薪酬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3f42a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05.png)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薪酬水平是组织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对于员工的激励
和绩效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进行文献综述时,可以按照以下的模板
来展开论述:
1. 引言。
在引言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薪酬水平的重要性和研究的背景,指出薪酬水平对员工激励和组织绩效的重要性,以及当前研究该领
域的主要趋势和热点问题。
2. 薪酬水平的理论基础。
在这一部分,可以从经济学、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等
多个角度,介绍薪酬水平的相关理论,如劳动力市场理论、公平理论、激励理论等,以及这些理论对薪酬水平研究的启示。
3. 薪酬水平的影响因素。
这一部分可以从内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展开,内部因素包括员
工能力、工作表现等,外部因素包括市场供求、行业薪酬水平等,
可以结合大量研究成果进行介绍和分析。
4. 薪酬水平与员工绩效的关系。
这部分可以介绍薪酬水平对员工绩效的影响,包括正向激励
作用、负向激励作用等,可以结合实证研究来支持观点。
5. 薪酬水平管理的实践。
在这一部分,可以介绍薪酬管理的实践经验,包括薪酬体系
设计、绩效考核与薪酬挂钩、薪酬激励政策等,可以结合企业案例
进行分析。
6. 结论。
在结论部分,可以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强调薪酬水平的重
要性,概括相关研究的主要发现,指出当前研究的不足之处,并展
望未来的研究方向。
以上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薪酬水平文献综述模板例文,希望对你
有所帮助。
在撰写文献综述时,还需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综述[文献综述]
![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综述[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58493a93360cba1aa811da7a.png)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题目:企业薪酬管理问题研究综述一.前言部分在21世纪的市场经济的竞争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小企业的变化巨大而迅速,有关企业的薪酬问题研究显得越来越迫切。
薪酬既是宏观经济关注的重大问题,又是微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
薪酬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薪酬是平衡社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现社会文明的重要元素。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等多种类型的企业蓬勃发展。
尤其是外资企业,他们带来,新的薪酬管理理念、管理模式、管理方法和激励机制,将人力资源管理的理念、思维、方法带入我国企业,给我国企业的薪酬改革提出了挑战。
企业开始思索如何通过薪酬实践,在日趋激烈的人才竞争中获取和保持竞争优势。
重建薪酬体系已成为21世纪我围企业改革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薪酬是企业对它的员工给企业所做的贡献,包括他们实现的绩效,付出的努力、时间、技能、经验和创造的相应的回报和答谢。
合理的薪酬制度的计和应用是企业深层次发展的必要保障。
众多企业的实践证明,员工的薪酬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对于保障员工的立物质利益,激励员工的工热情,促进雷企业发展和经营效益的提高,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重点和核心工作,它与人力资源各个工作模块紧密相连,对于人才的吸引、保留和激励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更是作为企业创造价值的一个重要管理手段,保持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工具。
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配套的,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薪酬管理制度与分配方案,成为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
二.主题部分薪酬的决策和管理对于企业员工队伍建设,经营管理和保持竞争优势等影响极大。
(一)现阶段企业薪酬管理的主要特点薪酬管理,是指在组织发展战略指导下,对员工薪酬支付原则、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动态管理过程。
邓育军指出,薪酬管理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能,应服务干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发展战略,根据企业不同时段的生产经营目标,设计制定出科学的薪酬制度,通过薪酬制度的贯彻和落实,来调整企业内部劳动关系.稳定员工队伍.激发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关于当前国内外企业薪酬制度文献综述
![关于当前国内外企业薪酬制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87012538c381e53a580216fc700abb68a982ad27.png)
关于当前国内外企业薪酬制度文献综述关于当前国内外企业薪酬制度文献综述一、前言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企业内外经营环境日趋变化和具有挑战性,企业竞争,不仅是产品的竞争、技术的竞争,更是人力资源的竞争。
管理好人力资源,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
而人力资源竞争的背后是机制的竞争,特别是薪酬机制,在其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面对形势发展,企业在薪酬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
然而薪酬体系则是把企业的战略目标转化成员工的具体行动方案,并引导、激励员工实施这些行动,形成企业、社会与员工利益一致的共同体的重要环节。
因此如何搞好企业中薪酬机制的研究,具有重大而现实的意义。
本文一方面主要研究企业如何通过设计科学适用的薪酬体系,来达到吸引人才、留住人才以及发挥人才最大潜力;另一方面,找出企业薪酬体系中存在的不足之处,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从而帮助企业提高生产效益。
二、主题部分(一)国外研究状况《薪酬系统理论》(Matt Bloom)一文中指出:对于一个组织的内部,薪酬系统是比补偿系统跟简单的一种机制,为了确保薪酬系统能够在提供金融报酬的组织的雇佣者和由劳动者所提供的劳动之间创造一种经济有效的交换。
但是,薪酬系统在组织内部也扮演着一种重要的社会和象征角色。
通过这些角色薪酬系统也影响着各种各样的例如员工关系、雇员环境以及绩效等自然的产出。
高绩效组织的研究强有力的表明:大组织在诚信、相关,关怀、尊重的基础之上创造和养育了相关的交换。
