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曲九曲说“文昌”

合集下载

文昌帝君诗词

文昌帝君诗词

文昌帝君诗词
文昌帝君诗词有六首,这六首诗词如下:
第一首
文昌帝君本姓张,为人聪明又善良。

七岁攻读诗经书,二十岁举进士郎。

第二首
文昌帝君坐高堂,手握文笔耀四方。

学识渊博通天地,智慧过人断无常。

第三首
文昌帝君赐智慧,点拨人心如明灯。

学问之道无止境,帝君指引我前行。

第四首
文昌帝君显神通,文化昌盛国运隆。

千秋万代传文化,帝君功德无量重。

第五首
文昌帝君保平安,文风武韵保安宁。

国泰民安人康健,帝君庇佑万民兴。

第六首
文昌帝君慈悲心,普度众生如海深。

智慧光明照大地,指引人们向前进。

1/ 1。

七曲山大庙 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

七曲山大庙 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

七曲山大庙战火中幸存的文昌文化发祥地明朝末年,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遭到一场空前浩劫:张献忠统率的大西军自湖北掩杀而来,把明军残部向川西北横扫;清军自陕西向南攻入四川,围剿明军残余也欲剿灭大西军。

在这场大混战的烽火中,川中的民宅、府衙、寺庙付之一炬。

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位于古剑门蜀道的起点、一处历来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冲上的一座建于晋朝且历代香火旺盛的大庙,却得以完整保留下来。

这就是因“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的四川梓潼县城东北10公里处的七曲山大庙。

今年春,我们游览古蜀道,七曲山大庙便是起点站。

从成都出发经成绵高速公路到绵阳,再经108国道到梓潼县城,沿途一马平川。

但出梓潼县城向七曲山前行几公里,便山峦起伏、古柏森森了。

依山就势建造的大庙建筑群,在郁郁苍苍的古柏掩映中渐渐展现在我们眼前。

七曲山大庙位于108国道(即川陕公路)边,一座廊桥将分别坐落在公路两边的大庙建筑群连接起来,廊桥上书“翠云廊”三个大字,意为剑门蜀道便始于其下了。

在路左侧的停车场安顿了车辆,我们便从路右侧的正门进入大庙。

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在明朝便誉为“西蜀名楼”的百尺楼。

此楼红墙绿瓦,造型既似庙宇又似楼阁,楼高一百余尺共三层。

据说此楼当时堪与岳阳楼和黄鹤楼媲美,后毁于火灾。

我们看到的是清朝雍正年间重建的。

沿中轴线由东向西,自百尺楼依次上升,是文昌殿和桂香殿,这几座建筑物构成大庙的主体建筑群。

其建筑艺术风格,既有北方宫廷的庄严,又有南方园林的雅致,中国当代建筑大师梁思成在《中国建筑史》中称其为“古建筑博物馆”。

在整个大庙风景区内,共有26处殿宇楼阁,这是自晋朝以来,经多次扩建而形成的。

这些都是研究我国古代建筑艺术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当然,文昌殿是游览大庙的重点。

中国自从有了尚文的历史,便有了“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

文昌殿供奉的便是文昌帝君张亚子。

张亚子是东晋人,久居七曲山,晓诗书精医术,为贫苦乡民诊病施药、排忧解难。

他敬老爱幼、扶危济困,深受百姓爱戴,死后百姓建此庙以纪念。

文昌、文曲、奎星、魁星之区别

文昌、文曲、奎星、魁星之区别

⽂昌、⽂曲、奎星、魁星之区别 ⽂昌星是与北⽃星并列的星宫,⽂昌星位于北⽃星旁。

北⽃由七颗星组成,⽽⽂昌星则由六星组成。

魁星则是北⽃星的⼀部分,是北⽃⽃勺部分四颗星的合称,由天权星、天玑星、天璇星、天枢星四颗星组成。

⽂曲星就是魁星中的⼀颗星,即北⽃魁星中的天权星,就是⼈们常说的⽂曲星。

北⽃星北⽃星,因位处北⽅,如古代酒勺⽃形,故称北⽃星。

共七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前四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星组形如勺⽃⾝,古⽈魁。

后三颗⽟衡、开阳、摇光星组形如勺⽃柄,古⽈勺。

因此,北⽃星在民间也简称⽃柄星、也叫⽃魁星。

究其原本,北⽃星包含的是七颗星,⽃柄星包含的是北⽃星中的三颗星,⽃魁星包含的是北⽃星中的四颗星。

北⽃星的名⽓之⼤,被受民间敬仰与崇拜,因果有⼆。

⼀是决定季节,在不同季节的夜晚时间,北⽃星的⽃柄出现在天空中指向不同的⽅向。

因此,古⼈根据初昏时⽃柄所指的⽅向来决定季节:⽃柄指东,天下皆春,即春季。

⽃柄指南,天下皆夏,即夏季。

⽃柄指西,天下皆秋,即秋季。

⽃柄指北,天下皆冬,即冬季。

其⼆是北⽃星是吉祥星,内含魁星,魁星内有⽂曲星,⽂曲星是主宰天下⽂运的⼤吉星。

北⽃星在春夏秋冬的⽅向变化北⽃七颗星,与太阳⼀样是在银河系中的恒星,因七颗星距我们太阳相对近⽽亮度等级⾼,从地球上看,北⽅七颗星特别明亮硕⼤耀眼、且组形如勺⽃。

现实上,这7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约在60光年⾄200光年之间,它们与太阳同样环绕着银河中⼼运⾏,且总是同步的恒速运⾏,因此,北⽃七星总是在我们的北⽅位。

虽然各⾃运⾏的速度与距离有别,但从地球上看,60光年之外的恒星天体群,⼩有变化是感觉不到的。

魁星,原为奎星的俗称。

因为,北⽃七星中的前四星也叫魁,且⼤受中国民间奉拜的主宰天下⽂运的⽂曲星,⼜在⽃魁星宫中,其形貌也是⿊脸红发以⿁⾯出现,所以,中国民间修建的魁星楼,供奉的星君尊神,就是西宿魁星与北⽃魁星的⼆合⼀尊神,⽽被天下考⽣敬仰和供奉。

