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讲-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合集下载

3.4.4生态环境的保护

3.4.4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4讲生态环境的保护一、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由温室效应所产生的影响是( )A.永冻土融化,造成冻土区域内公路的破坏B.水体富营养化,对近海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污染C.酸雨加剧,对森林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D.臭氧层破坏,使全球皮肤癌患者数量增加【解析】温室效应最直观的外在表现就是全球气温升高,使部分地区的永冻土融化,因而影响冻土区域内公路的路基,对其造成破坏。

水体富营养化是由水体中N、P增多造成的,酸雨是大气污染后SO增多造成的,臭氧层破坏是氟利昂等物质向2空气中大量排放造成的,这些均与温室效应无直接关系。

【答案】A2.目前气象预报中有”紫外线指数”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避免紫外线伤害。

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是( )A.滥伐森林B.水体污染C.南极冰川融化D.臭氧层破坏【解析】造成地面紫外线照射增强的直接原因应是臭氧层破坏,而A、B、C与此无关。

【答案】D3.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群落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逐渐降低C.物种多样性比较高的生态系统相对稳定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能力强【解析】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因而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演替是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一般而言,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过程中的生物多样性都逐渐增加;物种多样性越高,生态系统中的自我调节能力就越高,生态系统越稳定;遗传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内容之一,遗传多样性越低,个体间的差异越小,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答案:C4.生物多样性的价值一般可概括为三个方面:潜在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

下列哪个选项体现了间接价值( )A.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B.科学家利用野生水稻培育高产杂交水稻C.结构简单的微生物通常作为实验材料D.形态各异的动物为艺术创作提供了材料【解析】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是指对生态系统的重要调节功能,也叫生态功能。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林业生态工程ppt课件

ppt课件ppt课件
27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四建设区域内社会经济情况调查的内容
1、人口和劳动力
⑴户数:总户数、农业户数、非农业户数
⑵人口:总人口、男女人口、人口年龄结构、人口
密度、出生率、死亡率和人口自然增长率、平均年 龄、老龄化指数、城镇人口、农村人口、农村人口 中从事农业和非农业人口等
ppt课件ppt课件
16
任务二我国林业生态工程的现状与趋势
四、我国林业生态工程建设重点布局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
(二)“三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等重点防护林体 系建设工程
(三)退耕护岸林工程 (四)环北京地区防沙治沙工程 (五)野生动物保护及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
(六)重点地区以速生丰产用材林为主的林业产业 基地建设工程
4、水土流失:水土流失的类型、分类、强度、潜在危险程 度、危害极其成因
5、水土保持:水土保持工作现状,措施的数量、质量及分 布,投人定额、效益、经验和存在问题
ppt课件ppt课件
22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1、土壤资源 2、水资源
⑴地表水 ⑵地下水 ⑶水质
ppt课件ppt课件
25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二建设区域自然资源调查的内容 5、矿产资源:矿产类别、储量、品种、质量、
分布、开发利用条件等 6、旅游资源:旅游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
特点、开发利用条件及价值等
ppt课件ppt课件
26
任务一建设区域综合调查内容
三建设区域灾害调查的内容 1、地质火焰石方面的灾害 2、水土流失的灾害 3、气象灾害 4、生物灾害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

树木群落知识点总结一、树木群落的构成1. 树木种类树木群落具有物种多样性,在不同地区和不同生境条件下,树木群落的构成会有所不同。

树木种类可以分为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其中乔木是树木群落的主要构成部分,常见的包括桦木、松树、柏树、柳树等。

2. 群落结构树木群落的结构包括植被层次和物种组成等方面。

植被层次可分为上层、中层和下层,不同层次的植被对光照和水分的利用有所不同,从而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空间结构。

不同树木种类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竞争,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树木群落的结构。

3. 功能组成树木群落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功能角色,包括气候调节、水土保持、生态景观等。

不同种类的树木具有不同的生长特点和生态功能,它们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功能组成。

二、树木群落的生态功能1. 气候调节树木群落的叶片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起到了气候调节的作用。

树木的树冠和树干能够对阳光进行反射和吸收,降低了地表温度和空气温度,形成了微气候,有利于保持地区气候的稳定性。

2. 水土保持树木的根系可以牢固地固定土壤,防止水土流失,并且可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水分,对于防治水土流失和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的作用。

3. 生态景观树木群落对于地形地貌的塑造和自然景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不同种类的树木在不同季节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和姿态,为人们提供了美丽的自然景观。

4. 生物多样性保护树木群落是地球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了大量的动植物物种。

通过维持树木群落的完整性和稳定性,有利于维护和保护各种动植物的生存空间,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树木群落的动态过程树木群落是一个动态的生态系统,其内部的树木种类和数量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开始时,树种的数量较少,树木群落的生态结构相对简单,随着时间的推移,树木群落的植被结构逐渐变得复杂,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

2. 竞争与协同树木群落中的不同树木种类之间存在着竞争和协同的关系,它们通过对光照、水分、营养物质等方面的竞争与协同,共同构成了树木群落的结构和动态过程。

森林生态学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森林生态学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森林生态学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承载着众多的生物种类和提供丰富的生态服务。

森林生态学研究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便更好地理解和保护这一宝贵的自然资源。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森林生态系统由生物物种、非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组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 森林植物群落森林中的植物群落是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

