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

合集下载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多发生在2岁以下的婴幼儿,严重时可导致肠坏死、穿孔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十分重要。

那么,什么是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呢?首先,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最常见的首选方法是非手术治疗,即采用空气灌肠疗法。

这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空气,使肠套叠部位得以扩张,从而使肠套叠得以解除。

这种治疗方法简单、安全,对小儿肠套叠的疗效也十分显著。

在临床实践中,大部分小儿肠套叠患儿均可通过空气灌肠疗法成功治愈,避免了手术的风险和创伤。

其次,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空气灌肠疗法可能无法达到理想的疗效,或者患儿存在严重的并发症,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采用腹腔镜手术或者开腹手术,通过手术的方式将肠套叠的部位进行复位,解除肠套叠。

手术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创伤和风险,但对于一些复杂的、伴有严重并发症的小儿肠套叠患儿来说,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可以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保护患儿的生命安全。

除了空气灌肠疗法和手术治疗外,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及时就诊十分重要,一旦发现小儿出现腹痛、呕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以便及时进行诊断和治疗。

其次,治疗过程中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避免病情恶化。

最后,治疗结束后需要进行有效的康复护理,避免小儿肠套叠再次发作。

总之,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首选方法是空气灌肠疗法,可以有效解除肠套叠,避免手术的创伤和风险。

但对于一些特殊情况下,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及时就诊、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以及有效的康复护理同样十分重要。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人了解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及时发现并治疗小儿肠套叠,保护小儿的健康。

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

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

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婴幼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主要发生在6个月到2岁的婴幼儿身上。

这种疾病在临床上非常重要,因为如果不及时诊治,可能会导致肠坏死和穿孔,甚至危及生命。

因此,了解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对于医务人员和家长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主要包括腹痛、呕吐、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

腹痛是最常见的症状,婴幼儿会表现出持续性的剧烈腹痛,常伴有哭闹和拒食。

呕吐也是常见的症状,呕吐物一般为胃内容物,但随着肠坏死的发展,呕吐物中可能会有黄绿色的胆汁。

便血是婴幼儿肠套叠的典型表现,便血的颜色一般为暗红色,伴有粘液和脓血,但并不是所有患儿都会出现便血。

肠梗阻是婴幼儿肠套叠的严重症状,患儿会出现腹胀、排气减少或无气,以及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等症状。

对于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医务人员需要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初步的判断。

如果怀疑婴幼儿患有肠套叠,应立即进行B超或X线检查以确认诊断。

一旦确诊,应立即安排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是婴幼儿肠套叠的主要治疗方法,常采用腹腔镜手术或开腹手术。

手术的目的是解除肠套叠,恢复肠道通畅。

除了手术治疗外,还需要对患儿进行支持性治疗。

首先是补充液体和电解质,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其次是给予抗生素治疗,以预防感染的发生。

此外,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包括腹痛、呕吐、便血和肠梗阻等症状的变化。

如果患儿出现腹痛加剧、呕吐增多、便血加重或肠梗阻症状加重等情况,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或采取其他措施。

总之,婴幼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且严重的疾病,需要及时诊治。

了解婴幼儿肠套叠的临床特征和治疗原则对于医务人员和家长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在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应根据患儿的临床表现和体征进行初步判断,并及时进行B超或X 线检查以确认诊断。

一旦确诊,应立即安排手术治疗,并进行支持性治疗。

此外,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儿科急性肠套叠的诊疗常规

儿科急性肠套叠的诊疗常规

儿科急性肠套叠的诊疗常规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也是3个月至6岁期间引起肠梗阻的最常见原因。

60%本病患儿的年龄在1岁以内,但新生儿罕见。

80%患儿年龄在2岁以内,男孩发病率多于女孩,约为4:1。

健康肥胖儿多见,发病季节与胃肠道病毒感染流行相一致,以春秋季多见。

常伴发于胃肠炎和上呼吸道感染。

一、临床表现1.腹痛既往健康的孩子突然发作剧烈的阵发性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或更长时间后,腹痛缓解,安静或入睡,间歇10~20min又反复发作。

阵发性腹痛系由于肠系膜受牵拉和套叠鞘部强烈收缩所致。

2.呕吐初为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吐粪便样液体,说明有肠管梗阻。

3.血便为重要症状。

出现症状的最初几小时大便可正常,以后大便少或无便。

约85%病例在发病后6~12h排出果酱样黏液血便,或作直肠指检时发现血便。

4.腹部包块多数病例在右上腹季肋下可触及有轻微触痛的套叠肿块,呈腊肠样,光滑不太软,稍可移动。

晚期发生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出现腹胀、腹水、腹肌紧张和压痛,不易扪及肿块,有时腹部扪诊和直肠指检双合检查可触及肿块5.全身情况患儿在早期一般情况尚好,体温正常,无全身中毒症状。