文昌星口诀顺口溜大全

文昌星口诀顺口溜大全

文昌星口诀顺口溜
1. "文曲星,头戴帽,耳朵长,脖子细,身子黑,脚上鞋,拿着笔,又写字。

"
2. "文昌星运福至,考试必过不费力;求签问卜多高灵,科举功名稳中选。

"
3. "文昌星,望九天,手执笔,提书篇,文思泉涌让人羡,学富五车令人叹。

"
4. "文昌星,文才高,笔底生花逐梦飘,居家旺财事业兴,是为读书人的福祥。

"
5. "文昌星,颂声响,九天之上最灵煌,书海博学高才进,荣华富贵自然来。

"
6. "文曲星在夜空中,文昌星更为亮;文章似箭飞天外,名利双收不辞劳。

"
7. "文昌星辉照人间,良心善举德行传;为人正直真心好,必定一生风光在。

"
8. "文昌星,勤奋学,几经辛苦终有成,百折不挠永不言,成功路上笑傲群。

"
9. "文昌星闪烁夜空,书卷气息满园中;字字句句皆有意,智慧灵光不可拒。

"
10. "文昌星守护读书人,昂首阔步贺佳篇;功名利禄皆大吉,学海无涯任你行。

"。

文昌帝君寶誥(注解)

文昌帝君寶誥(注解)

文昌帝君寶誥(注解)道教之音天竺山道观文昌帝君寶誥(1)誌心皈命禮。

不驕帝境。

玉真慶宮。

(2)現九十八化之行藏。

顯億千萬種之神異。

(3)飛鸞開化於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

(4)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釋教。

(5)不驕不樂,職盡乎天地水官。

(6)功德難量。

威靈莫測。

大悲大願。

大聖大慈。

(7)九天輔元。

開化主宰。

(8)司祿職貢舉真君。

七曲靈應,保德弘仁大帝。

(9)談經演教。

消劫行化。

更生永命天尊。

(10)【注解】:(1)文昌帝君寶誥:文昌帝君,道教中掌管士人功名祿位之神。

東晉寧康二年(公元374年),蜀人張育起義抗擊前秦苻堅,英勇戰死,後人於梓潼郡七曲山為張育建祠紀念。

時七曲山另有梓潼縣地方神廟名曰“亞子祠”,因兩祠相鄰,後人將兩祠合並祭祀,遂稱張育為張亞子。

寶誥,用於褒揚。

(2)不驕帝境。

玉真慶宮:為文昌帝君功德圓滿後升天得道之所。

《文昌孝經》有雲:“帝君曰:吾征道果,奉吾二親,升不驕境界。

天上聚首,室家承順,玉真慶宮,逍遙自在。

”(3)現九十八化之行藏。

顯億千萬種之神異:九十八化,虛數,由七推演而來,同“億千萬種”喻無窮無盡。

行藏,出處或行止。

《論語》雲:“用之則行,舍之則藏。

”意為被任用即出仕,不被任用即退隱。

(4)飛鸞開化於在在。

如意救劫以生生:文昌帝君乘坐飛鸞,手持如意。

開化,開導、感化。

在在,各個方麵。

生生,生生不息。

(5)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釋教:讚文昌帝君之聖德,功德不僅造福道、儒二家,亦教化西方佛家。

(6)不驕不樂,職盡乎天地水官:不驕不樂,古人雲“安而不樂,富而不驕。

”天地水官,即三官大帝。

喻文昌帝君職能之廣。

(7)功德難量,威靈莫測。

大悲大願,大聖大慈:大悲,指文昌帝君悲憫世人。

大願,文昌帝君救度眾生之宏願。

大聖,文昌帝君智慧超凡、通真達靈。

大慈,文昌慈祥嗬護眾生。

此句力讚文昌帝君之無量功德。

(8)九天輔元,開化主宰。

司祿職貢舉真君:九天輔元,開化主宰,言帝君之職責為輔佐九天內外之智慧教化,開啟主宰眾生之智慧靈根。

文昌帝君庙祝词

文昌帝君庙祝词

文昌帝君庙祝词帝德无边,岳降欣逢二月;圣功有感,嵩辰喜值初三。

适逢二月初三,文昌帝君圣诞,至心称念文昌帝君名号和宝诰,诵持有关文昌帝君善书、经典,百福来臻,子孙荣庆,终身显达,无量寿福。

二月初三日(2021年3月15日)文昌帝君千秋圣诞。

进入茅仙洞清天观,走过供奉哼哈二将的前殿,再经过供奉金鼎祖师、文财神武财神的中殿之后,就进入一个院落,在院落南侧的偏殿内供奉着文昌帝君神像,诗曰:九十余化妙难量,一十七世放祥光。

百代显灵垂感应,千秋执政主文章。

常乘白马游寰宇,每降飞鸾整纪纲。

众等呼嵩齐颂祝,桂香宫内正称扬。

文昌帝君圣号为“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弘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道教经典记载,文昌帝君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掌管下界文人考试命运、主宰士子功名利禄。

道经曰“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弘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混元内辅,三清内宰,大都督府,都统三界阴兵,行便宜事,管天地水三界狱事,收五岳四渎真形虎符龙券,总诸天星曜,判桂禄二籍,上仙英显元皇真人,司禄职贡举真君,预编修飞仙列籍,掌混天造化轮回,救苦无碍宝光纯一天尊,九天定元,保生扶教,开化主宰,长乐永佑灵应大帝”。

文曲星和魁星则是文昌帝君旗下的两位大将,文曲星属癸水,主文运科甲与功名利禄等事宜。

文曲星全称“中天北斗解厄延生玄冥文曲本命星君”,是天庭掌文昌府事、主宰功名禄位的神灵。

文曲星属癸水,主文运科甲与功名利禄等事宜。

文曲星是中国的智慧神,掌管士人功名禄位,职司考试、升迁、荣辱、阴德等方面的命运,及助佑读书文人、求科名者的官途,所以拜文昌帝君可助运平安健康,学业有成、考试顺利,金榜题名、蟾宫折桂。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设计——以梓潼七曲山文昌文化为例