从大树到小草,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大树提供了阴凉、水分和栖息地,而小草和灌木则帮助保护和育种多样的植物。

2. 动物群落森林中的动物群落包括各种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昆虫。

它们与植物和其他动物之间建立复杂的相互关系。

例如,某些昆虫会传播花粉,促进花草的繁殖,而大型食草动物则有助于控制植物过度生长。

3. 土壤与微生物森林生态系统土壤中的微生物对森林的生命力至关重要。

它们分解有机物质,提供养分供植物吸收,并参与重要的生态循环过程,如碳循环和氮循环。

4. 水体森林生态系统中的水体,如河流、湖泊和湿地,为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发挥着重要作用。

它们不仅提供水源供动植物使用,还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森林生态系统具有多种重要功能,以下是其中的一些主要功能。

1. 碳吸收与储存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碳汇之一。

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并将其转化为有机物质。

这有助于减缓气候变化,并稳定碳循环。

2. 保护水源与水质森林可以过滤和储存水源,并减少水流速度,从而减轻洪水的风险。

森林土壤也可以过滤水中的污染物质,维持良好的水质。

3. 生物多样性保护森林是世界上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地区之一。

不同的植物和动物在森林中形成复杂的食物链和生态网,维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

保护森林有助于保护和维持地球上众多濒危物种的生存。

4. 木材和非木材林产品森林提供了大量的木材资源,用于建筑、制造和能源等方面。

此外,森林还提供了丰富的非木材林产品,如水果、药材和树脂。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高中生物必修3讲义:第4章 第4节 群落的演替 含解析

第4节群落的演替[学习目标] 1.群落演替的概念和类型。

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

知识点一演替的概念和类型知识梳理1.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01代替的过程。

2.类型(1)初生演替②过程(以裸岩上发生的演替为例)裸岩阶段→□04地衣阶段→苔藓阶段→□05草本植物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

③特点:经历的时间□06长,速度□07缓慢。

④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⑤举例:沙丘、□08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2)次生演替②过程(以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为例)弃耕农田:一年生杂草→多年生杂草→□12小灌木→灌木丛→乔木→树林。

③特点a.经历的□13时间短,速度□14快。

b.具有一定方向性,预见性。

④影响因素:人为活动较为关键。

⑤举例:火灾过后的草原、□15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等。

3.群落演替的结果(1)演替方向: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16预见的或□17可测的。

(2)结构:一般生物种类□18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19越来越复杂。

(3)稳定性: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性□20越来越高。

[问题思考] 1.初生演替为什么比次生演替所需的时间长?提示:因为初生演替没有土壤条件,要经过漫长的地衣阶段和苔藓阶段,所以初生演替所经历的时间长。

2.所有群落都会演替到森林阶段吗?举例说明。

提示:不一定。

群落演替主要受环境条件影响,还受人为因素影响,如果气候条件适宜,可能演替为森林;如果在干旱的条件下,群落的演替就很难形成树林,或许只发展到草木阶段或稀疏的灌木阶段。

3.在森林阶段内,还能找到地衣、苔藓、草本、灌木吗?提示:能。

群落演替中一些种群取代另外的一些种群,指的是优势取代,而非取而代之。

典题分析题型一演替的过程及类型分析[例1](2015·全国卷Ⅰ)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A.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B.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C.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D.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解题分析]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被覆盖过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大致要经历裸岩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灌木阶段较高的灌木取代了部分草本植物,物种丰富度增加,A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空间结构更复杂,B错误;物种丰富度增加,营养结构更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C错误。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第4讲 林分结构-混交林
6
☆ 作用方式
可分为两类: 可分为两类: 直接作用—树木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 直接作用—树木间通过直接接触实现相互影响; 间接作用—树种间通过对生活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 间接作用— 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 混交林培育中,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重要的作用方式 混交林培育中,间接作用是主要的、重要的作用方式
8
作用方式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Allelopathy) 生物化学的作用方式:化感作用(Allelopathy) 作用方式 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来源: 产生的化学物质的来源 根系分泌物—酚类、醌类、稀萜类、生物碱 根系分泌物 伤流及挥发物—醌类、稀萜类 伤物 植物残体分解产质—有机酸盐、酚类、醌类 植物残体分解产质 微生物分泌物—棒曲霉素、酚类 微生物分泌物 常见的化感作用物质有15大类,其中以酚类化合 常见的化感作用物质有15大类,其中以酚类化合 15大类 物和稀萜类为主 为主。 物和稀萜类为主
14
3.4 混交林营造技术
◎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混交树种的选择 ◎混交方法 ◎混交比例
15
3.4.1 混交林的应用条件
(1)森林培育的目的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 A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为 便于管理多营造纯林, 便于管理多营造纯林,尤其是短轮伐期工 业用材林; 业用材林; B 生态公益林 防护林: 防护林:营造混交林 特种用途林:实验林、种子林— 特种用途林:实验林、种子林—纯林 其他— 其他—混交林
3.2 混交林的种间关系
☆实质:生态关系 实质: ☆表现形式:两个方面 表现形式: 有利—改善地力、 有利—改善地力、促进生长 有害—化感作用、机械作用、 有害—化感作用、机械作用、抑制生长 实际表现有:双方有利、单方有利、 实际表现有:双方有利、单方有利、无利无 单方有害、 害、单方有害、双方有害

