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
(完整版)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含答案解析(可编辑修改word版)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ft, ft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较,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12017 •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dn)B.黄发垂容(tiGo)C.遂与外人间隔(jidn)D.辞去(cl)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⑵处处志之()⑶乃不知有汉()⑷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 •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整齐的样子)B.阡陌交通(运输事业)C.咸来问讯(都)D.欣然规往(计划)4.[2017 •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
⑵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6.[2017 •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7.[2018 •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8.[2016 •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桃花源记大道之行也对比阅读
欢迎共阅《大道之行也》和《桃花源记》节选,[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选自《礼记.礼运》)[乙]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不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选自《桃花源记》)A B C D A B C D A B CD 【小题7】乙文中“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一句与甲文中 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
【小题8】比较《桃花源记》与《大道之行也》两者对理想社会看法的异同【小题9】<<桃花源记>>和<<大道之行也>>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小题1】C【小题1】D???【小题1】B?“天下为公”是说天下是人们所共有的。
?【小题1】(1)对于财货,人们的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
(2)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见鸡鸣狗叫的声音。
欢迎共阅【小题1】两文都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
(结合语句分析也可)????【小题1】试题分析:C 、盗窃乱贼而不作(贼:害人)。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点评:文言实词的考查,最常见的命题形式是,指定文中若干个词让学生作解释。
要求解释的词,一般为常见实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往往是命题的重点,当然也应该成为同学们备考的重点。
【小题1】试题分析: A :培养,动词/长,形容词;B :发生,动词/兴起,动词;C :是,动词/为了,介词。
? D 、之,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
经分析,选D 。
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字词的理解能力。
《桃花源记》阅读理解答案及解析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 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便舍.船屋舍.俨然B. 寻向.所志便扶向.路C. 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D. 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坻,为屿,为堪,为岩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而的句子。
(1)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A. 文章以渔人行踪为线索,叙述了发现桃源、做客桃源、离开桃源、再访桃源的过程。
B. 文章第三段描述桃源人招待客人的细节,突出桃源人真诚淳朴、热情好客的民风。
C. 文章结尾写刘子骥“欣然规往”,由此可以看出,本文记述的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D. 文章描述了一个世外桃源,寄托了作者的政治理想,也暗含对黑暗现实的批判。
4. 选文中的桃源人与链接材料中的滁人都过上了安居乐业、丰衣足食的生活,但其形成的原因各有不同,试简述。
【链接材料】滁①于五代干戈之际,用武之地也。
自唐失其政,海内分裂,豪杰并起而争。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五篇(含答案)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五篇一、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
”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
②壹:真是,实在。
③舅:公公。
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
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请用两条“/”给文段乙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断两处,计2分)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4分)①悉.如外人:_______________②余人各复延.至其家:_______________③子.之哭也:_______________④何为不去.也:_______________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各句。
(4分)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2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甲、乙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练习题
3.(2分)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桃李缤纷,山花夹道(每空1分)
4.(4分)【甲】文通过对桃林美景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和平安乐的理想生活的向往。【乙】文通过对土地岭美不胜收的桃源胜境的描绘,表达了对山中美景的赞美之情,表现了游览的乐趣。(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①缘溪行 缘: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
③可濯足于床下 濯:④见辄除去 辄: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译文:②卧而狎之者,可垂钓于枕上。
译文:3、【甲】文第一段描写春季景物,从“忽逢桃花林”可以看出;【乙】文描写季景物,可以印证的句子是“”。 (第二空引用文中句子回答)
