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编写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特点

合集下载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随着统编教材的发行和投入使用,作为基本课型之一的“自读课文”走入了大众视线,而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也逐渐成为关注的热点。

本文在认真分析自读课文相关特点和深入调查统编版七年级语文教
材中的自读课文教学现状的基础上,针对“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进行了相关探析。

本文第一章阐释了自读课文的地位和教学价值,第二章分析了自读课文在教材中的编选情况,包括结构、内容和编选意图等方面。

第三章在大量课例分析及访谈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自读课文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及教学评价四个维度存在的的问题,主要表现为教学目标制定缺乏学情依据、教学内容忽视语文本体性知识、教学过程没有体现自读特点、教学评价的主题、内容和标准不当等等,并从教师和学生两个角度总结了问题存在的原因。

本文重点在第四章,这一章分别从目标、内容、过程和评价四个方面,提出了改进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若干具体策略。

从教学目标的定位策略上,可以由师生共同参与目标的制定,设计具体预习任务来明确学情;教学内
容的选择须注重“三位一体”的联系及语文本体性知识;教学过程应突出“自读”特点、教授“自读”方法、激发“自读”兴趣、突出学生主体等;教学评价应由老师评价为主向学生互评转变;评价内容由
口头向书面转评价标准由统一向分层发展。

本研究的探讨和关注的相关问题或为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初探一、引言语文教学一直是学校教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通常是老师讲解课文,学生跟读或背诵课文,然后进行相关的习题训练。

但是这种模式往往会导致学生对课文内容缺乏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只是一味地追求记忆和模仿,而忽略了对语文的领悟和体验。

近年来,在语文教育领域逐渐出现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自读课文教学。

本文将就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进行初探,旨在探讨这种新模式对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的作用以及可能遇到的挑战和改进方向。

二、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的概念和特点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独立阅读,自主感悟和领悟课文内容及意义,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独立阅读和品味文学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简单地传授知识,而是更多地发挥引导和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的作用。

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思考、对话和交流,从而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内涵和情感。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强调学生参与。

在自读课文教学中,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更多地成为课文的参与者和创造者。

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进行表达和探讨,从而更好地体会和理解课文内容。

2. 注重情感体验。

自读课文教学不仅仅是对课文的理性认识和理解,更重要的是对课文的感性体验和情感投入。

学生在自读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感受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理解。

3. 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能力。

通过自读课文教学,学生可以逐渐培养独立思考和阅读的能力,不再依赖教师的直接引导和解释,而是学会通过自身的努力和探索来领悟课文内容。

1. 精心设计课文。

首先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适合自读的课文,课文的内容和形式应该能够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激发学生的思考。

课文的难度应该适当,符合学生的阅读水平,从而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自主阅读和感悟。

2. 提供合适的指导。

教师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应该给予学生适当的指导,比如提供一些阅读的技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自读之后进行自我思考和表达,同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鼓励。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总体特色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整体特点1表现核心价值观,做到“整体规划,有机浸透”。

中央领导指出,教材编写实质上就是国家行为。

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公民。

这就站到一个“国家行为”的高度来要讨教材编写了。

“部编教材”应该也能够做到比一般版本教材站得更高,视线更为宽阔。

“部编本”语文教材是由教育部出头邀请主编和编写专家,召集了全国最强的编写队伍,有条件在总体质量和水平上超越现有各样版本的教材。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立意要高,高在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德树人,指导思想明确,举措落实。

举措就是八个字:“整体规划,有机浸透”。

任何教材的编写都有自己的价值观,有基本的意识形态立场。

作为“部编本”,这方面要求更高。

新教材编写重申“整体规划,有机浸透”,其实不等于所谓“政治挂帅”,而是要到处考虑尽可能服务于立德树人的目标。

教材编写是整个教育的一环,我们的教育终归要立德树人,这个“德”,包含了政治,但远不只政治,还有道德、理想、情操等诸多方面的“德”。

此刻社会发展,出现好多前所未料的新问题,精神道德的滑坡让大家都担忧,这其实也是意识形态问题,整个教育包含教材编写不行能回避这问题。

立德树人特别必需,教材编写应该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整个教材编写过程,中央和教育部对峙德树人,表现核心价值观是有好多指示和要求的。

怎样做好?从编写的指导思想看,是密切联合语文学科特点来表现核心价值观的。

功夫就在这类“联合”上。

我们努力要防止的,是“表面文章”,是“穿靴戴帽”,而要做到“有机浸透”,使价值观化为语文的“血肉”。

注意把那些能充足表现核心价值观,特别是两个“传统”(中华优异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融入教材的文章选篇、内容安排、导语和习题的设计等诸多方面,融入语文所包含的语言教育、感情教育、审美教育,让学生乐于接受,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成效。

老师们拿到新教材,会感觉立意确实比较高了,也很大气,既表现主流价值观,又不断留于“说教”。

教育部报告时用了“润物无声”四个字。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解析:新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解析:新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

统编七年级《语文》教科书责任编辑解析新教材四大理念、五大特点本文作者为统编《语文》七年级责任编辑,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全过程。

