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对应基本概念的浅析

合集下载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Gregory Mankiw)是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畅销书《原理经济学》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在学术界有着重要的地位,也对我们日常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大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在生活中,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却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以满足最迫切的需求。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意义,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工作。

第二大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放弃的东西的价值。

当我们做出选择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所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机会成本。

这一原理提醒我们,在做出决策时要全面考虑各种因素,而不仅仅是眼前的利益。

第三大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对一种行为或决策进行微小调整所带来的效果。

理性人会考虑边际量来做出决策,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第四大原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以使得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了解激励对人们行为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设计经济政策和管理制度。

第五大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

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因为它能够让各方更好地利用各自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

了解贸易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际贸易和全球化的影响。

第六大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和价格的形成,从而使得资源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了解市场机制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

第七大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但有时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

了解政府干预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府在经济中的作用。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10大原理
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原理: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他们
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2.无处不在的机会成本原理:当人们做出决策时,他们必须放
弃某种东西以获取其他东西。

这个被放弃的东西就是机会成本。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会考虑他们决策的额外边际效益和边际
成本,而不是整体的效益和成本。

4.市场的工作原理:市场是一种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通过供
需关系来决定物品和服务的价格。

5.交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的原理:当两个人进行交易时,两者
都认为自己会从交易中受益,否则他们就不会进行交易。

6.市场失灵原理:虽然市场通常可以有效分配资源,但有时候
市场也会出现失灵,导致资源分配不公平或者效率低下。

7.政府的作用原理:政府可以通过干预市场来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例如通过税收或者补贴来调节资源分配。

8.生产力的增长原理:通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生产力可以
提高,从而提高经济的总产出。

9.价格引导行为的原理:价格在市场中起到引导人们行为的作用,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从而影响人们的消费和生产决策。

10.政府的纳税和购买决策的效率原理:政府在决定如何采取
行动时,应该权衡纳税和购买的效果,以实现最大的效率。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读后感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读后感引言经济学是一个广泛而深入的学科,它关注着人类如何在有限的资源下做出决策。

作为一个学习经济学的人,我深感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对于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具有重要意义。

在阅读曼昆经济学的著作后,我对其中的十大原理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感悟。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在多个选择之间做出决策。

曼昆指出,由于资源是有限的,我们无法同时满足所有需求。

因此,我们必须进行权衡取舍,选择最合适的方案。

这个原理在经济学中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个人生活、政府决策以及企业经营中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原理二:成本的概念曼昆明确指出,成本不仅仅是指货币上的支出,还包括放弃其他选择所付出的机会成本。

通过深入思考成本概念,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经济决策背后的真正动力和影响因素。

原理三:理性人做出边际决策曼昆认为,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利益。

边际利益是指选择增加一单位的某项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效益,与付出的额外成本相比较。

理性人会衡量这个边际效益和成本,只有在边际效益大于成本时才会做出相关决策。

这一原理在经济学中经常被应用于解释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原理四: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对激励有着强烈的反应。

激励能够改变人们的行为和决策。

曼昆在书中提到了故事鼓励供给的激励原理。

当价格上涨时,供应量也会增加,因为生产商希望通过销售获得更高的利润。

这种对激励的反应在经济学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曼昆指出,贸易可以使各方受益。

通过互相交换,每个人能够获得他们需要的产品或服务。

贸易的自由化和全球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原理六: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是一种自发的组织方式,在许多情况下可以高效地分配资源和调节供求关系。

曼昆提到了市场价格的重要性,市场价格能够为买卖双方提供信息,并调节供需关系。

在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和价格形成是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的,这为经济活动提供了一个高效的组织形式。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十大经济学原理
1.人们面临抉择的权衡原理:人们不得不在有限的资源中进行抉择,迫使他们在不同的选项之间做出权衡,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2.成本的机会成本原理: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思考所放弃的最佳选择,即机会成本。

每个决策都有机会成本,因为做出某个选择就意味着失去了其他可能的选择。

3.边际思考原理:人们在做决策时通常会考虑边际效益,即目前的决策对于目标的增加情况。

边际效益是指增加或减少一个单位的行动所带来的额外收益或成本。

4.扰动的均衡原理:市场经济中,供求关系在价格波动中不断调整,从而形成市场的均衡。

当供求关系受到扰动时,市场将通过价格调整重新达到均衡。

5.交易的互利原理:人们进行交易是出于互利的动机。

交易可以使参与者都受益,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交换获得他们更需要的东西,从而提高各自的福利。

6.价格的影响原理:价格是供求关系的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导致价格的变化。

价格的变动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行为,从而影响市场的运作。

7.市场的效率原理:在理想的市场条件下,自由竞争将导致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能够自主调整供求关系,实现资源的最优
分配。

8.市场失灵原理:尽管市场是有效的资源分配机制,但在某些
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

市场失灵可能是由于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因素导致的。

9.政府干预原理: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监管和干预的角色,以修正市场失灵和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10.经济增长原理:经济增长是国家或地区经济总量的增加,
通过改进劳动生产率、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等因素实现。

经济增长对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繁荣至关重要。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研究着人类生产、分配和消费稀缺资源的行为和规律。