随着病程延长,病情加重,并发肠坏死或腹膜炎时,全身情况恶化,常有严重脱水、高热、嗜睡、昏迷及休克等中毒症状。

二、诊断和鉴别诊断凡健康婴幼儿突然发生阵发性腹痛或阵发性哭闹、呕吐、便血和腹部扪及腊肠样肿块时可确诊。

肠套叠早期在未排出血便前应做直肠指检。

本病应与下列疾病鉴别。

1.细菌性痢疾夏季发病多,大便含黏液、脓血,里急后重,多伴有高热等感染中毒症状。

粪便检查可见成堆脓细胞,细菌培养阳性。

但必须注意细菌性痢疾偶尔亦可引起肠套叠,两种疾病可同时存在或肠套叠继发于细菌性痢疾后2.梅克尔憩室出血大量血便,常为无痛性,亦可并发肠套叠。

3.过敏性紫癜有阵发性腹痛,呕吐、便血,由于肠管有水肿、出血、增厚,有时左右下腹可触及肿块,但绝大多数患儿有出血性皮疹、关节肿痛,部分病例有肾脏病变。

小儿外科婴儿肠套叠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婴儿肠套叠手术技术操作规范

小儿外科婴儿肠套叠手术技术操作规范【适应证】1.非手术治疗适应证⑴病程不超过48h,便血不超过24h。

(2)全身状况好,无明显脱水、酸中毒及休克表现,无高热及呼吸困难者。

⑶腹不胀,无压痛及肌紧张等腹膜刺激征象者。

2.手术治疗适应证(1)灌肠禁忌证者。

(2)灌肠复位失败者,或有腹膜刺激征疑有肠坏死者。

(3)慢性肠套叠或复发性肠套叠,疑有器质性病变者。

(4)疑为小肠型肠套叠者。

【禁忌证】非手术治疗禁忌证:1.病程超过48h,便血超过24h。

2.全身情况不良,有高热、脱水、精神委靡及休克等中毒症状者。

3.腹胀明显,腹部有明显压痛、肌紧张,疑有腹膜炎或疑有肠坏死者。

4.立位平片显示完全性肠梗阻者。

【操作方法及程序】1.非手术治疗(1)结肠注气整复法:适用于发病24h以内,全身情况良好、无腹膜刺激征、无严重腹服者。

将气囊肛管(FoIey管)置入直肠内,用自动控制压力仪,将压力从8kPa(60mmHg)逐渐调高,不超过I2kPa(90nmiHg),见到套叠影逆行推进,由大变小直至消失,大量气体进入回肠,提示复位成功。

患儿应留院观察,注意有充症状再现。

口服药用炭片2g,6~8h后排出的粪便内含有炭剂,证实肠道通杨。

如症状仍未消失,应进,步检查是否复位不完全或复发。

(2)铁剂灌肠整复法:先将盛钢容器置于患儿水平体位以上60Cm高度,将钢剂注入直肠内,见到套叠影后,将容器提高到90SIOoCm,继续缓慢注入铁剂,套叠影逆行推进,变小,渐至消失,钢剂进入回肠,提示复位成功,患儿留院观察处理,同结肠注气整复法。

(3)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复位法:采用生理盐水或水溶性造影剂为介质灌肠。

复位压力为6.65-12kPa(50mmHg),注水量为300~700m1.,在B超荧光屏上可见“同心圆”或“靶环”状块影向回盲部收缩,逐渐变小,最后通过回盲瓣突然消失,液体急速进入回肠。

满意的复位是见套入部消失,液体逆流进入小肠。

2.手术治疗(1)手法复位术:在全麻或硬膜外麻醉下行右下腹或右上腹横切口,在套叠远端肠段用挤压手法使其整复,复位成功后务必详细检查是否存在病理性肠套叠起点,必要时一并处理,对复发性肠套叠手术的患儿,手法复位后如未发现病理起点,存在游动盲肠者可行盲肠右下腹膜外埋藏固定法,以减少复发。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的治疗

肠套叠的治疗肠套叠是指肠道中的一段肠管套入另一段而引起肠梗阻的一种情况。

肠套叠在婴幼儿时期较为常见,但在成人中也可能发生。

一旦发作,肠套叠可能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及时治疗。

诊断方法诊断肠套叠通常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临床症状:患者可能出现腹痛、呕吐、便血等症状。

2.医学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波、CT扫描等检查可以帮助医生确认诊断。

3.确认性治疗:在一些情况下,医生可能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帮助确认诊断。

肠套叠的治疗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保守治疗对于一些早期、轻度的肠套叠病例,医生可能首先会选择保守治疗方法,包括:1.输液:通过静脉输液来维持患者的水电解质平衡。

2.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抗生素等用于缓解症状或预防感染。

保守治疗一般适用于轻度肠套叠,并且需要定期检查病情的进展情况。

如果症状加重或保守治疗无效,可能需要考虑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严重的肠套叠病例,包括:1.腹腔镜手术:通过腹腔镜进行手术治疗,可以减少创伤和恢复时间。