他在文中详细介绍了统编本《语文》七年级教科书的四大核心理念:立德树人、语文素养、阅读体系、多方共建。

五大特点:双线组元,既发挥育人功能,又照顾到语文能力的培养;保持选文经典性的同时,下大力气开发新选文;作业系统设计层次丰富,题型灵活;写作教材强调一课一得,并增强活动性和指导性;综合性学习更有语文性,更富操作性。

(作者为统编本《语文》教科书七年级上册责任编辑,人教社中学语文室副主任)一核心理念(一)立德树人党的十八大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要求充分发挥课程在人才培养中的核心作用,进一步提升综合育人水平。

语文教科书积极发挥育人的独特优势,始终坚持将立德树人落到实处,融会在教科书各个板块中。

教科书主要从四个方面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一是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三是坚持革命传统教育,四是突出国家主权和海洋意识教育。

教科书按照“整体规划,有机融入,自然渗透”的基本思路,采用集中编排与分散渗透相结合的方式,以教材选文为主要载体,辅以精心设计的语文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感染,逐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为。

教材的选文既保留了一批经典的传统篇章,又开发了一批适应时代需求、利于学生价值观养成的新篇章。

比如:弘扬友善的:《陈太丘与友期行》《驿路梨花》等;提倡爱岗敬业的:《纪念白求恩》《最苦与最乐》等;倡导自由平等的:《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老王》等;歌颂富强、伟大的祖国,激发爱国情怀的:《黄河颂》《土地的誓言》等。

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方面,统编教材在人教版教材基础上,剔除了部分难度较大、教学效果不佳的篇目,增加了一些朗朗上口、含义更为隽永的经典篇目。

选文定位于传统名篇,力求体裁丰富,风格多样,题材广泛;教学中强调诵读和熏陶感染,以期为学生打好传统文化的底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编排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编排分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编排分析作者:代秋瑾来源:《文学教育》2020年第03期内容摘要: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在自读课文的编排和选文内容方面做了很大的调整,本文将从部编版自读课文的变化与特点;自读课文的创新设置;设置独特的助读系统等几个方面对部编版教材自读课文编排理念和方式进行分析。

帮助广大师生明析部编版自读课文的“新”以及“新”的特点。

关键词:部编教材自读课文助读系统《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2011年版)》指出:“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时间,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1]应新课标的要求以及“一纲多本”教材的弊端,由教育部直接编写、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部编版”教材应运而生,成为全国通用的教材。

部编版教材在2016年9月起正式走进课堂,三年过渡期后,2019年9月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统一使用部编版教材。

部编版教材在自读课文的编排和设置方式上做了巨大调整,并且重视自读课文的阅读教学,以达到对学生阅读训练的目的。

一.自读课文的变化与特点部编版教材将语文课文明确分为教读课和自读课。

“自读课”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既是主导也是主体,教师的作用是辅助学生自主学习,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以及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自读课文存在的必要性不可忽视。

通过对部编版语文教材的分析,自读课文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自读课文数量的变化七年级上、下册两册中自读课文篇目数由之前的12、13篇减少到了7篇。

在这7篇中每册各有2篇是共同篇目,剩下的5篇均为新增篇目。

其中保留下来的篇目分别是七年级上册主题为“至爱亲情”的《散文诗两首》(金色花;荷叶母亲)和主题为“想象之翼”的《女娲造人》;七年级下册主题为“家国情怀”的《土地的誓言》和主题为“生活哲理”的《外国诗两首》(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未选择的路)。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人民教育出版社陈恒舒国家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试图构建“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

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是一个重要的创新点。

它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目标,以自读课文为主要材料,以学生自我阅读实践为主线,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他们自求自得,使教读课所学知识、方法和能力有效迁移和拓展。

可以说,它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是实现学生素养提升的关键环节,是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有效渠道。

以下试以七年级上册为例,对自读课文的设计思路作简要介绍。

一、为什么要设置自读课文自读课文并不是一个新生事物。

早在人民教育出版社1978年版初中语文教材中,就有一部分课文被标明为“阅读课文”。

1987年版则区分为讲读、课内自读、课外自读三类,并明确了三者在教学中的不同地位:“讲读课文由教师教读,课内自读课文由教师指导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外自读课文由学生在课外阅读。

”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的初中语文教材延续了这一思路,但只区分教读、自读,不再有课内自读和课外自读的区分。

这样的区分,尽管初衷只是“为了不加重教学负担”(当时一册教材的课文总数是35—40篇,教读、自读各占一半左右),但也确实彰显了编者区分课型、提倡自主学习的意图。

新课改以来,则改为精读和略读的区分,不独人教版教材如此,苏教版、语文版等也都区分出了略读课文。

这就带来了一些问题:首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均将精读、略读作为学生应该掌握的阅读方法,再拿来作为课型的名称,难免造成概念指称上的混乱。

更重要的是,精读和略读对于课型的定位不够明确,从而导致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往往对所有课文都采取以精读精讲为主的办法,只是精读课文用的课时多,略读课文用的课时少而已;甚至有的学校或地区怕完不成教学任务,干脆“砍掉”几篇“不重要”的课文,其余一律巨细靡遗地精讲。

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

部编本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引言自读是指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方式阅读课本中的课文,通过自主阅读和理解,掌握课文的内容和思想内涵。

