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课件《平均速度的测量》课件 4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一章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PPT初中公开课

测量平均速度第一章 第4节1.能用刻度尺和停表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距离和所用的时间,并根据公式 v= st,计算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2.能写出简单的实验报告。

没有,只能间接测量。

v = s t ,要知道物体的速度就必须知道路程和时间。

要测量路程可以用刻度尺直接测量,要测量时间可以用秒表直接测量,那么有没有直接可以测量速度的工具?想一想:汽车仪表盘上的车速是怎么来的?实验原理:测出路程s 和时间t ,根据v = s t 求出平均速度。

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测量的物理量有______和_______,分别用_________和_______测量,然后由公式______计算出运动物体在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路程s 和时间t 必须_____,即选定某路程s ,必须用______________所用的时间t 。

刻度尺停表对应通过这一段路程路程时间知识点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v = s t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刻度尺、停表、木块、金属片。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斜面的一端用木块垫起,使它保持较小的坡度,在斜面的底部或中部固定金属片。

s1金属片s21.使倾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

正确测量小车的运动距离的方法是从车头量到车头。

实验步骤s 1金属片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 l ,把小车通过的路程s 1和所用的时间t 1填入表中。

5.整理器材。

3.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 2和所用时间t 2 ,将数据填入表中。

4.根据测得的s 1、t 1,利用公式v 1= s 1t 1 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 l 。

同理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 2= s 2t 2。

实验记录表路程运动时间平均速度s1=1m t1=3s v1=0.33m/s s2=0.5m t2=1.8s v2=0.28m/s后半段的路程:s 3=s 1-s 2=1m-0.5m=0.5m 后半段的时间:t 3= t 1- t 2=3s-1.8s=1.2s 后半段的平均速度:v 1= s 3t 3=0.5m 1.2s =0.42m/s 平均速度要与相应的路程或时间段相对应,可利用 计算后半段的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PPT(13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PPT(13页)


2.对于人类而言,转基因技术或是天 使,或 是魔鬼 ,既可 能给人 类社会 的发展 带来福 音,也 可能对 人类的 健康造 成损害 。

3.关键问题在于,科学界至今不能确 认,转 基因食 品究竟 有无可 能对生 态环境 、人体 健康造 成重大 伤害。 在这样 的背景 下,转 基因食 品的商 业化, 特别是 主粮的 商业化 问题显 得有些 敏感。

4.在我们看来,转基因食品在当下中 国所引 发的争 议,看 起来相 当复杂 ,但归 结起来 ,不外 是科学 逻辑与 商业逻 辑共同 作用下 的结果 。从科 学角度 看,这 件事情 很麻烦 ,是因 为转基 因食品 的安全 性在短 期内得 不到明 确认证 。

5.鉴于转基因食品,特别是主粮的安 全性研 究需要 一个漫 长的周 期,主 管部门 断不可 急于宣 布转基 因主粮 的安全 性。

6.由于不同转基因食品在人们食品消 费中的 比重大 不相同 ,其可 能的危 害性自 然也不 会一致 。但就 原则而 言,在 没有明 确的科 学结论 之前, 任何对 转基因 食品在 安全性 之外其 他方面 的重大 意义的 欢呼, 都不是 一件明 智之举 。

7..穿越浩瀚的银河,被月亮镶嵌的梦 ,具备 了无限 的属性 。自然 之子天 真而崇 高的想 象力是 对我们 神五、 神六的 理想设 计。当 我们通 过超越 自身而 实现人 类对月 的最好 抵达。 华夏人 几千年 的美好 向往, 终于与 多少代 人的热 烈渴望 有了一 个完美 的对称 。
Hale Waihona Puke 计算。3.实验中你还有什么发现或疑问?如果 测时间时,反应慢了,平均速度偏大了,还是 偏小了?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1.4测量平均速 度 课件PPT(共13页)

