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1
经典条件反射著名的例子
经典条件反射著名的例子
• 行为主义经典实验——儿童惧怕情绪获得实验实验开始时,实验者给他呈现 狗、猴子、白色绒棉以及白鼠,被试对这些动物和物体都感兴趣,愿意接近 它们,并不时触摸它们,从来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 当他的手刚触摸到白鼠时,响起钢条敲起的巨大的声 响,他停止动作,但并没有哭。当他再次去触摸白鼠 第二次响起敲击钢条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并张 口大哭。他第三次去触摸白鼠,同样又响起敲击钢条 的巨大声响,他猛烈跳起,张口大哭,并试图爬开。 接下来,者将一只兔子呈现在他面前,他大哭并试图 爬开。然后,实验者又将毛衣呈现在被试面前,被试 并无接近倾向。最后,被试看到带毛发的面具,反应 剧烈,大哭,立即向相反方向爬去。
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
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
况下分泌唾液。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
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而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做
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基本定义
– 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 conditioning)的典型范例,包含了可 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
经典条件反射特征
• 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 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 然恢复作用。 • 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 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 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 生反应。"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便是获得与 泛化的最好例证。
• 非条件刺激(unconditioned stimulus、US)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 (unconditioned response、UR),且不需要经过学习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无条件反射
8
条件反射(conditioned reflex ) 条件反射学说是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科学基
础和理论核心 条件反射分为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条件反射
9
基本观点
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 系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巴甫洛夫指出了引起条件学习的一些基本 机制★
10
食物(无条件刺激US)——→唾液分泌 (无条件反 射)
29
老人的智慧
一位老人喜欢安静的环境,但是总有一群孩子 在他家附近打闹,她制止了几次,都无效。 他想了一个办法,他对孩子们说,谁叫得最凶, 他就奖励谁。结果孩子们很高兴地大喊大叫,他 果真奖励了叫得最凶的。过了几天,任孩子们怎 么叫,他也不给奖励了。于是孩子们说,不给钱 谁还给你叫呀。于是孩子们再也不在他家附近吵 闹了。老人达到了他的目的。
32
(四)强化物的种类与程式
正强化物(positive reinforcer ) :当在环境 中增加某种刺激,有机体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就是正强化物。
负强化物(negative reinforcer) :当某种刺 激在有机体环境中消失时,反应概率增加, 这种刺激便是负强化物。
无论是正强化还是负强化,它们的结果都 是增加反应概率。
食物(无条件刺激US)+铃声(条件刺激CS)→唾液 分泌
铃声(条件刺激CS)——→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
11
条件作用的获得
条件作用是通过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 反复结合而建立的。
中性刺激,一定要同时或先于无条件刺 激呈现。
中性刺激于无条件刺激的间隔时间不能 过长。
12
条件作用的消退(ex时,若获得 满意的结果,联结的力量就增强;若得到 烦恼的结果,联结的力量就减弱。
巴浦洛夫的经典条件理论
(三)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 论的学习实质
• 经典条件作用之所以是学习理论中的基础实验,它的 重要性和基础性体现在:
• 一、解释了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建立,这是条件刺激取 代无条件刺激,形成特定的刺激-反应关系获得过程;
• 二、解释了泛化,这是人或动物把学习得到的经验扩 展运用其他类似的情境中去的倾向;
• 第一阶段:无条件刺激:自己不会解答 问题或是解答不好;无条件反应:紧张 。 第二阶段:中性刺激:课堂提问 第三阶段:中性刺激与无条件刺激结合 ,就可能产生无条件反应。由于学生对 与问题有关的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或 是由于自己语言组织能力欠缺等因素, 自己不能很好的回答提出的问题,
• 因此学生就会害怕自己被点名回答问题 ,害怕如果自己回答的不好或是回答不 上来会让自己很难堪,会受到老师和同 学另类的眼光,从而在课堂提问时就会 感到紧张。这也是学生不自信的表现。
•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 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 应。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 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 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3.高级条件作用律
