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穆雷,1990:40)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不足:
一、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种 观点比较片面。 翻译主要与语言有关,因此翻译研究与语一言研究有关。但 是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涉及与两种语言有关的大量非语言问 题,还涉及翻译活动中的心理和思维过程等。因此,翻译理 论不能只研究语言间题,还要研究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 对比,研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的心理 机制和思维过程,研究翻译中的艺术等问题。 (穆雷,1990:41)
(董广才,孙海燕,2005:58)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 1965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描写研究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 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 (“对等”是关键)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Roman Jakobson, 1959;董广才,孙海燕, 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proper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 语际翻译,是指在两种语言之间即用一种语 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即严 格意义上的翻译。
(王静,2002:53)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共同点: 1) 传统的翻译方法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 奈 达和纽马克都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翻译 方法, 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2) 奈达与纽马克都注重译文的接受者, 即读者, 而且都对读者进行了分类。
(穆雷,1990:42)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奈达的三个发展阶段:亦即描写语言学阶 段、交际理论阶段以及社会符号学阶段。 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 即翻译科学探索(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 一是奈达指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 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不足之处:
1、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派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 缺点,即他们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同 时,翻译学的研究方向不是语言转换那么简 单,而是一种文化的研究,与其说它是语符的 转换不如说是跨文化转换。雅可布逊虽然 对文化层面的翻译有所提及,但他的理论毕 竟是不系统的。
贡献: 三、他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详尽而系统地描述 了翻译理论中的不少传统概念,如直译、意译、逐 字翻译、全文翻译、部分翻译、完全翻译、有限 翻译、音位翻译、词形翻译、音译、语法翻译和 词汇翻译等,使原先对一些问题的主观判断有了一 个客观的标准,得到理论上的阐释。 四、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了一 套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翻译理论。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3) 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对立
的部分, 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 主张功能对 等; 纽马克则把形式和意义看做不可分割的 统一体, 因此两者同等重要。 4) 奈达虽然提出有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 但他 真正主张的是功能对等的翻译, 而且适用于 所有文本类型; 纽马克则把文本分为不同类 型并依此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或语义翻译, 或交际翻译。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贡献:
一、卡特福德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详细 解释了翻译中的转换现象。“转换的 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 ‘翻 译’这个同本身就是指把一种语言转 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把一 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 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各个系统。 (穆雷,1990:40)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贡献:
二、卡特福德指出了翻译等值在翻译实 践和翻译理论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确立 翻译等值一关系的方法和条件。翻泽 等值并不意味着再现原文的全部内容 或者说全部信息。他提出译者的任务 主要是寻求内容等值,而不仅仅是形式 对应。 (穆雷,1990:40)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彼得·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 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强调了交 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区别,并对两种翻译 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准确的阐释。 •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尤金· 奈达交际翻译 理论的局限。奈达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圣 经》翻译基础之上,所以,她提出的动态 对等原则乃至功能对等原则都过于注重内 容而忽视形式,有一定的局限。
(谢天振,2008:14)
