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三坡地质旅游资源调查及开发利用的终稿

合集下载

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区旅游资源考察

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风景区旅游资源考察

作者: 梁润成;张太庄;王清廉
作者机构: 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系
出版物刊名: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页码: 60-60页
主题词: 坡风 涞水县 旅游资源 拒马河 河北省 龙门 深切峡谷 砂丘 曲流 西河
摘要: <正> 北京市的西邻,河北省涞水县北部山地,因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呈阶梯状降低,分为上、中、下三坡,又因山高谷深,交通闭塞,历史上属涞水、宛平、涿鹿“三不管”之地,故称“野三坡”。

它是近两年来正在开发的自然风景区,旅游资源主要分布在拒马河及其支流小西河两侧。

我们于1985年夏进行初步考察,简要报告如下。

流经风景区南部的拒马河是著名的曲流深切峡谷。

其中从上庄到房山县界仅七公里,河道九曲与房山县十渡风景区相接。

峡谷中山崖壁立,高达百米,下有深潭,构成了水转山回。

关于河北保定涞水县旅游经济现状的调查

关于河北保定涞水县旅游经济现状的调查

关于河北涞水县野三坡旅游经济现状的调查及未来发展的研究一:涞水县野三坡概况:野三坡地处北京西部,河北省西北部,保定市涞水县境内。

与北京市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接壤,距北京中心仅120公里,是距首都北京最近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被首都市民形象的称为北京的后花园。

它以“雄、险、奇、幽”的自然景观和古老的历史文物,享有世外桃源之美誉!野三坡位于我国北方两大山脉交汇处,巍巍太行从这里沿冀、晋、豫边界千里南下,峥峥燕山从这里顺京、津、冀一路东行。

野三坡风景区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中华环保生态示范区;中华世界语旅游基地。

在天成地造的600平方公里内,地质遗迹丰富多彩,拒马河水川流不息,生态环境原始自然,历史文物稀有珍贵。

这里浓缩了太行之情、燕山之华,汇聚了五岳神秀,再现了十四亿年来地质演化过程,传承着中华古老文明。

是融雄山、碧水、春花、秋叶、瀑布、冰川、奇峡、怪泉、摩崖石刻、长城古堡、名树古禅、高山草甸、空中花园于一体的独特自然风景区。

野三坡由7个各具功能的景区构成,分别是百里峡自然风景游览区、拒马河避暑疗养游乐区、白草畔原始森林保护区、佛洞塔奇泉怪洞游览区、龙门峡长城文物保护区、金华山灵奇狩游乐区以及近年开发的三皇山旅游区。

7个景区分布着百余个景点。

二:涞水县旅游经济发展现状旅游作为涞水县的支柱产业,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涞水县经过初期开发、二次创业和产业升级,旅游经济发展和建设的过程。

野三坡从“山高坡陡石头多”的穷乡僻壤,发展成为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等多项桂冠的超大型景区。

以野三坡为重点的涞水旅游业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为全县最具潜力、最有优势和最富活力的特色产业。

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该县全力实施旅游产业升级工程,干成了一大批工程和实事,旅游服务全面改善,旅游市场全面拓展。

野三坡景区2001年门票收入仅730万元,到2007年,野三坡全年共接待游客178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3660万元,旅游总收入3.5亿元。

野三坡旅游区乡村旅游现状的swot分析

野三坡旅游区乡村旅游现状的swot分析

野三坡旅游区乡村旅游现状的swot分析作者:牛思佳孙晓琳邓宇航李坤琪来源:《经营管理者·中旬刊》2018年第02期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群中,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一种时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该模式也逐步成为了农村脱贫致富的一种选择。

本文以野三坡都衙村为例,用swot分析该旅游区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以期对该地区的发展提出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 swot分析都衙村野三坡旅游区一、都衙村区域概况都衙村位于涞水县三坡镇东南部,位于涞水房山的十渡和野三坡之间,紧邻张涿高速,全村由都衙、罗府窖、七里铺、大麦港、北大河、南流子、北流子、四北峪、拦河(自然庄名字)组成,耕地面积744亩,山场面积4.9万亩,地理位置优越,自然环境优美。

全村人口367户、1120人。

2017年9月精准扶贫“回头看”后有贫困人口42户,60人。

都衙村主要发展乡村旅游,大规模的开展农家乐,目前正在开发的旅游项目有:采摘园、高山漂流。

二、都衙村乡村旅游的swot分析1.S元素分析。

(1)环境秀丽、景色宜人。

都衙村位于涞水县,山地地形,多树木植被;山河相间,水流清澈。

该地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虽然位于保定,但是全年没有雾霾,空气质量优越。

同时,都衙村远离喧嚣繁忙的市区和厂区,依山傍水,传统的乡土气息浓厚,相对于野三坡景区和十渡景区,都衙村目前开发力度较小,自然环境更加原生态,自然资源破坏程度较弱,景色宜人,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休闲度假的环境。

(2)交通要塞、内外畅通。

都衙村是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的第一站,位于河北省与北京房山区的交界处。

处于旅客对景区旅游兴趣最浓厚的范围。

G95张涿高速出口位于此地,张涿高速的通车为本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大大缩短了从县城到野三坡景区、到北京的时间,内外交通区位良好。

2.W元素分析。

(1)乡村旅游产业链尚未形成。

都衙村的乡村旅游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还非常薄弱,没有形成完整的产业结构,当地的餐饮设施建设缺乏特色、传统文化资源、娱乐项目尚待开发,旅游购物项目与夜间活动项目缺乏,住宿资源较为丰富,但是条件有待提高,都衙村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亟待完善。