202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2021年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课件
新课引入
知识回顾: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有哪几种? 2. 速度的定义是什么?计算公式是什么? 3. 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 4. 求平均速度的公式是什么?Fra bibliotek学习目标
实验原理
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器材 实验过程
实验结论
新知讲解
实验: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1、实验目的:测量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 下列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 平均速度是反映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 B.平均速度只能大体上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程度 C.平均速度可以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 D.平均速度可以精确的反映物体在某一时刻的快慢程度
3. “龟兔赛跑”新传:龟兔同时从同一地点沿同一条道路向同一目标前 进,兔子半途睡了一觉,醒来时发现龟离目标很近了,撒腿就跑,结 果龟兔同时到达终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D) A.在这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B.在这段路程内,龟兔的平均速度相等 C.在兔子睡觉前一段时间内,龟兔的平均速度不相等 D.无论如何,兔子的平均速度大于龟的平均速度
知识总结
实验器材:斜 面、小车、停 表、刻度尺
实验过程
测量 平均速度
结论:小车沿斜面下 滑运动越来越快。
目标测试
1.一个物体作直线运动,全程50m,通过前一半路程用了4s,通过后一半 路程用了6s,则该物体在全程中的平均速度为( D ) A.10m/s B.4.17m/s C.6.25m/s D.5m/s
(5) 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 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6、分析与论证:
s3=s1-s2 t3= t1-t2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最新初中人教版物理人教八年级上册测量平均速度课件
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时间t1。
s3 t3
s1 t1
s2 t2
实验
3.根据测得的s1和t1,利用公式 v1
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s1 算出 t1
4.将挡板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 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 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实验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t1=
v1=
t2=
v2=
t3=
v3=
实验
分析与论证:
根据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 斜面加速运动。
实验
交流讨论: 1.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答: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 不同。 2.为什么说到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要指 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 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
实验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挡板。
使用秒表的方法: 第一次按动——启动,长短指针开始转动; 第二次按动——暂停,长短指针暂时停止转 动; 第三次按动——回零,长短指针迅速回到零点。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实验
实验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
再见
答:均速度实验的原理、器材、方法。 2.从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的方法。 3.对平均速度的理解。
说明: 此PPT关于“实验”(第6-14页)的教学环节也可 参照微课《怎样测量物体的平均速度?》视频 (00:02—07:13)中的片段进行课堂教学。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四节
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1.4测量平均速度课件(22页)

(甘肃月考)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
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变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若汽 车以72km/h的速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发现情况紧急停车时,在反应过 程,汽车行驶了14m,制动过程中所用的时间为2.3s.汽车在两个过程中通 过的总距离为30m,求:(1)汽车在反应过程中所用的时间; (2)汽车从发现情况到紧急停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福建·期中)一列长 360m的火车,匀速通过一个长 1800m的隧道,如果该火车的时速是54km/h,请问: 火车通过隧道需要多少时间?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 第一章 机械运动
1.4 测量平均速度
物理学中用什么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速度的定义?
速度
路程与时间之比
速度的计算公式?速度的单位有哪些?
v s t
m/s
km/h
s 由速度公式 v 可知,如果我们测出了物体运动的
t
路程S和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t,就可以算出物体在这段 时间内运动的平均速度。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路 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进行实验与记录数据
路程(m) S1= S2= S3=
运动时间(s) t1= t2= t3=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分析论证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快。 ➢小车在不同路程(时间)段平均速度不同,某物体的平 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 度。
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到20m/s,共运动了80m, 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 A.20m/s B.10m/s C.8m/s D.都不对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名师教学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第节 测量平均速度 名师教学PPT课件