第4讲+森林植被

第4讲+森林植被
的时间长达5-7个月,≥10 ℃积温在1400- 1800 ℃之间,年降水量约450-750 mm,年平 均降水459毫米。
冬季积雪覆盖厚度可达20 cm以上,干燥度1.8。 土壤冻结期长,冻层深厚,冻层达2.5-3 m, 并有岛状永冻层。地温和冻层使土壤长期处于过 湿状态。
土壤:棕色针叶林土
也称 灰化土、棕色泰加林土等。其特点:
• 在东欧,欧洲赤松常与栎树等形成混交林。

• 亚洲:我国的小兴安岭、长白山一带,日本北
部以及俄罗斯和朝鲜的一部分。
• 这里具温带季风气候的特征,积温在2000— 3000℃之间,七月平均温度多在20℃以上,一月 平均温度多在—10℃以下,冬季长达5个月以上。 年雨量因纬度和坡向而异,约在450—1000mm 之间摆动。降水集中在6—8月,
• 年际之间波动性很大,这与食物的多 样性低而年际变动较大有关。
4.分布
• 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寒 温性针叶林则分布到高海拔山地,构成垂 直分布的山地寒温性针叶林带。
• 分布的海拔高度,由北向南逐渐上升。在 东北的长白山,分布在1100~1800m之间, 向南至河北小五台山为1600~2500m之间; 至秦岭则为2800~3300m 之间、再向南至 藏南山地则上升到3000~4300m 之间
• 12.视频:热带雨林
植被分类原则、单位与系统
•• 原原则则: • 1。植物种类组成—优势种原则 • 2。外貌与结构---优势种的生活型 • 3。生态地理特征—生态幅度与分布范围 • 4。动态特征
植被分类单位
• 植被型组
• 植被型(高级单位)

植被亚型
• 群系组

群系(中级单位)

植被亚群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森林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不仅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生态服务,还对气候调节、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起着重要作用。

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和功能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仔细研究这种关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保护森林生态系统。

本文将深入探讨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和功能之间的关系。

一、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1.结构特征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表现为其结构特征。

森林内部生物的空间分布和组成结构,以及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特征。

森林结构一般包括森林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森林的垂直结构包括树冠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腐殖质层,其中树冠层是最为复杂和重要的。

森林的水平结构则包括不同类型的森林,如常绿林、落叶林、针叶林等。

2.物种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主要包括物种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

森林内不同生物种群的数量和多样性对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3.功能特征森林的功能特征是森林生态系统所具有的功能特点,主要包括水源涵养、土壤保护、气候调节、生态环境改善等。

这些功能特征直接关系到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

二、森林生态系统的环境1.气候环境气候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候环境包括温度、湿度、光照和降水等因素,这些因素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的生长发育和分布,是维系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条件。

2.土壤环境土壤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土壤的质地、肥力和水分等条件对森林植被的生长具有重要影响。

良好的土壤环境是森林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基础。

3.地形地貌地形地貌是指地面形状和地表岩石、土壤分布等地理环境。

不同地形地貌条件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成和分布有巨大影响。

4.生物因素生物因素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条件之一。

生物因素包括森林植被、动物种群、微生物等。

这些生物因素与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

20120503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20120503森林文化简论讲义(完整版)

绪论一. 森林文化的概念1. 森林的定义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生物群落,受环境的制约又能显著影响周围环境的生态系统。

2. 文化的含义文化的概念国内外仍在争论。

在中文中,“文”是指各色交错的纹理,“化”是指改易、生成、造化。

西方的“文化”来源于拉丁文colore ,意思是耕耘、居住、练习、注意等。

文化学家泰勒给文化的定义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任何人作为一名社会成员而获得的能力和习惯在内的复杂整体”。

文化的核心问题是人。

有人才能创造文化。

文化其实体现在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对待自己所处的自然环境。

3.森林文化的概念森林文化是指人对森林(自然) 的敬畏、崇拜、认识与创造,是建立在对森林各种恩惠表示感谢的朴素感情基础上的,反映在人与森林关系中的文化现象。

二.森林文化的基本特征1 森林文化的生态性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2 森林文化的人文性以森林为载体所表现出来的人文精神松柏――挺拔独立梅花――凌霜傲雪3 森林文化的民族性土家族的木屋吊角楼傣族的竹楼4 森林文化的地域性闽粤台――榕文化西北――胡杨江南水乡――梅花桃花文化5 森林文化的统一性森林文化体现的品格和人文精神,同中国传统的人文精神是一致的。

三.课程内容第一章树种文化(桂花文化、梅花文化、银杏文化、松柏文化、竹文化等)第二章森林美与中国园林第三章森林文化产业花卉产业、森林公园产业和自然保护区产业第四章森林与文明第五章森林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四.学习森林文化的目的和意义协调人与自然的矛盾、人与社会的矛盾、人与自身的矛盾。

热爱自然,品味森林,保护环境第一章树种文化一.桂花文化1.桂花的别名桂;木犀;仙友;花中月老;九里香2.最早的文字记载皋涂之山多桂木3.品种分类(四个品种类型)金桂(花柠檬黄淡至金黄色);银桂(花色纯白、乳白或淡黄色)丹桂(花橙黄、橙红至朱红色);四季桂(每年多次或连续不断开花)4. 神话传说吴刚伐桂蟾宫折桂5. 咏桂佳作“联翩桂花坠秋月”“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