Reilly and Pfeffer以这些方式汇总了这些著作:“大公司的人们想在大的环境下工作,在那里他们可以准确的发挥他们的天赋,在那里用尊严、诚信和尊重来对待他们。
并且组织的文化是值得他们去尽情的承诺和高的努力。
研究组织公平对于理解薪酬系统的非经济影响特别重要。
这些研究表明公平问题是怎么成为员工关系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这也为理解公平是怎么成为一个精心设计的薪酬体系的一个临界成分创造了基础。
薪酬管理文献综述
![薪酬管理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35b99406f1aff00bed51ee0.png)
北方民族大学文献综述题目: 怎样提高薪酬的激励作用学院名称:管理学院学生姓名:陈忠权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学号:指导教师姓名:胡玲副教授。
,论文提交时间:2011年12月1日摘要随着国内经济发展,市场经济的成熟,企业越来越多,对人力资源的需求也在蒸蒸日上,对人力资源的质量要求也越高,对人才的竞争变得异常激烈,这使得人力资本也随之上升。
而现在国内的企业,大多数还没认识到这点,薪酬管理混乱,发放没有依据,这使得企业薪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企业的人力资本都是有限的,那么我们如何让有限的人力资本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是现今所有企业面临的问题,也是他们追求的目标。
因此,研究如何发挥薪酬的作用,找出解决方法,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本文就是针对现今国内企业薪酬激励作用存在的问题,从“如何提高有限的人力资本的作用”这个角度来论述总结阐述了一些现在比较适行的方法、理论加上自己的个人观点综合而来。
关键词:薪酬,激励作用,薪酬制度,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期望理论目录前言 (4)一、薪酬激励理论方法回顾 (4)(一)薪酬理论观点 (4)(二)薪酬具体操作方法 (8)二、对各经济学大家激励理论的评价及我个人的观点 (12)(一)对经济大家激励理论的评论 (12)(二)个人观点 (14)三、参考文献 (15)怎样提高薪酬的激励作用管理学院 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陈忠权前言薪酬的激励作用是企业薪酬价值的体现,也体现出企业薪酬的目的,企业付出薪酬是为最求效率的提高,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经济多元化,薪酬的激励作用越来越小,为使企业薪酬发挥最大作用,很多经济学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理论和方法,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学习和应用。
但很多都不全面,任然需要继续学习和发展。
一、薪酬激励理论方法回顾自从有了雇佣,就有了薪酬,也就有了薪酬管理,所以薪酬管理的经存在已有很长的历史。
今天的薪酬管理是在总结了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自我发展,已经形成一定的模式,有了一些比较普遍可行的管理方法和理论。
薪酬管理文献综述范文
![薪酬管理文献综述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c39f01b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26.png)
薪酬管理综述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激烈竞争的时代。
目前,我国企业正经历着一场管理体制变革,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对员工有着十分明显的激励作用,可以促使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对员工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一、薪酬管理概念的界定刘昕认为,薪酬管理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组织运营和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了公司使命、愿景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石[1]。
王豪认为,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2].冯云认为,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3].苌建强认为,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薪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对劳动者各种劳动消耗的补偿,因此薪酬水平既是对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肯定,也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管理者不仅要保证其员工基本生活,更要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生活保障,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薪酬制度[4]。
二、国内外薪酬管理研究现状(一)国内薪酬管理研究现状1.薪酬管理制度[1]刘昕.薪酬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王豪.薪酬管理理论的演进[J] .消费导刊.2009(02)[3]冯云.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4]苌建强.试论薪酬管理[J].现代商业.2010(6)1)宽带型薪酬管理制度贺伟跃认为,宽带型薪酬结构即工资的等级减少,而各种职位等级的工资之间可以交叉。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6a7c4ca0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d7.png)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薪酬水平是指员工在工作中所获得的报酬,包括工资、福利和奖金等。
薪酬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满意度和公司的绩效。
在文献综述中,我们可以从不同角度来探讨薪酬水平对员工和组织的影响,以下是一个可能的范文模板例文:
第一部分,引言。
引言部分可以概述薪酬水平的重要性以及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可以介绍薪酬水平对员工和组织的重要性,并指出该主题的研究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二部分,薪酬水平对员工的影响。
这一部分可以从员工的角度来探讨薪酬水平对其工作积极性、满意度和绩效的影响。
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探讨高薪酬对员工工作动机的影响,以及薪酬公平对员工满意度的影响等。
第三部分,薪酬水平对组织的影响。
这一部分可以从组织的角度来分析薪酬水平对组织绩效、员工留存率和员工招聘的影响。
可以引用相关研究,探讨薪酬激励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以及薪酬福利对员工留存率的影响等。
第四部分,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