自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自读课文的特点、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效果。

一、自读课文的特点1. 不同于传统的亲自朗读:自读课文是指学生独立完成,不需要老师的指导和干预;2. 要求学生全程参与:学生需要通过自主阅读和理解来掌握课文,从而达到提高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3. 鼓励学生思考和自主思维: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三、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1. 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教室中设置阅读角,提供适合阅读的安静环境和舒适的阅读座位。

鼓励学生多带一本自己喜欢的书,培养他们的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

2. 设置自读时间和任务:每周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时间进行自读,同时给予学生明确的自读任务,如完成一篇课文的阅读和理解,或者写下对课文的感想和思考等。

3. 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自读课文:根据学生的年级和能力,设置不同难度的课文供学生选择。

给学生提供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选择课文进行自读。

4. 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在学生进行自读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如给学生布置自读导读题目,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重点和难点。

教师要及时解答学生在自读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解决困惑。

5. 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自读后,可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分享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教师可以提问和引导学生深入探讨课文中的思想和意义。

结语自读课文是初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通过自读课文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乐趣,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同时培养他们的文学欣赏能力。

教师可以通过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设置自读时间和任务,引导学生合理选择自读课文,提供必要的指导和辅助,鼓励学生分享和交流等策略来提高自读课文的效果,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和欣赏课文。

关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

关于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摘要:在目前的初中教育阶段,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成为教学任务的重要内容之一,其中,通过语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更是重中之重。

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文本阅读进行了全新的设计,课文分为教读课文和自读课文,除此之外还搭配适应该学生段的整本书阅读,实现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升级转换。

“自读”,顾名思义为“自主阅读”,即为学生在学习教读课文过程中所学到的知识与能力的巩固与再运用。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实现学习方法的迁移,借助自读课文中独特的旁批及阅读提示,学生也能够有效地思考文本,提高思维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课外阅读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文;教学的思考引言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一个突出特点是构建了“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目的是希望消除阅读文本之间的畛域,让学生能够自主阅读和大量阅读。

在这个体系中,自读课文是联结课内与课外的重要纽带,它上承教读课文,下接学生的课外阅读,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在自读课文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进入了两种误区:一是把自读课文等同于教读课文,仍然采用传统的精耕细作的教学方法;二是完全放手不作指导,学生只是“粗略”阅读,甚至“忽略”阅读,自读课文的价值没有体现。

1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价值所谓教学价值,即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探讨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就是探讨“为什么要教自读课文”。

从教材编排体例上看,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价值。

①教育价值:多元解读。

统编初中语文教材双线并进,精读课文与自读课文都在单元主题的统摄之下。

那么,自读课文对单元主题的达成起到怎样的作用呢?自读课文和精读课文虽然有着相同的主题,但是它们切入主题的角度、方式往往不同,主题层次也不同。

丰富对单元主题的理解,彰显多元化的文本解读,升华单元主题导向下的情感,这便是自读课文的教育价值。

②过程价值:自主阅读。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研专题(3篇)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研专题(3篇)

第1篇一、前言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是我国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初中语文教材,自2017年起在全国范围内使用。

教材的编写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为了更好地推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研究与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1. 突出核心素养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

教材内容丰富,既有经典文学作品,也有现代优秀作品,旨在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2. 注重实践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强调语文学习的实践性,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

教材中设计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如朗读、背诵、写作、口语交际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文素养。

3. 强调综合性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将语文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如历史、地理、科学等,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拓宽视野,提高综合素质。

4. 体现时代精神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关注时代发展,体现了时代精神。

教材内容与时俱进,关注社会热点问题,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部编版初中语文教研策略1. 深入挖掘教材内涵教师应深入挖掘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内涵,把握教材的编写意图和教学目标。

通过研读教材,了解教材的结构、内容、特点等,为教学提供依据。

2.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语文,提高教学质量。

3. 强化阅读教学,提高阅读能力阅读是语文学习的基础,教师应注重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阅读经典文学作品、现代优秀作品等,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鉴赏、评价等能力。

4. 重视写作教学,提高写作水平写作是语文学习的核心,教师应重视写作教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通过写作训练,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写作技巧,让学生在写作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

教育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中语文教材介绍与编写说明课件

教育部统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初中语文教材介绍与编写说明课件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1.双线组织单元结构。 人文主题+语文要素 在阅读教学中,新教材注重阅读方法和阅读策略两个方面的 训练,在不同年级有不同的要求。如七年级,阅读方法方面强调 朗读和默读,精读和略读;阅读策略方面,着眼于一般阅读能力 的养成,如整体感知、品味语句、概括中心、理清思路等,大致 按照难易的先后顺序排布,并注意与阅读方法的配合。