消退律: 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 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 反应要困难得多。
• 2、刺激泛化与分化律:
• 刺激泛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 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 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
获得
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 主要规律
泛化
分化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1.巴甫洛夫的经典实验: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狗进食的摇铃实验)巴甫洛夫在研究狗的进食行为时发现,狗吃到食物时,会分泌唾液,这是自然的生理反应,不需要学习,这种反应叫无条件反射,引起这种反应的刺激是食物,称为无条件刺激。
如果在狗每次进食时发出铃声,一段时间后,狗只要听到铃声也会分泌唾液,这是作为中性刺激的铃声由于与无条件刺激联结而成了条件刺激,由此引起的唾液分泌就是条件反射,后人称之为“经典性条件作用”。
在这个实验中,需要区分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本能,比如:见风流泪、婴儿吸吮、尝梅生津、条件反射:人和动物后天学习的。
那在条件反射当中,我们还需掌握两个系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第一信号系统和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人和动物都有的,物理性条件刺激(声、光、电、味),比如:狗听到名字就会跑过来、风声鹤唳、望梅生津等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人所独有的,与语言为中介的条件刺激,包括口头语言(谈虎色变;谈到考试就焦虑);书面语言(画饼充饥;看到红灯停等交通标志);肢体语言(交警的手势)等,第二信号系统只有人才有。
综上可知,第一信号系统的刺激是呈现具体的刺激,而第二信号系统的刺激是以语言为中介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有肢体语言等。
例如,人看到红灯停,并不是看到具体的刺激,而是把“红灯”赋予了一种抽象的语言符号,属于第二信号系统。
2.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条件反射的获得是指条件刺激(如铃声)反复与无条件刺激(如食物)相匹配,使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的过程,亦即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
比如,铃声与食物相结合,狗学会只有铃声也会分泌唾液。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指在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条件刺激重复出现多次而没有无条件刺激相伴随,则条件反应会变得越来越弱,并最终消失。
例如,只摇铃不给它食物,慢慢地狗就不会分泌唾液。
(2)刺激泛化与分化刺激泛化指的是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做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
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
根据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原理及其应用1. 简介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心理学中的重要理论之一,它解释了动物和人类在学习和行为形成过程中的关键机制。
条件反射理论
获得
消退
经典条件反射 规律
泛化 分化
恢复
泛化与分化
泛化:机体对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做出条件 反射
事例: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分化:只对条件刺激做出反应,而对其他相似
刺激不作出反应
事例:小学生能区分近义词
斯金纳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箱由桑代克迷笼改装而来,是斯金纳为 了验证操作性条件反射而设计的动物实验器。
事例:只要取得好成绩,就给100块钱
负强化:移除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事例: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作 业量
惩罚
惩罚:是指当有机体做出某种反应以后,呈现一个厌恶刺 激,以消除或抑制此反应的过程
负强化与惩罚区分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与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的比较
The end 谢谢!
条件刺激:生理学上指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
中性刺激:不会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无条件反射:人与动物出生后不需要学习就具有 对某些刺激做出反应的能力。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 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 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 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操作性条件反射观行为主义 条反射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 理论)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 理论)
应答性条件反射
操作性条件反射
强化
消退
操作条件反射 规律
惩罚
逃避与回避
强化原理
强化:采取适当的强化物使有机体反应频率、 强度和速度增加的过程
正强化:呈现愉快的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铃声 => 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学说可真是个有趣的事情,听着就像一场科学秀。
说到巴甫洛夫,大家第一时间可能想到的是他那条闻名遐迩的狗。