实验注意事项
实验注意事项: 3、能把斜面顶端量到斜面末端的距离记为小车运动 的路程吗?
不能。因为斜面上的小车本 身有一定长度,而小车在斜 面的运动路程不包含车长, 所以测量路程时必须从车头 到车头,或车尾到车尾。
小车真实通过的路程
斜面顶端到末端的距离
同理,能把斜面顶端量 到斜面中点的距离记为 小车半程的运动路程吗 ?
课本练习
3、学校操场上跑道的长度是已知的。怎样利用这条跑道 和手表,测定自己正常步行时、竞走时、长跑时的平均速 度?
课本练习
4、有一个量程为2m的卷尺,请你设计一个简单的方法估 测你家到学校的路程,写出具体的步骤。
超声波测距
倒车雷达
超声测速仪
由于超声波指向性强,能量消耗缓慢,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教学目标 学会用刻度尺正确地测量物体运动的路程,并能用停表测 出物体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
学会写简单的实验报告。
教学重点 测量平均速度; 计算平均速度。
教学难点 用停表准确计时; 理解平均速度。
变速直线运动的实例 观察并思考,图片中下滑的物体在做什么运动?
他们下滑时的 速度是恒定不 变的吗?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与数据分析: 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为什么全程的平均速度大于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实验发现小车越走越快,下半段更快,所以全程速度 大于上半段速度。
数据分析 实验结论与数据分析: 全程的平均速度能用
计算吗?
不能,发现
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故计算 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 (或时间)上的平均速度,然后用 该段路程除以该段时间即为平均速 度。
课本练习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45张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45张
提出问题: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变化情况是怎样的?
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金属挡板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金属挡板
S1
s3t3 t1
S2
t2
【器材】
斜面、 小车、刻度尺、 停表、 挡板。
【步骤】
1.使斜面保持一定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 顶端,挡板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 过的路程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挡板的 时间t1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 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结论】 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课堂小结
1、科学探究的环节 2、小车在斜面上运动的平均速度(分析过程) 3、实验报告格式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 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 度是 [ ]C
路 程(m) S1=0.6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4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 20m/s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 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 ___2_4___m/s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科学探究的环节: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4.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5.分析与论证 6.评估 7.交流与合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 PPT课件
斜面顶端
斜面底端
刻度尺
路程s1
斜面顶端
金属片
时间t1
s1、t1
平均速度公式v1
斜面的中部
距离s2
斜面顶端
斜面上半段路程s2
时间t2
平均速度公式v2
《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步骤
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探究实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小车沿斜面下滑运动越来越快。
v2<v1<v3
路 程(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s1=0.6
t1=4
v1=
s2=0.3
t2=2.5
v2=
s3=s1–s2=
t3= t1– t2=
v3=
0.15
0.12
0.3
1.5
0.2
不相同。因为斜面的坡度、选取路程等不同。
实验数据分析
你的数据和其他同学相同吗?为什么?
A
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下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时电子表的显示:(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__进行测量的。(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 = ______ cm, tBC = ____ s, vAC = ______ m/s。(4)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A点后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AC段的平均速度vAC偏_____ 。
阅读课本P23-24 的内容,同时思考以下问题:
1.《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什么?2. 测量平均速度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3. 测量路程需要什么仪器?测量时间需要什么仪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件测量平均速度PPT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课件测量平均速度PPT

小组测量某位同学百米跑前50 m、后50 m以及全程的平均速度。
要求:写出实验步骤、计算出结果等形成一份完整的实验报告。
退出
➢ 小车由木板顶端运动到木板底端通过的路程是多少? 是木板的长度吗?
s
小车通过的路程 = 车头(尾)到车头(尾)的距离
活动 请同学们手握停表,喊开始时大家同时计时,喊结束时停止 计时,分享测出的数据。
读数练习
读数:_1_m__i_n_7_._5_s_
读数:__5_6__s ___
试一试,为方便准确地计时,斜面的倾斜程度应大些还是小些? 测量时怎样减小误差?
B为A、C中点,分别测出AB(s1)、BC(s2) 两段的平均速度。
(1)需要测量的量有哪些?
路程:上半段路程s1、下半段路程s2 时间:上半段时间t1、下半段时间t2
(2)两段时间怎样测量?
(从A到B的运动时间为tB、从A到C的运动时间为tC )
t1 = tB