在这一部分可以探讨薪酬管理的发展趋势,包括现代企业对薪酬管理的重视程度、薪酬管理的新理念和新模式等。
可以引用相关研究,分析薪酬管理在不同行业和不同国家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第五部分,结论。
在结论部分,可以对文献综述进行总结,并指出薪酬水平研究的不足之处和未来的研究方向。
可以指出当前薪酬水平研究的局限性,并对未来研究提出建议和展望。
以上是一个可能的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当然,具体的文献综述范文还需要根据具体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进行调整和修改。
薪酬管理论述(优秀范文五篇)
![薪酬管理论述(优秀范文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f5a8f7a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f4.png)
薪酬管理论述(优秀范文五篇)第一篇:薪酬管理论述传统工资形式主要以资料工资制度为代表,它是一种基于年功的薪酬模式,指以员工在组织的资历即服务年限长短为依据来确定员工的薪酬。
弹性福利的形式:自助式福利、标准组件式福利、核心外加式福利、弹性支用账户式福利结构工资制实施要点:1、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的基础工作2、设计结构工资制的基本模式3、确定各工资单元的内部结构4、确定各工资单元的最低工资额和最高工资额5、测算、检验并调整结构工资制方案6、结构工资的实施、套改结构工资制具有如下特点:1.工资结构应反映劳动差别的诸要素,即与劳动结构相对应,并紧密联系在一起。
劳动结构分为几个部分,工资结构就应有相对应的几个部分,并随前者变动而变动;2.结构工资制的各个组成部分各有各的职能,分别计酬,从劳动的不同侧面和角度反映劳动者的贡献大小,发挥工资的各种职能作用,因此,它具有比较灵活的调节功能。
一方面,职工个人可以发挥自己的长处,通过某一方面的努力而灵活地增加工资;另一方面,企业在安排职工增加工资时可以避免一刀切的做法,对不同的职工分别安排不同的增资项目和增资水平;3.结构工资制主要适用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其它类型的企业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和可能采用结构工资制。
结构工资制的缺点:1)合理确定和保持各工资单元比重的难度较大。
2)由于工资单元多且各自独立运行,工资管理工作比较复杂。
第二篇:薪酬管理薪酬管理制度第一节薪酬制度的设计01.薪酬泛指员工获得的一切报酬:薪资、福利、保险等各种直接、间接的报酬。
薪酬表现形式:精神的、物质的,有形与无形的,货币与非货币的,内在与外在的。
广义来说:薪酬包括工资、奖金、休假等外部回报,也包括参与决策、承担更大的责任等内部回报。
1)外部回报是指员工因为雇佣关系从自身以外所得到的各种形式的回报,俗称外部薪酬,包括直接和间接薪酬。
直接薪酬是主体组成部分,包括基本薪酬(如年薪)、激励薪酬(如红利、绩效工资等);间接薪酬即福利:各种保险、非工作日工资、额外津贴、免费工作餐等。
薪酬方面文献综述
![薪酬方面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bf24a1ec998fcc22bcd10d09.png)
1.2国内外薪酬绩效考评发展综述国内外对于薪酬绩效管理的研究已接近100年的历史,取得了十分丰富的的成果。
长期以来,研究者们致力于探讨工作绩效的内涵和结构,试图建立最切合实际的绩效模型,用以测量和评价。
同时,也有学者分析影响评价的工具,评价的主体。
心理学有关动机与行为的研究和组织心理学家对工作动机的理论探索,为组织报酬系统的设计和实践提供了依据。
1.2.1国外薪酬绩效考评发展综述西方国家薪酬管绩效理论发展优先于我国,成果丰富,有许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
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成果如下所述:1.薪酬的理论与应用(1)人的多重需要与组织报酬的形式众所周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报酬的形式已仅仅不是指工资、奖金、福利等,而是从更为广泛的角度,把报酬视为员工所看中的任何东西。
对报酬形式多样性的心理学解释,就是员工的需要是多样的、复杂的。
早在1959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雷德里克-赫兹伯格在他经典的双因素理论中就分析了员工的需求因素,并对其进行了划分。
它将影响员工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的因素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两类:①激励因素主要是与工作有关的因素;②保健因索大多属于工作之外的因素。
因而组织所设计的报酬形式更多的满足人的内在需求,如:晋升、发展、创造等。
马斯洛需求理论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
个人需求的层次内容是由个人自己的价值观和世界观决定的,自我实现需求的内容不是以社会普遍价值观为标准的。
在不同组织中、不同时期的员工以及组织中不同的员工的需要充满差异性,而且经常变化。
因此,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使管理者意识到应该经常性地用各种方式进行调研,弄清员工未得到满足的需要是什么,然后有针对性地进行激励。
(2)组织公正与报酬分配公平公正是组织报酬体系设计和实施的第一原则。
早在1953年Homaansz在解释收入分配与社会交换过程中人们既考虑投入又考虑收入这一现象时,提出了“分配公平性”的概念。
《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与激励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300字
![《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与激励问题研究文献综述》23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117942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36.png)
企业员工薪酬管理与激励问题研究文献综述(1)国外研究现状亚伯拉罕·哈罗德·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 1908.04.01-1970.06.08)于1953年初次提出了“需要层次”理论,他按照员工职业生涯不同同阶段的生理和自我发展所带来的生理和心里的不同需要,将员工职业生涯的需求分为五个阶段,分别为: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友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其中满足员工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属于低级别的需要,这是员工在满足社会生存条件下的根本需要,如吃、穿的需要和生命的安全等;满足员工的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是属于高级别的需要,是当员工满足从适应社会需要到影响社会发展和观念的一种级别提升,在这一阶段,员工不在满足于自己现有的生活状况和社会地位,而是寻求更高的价值,即人生价值,这种驱动力不是靠外界的强制实施的,而发自员工内心的一种渴望,如果企业能够满足员工的高级需求,可以对员工产生更持久和稳定的激励作用。
马斯洛(1987年)最初认为员工的不同需求层次的出现是严格按照由低层次到高层次依次出现的,即在低级别层次获得满足后,员工才会出现高于这一层次的需求,如当员工通过工作满足生理需要后,才会出现对安全的需要。
但随个研究的深入,发现员工的生理和心里需要并不是严格按照需要层次由低层次到高层逐一出现的,而是在出现的过程中有一定的交叉,如当生理需求满足后,社会需求中的爱情、友情、亲情的需要与安全需要中的工作、健康、生活等安全需求,甚至包括渴望被人尊重的需要会同时出现。