社会学视野下的地质旅游--以野三坡地质公园为例

社会学视野下的地质旅游--以野三坡地质公园为例
在地质旅游中,以地质遗迹保护、经济社会环 境为载体构成了地质旅游环境。除政府和企业外, 地质遗迹保护区的社区居民也是这一环境中不可缺 少的群体,扮演了特殊的角色。
社会角色根据角色承担的延续时间长短来划分 , 可以分为永久性角色和伴随性角色。伴随性角色是随 社会环境、社会地位或年龄等因素的变化而改变的角 色。野三坡地质遗迹资源所在地的居民自地质遗迹开 发利用之时起,即由普通的村民转化成旅游区居民。 野三坡景区覆盖面积600 kn?,含4个乡镇、86个村,
政府角色是政府行为人格化的体现闪,是指政府 在特定的环境中,运用权力履行责任过程中的行为及 其结果的总和。地质遗迹所在地的当地政府需要承担 地质施开发保护管理等职责,起到主导和推动作用。
1983年,野三坡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开始被世 人所知,谏水县政府成立“旅游工作办公室”,并 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对地质遗迹进行勘测考察,撰写 《野三坡风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报告》;1986
野三坡地质公园拥有很深的历史渊源。园区 内的大龙门城堡是我国明代内长城上的重要城堡之 一,城堡上现存有明隆庆二年(公元1568年)重 修城堡时所立白玉碑。位于大龙门城堡西北的龙门 天关摩崖石刻是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留有明清武 官及巡防官的真迹30余处。这些刻字为研究明代 书法艺术提供了可靠的佐证。
野三坡地质公园浓缩了华北30亿年来的地质一 构造演化史,是科学家研究新全球构造和板内造山 带的最佳地域,是学生教学实习的理想基地,还是 地质科普教育的生动课堂。
地质旅游景区将社区纳入地质旅游体系中,让 社区能够参与到地质旅游的规划决策、管理、地质 遗迹保护和收入分配中来。野三坡地质公园管理委 员会定期对农民进行服务技能、文明素质、地质科 学知识进行培训,为农民实现就业和再就业奠定基 础。文化具有多样性,不同地区的文化受当地人文 环境和地理环境影响,呈现出多元化形式。在进行 地质遗迹保护的基础上挖掘特色乡土文化,围绕野 三坡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定期举办地质科普游、 祖源文化游、溶洞探秘游、避暑休闲游、采摘观光 游等特色旅游活动,有利于增强社区居民文化自信, 扮演好主人公角色。 2.2.2群体间的互动:地质旅游者一当地居民一旅 游服务者 2.2.2.1地质旅游者一当地居民

初三叙事作文:游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_800字

初三叙事作文:游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_800字

游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_800字朋友,你游览过神奇的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吗?见过那里幽静、美丽的百里峡吗?若没有去过,那就随我一同来游览一番吧。

去年暑假,我有幸和妈妈一同来到了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

听导游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东距北京90公里,在保定市西北部145公里处,总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的神奇在于它奇特的地质遗迹、秀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景观。

它融险山、秀水、奇洞、怪泉、林木和花草于一体,是一个美丽的地方。

我们乘坐的汽车刚进入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车窗外的景色便把我深深地迷住了,一路上的疲倦和困意都在顷刻间被我抛到了脑后,化为了乌有。

野三坡的山可真绿呀,绿的像一道道翠绿的屏障,像一株株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野三坡的水可真静啊,无风的水面像一面未打磨的铜镜一般,令人看了只觉得耳目一新,神清气爽。

随后,汽车载着我们来到了住处。

第二天上午,我们便乘车来到了幽静、美丽的百里峡。

刚一进百里峡,我惊呆了:百里峡很长,大概有十公里那么长。

陡峭的石壁耸立在峡谷两边,就像是被一把巨大的斧子劈成了两半。

峭壁上长满了绿油油的小草,像是给峭壁穿上了一件绿色的长袍。

我们沿着峡谷里的小路慢慢地向前走,发现了一条小溪。

这条小溪的水很浅,大概只有儿童的小指那么深,但它却很清,清的可以看见那些嵌在溪底的五彩缤纷的鹅卵石。

一阵微风拂过或是一条小鱼的游动,都会漾起一层层涟漪。

我们一路迎着小溪,走向它的源头。

一路随着山势,小溪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它的声音也随着山势的变化而改变,时而激昂,时而低沉,时而欢快,时而缓慢,就像是小溪为了欢迎远方来的客人而演奏的乐曲。

走着走着,我们终于看见了小溪的源头——一道巨大的瀑布。

只见一股水流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水流落到岩石上,溅出无。

旅游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的跟踪情况调查

旅游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的跟踪情况调查

案例研究旅游影响——野三坡旅游发展跟踪调查野三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境内,北部和北京房山接壤,距北京市中心约100千米。

由于交通和历史方面的原因,这里虽然毗邻首都,长期以来却与外界隔绝。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发旅游之前,当地依然保持着山区农村的传统习俗和朴实的民风。

1985年正式开发旅游之后,打破了当地与外界常年隔绝的状况,野三坡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1991年,刘振礼教授在野三坡进行了有关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影响的问卷调查,并采取了以旅游强度序列来代替旅游的发展阶段序列的变通方法,分别在风景区内选择了交通不便、游人尚未涉足的南禅房,距景点较远、个别农户从事旅游业的上庄,和旅游热点、80%以上农户从事旅游业的下庄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的内容涉及经济、文化、婚姻、家庭、审美、社交、消闲等生活的各主要方面。

通过对以上几方面调查结果的分析,得出了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以有利方面占主导地位,尤以经济方面最为突出和旅游影响具有阶段性等初步结论。