t2 = tC -tB
B为A、C中点,分别测出AB(s1)、BC(s2) 两段的平均速度。
四、交流讨论 (1)小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怎样求解?
v
不能,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 (3)求解出v、v1、v2,三者的关系是怎样的?
v1<v<v2
拓展实验
位置传感器B可以测出不同时 刻小车A 与它的距离,再通过计算 机运算,得出运动的小车在不同位 置的速度,可以直观地看出物体的 速度是怎样变化的。
斜面倾斜程度小,小 车滑下的速度小,计时更 准确。
①多次测量取平均值 ②斜面不要太陡
➢ 怎样测量小车由木板顶端运动到木板底端的平均速度? 你能写出实验步骤吗? 1._长__木__板__一__端__垫__高__,__将__金__属__挡__板__固__定__在__长__木__板__的__底__端____; 2._将__小__车__由__顶__端__自__由__释__放__,__直__至__撞__击__到__金__属__挡__板________; 3.用___刻__度__尺___测量___小__车__通__过__这__段__路__程__的__长__度________; 4.用___停__表_____测量___小__车__通__过__此__段__路__程__所__用__的__时__间_____。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人教版物理八年级第一章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把“测量物体平均速度”的验证性实验,扩 展成“50m快速跑速度测评”的探究性活动,应 用速度规律实测50m跑的各段平均速度。
我们把实验扩展到操场,把实验组扩充到10人, 通过体育课让每位学生感受运动、认识运动、描述 运动、探究运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的学 习态度的形成,有利于学生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的 培养,为学生创造了难得的施展身手、相互协作的 空间;第一节课在小组长的组织下,用卷尺测量运 动场地的长度、用秒表测量运动过程的时间;课后, 我们利用小组的数据收集、处理;通过网络完成数 据的汇总。
第二节课,在课堂上我们不是单纯用v=s/t简 单的计算自己平均速度,完成物理学科的目标。我 们同时收集了体重、身高、脉搏等数据,还要将自 己的数据同小组成员的数据一起上传到网上,用 EXCEL电子表格的统计功能,探究体重、身高、脉 搏对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身体素质的影响,利用网络 共同分享每人的劳动成果,进行讨论、探究,完成 实验的全过程。当然还有一个猜想,我们在实验报 告中并没有提出,留着让学生去发现。
测量平均速度
1)加深对变速直线运动的理解,会应用 速度规律来实测50米跑各段的平均速度。
2)体验探索实验有关过程;学会使用秒 表计时间、用卷尺测量距离。并分析每 10米之间速度的变化。
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实事 求是的科学作风,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
4)学会使用公式v=s/t计算平均速度, 懂得用数据分析各个时段的运动情况。
1、各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进行准备活动的 练习; 2、练习时必须在自己测试场地的周围,不 得远离; 3、准备活动的内容尽量做到各关节充分活 动开,避免在正式测试时受伤; 4、准备活动时间控制在大约8分钟之内完 成。
S t 运动员1: 运动员2: 运动员3: 运动员4: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2张PPT)

人教版八级上册物理第一章 第4节  测量平均速度(共42张PPT)

运动时间(s) 速度(m/s)
调整斜面的高度适中,使小车刚好从斜面上滑下,不能太快。
上半段 匀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不相同
(3)下半段路程的时间怎样测? 取相等的路程, 测出每段路程运动的时间,进行比较
s1=
t1=
v1=
下半段 s = 讨论二:怎样测小车运动的时间?
当乙看到甲放开手时,立即夹住直尺。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结论:小车在斜面下滑时的速度越来越( )
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利用平均速度的思想研究物体的运动。
(1)在斜面上用刻度尺将路程分为相等的两段s1和s2,并标记A、B、C ;
注意事项
1.小车的前端对齐起始线,静止释放。 2.开始计时与小车释放应该是同时的,发生碰撞时马上停 表。必须专人操作。正式实验前应该练习几次,熟练 之后会使测量的数据更准确。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停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片
金属片
小游戏:谁反应快?
游戏规则: 甲同学用两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乙同学做好
用手指夹住直尺的准备。当乙看到甲放开手时,立 即夹住直尺。双方交换,各做一次,看谁反应快?
问题1: 你凭什么说你(他)的反应速度快?说说你的依
据。
问题2: 自由下落的直尺做的是什么运动?
速度是否变化?如何变化?
实验探究:小车沿斜面下滑速度的变化 提出问题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1.4 测量平均速度 课件 (共17张PPT)