彼得•德鲁克曾说过:“在所有资源中,人力资源的利用是最低的,大多数企业都能完全掌握人类的潜在能力,并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它。
丰富的资源。
因为人们必须把它放在最能起到作用的地方,所以他们最能有输出,最能起作用。
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在关于员工的劳动机制的研究中发现,一般员工的能力只有20%~30%,但是完全动机化后,能力只能再生80%到90%。
《企业薪酬决策研究文献综述5000字》
![《企业薪酬决策研究文献综述5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5eb81f57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89.png)
企业薪酬决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目录企业薪酬决策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 (1)1国外研究现状 (1)b.薪酬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 (1)2国内研究现状 (2)a.薪酬的公平性相关研究 (2)1国外研究现状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薪酬制度,不管是对员工,个人或企业来说,薪酬制度是非常重要。
国外较早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行为学等视角开展薪酬体系研究。
21世纪以后,有关中国薪酬体系研究的角度更加多元与复杂,集中表现在两方面,即企业薪酬战略决策取向与企业薪酬体系建设与执行取向上。
a.薪酬决策理论研究国外对组织公平和薪酬制度公平性的研究始于adams(1965)对分配公平的研究。
早期平等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分配结果上,也就是为达到分配正义或者结果公平而进行的[6]。
但分配过程却比较容易被忽视。
稍后,Akos Sivado(2019)认为最低工资一定要有自然物质价值水平,使最低工资成为社会工资最根本的保障。
工资不应低于此水平,否则生产生活就不能进行,社会就不能发展。
他们建议政府制定最低工资标准,以协调各种利益冲突[7]。
Tyler J(2021)经过对薪酬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进行分析,从薪酬决策角度出发,通过薪酬水平,薪酬结构以及薪酬支付体系等方面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不同支付方式、战略决策,对于一个组织的成败及未来发展具有不同的作用[8]。
b.薪酬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Lloyd byass与Leslie Rue首先提出了以职位为基础的基本薪酬制度,即把一个职位在组织内的相对价值确定为具体职位需要确定的薪酬范围。
建立一个完整的基本薪酬体系,最为重要的关键在于对组织内每个职位制定不同的薪酬区间[9]。
随后,理查德・i・亨德森(2008)深入研究了人际沟通与企业薪酬管理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的互动关系。
在对薪酬体系进行研究时,他明确提出各级管理者间、与全体员工间的互相交流被视为进一步保证他们薪酬绩效有效的一个重要环节[10]。
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
![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a70dc5a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05.png)
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创新影响的文献综述一、本文概述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进程,薪酬管制作为一种重要的政策工具,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薪酬管制不仅直接关系到国有企业员工的激励机制,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本文旨在通过文献综述的方式,全面梳理和分析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以期为我国国有企业的薪酬制度改革和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参考。
本文首先回顾了薪酬管制政策的发展历程和实施背景,明确了薪酬管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的重要作用。
然后,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评价,从薪酬管制对企业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效率三个维度出发,系统分析了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路径。
在此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讨了薪酬管制对企业内部创新环境和企业文化的影响,以及薪酬管制与企业其他创新政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通过文献综述,本文旨在揭示薪酬管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及其内在逻辑,为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也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视角。
二、薪酬管制与国有企业创新的关系薪酬管制作为一种政府调控手段,其对国有企业创新的影响一直是学术界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焦点。
关于薪酬管制与国有企业创新的关系,现有研究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薪酬管制会抑制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动,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薪酬管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
从抑制创新的角度来看,薪酬管制可能导致国有企业高管的激励不足,进而降低企业的创新动力。
薪酬管制通常限制了高管薪酬的水平和结构,使得高管面临的风险和收益不匹配,从而减少了他们进行创新活动的积极性。
薪酬管制还可能导致国有企业在人才引进和培养方面受限,难以吸引和留住具有创新能力和经验的高端人才,进一步削弱了企业的创新能力。
然而,也有研究认为薪酬管制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促进国有企业的创新。
【员工薪酬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000字】
![【员工薪酬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44e15f86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7f.png)
员工薪酬管理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文献综述工资管理是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运用工资管理制度,提升员工工作的主观能动性,更深入地贯彻职工的职业观念,将员工个人规划与公司战略紧密结合,追求共同进步,将公司的长期规划落实到实际生产过程中。