2.开腹手术:在一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开腹手术来处理肠套叠。

手术治疗通常可以取出套叠的肠道,并修复受损的组织,以恢复肠道功能。

术后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进行恰当的康复护理。

预防肠套叠预防肠套叠的关键是保持肠道健康,避免慢性便秘、过量进食、快速进食等可能导致肠套叠的行为。

定期体检、饮食调理、运动等也有助于预防肠套叠的发生。

综上所述,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但严重的肠道疾病,及时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医生会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和患者的整体情况来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以帮助患者尽快康复恢复健康。

儿童肠套叠诊疗规范

儿童肠套叠诊疗规范

儿童肠套叠诊疗规范肠套叠指部分肠管和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肠梗阻最常见的原因,也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本病患儿大多在2岁以内,2岁以后减少,新生儿罕见。

男孩发病率较高,男:女为1.5:1。

【病因和发病机制】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

婴幼儿时期肠套叠几乎均为原发性,其病因不明。

有人认为可能因婴幼儿回盲部肠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所致。

继发性肠套叠约占2%~5%,多因肠壁或肠腔内器质性病变,如肠息肉、肠肿瘤、腹型过敏性紫癜致肠壁血肿、Meckel憩室、肠重复畸形,或翻入肠腔内,或牵引肠壁,成为起点引起肠套叠。

一些促发因素如饮食改变和辅食刺激、环境或气温骤变、腹泻及病毒感染等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

【病理】肠套叠一般是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管,绝大多数呈单发。

根据其套入部位分为:1、回盲型:回盲瓣是肠套叠头部带领回肠末端进入升结肠.盲肠、阑尾也随着翻入结肠内,此型最常见;2、回结肠型:回肠从距回盲部几厘米处,套入回肠最末端,穿过回盲部进入结肠;3、回肠型;回肠套入远端回肠,然后整个套入结肠;4、小肠型:小肠套入结肠,少见;5、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少见;6、多发型:回结肠型和小肠套叠合并存在。

肠套叠外管部分称鞘部,进到里面部分称套入部,共3层肠壁。

有时整个肠套叠部分再套入远端肠管内,则成为复套,共5层肠壁。

大多数肠套叠在最初24小时内可不引起肠绞窄,但时间长可发展为肠坏死以至休克。

肠套叠时,由于鞘部,尤其是颈部痉挛收缩,挤压套入肠管,牵拉和压迫肠系膜,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

初时套入部肠管淤血、水肿、肠壁增厚、颜色变紫,并有渗液及腺体黏液分泌增加,产生血便。

随后动脉受压,套入部肠管缺血坏死,严重者并发穿孔。

此种动脉性坏死多在梗阻远端,穿孔后对腹腔污染不严重,也不发生气腹,因而不易被发现。

年长儿回结肠型肠套叠时,由于结肠肠壁相对较厚和肠腔较大,套入部管腔尚可保持通畅,且无血循环障碍,水肿充血程度轻,除因肠痉挛而发生腹痛外,很少有完全性肠梗阻的表现,患儿常可进食,临床上称为慢性肠套叠。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病史采集1. 入院24 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是否有阵发性哭闹或腹痛、腹部包块及腹胀的情况、是否伴有呕吐及有无果酱样血便等。

治疗的经过和对治疗的反应。

检查1. 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检查腹部情况, 作肛门指诊。

2. 怀疑肠套叠必须行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行腹部 B 超检查。

3. 血常规检查及血电解质检查是必要的。

诊断1. 凡具有典型的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等可作出诊断。

2. 凡临床症状不典型又怀疑为肠套叠,可以利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3.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包括细菌性痢疾、蛔虫肠梗阻、腹型紫癜、直肠脱垂等。

X 线检查、B 超检查及实验室常规化验检查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1. 肠套叠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2. 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或钡剂灌肠等方法,这既是诊断过程又是治疗过程,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为发病时间不长而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

禁忌证为发病时间长而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腹部异常膨胀,X 线透视可见小肠严重积气,并有多数张力性液平面者;肠套叠达到脾曲的远端者;试用空气灌肠时如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

3. 对空气灌肠复位的鉴定包括碳剂试验等方法。

4. 空气或钡剂灌肠如出现肠穿孔等情况,必须立即用粗针头行腹穿减压,并进行急诊手术。

5. 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补液、纠正水盐失衡、胃肠减压、给氧、退热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是有益的。

6 .处理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及裂开、感染性休克、肠坏死及穿孔、肠粘连等。

7.病情复杂或处理困难者,需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疗效标准1. 治愈:经空气或钡剂灌肠或者经过手术治疗肠套叠整复,症状消失,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凡达到临床治愈,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肠套叠治疗方法

肠套叠治疗方法

肠套叠治疗方法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也可发生于成人。

它是指肠管的一段滑入另一段肠腔内,导致肠腔阻塞和血液循环受阻。

如果不及时治疗,肠套叠可能导致肠坏死和穿孔,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肠套叠患者至关重要。

目前,对于肠套叠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方法:1. 气钡双重造影,这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在肛门插入气体和造影剂,观察肠套叠的位置和程度。

在一些轻度肠套叠的患者中,这种方法可以帮助肠套叠自行复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2. 腹部按摩,对于婴幼儿肠套叠患者,可以尝试轻柔的腹部按摩,有助于促进肠管的排气和排便,减轻肠套叠的症状。

