgery and Hematology among the elder and serious patients with long-term use of antibiotics and immunosuppressant.The main clinical manifestation was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Conclusions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hospital infections haveincreased year by year ,and the monitoring of drug resistance should be strengthened.The prevention should beestablished in order to reduce the rate of hospital infections.Key words :Multidrug-resistant strain ;Clinical distribution ;Infection control作者简介:李继霞,女,1979年生,硕士,主管技师,主要从事临床微生物检验工作。
近年来,多重耐药菌已成为医院感染重要的病原菌。
多重耐药(mutidrug-resistant ,MDR)主要是指细菌对临床使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
泛耐药(pan-drug resistant ,PDR)是指细菌对所有临床上可获得的抗菌药物均耐药。
广泛耐药(extensive-drug resistant ,XDR)是指细菌对几乎所有的抗菌药物耐药,但仍对1 2种抗菌药物敏感。
为进一步加强MDR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指导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做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降低发生医院感染的风险,保障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卫生部办公厅印发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2011〕5号)。
遵照指南精神,为更好地做好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工作,现将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医院感染菌株进行统计分析。
材料和方法一、材料1.菌株来源分离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住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
2.仪器和试剂VITEK-32或VITEK-2 COMPACT60(2007年11月以后)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鉴定卡为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产品,各种培养基购自济南百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药物敏感性纸片为英国Oxiod公司产品。
二、方法细菌培养、鉴定及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要求进行标本的接种、培养,分离菌株经VITEK-32或VITEK-2COMPACT60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及其配套鉴定卡鉴定,并配以补充手工试验,如42ħ生长试验、氧化酶试验、触酶试验、血浆凝固酶试验等,试验方法均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3版)[1]要求进行。
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纸片扩散法,判读标准按照当年的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CLSI)M100文件。
三、统计学方法用世界卫生组织细菌耐药性监测网WHONET5.4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剔除同一患者相同部位重复分离到的相同病原菌)。
结果一、多重耐药菌检出情况共检出多重耐药菌2371株(首次分离),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阳性菌株最多,其次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 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PDR-鲍曼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 baumannii,AB)和XDR-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PA),检出菌株数呈逐年上升趋势,2011年检出3株耐碳青霉烯类肠杆菌(carbapenem 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ue,CRE)。
具体检出情况见图1。
各年度多重耐药菌在相应菌种中所占比例如下:产ESBL 酶的株菌占当年所检测出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属、奇异变形杆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6年至2011年依次为:62.25%、58.89%、69.65%、73.96%、73.72%、88.79%;MRSA占当年所检测出金黄色葡萄球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6年至2011年依次为:47.72%、48.78%、43.42%、53.96%、41.98%、59.02%;自2008年检出第1株XDR-PA后,其占当年检测出铜绿假单胞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8年至2011年依次为:0.45%、1.69%、11.15%、19.59%;自2009年检出PDR-AB 后,其占当年检测出鲍曼不动杆菌总菌量的比例由2009年至2011年依次为:7.76%、28.57%、50.27%。
具体检出情况见图2。
2006 2011年各年度检出多重耐药菌数量及其构成比见表1。
二、多重耐药菌病区分布检出多重耐药菌主要分布在保健科、神经外科、重症医学科、普外科和血液科,各病区多重耐药菌株数及其所占比例见表2。
各病区检出多重耐药菌的构成见图3。
图12006 2011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数量趋势图(按首次分离)图22006至2011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构成趋势图表12006至2011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构成表[株(%)]年份MRSA ESBLs PDR-AB XDR-PA CRE合计200625(13.89)155(86.11)000180 200726(13.33)169(86.67)000195 200845(15.68)241(83.97)01(0.35)0287 200995(20.43)351(75.48)11(2.37)8(1.72)0465 201083(15.29)373(69.85)46(8.61)32(5.99)0534 201172(10.14)475(66.90)93(13.10)67(9.44)3(0.42)710合计346(14.59)1764(74.40)150(6.33)108(4.55)3(0.13)2371表22006至2011年各病区检出多重耐药菌情况(株,按首次分离)科室MRSA ESBLs PDR-AB XDR-PA CRE合计分离总菌株数多重耐药菌百分比(%)保健科363453744146397947.29神经外科80223339034598934.88重症医学科50723814017443839.73普外科219524012242328.84血液科611020011837531.47脊髓修复科188479011822053.64肾内科2920009440323.33泌尿外科3922009731131.19呼吸科8731018349316.83骨创科216011509733628.87肿瘤科3821208823138.10神经内科6744809220944.02烧伤科40202706919136.13肝胆外科11401205413839.13胸外科5420104823520.43血液透析科10353104913336.84消化科2440004613434.33内分泌科333100379738.14骨病科9322104412136.36心内科2110001310013.00其他1010531112054122.18合计346176415010832371709733.41图32006 2011年各病区检出多重耐药菌检出率构成三、多重耐药菌的标本来源2006 2011年检出多重耐药菌株主要分离自痰等呼吸道标本,其次为中段尿、分泌物等,见表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