区域文化视角下的文创设计——以梓潼七曲山文昌文化为例

的天尊殿、桂香殿,清代的百尺楼等古代建筑,大庙周围古 昌”影响深远的文昌文化格局。
柏森森,乔木垂荫,古道绵延,九曲潼水环抱,成为后世祭
文昌文化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梓潼七
祀“文昌帝君”的祖庭,被道教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七 曲山大庙的文昌文化是从“梓潼帝君”到“文昌帝君”的历
曲山大庙于1996年被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 史演变过程中积累下来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经验,既有古代氐
方式,交叉融合相关学科,再设计与创新的文化现象。设计
以上三个方面的内容较全面地分析了七曲山文昌文化创
师依靠设计理念、设计方法和灵感天赋,在设计软件或人工 意设计市场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有待进一步完善设计
智能的帮助下对文化资源进行整合创新,进而提升其文化价 定位和提升设计目标,挖掘文昌文化内涵深度不够,整合文
关键词:区域文化;梓潼七曲山;文昌文化;文创设计
一、梓潼七曲山文化资源特征
“道”崇拜的信仰体系。中国民间和道教尊奉的掌管文运功
七曲山,古称为“尼陈山”,位于梓潼县城以北约九公里 名与禄位之神被称为文昌帝君,文昌帝君信仰源于梓潼神张
处,其主峰海拔为861.5m,处于北纬31°41′51″,东经 亚子的传说。东晋宁康二年(公元374年),蜀人张育自称蜀
的祖庙,道教是以黄帝、老子的道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将战 产业持续发展,梓潼全域旅游多极发力,共同推动“文旅兴
国时期承袭下来的神仙方术进行融合与衍化,进而形成以 县”的战略背景下,深入挖掘梓潼文昌文化特点,有针对性
作者简介:欧阳铭骏(1982年10月-),男,汉族,籍贯四川成都,任职于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职称为讲师,研究生学历, 硕士学位,研究方向为综合艺术设计。
204

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文昌宫正殿解说词

绵阳梓潼县七曲山大庙文昌宫正殿解说词

文昌宫正殿解说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你们来到文昌帝乡七曲山大庙的文昌宫正殿参观!我是文昌宫正殿专职导游人员***,今天我将陪同各位游客领略文昌宫正殿建筑的恢宏,感受文昌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游览过程中,我会竭诚为大家服务,使大家的旅行愉快;如果我的服务有不周到的地方,欢迎大家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最后预祝大家的七曲山之行能够顺顺利利,开开心心,快快乐乐!各位朋友,我们现在站在文昌宫正殿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中间,嵌有九龙石壁的二十四级石阶,二十四级石阶象征传统的“二十四孝”巨型九龙石壁显示出文昌帝宫的帝王等级。

好了,请各位朋友跟我登上阶梯。

朋友们,这就是文昌宫正殿,它位于七曲山古建筑群的中心,也是供奉文昌帝君的主殿,又名真庆宫,始建于明代。

正殿平面呈正方形,明间及次间为殿堂,两稍间为走廊,殿堂两侧与次间用规格条石和青砖彻墙,左右两廊均安置古朴棂栏,这在一般古建筑中十分少见。

请朋友们到殿里面参观。

大家现在看到位于殿中间正殿正中这位高4.7米,短颈粗体,方面大耳,头戴冕旒、身着九龙袍、慈祥和善的铸铁像,就是文昌帝君张亚子。

张亚子生于西晋太康八年(公元287年)二月初三,出生于越西县金马山。

为避母仇,举家迁来七曲山,一生行善治病,死后被梓潼百姓奉为梓潼神,供在七曲山善板祠里。

后来在道教和文人儒士的大力推崇下,唐宋元明有九个帝王不断加封,梓潼神与主管文运的星宿文曲星重合,梓潼帝君变成了文昌帝君,张亚子由地方小神一跃成为天下共祀的文曲星,专司功名、文运、利禄。

于是文人儒士和道士争相以文昌帝君之名,降笔撰定经诰著述百余部,形成了以哲学、历史、文学、建筑、雕塑、音乐、绘画、医学、民俗、宗教等,独具特色的文昌文化体系。

文昌帝君两旁侍从按官位排列呈八字形,形神兼备,体态各异。

文昌及其余8尊铁像的后背均有铁铸铭文,是崇祯元年所铸。

殿前有拜厅,殿基置以须弥座,座腰为浮雕带状龙凤图案,正中及两侧有三道七级台阶。

拜厅雕梁画栋,异彩纷呈,上有数道匾额,其中有乾隆四川总督提军所书“紫极敷文”等名匾,两墙石壁上还精刻有《文昌帝君阴骘文》和古诗词。

紫微斗数-昌曲深度解读(文曲星)

紫微斗数-昌曲深度解读(文曲星)

紫微斗数-昌曲深度解读(文曲星)2019.12.25在上篇文章中,我们解读了文昌星,今天谈谈文曲星,无论是什么星星,了解其五行是极其必要的,尤其在后面运用深一点的技法或者说理解格局时候会很有帮助,而现代速食经济,大家追求效果,有时候感觉懂一些星情也能断个性格啥的,不懂的还老用含情脉脉崇拜的小眼神崇拜你,可我估计你心里没有啥底,所以如果你要想理解星星的,懂得五行阴阳天干地支是很重要的,天干地支,都有其特点和喜好的。

昌曲像义对比文昌星为金,文曲星为水,文曲为癸水,一个叫文桂,一个叫做文华,网上讲昌曲的文章的很多,所以我们都知道昌曲一般都指学习能力,聪明,才华,而文昌指的的是文字,文章,正统文学,是一种复制记忆的那种聪明能力,所以利于科甲考试,而文曲,叫异路功名,所以利于理科,术算,文艺,演艺等等。