这些规律是经济学家通过对社会经济活动的观察和研究总结而出。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现代经济学大师尼尔·曼昆总结的一组基本经济学原理,对我们理解经济活动和决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指出,由于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人们不得不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在做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各种利益和成本,并做出最优选择。

原理二:成本的概念成本不仅仅指货币方面的支出,还包括我们为达到目标而付出的其他牺牲。

成本是在做出决策时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它不仅与时间和金钱有关,还涉及到机会成本等方面。

原理三:理性人的思考边界经济学假设人们是“理性人”,即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来进行思考。

然而,理性人的思考是受到信息、认知能力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的。

原理四:激励的作用激励是促使人们行动的动力。

经济学认为,人们在做决策时会受到各种激励因素的影响。

正向激励会激发人们的积极行为,而负向激励则会抑制人们的行动。

原理五:贸易的利益贸易可以使各方都受益。

通过贸易,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资源优势来获取更多的财富和福利,从而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原理六:市场的作用市场是资源配置的重要机制。

市场通过供需关系和价格机制,引导资源向最具需求的方向流动,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市场的有效运作可以促进经济的增长和发展。

原理七:政府的作用政府在市场经济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政府需要制定和执行合理的法律、规范和政策来保证市场的公平、公正和透明,同时也对市场进行必要的干预和调节。

原理八:经济增长的源泉经济增长源于不断提高生产率和技术创新。

生产率的提高可以使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更大的效益,而技术创新则能够带来新的生产方法和产品,推动经济的发展。

原理九:通货膨胀和失业间的权衡通货膨胀和失业是经济中两个常见的问题。

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权衡关系,政府需要通过适当的货币政策和就业政策来平衡这两个因素,维持经济的稳定。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

浅析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N·格里高利·曼昆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也是一位高产学者,著作颇丰。

其著作《经济学原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经济学界所称赞。

曼昆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著名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言简意赅地概括了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的主要基本经济理论,也构成了《经济学原理》这本书的主要框架。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稀缺资源的有效配置,也就是研究如何理性决策的学科。

经济学假定人是“理性人”,“理性人”追求如何在既定的约束条件下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理性人”与“自私人”不同,“自私人”追求利己主义,而“理性人”可能利己,也可能利他。

理解一些经济学理论,有助于帮助我们摆脱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囚徒困境”。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对现实生活中的决策具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资源具有稀缺性,人们不得不在既有的约束条件下最优化自己的选择,以期取得最大的效用,这种选择也就是权衡取舍。

权衡取舍的根源就是资源的稀缺。

比如人们在收入水平的约束下消费各种商品,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与预算线相切时,消费者的效用达到最大化。

然而此时消费者就不得不面临权衡取舍,这种权衡取舍依赖于消费者对该两种商品的偏好,通常表现为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另一种表现形式。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他而放弃的东西。

由于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所以,作出决策就是要比较可供选择的方案的成本和收益,虽然有时这种成本不是很明显。

这一原理就是平时我们所说的机会成本概念。

人们在社会中活动,时刻面临着机会成本。

这种成本可能很小,比如你选择学习知识,而不是选择睡觉,此时的机会成本就是你选择睡觉所能带给你的效用。

有时这种成本也可能很大,比如你选择大学毕业后选择考取研究生学位,准备继续深造,而不是选择毕业后选择去工作,此时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去工作所能带来的各种收益,如工资收入,工作经验等。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

经济学十大原理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曼昆在其风靡全球的经济学入门教材《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经济学十大原理,在教材的开篇第一章,曼昆即以通俗易懂的语言为我们阐述了对经济学门外汉来说看似高深的经济学理论。

这十大经济学原理从十个方面为我们解释了日常生活中所常见的经济现象。

下面,仅以个人的理解来结合实际谈谈自己对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看法。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一—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经济学理论是建立在一些重要的假设基础之上。

其中重要的一个假设即是资源是稀缺的。

而同时,人的欲望是无穷的。

当人们面临的资源是稀缺的而其欲望是无穷的时候,他必然面临这一定的选择。

中国人常说“有所得必有所失”即是这样的道理。

人们在做出选择的同时必定面临着权衡取舍。

生活中,小到个人,大到国家,在平时的行为中总是表现出这样的权衡取舍。

当你拥有一大笔钱的时候,你会选择去买一辆车还是一套房子?究竟是车子还是房子能给你带来最大的效用?因为你拥有的钱是有限的,而如果你有足够的经济能力,你会选择两者都购买,但你的预算不允许你这样做,在有限的金钱收入的前提下,你只有做出一定的选择。

此乃谓之“人们面临着权衡取舍”。

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在经济学的成本理论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机会成本。

所谓机会成本,即同样的资源用在一个用途之后所失去的其用在其他用途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益。

通俗的讲,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而放弃的东西。

机会成本的概念的提出,颠覆了以前人们在做出决策的时候只考虑看的见的成本的传统。

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不仅仅应该考虑看得见摸得着的成本损失,更应该考虑一些潜在的看不见的机会成本。