*把握人物特 征,理解人
*学习主要抒 情方式
*掌握叙事 角度,分清
*对内容和 表达有自己
描写方法
*对内容和表 达有所思考
物情感
详略
的心得
和质疑
三、编写框架及体例结构
(一)阅读单元 八、九年级则以文体阅读为核心,力求培养学生某一类文体 的阅读能力。八年级以实用性文体为主,如新闻、传记、演讲 词、游记等,交叉安排说明性文章和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的 阅读;九年级集中学习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作品,交叉安 排议论性文章的阅读。 八、九年级旨在培养学生阅读说明性、议论性文章以及实用类 文本的能力,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努力遵循《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 尊重语文教育基本规律,合理有序地安排学习内容,切实 做到“守正”,抓住语文教学的根本。
一、指导思想和总体思路
2. 遵循课标要求,坚持课改方向,守正创新。 新教材的编写也是对课改的总结与支持,注意吸收课改 的经验,如“以人为本”的理念,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 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 并尽可能多地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思想,力求达到“创新”。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及使用建议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温儒敏首先让我代表“部编本〞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编写组,感大家采用这套教材,我想介绍一下这套新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它与其他版本〔包括原来人教版〕的不同,还想从七个方面讨论“部编本〞教材“新〞在何处,并结合教学对新教材的使用提出一些建议。

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背景这套新的教材包括小学和初中两局部,是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材,前面加上三个字“部编本〞,全称就是“教育部编义务教育语文教科书〞,由人民教育出版。

今年先行发行并投入使用的是一年级和七年级。

其他年级教材还将陆续投入使用,要逐步取代原来的人教版小学与初中的语文教材。

以前我们习惯以而简称各个版本教材,比方“人教版〞“教版〞“粤教版〞等等,这套新教材那么可以叫“部编本〞。

现有的语文教材编写出版还是“一纲多本〞,大都是十多年前出版的,小学有12种版本,初中有8种版本,以后不会再增加新的版本了。

原有的几个版本现在也都作了修订,和“部编本〞一同投入使用。

“部编本〞取代了原来人教版,占有的使用面比拟大,小学约达70%,初中超过70%。

其覆盖面还要逐步扩大,成为统编教材。

为什么要编一套“部编本〞教材?背景是什么?这是中央的决定。

早在2009年中央宣传思想工作小组就召开过专题会议讨论教材问题,考虑到实施“一纲多本〞之后,虽然调动了地方和的积极性,教材的编写出版呈现活泼的局面,但也出现一些问题,主要是市场的介入,教材的选择使用往往受经济等因素左右,不能真正做到选优。

另外,就是教材主要有几个组织编写,受到一些条件限制,加上当时编制的时间紧,评审的机制也不健全,生怕不通过,编得比拟仓促,这都影响到教材质量。

社会上很关注教材,批评的声音不绝于耳,某些媒体也拿教材炒作,这也引起中央的注意。

鉴于上述情况,有特别考虑到加强意识形态的需要,在2009年的会议上,中央领导同志〔同志〕就指示要组织编写德育、历史和语文这三科教材,并把这项任务交给了教育部。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一、引言语文教育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语文教材的编写和使用更是影响着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因素。

自读课作为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实践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本文将通过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探讨其特点、意义及实施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二、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概念及特点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是指根据统编教材的内容和要求,由学生自主阅读指定的语文课本,进行独立思考和感悟,并进行相关的学习和探究活动,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自读课”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特点:1. 强调学生主体地位。

自读课的开展,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课程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 注重阅读与思考。

自读课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探究课文的内涵与价值,通过阅读感悟,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情感体验。

3. 重视实践与反思。

自读课的开展,要求学生进行课文的实际运用和活动实践,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实践能力。

三、自读课的意义与价值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开展,对学生和教师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2. 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

自读课通过学生自主阅读课本内容,使学生接触到更多的文学作品和知识,拓展了学生的阅读空间,提高了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情趣。

3. 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自读课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深入思考与感悟,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情感认知和情感抒发能力。

4.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自读课的开展,要求教师注重对学生的指导和引导,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有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

四、自读课的实施策略在实践中,开展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采取一些科学合理的实施策略。

1. 定制合理的教学方案。

浅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

浅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

浅谈统编初中语文教材自读课文作者:白金蓉来源:《语文周报·教研版》2019年第23期统编初中语文教材中“自读课文”是该套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读课文”教学,既要与“教读课文”相区分。

又要与之形成整体。

“自读课文”已成为教材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学习中既不能使学生放任自流而浅尝辄止,也不能像读课文那样放不开,致学生消极被动而收获甚微。

“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要成为“课外阅读”的示范。

“自读课文”的自主阅读,还需要注意互文对读与群文共读。

自读课文指导应放得开,收得拢,学生通过独立阅读,在思想水平、认识水平、分析理解能力诸方面真正获得进步,自我获取知识,提高自学能力。

充分发挥自读课文的作用,落实自读课文的编排意图,使自读课文真正服务于语文教育教学。

在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自读课与教读课有着不同的教学目的,承担着不同的教学功能,但二者也是有机联系、相互配合的。

在教学中,教师就要胸藏丘壑,明确单篇课文在整个知识体系结构中的位置,对其所承担的“语文要素”培养目标了然于心。

教读课是举例子,给方法;自读课是把教读课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迁移运用到阅读实践中去。

教读课是展示台,自读课是练兵场。

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师在教读课文《春》和《济南的冬天》中,教给学生朗读的技巧和比喻、拟人的相关知识,并教会学生“朗读”的具体方法——把握好重音和停连,感受汉语声韵之美,还要通过想象文中描绘的情境,领略景物之美,体会语言之美,品味精彩语句。