这只狗可不是普通的狗,它被训练得简直像个小演员,每次听到铃声就乖乖流口水。
想想看,真是有点搞笑啊,一条狗就因为一个铃声就能变成了“水龙头”。
这可不是在说笑,这就是经典条件反射的魅力所在。
巴甫洛夫通过观察狗的反应,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如果在每次喂食前都响铃,慢慢地,狗就开始把铃声和食物联系起来。
铃声一响,肚子里的馋虫立刻就醒过来了,流口水了。
这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像我们人类的习惯呢?比如每当你听到厨房的炒菜声,肚子就开始“咕咕”叫,心里已经幻想起一桌美味佳肴。
这就是条件反射在生活中的体现。
咱们都知道,条件反射可不仅仅局限在狗身上。
想想小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听到妈妈的呼唤声,心里就忍不住乐开花。
这个时候,我们心里想的可不是数学作业,而是妈妈那一碗热乎乎的汤。
这种反应就像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潜意识的反应。
巴甫洛夫其实就是把这种现象科学化了,弄得更有条理。
条件反射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普遍性。
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大家都逃不开这个“规律”。
比如,很多人一闻到某种香味,就会想起小时候的某个特别的瞬间。
可能是奶奶做的点心,可能是夏天的水果摊,这些美好的回忆就是一种条件反射。
每当这个香味一来,心里就像开了花一样,暖暖的。
这种感觉真的是奇妙,仿佛时间都倒流了,让人不由自主地想笑。
再说说我们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
比如,喝咖啡的时候,听到那咖啡机的嘶嘶声,心情瞬间就变得愉快。
就像喝了快乐水一样。
巴甫洛夫的理论恰恰可以解释这种现象。
每次喝咖啡,伴随的声音和气味就悄悄在我们的脑海里埋下了印记,久而久之,这些刺激信号就形成了条件反射。
你看,巴甫洛夫的研究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条件反射有时也可能带来一些搞笑的后果。
比如,有的人一听到开门声,立刻以为是快递小哥来了,心里想着“哇,终于等到我的包裹了”。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引言条件反射是一种基本的学习方式,它涉及到环境刺激和自身行为的关联。
经典性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是两种重要的条件反射理论。
它们对于解释学习和行为塑造在心理学领域有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分别介绍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基本概念、实验研究和实际应用。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由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于19世纪末提出。
该理论认为,人和动物在多次重复的刺激下,形成了有机体对刺激的自发反应。
这些反应在重复性刺激下逐渐形成条件反射。
经典性条件反射主要包括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和条件反应四个要素。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是巴甫洛夫的唾液分泌实验。
他通过将食物与响铃声同时呈现给实验动物,经过重复多次后,实验动物在只听到响铃声时,也会分泌唾液。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经典性条件反射中,刺激与反应之间建立了关联。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
在医学上,该理论解释了许多病理学现象,为医生提供了治疗疾病的新方法。
在教育领域,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也被广泛运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反应。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由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在20世纪初提出。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强调个体的行为是受到环境结果的影响。
其基本认识是个体倾向于通过自己的行为来达到某种结果,如果行为得到积极结果,个体就会更有可能重复该行为。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经典实验是斯金纳的箱子实验。
他在实验箱中放置了一个按压杆,当动物按压杆时,箱子内会有食物奖励。
经过多次训练后,动物会学会按压杆来获得食物。
这一实验结果表明,在操作性条件反射中,行为和结果之间建立了联系。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实际应用也非常广泛。
在教育和训练领域,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被广泛运用,帮助人们培养积极的行为和习惯。
在工业和组织管理中,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被用来设计奖励系统,激励员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的比较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在许多方面存在差异。
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
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巴普洛夫经典型条件反射学说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又称古典制约。
它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
一、经典条件反射基本定义经典条件反射又译古典制约,即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它包含了可重复的中性刺激和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刺激能够引起非条件反应,且不需要经过学习,非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反应的关系,称做非条件反射。
条件刺激则是能够引起条件反应的初始中性刺激,这是需要学习的。
二、经典条件反射特征经典条件反射具有获得、消退、恢复、泛化四个特征,它与操作性条件反射既有区别,又有相似之处。