路程 s/m
10
20
30
40
4 根据上时t面/间数s 据,2计.算5 出王军4同学在5各.5段的平6均.5速度:
(1)从起点到10m处的平均速度为 m/s 。
(2)从10m处到20m处的平均速度为 6.7m/s。
8 (3)从20m处到40m处的平均速度为_____m/s 变速 (4)在这40m内王军同学跑步做的是__________运动
【跟踪练题】
1.在用测量物体测运出动小的车平将均要速通停度过表实的验路中程,,

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
撞击金属片的时间,利用公式
算小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2.实验中为了方便计时,应使斜面的坡 度较 (填“大”或“大小”)
3.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停表,如果 计时的同学反应较慢,小车运动后才
课堂小结
实验目的:测量平均速度
实验原理:
实验器材:小车、斜面、停表、刻度尺 实验步骤:课本第23页
1、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 尺测出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顶端到底端时间t1; 3、利用公式V=S/t算出全程的平均速度; 4、将金属片放在斜面中部,按步骤1、2、3操作。
6、小明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 图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分度值为1mm)的斜面 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圆圈是小车到达A,B,C三处 时电子表的显示: (1)该实验是根据公式_________进行测量的. (3)请根据图中所给信息回答:
SAB=_5_._0_0_cm,tBC=_1____s,vAC=0._0_3_3__m/s.
8、甲、乙两物体从同一地点同时向相同方向做
直线运动,其s-t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C )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测量平均速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 课件 第一章 机械运动 第3节测量平均速度
老师将一个乒乓球从高处
释放。同学听到乒乓球第一次
撞击地面的声音开始计时,听
到第二次撞击地面的声音停止
计时,并比较计时结果。
实验:测量小车运动的速度
1.实验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秒表测变速运动物体的平均速度。

2.实验原理:= 。

3.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秒表、金属片。
说明:斜面的作用是让小车做变速运动(使小车获得速度),金属片的作用
表、木块。
(1)实验时应保持斜面的倾角较小,这是
时间
为了减小测量_______(选填“路程”或“时间”)
便于测量时间
时造成的误差。金属片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斜面倾角不变时,小车由静止释放,小车通过的路程越

长,其平均速度越________(选填“大”或“小”);小车由静止释
放,通过相同路程,斜面的倾角越大,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越
4.表格设计
路程
s1=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5.实验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将要通过的路程 ,把和后
面测得的数据填入表格中。
(2)用秒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3)根据测得的 、 ,利用公式 = 计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
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引 入 新 课
公路上有许多速度监测设备,其中一
种测速设备采用的是区间测速的方法
(如图所示),即通过测算车辆在两个
监测点之间的平均速度,判断车辆在
该路段是否超速。这种测速设备是如
何测算出车辆的平均速度的?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第4节测量平均速度》PPT课件(共11张PPT)