3. 药物治疗,在一些轻度肠套叠的患者中,可以通过使用止痛药和消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帮助肠套叠自行复位。

手术治疗方法:1. 腹腔镜手术,对于肠套叠严重或反复发作的患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腹腔镜技术,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肠套叠的情况,并进行手术修复,恢复肠管的通畅。

2. 传统开腹手术,在一些复杂的肠套叠病例中,可能需要采用传统的开腹手术来进行治疗。

这种手术方法可以更彻底地修复肠套叠,并清除可能存在的坏死组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除了上述的治疗方法外,患者在接受治疗的同时,还需要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习惯的改变。

避免食用过多油腻食物和高纤维食物,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减少肠套叠的发生。

此外,定期进行体育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对肠套叠的预防和治疗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肠套叠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肠道疾病,患者在发现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合理有效的治疗。

针对不同程度和类型的肠套叠,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患者还需要注意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以帮助恢复和预防肠套叠的再次发作。

希望本文的内容能够对肠套叠患者和家属有所帮助,更多的信息请咨询专业医生。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

·健康科学·小儿肠套叠的诊断与治疗甘娜孩子总是哭闹,有呕吐以及面色灰白等情况究竟是怎么回事?相信很多新手父母在照顾孩子方面还欠缺很多经验,一旦遇到各种小儿疾病症状往往手足无措,因不了解各种症状很可能导致孩子的病情被延误而产生不良后果,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孩子时一定要注意观察孩子是否存在各种不正常的表现。

很多小儿疾病如果我们尽早发现并引起重视,并在早期接受科学有效的治疗,不仅能够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同时也能减少治疗过程中所受痛苦。

小儿肠套叠是小儿肠梗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由于患儿年龄普遍比较小缺乏有效的表达方式,所以父母往往只能通过孩子烦躁哭闹、呕吐以及排便异常等情况来发现孩子可能生病了。

本文将针对这一小儿常见病进行详细介绍,希望广大读者朋友们能够更为及时地发现孩子所表现出的异常情况。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婴幼儿常见急腹症。

主要病情是患儿一段肠道组织在各种原因的影响下套入了临近肠道组织,进而导致肠道内容物通过受限以及相关区域肠道组织血供障碍。

通常导致小儿肠套叠的病因是比较复杂的,当前临床医学认为感染因素、肠痉挛因素、遗传因素、饮食规律性及饮食特点以及肠道本身的畸形都是导致小儿肠套叠的病因。

我们在针对小儿肠套叠患儿进行诊断治疗的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家长对病情的描述以及对患儿进行详细检查后才能了解具体病因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由于小儿肠套叠多发于2周岁以下的婴幼儿,所以绝大多数患儿并不能通过自我表述来引起家长的注意,我们需要根据孩子日常生活中所表现出的异常状况来分析孩子是否出现了肠套叠的情况。

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小儿肠套叠一般会导致孩子出现哪些症状。

首先出现肠套叠情况后孩子会出现阵发性的哭闹,这也是很多疾病患儿的共同表现。

通常肠套叠患儿会因腹痛而哭闹,但是并不具有持续性,因为病初患儿肠套叠病情尚未发展,病情并不严重,所以疼痛也呈阵发性,因此孩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哭闹和焦躁的表现。

哭闹的同时伴有手足乱舞的情况,并且从出现异常情况后患儿会出现不进食的情况,存在呕吐和腹泻的症状,呕吐物具体情况与患儿日常饮食有关,一般是吐奶,如果采用奶粉喂养或者已经开始进食辅食的话则有可能是奶块或者食糜等,并且随着症状的不断加重孩子还可能出现呕吐胆汁样物质的情况。

肠套叠诊疗常规

肠套叠诊疗常规

小儿肠套叠结肠注气诊治常规小儿肠套叠结肠注气或稀钡,首先适用于对临床疑有肠套叠患者的进一步确诊。

关于压力整复法,是指利用空气或稀释钡剂适当加压整复早期肠套叠的方法。

整复工具可采用自动控制压力之结肠注气机,或采用三通管分别连接注汽球、压力表及双腔气囊尿管(Foley管)。

一、适应症:l、凡临床疑有肠套叠而未能确诊者;2、诊断明确而无整复禁忌症者。

二、禁忌症:l、肠穿孔腹膜炎;2、中毒性休克;3、下列情况不能作整复术:①肠坏死;②高热、抽搐、降温解痉以前;③重症脱水、酸中毒未纠正以前。

④起病48小时以上,禁忌施行整复术。

三、空气灌肠方法及步骤:l、准备好灌肠器械,调整好压力。

检查气源。

2、了解病史,观察病情。

3、常规胸、腹透视。

腹胀者应立位透视,排除禁忌症。

4.开始用60~80mmHg压力作诊断灌肠,空气缓慢注入,以便准确发现套叠头。

并及时摄片。

5、诊断明确后,缓慢加压,一般采用40~60mmHg即可达复位要求,若套叠较紧者可加压至90mmHg,个别早期病例还可酌情加压,但不超过120mmHg,直至整复成功。

