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民间文化
常州礼仪文化风俗知识
习俗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的不同民俗风情,而且每一个地方的民风民俗是不一样的。
那么在常州,又有哪些风俗呢?或许到常州旅游的游客,也会很幸运看到常州的民俗活动,同样的也可以参与到其中。
我们常州人认为要想富就要在冬至前夜吃胡葱炖豆腐,有钱吃一夜,没钱冻一夜。
另外一个,就是常州人认为8就是发,有发财的意思,所以喜欢8,但是很忌讳4,因为这个就是死,不过上海人很喜欢4,他们认为四四如意。
还有,在大年夜中午要吃馄饨,寓意一年稳稳当当。
跳马灯舞龙舞狮:在春秋时期就有了这样的一种活动,当时主要的就是为了避邪的。
而现在,每到了春节期间,就会有跳马灯和舞龙舞狮的活动。
而跳马灯作为一种民间的娱乐活动,也是一种祈求风调雨顺的行为,更表达了人们的一种美好的期望。
而每一年的春节,跳马灯舞龙舞狮活动的举行,也给了人们枯燥的农村生活带来了一丝的喜悦,带来了一种喜庆的气氛。
中秋节,在常州中秋节的风俗民情也是丰富多彩的。
节前:亲友间特别是小辈向长辈和老人馈赠月饼,以示孝敬,谓之“张八月半”。
次日早上:人们例食红烧糖芋头,寓遇到好人之意。
中午:许多人家都吃面条,以示兆长寿。
晚上:合家团聚宴饮赏月,竞相“拜月亮摩摩”,然后欢欢喜喜吃月饼,祝人月共圆。
春节,在常州大年夜在守岁时,有吃混沌的习俗。
每家每户都会包混沌,然后一家人其乐融融的围坐在饭桌上看春节联欢晚会。
小朋友们会在大人的陪同下,开心的玩着烟花,来度过这美好的春节。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
扫墓俗称上坟,祭祀死者的一种活动。
常州人没到这个节日都会为死者烧一些纸给他们用。
婚俗1、结婚当天的子孙桶它是一个红色的塑料桶,通常里面要放上几样东西,其中包括花生、红枣、桂圆、5个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纸、柏树枝一小捆。
2、结婚当天准备两个红塑料盆、两个红塑料桶①塑料盆中需要放给阿公、阿婆买的新鞋、袜子、拖鞋,另一个盆则房健康秤、万年青,其次两盆里还要放点红枣、桂圆及柏树枝,并盖红喜字在上面。
家乡的传统戏曲江苏常州
家乡的传统戏曲江苏常州江苏常州,位于中国东部,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
在这个美丽的地方,有一种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艺术形式,那就是戏曲。
家乡的传统戏曲在我心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江苏常州的独特文化,更是一种承载历史记忆和传统价值观的表达方式。
一、戏曲的历史渊源家乡的传统戏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唐代。
当时,常州是“吴剧”的聚集地,吴剧是江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剧种之一。
随着时间的推移,吴剧逐渐演变为后来的“常州杂剧”,并融入了其他剧种的元素,形成了独特的演艺表现形式。
二、戏曲的剧种特色家乡的传统戏曲以常州杂剧为代表,它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艺术魅力而闻名于世。
常州杂剧以其细腻的表演、生动的唱腔和精湛的技巧深受观众喜爱。
演员们通过富有表现力的动作和准确的表情,生动地展现了剧中角色的情感和内心世界。
而独特的唱腔则为戏曲增添了音乐的魅力,使得观众可以更加沉浸在故事情节之中。
三、戏曲的代表剧目家乡的传统戏曲有许多经典的剧目,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白蛇传》。
这个故事讲述了白蛇为救夫婿许仙而化身为人类,并经历了众多的爱恨情仇。
《白蛇传》不仅给人们带来了感人的故事情节,更通过角色的表演和唱腔来传达了一种对爱情、亲情和友情的思考。
这个剧目在家乡被广大观众所喜爱,并且多次被搬上了大银幕。
四、戏曲的传承与发展作为家乡的传统艺术形式,戏曲一直以来都在不断传承与发展。
如今,家乡的传统戏曲已经与现代科技相结合,通过舞台技术的提升和音响设备的改进,使得观众能够更好地欣赏到戏曲的精彩演出。
同时,戏曲学校和戏曲表演团体的设立也为年轻人的戏曲学习和研究提供了更好的机会。
通过这些努力,家乡的传统戏曲得以传承并焕发出新的生机。
五、戏曲的重要意义家乡的传统戏曲不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江苏常州独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既是历史的见证,又是人们对传统价值观的承载。