那么在自读课文《雨的四季》的教学中,就可以提示和引导学生运用这些技巧、知识来品析课文。

而对其他方面的内容则尽可能简单处理。

自读课文的旁批和阅读提示点明了该篇课文局部和整体的要点,教学的实施应该以上述内容为依据。

1.旁批随文设置,形式多样,力避结论的直接呈现,强调启发性和引导性。

这些旁批从呈现方式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评价式的,针对课文内容的重点之处、写作技巧、美的地方等精要點评。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自读课”的实践与探究
《自读课》是初中语文统编教材中的一门课程。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提
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实践与探究这门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掌握阅读技巧,还可以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

在《自读课》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进行阅读。

教师可以
安排一些短篇小说、诗歌、散文等文学作品,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学生可以选择适
合自己的阅读材料,这有助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主动阅读能力。

在《自读课》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分析。

通过分析文本的结构、主题、情
节等要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含义和作者的意图。

还可以开展一些课堂讨论,让
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分析能力。

在《自读课》中,教师可以提供一些阅读策略。

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一篇文章,找
出关键信息;教授学生如何提问、概括和总结等阅读技巧。

这些阅读策略不仅可以帮助学
生提高阅读速度和准确性,还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

在《自读课》中,可以设置一些阅读任务。

学生可以选择一篇文章,在规定的时间内
完成阅读,并进行阅读理解。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评价和反馈,帮助他们发
现问题并改进。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的特点和教学建议随着部编本语文教材的投入使用,我们需要通过读者的反应来评判它的成功与不足。

教材的编写质量不是由参与编写的人来评定的,更不是由总主编说了算的,最终评判结果要看教学效果。

这套教材从2013年3月开始编写,到现在已经5年多了,还有几个年级尚未通过中央思想宣传工作小组的批准。

这是因为这套教材的期望值太高了,中央和教育部直接关注和领导,不断下达各种要求和指示,社会各方面也纷纷提出批评建议,目光都聚焦在这套教材上,不容许出任何差错。

这给教材编写者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大量的精力都耗费在一些平衡和解释上。

这也是“部编本”带官方色彩的命运。

但是,由于中央重视,教育部直接领导,这套教材的编写资源也是空前雄厚的。

前后从全国调集了五六十位专家、学者、作家、教研员、老师和编辑,组成编写组。

XXX中语室和小语室在其中起到组织和编写的中坚作用。

实际参与过这套教材咨询等工作的各个学科领域专家有上百人。

教材还先后经过三十多轮评审,几百名特级教师的审读,以及多个省市几十所学校的试教。

如果不是“部编本”,很难动员和运用这么庞大的编写资源。

这也保证了这套教材政治上是符合要求的,基本质量也可以说是上乘的,起码是多数人能接受的公共知识产品。

我在向中央汇报时说过,这也许不是最理想的教材,但显然已经超越现有各个版本同类教材的水平。

我想这也大致符合实际,不必把这套教材的优点说的那么多、那么绝对,它可能只是相对的好一些,是站在既有的各种版本语文教材的肩膀上,提升了一些高度。

因此,我们不应该忘记这套教材的功劳,它取代了原来的人教版和其他版本。

大家参加培训时,需要重视“部编本”语文教材所体现的教学理念和改革动向。

除了比较新旧教材的不同,还要关注这些变化中所体现的观念、意图和方法,并思考、鉴识和评判它们的优劣。

这套材可以激发语文教学改革,帮助一线老师提升教学质量。

同时,我们也要尊重、理解和用好材,但不必将其视为不容置疑的教学标准与蓝图。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要把握“三性”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要把握“三性”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要把握“三性”作者:葛彩虹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9年第4期在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的开展以单元为基本单位,每单元中既包括教读课文,也包括自读课文,除此之外,还辅以名著导读以及古诗词诵读等,通过这样的方式形成“教读课文—自读课文—课外阅读”的阅读体系。

部编教材所突出的重点在于:教本以及学本互为一体,既能够充分展现教师“教”的功能,同时也要交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特别强调,对于不同位置的文章会承担各自的不同功能,而自读课文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以及作用,针对自读课文应当选择和教读课文完全不同的策略。

一、借助单元导语,让学生“自读”具有方向性对于自主阅读而言,并不等同于浏览,也不能给予较高的随意性。

如果不能结合有效的阅读指导,仅仅依靠浏览这种阅读方式,学生并不能成为博览群书的读者。

阅读不但需要经过学习,也要经常练习,每个学生都需要结合自身情况,在实施阅读行为的过程中,既能够把握阅读速度,也能够保障阅读得深度。

而作为教师,也不可能针对每个学生的智力需求以及情感需求展开有针对性的阅读指导,所以应当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渗透通用的阅读方法,以供学生自主摸索、尝试阅读。

例如,在教学《再塑生命的人》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了解默读的方法。

表面上看默读这一形式非常简单,但是学生却会不自主出现的出声、指读等现象,这些都会对阅读速度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且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完成纠错,默读中所要求的眼到、手到以及心到也并非一日之功。

在步入初中阶段之后,大多数学生暂时还未能形成整本书的阅读能力,所以对于阅读教学而言,必须遵循的三个重要原则就是:分块性、寻觅性以及思考性。

教师应结合情节地发展或者情境的改变等对文本进行划分,形成若干模块,这样可有效避免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现象。