若加压至120mmHg 仍不能复位者,则需考虑手术治疗。

注意:整个加压过程应缓慢,由低压缓慢增高,并以间隙注气收效良好,不少患者在间隙15~30分钟后,或更长时间,可因痉挛解除与水肿消退,用较低压即可复位。

6.及时冲洗照片,发出诊断及整复报告书。

四、提高整复率措施:1、肛门堵塞:用Foler氏管堵塞肛门,其管头忌擦油(容易滑脱),把气囊插入肛门后,注气20~35毫升到气囊内,然后把气囊拉出与与肛门括约肌紧贴,避免结肠内气体从肛管周围漏出。

2、整复前患儿肌注镇静及解痉类药物,剂量比正常多1/3~1/2为佳。

注药后患儿能安静入睡,腹内压降低,肠管解痊,有利整复。

3、正确使用压力:一般90mmHg 压力即可,必要而又病人情况许可时可加大到120mmHg,如要超过这个压力,必须与临床医生商量决定。

下列情况使用压力要特别注意:①发病时间超过24小时;②一般情况较差,有炎症性并发症,年龄3个月以下;③血便多,套叠头大,活动度小,套鞘紧张;④重度腹胀。

肠套叠治疗方法

肠套叠治疗方法

肠套叠治疗方法肠套叠,又称肠套叠症,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特别是在婴幼儿中更为常见。

肠套叠是指肠道的一段在另一段肠道内滑脱,造成肠腔梗阻和血液循环障碍的疾病。

临床上,肠套叠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非手术治疗方法:1. 气钡双重造影,这是一种常用的非手术治疗方法,通过在患者肛门插入气体和造影剂,使肠道充气并进行X光检查,从而观察肠套叠的位置和程度。

对于早期发现的肠套叠,可以通过气钡双重造影来进行诊断和治疗。

2. 腹部按摩,对于婴幼儿肠套叠症患者,腹部按摩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非手术治疗方法。

通过轻柔的按摩可以帮助肠道排气和排便,缓解肠套叠引起的症状。

3. 药物治疗,在肠套叠的早期阶段,可以通过药物治疗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药物包括止痛药、抗生素和消炎药等,可以帮助患者减轻疼痛和预防感染。

手术治疗方法:1. 腹腔镜手术,对于复杂的肠套叠症患者,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

通过腹腔镜可以在不开放腹腔的情况下进行手术治疗,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恢复时间。

2. 传统开放手术,对于严重的肠套叠症患者,可能需要进行传统的开放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重新定位肠道,修复肠道损伤,并清除坏死组织,以恢复肠道的正常功能。

3. 放射介入治疗,对于一些特殊情况的肠套叠症患者,放射介入治疗可以作为一种选择。

通过介入治疗可以在不进行手术的情况下,通过导管在血管内进行治疗,减少手术创伤和恢复时间。

总结:肠套叠症的治疗方法多样,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决定。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避免不当的饮食和运动,以免加重病情。

同时,定期复查和随访也是非常重要的,以监测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帮助更多的患者了解肠套叠症的治疗方法,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恢复健康。

儿科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诊疗

儿科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诊疗

儿科肠套叠患者的护理诊疗肠套叠是指近端肠管及其系膜套入远端肠腔所致的疾病,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多发生在2岁以内的小儿,尤以4〜10月龄的婴儿发病率最高。

男女婴之比约为3:I o健康肥胖儿更多见,春季发病率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淋巴结病毒感染有关。

一、病因肠套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

95%为原发性,多为婴幼儿,病因尚未完全清楚,不存在显著性器质性病变。

有学者认为婴幼儿回盲部系膜尚未完全固定、活动度较大是原发性肠套叠的原因。

约5%病例为继发性,多为年长儿,发生肠套叠的肠管可见明显的机械性原因,如梅克尔憩室、肠息肉、肠肿瘤、肠重复畸形等可牵引肠壁而发生肠套叠。

有些促发因素可导致肠蠕动的节律发生紊乱,从而诱发肠套叠,如饮食改变、腹泻及肠道发生病毒感染等均与之有关。

其中,病毒感染后可以导致末端回肠集合淋巴结增生,局部肠壁增厚,甚至突入肠腔,构成套叠起点,加之肠道病毒感染后蠕动增强导致发病。

二、发病机制肠套叠依据套入部位不同分为回盲型、回结型、回回结型、小肠型、多发型。

以回盲型最为常见。

大多数肠套叠在最初24小时内不引起肠绞窄,但以后可逐渐发展为肠坏死,甚至休克。

肠套叠的鞘部尤其是颈部挤压套入肠管,肠系膜遭牵拉和压迫,使静脉和淋巴回流受阻,套入部肠管瘀血、水肿、肠壁增厚、颜色变紫,并有血性渗液及腺体黏液分泌增加,产生血便。