1、获得:将条件刺激与无条件刺激多次结合呈现,可以获得条件反应和加强条件反应。
如将声音刺激与喂食结合呈现给狗,狗便会获得对声音的唾液分泌反应。
2、消退:对条件刺激反应不再重复呈现无条件刺激,即不予强化,反复多次后,已习惯的反应就会逐渐消失,如学会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的狗,在一段时间听到铃声而不喂食之后,可能对铃声不再产生唾液分泌反应。
3、恢复:消退了的条件反应,即使不再给予强化训练,也可能重新被激发,再次出现,这被称为自然恢复作用。
4、泛化:指某种特定条件刺激反应形成后,与之类似的刺激也能激发相同的条件反应,如狗对铃声产生唾液分泌反应后,对近似铃声的声音也会产生反应。
三、经典条件反射学说举例分析经典条件反射学说是由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俄国生理学家伊凡·巴甫洛夫最早提出的。
他在研究消化现象时,观察了狗的唾液分泌,即对食物的一种反应特征。
他的实验方法是,把食物显示给狗,并测量其唾液分泌。
在这个过程中,他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响,这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响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就是某一中性环境刺激(无关刺激)通过反复与非条件刺激(UCS)相结合的强化,最终成为条件刺激(CS),引起了原本只有非条件刺激(UCS)才能引起的行为反应(CR)的过程。
1.实验与解释巴甫洛夫在动物实验中,把食物为引起动物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称为非条件反射,食物便称为非条件刺激(UCS)。
而当食物等非条件刺激和与唾液分泌无关的中性刺激(如铃声)反复结合后,铃声就成为食物的信号,转化为条件刺激(CS)。
此时,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铃声引起唾液分泌的反射过程就被巴甫洛夫称为条件反射(CR)。
也称为经典条件作用。
条件反射就是在大脑皮质建立的暂时神经联系。
它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学习强化而获得的习得性行为,个体无法随意操作和控制条件反射的过程。
2.经典条件反射的特点(1)强化(reinforcement):环境刺激使个体某一行为反应增加的过程称为强化。
条件反射形成就越巩固,程度随强化次数的增多而增强。
(2)泛化(generalization):不仅条件刺激本身能够引起条件反射,而且某些与之相似的刺激也可以引起条件反射的现象称为泛化。
这是在反复强化的过程中会出现的一种结果,主要机制是大脑皮质内兴奋过程的扩散。
(3)消退(extinction):如果非条件刺激长期不与条件刺激相结合,已经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就会消失,这种现象称为消退。
消退是取消强化作用的结果。
国外的一些研究认为,躯体的不愉快条件反射一旦形成,就较难消退。
这是因为个体在条件刺激引起条件性(恐惧、害怕)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反射的同时,还会随之产生回避行为以减轻躯体反应,形成回避操作条件反射,这种回避操作条件反射使躯体反应减轻,增强了原有的条件刺激与躯体反应之间的经典条件反射的联系,因而不易产生消退作用。
3.经典条件反射理论的意义经典条件反射理论强调环境刺激对行为反应的影响,认为任何环境刺激,都可通过经典条件反射影响个体的行为(包括内脏活动、心理活动和社会行为)。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巴甫洛夫做了⼀个相当著名的实验,他利⽤狗看到⾷物或吃东西之前会流⼝⽔的现象,在每次喂⾷前都先发出⼀些信号(⼀开始是摇铃,后来还包括吹⼝哨、使⽤节拍器、敲击⾳叉、开灯……等等),连续了⼏次之后,他试了⼀次摇铃但不喂⾷,发现狗虽然没有东西可以吃,却照样流⼝⽔,⽽在重复训练之前,狗对于铃声响是
不会有反应的。
他从这⼀点推知,狗经过了连续⼏次的经验后,将铃声响视作进⾷的信号,因此引发了进⾷会产⽣的流⼝⽔现象。
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这证明动物的⾏为是因为受到环境的刺激,将刺激的讯号传到神经和⼤脑,神经和⼤脑作出反应⽽来的。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论:(一)经典实验:狗分泌唾液实验。
条件反射中四个基本事项:无条件刺激、无条件反应、条件刺激、条件反应。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1、获得与消退:要完全消除一个已经形成的条件反应比获得这个反应要困难得多。
2、刺激泛化与分化: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他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如曾被大狗咬,也怕小狗),叫刺激泛化。
刺激分化,是指通过选择性强化和消退使有机体学会对条件刺激和与条件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作出不同的反应。
如让狗区分圆和椭圆光圈。
实际教学中分辨勇敢和鲁莽、谦让和退缩、区别重力和压力、质量和重量。
刺激泛化与分化是互补的过程,泛化是对事物的相似性的反应,分化则是对事物的差异的反应。
(三)缺点:经典条件作用无法解释有机体为了得到某种结果而主动作出某种随意反应的学习现象。
如中小学生为了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或同伴的认同而努力学习等。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
改革后,中国设大约50个省级政区,为此至少有4个城市将升格为直辖市。
按照中国“财经网”透露的消息,新增直辖市必须具备以下条件:第一,必须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同现有直辖市保持一定距离。
第二,人口不能少于200万。
第三,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
操作性条件反射这一概念,是斯金纳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
斯金纳把行为分成两类:一类是应答性行为,这是由已知的刺激引起的反应。
如学生听到上课铃声后迅速安静坐好的行为;另一类是操作性行为,是有机体自身发出的反应,与任何已知刺激物无关。
如书写,讨论,演讲等。
这种操作性行为的形成过程就是学习,其关键是强化的作用。
与这两类行为相应,斯金纳把条件反射也分为两类。
与应答性行为相对应的是应答性反射,称为S(刺激)型,S型名称来自英文Stimulation;与操作性行为相对应的是操作性反射,称为R(反应)型,R型名称来自英文Response。
经典条件反射理论课件
THANKS FOR WATCHING
The end 谢谢!