1991年以后,当地的旅游业持续高速发展,并由尝试、成长逐步走向成熟。

在原有以自然景观为主的基础上,先后开放了建设度假村——苗寨、风情苑、蒙古包等人造景点,并通过实施旅游扶贫工程、举办各种节庆和系列夏令营活动等措施,不断地把旅游开发引向深入。

1994年,旅游客流量达50万人次。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和游客的大量进入,当地的经济迅速增长。

与此同时,在风俗习惯、消费观念、人际关系等方面也发生了较大变化。

所以,刘振礼教授进行了一次跟踪调查,在与上次调研的结果比较的基础上,探求旅游深入发展对待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机制和实际状况。

经过6年的跟踪调查,旅游活动对野三坡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产生了影响,当地的居民生活发生了以下变化:一、经济状况。

旅游的开发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的全面发展,在其他资源较匮乏、经济相对落后的野三坡地区,旅游已经成为当地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

旅游开发前的1984年,下庄村年人均收入仅70元,1991年的调研结果为800多元,1994年年人均收入上升到1200元。

探索自然奇观:记游百里峡于野三坡的探险之旅

探索自然奇观:记游百里峡于野三坡的探险之旅

探索自然奇观:记游百里峡于野三坡的探险之旅Exploring Natural Wonders: A Journey to Bai Li Gorge and Ye San PoLast summer, I embarked on an adventurous journey to explore the breathtaking natural wonders of Bai Li Gorge and Ye San Po. These two destinations, located in China, are renowned for their stunning landscapes and unique geological formations.Bai Li Gorge, known as "Hundred Miles Gorge," is a magnificent canyon that stretches for miles. As I hiked along the narrow trails, I was awe-struck by the towering cliffs on both sides. The river flowing through the gorge added to the picturesque scenery, with its crystal-clear water reflecting the surrounding cliffs and lush vegetation. It was a mesmerizing sight that left me speechless.In addition to the breathtaking views, Bai Li Gorge is also home to a variety of wildlife. I was lucky enough to spot several rare bird species, including the colorful Mandarin Ducks and the elegant Crested Kingfishers. The harmony between nature and wildlife in this area was truly remarkable.After exploring Bai Li Gorge, I continued my journey to Ye San Po, also known as "Wild Three Slopes." This area is famous for its unique rock formations, which have been shaped by centuries of wind and water erosion. The rocks, resembling various shapes and forms, create a surreal landscape that feels almost otherworldly.As I ventured deeper into Ye San Po, I discovered hidden caves and narrow passages that led me to hidden waterfalls and secret pools. It was like stepping into a hidden paradise, away from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the city. The tranquility and serenity of the surroundings were truly rejuvenating.The trip to Bai Li Gorge and Ye San Po was not just an exploration of nature's wonders but also a lesson in humility. It made me realize how small and insignificant we are in the grand scheme of things. Nature's power and beauty are beyond human comprehension, and it is our duty to protect and preserve these precious treasures.探索自然奇观:记游百里峡于野三坡的探险之旅去年夏天,我踏上了一次探索中国百里峡和野三坡的壮丽自然奇观的冒险之旅。

河北省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河北省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河北省涞水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第一章基本概况一、自然地理条件(一)地理位置拟建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境内。

其东南、东北界分别与北京市的房山区、门头沟区相接,西北界与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毗邻。

其范围为东经115º15′至115º30′,北纬39º34′至52′,总面积为600平方公里,主景区为250平方公里。

(二)气候条件拟建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所在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由于地处邻近山西高原的太行山脉内,气温与山外平原有较大差别。

气温特点是夏季不酷热,比较凉爽。

年平均气温10.7ºC,较平原低1.4ºC。

日常气温较平原低1~3ºC。

年日照2095小时。

年降水量为628.8毫米,较平原多7.8毫米。

月降水日数为7.2天,月降水量69.5毫米。

全年小于三级的刮风日为183.3天,占71%。

所以本区具有一个较湿润多雨、风柔清爽的气候,利于植物生长,植被覆盖率95%以上。

每年旅游季节为3~11月份。

(三)地形地貌及生态环境拟建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地处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交界部位。

地势是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升高,北部山峦重叠,南部有拒马河流过,河曲蜿蜒曲折,十分秀美。

其南北均有支流注入,除小溪河外,大部分支流水量很少,遇旱即干。

是冀西北山地地貌的一部分。

区内土壤主要有棕壤、褐土和草甸土三种类型。

从现有植被来看,大部属次生林,特别生长在高山上的乔木、灌丛种类繁多,近年来更加得到重视和保护。

区内植被属温带植被、华北植物区系。

在所申报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内,现有植被基本保持近原始状态,生态环境良好。

二、社会经济简况野三坡地区位于太行山脉北端,山高地少,70年代虽然已经修通京原铁路,但交通仍不方便,特别缺少与外界连接的公路。

当时这里的村子没有电灯,运输靠畜驮人背,饮水要跑很远到拒马河人担驴驮。

吃粮靠统销,困难靠救济,用钱靠贷款。

据1984年7月调查,苟各庄居民310户,年人均收入为70元,是涞水县白涧区最穷的村子之一。

野三坡乡村旅游开发与研究

野三坡乡村旅游开发与研究

野三坡乡村旅游开发与研究摘 要乡村的清新空气,美丽风光,淳朴乡风会给人带来不同于都市的旅游感受,去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了城市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发展乡村旅游对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居民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旅游业是涞水县的支柱产业,野三坡地区拥有国家五A 级风景名胜区,这对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丰富,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发展势头强劲。