病情进一步进展,可影响动脉血运,最后肠管发生坏死,出现全身中毒症状。

重者出现肠穿孔和腹膜炎。

三、临床表现随着年龄不同而临床表现不同,2岁以下患儿肠套叠多为急性肠套叠,年长儿多为慢性肠套叠。

1.急性肠套叠临床表现如下所述。

(1)阵发性腹痛:常突然发作,表现为剧烈的肠绞痛,哭闹不安,屈膝缩腹、面色苍白、拒食、出汗,持续数分钟后腹痛缓解,小儿恢复安静或入睡。

间歇10〜20分钟后又反复发作。

阵发性哭吵是由于鞘部强烈收缩,肠系膜受牵连所致。

(2)呕吐:在腹痛后数小时发生,开始为胃内容物,如乳汁、乳块和食物残渣,后可含胆汁,晚期可呕吐粪便样液体。

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肠套叠(intestinal intussusception)是指肠管的一段向内套入另一段肠管,形成一个肠壁嵌入肠腔内的病变。

肠套叠常见于婴幼儿和幼儿,但也可发生于成人。

本文将介绍肠套叠的诊断与处理方法。

一、诊断方法1.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医生会详细询问病史,包括患者的症状、起病情况以及有无腹痛、呕吐等症状。

在体格检查中,医生会检查腹部是否有明显压痛、包块或充气肠管听诊音。

2.影像学检查:超声波检查是最常用的初级影像学检查方法。

通过超声波可以诊断肠套叠,并确定套叠部位、肠管壁的厚度和充血情况。

对于疑难复杂的病例,CT扫描是一种高度敏感和特异的辅助检查方法。

CT扫描可以显示肠套叠的详细情况,包括套叠的大小、程度以及有无并发症。

3.其他检查:小儿肠套叠中,造影检查是肠腔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给患儿灌服透视剂,可以实时观察套叠部位和腹部肠段的状态。

二、处理方法1.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诊断、病情稳定的患者,可以进行非手术治疗。

这包括经肛门给气或药物治疗。

经肛门给气是通过将一根直径较小的软管插入肛门向肠套叠处送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肠套叠脱套。

这种方法适用于肠套叠程度较轻的患者。

药物治疗主要是通过使用镇痛药、抗炎药和抗生素来减轻症状,并促进肠套叠的脱套。

然而,非手术治疗方法的有效性存在争议,且有可能出现复发。

2.手术治疗:对于病情较重或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主要有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两种方式。

开腹手术是一种传统的手术方法,通过切开患者的腹腔,找到肠套叠的位置,并进行脱套或切除。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通过在腹壁上插入腹腔镜,观察肠套叠的情况,并进行脱套或切除。

相比于开腹手术,腹腔镜手术创伤更小,恢复时间更短。

无论是开腹手术还是腹腔镜手术,手术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是否切除坏死肠段,并在必要时进行吻合。

三、后续护理与康复肠套叠手术后,患者需要进行后续护理与康复。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整复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整复

预防小儿肠套叠的措施
1
避免剧烈运动
2
避免婴儿进行剧烈运动,减少肠道震荡
和扭转的风险。3合理养母乳喂养和逐渐添加辅食是预防肠套叠 的重要措施之一。
定期体检
定期带婴儿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异常情 况。
3 手术治疗
对症状严重、病情危重或并发症明显的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大肠灌洗术的步骤
1
预备阶段
患者配合,医生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包括清空肠道和麻醉。
2
灌洗阶段
医生通过肛门插入灌洗管,缓慢注入液体,促使肠道套叠地段解开。
3
观察阶段
医生通过观察排便情况和触诊判断套叠已解开与否。
手术治疗的方法
开腹手术
医生通过腹部切口检查和整复患 者的肠道。
腹腔镜手术
医生通过腹腔镜引导下的小切口 进行手术治疗。
机器人辅助手术
医生通过机器人操作系统进行精 确的手术治疗。
手术后的护理
1 医学观察
2 合理饮食
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
根据医生的建议,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3 恢复锻炼
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患者恢复体力和免疫力。
检查和诊断方法
体格检查
医生通过触诊、听诊和照射 等方法进行综合体格检查。
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超声波、 X射线和钡餐透视等。
实验室检查
通过血常规、尿常规和粪常 规等检查,排除其他病因。
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式
1 非手术治疗
早期发现且无严重并发症的患者可尝试非手术治疗方法。
2 大肠灌洗术
对未能通过非手术治疗缓解症状的患者,可以尝试大肠灌洗术。
小儿肠套叠的诊断和整复
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肠道紧急病症,本文将介绍其诊断、治疗和预防措 施。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

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小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常见于2岁以下的婴幼儿。

肠套叠是指肠管的一段向腔内滑入另一段肠腔内,造成肠腔梗阻,导致肠道血液循环受阻,严重者可导致肠坏死。

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小儿肠套叠至关重要。

在治疗小儿肠套叠的过程中,首选的治疗方法是以非手术治疗为主,包括气压灌肠和超声引导下的导管复位术。

气压灌肠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一种非手术方法,通过向肠道内注入气体,使肠道内的肠套叠部位得到分离,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无需手术切口,对于患儿的伤害较小。