通过观看和参与戏曲演出,人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戏曲的魅力,还能够了解到家乡文化的深厚底蕴。
常州风俗文化礼仪
常州风俗文化礼仪婚俗1、结婚当天的子孙桶它是一个红色的塑料桶,通常里面要放上几样东西,其中包括花生、红枣、桂圆、5个鸭蛋、爆米花、一捆筷子、一包纸、柏树枝一小捆。
2、结婚当天准备两个红塑料盆、两个红塑料桶①塑料盆中需要放给阿公、阿婆买的新鞋、袜子、拖鞋,另一个盆则房健康秤、万年青,其次两盆里还要放点红枣、桂圆及柏树枝,并盖红喜字在上面。
②红塑料桶则放米,其上面则是放小孩的鞋、帽、兜肚。
另一个桶则放红枣、桂圆及柏树枝,和红喜字。
3、结婚那天新房门口要放两捆毛豆节杆,并用红线绑好,放上红纸。
新人从燃烧着的通道中走过。
4、随迎亲车队来的需要准备一床红被子、一床龙凤被子、一对婚鞋。
5、新房的床是需要一位有养育男孩的女性来铺,这个人要是男方的亲属,缝被子的则需要女方家的,铺床人要送红包。
6、迎亲车队从出发和回来的路线必须是不一样的,而且随车的人去的时候要单数,回来则是双数。
7、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带上半头猪,也可以带几只鸡和鸭,其次还需要糖和香烟.8、新人结婚的那天有很多东西是不能碰的,不吉利的,比如剪刀、菜刀之类。
9、若是女方家有大哥或者弟弟,那么新娘出门就需要新郎一直背着直到坐上车,脚不能落地。
意思是不带走娘家的财气。
端午习俗习俗一:张端阳常州民俗研究学者、“老房子”系列画家季全保说,老常州有“赏端阳”和“张端阳”的讲究。
“赏端阳”,就是在这个节日里,兄弟姐妹之间阖家团聚;而“张端阳”,即是新上门的“毛脚女婿”必须要做的一项功课了。
“张端阳”要在端阳前进行。
第一次上门“张端阳”,要准备好咸鸭蛋(或皮蛋)、枇杷、红糖、绿豆糕、烟酒等,物品虽不多,但事事如意、样样有情。
女儿女婿即便已婚,在端阳节也要回家“张丈人”的,一般来说,新女婿送礼的分量比老女婿要重。
老常州的规矩,每年端阳、八月半、春节,女婿要张丈母娘。
老常州人传承了礼仪之邦的传统,在端阳节前,也不忘记“张师傅”。
旧时学手艺、学生意,都是师傅带徒弟,为了不忘恩师培育之习俗二:洗艾浴每到五月初五端午节,常武地区都有给新生儿和产妇洗艾浴的风俗,洗艾浴又叫百草浴,是一种延续千年习俗、医书载,“艾草”有驱寒气、湿气、除菌、止痒、润肤、活血、通络等作用,所以也有谚语说“洗了艾草浴,一年身上好”。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章以下是一篇关于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章,文章名为《常州梳篦:非遗中的璀璨明珠》:自古以来,梳子在日常生活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然而,对于常州梳篦,你了解多少呢?作为常州的一大特色,常州梳篦不仅是精美的工艺品,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璀璨明珠。
常州梳篦,也称为“宫梳名篦”,是一种独特的传统手工艺品。
它由两部分组成:齿疏的称为梳,齿密的称为篦。
常州梳篦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而著称。
在常州地区,梳篦的生产历史悠久,世代相传,成为了当地的传统特色产业。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它的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
在制作过程中,每一把梳篦都需要经过多道工序,如选材、锯制、磨光、安装等,每一步都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正是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使得常州梳篦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除了精湛的工艺,常州梳篦还有着美好的寓意。
比如,梳子常常被视为爱情的信物,代表着相思和牵挂;而篦则寓意着祈福和祝福。
在民间,人们相信梳篦有着驱邪避凶、保佑平安的作用。
因此,常州梳篦不仅仅是一种实用的日用品,更是一种具有象征意义的工艺品。
如今,常州梳篦已经成为了常州人送礼的首选。
它不仅代表了常州的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更是一种寄托了美好情感和祝福的礼物。