国外研究人员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了公司的薪酬体系,以便更好地为公司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体系作出参考。
工资管理的概念自开始出现和发展以来,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相关理论知识逐渐全面。
许多经济学家解释了工资的重要性,认为工资是工人挣的薪水。
工资水平与雇主实力和雇员投入紧密相关。
人在不同发展阶段的需求是不同的。
当最低的生存需求得到满足时,人的需求发生变化,提升到不同的层次,为了实现这些需求,人们采取一定的手段鼓舞自己,最大程度的按照自己的需求行事[1]。
弗隆提出了一个期望理论。
该理论主旨认为,人类行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调和心理预期,如果结果能达到人们的预期,有很好的激励效果。
所以,有必要充分理解劳动和绩效之间的联系,并充分利用绩效和奖励来实现个人追求。
而且根据调查发现,拥有广泛的人力资源可以帮助提高公司的核心竞争力。
以此为基础,研究员赫兹伯格发现了著名的双因素理论,理论指出,依靠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可以提高工人的积极性。
根据马丁·魏茨曼的理论得知,应该由两个要素组成员工薪酬制度,其一是老旧的薪酬制度,其二是分红制度。
分红制就是改变原有固定工资协议的限制,根据员工的工作量来分配相应的份额,并将员工的薪酬与制造商的盈利紧密结合,这样员工工作热情度就更高。
强化理论由斯金纳提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认为,只有能够为个体创造利益的行为才能触发重复行为活动,致使在正确方向付出更多的时间与精力,以达到最终目的。
二.国内文献综述我国开始研究工资管理的时间比较短,其原因与我国经济发展有一定的关系。
伴随着国家之间的竞争加剧,公司发展面临的竞争环境也越来越复杂。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司依靠改善和优化工资管理系统来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市场占比率,在竞争中抢占有利地位是现代经济发展背景下的潮流方向。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https://img.taocdn.com/s3/m/5b87c198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94.png)
薪酬水平文献综述范文模板例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薪酬水平是指企业向员工支付薪金的水平,是一个企业在吸引和留住优秀员工方面至关重要的因素。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中,薪酬水平不仅关系着员工的生活质量和福利待遇,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运营。
研究薪酬水平对于企业管理和员工激励具有重要意义。
一、薪酬水平对企业绩效的影响薪酬水平直接关系到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绩效。
早期的一些研究表明,薪酬水平与员工绩效呈正相关关系,即薪酬水平越高,员工的绩效也越好。
随着研究的深入,一些学者提出了薪酬与绩效之间并非线性关系的观点,而是存在一定的曲线关系。
也就是说,薪酬水平的提高对员工的绩效会产生一定的激励作用,但是过高的薪酬水平可能会导致员工产生麻痹和厌倦情绪,进而影响工作表现。
员工对薪酬水平的满意度直接关系到员工忠诚度和稳定性。
研究表明,薪酬水平是员工满意度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当员工感到自己的薪酬水平与自己的付出不成比例时,就会出现不满情绪,进而影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团队合作精神。
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市场情况,合理调整薪酬水平,以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三、薪酬水平的差异化管理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企业需要根据不同员工的特点和职位要求,对薪酬进行差异化管理。
一些高级管理人员和高技能员工的薪酬水平通常会高于一般员工,这是因为他们的工作责任和能力要求更大。
而对于一些基层员工和普通员工来说,薪酬水平则需要与市场水平持平,以确保员工的生活质量和工作积极性。
薪酬水平是企业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
企业需要根据员工的工作表现和市场情况,合理调整薪酬水平,实现绩效和满意度的平衡。
差异化管理也是企业管理中一个重要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忠诚度。
【2000字】第二篇示例:一、薪酬水平对员工的影响1. 激励作用薪酬是员工参与工作的主要动机之一,适当的薪酬水平可以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效率和绩效。
(完整版)薪酬管理文献综述
![(完整版)薪酬管理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ba28395ddccda38366baf72.png)
国内外薪酬管理对比无论对国外还是国内企业的劳动者来说,薪酬问题无疑都是最敏感的问题之一,也是员工关注程度最高的一个因素。
企业有效地薪酬管理对内关系到整个人力成本的合理控制,对外关系到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
随着经济学和管理学的发展, 薪酬理论层出不穷, 不同阶段的经济和管理理论为薪酬问题提供了不同的指导思想。
一、国外文献综述较早的有关激励的理论有美国心理学家Abraham Harold Maslow(1943)年提出需要层次理论。
他把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即(1)生理需要。
即维护人类生存所必需的身体需要。
(2)安全需要一保证身心免受伤害.(3)归属和爱的需要,包括感情、归属、被接纳、友谊等。
(4)尊重的需要,包括内在的尊重如自尊心、自主权、成就感等需要和外在的尊重如地位、认同、受重视等需要。
(5)自我实现的需要一包括个人成长、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理想的需要。
后来,他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求美的需要, 形成了七个层次.美国心理学家Frederick Herzberg(20世纪50年代)提出双因素论,即员工非常不满意的原因,大都属于工作环境与工作关系方面的, 如公司的政策、行政管理、员工与上级之间的关系、工资、工作安全、工作环境等。
上述条件如果达不到员工可接受的最低水平时, 就会引发员工的不满情绪.但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并不能使员工感受到激励,这些没有激励作用的外界因素称为“保健因素"。
使员工感到非常满意的因素,大都属于工作内容和工作本身三方面, 如工作的成就感、工作成绩得到上司的认可、工作本身具有挑战性,等等.这些因素的改善, 能够激发员工的热情和积极性,这些因素称为“激励因素”。