题干要求比较甲乙两段文字写作的季节,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从原文的字句去判断。甲文从“忽逢桃花林”可判断是春季;乙文从“山树为盖”可判断是夏季。
4、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重要问题的理解和分析能力。首先理解题干的要求,然后找到答题的区间,最后根据自己的理解,用简明扼要的文字归纳概括即可。
桃花源最大的特点是环境优美,人们的生活惬意滋润,正如文本中所说“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而乙文中的冷泉,风景宜人,“若俗士,若道人,眼耳之尘,心舌之垢,不待盥涤,见辄除去”,即人们一看到冷泉亭,那些眼耳之尘,心舌之诟就可以摈弃,心灵变得澄澈空明。
译文:3、【甲】【乙】两个文段有多处地方,相互照应。其中,【甲】文中“鸡犬相闻”与【乙】文中“______”一句相照应;【乙】文中“有万物得所之意”与【甲】文中“_______”一句相照应。(请用原文回答)(4分)
4、【甲】【乙】两个文段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3分)
第9课《桃花源记》对比阅读
《桃花源记》知识梳理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②,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其言兹若人之俦③乎?衔觞④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译文: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
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
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
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内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
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
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
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
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
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
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
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
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
(18分)【甲】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乙】(《桃花源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
名校版中考文言文专练《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四篇一、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乙】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
明日,宿旦子冈①,甫②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
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③美矣。
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
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注]①旦子冈:在今南京市江宁区附近。
②甫:刚。
③洵(x ún):确实。
④浣:洗。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含义。
(1)具答之具:(2)便要还家要:(3)寻病终寻:(4)而妇人汲井且浣衣汲:2.选出下列加点虚词含义、用法相同的一项( )A.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B.太守即遣人随其往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C.盖江北之俗盖余之勤且艰若此(《送东阳马生序》)D.余顾而慕之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马说》)3.选出画波浪线句子停顿恰当的一项( )A.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B.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C.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D.是日风顺/不及/午已抵浦口/宿大山家4.下列关于【甲】【乙】两篇选文的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设酒杀鸡”“延至其家,皆出酒食”,表现了桃花源人的热情好客。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十七篇
(一)【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灌水之阳有溪焉,东流入于潇水。
或曰:冉氏尝居也,故姓是溪为冉溪。
或曰:可以染也,名之以其能,故谓之染溪。
予以愚触罪,谪潇水上。
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古有愚公谷,今予家是溪,而名莫能定,士之居者,犹龂龂①然,不可以不更也,故更之为愚溪。
愚溪之上,买小丘,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
又买居之,为愚泉。
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
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
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
愚池之东为愚堂。
其南为愚亭。
池之中为愚岛。
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咸以愚辱焉。
夫水,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
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予,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
宁武子“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颜子“终日不违如愚”,睿而为愚者也。
皆不得为真愚。
今予遭有道而违于理,悖于事,故凡为愚者,莫我若也。
夫然,则天下莫能争是溪,予得专而名焉。
——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选》【注】①龂龂:争论不休。
1.解释加点字。
(1)缘.溪行(2)以予故.,咸以愚辱焉2.解释句子。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2)爱是溪,入二三里,得其尤绝者家焉。
部编版语文 八年级 下学期 文言文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练习题(含解析答案)