在国内外市场上,常州梳篦也备受青睐,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总的来说,常州梳篦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不仅仅是一种工艺品,更是一种文化和历史的传承。
它承载了无数匠人的智慧和心血,也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在今天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应该更加珍惜和保护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我们的生活中继续闪耀着璀璨的光芒。
第四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第四批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名单
(共25项)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
一、民间文学(6项)
1 淹城的传说武进区
2 武进歌谣武进区
3 白龙娘娘的传说武进区
4 “游子吟”传说溧阳市
5 史贞女传说溧阳市
6 伍员山神佑伍子胥的传说溧阳市
二、传统音乐(1项)
7 水母山狮鼓溧阳市
三、传统舞蹈(4项)
8 调三十六行武进区
9 狮舞(孟河古村太平青狮)新北区
10 狮舞(竹箦青狮)溧阳市
11 马灯舞(上宅里将军马灯)溧阳市
四、传统美术(2项)
12 湖塘剪纸武进区
—1 —
13 铜刻新北区
五、传统技艺(9项)
14 湟里牛肉烧制技艺武进区
15 焦店扣肉烧制技艺武进区
16 常州铳管糖制作技艺武进区
17 常州黄酒酿制技艺新北区
18 东坡红友酒酿制技艺天宁区
19 天目湖砂锅鱼头制作技艺溧阳市
20 溧阳白芹壅制技艺溧阳市
21 溧阳扎肝制作技艺溧阳市
22 江南古建筑营造技艺常州市
六、传统医药(3项)
23 常州屠氏中医内科疗法钟楼区
24 常州朱普生骨伤科疗法天宁区
25 韩氏祖传关节病中医疗法金坛市—2 —。
常州金坛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常州金坛区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常州市金坛区位于江苏省,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地方。
金坛区作为一个古老的城市,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些项目体现了金坛区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历史价值。
在2019年,金坛区获得了第一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称号,下面将对其中一些项目进行介绍。
首先,金坛的乱花灯。
乱花灯是一项非常有特色的活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金坛的街头巷尾都会举行乱花灯活动。
这项活动源于金坛的传统民俗,其起源可追溯到明朝。
乱花灯活动的形式主要是由人们手拿着各种花灯,在街上逛街、表演,形成一幅热闹、繁华的景象。
乱花灯活动不仅展示了金坛的历史文化,还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赏,成为金坛区的一张亮丽名片。
其次,金坛的木雕艺术。
金坛的木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唐朝。
金坛的木雕艺术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风格而闻名。
金坛的木雕作品主要体现在建筑、家具、工艺品等方面,其造型优美、富有浓厚的民间传统文化特色。
金坛的木雕艺术不仅是一门传统工艺,更是一门艺术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此外,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也是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江南鱼竿制作技艺有着几百年的历史,技艺传承至今已有十多代人。
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以其精细的工艺和独特的制作方法而闻名。
江南鱼竿制作技艺包括了竹材的选择、切割、打磨、组装等一系列工序,其制作过程需要十分谨慎和细致的操作。