John Stacey Adam(1965)年提出公平理论,又称社会比较理论.该理论的基本要点是:人的工作积极性不仅与个人实际报酬多少有关,而且与人们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为密切.人们总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将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及其所得到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比较,并对公平与否做出判断。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25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f866e8010812a21614791711cc7931b765ce7b10.png)
企业薪酬管理体系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一、国外研究现状Potter (2000) 提出,薪酬可以用数据的形式解释员工的实力和效率,它能有效的鼓励有效率的员工长期稳定在公司,并迫使不那么努力的员工离开公司。
Yang(2013)运用对非对称信息下两阶段的博弈分析发现:如果员工和企业的目标保持一致时,员工能保持最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也对企业发展最为有利。
[2]。
Kelmendi (2017)认为:薪酬是员工因工作而获得的所有劳动报酬,奖励和绩效是达成对员工有效激励的最重要因素。
而当下的员工薪酬主要分为现金和非现金两个方面,如果一个企业具备完善的薪酬管理制度不仅有利于鼓励员工积极工作创造业绩,还有助于更好的留住和吸收更为优秀的专业人才[3]。
Lord (2010)发现,很多的薪酬管理系统是以员工岗位工作所产生的价值和利润为依据来决定工资待遇标准的,而成熟的薪酬系统则通过分析岗位价值来确定不同的岗位层级。
并根据不同岗位级别来确定薪资待遇[4]。
通过Till和Karren (2011) 对薪酬满意度的五个公平因素的调查分析中可以看到:员工个人对公平性的感知是决定员工对于企业的薪酬满意度的最重要原因。
此外,还发现外部公平、内部公平、程序公平和信息公平等因素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员工对薪资满意度的判断。
因此,公司在制定有针对性的薪酬计划之前,需要了解影响员工工作状况的关键性因素[5]。
Sundberg (2015)提出,绩效目标可能会强烈影响奖励系统的有效性。
当给予员工一个绩效目标时,其基本工资、计件工资和奖金等薪酬制度都会影响绩效。
当对员工的目标进行精细化分解和给予合理反馈时,员工工作更有效率,更有利于公司的发展[6]。
二、国内研究现状洪蕴春(2019)认为薪酬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更是帮助员工实现自我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战略目标的有利工具[7]。
李伟(2020)指出薪酬管理体系优化,不仅可以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整体质量和效果,还可以提升员工工作积极性、向心力和凝聚力[8]。
《薪酬体系设计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
![《薪酬体系设计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50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24913f6f3069a45177232f60ddccda38366be143.png)
薪酬体系设计研究国内外文献综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至关重要的环节之一就是薪酬体系,这种薪酬体系不管是对员工或者个人来讲还是公司来说,都显得尤为重要,长期以来,薪酬的问题不仅在国内和国外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在研究这一领域中占据了重点,也是人力资源经济学领域研究的重点和组成部分,只不过每个研究点的目标都有所偏差。
国内外专家学者主要着重从两个方面:在经济学理论的视角和管理工作中实践角度,对于绩效考核体系等理论的探讨也已相当地比较系统、全面。
1 国外研究国外薪酬体系理论研究相对于国内比较早,经历了从传统的薪酬体系理论研究到现代薪酬体系理论的研究过程。
国外对薪酬体系的早期研究主要是从经济学、管理学、心理学和行为学的角度进行的,进入21世纪以后,对于我国薪酬制度的研究视角也变得愈加多样和复杂,主要是围绕两个领域,一个就是企业薪酬的战略决策性方向,一个就是企业薪酬制度的构建和其实施的方向。
(1)薪酬决策理论研究国外关于组织公平与薪酬制度体系的公平性研究最早是从adams (1965)开始研究分配公平。
早期的公平主义研究重点将其关注力集中到了分配的"结果"上,即为了实现分配的公平( distributive justice )或者为了结果的公平[6]。
但却相对地忽视了分配过程。
紧接着后期威廉配第首次提出的关于最低薪酬的理论,他们都认为最低薪酬必须要有一个天然的物质价值水平,最低薪酬才能成为最基本的社会薪酬保证,工资不能低于这个水平,否则生产和生活无法进行,社会无法发展,建议政府确立最低工资水平,协调利益冲突[7]。
在分析了薪酬对公司的影响后,,巴里・格哈特和萨拉・L・瑞纳什(2005)从薪酬决策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工资水平、工资结构和工资支付体系的研究,得出不同的支付方式和战略决策对组织的成功和未来发展有不同的影响[8]。
(2)薪酬体系的构建与实施研究最初,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提出:以岗位为基础的基本的薪酬体系是基于以组织中某一个岗位的相对价值为基础来作为一个特定的职位所需要确定的薪酬范围。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文献综述3600字》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文献综述3600字》](https://img.taocdn.com/s3/m/1570f3a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ba.png)
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文献综述目录人力资源薪酬管理文献综述 (1)1 前言 (1)2 国外关于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研究 (1)3 国内关于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研究 (3)4 总结 (4)参考文献 (4)1 前言薪酬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功能,是个人与组织之间的一种心理契约,以及员工对薪酬状况的影响对员工工作行为,工作态度和工作绩效的激励作用。
薪酬的激励是通过各种物质经济刺激来刺激主体的行为,采取某种行为的主动性,诱导一种理想的行为。
薪酬是个人的经济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组织的生活质量和社会地位,单位是最重要的,组织使用最广泛使用的奖励措施之一。
在45项关于薪酬的研究中,超过三分之一的研究认为薪酬是重要的表现。
2 国外关于人力资源薪酬管理的研究国外关于薪酬管理的研究较早,起于第一部薪酬教科书问世,到目前为止,已有多种研究成果,国外学者关于基本假设与前提也日趋一直,为很多组织提供了管理员工薪酬的参考借鉴作用。
国外的学者和专家对薪酬管理研究的成果如下:泰勒在20世纪初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该理论从科学工作分析开始,对组织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研究[2]。
20世纪中期以来,布朗德提出了薪酬设计—价值因素分析四叶模型,认为企业在设计薪酬时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岗位因素、能力因素、绩效因素这四方面的价值因素,并评估确定相应因素的薪酬支付标准。