理性的经济人都会考虑机会成本。

一个比较经典的例子就是我们在大学毕业之后做出是否继续上研究生的经济决策。

鉴于目前人类本身还没有分身术,我们去继续深造上研究生就不能去工作,上研究生的机会成本即是同样的时间内我们参加工作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而相反,我们工作的机会成本即是我们上研究生所能拥有的美好未来。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

曼昆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曼昆(N. Gregory Mankiw)是一位知名的经济学家,他在其著作《宏观经济学原理》中提出了十大经济学原理,这些原理不仅对经济学领域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对我们理解经济运行规律有着重要的启示。

接下来,我们将逐一介绍这十大经济学原理。

第一条原理是“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这个原理告诉我们,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人们需要在各种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取舍。

任何决策都意味着放弃其他选择,这就是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概念。

第二条原理是“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这一原理与第一条原理相呼应,它强调了机会成本的概念。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需要考虑到放弃某种东西所带来的成本。

第三条原理是“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边际量指的是一种额外的量,理性人会比较边际量与边际成本来做出决策。

这一原理对于理解人们的决策行为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第四条原理是“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

激励是人们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人们会对各种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对于理解市场经济中的行为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五条原理是“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贸易能够让每个人更好地利用自己的优势,从而实现互利互惠,这一原理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础。

第六条原理是“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市场机制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这一原理是市场经济制度的基础。

第七条原理是“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尽管市场能够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但有些时候政府的干预也是必要的,比如修正市场失灵和提供公共产品等。

第八条原理是“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经济增长是提高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这一原理强调了生产力的重要性。

第九条原理是“当政府发行了过多货币时,物价上升”。

通货膨胀是货币供应过多的结果,这一原理强调了货币政策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

第十条原理是“社会面临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存在一种短期的权衡取舍关系,这一原理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制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分析曼昆(Gregory Mankiw)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位知名学者,他的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经济学入门的基础,是学习经济学的必备知识。

本文将对经济学十大原理进行分析。

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的局面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但是人们的需求和欲望是无限的。

因此,人们面临着选择的局面。

例如,我的一天只有24小时,我既要工作赚钱,又要保持健康、和家人朋友进行社交活动。

我必须在这些需求之间做出选择。

二、机会成本的概念机会成本指的是某种选择所放弃的最高价值的机会。

将机会成本考虑进去可以避免因为过度关注某个单一盈利面而忽视了整个潜在利润面。

三、边际的概念边际是指增加或减少一种行动的结果。

经济学研究边际的重要性,因为它可以帮助我们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会根据激励做出反应。

例如,当汽油价格上涨时,消费者会减少开车的次数,或者使用更加节油的车型。

五、市场的作用市场是通过供求关系中信息的交换,实现卖方和买方之间的交换。

市场发挥着资源分配的重要作用。

市场是一个自我调节机制,因为在价格和需求之间的平衡状态下,市场能够提供最好的资源配置。

六、政府的作用政府可以通过行政手段,例如禁止垄断、制定消费者保护法等,来保护市场。

政府还可以通过税收和补贴来引导市场,以达到经济平衡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七、市场失灵市场失败指的是市场并未达到效率。

市场失灵的原因通常涉及到无法完全满足所有人的需求和能力缺乏平衡。

反市场的干预,例如最大或最小价格等,可以帮助减少市场失灵。

八、经济增长和通货膨胀经济增长可以通过提升生产力和经济效率来实现。

通货膨胀是货币贬值的结果,因此价格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九、经济周期经济周期经历了经济发展期、衰退期、萧条期等各个阶段。

经济周期会对企业、个人和国家产生巨大影响。

十、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繁荣和发展至关重要。

国际贸易可以创造就业机会、提高经济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

总之,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现代经济学研究的基石,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概念和理论,以及如何为个人和社会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

经济学十大原理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曼昆提出的,这些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对于理解经济运行的规律和解决实际经济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曼昆提出的经济学十大原理进行简要介绍和分析。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

人们的资源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因此在做出决策时,人们需要进行权衡取舍。

例如,一个人在分配时间时,需要在工作、休息、娱乐等方面进行权衡取舍。

第二原理,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获得某种东西而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做出某种选择意味着放弃了其他选择,这就产生了机会成本。

例如,一个人选择上大学,意味着放弃了直接就业的机会,这就是上大学的机会成本。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理性人在做决策时会考虑边际量,即额外的一单位。

例如,一个企业在决定生产的数量时,会考虑生产一个额外产品所带来的额外成本和收益。

第四原理,激励问题。

激励是指对人们行为的影响。

人们的行为受到激励的影响,例如,奖励和惩罚可以影响人们的行为。

经济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如何设计激励机制,来引导人们的行为。

第五原理,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

贸易可以使每个人都受益是因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优势,通过贸易可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使每个人都受益。

例如,一个国家可以通过贸易获得其他国家生产的商品,从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最有效方式。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的配置,使资源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

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从而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第七原理,政府的存在是改善市场结果的必要条件。

市场虽然可以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市场可能会出现失灵,这时需要政府出面加以调节。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等手段来纠正市场失灵,从而改善市场结果。

第八原理,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服务的能力。

一个国家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的生产能力,生产能力取决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存量。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

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第一篇:曼昆-经济学原理-概念归纳曼昆《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归纳——上下册一、经济学十大原理1、稀缺性:社会资源的有限性。