八年级语文《桃花源记》对比阅读练习题一、对比阅读阅读下面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醉翁亭记(节选)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甲文作者是_________朝代的陶渊明,乙文作者是宋朝的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3.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描写了桃花源中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淳朴的社会风尚。
B.(乙)文交代了滁州地理环境后,由远及近,逐步推出主景醉翁亭。
C.(甲)文是作者被贬时的作品;(乙)文是作者被提拔担任滁州太守时的作品。
D.(甲)(乙)两文都是作者意外发现的美景,都展现了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4.(甲)(乙)两段选文都提到的“乐”,含义是否相同?请具体分析。
【答案】1.东晋欧阳修2.一眼望去,树木茂盛而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3.B4.不一样。
甲文是指桃花源中的人对于宁静、幸福的生活感到快乐。
乙文是指作者寄情山水的快乐。
【分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
《桃花源记》作者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著名田园诗人。
《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字永叔,自号醉翁,晚年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2.本题考查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在翻译句子是首先要注意重点的实词、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和词类活用的情况,先把按照原句子的顺序翻译,然后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语序调整。
2024年中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桃花源记》考试题精选(有答案)
《桃花源记》文言文阅读期末考试题精选一、(2023山东·烟台中考模拟)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各题。
桃花源记(节选)陶渊明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大道之行也《礼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是谓大同。
1.下列加点字的用法和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A.不足为外人道也大道之行伐竹取道万道霞光B.与外人间隔选贤与能与游者相乐与人为善C.屋舍俨然怡然自乐佁然不动杂然相许D.妻子邑人不独子其子子固非鱼也孺子可教2.翻译文段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甲】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翻译:(还)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沼、桑树、竹林之类。
理解:渔人首先经过了一片风光优美的田园,然后才进入到桃花源,见到桃源人。
【乙】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知道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源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听了渔人的讲述,桃源人都为没有赶上桃源外的朝代变迁感到无比惋惜。
【丙】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
翻译:财物,厌恶把它扔在地上,但(之所以厌恶)不一定是因为想要据为己有。
《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3题。
(共7分)(一)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二)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不足为外人道兵甲已足足智多谋微不足道B.便扶向路欣欣向荣所向披靡眈眈相向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去冬今春去日苦多D.悉如外人悉以咨之悉听尊便悉数奉还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A.【甲】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翻译:渔人把自己听到的事详细地告诉了桃花源中的人,他们都很感叹惋惜。
理解:这是渔人与桃花源人谈话的情景,言简而意丰。
我们可以推知桃源人是在为渔人进入桃花源的奇特经历而叹惋。
B.【乙】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翻译: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去,寻找先前所做的记号,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路了。
理解:渔人复寻桃花源而不得的结果,暗示了这样的理想社会在当时是不存在的,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之感。
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含解析)
第9课《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含解析)《桃花源记》课内外对比阅读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评卷人得分一、课外阅读活水源记(节选)【明】刘基①有泉焉,其始出石罅,涓涓然冬温而夏寒。
浸为小渠,冬夏不枯,乃溢而西南流,乃伏行沙土中,旁出为四小池,东至山麓,潴①为大池,又东注于若耶之溪,又东北入于湖。
其初为渠时,【A】深不逾尺,而澄澈可鉴,俯视,则崖上松竹花木管在水底。
故秘书卿白野公②恒来游,终日坐水旁,名之曰活水源。
②其中有石蟹,大如钱。
有小鲭鱼,色正黑,居石穴中,有水鼠常来食之。
其草多水松、菖蒲。
有鸟大如鸲鹆③,黑色而赤嘴,恒鸣其上,共音如竹鸡而滑④。
【B】有二脊令⑤,恒从竹中下,立石上浴,饮毕,鸣而去。
予早春来,时方甚寒,诸水族皆隐不出,至是悉出。
又有虫四五枚,皆大如小指,状如半莲子,终日旋转行水面,日照其背,色若紫水晶,不知何虫也。
③予既爱兹水之清,又爱其出之不穷,而能使群动咸来依,有君子之德焉。
上人⑥又曰,属岁旱时,水所出,能溉田数十亩。
则其泽又能及物,宜乎白野公深爱之也。
【注释】①潴:水汇聚。
②秘书卿白野公:秘书卿,元代官名;白野公:元末诗人、书法家、政治家,世居白野山,故称白野公。
③鸲鹆(qúyù):八哥。
④滑:鸟声流利。
⑤脊令:鸟名。
⑥上人:指奎上人,刘基的朋友。
【课内迁移,梳理字词】1.(1)给选句中的“属”字选择正确的义项(填字母)。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桃花源记》属岁旱时( )属:A.连接____________ B.同“嘱”,嘱托____________ C.种类____________ D.适逢(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故秘书卿白野公恒来游故人不独亲其亲(《大道之行也》)B.其始出石罅其真无马邪(《马说》)C.至是悉出悉如外人(《桃花源记》)D.色若紫水晶其翼若垂天之云(《北冥有鱼》)【观察景物,探水之“活”】2.作者采用“定点换景”的写法。
桃花源记 对比阅读 含答案解析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林尽水源(yuán) 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 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2)处处志.之( )(3)乃.不知有汉(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 )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复习专题(含答案解析)