彼得·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局限: • 首先,他把翻译理论归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尤其 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这有一定的片面性。 • 其次,他的理论仍然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翻译 实践中主要还是以原文为中心。 • 最后,他的理论反应的主要是印欧语系之间的转 换规律,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还须百度文库适当的取舍, 更须进一步进行检验和修正,特别是他对“贴近” 和语义翻译的论述。 (《圣经》翻译)
(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四、语法范畴(词法和句法)是翻译中最复杂
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有时态、性、数等语法 形式变化的语言来说更是如此。语法范畴 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突出表现在诗歌的表达 方式中。 他指出,诗从定义上来说是不可译的,只有基 于认知经验上的创造性移位才是可能的。
(Roman Jakobson, 1959;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二、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的对等信息。
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对等 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 翻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信息转换。 三、探讨了翻译中可译与不可译这一翻译理 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他认为,各种语言都有同等的表达能 力;另一方面,如果语言形式也表达意义,如诗 歌和双关语等,可译性就受到了限制。
(陈小伟,2012:108)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四是奈达指出翻译应该为读者服务。这是从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来阐 述翻译的功能读者的反应是判断一本译作 质量的衡量标准。 五是说到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 (即传译)重组和检验的四步式理论。
(陈小伟,2012:108)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不足:
二、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 过程和翻译转换,但却没有提及翻译标 准,没有说明为什么在翻译中要采用层 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卡特福德 的理论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穆雷,1990:41)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1) 奈达的理论可总结为功能论( effectoriented) ;纽马克的理论则是文本论( textoriented) 。 2) 奈达强调读者反应和贴切、自然; 纽马克则 强调忠实, 既忠实于读者, 又忠实于原文和 原文作者。
(王静,2002:53)
(董广才,孙海燕,2005:58)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不足之处:
2、作为他的理论基础的意义的符号学定义也 有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必要。 3、雅可布逊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语言学,在翻 译研究上,他并没有象专业学者那样,对翻译 过程,翻译的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 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陈小伟,2012:108)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三是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这是他 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观点。动态翻译指的是 翻译要在指导下翻译交际理论,即 从语义 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 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之后的第三阶段,奈达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 更清楚。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贡献: 1959 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1.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r rewording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of the same language. 语内翻译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 释另上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改变说法”。
《论翻译的转换》Translation Shifts 转换是: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偏离了 形式上的对等。 转换分为层次转换(level shift) 和类型转换 (category shift)。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层次转换(level shift)指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 的成分,在目的语种的对等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 的层次上。例如原文中用语法层次表现的意义, 由于在译文中缺乏确切的对应语法形式,就必须 转向词汇层次,用词汇手段来表现应该表达的意 义。 类型转换(category shift)是翻译对形式对等的偏离。 可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 shift)、类别转换 (class shift)、单元转换(unit shift)和系统内转 换(intra-system shift)。 (谢天振,2008:25)
(Roman Jakobson, 1959;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3.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r transmutat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ig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s. 符际翻译,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 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 比如把旗语或手势变成言语表达。