2、经济学:研究社会如何管理自己的稀缺资源。

3、效率:社会能从其稀缺资源中得到最多东西的特性。

4、平等:经济成果在社会成员中公平分配的特性。

5、机会成本:为了得到某种东西所必须放弃的东西。

理性人:系统而有目的地尽最大努力实现起目标的人。

6、边际变动:对行动计划微小的增量调整。

激励:引起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的某种东西。

7、市场经济:当许多企业和家庭在物品与劳务市场上相互交易时,通过他们的分散决策配置资源的经济。

8、市场失灵:市场本身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情况。

9、外部性: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

10、市场势力:一个经济活动者(或经济活动者的一个小集团)对市场价格有显著影响的能力。

11、生产率:一个工人一小时所生产的物品与劳务量。

12、通货膨胀:经济中物价总水平的上升。

13、菲利普斯曲线: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14、经济周期:就业和生产等经济活动的波动(就是生产这类经济活动的波动。

)二、像经济学家一样思考15、循环流向图:一个说明货币如何通过市场在家庭与企业之间流动的直观经济模型。

16、生产可能性边界:表示一个经济在可得到的生产要素与生产技术既定时所能生产的产量的各种组合的图形。

17、微观经济学:研究家庭和企业如何做出决策,以及它们在市场上的相互交易。

18、宏观经济学:研究整体经济现象,包括通货膨胀、失业和经济增长。

19、实证表述:企图描述世界是什么的观点。

20、规范描述:企图描述世界应该如何运行的观点。

三、绝对依存性与贸易的好处21、绝对优势:根据生产率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2、比较优势:根据机会成本比较一种物品的生产者。

23、进口:国外生产而在国内销售的物品。

24、出口:国内生产而在国外销售的物品。

四、供给与需求的市场力量25、市场:由某种物品或劳务的买者与卖者组成的一个群体。

曼昆经济学原理弄明白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经济学本科毕业生之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弄明白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经济学本科毕业生之一

曼昆经济学原理弄明白这十大原理你就是合格的经济学本科毕业生之一曼昆经济学原理作为经济学的入门教材,非常适合初学者学习,能够帮助读者建立起基本的经济学思维模式和分析框架。

曼昆经济学原理一共包括了十个原理,下面我将一一介绍这些原理的内容,并解释为什么它们对于经济学的学习和理解非常重要。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表明,由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

这个原理是经济学的基础,也是人类社会组织和生产活动能够发展的基础。

经济学就是研究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求的无限性之间的权衡问题。

第二原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指的是,为了得到某种东西,个人必须放弃的其他东西的价值。

这个原理表明,每一个选择都有机会成本,因为选择了某一个东西,就必须放弃其他的选择。

对机会成本的分析,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何时需要进行选择以及如何进行取舍。

第三原理:边际思考边际思考指的是,在进行决策时,考虑每增加一单位的投入所带来的额外效果。

经济学家使用边际思考来分析人们对资源的使用方式,从而给出最优的决策建议。

第四原理: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人们的行为往往受到激励的影响。

人们会根据不同的激励机制做出不同的决策,这是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因此,在设计政策和制定合同时,需要考虑如何运用激励机制以达到最优的效果。

第五原理:交易可以使每个人受益交易是一种双赢的活动。

因为在交易中,每个人需要付出某些成本,但却可以得到更多的收益。

经济学研究的重点就是如何促进交易,使经济整体效益得到最大化。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市场机制能够使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形成一种交易关系,从而激发出各自的生产能力和消费需求。

因此,市场通常是有效的资源分配方式,利用市场机制可以实现效率和公平的平衡。

第七原理: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市场机制并不是完美无缺的,政府有时需要干预市场,以达到某种特定的目的。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设置税收和补贴,改善市场结果并促进经济增长。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资源配置和决策的学科,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提供了一个全面而系统的框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分析经济现象。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十大原理的具体内容。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个原理表明,资源是有限的,人们在决策时需要在不同选项之间进行取舍。

人们必须衡量不同选择的利弊,以最大化效益。

这个原理反映了经济学中的机会成本理念,即做出某种决策时放弃的最高价值的选择。

第二原理:成本的概念成本概念涉及到机会成本和实际支出两个方面。

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做出某种决策而放弃的其他选择的成本,它无形中存在于每个决策中。

实际支出则是指人们为了获得某种物品或服务而支付的货币金额。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会权衡每个决策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

边际收益是指某项决策带来的额外收益,而边际成本则是指为了做出这个决策而支付的额外成本。

在决策过程中,理性人会选择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的选项。

第四原理:人们会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在做出决策时通常会被激励所影响。

激励可以是正面的,如奖励和利益,也可以是负面的,如惩罚和成本。

人们倾向于对激励做出反应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

第五原理:贸易能使每个人受益贸易可以使所有参与者都受益,因为通过贸易,人们可以以更低的成本获取所需要的物品和服务。

贸易的存在可以提高整体的经济福利。

第六原理:市场通常是高效的市场机制可以有效地分配资源。

市场中的供求关系可以自动调节价格和数量,使市场达到均衡状态。

这个原理表明,市场能够有效地将资源配置给具有最高效用的人。

第七原理: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效率尽管市场通常是高效的,但有时政府的干预可以改善市场效果。

