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的意境与姿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的意境与姿态
都说散文是情种的艺术,《故都的秋》这篇散文册是一个在情景交融中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
美学中谈到,生活是要忙里偷闲的,有了闲暇和闲心,才有审美的心胸和审美的眼光,才能在很平常,很普通的生活中发现美。而《故都的秋》何尝不是郁达夫生命中的美呢?那秋是长着翅膀的叶子飞舞在天空,秋是那丝丝的雨,凉凉的,亲吻着······正是为着这样的意境与姿态,郁达夫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饱尝尝这古都的秋味。
觅秋之美景,尝北国风光。看老高老高的碧绿的天色,听春天下驯鸽的飞声,细数漏下的日光,静对牵牛花的蓝朵,在清晨秋景中,一温着浓茶的闲人怎会感觉不到这十分的秋意。这些秋色意象的组合构成了一幅协调的画面,再说那花是“蓝”朵,具忧郁的色调,形似喇叭,仿佛唱就秋天的歌曲,阵阵驯鸽声,冒着热气的浓茶,嗅、触、视、听的多觉接合,形成一个丰富性而又充满情趣的意象世界。
再说那秋来的点缀——像花而又不是花的秋槐落蕊。无声无息,悄然而落,脚踏上去有一种柔软的触觉,这柔软还是极微细极的。在此处运用落蕊这一意象写出了郁达夫对秋最为敏感的触觉,那么轻、那么静,若空寂无人,这样的形象映照出微妙的情绪,似乎有淡淡的喜悦,却又交织着淡淡的寂寞,流露出一种孤独、伤感、落寞的情怀。此是最显意境之处,情景交融中溢出非凡的魅力。
美的形式衬合着语言的意蕴,在秋中,郁达夫选取秋槐,秋雨,秋蝉,秋枣这些最具北方特色的形象支撑着秋的意境与姿态,而“都市闲人”这一形象的选取是最为妙的,在那些相对静的形式中灌入灵动的生命气息。此处最具一运的是极具特色的社会语言。
“唉,天可真凉了——”(这了字念得很高,拖得很快)
“可不是吗?一层秋雨一层凉啦!”
郁达夫用这样金枪京调的社会人物丰富了自然风物。使散文意蕴中充满了人情美、人性美。想象一下,在一层秋雨后,两个都市闲人从故都的秋景中走出来,从他们“咬着烟管”的动作和“缓慢悠闲”的声调中,我们就品出了一个“闲”字,一份闲适。在这份“闲”中何不含着一份审美的心态和意蕴呢?我们在他们沉浸于雨后之凉中,又何尝感受不到这秋的意蕴,又何尝不是美的享受呢?
自古颂秋悲秋的作品都尤为多,而郁达夫秋之特别是在于其对于秋独特的感受,只有在作者这一独特的感性世界中,才能把这淡淡的秋意传递的那样深,那样远。除了形象的选择,郁达夫在色调的处理以及语言的运用上也是充当着这审美意蕴里的角色。
除却了天色的碧绿,花的蓝朵,便是那梧桐叶的淡黄,枣儿的淡绿微黄。这里没有一个过暖的颜色,这样的冷色调如同郁达夫的气质一般,吹落在瑟瑟秋风中,湿子息列索落的秋雨。这便以选取的颜色绘了一个深沉、幽远而又萧索的画面出来,景中之情,色中之调让读者于深远的意境中品出了秋的深味。
最末说这散文的语言,即是长着翅膀的言语了,言语并非支离破碎的平躺在那几页纸上,它们凑合着、紧贴着,融铸成为一个生命,活了起来,只要你寻着郁达夫的情思,于形象中去触摸他的情感,你会发现,言语是那么的真实并贴近生活,那些文字在走路,在交谈。
郁达夫的语言平实中见真、见奇、见美。“七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这样侃侃道来,仿佛是在诉说,是在告白。那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活在形象中,美在语言里,最末“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这样以生命换秋的代价何止是融情于景呢?那根本是生命与自然的融汇。这《古都的秋》何止是郁达夫的告白,也不止是秋的告白,那极是生命的自白,是极具意蕴的感性世界。
读《故都的秋》是一个寻觅美、品位美的过程,而在这是审美之余,也激起了我们创造
美的灵感的。在这些审美的意象中,美是无处不在的,在这种审美的意蕴世界里,美也不是静止不动的。郁达夫笔下秋:来的清,来的静,来的悲凉,而在诗人梁小斌笔下“秋是一条深沉的河流在歌唱,河流两岸还荡漾着我魅力的思想”。那么秋于我们又是怎样的意境与姿态呢?我想那一定是缤纷异彩的。因而我说美不是止于不动,审美是一个流动的过程,审美是生命的旅行。
同样,在其它散文或诗歌中,如《荷塘月色》《天净沙.秋思》那也有意象叠加,也是一个情景交融充满意蕴的感性世界,只是具有不一样的意境与姿态罢了。
周洁2009010653
文学院汉语言文学六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