同时,还有3P模型等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以来,出现了很多结构化、定量化的工作分析方法。
罗莫特(1979)提出了AET方法,即工作分析工效学调查法,这是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础,从而被组织广泛应用于组织设计、薪酬设计、绩效管理、培训开发等工作中。
路易斯·R·乔米兹-米嘉和塞瑞瑟·M·威尔鲍(1988)认为,薪酬战略的核心是通过一系列报酬策略选择来帮助组织赢得并保持竞争优势,因此,会在特定条件下会影响组织的绩效和人力资源的利用率[3]。
J.Pfeffer 在《经由人员获得的竞争优势》中提出了提高公司竞争优势的16种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其中有5种是关于薪酬管理实践的,企业根据自身的经营战略目标制定的薪酬战略可以提升薪酬管理费用的有效性。
(薪酬管理)高等学校教师薪酬满意度文献综述
![(薪酬管理)高等学校教师薪酬满意度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926dc7cd482fb4daa48d4b20.png)
(薪酬管理)高等学校教师薪酬满意度文献综述《东北大学青年教师薪酬满意度调查》文献综述1基本概念界定1.1青年教师青年壹词的含义于全世界不同的社会中是不同的,而青年的定义随着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环境的变幻,不同组织对于“青年”的界定也不是很统壹。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界定“14-34岁的人为青年”;我国国家统计局界定为“15-34岁的人为青年”;青年联合会是界定“18-40岁的人为青年”。
由于于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实际情况以及综合这些标准,我们把青年教师界定为“40岁以下的于岗教师”。
1.2薪酬薪酬是员工因向所于的组织提供劳务而获得的各种形式的酬劳。
壹部分是直接货币报酬的形式支付的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绩效工资、激励工资、津贴、加班费、佣金、利润分红等;壹部分则体现为间接货币报酬的形式,间接地通过福利(如养老金、医疗保险)以及服务(带薪休假等)支付的薪酬。
而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薪酬结构主要包括国家工资、岗位津贴、地方性津补贴、福利收入四部分。
教师实际收入主要由教师年龄、学历、专业技术职务等个体资历因素决定。
1.3满意度满意是壹种心理状态。
"满意度"是通过评价分值的加权计算,得到测量满意程度(深度)的壹种指数概念。
目前国际上通行的测评标准即为CSI(用户满意度指数)。
于本调查课题中所研究的则主要是员工的满意度,即指员工接受组织的实际感受和其期望值比较的程度,亦即员工满意度=实际感受/期望值。
员工满意是员工的壹种主观的价值判断,是员工的壹种心理感知活动,是员工期望和员工实际感知相比较的结果。
2国内外学者对员工满意度的研究有关员工满意度的概念说法很多,对其正式研究开始于Hoppock(1935),他首度提出了员工满意度的概念,他认为工作满意度是工作者心理和生理俩方面对环境因素的满足感受,即工作者对工作情境的主观反应。
2.1国内外对员工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综合研究Locke(1969)认为,工作满意度主要包括以下10个因素:工作本身、报酬、提升、认可、工作条件、福利、自我、管理者、同事和组织外成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薪酬管理综述21世纪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是人力资源激烈竞争的时代。
目前,我国企业正经历着一场管理体制变革,企业薪酬管理制度改革也势在必行。
薪酬管理作为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合理有效的激励制度对员工有着十分明显的激励作用,可以促使员工为了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工作,使企业在人才竞争中留住人才和使用人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薪酬管理体制存在的弊端越来越凸显,对员工产生的负面影响也较为突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员工工作积极性的发挥。
一、薪酬管理概念的界定刘昕认为,薪酬管理是整个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以及组织运营和变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其他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共同构成了公司使命、愿景以及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基石[1]。
王豪认为,企业的薪酬管理,就是企业管理者对本企业员工报酬的支付标准、发放水平、要素结构进行确定、分配和调整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必须就薪酬水平、薪酬体系、薪酬结构、薪酬形势以及特殊员工群体的薪酬做出决策[2]。
冯云认为,所谓薪酬管理,是指一个组织根据所有员工所提供的服务来确定他们应当得到的报酬总额以及报酬结构和报酬形式的一个过程[3]。
苌建强认为,薪酬管理是管理者人本管理思想的重要体现。
薪酬是劳动者提供劳动的回报,是对劳动者各种劳动消耗的补偿,因此薪酬水平既是对劳动者劳动力价值的肯定,也直接影响着劳动者的生活水平。
在我国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管理者不仅要保证其员工基本生活,更要适应社会和个人的全方位发展,提供更全面的生活保障,建立起适应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薪酬制度[4]。
二、国内外薪酬管理研究现状(一)国内薪酬管理研究现状[1]刘昕.薪酬管理[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王豪.薪酬管理理论的演进[J] .消费导刊.2009(02)[3]冯云.薪酬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分析[J].现代经济信息.2011(02)[4]苌建强.试论薪酬管理[J].现代商业.2010(6)1.薪酬管理制度1)宽带型薪酬管理制度贺伟跃认为, 宽带型薪酬结构即工资的等级减少,而各种职位等级的工资之间可以交叉。
其主要特征包括:一是加大专业人员#管理人员和领导者的工资差距;二是工资标准在某一工资类别的不同等级中差距比较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工资等级间的差距更大;三是职务和工资等级主要取决于员工的专业水平"随技能水平上升,职位和工资上升;实际上是加大工资中知识技能因素的含量。
宽带型薪酬结构可以说是为配合组织扁平化而量身定做的,它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的等级制度,有利于企业引导员工将注意力从职位晋升或薪酬等级的晋升转移到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上来,给予绩效优秀者较大的薪酬上升空间。
有利于增强员工的创造性!促进其全面发展!给员工以更大的发挥能力的空间,产生良好的工作绩效,同时也使企业在员工薪酬管理上具有更大的灵活性[5]。
胡顺荣认为,宽带薪酬或者薪酬宽带(Broadbanding)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薪酬结构设计方式,它是对传统的那种带有大量等级层次的垂直型薪酬结构的一种改进或替代[6]。
杨利静, 杜智娟认为,与传统企业的薪酬结构模式相比, 宽带薪酬模式具有几个方面的特征:1. 重业绩、轻资历, 职位概念逐渐淡化。