政府可以通过实行一定的规定和政策来修正市场失灵和不完善,以保障公共利益和社会福利。

第八原理:一国的标准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服务的能力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决定了其标准生活水平。

生产力的提高可以带来社会福利的增加,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理解与应用

经济学十大原理的理解与应用经济学十大原理是由《经济学原理》一书的作者格里高利·曼昆提出的。

这十大原理涵盖了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经济活动和现象。

本文将围绕经济学十大原理展开讨论,并就这些原理的理解与应用展开分析。

第一原理:人们面临权衡取舍“人们面临权衡取舍”是指在面对有限的资源时,个体需要在不同的选择之间作出权衡取舍。

这一原理指出了经济学中的核心问题:资源稀缺。

在生活中,我们不可能无限获得满足所有需求的资源,因此必须在不同需求之间进行权衡。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需要在购买商品时进行选择,需要在工作和休闲之间取舍,需要在教育和就业之间取舍等等。

理解“人们面临权衡取舍”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加理性地进行选择,合理分配我们的资源和时间。

第二原理:机会成本机会成本是指为了得到某种东西而放弃的东西的成本。

当人们做出选择时,放弃的其他选择所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衡量和评估我们的选择。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思考我们所做出的选择对应的机会成本是什么。

选择看电影可能就要放弃和朋友聚会的机会;选择某个投资项目可能就要放弃其他投资项目的机会。

理解机会成本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权衡利弊,做出更为明智的决策。

第三原理: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理性人是指在做出决策时,会考虑对自己有利的方面。

边际量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所带来的效用。

理性人会在边际量的基础上对选择进行权衡。

在经济学中,人们通常会考虑到边际量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在购买商品时,人们会考虑购买下一件商品是否对自己有利;在决定工作时间时,人们会考虑工作更长时间是否对自己有利。

理解理性人考虑边际量的原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们的行为动机,从而更好地预测和解释市场行为。

第四原理: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人们对于激励作出反应是指人们受到奖励或处罚时会做出相应的行为调整。

激励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理解这一原理对于理解市场和政策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解析

一、十大经济学原理《经济学原理》是由美国著名经济学家N.格里高利—曼昆所著,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话语和生动形象的案例诠释了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其中作者所提出的十大经济学原理构成了《经济学原理》的基本框架,为经济学的研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以下是曼昆所写的十大经济原理:1)人面临权衡取舍。

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

3)理性人考虑边际量。

4)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

5)贸易能使每个人的状况变好。

6)市场通常是组织经济活动的一种好方法。

7)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

8)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

9)当政府发行了过多的货币时,物价上升。

10)社会面临通货膨胀与失业之间的短期权衡取舍。

二、十大经济学原理分析2.1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由于资源具有稀缺性的特点,因此人们在选择资源时必须通过自己的分析进行最优选择,这个选择的过程就是权衡取舍的过程。

比如在日常的消费的过程中,当消费者的无差异曲线和预算曲线相切时,由于消费者经济实力有限,所以就需要对多种商品进行权衡取舍。

在选择过程中,消费者结合自己的喜好以及商品的价格进行选择,这是两种或者多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的主要表现。

同时机会成本也是权衡取舍的一种表现形式。

2.2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人们在权衡取舍的过程中,需要对可以选择的方案的成本以及收益进行比较,最后做出选择,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会成本。

在长期的人类经济活动中,机会成本是经常出现的,比如当我们在学习和睡觉中选择时,当选择学习而放弃睡觉时,这时候的机会成本就是选择睡觉给我们带来的效益。

2.3理性人考虑边际变量边际效用是经济学中重要的经济学理论,对于边际最简单解释就是衡量自变量的变动所引起因变量变动的关系。

比如在沙漠中一个人很口渴,当看到绿洲并且有大量的水喝时,他喝的第一口水可能是挽救了他的生命,因此第一口水给其带来的效用最大,当继续喝水时,水给他带来的效用逐渐降低,甚至出现身体不适,带来了负面效用,这就是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递减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曼昆的经济学十大原理
1、定价原理:某一产品的价格由其供求双方的谈判决定,当两方同意时,交易54定即可成立。

2、劣势原理:对抗垄断的原理,垄断者拥有巨大经济优势,尤其是当它可以控制该行业的整体供求时,它可以调整价格来诱使购买它的产品。

3、弹性原理:弹性反映了价格与量之间的变化关系,弹性越大,产品对价格变化的变化就越大,当价格变动时,产品量变化越大。

4、生产投影原理:生产者面临选择某些产品投入生产的两个方向,他们必须根据可以从生产这种产品获得的收益来选择,是否生产某种产品。

5、投资资金原理:投资资金原理指导了各种市场上的资本和财富的流向,而这些流向也指导了投资者的选择。

最终的结果可以满足各个市场的需求。

6、通货膨胀原理:通货膨胀原理指出,随着改变在市场里货币的金额,人们购买货币所能购买的商品会发生变化
7、消费需求原理:需求原理强调了消费者对商品的需求,当他们对某种商品有
需求时,就会购买。