第4讲-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第4讲-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2010-122010-12-27
(二)下木层
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 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 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一半(这一点是与 幼树区别的重要标志)。下木数量多少和 种类因地区和建群种而异,阳性树种为优 势树种的林下一般下木数量多。
2010-122010-12-27
பைடு நூலகம்2010-122010-12-27
(5)林型
林分是一些具体森林地段,有自身的特征, 也具有经营意义:但只依靠上述特征还不只 以满足经营要求。如两个落叶松林分,其立 木特征相同,地位级都是Ⅳ 木特征相同,地位级都是Ⅳ,但一个是山坡 地,— 地,—一个是河岸沼泽地。显然它们的经营 措施不应该相同。林型是对林分的分类。 措施不应该相同。林型是对林分的分类。它 林型是对林分的分类 是根据一系列的综合特征确定的。如,白桦 落叶松林、河岸落叶松林、高山偃松林、杜 鹃白桦林等。
2010-122010-12-27
⑵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 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 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 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 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部内陆 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部内陆 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 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 高原的隆起,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 的巨大山系,打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 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 漠带→高寒草原带→ 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2010-122010-12-27

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考点背诵版

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考点背诵版

七年级上册期中生物考点背诵版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考点1 生物的基本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如植物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无机盐和水,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有机物;动物不能自己制造有机物,以植物或动物为食,从中获得营养物质)。

2.生物能进行呼吸(绝大多数生物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3.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 (如植物落叶,动物出汗、排尿、呼出气体)。

4.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如含羞草受碰触叶片会合拢)。

5.生物能生长和繁殖。

6.生物能遗传和变异。

7.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考点2 生物与环境的关系8.环境与生物的关系环境可影响生物;生物可适应和影响环境。

9.影响生物生活的因素(1)非生物因素:如光、温度、水、空气等。

(2)生物因素: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

生物与生物之间最常见的关系是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等。

考点3 科学探究10.探究的一般方法:包括观察法、调查法 (包括普查法和抽样调查法)、实验法(包括对照实验和模拟实验)、收集分析资料法、比较法、科学推测法11.探究实验的一般步骤: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12.对照实验: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个条件(即变量) 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且适宜的实验。

其中变量接近现实生活的一组称为对照组,变量偏离现实生活的一组称为实验组。

第2讲生态系统与生物圈考点1 生态系统1.概念: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统一整体。

2.组成:非生物部分和生物部分(1)非生物部分:阳光、空气、水分等。

(2)生物部分①生产者:植物,自养型生物,能够制造有机物;为消费者提供食物和栖息场所。

②消费者:动物,异养型生物,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③分解者:细菌、真菌,异养型生物,能将动植物遗体分解成无机物,营腐生生活(还有少量腐生动物,如蚯蚓、虾、蟹等)。

3.种类:生物圈中的生态系统多种多样。

第4讲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4讲生态系统的功能

第4讲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知识点一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二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议一议:就能量和物质而言生物圈可否保障“自给自足”?为什么?能量流动过程图解(以初级消费者为例)上述图解中存在如下三种关系:(1)同化量=摄入量-粪便(2)同化量=呼吸散失量+储存量(3)粪便实际上是上一营养级的未被利用的成分,通过分解者将其分解。

判断正误1.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且是逐级递减的()。

2.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不会小于10%,也不会大于20%()。

3.研究能量流动,可合理设计人工生态系统,高效利用能量()。

4.研究能量流动,可调整能量流动关系,使生产者固定的能量全部流向人类()。

5.参与循环的物质是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化合物()。

6.碳循环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有机物形式循环()。

7.物质和能量都是往复循环,重复利用的()。

8.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流动是物质循环的动力()。

9.化学燃料的大量燃烧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

学习笔记:自我校对:①输入②传递③转化④散失⑤光合作用⑥生产者⑦食物链⑧分解者⑨单向流动○10逆转⑪循环流动⑫逐级递减⑬由低到高⑭人工生态系统⑮最有效⑯调整⑰持续高效⑱全球性⑲循环流动⑳CO2○21CO2○22有机物○23食物链或食物网○24CO2○25碳循环○26融化○27上升○28各种组成成分想一想:动物粪便应属食物残渣,这是未曾消化吸收的部分,它不属动物的同化量,故动物同化能量中没有随粪便排出的能量。

议一议:由于能量流动只能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流向一个生态系统的能量只能从生产者固定太阳能开始,因此生物圈内的能量无法实现自给自足——它必须依赖生物圈外向其源源不断地输入太阳能。

然而,就物质而言由于物质是可循环流动,反复利用的,故生物圈可实现物质上的自给自足。

判断正误:1.√ 2.× 3.√ 4.× 5.× 6.×7.×8.√9.√,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分析高考地位:5年15考(2011山东卷、福建卷,2010江苏卷、山东卷……)1.对能量流动的理解2.每一营养级能量来源与去路的分析(1)动物同化的能量=摄入量-粪便有机物中的能量,即摄入的食物只有部分被同化。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

森林生态知识: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功能关系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上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它以其独特的形态、丰富的环境和多样的功能而闻名。

在森林生态系统中,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物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复杂而稳定的生态系统。

本文将从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环境和功能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深入探讨。