野三坡地区乡村旅游借景区之势发展的非常迅速,但稳步发展的同时野三坡地区乡村旅游也存在着很多弊端,例如,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缺乏统一规划,旅游产品缺乏特色和深度,生态环境和旅游资源缺乏合理的保护,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本文分析了野三坡地区乡村旅游的现状、优势以及劣势,并针对其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野三坡 发展现状 对策装订线目 录一乡村旅游概述 (3)1.1乡村旅游概念 (3)1.2发展乡村旅游的意义...................................................3 二野三坡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 (4)2.1野三坡乡村旅游发展的优势 (4)2.2野三坡乡村旅游发展的劣势与不足 (6)三野三坡乡村旅游的发展对策.......................................7 3.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统一规划,增加居民参与程度............7 3.2增加旅游产品特色和深度.............................................7 3.3保护生态环境和乡村旅游资源.......................................7 3.4制定并推行规范标准,同时进行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7)参考文献 (8)装订线引言现代社会城市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人们经常会感到身心疲惫。

而乡村旅游可以带给人们回归自然的感受,让大家暂时停下都市生活的快节奏,因而,绿色的乡村旅游很快受到了城市居民的追捧,成为了一种热门的旅游方式。

野三坡旅游景点策划书

野三坡旅游景点策划书

野三坡旅游景区策划书前言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

旅游业一般分为国际旅游业和国内旅游业。

国内旅游业是为国内旅游者服务的一系列相关的行业,它关系到国内游客、旅行方式、膳宿供应设施和其它各种事物,近几年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民对旅游消费的需求将进一步上升,我国的旅游业有了非常迅速的发展,国内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一、景区概况国家级风景名胜区、AAAA级旅游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中华生态示范区――野三坡位于河北省涞水县西北部,太行山北段,与北京市房山区接壤,距市中心仅100公里。

这里既分布着奇特的自然景观,又遗留着古老的历史文物,素有“世外桃源”之称。

野三坡以“雄、险、奇、幽”闻名遐迩,景区总面积600多平方公里,是集山水泉洞、林木花草、鸟兽鱼虫、文物名胜无所不包,无所不奇的综合性自然美的整体。

这里有酷似桂林山水的拒马河风光、形如鬼斧神工的峡谷奇观、幽深奇异的溶洞、神秘离奇的怪泉、谜底难解的金华山、寻根拜祖的栈道、庙宇,保存完好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及兴建的少数民族村寨等人文景观,旅游资源独具风采。

到这里可以骑马、滑沙、划竹排、燃放烟花爆竹,举行篝火晚会,品尝烤全羊,还可以欣赏少数民族精彩的歌舞表演,并参与其中,返朴归真,无限乐趣尽在“野三坡之旅”。

这里有酷似桂林的拒马风光,有世界罕风的峡谷奇观,有幽深莫测的溶洞,有神秘难解的鱼泉,还有苍劲的摩崖石刻,巍峨的长城,保存完好的平西抗日烈士陵园等人文景观,当地民风古朴,独具特色,堪称野三坡“七十二景”景景奇特,“八十一峰”峰峰壮观,是一处综合性的自然美的整体,重点突出一个“野”字,即登野山,观野景,宿野舍,食野味,玩野趣。

素有“世外桃源”之称,欢迎诸位观光游览。

二、野三坡旅游资源情况分析(一)经济发展落后,计划经济思想影响大1、国有经济改革进程慢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作为省级政府,不宜笼统提“抓大放小”,而应以提高资本的社会化水平为着力点推进国有独资公司产权多元化的改革,放开民间资本进入国有企业的限制;增强国有资本在社会资本运行的整合力在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方面,要做到真正“放手”,纠正政策性歧视和偏见,排除体制性障碍。

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

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

旅游地乡村聚落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野三坡旅游区三个旅游村落案例研究摘要:旅游地的乡村聚落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发展的重要领域。

本文以中国河北省野三坡旅游区的三个旅游村落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并探讨其对乡村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1. 引言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乡村旅游作为休闲度假的方式。

乡村聚落作为旅游地的核心,对于旅游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探究旅游地乡村聚落的演变与土地利用模式,不仅可以帮助我们认识旅游地的发展历程,还能为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2. 野三坡旅游区概述野三坡是位于河北省的一个著名的旅游区,以其壮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人文历史而闻名。

近年来,野三坡旅游区的游客数量不断增加,旅游业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支柱。

然而,旅游的快速发展也给当地的乡村聚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3. 旅游地乡村聚落的演变在旅游发展初期,野三坡旅游区的乡村聚落大多保持了原始的自然与人文特色,游客的数量有限。

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加,部分乡村聚落开始逐渐向观光型乡村聚落转变,兴建了一些旅游设施和商铺。

随着旅游业规模的不断扩大,一些乡村聚落甚至开始进行“商业化”开发,大规模建设旅游景区和度假村。

而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乡村聚落选择保持传统的农耕生活方式,通过农家乐和生态农业等方式吸引游客。

4. 三个旅游村落的土地利用模式(1)村落A的土地利用模式:村落A位于野三坡旅游区核心区域,这里的土地主要用于开发旅游景点和度假村,大量的土地被用作修建道路、酒店和游客接待中心,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游客需求。

土地利用的变化使得村落A的农业产出减少,而旅游收入成为支撑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来源。

(2)村落B的土地利用模式:村落B位于野三坡旅游区的次核心区域,土地利用以生态农业和农家乐为主。

这里的乡村聚落相对保持了原有的自然与人文特色,通过发展生态农业和农家乐吸引游客,实现了农民增收和当地经济的发展。

野三坡风景写生调研报告

野三坡风景写生调研报告

野三坡风景写生调研报告野三坡是中国山西省的一个著名景区,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介绍对野三坡风景写生的调研报告。