8、货币供给原理:货币供给原理提出,货币的数量决定支付能力,以及经济体的物价水平和活动水平。

9、复利原理:复利原理指出,投资者投资一段时间后,最后得到的现金价值将远大于最初投资的现金价值,其中多出的部分就是复利。

10、关税原理:关税原理指出,政府可以增加进口商品的价格以减少进口量,减少产品出口量,保护国内产品的销售。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举例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举例

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解释举例1. 人们面临权衡取舍这一原理表明人们在做决策时,必须在不同的选择之间进行权衡和取舍。

比如,一个人每个月的工资有限,他需要在支付房租、购买食品、支付账单和享受娱乐等需求上进行取舍。

他可能选择在住房方面做出妥协,以便有更多的资金来满足其他需求。

2. 成本的下降带来更多的供给这一原理强调了成本对供给的影响。

当某种产品或服务的生产成本降低时,生产商将能够提供更多的供应。

例如,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汽车制造商可以生产更多质量好、价格低廉的汽车,从而增加汽车市场的供给。

3. 理性人考虑边际效益这一原理指出,理性的个体在做决策时会根据边际效益进行权衡。

换句话说,他们会衡量每个额外单位的行为的预期效果,并决定是否继续采取这个行为。

例如,一个人在自助餐厅就餐时,会考虑消费额外一份食物的边际效益是否超过增加的费用。

4. 人们对激励作出反应这一原理表明人们对激励会做出反应,激励可以是奖励或惩罚,可以是经济上的,也可以是非经济上的。

举个例子,一个公司可能设定销售额达到目标后奖励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这样销售人员就会积极努力工作来获得奖励。

5. 市场可以组织经济活动这一原理说明了市场在经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市场通过价格机制和供求关系来协调资源的分配。

例如,一个商品的需求超过供应时,价格会上涨,从而刺激供应商增加产量,最终市场将重新达到平衡。

6. 政府有时可以改善市场结果尽管市场通常是有效的,但有时政府可能需要介入以改善市场结果。

例如,政府可以通过监管机构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性,并防止垄断形成。

政府还可以提供社会保障和公共物品,以满足市场无法满足的需求。

7. 政府干预通常会产生副作用这一原理指出,政府的干预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后果。

例如,政府实施价格上涨的措施,可能导致供应不足,出现黑市和价格波动。

政府干预的副作用需要仔细考虑和评估。

8. 国际贸易可以使每个国家受益这一原理强调了国际贸易对每个国家的益处。

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对应基本概念的浅析

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对应基本概念的浅析

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对应基本概念的浅析最近重读曼昆经济学,偶有所感,故记之,望不吝指正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是研究交易行为的学科。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应的基本概念是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经济学里的核心概念,正是因为存在资源的稀缺性,才产生了“交易”、“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等其他基本概念。

稀缺性是指社会资源(硬件和软件)所能产产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总是能满足人们的期望,硬件资源可以指矿产、原材料等、软件资源可以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

权衡取舍与稀缺性的关系正在于因为不是总能同时满足,所以面临选择。

个人如此,社会或组织亦然。

个人进行权衡取舍的原则在于效用最大化(选择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即效率,社会或组织权衡取舍在于实现资源在整个社会或组织内部的最佳配置。

与个人权衡取舍不同的是,个人权衡取舍的原则是趋利的,而社会或组织还要在效率之外考虑公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也体现在对稀缺性的理解上: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私有制前提下资源的配置,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是公有制和生产关系。

计划经济认为公有制下资源的稀缺性会消失,因为需求和资源配置在计划的前提下完美的匹配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句话本身就可以作为机会成本基本概念。

打一个通俗的比方:购买包子一枚价值2元,一般来讲购买包子成本2元,此外,为了购买包子,放弃了2元可购买其他东西的可能性,这也应该计入包子的成本中。

放弃的2元而采购其他东西的最大效用就是购买包子的机会成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关于于买包子的2元钱,却忽略了它的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是学会用经济学理念思考的重要一步。

在财务管理中,对有一个公式可以更好的解释成本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形成本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

经济成本是总成本,等于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及其对应基本概念的浅析最近重读曼昆经济学,偶有所感,故记之,望不吝指正原理一:人们面临权衡取舍经济学是研究交易行为的学科。

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对应的基本概念是资源的“稀缺性”。

“稀缺性”是经济学里的核心概念,正是因为存在资源的稀缺性,才产生了“交易”、“机会成本”和“比较优势”等其他基本概念。

稀缺性是指社会资源(硬件和软件)所能产产的产品和服务并不总是能满足人们的期望,硬件资源可以指矿产、原材料等、软件资源可以指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等。

权衡取舍与稀缺性的关系正在于因为不是总能同时满足,所以面临选择。

个人如此,社会或组织亦然。

个人进行权衡取舍的原则在于效用最大化(选择花最少的钱办最好的事),即效率,社会或组织权衡取舍在于实现资源在整个社会或组织内部的最佳配置。

与个人权衡取舍不同的是,个人权衡取舍的原则是趋利的,而社会或组织还要在效率之外考虑公平。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差别也体现在对稀缺性的理解上:西方经济学研究的是私有制前提下资源的配置,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是公有制和生产关系。

