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平均速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测量平均速度

北海市银海区银滩中学董秀斌

☆教材分析与学情分析

教材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第四节,这一节是学生分组实验课,教学设计一个课时。

(一)教材地位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速度的概念是本章知识的核心,通过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学生对速度,平均速度的理解。启下:本节是第一次分组实验课,让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等自主活动来提高实验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二)学情分析

尽管初二学生刚刚接触到物理,但学生在知识层面已经知道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大小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快慢用平均速度来描述。在能力层面上学生已具备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用停表测量时间的能力。☆教学目标与重点难点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使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地测量时间、路程,

并求出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

1)掌握使用物理仪器——停表和刻度尺的基本技能。

2)使学生通过实验学会用简单方法估测时间、路程。

3)体会设计实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的总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科学态度和正确、实事求是记录测量数据的严谨作风。

2)培养学生与他人的合作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使学生会用停表和刻度尺正确测量平均速度,加深对平均

速度的理解。

2.难点:组织实施教学目标。

☆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式教学法与实验探究法。

学法:大胆猜测,探究实验,互相交流,积极思考,合作学习。

☆ 自制教具及实验改进:由于我校是农村薄弱学校,原只配一套斜面小车,不能满足学生分组实验,且在测试中发现:当斜面坡度太小时,小车不能下滑,坡度稍大时,小车容易驶出木板发生侧翻。因此,我设计了12套“轨道斜面”,即把线槽(电工用)固定在木板(或木直尺)上做斜面,用玻璃球代替小车,很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且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每套成本不到1.5块钱)。

☆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新课引入

首先播放戏水乐园中滑水梯的视频,引起学生兴趣,自然过渡到生活中学生普遍有过的经历:骑自行车下坡。 仔细观察,回想体会。 体会从生活走

向物理的过程,

引起学生兴趣。

出问题 1、自行车在斜坡上向下运动

的速度究竟有没有变化?

2、测斜面小车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量?怎样计算?

学生借助于个人体会

提出猜想:越往下感觉越快。设计实验验证猜想。 回答:需要测量通过的路程和所用的时间,然后利用公式v=s/t 计算出即可。

1、开拓学生思维。

2、使学生明白实验原理。 设计实验

1、指导学生阅读《物理实验报告册》P.6实验步骤。

2、要求改变木板的坡度做2次实验

1、学生设计实验,交流设计方案。

2、组长明确操作、记时、记录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通过改变坡度

做2次实验,使实验结论更具

普遍性;更能帮助学生对平均速度意义的理解。

可移动挡板

☆板书设计

§1.4测量平均速度

一、实验目的: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二、实验原理:V=S/t

三、实验器材:轨道斜面、玻璃球、垫块、刻度尺、停表、挡

板。

四、实验步骤:

五、收集数据的表格:见《物理实验报告册》P.7表1—6.

六、结论:小车在下坡过程中速度变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