第一部分:背景介绍野三坡位于山西省阳泉市和长治市之间,距离太原市80公里。

风景区以其特殊的地质地貌,纷繁的植被和独特的生态环境而吸引游客。

野三坡是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也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第二部分:文化底蕴野三坡有着丰富的文化历史底蕴。

这个地区在古代是一处著名的道教圣地。

盛唐时期就有交通要道的时候关,也是一位名叫景云的道士居住的地方。

如今,在野三坡可以看到许多古代的道观和寺庙,这些寺庙被视为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遗产。

第三部分:自然风光野三坡的自然风光非常壮观,被誉为“北方的桂林”。

这里有险峻的峡谷、奇特的石头和清澈的水域。

游客可以乘船穿过峡谷,欣赏到壮观的峰岩和奇特的石头雕塑。

此外,野三坡还拥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如金雕、小伞猴和枫树等。

第四部分:活动体验除了观光,野三坡还提供了许多带有参与性质的活动。

其中包括攀岩体验、漂流、野外露营等等。

这些活动使游客能够更好地体验自然和探索野生动植物的世界。

第五部分:可持续发展为了保护野三坡的自然环境和文化遗产,政府和相关机构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包括制定了严格的保护政策、建设了游客中心和环保设施,以及开展了文化教育活动。

这些措施的目的是保护野三坡的美丽和独特之处,并促进可持续发展。

结论:野三坡作为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以其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壮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

通过调研和写生野三坡的风景,我们了解到这个地区的文化和生态价值,并意识到保护野三坡的重要性。

通过可持续发展和有效的保护措施,我们可以确保这片美丽的土地得到永远的保护和保存。

(注:本文为机器人AI自动生成,内容仅供参考。

)。

基于SWOT分析野三坡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野三坡旅游业发展研究

基于SWOT分析野三坡旅游业发展研究作者:张莉王天义王佳伟郭慧敏来源:《新农业》2022年第21期摘要:本文运用SWOT分析法,对野三坡风景区发展的优势、存在的劣势、可能的机遇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和研究,针对完善野三坡风景区发展提出建议,以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光,使野三坡地区经济得到可持续发展,同时改善当地居民生活质量。

关键词:旅游发展;SWOT分析法;可持续发展2019年,国务院中央一号颁发文件明确提出,我国将通过大力开发乡村休闲旅游和特色产业致力于发展中国特色农村。

河北省涞水县的气候和地理的位置得天独厚,凭借其美丽自然风光和古老的民族历史文物,享有世界天堂般的地位和声誉,并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魅力而逐渐受到国内外广大游客的喜爱和青睐。

因此,近年来,当地逐渐转变了思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1.1 优势分析第一,野三坡地理位置优。

河北省涞水县野三坡国家风景区,地处涞水县西部,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太行山脉和燕山山脉两大主要山脉。

北部拥揽山峦和峡谷,南部一条蜿蜒流淌的拒马河从峡谷穿过,于古代就是各路兵家争夺之地。

第二,涞水县交通区位好。

涞水县位于保定市正北方,其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通讯发达。

不仅有京原铁路穿过山脉,也有从平原穿越的高易铁路,还可通过京广西线公路、涞定公路、涞涿公路、涞张公路、津同公路等5条干线辐射到县外,公路的总里程达到860公里。

另外,从涞水县中心北部到达北京仅140公里,从涞水县东部到达天津仅145公里,从西南部到达省会石家庄更是仅有125公里,同时经高速公路可以直接到达正定机场、大兴机场、首都机场附近机场以及天津、秦皇岛等附近海港。

第三,可供游玩的景点多。

当前,可供游览的景区有白草畔百里峡森林游览区、拒马河景区、龙门天关森林景区、雄山百里峡森林景区、鱼谷洞、印象野三坡等。

在中国北部地区是一个极为罕见的集雄山绿水、奇峡怪泉、文物古迹、名树古禅于一身的国家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也是全国各地避暑、休闲、度假、养老的首选旅游胜地。

河北省涞水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

河北省涞水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

河北省涞水野三坡世界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涞水县,濒临北京市。

总面积约258平方公里。

园区地处太行山断裂带南支紫荆关深断裂带北端,主要地质遗迹包括长城系、蓟县系、寒武系、奥陶系完整地质剖面和长期活动的紫荆关深断裂;这些独具特色的地质体和规模巨大的大断壁以及十分发育的断层、节理等,共同构成了区内丰富多彩的地质遗迹。

其形成过程和表观形象均保存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多样,尤其是紫荆关深断裂具有较高的科研、教育、科普价值。

主要地质遗迹有:冲蚀峰谷构造-百里峡;花岗岩断裂构造-龙门天关峡谷;岩溶洞泉构造-鱼谷洞。

地质遗迹集雄、险于一体。

总长100余华里的垂直峭壁百里峡,延构造节理延伸,曲折幽深;鱼谷洞洞穴,宽窄不一,高低不等,保持了原始风貌,属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佳作。

鱼谷洞内生长多鳞铲颌鱼,在谷雨季节不断喷出鱼来,十分奇特,为国内外所罕见,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价值。

主要人文景观有:大龙门城堡、龙门峡谷摩崖石刻、蔡树庙长城、佛洞塔、清禅寺、平西抗日根据地旧址等。

园区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AAAA旅游区。

主要看点:百里峡景区百里峡地处野三坡西南,是野三坡内独具特色的风景区之一,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