苏教版九年级语文《桃花源记》阅读理解复习专题(含答案解析)一、比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14分)【甲文】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乙文】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
闲静少言,不慕荣利。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
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
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
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丙文】陶潜,字元亮,少怀高尚,博学善文,颖脱不羁,任真自得,为乡邻之所贵。
尝著《五柳先生传》曰:“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
”其自序如此,时人谓之实录。
其亲朋好事,或载酒肴而往潜亦无所辞焉。
每一醉,则大适融然。
时或无酒,亦雅咏不辍。
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节选自《晋书》)【注释】①〖融然〗和悦快乐的样子。
②〖畜〗同“蓄”。
③〖弦徽〗琴弦与琴徽,琴弦即琴弦音位的标志。
6.丙文中加点的“适”在工具书上主要有以下解释,在这儿最恰当的选择是( )A.符合B.恰好C.满足D.舒服7.下列各项中加粗词语意思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因以为号焉自号曰醉翁也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曳屋许许声C.期在必醉与友期行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予作文以记之8.根据你对以上选文的比较阅读,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以上3篇选文中,甲文和乙文均是陶渊明本人所著,丙文则是他人为陶渊明所著。
B.以上3篇选文都体现了陶渊明的安贫乐道和隐居思想。
C.乙文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率真放达、安贫乐道、淡泊名利和悠然自得的陶渊明。
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有答案)
最新最全《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9-10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9.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2分)A.便舍船,从口入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B.复行数十步行深山巨谷中(《送东阳马生序》)C.屋舍俨然舍生而取义者也(《鱼我所欲也》)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辍耕之垄上(《陈涉世家》)10.有人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句没有写人,却处处见人。
请作简要分析。
(3分)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2题。
浮图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关沧浪亭之地也。
亟求余作《沦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②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
其外戚孙承佑,亦治国于其偏。
迨淮海纳土③.此园不废。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
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节选自归有光《沧浪亭记》)【注】①浮图,僧人。
②吴越,五代时十国之一。
③迨,到,等到。
淮海纳土,指将国土贡献给宋王朝。
11.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4分)①昔子关之记,记亭之胜也。
译文:②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
译文:12.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
(2分)答:答案:9.B(2分)10.文章以“阡陌交通,鸡犬相闻”表现出桃花源内井然有序、和睦安定的社会生活状态,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之情。
(3分)11.①以前苏子美所记的,是沧浪亭的胜景。
(2)②在这荒茺残破的废墟上修复了苏子美时的建筑。
(2分)12.记述沧浪亭的历史变迁过程。
(2分)(一)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1﹣4题。
(17分)桃花源记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对比阅读集锦
《桃花源记》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美好生活】(18分)《桃花源记》与《秦时妇人》【甲】有法朗者,深入雁门山。
幽涧之中有石洞,容人出入。
朗多①赍干粮,欲住此山,遂寻洞入。
数百步渐阔,至平地,涉②流水,渡一岸,日月甚明。
更行二里,至草屋中,有妇人,容色端丽。
僧因问:“此处是何世界?”妇人云:“我自秦人,随蒙恬筑长城,因不胜其弊,逃窜至此。
初食草根,得以不死。
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选自戴孚《广异记》,有删改) 【乙】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奉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注释】①赍(ji):怀着,带着。
②涉:踏着。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出两处)(2分)此处是何世界2.(5分)( ) (2))(3)不足为外人道也( ) (4)遂寻洞人( ) (5)更行二里(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答:(2)此来亦不知年岁,不复至人间。
答:4.阅读【甲】文,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妇人逃人深山的原因。
(3分)答:5.【甲】【乙】两文在表现主题上都运用了什么手法?它们的主题有何相同点?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对比点:生活风貌】(18分)《桃花源记》与《大道既隐》【甲】今大道既隐①,天下为家。
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
大人世及②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
礼义以为纪③,以正君臣,以笃父子,以睦兄弟,以和夫妇,以设制度,以立田里,以贤勇知,以功为己,故用是作,而兵由此起。
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
此六君子者,未有不谨于礼者也。