形态森林生态系统的形态主要指的是其组成部分和空间结构。

森林生态系统由植物、动物、微生物和无机物组成,并呈现出明显的层次结构。

树木是森林生态系统的主导成分,不仅构成了森林的外观,还对环境起着重要的改良作用。

森林中的树木一般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

乔木层由高大的乔木组成,它们可以相互竞争,争夺光线和营养。

灌木层和草本层则分别由灌木和草本植物构成,它们一般生长在乔木层的下方,起到了覆盖土壤、保护水源和减少侵蚀的作用。

除了植物外,动物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森林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等。

它们与植物一起构成了复杂的食物网,维持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

此外,微生物和无机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微生物可以分解有机物,释放出养分,促进植物生长,而无机物则构成了森林生态系统的非生物成分,如土壤、水分和空气等。

环境森林的环境包括了气候、土壤、水源和地形等自然条件,这些环境因素直接影响着森林生态系统的生长和发展。

气候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它影响了植物的生长、动物的繁殖和微生物的活动。

不同类型的气候会导致不同类型的森林生态系统,例如热带雨林、温带针叶林和寒带落叶林等。

土壤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提供了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和水分。

森林土壤是由有机物和无机物混合而成的,其中含有丰富的养分,适宜植物生长。

水源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环境因素,它支持了植物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保持了森林生态系统的稳定。

地形则对水源的分布和流动起着重要作用,即不同地形会导致不同的水文环境,进而影响着整个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

森林的教案

森林的教案

森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的概念和特点;2.掌握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3.了解森林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4.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1. 森林的概念和特点1.森林的定义;2.森林的分类;3.森林的分布和面积;4.森林的生态特点。

2. 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1.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2.森林的生态功能;3.森林的生态平衡。

3. 森林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1.森林的生态价值;2.森林的保护意义;3.森林的保护措施。

4. 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1.环保意识的培养;2.保护森林的责任感的培养;3.保护森林的行动。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演示等方式,向学生传授森林的相关知识;2.实验法:通过实验、观察等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3.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班级讨论等方式,让学生自主思考和交流森林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4.案例法:通过案例分析、故事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的保护措施和行动。

四、教学过程1. 森林的概念和特点1.讲解森林的定义和分类;2.展示森林的分布和面积;3.分析森林的生态特点。

2. 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1.实验观察森林的生态系统结构;2.讲解森林的生态功能;3.分析森林的生态平衡。

3. 森林的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1.讲解森林的生态价值;2.分析森林的保护意义;3.讨论森林的保护措施。

4. 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1.讲解环保意识的培养;2.分析保护森林的责任感的培养;3.案例分析保护森林的行动。

五、教学评价1.学生的课堂表现;2.学生的实验报告;3.学生的讨论和交流;4.学生的保护森林行动计划。

六、教学资源1.课本;2.实验器材;3.多媒体设备;4.案例资料。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森林的概念、特点、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生态价值和保护意义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责任感。

但是,本次教学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实验设计不够完善、案例分析不够充分等,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以改进。

南林大公共课林学概论第4讲-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南林大公共课林学概论第4讲-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

1森林的结构特征与生态功能主讲人:王国兵2一、森林的结构特征·⑴构成森林的植物成分·枯立木:林木中常常由于自然枯死或感染病虫害而枯死的林木称为枯立木。

·森林是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落,除乔木树种外,其他植物成分还很多。

3(一)立木层·是所有乔木树种的总称。

每一株树木称为立木或林木。

立木层中的树种因其经济价值、作用和特点不同,又分为以下几类:4·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

它是群落中数量最多的树种,它决定着群落特点(如共他植物的种类、数量、功物区系、更新演替等),支配环境。

(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总之优势度较大的种)。

5·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

是符合人们经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主要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有些天然林中,主要树种不一定数量最多;次生林中,往往缺少主要树种。

6·伴生树种:又称辅佐树种。

它是陪伴主要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生长速度同步而终生高度略低。

伴生树种的作用主要是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制其萌条和侧枝发育。

在防风为主的防守林带中,伴生树种可增加树冠层的厚度和紧密度,提高防护效益。

7·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

它是群落中不符合经营目的要求的树种,经济价值低。

经济价值通常以木材价值为准,木材松软的软杂木多属次要树种。

次生林大多由次要树种组成。

8·先锋树种:稳定的森林被破坏后,迹地裸露,小气候剧变,特别是光强、温度变幅大,此时,稳定群落中的原主要树种难以更新,而不怕日灼、霜害,不畏杂草的喜光树种,依靠其结实和传播的能力,适者生存抢先占据了地盘。

这些树种,被人们誉为先锋树种。

9(二)下木层·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一半(这一点是与幼树区别的重要标志)。

下木数量多少和种类因地区和建群种而异,阳性树种为优势树种的林下一般下木数量多。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的定义: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和环境之间的动态平衡关系 生态平衡的重要性: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健康,保障生物多样性和生态服务的持续供 给 生态平衡的维持机制:负反馈调节、生态位分化、竞争与共生等
生态平衡的破坏原因:人类活动、气候变化、自然灾害等
生态平衡的恢复措施:保护生态环境、恢复植被、加强生态监测与研究等
分解者:微生物,如细菌、真 菌等,分解有机物质,释放营
养物质回到生态系统中
生产者:植物,如树木、草本 植物等,通过光合作用将太阳 能转化为化学能
营养循环:生产者、消费者 和分解者之间的营养物质流 动和转化,维持生态系统的
稳定和持续发展
2
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光合作用:植物吸收二氧化碳, 释放氧气