文昌主阳的复制或印制,文曲主阴的感觉模仿,所以其实你懂了五行,你可以这样理解昌曲,文昌,带了文气的金,文曲,带了文气的水。

-昌曲的桃花性 -所以文昌的才华气质正统甚至有点古板不懂变通,而文曲之才华变换莫测如水一般。

斗数应该与时俱进,现代的学习能力强,其实最好是昌曲对星出现,不然一定容易偏科的,因为就算是数理化,光博闻广记也不行。

另外,当你理解了五行之后,你就知道所谓的昌曲的桃花性质,指的是文曲,而非文昌,因为桃花一般都是水,但是昌曲在一起能加大桃花性质,为何?因为文昌金生水。

拿到现实理解,就是一个表现能力很强的人,演绎能力很强的人再加上良好的正统文化储备,有深度有思维有花样的撩你,更加厉害,所以有时候斯文败类比文盲败类更可怕!文昌文曲论聪明昌曲都是聪明,我看网上很多写昌曲只有跟天粱,紫微,天府,在一起才算聪明,其实这样比较误导人,昌曲本身就是聪明,为何非要和这三在一起才算聪明呢?所以这句话应该这么说,昌曲和天粱,紫微,天府在一起,容易把聪明用在对地方。

光要是从聪明程度上来说,我反而认为,巨门配上昌曲,贪狼配上昌曲,天机配上昌曲,反而更聪明,巨门是啥,见多识广,研究能力超强,虽然是非,但是没有是非都很顺你这人也聪明不了,所以再加昌曲这还得了,而天机本身就是智慧,再加昌曲,那就太机灵,贪狼主欲望,若是用对地方,是求知欲加上昌曲,那也是不得了,所以毛爷爷的聪明毋庸置疑,所以像什么天才啊,龙凤啊,这些跟昌曲,巨门,贪狼,天机,一起,一定是绝顶聪明之人。

游七曲山大庙(外二首)

游七曲山大庙(外二首)

JIAN NAN WEN XUE
思故园,一朵莲,莲开故土十二瓣,一瓣一湾田。

思故园,心里甜,金谷堆堆满庭院,家家话丰年。

清平乐·七曲山
金牛道弯,翠柏蔽蓝天。

七曲文昌游人瞻,庙内香火不断。

金榜题名许愿,祈求一生平安。

古建筑群珍版,不负绿水青山。

老南桥
九孔南桥江南横,十里长堤杨柳青。

鱼穿碧水耀光影,燕鸣潼城无边春。

两弹城
蘑菇云开敌胆寒,国防科研史空前。

饮马潼水穿洞过,深缅元勋邓稼先。

■董永泰
长相思·故园(外三首)

参差楼阁起高岗,半为烟遮半树藏。

莫道名山君不识,众生谁不仰文昌。


七曲山环九曲水,群峰罗列远拂堤。

梓潼若问何处好,风景文昌故里奇。


再上七曲峰,潼城烟雾朦。

盘陀石上树,望水岭上风。

太庙游人仰,魁楼学子崇。

古镇千年号梓潼,文昌大庙胜名隆。

山灵水秀天然态,游者如潮朝圣踪。

秋日游长卿山
秋日登高长卿山,古寺人稀鸟语传。

相如读书台前坐,孝先遗址久留连,日斜游罢归去晚,红云映山潼水蓝。

春日潼城
三月梓城艳溶溶,遍地花飞潼水东。

闲放纸鸢孩子乐,燕歌莺舞闹轰轰。

■罗智婉
游七曲山大庙(外二首) 36--
. All Rights Reserved.。

四川梓潼文昌大庙道教科仪音乐考察

四川梓潼文昌大庙道教科仪音乐考察

四川梓潼文昌大庙道教科仪音乐考察【摘要】流行于中国西南的文昌祭祀活动是一种较普遍的文化现象,目前主要流行于云、贵、川三省。

同时,文昌祭祀活动的内容因地域的差异而各有特色与差别,如云南的文昌祭祀活动以洞经音乐为集中代表、四川地区的文昌祭祀活动以梓潼文昌大庙及民间的文昌祭祀活动为典型代表。

本人查阅了相关文章,却发现有关梓潼文昌大庙目前的道教祭祀文昌这一领域之文章至今罕见。

针对以上问题,本人以四川梓潼文昌大庙的道教科仪音乐为调查对象,从经典文籍、道场科仪、音乐曲调等方面作深入调查,最终得出本课题结论。

【关键词】文昌大庙文昌祭祀道教科仪一、梓潼文昌大庙简史南宋人王象之编著的《舆地纪胜》记载:“县城北10公里有古神祠——善板祠。

”此庙又名梓潼庙,北宋名七曲祠,南宋名灵应祠,清名太庙、后又改大庙。

据《梓潼县志》载:东汉末年,道教传入梓潼。

南宋人所著《搜神后记》云:“有神姓张名恶,道术显著,庙在梓潼。

”传说张亚子为道家元始天尊门徒,在梓潼七曲山盘陀石坐化成仙。

《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一》记载:“梓潼神乃文昌君,道号六阳真君,庙在九曲之北,玉阶七曲,丹桂千株,称梓潼君焉。

道德圆通,久证真位,上帝命为太玄无上上德真君,上管三十三天仙籍,中管人间寿夭祸福,下管十八地域轮回。

上帝封文昌为九天开化主宰,统领神仙人鬼生死爵籍,主宰儒宗”。

唐代,道教在梓潼传播较普遍,唐高宗显庆五年(660年),道徒在梓潼庙(七曲祠)之南修造天尊殿,供奉元始天尊、灵宝天尊、太上老君等道教三大神灵。

五代十国时,梓潼庙(七曲山、善板祠)仍为道家住持。

到北宋真宗咸平年间(998至1003年),道徒在御马岗修建登真观,供奉道德真君。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道徒又在今马鸣乡境内修建道光寺,供奉李老君。

晚清以后,随着道教的衰微,到民国2年(1913年),梓潼县知事公署调查统计,全县有大小道观9处,道士49人。

民国37年(1948年)梓潼县政府再次统计,仅有岩庙子、太皇铺、三清观、上清观、果龙寺、金刚寺、蛟龙祠(兜鍪寺)等7处道观,有道士5人,道姑3人。

文昌是什么意思 文昌的典故.doc

文昌是什么意思 文昌的典故.doc

文昌是什么意思文昌的典故大家是不是觉得文昌这个词很熟悉啊!那么你知道它是什么意思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文昌是什么意思文昌的典故”,欢迎参阅。