金坛的江南鱼竿制作技艺不仅成为了一门传统工艺,也是金坛区的一大特色文化。
最后,金坛还有许多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金坛话的传统、金坛剪纸的技艺等。
金坛话是金坛地区的方言,它有着独特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等特征,是金坛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金坛剪纸是一项艺术性较高的民间手工艺,以其精美的剪纸作品而闻名。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存在,不仅丰富了金坛的文化内涵,也保留了历史的记忆,对于金坛的发展和文化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之,金坛区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常州的特色
常州的特色
常州是中国江苏省的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底蕴。
以下是一些常州的特色:
1.常州菜:常州菜以清淡、鲜美、爽口而著名,注重原汁原味。
具有代表性的菜品有清炖鳝鱼、芙蓉肉、蟹粉蹄筋等。
2.常州麻糕:常州麻糕是常州的传统名点,以其酥脆香酥、口感独特而著称。
常州麻糕有咸甜两种口味,是常州人喜爱的传统美食。
3.天目湖砂锅鱼头:天目湖砂锅鱼头是常州的传统名菜之一,以其选用天目湖水、鱼肉鲜嫩、汤汁醇厚而著名。
这道菜被誉为常州美食的代表之一。
4.溧阳风鹅:溧阳风鹅是常州溧阳市的传统名菜,以其肉质鲜嫩、香味浓郁而著称。
溧阳风鹅的制作过程讲究,选用当地放养的鹅为原料,经过特殊的腌制和风干工艺,口感独特。
5.常州梳篦:常州梳篦是常州的传统工艺品,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常州梳篦制作精细、形态美观,既可以用来梳理头发,也是极具观赏价值的工艺品。
6.恐龙园:常州中华恐龙园是一座集科普、娱乐、文化于一体的主题公园,以展示中国恐龙为主题,有各种互动游戏和表演活动,是国内外游客喜爱的旅游景点。
7.常州文化:常州有着丰富的文化传统,如评话、锡剧、常州大戏等,都是常州文化的代表。
此外,常州的民间艺术和手工艺也十分丰富,如剪纸、糖画、竹编等。
总的来说,常州的特色涵盖了美食、工艺品、文化等多个方面,这些特色使得常州成为一座充满魅力和魅力的城市。
常州城市介绍民俗文化旅游景点推介PPT图文课件
许多民间工艺大师不断探索创新,使得这些传统工艺得以传承和发 展。
常州民间工艺市场
常州民间工艺品市场活跃,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购买,成为旅游的 一大亮点。
民俗节日
常州民俗节日种类
常州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 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
节等。
常州民俗节日活动
这些节日期间会举办各种民俗活动 ,如赛龙舟、舞龙舞狮、灯会等, 热闹非凡。
红梅公园是常州最大的城市公园之一,拥有美丽的湖泊、假山、花坛和绿地。公园内有许多景点和设 施,如红梅阁、天香楼、文笔塔等,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休闲娱乐选择。此外,公园内还有儿童游乐 场、运动场和茶室等设施,适合家庭出游。
04
CATALOGUE
常州美食
常州菜系
1 2 3
常州菜系
常州菜系属于江南菜系,以清淡、鲜美、爽口而 著名,注重本味,讲究火候,擅长炖、焖、煨、 焐等烹调方法。
历史背景
常州历史悠久,自西汉高祖五年(公元前202年)设立郡以来,已有2200多年的 历史。
常州曾是吴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涌现出许多杰出人物,如教育家胡瑗、天 文学家赵爽等。
文化特色
常州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民俗 文化和传统艺术。
常州民俗文化主要包括庙会、灯会、 舞龙舞狮等,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常州曲艺
常州曲艺种类
常州曲艺包括评话、弹词 、鼓书等多种形式,具有 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艺术价 值。
常州曲艺表演形式
常州曲艺的表演形式灵活 多样,既有单口表演,也 有群体演出,深受观众喜 爱。
常州曲艺传承发展