呼吸作用:植物和动 物消耗有机物,释放
二氧化碳和水
食物链和食物网:植 物、动物和微生物之 间的能量传递和转化
物质循环:森林生态 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如碳循环、氮循环等
森林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
信息传递的方式:化学信号、物理信号、生物信号
信息传递的作用: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发展
信息传递的例子:植物通过释放化学物质吸引昆虫授粉 信息传递的影响:影响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生存,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 生物多样性
营养循环:植物从土壤中吸收养 分,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 再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回土壤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微生物消耗氧 气,产生二氧化碳
水分循环: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 水分释放到大气中,再通过降雨 返回森林
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光合作用:植物吸收 阳光,将二氧化碳和 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

第二章相关讲义林学知识

第二章相关讲义林学知识
中国《森林采伐更新管理方法》规定,森林采 伐后的当年或者次年内必须完成森林更新造林, 并要达到更新的标准。
3.2 主伐
3.2主伐 森林主伐方式分为择伐、皆伐和渐伐3种。
3.2.1皆伐 适用范围 a) 人工成、过熟同龄林或单层林或天然针叶林; b) 中小径林木株数占总株数的比例小于30%的
人工成、过熟异龄林。
第二章相关林学知识
第一节 林业基础
1.1 概述 1.2 森林类型 1.3 森林立地
1.1.1林业的概念与内涵
林业,顾名思义,是培育、保护、管 理和利用森林的事业。一般认为,林业是 大农业的组成部分,与农业中的种植业相 似,区别在于其种植对象是木本植物。
现代的林业则正在逐渐摆脱单纯生产
和经营木材的传统观念,重视森林的生态 和社会效益,以多目的综合经营森林和高 效率深度利用森林资源为其特征。
森林界定标准
我国,如果以“有林地”定义森林,则郁闭 度达到0.2(包括0.2)以上为有林地。界定 森林除了林木的郁闭程度外,还有面积上 的要求。在我国,天然林面积达0.1hm2, 人 工 林 、 经 济 林 等 达 1 亩 ( 合 0.067hm2 ) 以上为森林。
森林资源的特性
(1)森林效能的多样性 (2)可再生性 (3)生产经营周期长 (4)生产经营空间广 (5)收获期的不明显性
1.2 森林类型
1.2.1森林类型的含义 森林类型就是根据森林的不同特征而对
森林的划分,这些森林特征包括
森林的地带性 森林外貌特征 森林的起源 森林的结构 森林的功能和所发挥的作用等。
1.2.2森林类型的划分
根据森林的自然功能和经营目的不同进行 划分
生态林:防护林、特用林 商品林:用材林、薪炭林、经济林、竹林

一相关林学知识讲义

一相关林学知识讲义

⼀相关林学知识讲义相关林学知识⽬录第⼀章概述 (2)第⼀节森林资源概念及特点 (2)第⼆节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4)第三节现代林业的特点 (7)第⼆章森林营造 (9)第⼀节森林⽴地 (9)第⼆节适地适树与树种选择 (10)第三节林⽊良种 (12)第三章森林经营 (14)第⼀节抚育采伐的概念和⽬的 (14)第⼆节抚育采伐的种类和⽅法 (15)第三节抚育采伐的技术要素 (19)第四节林分改造 (21)第四章森林采伐与更新 (21)第⼀节择伐更新 (23)第⼆节皆伐更新 (24)第三节渐伐更新 (26)第四节森林采伐更新⽅式的选择 (27)第五节森林采伐管理 (27)第五章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 (30)第⼀节数量成熟和⼯艺成熟 (30)第⼆节经济成熟 (31)第三节经营周期 (32)第六章森林区划及组织经营单位 (35)第⼀节森林区划 (35)第⼆节经营单位的组织 (36)第七章森林资产评估中投资收益率的确定 (39)第⼀节货币的时间价值 (39)第⼆节森林资源资产评估的利率确定 (40)第⼀章概述第⼀节森林资源概念及特点森林是陆地⽣态系统的主体,森林资源是⼈类社会的极为重要的财富,是林业企业赖以⽣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产资料的重要来源。

森林还在⽔源涵养,⽔⼟保持、防风固沙、净化空⽓,美化环境等⽅⾯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是⼈类⽂明的摇篮、现代⽂明的重要标志,也是⼈类⽣存和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源和环境条件。