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词语释义的内容,实用材料栏目。

文昌是什么意思文昌的典故文昌的意思:文昌原是属星官名,有“文曲星”或“文昌”的说法,而掌管“文昌”的属官,则称之为“文昌帝君”。

在神话中,文昌星君掌管天下的功名、禄位大权,因此,文昌星成为文人崇拜的星座,人们为祈求文昌星君保佑地方文化昌盛,多得功名。

拼音:wén chāng注音:ㄨㄣˊ ㄔㄤ词条:文昌【全拼】:【wén chānɡ 】英语:Wenchang【释义】:1.星座名。

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2.指星神。

3.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

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

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4.即文昌帝君。

5.指文昌省。

6.宫殿名。

词义介绍:1. 星座名。

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

《史记·天官书》:“斗魁戴匡六星曰文昌宫:一曰上将,二曰次将,三曰贵相,四曰司命,五曰司中,六曰司禄。

”《南史·宋纪中·文帝》:“﹝元嘉十九年﹞九月丙辰,有客星在北斗,因为彗,入文昌,贯五车。

”2. 指星神。

《楚辞·远游》:“后文昌使掌行兮,选署众神以并轂。

”3. 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

指斗魁戴匡六星之一。

旧时传说主文运,故俗又称文曲星或文星。

明谢肇淛《五杂俎·天部一》:“俗言,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以北斗为司命。

而文昌者,斗魁戴匡六星之一也。

俗以魁故祠文星以祈科第,因其近斗也,故亦称文昌司命云。

傅会甚矣。

至以蜀梓潼神为文昌化身者,又可笑也。

”《平山冷燕》第一回:“前钦天监臣奏文昌光亮。

主有翰苑鸿儒为文明之助。

”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一:“故自戊辰至于丑五科状元……珠联璧合,名应文昌,非偶然也。

” 梁启超《变法通议·论幼学》:“今之学塾于孔子之外,乃兼祀文昌魁星等……夫文昌者,槱燎司命,或称为天神。

文昌赦书

文昌赦书
今來赦命希爲鑒原早賜麟兒以康禋祀
嗣信室人 氏青年乏嗣猶有強壯之
光陰晚景無兒空流衰殘之歲月傷心五夜惟
聽燕雀之喈喈灑灑淚終朝不見桂花之簇簇
返窮自問命舛時窮俯首而思惡多善少惟賴
仁慈之佑以祈子嗣降生乞遵
赦命俾遂禱祈凡所未言全叨眷顧於戲
神聽儼邇有感皆通聖鑒匪遙無求不應
上帝有好生之德鑒下民禱祈之忱赦過除愆施
恩布德使未生之子兆於熊罷俾已産之男綿於飛右告下
十方無極飛天神王長大聖無量度人掌嗣院一切
聖衆庶俾祈嗣有凖良願無虛故赦右仰
賫捧
太歲 年 月 日良吉宣行
桂香院內七曲文昌帝君
恭聞
乾道成男欲占一索於震卦坤
道成女繼卜一索於巽爻再索由坎離而推三索由
艮兌以息長中既再不紊無如歸妹以卜女之終也
未濟是占男之窮也此皆身曆大過故爾受此明夷
今幸洗滌投忱蒙來蟾宮之福於以虔誠答
聖尤冀桂殿垂慈臣領來詞謹爲上奏今據
大中國貴州省桐梓縣 里 甲Leabharlann 名真美竟等因本司領詞難抑除已頒
恩依科修奉外今將祈嗣信室人氏
夫室罪條具呈於
嗣信室人 氏夙生今世不無故作誤爲
特已接人豈少陰愆陽過惟其罪愆匪解以致嗣續
維艱祖德無依認爲之咎宗功莫繼自取之災
爰竭螻蟻之悃以祈宗祧有承赦文到日乞鑒遇忱
凡所非爲咸赦除之
嗣信 室人氏春去秋來百年之
光陰易老時乘命 此日之子嗣
無聞回頭細門抱愧
良多俯首自思流淚不少皆由前世未種善
功所以今生竟乏嗣不憑消愆釋罪安獲嗣續承支

川北—七曲山大庙

川北—七曲山大庙

景点讲解-------七曲山大庙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大家游览梓潼七曲山大庙。

七曲山古称“九曲山”,因位于梓潼县城北6千米处,又被称为梓潼山。

七曲山祥云笼罩,大庙依山而建,石级较多,游览过程中请各位小心脚下、注意安全。

今天我们依次参观山门、正殿、桂香殿、关帝庙,最后参观天尊殿,两小时后,我们将在景区大门口集合。

七曲山大庙始建于晋朝,当时叫“亚子祠”,是为纪念张亚子而修建,集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三国文化、蜀道文化、汉唐文化为一体。

景区文化特色以天下文昌祖庭,和全国最大的古柏林区享誉海内外,被道家誉为“天下第九座名山”。

据传,当年唐玄宗途径此山时,由于思念杨贵妃,侍臣中有人题有“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从此,“七曲山”之名便扬名天下。

如果说,古柏是七曲山的幽,那么庙则体现了七曲山的奇,文昌文化又展现了七曲山的深,而七曲山风景区的精,就是大家眼前看到的这座与文昌殿平分秋色的关帝庙了。

全国的关帝庙何其之多!名气最大的有埋葬关羽身躯的—湖北当阳关帝庙,,有埋葬关羽头颅的—河南洛阳关帝庙,还有埋葬关羽灵魂的—山西运城关帝庙。

与这么多的关帝庙相比,七曲山的关帝庙有着他独有的特别之处。

熟知三国故事的朋友都知道,关羽挂印封金的故事:曹孟德送给他高官黄金,而关羽却权财不能动其心,爵禄不能移其志,从此名留千古。

对于功名、钱财、关羽从不放在眼里。

但恰恰是七曲山关帝庙中的这位关公,可以说是全国关帝庙中与黄金关系最密切、黄金含量最高的一处,主要体现在“三金”。

首先说第一金,大家抬头就可以看到,这是一尊金脸金身的关公。

众所周知,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关公的形象不管在文学、戏曲还是民间故事中,总是以枣红脸形象出现。