(陈小伟,2012:108)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二是他认为翻译就是交际,因而在翻译研究 中,还运用了通讯论和信息论 。并指出翻 译质量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它的可读性, 能否有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情感等的 交流这是奈达翻译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个 特点,也是其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不足: 三、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 只能从原语到译语,他没有把翻译当作一种交际手 段来考虑,过分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本身,因而忽视了 译文的接受者,或者说忽视了译文及其读者之间的 关系。 四、特福德的理论注重环绕原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 方面的差异对翻译原则进行探讨,但是,卡氏在其理 论中所举例证,多为日耳曼或斯拉夫语系里各语言 之间、或日耳曼与斯拉夫语系之间各语言的对译, 这样,其理论就难以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
(王静,2002:53)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5) 奈达注重读者反应, 主张用接受语的表达习 惯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 主张/ 归化翻译; 纽马克则坚持翻译要忠实 于原文文本, 保留域风味, 这样做有利于促 进文化交流。 6) 尽管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 但纽马克只是 在交际翻译中强调读者反应, 而奈达则把读 者反应对等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 标准。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Outline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彼得·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巴兹尔· 哈蒂姆Basil Hatim 玛丽· 斯奈尔—霍恩比 Mary Snell-Hornby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不足:
一、卡特福德认为翻译理论是应用语言学的一个分支。这种 观点比较片面。 翻译主要与语言有关,因此翻译研究与语一言研究有关。但 是翻译涉及两种语言,涉及与两种语言有关的大量非语言问 题,还涉及翻译活动中的心理和思维过程等。因此,翻译理 论不能只研究语言间题,还要研究不同语言和不同文化的 对比,研究从一种语言到另一种语言的转换过程中的心理 机制和思维过程,研究翻译中的艺术等问题。 (穆雷,1990:41)
(董广才,孙海燕,2005:58)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 1965 《翻译的语言学理论》 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 描写研究 “用一种等值的语言(译语)的文本材料去 替换另一种语言(源语)的文本材料” (“对等”是关键)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Roman Jakobson, 1959;董广才,孙海燕, 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 or translation proper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ome other language. 语际翻译,是指在两种语言之间即用一种语 言的符号去解释另一种语言的符号,即严 格意义上的翻译。
(王静,2002:53)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共同点: 1) 传统的翻译方法只围绕直译与意译之争, 奈 达和纽马克都从新的视角提出了新的翻译 方法, 对翻译理论的进一步完善是一大贡献。 2) 奈达与纽马克都注重译文的接受者, 即读者, 而且都对读者进行了分类。
(穆雷,1990:42)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奈达的三个发展阶段:亦即描写语言学阶 段、交际理论阶段以及社会符号学阶段。 1964年他出版了一本里程碑式的重要专著, 即翻译科学探索(Towards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我们可以从五个方面来分析他的翻译思想: 一是奈达指出,翻译既是一门艺术又是一种 技巧,还是一门科学。
(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不足之处:
1、几乎所有的语言学派理论都有一个共同的 缺点,即他们不能触及翻译的文本层面。同 时,翻译学的研究方向不是语言转换那么简 单,而是一种文化的研究,与其说它是语符的 转换不如说是跨文化转换。雅可布逊虽然 对文化层面的翻译有所提及,但他的理论毕 竟是不系统的。
贡献: 三、他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框架详尽而系统地描述 了翻译理论中的不少传统概念,如直译、意译、逐 字翻译、全文翻译、部分翻译、完全翻译、有限 翻译、音位翻译、词形翻译、音译、语法翻译和 词汇翻译等,使原先对一些问题的主观判断有了一 个客观的标准,得到理论上的阐释。 四、 卡特福德在《翻译的语言学理论》中提出了一 套比较完整的、具有一定科学性的翻译理论。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3) 奈达把形式和意义看作是翻译中两个对立
的部分, 因此他反对形式对等, 主张功能对 等; 纽马克则把形式和意义看做不可分割的 统一体, 因此两者同等重要。 4) 奈达虽然提出有形式对等和功能对等, 但他 真正主张的是功能对等的翻译, 而且适用于 所有文本类型; 纽马克则把文本分为不同类 型并依此采取不同的翻译方法, 或语义翻译, 或交际翻译。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贡献:
一、卡特福德用普通语言学的理论详细 解释了翻译中的转换现象。“转换的 方法是翻译实践最基本的方法。 ‘翻 译’这个同本身就是指把一种语言转 换成另一种语言的过程,也就是说把一 种语言的语音、文字、词汇和语法等 系统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的各个系统。 (穆雷,1990:40)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贡献:
二、卡特福德指出了翻译等值在翻译实 践和翻译理论中的中心地位以及确立 翻译等值一关系的方法和条件。翻泽 等值并不意味着再现原文的全部内容 或者说全部信息。他提出译者的任务 主要是寻求内容等值,而不仅仅是形式 对应。 (穆雷,1990:40)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彼得·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 纽马克对翻译理论的最大贡献是强调了交 际翻译和语义翻译的区别,并对两种翻译 的本质和适用范围进行了准确的阐释。 • 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尤金· 奈达交际翻译 理论的局限。奈达的理论研究建立在《圣 经》翻译基础之上,所以,她提出的动态 对等原则乃至功能对等原则都过于注重内 容而忽视形式,有一定的局限。