总面积110平方公里, 号称“天下第一峡”的最高蜂望京陀,海拔1180米,由海棠峪、十悬峡、蝎子沟三条峡谷组成。

峡谷空气清新,是自然空调和天然氧仓,是地质学者的课堂,是游客的“世外桃源”。

野生小动物时隐时现,野生海棠花、独根草等绿色植物争奇斗艳。

这里不仅有长105华里的一线天,还有千奇百怪的溶岩造型,有幽深狭长的裂谷带、奇险的“老虎嘴”、惟妙惟肖的“回首观音”、令人遐想的“怪峰”,向游人展示了10-14亿年前中元古代时期海洋沉积物地层受大断裂作用,塌跨后再经风化侵蚀作用而形成的嶂谷景观。

一路游览,真可谓千峰竞秀,万壑争流,泉水叮咚,池潭鱼跃,百鸟争鸣。

上下天梯栈道像一条巨龙横跨苍穹,将海棠峪和十悬峡连接在一起。

百里峡的奇秀景观,成为多家影视作品的外景拍摄基地,《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多部电视剧曾在此拍摄外景。

论野三坡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论野三坡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

论野三坡森林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作者:王然王琨傅学庆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第08期摘要:生态旅游是当今旅游界的热点。

野三坡位于太行山北端,保定市涞水县西北部,东缘距北京100公里,东南、东北部与北京市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接壤,西北与河北省涿鹿县毗邻,属于海河流域大青河水系。

通过野三坡景区及森林植被的实地考察,对其资源条件进行分析与评价,从而提出森林生态旅游开发应遵循的生态环境保护方案。

关键词:野三坡;森林公园;生态旅游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3)08-0086-02一、概况野三坡位于太行山北端,保定市涞水县西北部,东缘距北京100公里,东南、东北部与北京市房山区和门头沟区接壤,西北与河北省涿鹿县毗邻,属于海河流域大青河水系。

处于中低山过渡地带,西眺2 700多米的小五台山,东望华北大平原。

南部的拒马河和百里峡发育有岩溶地貌和峰林,拒马河中游南北两岸为深切峡谷。

二、资源条件分析与评价野三坡不仅历史悠久,是当地的道教圣地,同时还具有典型的山地景观。

其山峰、瀑布、泉水、林石不仅类型齐全,而且各具特色,可用“野”、“奇”、“幽”、“雄”、“险” 、“秀”来概括。

具体资源评价如下。

(一)动植物景观资源野三坡国家森林公园内植被覆盖率较大,种类丰富,垂直分布明显。

800—1 000m的低山区为人工、半人工植被带,主要为山楂、山核桃、椿、杨、柳、榆、槐和灌木荆条、三裂绣线菊等。

1 000—1 300m处为低山灌丛带,主要为毛榛-丁香灌丛、绣线菊-丁香灌丛、丁香灌丛、绣线菊-毛榛灌丛等。

1 300—1 600m处为中山杨、桦木、栎林带。

阳坡以辽东栎为主,伴有少量黄花柳,色木槭、山核桃等;阴坡以杨、白桦、黑桦、坚桦混交林为主,伴有少量色木槭、椴树等。

该带灌丛繁茂、种类丰富,有毛榛、绣线菊、六道木、溲疏、红山柳、山刺梅等。

地被植物丰富,覆盖率达95%。

1 600—1 850m处为中山桦树林带,主要有红桦、坚桦、枫桦、黑桦,还有色木槭、山杨、黄花柳等,灌木有丁香、六道木、杜鹃、毛榛、刺五加和地被植物黄花地丁、地榆等。

野三坡旅游管理实习报告

野三坡旅游管理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在2021年暑假期间选择了野三坡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进行旅游管理实习。

野三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涞水县,地处北京西部,总面积520平方公里,是一个集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族风情于一体的旅游胜地。

二、实习目的1. 了解野三坡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掌握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3. 增强对旅游行业的认识,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三、实习内容1. 野三坡旅游资源调研在实习期间,我深入了解了野三坡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民俗文化。

通过对拒马河景区、百里峡景区、龙门天关景区和白草畔森林游览区的实地考察,我认识到野三坡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拒马河的清泉碧水、百里峡的奇峰异石、龙门天关的古城堡和摩崖石刻等。

2. 旅游服务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野三坡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包括接待游客、导游讲解、门票销售等。

通过实际操作,我掌握了旅游服务的基本流程和技巧,提高了自己的服务意识。

3. 旅游营销与推广在实习期间,我协助旅行社进行旅游产品的策划和推广。

通过分析市场需求,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旅游产品,如摄影游、亲子游、探险游等,吸引了大量游客。

4. 旅游规划与管理在实习过程中,我参与了野三坡旅游规划与管理的工作。

通过对景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我了解到旅游规划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实习成果1. 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掌握了旅游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2. 增强了团队协作精神,学会了与他人沟通、协调。

3. 深入了解了野三坡的旅游资源和发展现状,为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奠定了基础。

五、实习体会1. 旅游管理是一个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性专业,需要具备广泛的知识和技能。

2.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理论知识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价值。

3. 团队协作精神在旅游管理中至关重要,只有团结协作,才能实现共同目标。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评价
孙秋华;秦安臣;董海岳;郑凯;贾哲;赵志江
【期刊名称】《中国农学通报》
【年(卷),期】2008(24)1
【摘要】旅游资源评价是对旅游资源有效保护、合理开发和旅游规划的前提。

为更好的保障以地质遗迹为基础的地质公园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建立了适用于地质公园旅游资源的评价技术体系,该体系包括3个类,11个亚类,31个指标,并划分为四个旅游资源等级。

利用该体系从定性、定量两方面对野三坡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

结果表明:野三坡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丰富,加上良好的交通区位条件,开发潜力非常大,适宜扩大开发生态旅游、地质旅游。

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野三坡地质公园开发的一些对策:坚持以保护为前提,与周边景区合作开发区域旅游产品,打造旅游品牌,实现生态、社会、经济的最佳效益。