【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 【分析与论证】
v2<v3
小车沿斜面下滑的速度越来越大。
9
第9页,共。
➢巩固练习
1、一个物体沿平直路运动,由静止起在10s内加速
到20m/s,共运动了80m,该物体在10s内平均速度是
[]
C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 速度行驶,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 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m/s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s1-s2
t3= t1-t2
金属片
s2
s3 t3
s1
t1
t2
7
第7页,共11页。
【设计表格】
路 程(m) s1= s2= s3=s1-s2=
运动时间(s) t1= t2= t3= t1- t2=
平均速度(m/s) v1= v2= v3=
8
第8页,共11页。
B.10m/s
t3= t1- t2=
S2
t2
金属片的作用:便于测量时间
3
第3页,共11页。
【器材】
斜面、小车、刻度尺、
停表、金属片。
4
第4页,共11页。
【步骤】
1.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
在斜面的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
将要通过的路程s1。
2.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
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
第四节:测量平均速度
1
第1页,共11页。
预习:
很小
停表
刻度尺
v
S t
第2页,共11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19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课件 1.4测量平均速度(19张PPT)
设计实验:
思考:
①需要怎样放置和调整斜面(轨道)? ②需要怎样确定运动的起点和终点? 怎样得到路程? ③怎样记录时间? ④怎样得到平均速度?
讲授新知
设计实验:
S1
s3t3 t1
S2
t2
①将一端垫高,略微倾斜,使小车能主动运动起来,但又不至于太快。 ②在小车释放处,车前端做标记作为起点;在斜面下端卡上金属片作为 终点,用刻度尺量出起点到终点距离就是路程s。
A.20m/s C.8m/s
B.10m/s D.都不对
2.在公路上行驶的大货车与小轿车的速度之比是3:5,它
们通过的路程之比是1:3,大货车与小轿车所用的时间之
比是( D)
A.9:5
B.3:2
C.2:3
D.5:9
随堂练习
3.某汽车沿直线运动时,前半段路程用20m/s速度行驶, 后半段路程用30m/s速度行驶,在整个路程中,汽车的平 均速度为___2_4___m/s
讲授新知
分析实验: 要减小误差,应注意什么?
a.安装置时,斜面倾角要小一点,但不能过小,过小则 小车不动,稍大就会使小车过快,计时不准。起止点距 离适当大一点好。 b.测同一组数据时保证起止点相同。 c.测时间时释放小车与开始计时要尽量同步。 d.对刻度尺和停表读数要规范准确。
讲授新知 三、实验改进与拓展
4.公路上,一辆汽车以72km/h的速度匀速行驶,它用30s 追上了它前方450m处的一辆匀速行驶着的自行车,这辆 自行车的速度是 ( A )
A. 5m/s B. 10m/s C.15m/s D. 20m/s
THANKS
③④释由放v 小s车算时出,速用度停。表开始计时,车撞击金属片时停止计时,得到时间t。 t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
平均速度的测量
景德镇市第五中学 罗英
实验:测量平均速度
【目的】练习用刻度尺和停表测平均速度.
【器材】斜面、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片.
【步骤】 1.使斜面保持很小的坡度,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
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出小车将通过的路程s1(如图). 把s1和以后测得的数据填入表中.
金属片
S1
2.测量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1,在 正式测量以前应该先练习几次,熟练后会2= 2.5s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0.232m/s
根据以上的实验数据,你能否计算出小车
通过下半段路程s3的平均速度v3呢?
s3=
t3=
s2
金属片
s3 t3
s1 t1
t2
实验数据:

程 运动时间
平均速度
s1=1.16m s2=0.58m
t1= 4s t2= 2.5s
3.根据测得的s1和t1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1. 4.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点滑过斜面 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 平均速度v2.
路程 S1=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金属片
120
100
金属片
60 80 40
v1= 0.29m/s v2= 0.232m/s
s3=s1-s2= 0.58m t3= t1- t2= 1.5s v3= 0.39m/s
在物理学中说到某一物体的平 均速度是多少时,为什么要指出是哪 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因为变速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不 断变化的.只有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 一段时间,求出的平均速度才有意义。
20
实验数据:


s1= 1.16m s2=
运动时间 t1= t2=
平均速度 v1= v2=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s1= 1.16m s2=
运动时间
t1= 4s
t2=
平均速度 v1= 0.29m/s v2=
将金属片移至s1的中点,测出小车从斜面 顶点滑过斜面上半段路程s2所用的时间t2,算出 小车金通属过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2.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时注意观察表的示数.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金属片
实验数据:


s1= 1.16m s2= 0.58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