(谢天振,2008:14)
彼得·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局限: • 首先,他把翻译理论归属于语言学的范畴,尤其 是语义学的一个分支,这有一定的片面性。 • 其次,他的理论仍然以语言学理论为基础,翻译 实践中主要还是以原文为中心。 • 最后,他的理论反应的主要是印欧语系之间的转 换规律,在英汉互译中的运用还须百度文库适当的取舍, 更须进一步进行检验和修正,特别是他对“贴近” 和语义翻译的论述。 (《圣经》翻译)
(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四、语法范畴(词法和句法)是翻译中最复杂
的问题,尤其是对于有时态、性、数等语法 形式变化的语言来说更是如此。语法范畴 的重要性和复杂性突出表现在诗歌的表达 方式中。 他指出,诗从定义上来说是不可译的,只有基 于认知经验上的创造性移位才是可能的。
(Roman Jakobson, 1959;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二、翻译所涉及的是两种不同语符的对等信息。
双语符号之间不存在完全对等的关系,对等 关系存在于符号所承载的信息。因此,语际 翻译不是符号转换,而是信息转换。 三、探讨了翻译中可译与不可译这一翻译理 论和实践中的根本问题。 一方面,他认为,各种语言都有同等的表达能 力;另一方面,如果语言形式也表达意义,如诗 歌和双关语等,可译性就受到了限制。
(陈小伟,2012:108)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四是奈达指出翻译应该为读者服务。这是从 社会语言学和语言的交际功能的角度来阐 述翻译的功能读者的反应是判断一本译作 质量的衡量标准。 五是说到翻译过程,奈达提出了分析转语 (即传译)重组和检验的四步式理论。
(陈小伟,2012:108)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不足:
二、卡氏的理论主要分析和描述了翻译 过程和翻译转换,但却没有提及翻译标 准,没有说明为什么在翻译中要采用层 次转换和范畴转换的方法。卡特福德 的理论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穆雷,1990:41)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1) 奈达的理论可总结为功能论( effectoriented) ;纽马克的理论则是文本论( textoriented) 。 2) 奈达强调读者反应和贴切、自然; 纽马克则 强调忠实, 既忠实于读者, 又忠实于原文和 原文作者。
(王静,2002:53)
(董广才,孙海燕,2005:58)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不足之处:
2、作为他的理论基础的意义的符号学定义也 有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必要。 3、雅可布逊研究的重点是语言和语言学,在翻 译研究上,他并没有象专业学者那样,对翻译 过程,翻译的具体问题进行更深入细致的探 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个不小的遗憾。
(陈小伟,2012:108)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三是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翻译观,这是他 最广为人知的一种观点。动态翻译指的是 翻译要在指导下翻译交际理论,即 从语义 到语体,在接受语中用贴近原文的自然对 等语再现源语信息之后的第三阶段,奈达 以功能对等取代动态对等,从而使其含义 更清楚。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贡献: 1959 论文《论翻译的语言学问题》 On Linguis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1.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 or rewording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other signs of the same language. 语内翻译是指同一语言中用一些语言符号解 释另上些语言符号,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 “改变说法”。
《论翻译的转换》Translation Shifts 转换是:在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过程中偏离了 形式上的对等。 转换分为层次转换(level shift) 和类型转换 (category shift)。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层次转换(level shift)指源语中处于某一语言层次 的成分,在目的语种的对等物却处于另一个不同 的层次上。例如原文中用语法层次表现的意义, 由于在译文中缺乏确切的对应语法形式,就必须 转向词汇层次,用词汇手段来表现应该表达的意 义。 类型转换(category shift)是翻译对形式对等的偏离。 可分为结构转换(structure shift)、类别转换 (class shift)、单元转换(unit shift)和系统内转 换(intra-system shift)。 (谢天振,2008:25)
(Roman Jakobson, 1959;董广才,孙海燕,2005:57)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一、从符号学角度将翻译分为三类: 3. 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 or transmutation is an interpretation of verbal signs by means of signs of nonverbal sign systems. 符际翻译,是指用非语言符号系统解释语 言符号,或用语言符号解释非语言符号, 比如把旗语或手势变成言语表达。
(陈小伟,2012:108)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二是他认为翻译就是交际,因而在翻译研究 中,还运用了通讯论和信息论 。并指出翻 译质量评判的标准,首先要看它的可读性, 能否有助于读者和作者进行信息情感等的 交流这是奈达翻译思想体系中最大的一个 特点,也是其思想第二阶段的主要标志。
不足: 三、卡特福德认为,翻译过程是一个单向的线性过程, 只能从原语到译语,他没有把翻译当作一种交际手 段来考虑,过分注意原文与译文的本身,因而忽视了 译文的接受者,或者说忽视了译文及其读者之间的 关系。 四、特福德的理论注重环绕原语和译语在语言结构 方面的差异对翻译原则进行探讨,但是,卡氏在其理 论中所举例证,多为日耳曼或斯拉夫语系里各语言 之间、或日耳曼与斯拉夫语系之间各语言的对译, 这样,其理论就难以具备普遍的指导意义。
(王静,2002:53)
尤金· 奈达 与彼得· 纽马克翻译理论对比
不同点:
5) 奈达注重读者反应, 主张用接受语的表达习 惯代替原文中外国文化的表达方式, 也就是 主张/ 归化翻译; 纽马克则坚持翻译要忠实 于原文文本, 保留域风味, 这样做有利于促 进文化交流。 6) 尽管二者都考虑了读者因素, 但纽马克只是 在交际翻译中强调读者反应, 而奈达则把读 者反应对等作为评价翻译成功与否的唯一 标准。
语言学派翻译理论的贡献与局限
Outline
罗曼· 雅科布逊 Roman Jakobson 约翰· 卡特福德 John C. Cartford 尤金· 奈达 Eugene A. Nida 彼得· 纽马克 Peter Newmark 巴兹尔· 哈蒂姆Basil Hatim 玛丽· 斯奈尔—霍恩比 Mary Snell-Hornb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