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给药系统进展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型给药系统(DDS)的发展综述

摘要本文概述了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新型给药系统的研究现状。

关键词新型给药系统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无针粉末喷射给药系统其他给药系统

给药系统系指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新型药物传递系统(DDS)的研发具有周期短、成本低的特点,已经成为研发机构进行药物创新的重要选择。可分为缓控释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纳米给药系统、透皮给药系统、粘附给药系统,和其他给药系统。

一、缓控释给药系统(sustained and controlled drug delivery system)

近年来,随着高分子科学和现代医学、药学、生物学以及工程学的迅速发展,一个研究药物传递系统的理论和技术的新领域一药物控制释放系统逐渐成为技术研究的热门。目前,缓控释给药系统按其给药途径可分为注射剂、口服固体、液体制剂。

1.口服缓、控释制剂发展状态

口服缓控释固体制剂的品种国内以涉及到抗生素、抗心律失常药、降高血压药、抗组胺药、解热镇痛药、抗炎抗风湿药、糖尿病药、止痛药、抗哮喘药、抗癫痫药、全身用抗病毒药、抗贫血制剂、维生

素类。国外涉及的新的品种有激素类药物,如FDA批准麦考酚酸缓释片;喹若酮类抗生素,环丙沙星控释片;干扰素,澳大利亚生产的干扰素口含片等。

口服液体控释系统(简称OLCRS)是一种通过液体混悬或乳剂形式供口服给药的控释制剂,这种制剂可直接以液体形式服用,也可以f 临时调配成液体形式服用,分散的微粒可以是微囊、微球、或乳滴,分散介质可以是水、糖浆或其他可供药用的油性液体。OLCRS是针对幼儿、老人和吞咽困难患者用药的一类新型口服控释系统。它具有流动性好,可以分剂量,很少受胃排空速率影响,掩盖味道,减少给药次数,降低毒副反应及便于服用等优点。目前,已有美沙芬、可待因一扑尔敏、苯丙胺茶碱、伪麻黄碱等药物的OLCRS。

2.缓释及控释注射剂

缓释及控释注射剂其显著优点是可以减少注射次数,消除频繁注射给患者带来的精神上的烦恼和肉‘体上的疼痛。可分为溶液型,混悬型、凝胶型、微囊型、微球型、脂质体型注射剂。主要适宜的药物有抗精神类药物、抗菌素类药物、多肽、蛋白质类药物、疫苗类药物、抗癌药物等。

缓控释制剂根据不同的原理制备:胃内漂浮型、渗透泵型、骨架型、蚀解式、肠道定位、双层缓控释片等。

缓控释材料有醋酸纤维素,乙基纤维素(水分散体),甲基丙烯酸共聚物,硅酮弹性体,PVAP,HPMCP,HPMCAS,交联海藻酸盐等新型材料。

二、靶向给药系统(Targeted Drug Delivery System)

靶向给药系统(TDDS)是指将药物直接定位于靶区(靶器官、靶组织、靶细胞)使靶区药物浓度高于其他正常组织,提高疗效,降低全身毒副作用的给药系统。靶向给药系统属于第4代剂型。

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是指药物在胃、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不释放,只有当药物达到人体回盲部后,在结肠较高的PH环境下溶解聚合物。该系统适合治疗发生于结肠的克罗恩病、溃疡型结肠炎、结肠癌,可以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化疗药物对胃肠道的刺激,同时还适用于在夜间发生的哮喘、心绞痛、关节炎的治疗,可让药物在结肠缓慢释放,将发挥长效作用。

2.1 眼靶向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50岁以上人群的首要致盲眼病,目前没有一种药物对致盲完全有效,且副作用大。药物与水溶性聚合物(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等)结合,这种被动的药物靶向不仅增加了治疗作用,并且减少了副作用。

2.2 结肠靶向

美国辛辛那提大学的Adel Sakr教授在结肠靶向给药系统在制剂学和靶向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其对肠道疾病的治疗以及蛋白多肽药物的口服给药都具有重要意义,是一个极具前景的新研究领域,但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消化道的pH及转运时间受食物、性别、疾病等个体因素影响较大,因此有些剂型给药后的定位性较差。虽然菌群触发型给药系统被看好,但是对于如何提高高分子材

料的疏水性和降低膨胀度问题,如何使药物在细菌作用下尽快释放出来以及促进机体吸收,仍需研究者进一步研究。靶向结肠的定位系统需要高分子载体材料作为载体。结肠靶向载体材料有果胶、壳聚糖、淀粉基口服结肠给药控释载体、环糊精、丙烯酸树脂、偶氮化合物等。

2.3 肾靶向

华西医科大学的张志荣教授研究显示,雷公藤内酯醇-溶菌酶结合物具有明显靶向近端小管上皮细胞(PTEC)的作用。目前,对肾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还主要集中在提高药物靶向效率和寻求新的载体上,而对各种载体、和前体药物等被肾摄取后的释药规律和病理条件下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等相关研究还有待深入。肾脏靶向给药的策略包括生物力学给药策略、前体药物策略(烷基糖甙途径、γ-谷氨酰基前药途径和叶酸前药途径都是目前肾靶向研究的方向。)、大分子载

体策略以及其他策略。其他的肾靶向给药策略还有纳米粒和脂质体策略。

2.4 脑靶向

由于血脑屏障的存在,目前临床常规制剂给药后,约有98%的化学药物以及将近100%的蛋白/多肽药物难以入脑,严重影响脑部疾病的诊疗效果。具有脑内靶向性的新型给药系统的构建可以解决这些难题,也是药剂学研究的热点。蒋新国教授的研究小组以阳离子化白

蛋白(CB 鄄SA)为脑内递药的靶向基团,连接聚乳酸纳米粒(NP),设计成新型的阳离子化白蛋白修饰的隐形纳米粒递药系统(CBSA-NP)。对CBSA-NP 包载多种药物的研究发现,CBSA-NP 具有良

好的脑内靶向递药特性且毒性较低。

由于大脑是一个比较特殊并且极为重要的器官,有专家担忧,当脑靶向给药后,纳米药物进入脑内的降解是否能够完全,安全性如何保障。也有专家提出,大脑已被发现也具有淋巴组织,药物如果通过这些淋巴组织进入体循环,那么可能并不会实现给药的预期目标,或出现其他结果。这些,正是研究者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

除此之外靶向给药系统的研究热点还有骨髓靶向给药系统、脂质体靶向给药、中药靶向给药系统。

3 纳米给药系统(Nano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

纳米给药系统是指药物与药用材料一起形成的粒径为1~1000 纳米级药物输送系统。DDS,包括纳米粒、纳米球、纳米囊、纳米脂质体、纳米级乳剂等。NDDS 在靶向性给药、缓释药物、提高难容性药物与多肽药物的生物利用度、降低药物毒副作用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NDDS 的类型有高分子材料NP、固体脂质纳米粒、纳米脂质体、磁性纳米粒、免疫纳米粒、纳米乳剂、囊泡。目前国内外NDDS 的实际应用还非常有限,其中应用最多的当属纳米级的静脉注射乳级。纳米技术是DDS 研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近年来,借助纳米技术这双有力的翅膀,DDS 研究获得明显进展。

4 透皮给药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

所谓透皮给药系统是指在皮肤表面给药,使药物以恒定速度(或接近恒定速度)通过皮肤各层,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或局部治疗作用的新剂型。TTS 制剂在皮肤表面给药,药物在控释膜的控制下以恒定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