计划经济认为公有制下资源的稀缺性会消失,因为需求和资源配置在计划的前提下完美的匹配了。

原理二:“某种东西的成本是为了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某种东西的成本就是得到它所放弃的东西,这句话本身就可以作为机会成本基本概念。

打一个通俗的比方:购买包子一枚价值2元,一般来讲购买包子成本2元,此外,为了购买包子,放弃了2元可购买其他东西的可能性,这也应该计入包子的成本中。

放弃的2元而采购其他东西的最大效用就是购买包子的机会成本。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关于于买包子的2元钱,却忽略了它的机会成本。

理解机会成本,是学会用经济学理念思考的重要一步。

在财务管理中,对有一个公式可以更好的解释成本到底包含哪些内容。

经济成本=显性成本+隐形成本成本包括经济成本、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

经济成本是总成本,等于显性成本和隐形成本之和。

显性成本又被称为会计成本,是可以用货币计量的;机会成本则属于隐形成本。

因此,我们必须理解,企业财务帐表上表现的经营利润是偏高的,因为会计帐表里只体现了隐性成本。

有一个笑话说:去饭店吃饭,叫了一个包子,又换成米饭,吃完付账的时候说:米饭是用包子换的,包子退掉了,因此无须付账。

这个笑话的问题就出在对成本的理解上,包子的成本包含需支付的价格和机会成本,机会成本可以等同于一碗米饭,因此,还需支付包子的经济成本。

在这个案例中包子换成米饭的过程是体现了典型的机会成本概念。

原理三:“理性人考虑边际量”(2.14更新)“理性人考虑边际量”这句话包含了两个基本信息。

即1. “边际”的概念及“效用”的概念2. 理性人的决策行为首先说“边际”的概念。

边际是经济学中一个基础性的概念。

边际的概念有以下几个要点:1. 边际量是描述因果关系的单位自变量的绝对值2. 边际量的变化近似于因变量函数的导数3. 边际与弹性的区别:弹性是描述因果关系变化程度的相对值。

效用的概念包括以下几个关键点:1. 效用是评价需求被满足的程度2. 效用是主观的3. 效用是因人而已的4. 效用有时是不可精确度量的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所以是结论性的,是基于他们的假设前提。

不能抛开假设前提,孤立的看结论。

之所以在在原理三中人被假设为理性人,是假设他们已经理解了“边际”和“效用”两个基本概念。

理性的人如何进行决策是原理三传达的另一个基本信息:边际收益(效用)大于边际成本是一条通用法则。

引申开来说两点:1. 效用、边际分析和决策行为在经济学中的联系设计到消费者和生产者决策理论,在后面章节再写2. 效用理论和决策理论的联系,请看如下两图(左图为效用理论、右图为决策理论,来源于互联网),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最后对书上飞机票的的案例从另外一个视角做个补充说明:1. 教科书上的观点(边际分析的方法):当搭乘一个顾客边际收益(票价)大于所增加的成本时(即,边际收益大于边际成本)航空公式会选择搭乘该顾客。

2. 另一个视角,从财务管理(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盈亏平衡点)的角度来看,一条航线的成本1) 包括固定成本,如飞机折旧、机场费用、燃油(与顾客人数相关联的燃油消耗在此视为固定成本)。

2) 变动成本:与旅客人数相关的酒水费等。

根据盈亏平衡点的计算公式X=FC/(P-VC(u))【X为保本人数,FC:固定成本P:票价VC(u):单位变动成本】可以计算出该航线的保本顾客数量。

在以一定票价出售相应数量的机票后,航空公式只要能弥补变动成本便可再继续出售机票,但要注意,收益线可能在此出现拐点,但应始终在成本线之上。

航空公式还可以作出的另一个选择是,在未达到盈亏平衡的成绩人数时,为避免亏损,取消或合并该航班(国内航空公式经常干这缺德事)原理四:“人们会对激励做出反应”十大原理之四与前三条原理不同,乍一看,没有一目了然的基本概念信息点。

而曼昆在解释这一条原理时也只是强调了两点,即激励是人们比较收益和成本后的反应以及激励可能会产生意料之外的行为。

对这一原理的解释,我认为首先要理解经济学中的激励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用以解释经济现象之间因果关系的概念。

由此,可以理解为何书中所说“在经济学研究中,激励起着中心作用”。

综览经济学领域,与激励最相关的概念应属“博弈论”、“委托代理机制”以及与此相关的“信息不对称”、“市场失灵”、“道德风险等”。

学过经济学的人对以上的概念并不陌生,在此不一一做名词解释。

在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的前提下,公司治理行为可以作为激励理论的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中包括了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委托代理机制以及由于双方信息不对称可能会产生的经理人市场失灵、逆向选择和经理人的道德危机。

黄光裕和陈晓之间的恩怨中为什么很大部分人谴责陈晓,部分原因是和他破坏了“委托代理机制”的缘故,在法律上代理人是必须绝对忠于委托人的,在这一点上,陈晓应接受道德的谴责。