【总页数】8页(P436-443)
【关键词】旅游资源评价;评价技术体系;野三坡地质公园
【作者】孙秋华;秦安臣;董海岳;郑凯;贾哲;赵志江
【作者单位】河北农业大学;河北涞水县委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0.2
【相关文献】
1.河北野三坡养生旅游资源模糊评价研究 [J], 刘顺伶;王克柱;杨雪
2.ArcGIS在野三坡自然保护区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 [J], 盖圣璐;李雁飞
3.基于AHP的河北野三坡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J], 张雅辉;
4.基于AHP的河北野三坡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研究的文献综述 [J], 张雅辉
5.基于RMP-AHP分析的旅游资源综合评价——以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为例 [J], 刘德政;夏非;罗勇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野三坡旅游管理实习报告

野三坡旅游管理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一、实习背景与目的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为了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理论知识的应用水平,我选择了野三坡旅游区进行为期两周的实习。

野三坡位于北京西部,河北省涞水县境内,是一处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操作和观察,了解旅游区的运营管理情况,学习导游业务知识,提升自己的服务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实习内容与过程在实习期间,我参与了野三坡旅游区的日常运营管理工作。

首先,我跟随导游学习了景区的游览路线和景点介绍,了解了各个景点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特色。

通过实地观察,我深刻体会到了导游在传递美、引导游客方面的重要性。

其次,我参与了导游的讲解技巧培训,学习了如何运用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和有趣的故事来吸引游客,使他们对景点产生浓厚的兴趣。

我还学习了导游在应对突发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如何在保证游客安全的前提下,解决问题并使游客满意。

此外,我还参与了旅游区的营销策划活动。

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访谈等方式收集游客意见,分析游客需求,为旅游区的营销策略提供依据。

同时,我们还协助举办了一些 promotional activities,如摄影比赛、民俗表演等,以吸引更多游客前来参观。

三、实习收获与反思通过本次实习,我对旅游管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

首先,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良好的服务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习过程中,我学会了如何与游客沟通,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使游客感受到野三坡的独特魅力。