以著其义,以考其信,著有过,刑仁讲让,示民有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1.【2017·海南】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林尽水源(yuán)B.黄发垂髫(tiáo)C.遂与外人间隔(jiān)D.辞去(c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2)处处志.之()(3)乃.不知有汉()(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3.[2017·天津]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屋舍俨然..(运输事业)..(整齐的样子) B.阡陌交通C.咸.来问讯(都) D.欣然规往..(计划) 4.[2017·天津]下面的句子不是省略句的一项是()A.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B.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C.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017·海南]请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描述前两段文字所展现的图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2018·武威]从本文看,作者追求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2016·广东]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武陵渔人进出桃花源的行踪为线索,记述了渔人的所见所闻,描绘出一幅环境优美、生活安宁的图画。
B.“咸来问讯”表现出桃花源人对外面的世界很好奇,“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说明他们与外界隔绝的时间很长。
C.文章写渔人虽“处处志之”,但终“不复得路”,暗示了桃花源觅不可得,用“世外桃源”来指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D.文章语言简洁生动,涉及的成语有些至今沿用,如落英缤纷、豁然开朗、怡然自乐、柳暗花明、无人问津等。
比较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桃花源记(节选)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小国寡民小国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
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
使民复结绳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选自《道德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豁然..开朗()(2)阡陌交通..()(3)使民重死而不远徙.()(4)小.国寡民()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甲、乙两文的作者从相似的角度分别对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国”展开了想象,请根据甲、乙两文完成下表。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 桃花源记(节选)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雪窦游志(节选)水益涩①,曳②舟不得进,陆行六七里,止药师寺。
寺负紫芝山,僧多读书,不类城府。
越信宿,遂缘小溪,益出山左,涉溪水,四山回环,遥望白蛇③蜿蜒下赴大壑,盖涧水尔。
桑畦麦陇④,高下联络,田家隐翳竹树,樵童牧竖⑤相征逐,真行画图中!欲问地所历名,则舆夫朴野,不深解吴语,或强然诺,或不应所问,率十问仅得二三。
越二岭,首有亭当道,髹书⑥“雪窦山”字。
[注]①涩:不通畅。
②曳:拖,拉。
③白蛇:喻指清澈而细长的水流。
④陇:同“垄”。
⑤牧竖:牧童。
⑥髹(xiū)书:用赤黑色的漆写。
本文作者邓牧是杭州人,宋亡后,他怀着悲愤的心情漫游名山大川,抒发亡国之痛。
游记散文《雪窦游志》,从作者闻胜而往,一直写到游毕兴尽,是作者漫游这座东南名山的实录,也是他欲独善其身而向往世外桃源的心理写照。
因此,许多鉴赏者、文艺评论家都称:“《雪窦游志》所叙雪窦山麓的田地、人物、风光,颇类陶渊明《桃花源记》所写,正反映了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
”4.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渔人甚异.之异.口同声B.便舍.船屋舍.俨然C.乃记之而去.停数日,辞去.D.不足为外人道.也妾妇之道.也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甲文寄托了作者怎样的社会理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根据甲、乙两文的内容,分条概括雪窦山与桃花源的相似之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桃花源诗(节选)相命肆①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③王税。
荒路暧④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⑤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
奇踪隐五百,一朝敞神界。
淳薄既异源,旋复还幽蔽。
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
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
[注] 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暧: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1)日入从所憩.()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荒路暧交通,鸡犬互鸣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这首诗给我们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桃花源诗》和《桃花源记》都是写世外桃源的社会情景,但内容和写法又各有特点,说一说它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游石笼①记[宋] 王向龙安②自陂③下东入其山,蹑浮云而上之,极十里,有群石环会突立。
石顶有双瀑淙下,有石涧广六七寻,傍无荒茅萑苇④之秽。
而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
而水间之石,或哮然如岩,或剜然如臼,或偃然如槽,或落然如盂,端正莹彻,类非镌凿之能及。
凡若此行数十步,即至其所谓石笼者。
笼之状类巨槽,而圜围斗壁,下阔五丈,会一涧之水而环之,已即复泄而为涧。
前之岩者、槽者、盂者,又纷罗错列,亦无苔藓泥沙之秽焉。
由此少进,而涧下之石乃坦然成盘,纵数十尺,盘之中直发小圳⑤,广才盈咫。
而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
窥其底,广深不可穷,而水涓涓可爱。
(选自《天下名山记钞》) [注] ①石笼:江西黎川西南龙安山中涧水流经的一块槽形大石,石笼是本文作者给它取的名字。
②龙安:宋时龙安驿,在今江西黎州县西南,往东多山,地近赣闽交界处。
③陂(bēi):斜坡。
④萑(huán)苇:芦苇。
⑤直发小圳(zhèn):石盘上显出直的小沟。
发,表现,显露。
圳,本指田间小沟,这里指石盘上有沟状凹痕。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蹑浮云/而上之B.有/群石环会突立C.笼/之状类巨槽D.广深/不可穷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会.一涧之水而环之()(2)窥.其底()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其水无泥沙,皆清冷可啜,游鱼沉泳,历历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一涧之水,又悉流于盘之下,其声珑珑若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文章两段中都提到了“无……之秽”,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