但从未进入过四川的关羽,他的神像一进入四川就玩起了变脸:成都武侯祠的关帝是一张白脸,而我们现在看到七曲山的关帝形象,也变成金脸金身,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中国古代统治者讲究的是文武并重,文能治国,武能安邦。

文昌文书的格式

文昌文书的格式

文昌文书的格式
文昌表文范本
梓潼祥光默心田文昌星點額為先
帝君駕臨添福祉天聾地啞化愚頑
今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北京市西便門外白雲觀地方棲居奉道投誠設供誦
經慶祝文昌帝君聖誕焚修玄裔弟子右洎合壇善信人等是日恭詣寶殿秉燭焚香誠惶誠恐稽首頓首俯伏百拜
上言於:
七曲文昌梓潼宏仁帝君
文昌佐理天聾地啞仙官
文昌宮中--切欽官功曹眾聖座前伏以
維神天資孝友浩氣仁慈四德具備三才立極
啟人之奧正教宏開文運蔚起禮以明虔
文昌舉斡妙道盤陀天聾地啞布化雨間
釋人罪咎注人祿籍神司大化七曲彰靈
德溥寰宇正氣長存凡有祈求必蒙昭佑
切念弟子等草芥微生螻蟻俗子身居浮世
塵勞不息業波常流茲值仲春適際
文昌帝君聖誕謹具芹儀肅申慶壽三跪三叩
再拜再瞻望聖垂恩拜進墨疏--函上呈睿覽伏願
至道垂仁俾佑利泰士民老幼悉蒙恩佑
所具楮財恭行火煉伏乞
聖慈俯垂鑒受謹疏以聞
天運癸已二月初三日吉時具疏恭申。

★昌曲

★昌曲

寅午戌宫,陷地,丁己甲庚生人,财官格。
申子辰宫,得地,癸庚甲生人,贵格。
巳酉丑宫,入庙,乙戊辛生人,大贵。
亥卯未宫,利益,乙戊生人,旺宫临,志大财高抵万金,文艺精华心壮大,须教平步上青云。
文昌守命亦非常,限不夭伤福寿长,只怕限冲逢火忌,须教夭折带刑伤。
3、文昌喜金四局生人,富贵双全,先难后易,中晚年有声名。
4、文昌守命,陷见诸凶,亦主舌辨,巧艺,本事高人。
5、文昌会太阳、天梁、天同、禄存,可发挥文化、学术、艺术、管理方面的 华,主富贵。
6、文昌武曲守身命宫,文武兼备,有卓越 干,从事文化、政治、商业均能出人头地。
7、文昌与擎羊同守,又有廉贞、七杀同守,主人诈伪。
昌曲入命之人对文学艺术都有兴趣学好,具有诸如诗歌、散文、音乐、绘画、歌舞、演艺、学术、技术等 华,表达能力强,而文曲星带有桃花气息,文昌星则无。
昌曲入命宫的女性,容貌美丽,身段不错,多 多艺,性生活需求多,纵然富贵,亦主心思复杂好幻想,与男性恐有感情纠葛。入庙平常,加吉曜富贵。陷地逢擎羊、陀罗、火星、铃星、巨 、天机、七杀、破军、贪狼、化忌等星冲破,则下贱、孤寒、淫欲。
昌曲
文昌(即文桂)属金,南斗,司科甲,乃文魁之星。
文曲(即文华)属水,北斗第四星,主科甲星。二星于巳酉丑入庙,寅午戌落陷。
文昌或文曲入命宫之人,眉清目秀,幽闲儒 ,有名士风度,博 广记,聪明好学,有研究精神,机变异常,口舌能辩,并容易一举成名,身荣贵显,一生福寿双全,纵四煞冲破,不为下贱。
文昌属金,主科甲,南北斗星,乃文魁之首。
文昌是学术之星,属文书、典章、制度、规章之类的事务。文学艺术,较为正统式之文事皆主之。
文昌为时系星,时刻在转动,所以期刊、日报、分期付款之事务亦属之。

七曲九曲说“文昌”

七曲九曲说“文昌”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圣地;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这是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文昌宫正殿前一副楹联。

身在古柏森森的七曲山中,俯看曲折多姿的潼江之水,当代人对“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古之赞辞,怀有一种不明究里的感受。

曲径通幽——“七曲山”“九曲水”,激发了我们探幽烛微的欲望。

从成都驱车向北直达七曲山中,费时不过两个小时——平去坡来,人们会明显察觉七曲山便是古蜀“金牛道”险路的开始。

然而,对于由北向南走往天府之国的古人来说,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跨越天梯石栈到达七曲山时,都会大出一口“坡去平来”的长气,也才会产生一种“头头是道,路放平,心乃放平”(送险亭一联之下联)的欣慰。

处于团团万岭,如龙如蛇山川中的梓潼,本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而七曲山原名也叫梓潼山。

遥想当年,因被迫将贵妃赐死而难以释怀的唐玄宗往四川奔逃,夜宿梓潼山北的“啷当驿”而忽有好梦——一位头戴方巾的儒生告诉他安史之乱将平——玄宗正待细问详情,山风忽来,吹响驿馆角铃,惊破其梦。

此情此景,皇上的侍臣便有诗咏叹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梓潼山就被感慨为“七曲山”了。

所以,当玄宗由成都天回镇返回再过七曲山时,见庙中所塑的“张亚子”与给他投梦的方巾儒生极为相像,感激不尽的皇上,便一道圣旨封这位当时的小神为“左丞相”。

诚所谓“皇恩浩荡,连绵不绝”——120多年后,黄巢起义军撵得唐僖宗踏上了祖宗的老路。

僖宗追思前事,立马加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到了宋代,已经成为国教的道教推波助澜,称“奉玉皇大帝旨意:张亚子晋封帝号为‘文昌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民间的这种追捧,得到了提倡“偃武修文”以利统治的元代皇帝的认同——元仁宗给张亚子加上了“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的封号。