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vs
202X
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巴甫洛夫与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 ,是指一个刺激和另一个带有奖赏或惩罚的无条件刺激多次联结,可使个体学会在单独呈现该一刺激时,也能引发类似无条件反应的条件反应。
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实验
食物 => 唾液分泌 铃声 => 唾液不分泌 食物 + 铃声 => 唾液分泌 铃声 => 唾液分泌
操作性条件反射观
01
行为主义
02
应答性行为(经典性条件反射理论)
03
操作性行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04
条件反射
05
应答性条件反射
06
操作性条件反射
07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观点
强化
逃避与回避
消退
惩罚
操作条件反射 规律
事例:由于学生表现良好,教师减少作业量
06
负强化:移除厌恶刺激,使得行为频率增加。
刺激:1、无条件刺激 (食物)
条件刺激(铃声) 、
反应:1、无条件反应(食物 + 铃声 => 唾液分泌)
条件反应(铃声 => 唾液分泌)
经典条件反射的形成:
刺激:能为人体感受并引起组织细胞、器官和机体发生反应的内外环境变化统称为刺激。
01
无条件刺激:能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也叫无条件刺激。
02
条件刺激:生理学上指引起条件反射的刺激。
03
中性刺激:不会引起机体非条件反射的刺激。
04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人出生以后在生活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后天性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经过一定的过程,在大脑皮层参与下完成的,是一种高级的神经活动 。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文档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对数学学习的启示一、巴普洛夫经典性条件反射学说的简要了解1.巴普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实验巴普洛夫实验内容:把食物显示给狗,同时测量狗唾液的分泌情况。
在实验过程中,发现如果随同食物反复给狗一个中性刺激,即一个并不自动引起唾液分泌的刺激,如铃铛,这只狗就会逐渐“学会”在只有铃铛而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一个原是中性的刺激,与一个原来就能引起某种反应的刺激相结合,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就是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内容。
食物就是无条件刺激,因食物而引起的唾液分泌的反应叫无条件反射;铃响这一中性刺激称条件刺激,而由铃响引起的分泌唾液的反应叫做条件反射[1]。
二、经典性条件反射对数学学习的启示1.习得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巴普洛夫研究了条件刺激和无条件刺激对形成条件作用的影响,通过实验可知,无条件刺激在有条件刺激出现之后效果比较好。
所以在数学学习中,应该让学生学会如何建立抽象概念和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
由对简单事物的了解,建立事物与新知识的连结,从而对抽象概念有新的认识。
例如:当学生在学习映射的概念时,首先可以联想生活中看电影时,电影票和座位号得对应关系,从而把映射概念先形象化,进而在对映射概念反复学习理解,当学生建立连结时就可以撤掉无条件刺激(形象事物),达到对新概念的完全掌握。
2.消退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消退是指条件刺激多次重复而不伴随无条件刺激的出现,条件反射逐渐减弱直至消失的过程[2]。
条件反射的消失并不意味着这一习惯再也没有了,在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的恢复,从这一学习律可知,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有经常复习才能抑制知识的遗忘,数学学习过程中有很多公式、定理、性质的记忆,如果不经常复习巩固,就会遗忘或者混淆,更难对其进行灵活运用。
3.泛化律对数学学习的启示泛化律是指某一种条件反射一旦确立,就可以由类似于原来条件刺激的刺激引发。
刺激与原来的条件刺激越相似,引发的条件反射的可能性就越大[3]。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趣味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2023年大学生心理健康趣味知识竞赛参考题库及答案(共175题)1、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是( D )刺激—反应心理学思想的理论基础。
A.心理生理学B.认知学派C.人本主义学派D.行为学派2、每个人“都有向着健康和积极意志、向着成长的冲动或向着人的潜能自我实现的冲动”。
这是哪一个学派的基本理论( C )A.精神分析学派 B.行为学派 C.人本主义学派D.认知学派3、精神分析学派的基本观点是( D )A.人人都有自我实现的愿望B.行为和情感障碍与适应不良性认知有关C.所有的行为和情感都是学习得来的D.“冰山”下潜意识决定一切行为4、人类高级的社会性情感分为(D)A理智感B道德感C美感D以上都是5、儿童做了好事之后,老师及时给予表扬,这在行为主义中被称为( D )A.反映B.刺激C.联结D.强化6、精神分析理论中,此时此刻想不起来,但集中注意力,认真回忆还是可以回忆起来的称为( C )A.意识B.无意识C.前意识D.都不对7、“以人为中心”理论是属于哪个理论流派( B )A.精神分析B.人本主义C.行为主义D.格式塔心理学8、我们曾经去过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看过天安门之后,至今在头脑中还能浮现出天安门城楼的形象,这是( C )A.运动表象B.一般表象C.记忆表象D.想象表象9、当天实记的外语材料,最好在(A )内进行第一次复习,保持效果较好。
A 24小时内B 第二天C 第三天D 第二周10、下面哪位学者是新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代表?(D )A.魏太默 B.冯特 C.马斯洛 D.斯金纳11、梦属于哪种想象(B)A.有意想象B.无意想象C.再造想象D.幻想12、研究心理的种系发展和人的心理的个体发展的心理学是(A)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13、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发展的最一般的规律的心理学是(B)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14、系统研究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的科学是(C )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15、研究教育过程中所包含的各种心理现象,揭示教育同心理发展的相互联系的是(D)A发展心理学B普通心理学C社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16、睡眠中,做梦的时间基本上以(C )为一个周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