其次,我深刻体会到了旅游区运营管理的不易。

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如游客投诉、突发事件处理等。

这些问题都需要迅速、果断地解决,以确保旅游区的正常运营和游客的满意度。

最后,我认识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需要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在实习过程中,我了解到野三坡旅游区在发展过程中,始终秉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努力实现旅游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岗岩大断壁的形成是由于紫荆关深断裂活动加强,形成一条南北向的断层,断层以西强烈上升,断层以东强烈下降,形成了大断壁[6]。
棋盘状构造是指在岩层的表面可以看到有规律的格子,很像一个棋盘,称为“棋盘状构造”,它的形成是由于地壳运动的影响,使岩层中产生了两组“X”型的裂隙,反映在岩层表面上为“格子状”。
4.1地质构造遗迹4
4.2地质地貌遗迹6
4.3水文地质遗迹9
4.4岩石地质遗迹11
4.5其他地质遗迹11
5开发利用及建议11
参考文献13
致谢14
1 引言
河北省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地质遗迹,该区基础地质的研究程度已经较高[1]。但是,野三坡和国内许多的地质公园一样,对一些地质现象成因的解释相对比较薄弱,而是为景点、景观加上了神话、传说等人文背景,甚至有些是无中生有,浪费了地质景观所蕴含的科学价值。为了充分挖掘野三坡地质旅游资源价值,通过野外实地考察和资料分析,本文从地质学角度对景区地质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分类,并试图进行成因解释,挖掘其潜在的科学价值,发挥它地质科学知识普及的作用,以便为未来景区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千层岩是指这里的花岗岩成一层一层的,故称为“千层岩”,它是由于花岗岩中的层节理十分发育,十分密集而成。
4.1
岩石的弯曲成为褶皱,根据褶皱的规模大小和岩层弯曲程度等的不同,可以分为单斜地貌、向斜地貌和背斜地貌[7]。百里峡沟口的小向斜形成与距今2.05亿年前的印支运动[4]。
4.2
地貌的形成是内外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而野三坡景区历史悠久,深受内外力的控制,形成的地质地貌种类最为丰富,且遍布其景区的各处。有奇妙的一线天、栩栩如生的象形山和怪石、山地夷平面、峰丛,还有洞穴和溶洞,但是最为典型的是嶂谷地貌。地质地貌景观的成因是所有地质遗迹中最为复杂的,其形成取决于气候带、地质构造作用、岩性这三大因素,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三大因素对地貌形成的贡献有所不同。
图2百里峡的金线悬针
4.1
断裂构造是地壳中的岩石在受力情况下产生断裂和错动的地质现象。通常根据断裂岩块相对位移的程度,把断裂构造分为节理和断层两大类[5]。野三坡景区的断裂构造遗迹分布广泛,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线悬针、花岗岩大断壁、棋盘状构造和千层岩。金线悬针是指在岩壁中的这一巨型裂缝,当太阳光在适当位置透过裂缝时,就呈现耀眼的一线亮光,如“从天而降”的金针,同时裂缝上还有一小洞,为“针眼”,故称“金线悬针”(见图2)。它形成原因是嶂谷中南北方向的裂隙原来是沿着嶂谷延伸的,当嶂谷的走向突然转弯时,原有的张节理在岩壁中继续向南延伸,因此在岩壁上留下一条巨型裂隙。
【关键词】野三坡地质旅游资源成因旅游资源类型开发利用
Survey and developmentongeologicaltourism resourcesinYeSanPo
【Abstract】YeSanPo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s in north China concentrated the since 3 billion geological structural evolution, of important geological scientific significance. Through to the YeSanPo geological resources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the scenic area, the geological relics of material sorting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YeSanPo brought in, the main 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 of six, including the structure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 rock, the geological relics, physiognomy of geological relics, hydrological geological relic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in class, the class and cultural relics of the geological relics. Although YeSanPo national geological parks have rich geological phenomena and tourism value, but in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existing in the process, they lack of attention to the development and construction of peripheral scenic area, such as MaHe rejected, JinHuaShan etc, especially for out MaHe scenic spot ignored the river terraces and river-valley landforms geological relics, such as the mining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should be considered.
4地质资源调查
野三坡地质公园所处的重要的独特的大地构造位置,成就了野三坡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地质遗迹。各类不整合面清晰,侵入岩、火山岩、沉积岩、变质岩各类演示遗迹齐全,异常发育的构造节理、断层、褶皱等构造遗迹突出,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各种地貌遗迹丰富多彩。概况起来,主要可分为构造遗迹类、地貌遗迹类、水文地质类、岩石遗迹类和其他地质遗迹类(见表1)。
水文地质遗迹类
瀑布、泉、谭
虎泉、抻牛湖、龙潭湖、叠瀑洞天、水帘洞、仙界瀑、甘露瀑、天梯瀑、飞龙瀑、思过瀑
岩石遗迹类
花岗岩、变质岩、火山岩、侵入岩
燧石条带白云岩、竹叶状白云岩、藻叠层石、天生桥桥墩、闪长玢岩、花岗岩
其他地质遗迹类
地质灾害遗迹
震积岩海啸岩
4.1
地质构造是指地壳中的岩层地壳运动的作用发生变形与变位而遗留下来的形态[5]。断裂、褶皱等作用造成的地貌是常见的几种地质构造遗迹,大多受到外力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则由构造活动直接形成。野三坡地质公园的形成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尤其是主景区的地质景观类型、成因和演化,均受断裂、节理控制,构造因素占主导地位[6]。
一线天:一线天景观遍布百里峡景区的各处,被称为“百里一线天”。一线天最窄处只有0.83米。一线天的形成是由于岩层中发育了较大规模垂直的构造裂隙,经物理风化作用,岩层沿节理垮塌,间歇性的洪水冲刷谷底及侵蚀两壁,使垂直地面的裂隙不断扩张,形成十分狭窄的嶂谷,故称一线天[5](见图3)。
龙门天关景区:有明代大龙门城堡、蔡村庵长城和华北地区最大的金、明、清历代摩崖石刻群。其中“万仞天关”、“千峰拱立”字体高2.15米,笔力遒劲有力,蔚为壮观。
百草畔森林游览区:这里群峰挺拔,山谷溪水清澈,气候清爽怡人,茂密的森林,天然林达十万余亩,郁郁葱葱,野花竞相开放,姹紫嫣红,香飘万里形成一个
图1 野三坡风景分布图
4.2
野三坡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其冲蚀嶂谷最为典型和最为著名。其许多的景点都与冲蚀嶂谷有关,如下面提到的象形山和怪石、一线天和不见天等。
嶂谷就是指悬崖两边直上直下且高度远远大于宽度的峡谷[4]。百里峡嶂谷内的岩石为燧石条带白云岩,岩石中发育了巨大的节理,近十八万年来这里属于半干旱气候,间歇性的山间洪水不断沿着断裂带冲刷并将塌落的岩石带走,就形成了今日的百里峡嶂谷。
表1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地质旅游资源类型
类别
基本类型
典型地质遗迹景点
构造遗迹类
褶皱、节理、断层
金线悬针、花岗岩大断壁、棋盘状构造、向斜构造、千层岩
地貌地质遗迹类
山地夷平面、河流阶地、峰林、岩溶、峡谷、洞穴、造型石、海相沉积地貌
佛洞塔山地夷平面、水帘洞和鱼谷洞、鱼谷洞岩溶地貌、拒马河河流阶地、一线天、不见天、回首观音、五子登科、仰望怪峰、擎天柱、铁索崖、天犬待月、老虎嘴、天生桥、板状山、鱼鳞石、旋卷层理、波痕
2野三坡景区概况
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西北145公里的涞水县西北部,交通十分便利,京源铁路贯穿整个景区,并建有野三坡站、苟各庄站两个标准中间站,分别位于拒马河和百里峡两个重点区域之内。公路方面108国道和109国道以及省道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南可直到保定、石家庄,北可直到张家口、呼和浩特,东到北京和天津,西到太原,距北京市区100公里。
【Key Words】YeSanPoGe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sCausesTourism resource types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1引言1
2野三坡景区概况1
3区域地质背景3
3.1基本地质构造作用3
3.2地质发展史3
4地质资源调查4
3.2地质发展史
本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与华北地区大体相同,经历了七次重要的构造运动,即:阜平运动、五台运动、吕梁运动、印支运动、燕山运动、和喜马拉雅运动等[3]。早元古代末的吕梁运动是地壳固化的重要阶段,形成了本区的地台基底褶皱变质岩系,并开始了与华北地台盖层发展的相似阶段。晚古生代的印支运动宣告了本区地台发展阶段的结束,特别是侏罗纪—白垩纪以来,本区进入了另一个新的大地构造的发展阶段——大陆边缘活动带发展阶段。喜山与新构造运动阶段是本区地形、地貌的奠基阶段,造就了野三坡国家地质公园内各景区的景观[3]。
野三坡地区属于中山区,境内群山起伏,地势的总特点是由西北向东南减缓。区内属东部季风气候,四季分明。
野三坡地质公园园区总面积600平方千米,主景区250平方千米.。主景区百里峡景区位于南部,龙门天关景区位于地质公园西北部,佛洞塔—鱼谷洞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外围景区有百草畔、拒马河和金华山等(见图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