就象自然界的造山运动一样,我们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也看到了一种费时费力的“造神运动”——有趣的是,圣人孔子也不过被皇帝追封到“文宣王”,比起这位后起之秀的“文昌帝君”,在级别上整整低了一个等级——孔子也只能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一哂了之。

七曲山

七曲山

中国尚文的历史,历来就有“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说法,祭祀文昌帝君的文昌宫,同观音殿、关帝庙一样,遍布中国各地。

看过无数的魁星,拜过无数的文昌,但一直没有去过全国文昌帝君的发祥地——梓潼县七曲山,这里的梓潼七曲山大庙,是文昌帝君的祖庭。

据说,七曲山最早叫“泥陈山”,相传是大禹治水陈放九曲潼江淤泥堆积而成,山上长有又粗又大的梓树,夏禹砍伐梓树用于制做独木船疏通河道,梓树受到惊吓化为童子,老百姓便以为梓树化为童子是神,于是建庙祭祀梓潼树神,接着又把“泥陈山”改名为“梓潼山”,到了唐朝,玄宗避安史之乱幸蜀,留下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的诗句,由此“七曲山”就“此山此名天下知了”。

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弘的三层楼阁,这就是七曲山大庙的魁星楼。

魁星楼通高33.15米,约合百尺,又叫百尺楼,它前临金牛蜀道,后倚层层宫阙,48根通天大柱,将一座三层百尺高楼凌空托起,气势雄伟,规模宏大,被誉为“西蜀名楼”,可比荆楚黄鹤楼。

这座楼上供奉的魁星是“文昌第一化身”,在儒士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魁星楼上的魁星,蓝面赤发,右手高举朱笔,左手执“富贵花”,右脚直立鳌头,左腿朝后翘起,赤发怒目,青面獠牙,肌筋暴胀,右膝盖上为方孔金钱。

据说,魁星是奎星的误传,奎星是西方白虎第一宿,有16颗星。

文昌星的崇拜远远早于奎星,七曲山文昌帝君已执掌人间禄籍,作为“文昌第一化身”的魁星,就只能秉照文昌帝君的旨意,给高中魁首的士子赐予富贵花了。

这就是魁星左手执“富贵花”的缘由。

也正是这个原因,古今莘莘学子都怀着敬畏之心,来瞻仰文昌祖庭的魁星。

传说魁星右手那支笔是专门用来录取科举士子的,一旦点中就会文运、官运一起来。

所以在科举时代,读书人就把魁星奉若神明,所谓“自古文章无凭据,但愿魁星一点斗。

”魁星为什么站在鳌头上?过去考中了状元,就要进入皇宫,站在大鳌的头上,接过皇帝的金榜,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魁星点斗、独占鳌头了。

在魁星楼的廊道上,挂满了锦旗,这些锦旗,据说全是来这里祭拜魁星之后或金榜题名或时来运转的香客们敬献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曲山,九曲水,古柏森森是圣地;十年木,百年人,众生芸芸仰文昌”——这是四川梓潼七曲山大庙文昌宫正殿前一副楹联。

身在古柏森森的七曲山中,俯看曲折多姿的潼江之水,当代人对“北有孔子,南有文昌”的古之赞辞,怀有一种不明究里的感受。

曲径通幽——“七曲山”“九曲水”,激发了我们探幽烛微的欲望。

从成都驱车向北直达七曲山中,费时不过两个小时——平去坡来,人们会明显察觉七曲山便是古蜀“金牛道”险路的开始。

然而,对于由北向南走往天府之国的古人来说,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跨越天梯石栈到达七曲山时,都会大出一口“坡去平来”的长气,也才会产生一种“头头是道,路放平,心乃放平”(送险亭一联之下联)的欣慰。

处于团团万岭,如龙如蛇山川中的梓潼,本以“东依梓林,西枕潼水”而得名——而七曲山原名也叫梓潼山。

遥想当年,因被迫将贵妃赐死而难以释怀的唐玄宗往四川奔逃,夜宿梓潼山北的“啷当驿”而忽有好梦——一位头戴方巾的儒生告诉他安史之乱将平——玄宗正待细问详情,山风忽来,吹响驿馆角铃,惊破其梦。

此情此景,皇上的侍臣便有诗咏叹了“细雨霏微七曲旋,郎当有声哀玉环”——梓潼山就被感慨为“七曲山”了。

所以,当玄宗由成都天回镇返回再过七曲山时,见庙中所塑的“张亚子”与给他投梦的方巾儒生极为相像,感激不尽的皇上,便一道圣旨封这位当时的小神为“左丞相”。

诚所谓“皇恩浩荡,连绵不绝”——120多年后,黄巢起义军撵得唐僖宗踏上了祖宗的老路。

僖宗追思前事,立马加封张亚子为“济顺王”;到了宋代,已经成为国教的道教推波助澜,称“奉玉皇大帝旨意:张亚子晋封帝号为‘文昌帝君’,掌文昌府事及人间禄籍”——民间的这种追捧,得到了提倡“偃武修文”以利统治的元代皇帝的认同——元仁宗给张亚子加上了“辅元、开化、文昌、司禄、宏仁帝君”的封号。

就象自然界的造山运动一样,我们在人类社会的进程中,也看到了一种费时费力的“造神运动”——有趣的是,圣人孔子也不过被皇帝追封到“文宣王”,比起这位后起之秀的“文昌帝君”,在级别上整整低了一个等级——孔子也只能对“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自然规律一哂了之。