长期以来认为森林资源主要是⾃然产⽣的,因⽽只有使⽤价值,⽽没有价值。

没有将森林资源作为资产来管理、来经营,这种错误的理解与认识使⼏⼗年的林业建设发⽣了很⼤的失误,产⽣了许多不良的后果,从⽽导致了森林资源锐减和不应有的环境破坏。

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经营是森林资源经营的⼀个飞跃。

它是从资源产品经济向资源商品经济的必由之路。

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是进⾏森林资源的资产化经营的⼀项重要⼯作。

通过对森林资源资产进⾏评估,既能促进森林资源资产的合理流动,提⾼使⽤效能,⼜能正确体现森林资源资产的价值量,保障森林资源资产的保值和增值,维护森林资源资产的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年一个龄级:适用于速生树种和无性更新的软阔叶 树种,如杨、柳、杉木、桉树等。
▪ 竹子一般1年或2年一个龄级,因为它生长迅速,龄 级期长了就反应不出它的变化,对指导生产不利。
2020/2/29
(4)疏密度、密度、郁闭度
▪ 疏密度:森林的疏密程度。说明林木对空 间利用的程度,疏密度越大说明生产力愈 高。疏密度用每公顷蓄积(或断面积)与 相同条件下“标准林分”(当地同一优势 树种最大蓄积量的林分)的蓄积量或断面 积之比来表示。(标准林分蓄积可查)
▪ 另外(疏密度:主林层不小于0.3,次林层 不小于0.2;次林层平均直径在8cm以上)。
2020/2/29
(3)林龄
▪ 林龄是林分的年龄,它是按龄级划分的。龄 级是按树种的生长速度和寿命确定的,我国 树种繁多,有几种龄级组的树种。
2020/2/29
▪ 按林分内树木的年龄结构,可分为同龄林 和异龄林;林分内所有树木年龄完全相同 -绝对同龄林,如人工落叶松。林分内树 木年龄相差不超过一个龄级的为相对同龄 林。林分内树木年龄相差超过一个龄级的 称为异龄林。
2020/2/29
▪ 先锋树种:稳定的森林被破坏后,迹地裸 露,小气候剧变,特别是光强、温度变幅 大,此时,稳定群落中的原主要树种难以 更新,而不怕日灼、霜害,不畏杂草的喜 光树种,依靠其结实和传播的能力,适者 生存抢先占据了地盘。这些树种,被人们 誉为先锋树种。
2020/2/29
(二)下木层
▪ 下木即林内的灌木,但其高度一般终生不 超过成熟林分平均高的一半(这一点是与 幼树区别的重要标志)。下木数量多少和 种类因地区和建群种而异,阳性树种为优 势树种的林下一般下木数量多。
2020/2/29
▪ 龄级:林木在一定年龄范围内(5、10、15年),各 个体生长发育特点相似,经营方式相同,这个 年龄 范围称为龄级用ⅠⅡⅢ……表示。
▪ 20年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慢、寿命长的树种,如 云杉、冷衫、红松、樟、栎等。
▪ 10年一个龄级:适用于生长和寿命中庸的树种,如 桦木、槭树、油松、马尾松和落叶松等。
2020/2/29
▪ 优势树种又称建群树种。它是群落中数量 最多的树种,它决定着群落特点(如共他植 物的种类、数量、功物区系、更新演替等), 支配环境。(个体数量多、投影盖度大、 生物量高、体积较大、生活能力较强,总 之优势度较大的种)。
2020/2/29
▪ 主要树种:又称目的树种。是符合人们经 营目的的树种,一般具有最大的经济价值。 主要树种同时又是优势树种,是比较理想 的,但是有些天然林中,主要树种不一定 数量最多;次生林中,往往缺少主要树种。
2020/2/29
▪ 活地被物层:是林内的草本植物和半灌木、 小灌木、苔藓、地衣、真菌等组成的植物 层次,居林内最下层,往往又可分两个层 次:草本层和苔藓层。活地被物中有着极 丰富的药用植物和经济植物,如人参、天 麻、三七、何首乌、半夏、党参等均生长 在林下。
2020/2/29
(四)层外植物
▪ 又称层间植物。是林内没有固定层次的植 物成分。如藤本植物、附生植物、寄生植 物,(东北:五味子、冬青、老牛肝)以 及土壤中的细菌、真菌、藻类等。层外植 物往往是湿热气候的标志,亚热带、热带 林内,比在高纬度或高山寒冷气候条件下 的林内发达得多。层外植物利害具有双重 性:有的具有很高的 经济价值,有的缠绕 在树干上可使;林木致死,被称为“绞杀 植物”。
2020/2/29
▪ 郁闭度:即林冠相互衔接的程度。以林冠 在林地投影所占面积与林地总面积之比的 十分法表示。1.0最高郁闭,0.1-0.2郁闭度 为疏林地。
▪ 密度:单位面积林地上林木的株数。直接 影响未来森林的形成速度和质量。
2020/2/29
(5)林型
▪ 林分是一些具体森林地段,有自身的特征, 也具有经营意义:但只依靠上述特征还不只 以满足经营要求。如两个落叶松林分,其立 木特征相同,地位级都是Ⅳ,但一个是山坡 地,—一个是河岸沼泽地。显然它们的经营 措施不应该相同。林型是对林分的分类。它 是根据一系列的综合特征确定的。如,白桦 落叶松林、河岸落叶松林、高山偃松林、杜 鹃白桦林等。
2020/2/29
▪ 伴生树种:又称辅佐树种。它是陪伴主要 树种生长的树种,一般比主要树种耐荫, 生长速度同步而终生高度略低。伴生树种 的作用主要是促使主要树种干材通直,抑 制其萌条和侧枝发育。在防风为主的防守 林带中,伴生树种可增加树冠层的厚度和 紧密度,提高防护效益。
2020/2/29
▪ 次要树种:又称非目的树种。它是群落中 不符合经营目的要求的树种,经济价值低。 经济价值通常以木材价值为准,木材松软 的软杂木多属次要树种。次生林大多由次 要树种组成。
2020/2/29
▪ 2.体现经度地带性的山体垂直带的组成情况, 还与该经度地带所处的纬度有一定的相关性。 经度起点的植被垂直带,向上首先变为同纬度 的海洋性植被(即近海洋处同高度的植被类 型),而后,随着海拔的升高,出现与纬度地 带性相应的植被带。
▪ 如高山是处于热带的荒漠地区,则山麓平地的 地带性的植被类型为干荒漠,随着山地的上升, 依次的理想分布为干草原(或稀树草原)→疏 林灌丛→常绿阔叶林→夏绿林→亚高山针叶林 →高山灌丛→高山草地→高山冻原→冰雪带。
2020/2/29
▪ ⑵我国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在我国温带地区表现较为明显,从东南至
