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课件(PPT-精)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前期漫游与干谒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二十五岁,以为“大丈夫必有四方之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从此开始了他漫游、干谒的生涯。 李白经长江三峡出蜀,沿途作有《登峨嵋山》、《峨嵋山月歌》、《渡荆门送别》等诗。出蜀至 江陵,他遇到道士司马承祯,司马承祯赞他“有仙风道骨,可与神游八极之表” 。李白因而写了《大 鹏赋》。此后,李白沿江东下,东至金陵和扬州。此时的李白,风华正茂,广事交游,轻才好施,他 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中曾说:“襄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救 之。”魏颢《李翰林集序》甚至说他“少任侠,手刃数人”。他自己也说:“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
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开元十五年(727),李白西游安州(今湖北安陆),故相许圉师妻以孙女。自是李白便以安陆为 家,一面读书写作,一面从事干谒活动。他在此时所写《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中说:“申管晏之谈, 谋霸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 留侯浮五湖、戏沧州,不足为难矣。”表达了他政治抱负与人生愿望。到了开元十八年,李白已三十 岁,去蜀以来,遍干诸侯,未遇知己,因而有“南徙莫从,北游失路”之叹。于是此年夏,他决定西 入长安。 到长安后,他“历抵卿相”,却有志难伸,徘徊魏阙之下,望其门而不得入,心中苦闷,和长安 市井少年浪游,误与“五陵豪”交往,险些遭人毒手,因大失所望,败兴而归。其《长相思》、《蜀 道难》、《行路难》即作于此时。离开长安,他无颜回安陆,乃泛黄河而下,至汴州、宋州、洛阳等 地。开元二十二年,他又出游襄阳,拜访了享有盛名的韩朝宗,有《与韩荆州书》,文中说自己“虽 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日试万言,倚马可待”,希望韩朝宗举荐自己,但亦未果。开元二十 三年,他应元演之邀,北游太原及雁门。次年返回河南,与友人元丹丘、岑勋在嵩山南麓颍阳山置酒 高会,其名作《将进酒》即此时所作。 开元末,大概由于许氏夫人去世,李白便移居山东任城(今山东济宁),此时已四十一岁。至此, 李白虽已壮年,但他出蜀以来的漫游与历次的政治干谒活动仍未有任何成效。
李白二入长安之风光与失落
天宝元年,李白四十二岁。可能是因元丹丘推荐(元则是以道士的身份受到玉真公主征召入京的),玄宗 皇帝下诏,命李白入京。李白初闻征召,真是喜出望外,以为他多年的政治理想有了实现的机会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不过,这时的玄宗已经不再励精图治了。 开元二十四年,张Biblioteka Baidu龄罢相后,权力便由奸相李林甫掌握。所以玄宗召李白进京,并不是任用贤才, 治理国家,而是需要一个出色的文人来点缀太平。 初入长安,李白的确受到玄宗的眷顾。玄宗降辇步迎,云:“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 焉能致此。”并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唐制,皇帝所在处必有文词经学之士,下至医卜 伎术之流,随时待诏命,备顾问,玄宗时名其待诏之所曰“翰林院”。开元二十六年,又别建学士院, 以他官兼充学士,专掌起草诏命,李白入翰林,只是以文词秀异待诏供奉而已,并未授正式官职,与 以他官充任的学士不同。但以其声名之大,玄宗初亦颇加礼遇,并命其起草诏诰。据说他曾作过《和 蕃书》、《出师诏》等文,又应诏作过一些描写宫廷歌舞享乐生活的诗文,如《泛白莲池序》、《宫 中行乐词》、《清平调》等,这些作品都获得了玄宗的欣赏。玄宗带着大批妃嫔官员幸骊山温泉宫, 李白也在侍从之列。