这样,我们面对七曲山大庙外门上的“帝乡”二字,就深切体会到这里确实是全国文昌宫的发祥之地了。

遍布全国各地包括港澳台地区的文昌宫、文昌庙、文昌祠、文昌阁、文昌楼、文昌殿,无一不是历代统治者为显示和扩大这位“帝君”声威的产物。

无庸讳言,由于文昌帝君是“禄神”,即主管人间人事安排的大神,因而至今人们为了祈求功名,甘愿不远千里前来朝圣进香——我们会对“众生芸芸仰文昌”的现象怀几份宽容,但最为欣赏的还是大庙百尺楼上的一联:“风流数今朝,鳌头岂让魁星占;德业垂后世,蟾桂何向文昌求”——翻成白话,便是说在科学昌明的今天,行行出状元,怎能说魁星才能独占鳌头;能为国为民作出贡献就行,何必祈求文昌帝才能名垂宇宙?
与曲曲折折产生了文昌帝君的历史相伴的,便是同样显得摇曳多姿的文昌经诰——
在上千万字组成的文昌文化理论体系中,涉及到哲学、历史、医学、星占、冶炼、天文、儒学、伦理、艺术等诸多领域,是可以用“博大精深”这个成语来形容的。

最有广泛影响的是《文昌帝阴骘文》。

《阴骘文》与《太上感应篇》、《关帝觉世真经》并称为道教的三大劝善书。

比如文中大讲“无登山而网禽鸟、无临水而毒鱼虾”、“勿宰耕牛、勿弃字纸”、“救济如救涸澈之鱼、救危如救密罗之雀”——这些,不正是我们今天倡导的环保意识么?《阴骘文》中的许多思想,不失为当代社会应该继续提倡的美德。

再如《道藏》,介绍了十多例“文昌治病处方”,象“文昌逐瘟方”、“五府千岁方”、“小儿验方”等等,对人类养身、健身不无裨益。

如果说用古代汉语写就的文昌经诰对当代人来说有所距离,那么,发源于梓潼祭祀文昌的音乐——洞经音乐,便以它鲜活的古韵特色而赢得了海内外的高度评价——联合国所属的世界音乐理事会称其为“全人类的文化遗产”,是“无形的文化财富”。

以净化心灵、养生延寿为意蕴的洞经音乐,自古以来便有声无声地缭绕在这一片土地的上空——好比从麦浪的起伏中,我们分明能看见风儿的形状一样。

这种“缭绕”,最有形状的一个表现,不妨说是依山筑造、错落有致的七曲山大庙。

集元、明、清三代建筑之精华的大庙建筑群落计有23处,占地一万三千多平方米,形成了庙中有树、树中有庙的天然雅趣。

有名的粱思成教授在其著作《中国古建筑史》中,便把七曲山大庙誉为“古建筑博物馆”——很早就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大庙之中百尺楼的雄伟、正殿的庄严、盘陀殿的玲珑小巧、瘟祖殿的园林风格、家庆堂的古朴敦厚,还有恍如积木堆砌的风洞楼、独梁托顶的应梦台和以侧脚式穿逗建筑艺术见长的桂香殿和天尊殿,都会教游人伫足赞叹!
也许,独坐文昌宫的“张亚子”是不免有些寂寞的。

到了明末,农民领袖张献忠想到“亚子”也姓张,便亲赴七曲山联宗,隆重追封张亚子为“始祖高皇帝”,同时于大庙左侧增建关帝庙,取文武双重不废之意。

这座关帝庙中的关羽,却不是一位红脸汉子,而变成了金脸、金袍、手捧象笏的“圣人“了——所以,面对面貌一新的关公,想到颂扬关羽的名联“赤面秉赤心,赤兔追风,驰骋时不忘赤帝;青灯观青史,青龙偃月,隐微处无愧青天”,使人顿觉“赤面”二字没有着落;绕有兴味的,倒是那副浅白之联:“三人三姓三兄弟,一君一臣一圣人”。

虽然历代皇朝在道家的鼓吹下把张亚子捧成了“文圣”,虽然张献忠为当皇帝也不忘把关羽尊成了“武圣”,但是,这文武两圣也独占不了七曲山的青翠风光——佛教也堂尔皇之地在七曲山落户了——这便是当地老歹姓叫的“水观音”。

“观音“带“水”,当然有一段由来已久的故事:传说五丁开道之时,掷剑于此,顿涌清泉,后来的佛教徒便在泉眼上塑了一尊观音,意谓此泉如菩萨净瓶中的甘露;并依山傍崖建一凉亭,取名“甘露亭”,俗称“水观音”——有名的“剑泉晚照’’即在这里:每当夕阳衔山,霞光透过亭上雕窗射入泉内,粼粼如金剑在泉中闪光,令人遐思无限。

可见,文昌、关帝、释氏诸圣诸佛,都愿意定居在洞天福地之所、古林深藏之地。

遍播七曲山、占地四百多亩的四万余株古柏,大以合抱,高拂云天,形成了全国最大的古柏森林,被国务院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置身林中,清香袭人,尘怀尽涤——即使在盛夏,这里也流淌着一种浸润衣衫的绿色。

根据林业专家鉴定,现存的古柏,大约有3%已经历了1700余年的悠悠岁月。

其中最负盛名的,当数这棵已死去两百多年而至今不腐不朽的“晋柏”。

千年风霜的侵袭,早已把这棵“晋柏”锤炼得骨干似铁了,看它如虬如龙,真欲穿云而去——
古人便有联赞道:“如佛子身不生不灭,似孔坛杏有干有年!”
七曲山的古柏,当然不是大自然特别钟爱此山的赠品——史料记载:张飞镇守巴西时,为向成都飞递羽书,因山势险峻,不识路途,“遂命前行士卒植柏表道”,后经历代补栽,形成了从阆中、剑阁到梓潼300里浓荫蔽日的古柏夹道,形成了国家级剑门蜀道上的风景区“翠云廊”——七曲山便成了翠云聚涌之处,诸圣诸佛留连不舍这所——正是:“两旁古柏植何人?三百里长十万树!”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文昌文化,值得我们长时间地循着七曲山的幽径、九曲水的摇曳而探索下去——这里积淀深厚的人文景观和天下罕有的自然景观,早已互相交融、难分彼此了——谁能说这些千年古柏不是一种文化发展的鲜活见证,谁又能说这里诸圣诸佛的兴衰,不是一种自然规律的历史反映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