这也是道德危机的一个典型案例【个人观点】最后,经济学教科书里关于如何防止激励理论失效的解决方案是建立一个良好的机制。

对国内很多企业,特别是国企来讲,简直是笑掉大牙。

为什么提这一点,是因为坛子里很多兄弟还在读书,兄弟我说出来是为了让大家以后工作中见到激励二字不要太较真而已。

那激励机制为何为何如此不堪,郎教授说过:关键在于契约精神。

原理五:“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2.16更新)很明显,曼昆经济学十大原理之五说得是“比较优势”这个概念。

在不长的篇幅中,曼昆主要说明了两点。

即,贸易中存在比较优势,比较优势能增进社会福利竞争对手与合作伙伴不是非此即彼要讲清楚比较优势的概念还真不太容易,起码以我的水平觉得如此:因为比较优势指的是“机会成本”的之间的比较优势,只有当一方生产某种物品和劳务的机会成本优于另一方,我们才说某一方具有生产该产品和劳务的比较优势。

在得到是否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前要经过两次比较:某一方内部产品和劳务绝对成本的比较,该产品与劳务与另一方同类商品和劳务的机会成本的比较。

(不知道讲清楚了没,如果大家觉得讲得不透彻,建议去看教科书里面的图例)贸易中的比较优势理论解释的是专业化的社会分工导致资源配置实现最优,增进社会福利的可能性,而不是某一方能以最小的代价来生产某种产品和劳务(那叫绝对优势)。

曼昆在解释贸易会导致社会福利的增加(资源配置根据效率)这一结论是说得还是简单易懂的,推理可以利用贸易可能性曲线和生产可能性曲线来给出直观的结论。

贸易不是一个人干的成的,所以存在贸易伙伴。

贸易伙伴的存在无疑是有利的,除了专业化生产、资源配置高效、增进社会福利等大道理外,最有说服力的就是通过贸易人们可以享受本地没有的产品(如进口的高进巧克力)。

但是我们常常在享受贸易的同时却对我们的贸易伙伴非常不满,而且这些指责在自己立场而言都是正义的:我国向欧洲出口纺织品需要配额,美国对我国厂商发起轮胎反倾销调查,德国的公会认为亚洲抢走了他们的就业。

这些矛盾都指向了贸易“保护主义”之争。

贸易“保护主义”是指贸易一方设置进出口关税,贸易配额、进口定价机制等壁垒保护国内处于比较优势劣势的行业。

从纯粹经济学上来讲,贸易保护无疑是一种低效率的行为,但事实上,保护行为有其存在的必要性,特别是考虑到国内利益的平衡、公会、党派等因素。

对于贸易保护主义不能以一种极端和敌对眼光来看问题,其存在有着必要性,因为人都是自利的。

我们要做的是需要在自由贸易和保护之间寻求一种平衡,一端平衡经济、一段平衡政治,因此存在WTO,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此外,要清醒的认识到的是,国家在此类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国家行为是相关联的:弱国无外交,抗议和保留。

权利挣不来就业和福利。

维护贸易争端需要国家行为介入。

原理六:“贸易可以使每个人的状况都变得更好”曼昆十大原理之六谈的是市场和价格机制。

虽然很多教科书在第一章就介绍供需平衡原理,但越基础的问题,解释起来往往越让人力不从心。

我们先来说市场。

什么是市场?无论您是在菜市场买一斤青菜,还是在股票市场购买了10万元股票,都是处在市场中。

怎么样一个特别的地方,能够汇集几乎所有的交易行为?我们说,市场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关键则在于所谓的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是什么?非常笼统的说,市场机制的运作模式是这样的:由于供给和需求的存在,产生了均衡价格、交易各方均衡价格下互通有无,得到满足,巧得不能再巧的是,当交易各方追求收益最大化的过程中,社会资源被完美的配置了。

对看不见的手,我的理解是,因为交易双方的相互制约,个人接受的结果不是最想要的却是最可能得到的,即现实中的最优,这样一个集合就体现了社会福利的最优。

当然了,书中没有详说,市场也分很多种。

上面形容的是最理想的自由竞争市场,寡头和垄断市场的结论就不一样了。

当然了,看看油价上涨的情况,也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本科微观经济学的童鞋们注意了,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的区别和图例几乎必考。

不罗嗦了,最后讲三点:什么是供给和需求。

我见过好多学了4年经济学的同学不能准确的描述这两个定义,但要切记在经济学中需求和需要是有区别的,不能说我对航空母舰有需求,供给则同理。

别人问起,点到这两点,起码证明书没读到狗肚子里去。

要是能弄明白需求量变化和需求的变化的区别、还有收入效应什么的就多少有了专业性了(俺当年去德国大使馆面试就被问的这个问题)。

市场中的契约精神。

契约精神说得通俗点就是要重合同、守信用。

我国自近三十年逐步开放市场以来,契约观念基本上是逐步下滑,特别是近几年尤甚。

有人把这种现象归于ZF对经济行为的过多干预造成的。

其实,我认为ZF干预这种方式本身没有什么过错。

为何曼昆上开就否定计划经济,我认为部分原因在此,计划经济中确实是没啥合同观念。

价格与价值。

我认为价格其实只是个符号,可以与价值相匹配,也可以与价值想背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