在进行气压灌肠时,需要注意控制注入气体的速度和压力,避免过快或过大的气压对患儿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气压灌肠适用于小儿肠套叠的早期,对于患儿的恢复有着积极的作用。

超声引导下的导管复位术是另一种非手术治疗小儿肠套叠的方法。

通过超声引导,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肠套叠的位置和情况,然后通过导管的引导,将肠套叠复位到正常位置。

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对患儿的创伤小,恢复快。

同时,超声引导下的导管复位术对于复发性肠套叠的治疗效果也较好,可以有效地减少肠套叠的再发率。

除了非手术治疗方法外,对于一些复杂的小儿肠套叠病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一般适用于非手术治疗无效或复发性肠套叠的患儿。

手术治疗虽然能够迅速解决肠套叠的问题,但手术创伤大,对患儿的身体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非手术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小儿肠套叠的首选治疗方法为非手术治疗,包括气压灌肠和超声引导下的导管复位术。

这两种方法操作简单,对患儿的伤害较小,适用于大部分小儿肠套叠的治疗。

在治疗过程中,医生需要根据患儿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在治疗后进行密切观察,确保患儿能够及时有效地康复。

希望本文对于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所帮助,让更多的患儿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肠套叠儿童操作方法

肠套叠儿童操作方法

肠套叠儿童操作方法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小儿外科急症,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痛、呕吐、便血和腹胀等症状。

肠套叠发病迅速,病情危急,需要及时的处理。

本文将详细介绍肠套叠儿童的操作方法。

一、确认病情在处理肠套叠前,首先需要确认病情。

常见的症状包括腹痛、呕吐、便血和腹胀等。

如果孩子出现这些症状,家长应立即就医,由医生通过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和辅助检查来确认病情。

二、准备操作1.保持患儿平稳,缓解其紧张情绪。

可以通过轻柔的语言和安抚的动作来帮助缓解其紧张情绪,保持患儿平静。

2.给予适量的镇静剂。

在进行操作前,可以使用适量的口服或静脉注射的镇静剂,使患儿保持镇静和安静状态。

三、非手术治疗对于早期肠套叠或轻度肠套叠,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

包括以下方法:1.气囊腔压法。

首先将导尿管插入患儿直肠,然后将导尿管连接到破球囊的胃管上。

通过适量的空气灌注,使破球囊膨胀,然后再缓慢地抽气。

通过气囊的膨胀和抽气循环操作,可以达到解决肠套叠、排气的目的,使肠道回复正常位置。

2.肠道冲洗法。

先将导尿管插入患儿直肠,然后将0.9%盐水缓慢注入肠道,使肠套叠部位的肠道充盈,然后通过推拉运动,慢慢冲洗肠道,以达到解决肠套叠的目的。

四、手术治疗如果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造口矫正术。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肠套叠造成的肠坏死或出血严重的情况。

手术过程中,医生会先行对患儿进行维生治疗,然后将套叠部分切除,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尽量保持肠道完整、功能正常,并缝合相关组织。

2.腹腔镜手术。

这是一种微创手术,适用于早期发现的肠套叠。

通过腹腔镜,医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套叠的情况,并进行矫正。

该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3.开腹手术。

对于一些病情严重、合并其他并发症的肠套叠患儿,需要进行开腹手术。

在手术中,医生会切开患儿的腹部,然后对套叠部分进行矫正和修复。

五、术后护理术后对患儿进行良好的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什么

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什么婴幼儿肠套叠,又称为肠扭转,是一种婴幼儿常见的急性腹痛疾病。

它是指小肠或大肠的一段因某些原因而突然扭曲并使肠道内无法顺利通畅的疾病。

婴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具体治疗方法需要根据婴幼儿的病情和疾病严重程度来确定。

1. 非手术治疗1.1 腹部按摩在婴幼儿肠套叠的早期,可以尝试用温和的腹部按摩来帮助肠道恢复正常。

家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按摩婴儿的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和排气。

按摩时需要轻柔地顺时针方向按摩腹部,直到婴儿出现放屁或排便。

1.2 药物治疗对于初期轻度的婴幼儿肠套叠,可以尝试用药物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解痉药和水解酶。

抗生素用于预防感染,解痉药可以缓解肠道痉挛,水解酶有助于消化食物,减轻肠道负担。

但是,药物治疗只适合肠套叠不严重的患儿,一旦出现严重症状,还是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治疗。

2. 手术治疗2.1 穿刺引流术对于一部分临床症状严重而又不能耐受手术干预的患儿,穿刺引流术可能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这种治疗方法通过穿刺,并向肠腔内引流,以缓解肠道内的扩张压力。

但是,穿刺引流术只能作为暂时的措施,不能实现彻底治愈,很快就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2.2 穿孔修复术对于婴幼儿肠套叠的严重病例,手术治疗是唯一的有效选择。