在每一个训练模块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关键句,并展开快速阅读,还要寻觅其中段与段之间的中心句、过渡句,或者是段落中的细节描写句等,这些句子具有不同的功能,基于这些语句能够充分体会文字的特殊表达效果,能够帮助学生自主形成文本阅读的画面之感,同时也可将此类文本的阅读经验拓展至一系列相似文本,帮助学生由浅表式阅读逐步过渡至深度阅读。

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部编版教材的特点

部编版教材的特点一、“部编版”教材由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接编写。

以前的教材版本比较复杂,出版社,教育厅,地方教育部门都有各自的版本。

这样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首先当然是百花齐放,各有特色。

其次出现良莠不齐。

再次就是产生灰色交易。

这种情况下直接受害者是学生。

语文书不再精雕细琢,逐渐成了快餐品,语文书都没有语文味,教师上课却一直追求语文味,真难。

部编版语文教材,根据国家教育和新课程改革需求由教育部直接编写,减少中间环节。

从流程上控制质量的一体性。

我国学生语文素养的下降和语文书质量下降有绝对关系。

语文是还承担着传语文除了教会学生念书写字以外,还承担着传学生学习的基础学科,语文除了教会学生念书写字以外,递民族文化的使命。

地方版课文的选择“仁者见仁”,“部编版”的出台至少有了示范作用。

二、“部编版”教材课文数量减少15%,40%的课文被替换。

古诗文和中国传统文化的比重增加强,强调阅读。

过文字是文化的传承,语文的学习深层次是学生对文化的学习。

语文的学习深层次是学生对文化的学习。

过去将语文定位于识字写作,而后语文差点沦为思品、政治,语文的说教大于语文的美感。

语文作为工可以说是认知上的一大进步。

语文作为工而今将语文重新定位,可以说是认知上的一大进步。

具的双重性体现在一方面要学生学会文字运用,一方面又要加强其思想政治功能。

坦率说,让学生爱上学习和阅读,思想工作就好做多了。

三、“部编版”教材的变化引发教学方式的变化。

新教材会引导两个显著的教学方式变化:1.落实课后阅读。

2.整体教学。

体教学。

教学板块的设定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落实名著导读,解决目前学生阅读量缺失的现状。

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同时进行,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同时进行,改变以前教学零改变以前教学零散、不系统的状况。

用整体教学的方式帮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是新教材对教学提出的课题。

对教学提出的课题。

七、教学进度安排七、教学进度安排单元单元 周次周次内容内容 备注备注第一单元第一单元 一小蝌蚪找妈妈小蝌蚪找妈妈 我是什么我是什么 植物妈妈有办法植物妈妈有办法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二语文园地一语文园地一 快乐读书吧快乐读书吧 场景歌场景歌第二单元第二单元 三树之歌树之歌 拍手歌拍手歌 田家四季歌田家四季歌 语文园地二语文园地二 四语文园地二语文园地二 第三单元第三单元 五曹冲称象曹冲称象红马的故事红马的故事一封信一封信妈妈睡了妈妈睡了六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语文园地三语文园地三 第四单元第四单元 古诗二首古诗二首 七 黄山奇石黄山奇石 日月潭日月潭 葡萄沟葡萄沟 语文园地四语文园地四 八 期中复习期中复习 第五单元第五单元 九 坐井观天坐井观天 寒号鸟寒号鸟 我要的是葫芦我要的是葫芦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十 语文园地五语文园地五 大禹治水大禹治水 朱德的扁担朱德的扁担 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十一十一难忘的泼水节难忘的泼水节 口语交际口语交际 十二十二 语文园地六语文园地六第七单元第七单元 十三十三 古诗二首古诗二首 雾在哪里雾在哪里 风 雪孩子雪孩子 十四十四 语文园地七语文园地七 第八单元第八单元十五十五 狐假虎威狐假虎威 狐狸分奶酪狐狸分奶酪 狐狸养鸡(一)狐狸养鸡(一) 狐狸养鸡(二)狐狸养鸡(二) 十六十六 语文园地八语文园地八 期末复习期末复习十七十七 总复习总复习 十八十八 总复习总复习 十九十九 总复习总复习 二十二十 期末测试,总结总结。

教育部版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部分对比

教育部版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部分对比

教育部版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部分对比关键词:部编本;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系统;比较;一、基本概念界定二、部编本与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助读系统的比较(一)插图比较1.插图数量比较。

对部编本和人教版七年级语文教材的课文数量、人物肖像图、随文插图进行比较。

从中发现,虽然部编本的课文比人教版少了6篇,但人物肖像图和随文插图的数量却比人教版多了两倍。

2.插图质量比较。

第一,色彩。

部编本教材的插图大部分是彩色,人教版教材只有扉页的插图是彩色,其余均为黑白两色。

第二,清晰度。

部编本的插图采用高清画质的图片,清晰可辨。

人教版的插图有部分图片清晰度不佳,如七年级上册扉页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的合影图,图片较为模糊,只能看到人物的大致轮廓。

3.插图编排方式比较。

人教版的插图大部分集中于扉页,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课文时经常要翻到扉页找图片,这种图文不对应的情况给师生增添了麻烦。