宽带薪酬的特点, 就是大幅削减职位的级别数, 大精简薪酬等级的同时, 将每一级对应的薪酬浮动范围拉大, 资历也已不再与薪酬挂钩,一切以业绩说话。
低级别的员工只要工作业绩出色, 所得薪酬就会超过甚至大大超过高级别的员工。
在这种情况下, 员工不再需要一味通过级别的上升来追求薪酬的提高, 员工着重要考虑的是自己的业绩, 不用过多地考虑自己的职位, 职位概念逐渐淡化。
2. 支持扁平型的组织结构。
宽带薪酬打破了传统薪酬结构所维护和强化的等级观念, 减少了工作之间的等级差别,有助于企业组织结构向扁平化发展, 并保持组织结构的灵活性和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能力的同时, 有利于企业提高效率以及创造学习型的企业文化, 从而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和企业的整体绩效。
3. 有利于组织内部同级职位调动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由于同级职位调动不能带来薪酬变化, 但却使得员工不得不学习新东西, 工作难度相应增加, 辛苦程度相应加大却不能受到薪酬激励, 这样容易挫伤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阻碍内部员工职位调动。
而在宽带薪酬制度下, 个人能力高低决定薪酬水平, 对员工进行职位的横向调动甚至向[5]贺伟跃,周怡.现代企业薪酬管理的制度创新[J].上海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6]胡顺荣.宽带薪酬管理综述[J].经济研究导刊.2012(2)下调动时, 遇到的阻力就小得多。
更多的员工掌握二个或多个岗位技能, 不仅自身能力得到提升, 而且为组织提供了复合型人才, 也有利于组织自身的发展。
4. 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
在传统等级薪酬结构下, 员工的薪酬增长往往取决于个人职务的提升而不是能力提高, 因为即使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如果企业没有出现职位空缺, 员工仍然无法获得较高的薪酬。
而在宽带薪酬制度下, 员工不需要为了薪酬的增长而去斤斤计较职位的晋升, 只要注意发展企业所需要的技术和能力就可以获得相应的报酬, 同时易形成注重员工绩效水平和贡献水平能力的企业文化氛围, 也有利于引导员工重视个人技能的培养和提高[7]。
2)战略薪酬管理谢森认为,战略薪酬管理指在做薪酬决策时,对环境中的机会与威胁做出适当的反应,并且配合或支持组织全盘的、长期的发展目标和方向,即是对组织绩效具有关键性的薪酬决策模式,其核心是薪酬战略。
薪酬战略的基础是企业战略和竞争战略,同时把薪酬管理融入到企业战略中[8]。
谢衡认为,战略性薪酬管理是与组织总体发展战略相匹配的薪酬决策。
它作为组织总体战略系统的一个子战略, 必须与组织总体发展战略的方向、目标相一致, 必须体现和反映组织发展模式与趋势, 贯穿并凝聚组织文化和经营理念, 反映和体现组织发展不同阶段的特征。
战略性薪酬管理是一种具有总体性、长期性的薪酬决策与薪酬管理。
总体性指它是对整个组织的薪酬从总体上构建一个系统性的决策与管理模式, 而不是仅对某个部门、某些人员的薪酬决策与管理。
[9]熊欢,虞行认为,战略性薪酬管理对组织绩效与组织变革具有关键性作用。
并非任何薪酬决策都属于薪酬战略,只有那些对组织绩效与组织变革具有重大影响的薪酬决策才属于薪酬战略的内容。
战略性薪酬管理对组织绩效与组织发展的关键作用主要体现为,强化对员工的激励,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力,增强组织的外部竞争力,强化组织的团队精神与凝聚力,提高薪酬成本的有效性[10]。
3)薪酬激励制度王欣涛认为,当前企业薪酬激励制度主要存在着:激励时效“短期化”;激励手段“单一化”;激励模式缺乏“人性化”;激励对象“个人化”;薪酬政[7]杨利静, 杜智娟.宽带薪酬——一种新型的薪酬模式[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07[8]谢森.关于战略薪酬管理概述[J].现代经济信息.2011(2)[9]谢衡.战略薪酬管理浅析[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8(1)[10]熊欢,虞行.战略薪酬管理:简单的分析框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策“保密化”等几个方面的问题[11]。
1.薪酬机制周志轩,袁凌认为薪酬机制是管理者在一定情况下可以选择的全部(薪酬)支付方式,这些支付方式对组织绩效和有效使用人力资源产生很大的影响,具体包括:薪酬决定标准,薪酬支付结构,薪酬制度管理[12]。
袁耀武认为,薪酬机制与企业价值脱离、与战略发生错位。
企业在薪酬设计时, 往往是参考其他企业的做法, 较少考虑企业自身特点, 发展目标及市场地位等问题, 对于个别关键雇员的薪资标准则是由企业主根据当时具体情况和凭经验与应聘雇员谈判来确定, 具有较大随意性, 很难保持前后的一致性。
而薪酬设计上的战略导向原则, 是将企业薪酬体系构建与企业发展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使企业薪酬体系或薪酬计划成为实现企业发展战略的重要杠杆[13]。
宋飘认为,现行薪酬管理机制存在着:1.薪酬管理的最初目的未能实现。
薪酬管理以达到效率、公平、合法三个目标为基本要求。
达到效率和公平目标,就能促使薪酬激励作用的实现,而合法性是薪酬基本原则。
现行的薪酬管理机制,在合法性上并不能杜绝相关领域、行业人员的“灰色收入’’等问题;在效率上也因“拖欠工资,福利滞后”等现象而难以充分调动人员的积极性,企业效率难以提高;在公平上,由于现行的薪酬管理普遍倾向于与企业效益相连接的岗位工资制、职务工资制、技能工资制或能力工资制等,使得同一领域的不同岗位之闻薪酬水平也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一种客观上的不公平,很可能引起员工的不满情绪。
2.薪酬体系设计不尽完善。
薪酬设计是薪酬管理最基础的工作,如果薪酬水平、薪酬结构、薪酬构成等方面有问题,企业薪酬管理不可能取得预定目标。
现有的薪酬管理机制,在很大程度上是倾向于单一化的评估标准,等问题[14]。
2.薪酬结构孔沛,孙晶霞认为,薪酬结构是对同一组织内部的不同职位或者是技能之间的工资率所做出的安排。
它所要强调的是职位或者技能等级的数量、不同职位或技能等级之间的薪酬差距以及用来确定这种差距的标准是什么。
薪酬结构决策是在内部一致性和外部竞争性这两种薪酬有效性标准之间进行平衡的一种结果[15]。
叶霞认为,薪酬结构是指组织中各种工作或岗位之间薪酬水平的比例关系,[11]王欣涛.企业薪酬激励制度的构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12]周志轩,袁凌.论企业薪酬机制与经营战略的匹配[J].长沙通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3]袁耀武.民营企业薪酬机制缺陷及理性选择[J].海峡科学.2007(4)[14]宋飘.薪酬管理机制的完善[J].管理实务.2009(12)[15]孔沛,孙晶霞.中小企业薪酬结构设计思路探讨[J].岱宗学刊.2011(6)包括不同层次工作之间报酬差异的相对比值和不同层次工作之间报酬差异的绝对水平。
对应劳动力市场价格、组织结构、竞争对手薪酬结构以及新员工的加盟,薪酬结构应作适时调整以增强企业薪酬结构的激励效用。
通常采用增加或减少薪酬等级和调整不同等级的人员规模和薪酬比例等方法实现。
企业可以在激励情境不同的情况下选择高弹性薪酬模式、高稳定薪酬模式和调和型薪酬模式[16]。
杨睿娟认为,薪酬结构是对同一组织内部的不同职位或者是技能之间的工资率所做的安排,是依据公司的经营战略、经济能力、人力资源配置战略和市场薪酬水平等为公司内价值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工资水平,并且提供确认员工个人贡献的办法,公平性是薪酬设计的基本要求。
薪酬公平性主要体现为薪酬的内部公平性、外部公平性和个人公平性[17]。
3.薪酬策略杨建锋,王重鸣认为,薪酬策略是一种报酬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