西北其变化规律如下:
2020/2/29
㈡ 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
▪ 山体的植被垂直带,是反映山体所处的一 定纬度和一定经度的水平地带性的特征, 植被垂直地带性是从属于水平地带性的特 征,在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相互关 系中,水平地带性是基础,它决定着山地 垂直地带的系统。
2020/2/29
(2)林相(林层)
▪ 乔木林冠的层次状况,称为林相。林冠集 中在一个层次,称为单层林;林冠分为两 层或两层以上的称为复层林;林冠层次不 清,上下连接构成垂直郁闭者,称为连层 林。
2020/2/29
▪ 自然界的森林,在林相方面也表现出复杂 多样性。森林调查工作者经常遇到划分林 相方面的困难,因此,划分林层要有一些 具体标准。一般层间高差要大于20%,每 层林木要有一定的数量〔经理调查中规定 每林层立木蓄积每公顷大于30立万米〕。
2020/2/29
㈠ 水平地带性分布规律
▪ 1.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⑴世界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北半球自北到南依次出现:寒带苔原→寒
温带针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暖温带落 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欧亚大陆中部和北美中部,自北向南依次 出现:苔原→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草原 →荒漠。
植被和终年冰雪带。
2020/2/29
四、森林的生态功能
▪ 森林不仅具有巨大的经济效益,更重要 的是具有巨大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2020/2/29
㈠ 森林是人类的资源宝库
▪ 森林能够提供大量木材和其它林产品,还能 生产果品、药材、皮毛、松香、栲胶、紫胶、 樟脑、桐油、橡胶等具有很大经济价值的产 品。
2020/2/29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⑵我国植被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东部湿润森林区,自北向南依次为:寒温带针
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常绿落叶阔 叶混交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热带季 风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季雨林。西部内陆 腹地,受强烈的大陆性气候的影响,由于青藏 高原的隆起,从北至南出现的一系列东西走向 的巨大山系,打破了原有的纬度地带性,因此 自北向南的变化如下:
2020/2/29
三、森林的分布规律
▪ 地球表面的热量是随着所在纬度的位置而 变化的,水分则随着距离海洋的远近,以 及大气环流和洋流等的变化而变化。水热 结合导致植被呈地带性分布,一方面沿纬 度方向成带状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纬 度地带性;
2020/2/29
▪ 另一方面从沿海向内陆方向成带状发生有 规律的更替,称为经度地带性。此外,随 着海拔高度的增加,气候、土壤和动植物 群落也发生有规律的更替,称为垂直地带 性。垂直带和水平带都是逐渐变化的,由 量变到质变,带间有过渡带。
2020/2/29
(6)森林起源
▪ 即森林的形成方式,一般指林分的繁殖方式。 ▪ 实生林:由种子发芽成长形成林分,主干通
直,生长高大,根系良好,寿命较高,不易 感染病虫害。 ▪ 无性繁殖林:由插条,伐根萌芽、根蘖等方 式形成的森林。特点,发生快、衰老早、易 感病虫害,不宜培育大径材。 ▪ 次生林中,实生林为乔林;萌生林为矮林; 上层实生,下层为萌芽,林业上称为中林。
▪ 森林中有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仅热带雨林 中的物种就占地球上全部物种的50%。在我 国的森林中,既有大量的食用植物,又有很 多油料植物,还有丰富的药材资源。
2020/2/29
▪ 现代的森林仍然是地球上一个重要的能源 生产者。由于森林的面积大,同化层厚, 又是多年生,它所固定的日光能量很大。 据估计,地球上全部森林积累的生物量 (以干物质计)为一万六干多亿吨,约占 全部陆地生物量的90%,地球上全部森林 的每年净生产量约为七百亿吨,约占全部 陆地年净生产量的65%。
2020/2/29
▪ 下木种类与荒山上的灌木种类不同,森 林形成后,原有的灌木种类减少或消失; 森林采伐后,原林下的下木种类又会减 少或消失。下木对防护、更新有重要影 响,也具有经营上的意义。
2020/2/29
(三)地被物层
▪ 死地被物层:指林地上的枯枝落叶层。它 是林地腐殖质和肥力的来源,对土壤性质 有很大的影响。要注意保护和改良,才能 有效利用。
▪ 温带荒漠、半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 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寒山地灌丛草原带。
2020/2/29
2.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⑴世界植被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 ▪ 北美的中部,东面是大西洋,西面是太平
洋,但被经向的落基山脉所阻隔,植被从 东向西依次更替为:(东)森林地带→草 原地带→半荒漠地带→荒漠地带→森林地 带(西)落基山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