而部编本将插图放置在相对应的课文中,给学生和教师减轻了负担,方便实用。

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也会受到图文契合度的影响,图文契合度越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就越好。

两个版本的插图编排各有优势,只有优势互补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在使用部编本教材教学时,教师可以将人教版的图片投影出来,最大化的利用插图辅助教学。

(二)提示语比较1.单元导语比较。

在语言风格上,部编本的单元导语更加轻松活泼,如同与学生进行对话一般,而人教版更注重语言的优美性。

在学习建议上,部编本的要求更明确,指出本单元要掌握的学习方法,提供了具体的操作步骤,学习要求更符合学生实际。

2.课前导语比较。

在排版方面,人教版的课前导语用的是word文档里的字符底纹效果,看起来比较暗沉。

而部编本的课前导语取消了这种阴影效果,采用清新自然的淡蓝色,写明了导语的作用是预习,并给段落标明项目符号,整体感觉清晰明了。

在语言方面,部编本的课前导语更贴近学生生活,语言亲切自然。

而人教版的课前导语语言优美也有其优势所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部编写的七年级语文自读课文特点摘要:部编本语文教材中阅读教学实施“三位一体”, 而自读课文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其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位置。

自读课文也是部编教材的一大亮点。

本文结合温儒敏先生对部编本教材创新点的介绍对七年级上册自读课文, 从选文标准、重视语文核心素养、旁注设计的作用几方面进行简单的阐释。

关键词:部编本语文教材; 七年级上册; 自读课文;一、符合选文“四标准”所谓的“四标准”指的是:经典性、文质兼美、适宜教学、具有时代性。

这是温儒敏先生在介绍部编本教材的讲座上所提到的。

而自读课文完全符合这四个标准。

这七篇课文分别是刘湛秋的《雨的四季》, 泰戈尔的《金色花》和冰心的《荷叶·母亲》(合为散文诗两首) , 海伦·凯勒的《再塑生命的人》, 莫顿·亨特的《走一步, 再走一步》, 康拉德·劳伦兹的《动物笑谈》, 袁珂的《女娲造人》。

这七篇课文均匀分布在六个单元之中。

它们所体现的主题分别是:四季美景的主题、浓浓亲情的主题、生活成长的主题、感受人生的主题、人与动物的主题、想象世界的主题。

它们虽表达了不同的主题, 但这些主题都是经典, 不管是在古代还是现代这些都是人们高度重视的话题。

另外, 每篇文章不仅表现形式很到位而且也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

例如:刘湛秋描写的春雨是这样的:“每一棵树仿佛都睁开特别明亮的眼睛, 树枝的手臂也顿时柔软了, 而那萌发的叶子, 简直就像起伏着一层绿茵茵的波浪。

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1]作者用了比喻、拟人、侧面描写的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 文采美, 内容更美。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要求7-9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方面有这样的能力:“欣赏文学作品, 有自己的情感体验, 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 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2]学生通过阅读自读课文加上自读课文旁注的引导, 能达到这一目标。

例如:学生在读完《雨的四季》后, 就能知道文章描写的是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并且能结合作者的描写说出自己对每个季节的雨的感受。

又如:《荷叶·母亲》的旁注写到:“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

[3]有了旁注的引导, 学生能够更加确切地去品味文章的语言。

另外文章的主题也能让学生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等的体验, 并且, 文章的难易程度也适合学生学习, 所以, 自读课文适合教学, 同时也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二、重视语文核心素养语文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建构与应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

不论是语言还是思维、审美、文化, 自读课文都给予了重视。

1、重视语言基础我们都知道,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也是人们进行交流沟通的主要表达方式。

想要准确流利地沟通, 日常的简单积累是必不可少的。

因而, 在每篇课文之后都有一个读读写写的版块, 这是学生积累语言的过程。

自读课文的旁注中也要求学生感受语言。

例如:《再塑生命的人》的旁注:“叙事之中穿插‘我’的感受与认识。

画出这样的句子, 感受‘我’学习中的苦与乐。

”[5]还有《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旁注:“进退两难, 孤立无援, 心理描写细腻、真实。

”[6]这些旁注都是引导学生去品味语言, 从语言当中去获取当事人的情感。

这不仅能感受语言的魅力, 同时也能更好的把握文章的情感取向。

虽然这些课文名为“自读课文”, 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完全撒手不管。

在实际教学中, 老师仍然要给学生适当地引导, 让学生结合所学课文发表自己的看法或参考旁注让学生进行讨论。

不管是哪种教学方式, 学生都得自己组织语言进而去表达自己的看法。

例如:《动物笑谈》的旁注提到:“一个感叹, 两个反问, 反映了此时‘我’怎样的心理活动?”[7]不管学生会有什么样的答案, 他们都会自己组织语言传达出他们的意思。

这不仅让学生们品味分析了语言、感受了作者的情感, 而且也让学生们运用了语言。

2、思维的发展思维的发展与语言的运用是分不开的。

简单说, 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也是他们思维的一种表现。

因此, 老师多让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或让他们积极讨论, 这些都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在自读课文的旁注中有很多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 比如:秋雨为什么能纯净人们的灵魂?如何理解“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等等, 这些问题都能引导学生思考, 让他们结合文章形成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并找到理由论证自己的观点。