穿孔修复术是一种常见的手术方法,其主要步骤包括切除套叠肠段、修复肠道穿孔,并排除其他肠道任何异常情况。

手术后,医生通常会留置胃肠减压管,以缓解胃肠蠕动和排气。

2.3 再灌注术如果套叠的肠道严重壞死,可能需要行再灌注术。

此时,医生会将缺血坏死的肠段切除,并进行肠道再连接。

3. 术后护理和康复对于接受手术治疗的婴幼儿,术后的护理和康复十分重要。

以下是一些术后护理和康复的注意事项:•监测婴儿的体温、呼吸和心率,并及时处理异常情况;•确保婴儿的饮食适当并易于消化,避免刺激性食物;•确保婴儿足够的休息和睡眠,并避免剧烈运动;•定期复查,监测伤口愈合情况和肠道功能;•家长在术后应密切关注婴儿的变化,如精神状态、食欲等,并及时报告相关情况给医生。

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

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

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幼儿肠套叠是一种常见的儿童急腹症,指肠道的一段被另一段肠道套入,导致肠道阻塞和血液循环障碍。

这种疾病需要及时治疗和手术干预,以避免严重的并发症和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

一、非手术治疗方法1. 药物治疗:对于早期幼儿肠套叠,可以尝试非手术治疗。

常用的药物包括抗生素、止吐药和解痉药。

抗生素可以预防感染,止吐药可以缓解呕吐症状,解痉药可以缓解肠道痉挛。

但是药物治疗只适用于早期病例,对于病情较重或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患儿,仍需手术干预。

2. 气囊复位法:气囊复位法是一种非手术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幼儿肠套叠。

通过导管插入肠道,将气囊充气,使套叠的肠道复位。

这种方法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但需要专业医生进行操作,且适用范围有限。

二、手术治疗方法1. 腹腔镜手术:腹腔镜手术是目前治疗幼儿肠套叠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腹腔镜器械插入腹腔,观察肠道情况并进行手术干预。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术后疼痛轻等优点,适用于早期幼儿肠套叠。

2. 开腹手术:对于病情较重或已出现严重并发症的幼儿肠套叠,常采用开腹手术进行治疗。

开腹手术可以更直观地观察肠道情况,进行套叠肠段的复位和切除。

手术后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恢复情况,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三、手术干预后的护理1. 术后休息:手术后的幼儿需要充分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以促进伤口愈合和恢复。

2. 饮食调理:术后幼儿需要逐渐恢复饮食,从流质食物开始,逐渐过渡到半流质和软食。

避免食用刺激性食物和高脂肪食物,以免对肠道造成刺激。

3. 观察并发症:术后需要密切观察幼儿的恢复情况,特别是是否出现术后并发症,如感染、肠梗阻等。

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4. 定期复查:术后幼儿需要定期复查,包括肠道通畅情况、肠道功能恢复情况等。

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以避免病情复发或并发症的发生。

总结起来,幼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和手术干预主要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儿肠套叠诊疗常规
病史采集
1. 入院24小时内完成病历。

2. 是否有阵发性哭闹或腹痛、腹部包块及腹胀的情况、是否伴有呕吐及有无果酱样血便等。

治疗的经过和对治疗的反应。

检查
1. 体格检查重点注意检查腹部情况, 作肛门指诊。

2. 怀疑肠套叠必须行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必要时行腹部B 超检查。

3. 血常规检查及血电解质检查是必要的。

诊断
1. 凡具有典型的阵发性哭闹、呕吐、果酱样血便和腹部腊肠样包块等可作出诊断。

2. 凡临床症状不典型又怀疑为肠套叠,可以利用空气或钡剂灌肠检查及其他相关检查来帮助诊断。

3. 肠套叠的鉴别诊断包括细菌性痢疾、蛔虫肠梗阻、腹型紫癜、直肠脱垂等。

X线检查、B超检查及实验室常规化验检查有利于诊断及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1. 肠套叠的治疗包括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

2. 非手术治疗包括空气或钡剂灌肠等方法,这既是诊断过程又是治疗过程,应严格掌握其适应证和禁忌证。

适应证为发病时间不长而全身情况尚好的病例。

禁忌证为发病时间长而全身情况显著不良者;腹部异常膨胀,X线透视可见小肠严重积气,并有多数张力性液平面者;肠套叠达到脾曲的远端者;试用空气灌肠时如逐步加压而肠套叠阴影仍不移动,形态不变者。

3. 对空气灌肠复位的鉴定包括碳剂试验等方法。

4. 空气或钡剂灌肠如出现肠穿孔等情况,必须立即用粗针头行腹穿减压,并进行急诊手术。

5. 手术治疗应根据具体情况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法。

必要的术前准备包括补液、纠正水盐失衡、胃
肠减压、给氧、退热等对于手术后的康复是有益的。

6. 处理并发症如切口感染及裂开、感染性休克、肠坏死及穿孔、肠粘连等。

7. 病情复杂或处理困难者,需及时转上级医院诊治。

疗效标准
1. 治愈:经空气或钡剂灌肠或者经过手术治疗肠套叠整复,症状消失,各项并发症均已治愈。

2. 未愈:未达到上述水准者。

出院标准
凡达到临床治愈,病情相对稳定者可出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