他曾得意地说:“幸陪鸾辇出鸿都,身骑飞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 绶来相趋。”(《驾去温泉宫后赠杨山人》)甚至以为不仅可以平步青云,而且还能援引故人:“激赏摇天 笔,承恩赐御衣。逢君奏明主,他日共翻飞。”但李白这时期的行为举止,仍然保持着平交王侯的态 度,不肯屈己下人的故态。对于玄宗,他当时是歌功颂德,对官僚显贵,则取“平交”的态度,即所 谓“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玉壶吟》) 。 没过多久,李白便发现玄宗对自己只不过是倡优蓄之,并没有委以大任,这与他的理想可谓大相 径庭。于是乃“浪迹纵酒,以自昏秽,咏歌之际,屡称东山” 。渐渐地表现出厌倦情绪。这时,他和 贺知章等人在一起喝酒,号称“酒中八仙”。杜甫曾说“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 来不上船,自称臣中酒中仙”(《饮中八仙歌》)。可见李白可能有借酒装疯、拒绝奉诏之举。又尝沉醉 殿上,引足令高力士脱靴。 由于李白“戏万乘为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恃才傲物,遂遭谗谤,自知不为朝廷所容,便在天 宝三载春,上书请“还山”,玄宗以其“非廊庙器”,赐金放还。这样,李白于天宝三载,怀着悲凉、 怨愤而又恋恋不舍的心情,高吟“凤饥不啄粟,所食唯琅玕,焉能与群鸡,刺蹙争一餐”的高傲诗句, 告别了帝都,经由商州大道,离开关中,结束了他在长安一年多的宫廷生活。
太 白 行 吟 图 ( 宋 梁 楷 )
话说李白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李白的家世与少年生活
李白(701——762),字太白。关于李白的贯望,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说为蜀人 (刘全 白);一说为山东人(元稹);一说陇西人(李阳冰);一说出生于中亚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境 内,范传正说)。现在一般认为,李白当出生于中亚碎叶,其家世已难于详考。据唐李阳冰《草 堂集序》等记载,李白是凉武昭王九世孙,其先因故流亡到碎叶。中宗神龙元年,李白随父迁 居唐剑南道绵州昌明县清莲乡。李父入蜀后,一直过着“高卧云林,不求禄仕”的隐逸生活, 可能是一个富商。 李白的家庭具有浓重的西域文化背景。他幼年和青少年是在蜀中度过的,同时受汉和西域 两种文化的熏陶。这就不仅给他一副“眸子炯然,哆如饿虎”的相貌,更赋予他追求自由和豪 放不羁的性格,“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与韩荆州书》)。巴蜀那曾孕育了司马相如、 扬雄、王褒和陈子昂的山川培养了他磊落的胸襟,慷慨的激情,更激发了他对自然的热爱。李 白少年时,正当“开元之治”的前期,玄宗励精图治,使整个社会欣欣向荣,特别是朝廷“广 开才路”,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希望。李白生活于这样的环境中,又加上他的父亲有着较高的 文化修养,因而他从小就受到了较好的教育。他读书泛览百家,不事章句,颂慕鲁仲连那样扶 危济困、功成身退的英雄,鄙视皓首穷经的儒生。又向慕神仙长生之术,喜游侠击剑,曾从赵 蕤学纵横家术,修炼剑道,多年后还在诗中描写自己“抽剑步霜月,夜行空庭遍”(《江夏寄 汉阳辅录事》)的情景。 开元八年(720),礼部尚书苏頲任益州大都督府长史, 二十岁的李白带着诗文前去拜访,深得苏頲赞赏:“此子天 才英丽,下笔不休。虽风力未成,且见专车之骨。若广之以 学,可与相如比肩也。” (李白《上安州裴长史书》引) 李白纪念馆(四川 ·江油)
——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 岳德虎
2007年3月9日
李白及其诗歌创作
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李白的性格和思想
李白诗歌名作欣赏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太 白 醉 酒 图 ( 清 苏 六 朋 )
·
李白生平和创作分期
家世与少年生活 前期漫游与干谒 二入长安之原由 后期沉沦与漂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