想象也有利于学生思维发展。

《女娲造人》这一篇自读课文属于神话故事, 这是汉民族先祖对人类起源的一种神奇想象。

古时, 人类对自然界很多现象都缺乏科学的认识, 所以他们就想象出各种解释。

关于人类起源的神话故事有很多版本, 除了女娲造人以外, 还有亚当和夏娃的神话故事, 远古埃及神灵的神话故事等等。

这些都是人们想象出来的。

所以, 老师在教学时, 可以结合参考课后的阅读提示, 让学生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让他们围绕人类起源这个话题说出自己的看法, 无论是水变的, 还是泥做的, 只要能自圆其说, 不管多么不可思议, 都是可以的。

这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

3、审美鉴赏中理解、传承文化审美鉴赏, 是学生对美的感受, 久而久之他们会形成认识美、评价美的能力。

学生在学习自读课文的过程中, 会感受到多方面的美, 不仅能体会语言的美, 同时也能感受内容的美。

并且在欣赏美的同时也能理解、传承相应的文化。

首先, 学生通过学习课后的“读读写写”即生字词, 能感受到汉字的美。

老师可在“读读写写”这一板块对学生进行适当地讲解, 教师可结合“六书”给学生讲解汉字, 让学生了解汉字的构造, 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

例如:惭愧、悔恨等带有竖心旁的字一起讲解, 按说文解字的理解, 它们都从心, 都是形声字, 并且都跟人的心理状态有关。

这样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词语的意思。

还有“眉”字, 就很生动形象了。

说文解字中解释:眉, 目上毛也, 从目, 象眉之形;还说目上毛也, 人老则有长眉, 所以学生可以将眉那一撇理解成长眉, 即眉毛很长。

课后还有很多生字词, 老师可引导学生自己去查阅说文解字, 了解汉字构形, 理解汉字背后的含义, 这样也能让学生传承汉字文化。

再则, 学生学习课文还能感受语言的美, 同时还能体会内容的美。

例如:阅读《雨的四季》, 作者描绘的四季的雨, 运用优美的语言, 采用不同的修辞手法, 把四季的雨貌呈现在学生面前, 让学生感受到四季雨不同的温度。

作者描绘春雨时写到:“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 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

……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 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

呼吸变得畅快, 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 在诱惑着鼻子和嘴唇。

”[8]作者在这里调动了学生的视觉、听觉和嗅觉, 让学生从不同感官去体会春雨, 同时也领略大自然的美。

再看《金色花》, 无华丽的辞藻, 用简单的文字就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温馨的画面。

文章描述到:我暗暗地在那里匿笑;投影子到妈妈的书页上等等, 刻画出一个俏皮可爱的孩子形象, 同时也表达了孩子对母亲的热爱、依恋。

很美的母子情, 很简单但很温馨。

再看看《动物笑谈》, 作者描写了自己与小野鸭和大鹦鹉在一起生活的场景。

很多描述显得很幽默滑稽, 但这背后却蕴含着作者对动物浓浓的爱, 让学生感受到人与动物亲密的相处模式。

另外, 自读课文不仅有我国作家的作品, 还有国外作家的作品。

这有利于学生了解多元文化, 体会不同文化之美。

这七篇自读课文的主题, 不管是亲情还是自然、生活、人生等等这些都是每个时代的经典, 是每个时代不变的话题。

从中传达出的深厚含义值得每个学生学习, 通过对这些课文的学习, 学生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也能对每篇文章的“美”有正确的理解, 并且在理解的过程中也能传承文化。

三、自读课文中的旁注设计在自读课文中, 旁注是课文一大亮点, 这是很好的设计。

旁注主要有两方面的作用。

1、提示、引导的作用对于初一的学生来说, 完全靠他们自己去理解一篇文章, 这有点难度。

倘若给他们一点提示, 那他们就不会那么迷茫。

而课文的旁注就正好有这个作用。

例如:《再塑生命的人》的旁注:“启示真理, 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

[9]再如:《动物笑谈》的旁注:“揣摩‘我’此时的感受。

”等等, [10]这些都提示学生:在这儿你可以怎么解读。

还有, 若没有旁注, 学生阅读完课文只有个迷糊的感受。

而现在有了旁注, 学生就能在旁注的引导下, 去思考问题, 去获得清晰的认识。

例如:《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旁注:“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等等, [11]这样能引导学生去思考, 进一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2、分析、总结的作用自读课文中有的旁注是对文章的开篇段落进行总结, 例如:《雨的四季》的旁注:“开篇点题, 领起下文。

”[12]《走一步, 再走一步》的旁注:“交代自己身体状况不佳, 埋下伏笔。

”[13]等等, 学生从中能了解到文章的行文结构, 这对学生的写作也有一定的启示。

四、总结自读课文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中很成功的设计, 不仅体现了新版语文教材的创新点, 也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读课文, 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1][3][4][5][6][7][8][9][10][11][12][13]部编本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语文) (七年级上册)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6:10, 27, 10, 46, 78, 102, 10, 46, 102, 78, 10, 76.[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15.职称论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