近年来,随着传统文化的 复兴,常州曲艺也得到了 很好的传承和发展。
民间工艺
常州民间工艺种类
常州风俗介绍800字
常州风俗介绍800字常州市,位于江苏省南部、太湖西岸,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民俗文化丰富多样。
常州的风俗习惯根植于深厚的江南文化底蕴中,既保留了传统的节庆习俗,又在现代生活中不断传承与创新。
一、岁时节日习俗春节:春节期间,常州人会进行大扫除(掸檐尘),寓意去除旧岁的晦气,迎接新年的吉祥。
除夕夜,全家团聚吃年夜饭,守岁至子时放鞭炮迎新年。
年初一清晨,家长会给孩子们压岁钱,并举行祭祖仪式,祈求来年平安吉祥。
元宵节:常州有观灯猜谜的传统,尤其是在市区的红梅公园等公共场合举办大型灯会,市民们赏花灯、猜灯谜,热闹非凡。
清明节:常州人会在清明时节扫墓祭祖,同时还会组织踏青活动,感受春意盎然的自然风光。
端午节:包粽子、赛龙舟是必不可少的活动,常州人还会挂菖蒲、艾叶以避邪驱疫。
中秋节:家家户户团圆赏月,品尝月饼,也有地方举行中秋灯会或舞龙舞狮等活动。
二、地方特色民俗三月初三上巳节:古时常州地区有“踏双忙”的习俗,即春季农耕前的祭祀和祈福活动。
二月初二龙抬头:民间有剃头、炒豆子、吃猪头肉等习俗,象征着春天的到来和万物复苏。
岁朝春:新年伊始,常州人家悬挂门神、对联,摆设年画,营造喜庆氛围。
传统庙会及演艺:如北港街道新春庙会,汇集各类民俗表演如舞龙、舞狮、唱春、高跷等,以及传统手工艺展示,展现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
美食文化:常州地方小吃众多,如萝卜干腌制技艺、封缸酒传统酿造等,反映出当地人民的生活智慧和饮食文化。
三、艺术和文化表现形式戏曲与音乐:常州是锡剧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此外还有丰富的吟诵、小热昏等传统曲艺形式,以及天宁寺梵呗唱诵等宗教音乐文化。
手工技艺与非遗项目:诸如金坛抬阁、蒋塘马灯舞、汉画砖刻屏等,均为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常州的风俗丰富多彩,既有历史积淀的传统礼仪,又有生动活泼的地方特色活动,它们共同构成了常州独特的民俗画卷,体现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
随着时代的变迁,这些传统风俗也正逐渐融入现代生活,焕发出新的活力。
江苏常州谷雨习俗介绍
江苏常州谷雨习俗介绍谷雨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六个节气,也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
在江苏常州地区,谷雨节气有着独特的习俗和特色。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江苏常州谷雨习俗。
一、莞茜诞江苏常州在谷雨期间,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叫做“莞茜诞”。
莞茜是一种常州特有的食品,它是用谷雨时节采摘的茶叶与芝麻等制成,味道鲜美可口。
每年的谷雨时节,当莞茜制作完成后,人们会将它们摆放在神龛上供奉,以求家庭的平安和幸福。
此外,人们还会把莞茜分送给亲友,用以表示问候和祝福。
二、拜土地公在谷雨节气中,江苏常州地区还有一个重要的传统习俗,那就是拜土地公。
在这个时候,人们会将一些供品如花瓶、花篮、水果等捧到土地庙,向土地公表达对土地的感恩之情,并祈求土地的保佑和丰收。
这项仪式也是土地公庙里一年一度的重要活动,吸引了许多虔诚的信徒前来参与。
三、吃蚕豆在江苏常州地区的谷雨节气,人们喜欢食用蚕豆。
蚕豆是春季的特色蔬菜之一,它有着十分丰富的营养价值。
江苏常州的蚕豆以其鲜嫩可口而闻名,每到谷雨时节,市场上蚕豆的销量都会大增。
人们相信吃蚕豆能够清热解毒、利尿消肿,有助于保护肝脏和补充营养。
四、晒谷雨茶在谷雨时节,江苏常州的茶农会采摘嫩叶晒制茶叶。
谷雨时节的阳光充足而温和,非常适合制作茶叶。
晒制的谷雨茶品质好,香气醇厚,口感清雅。
这种茶叶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益于健康。
在江苏常州,人们会将晒制好的谷雨茶与亲友分享,共品茶香,同时也祝愿亲友身体健康。
五、观赏赤壁谷雨花灯会江苏常州每年在谷雨节气期间还会举办赤壁谷雨花灯会。
这是一场盛大的灯饰文化盛会,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观赏。
花灯会上,各种各样的精美灯饰装点着整个赤壁景区,营造出浓厚的节日氛围。
灯会期间还有各种传统文化表演和民俗活动,让人们在欢乐的氛围中感受到深厚的文化底蕴。
以上就是江苏常州谷雨习俗的介绍。
每年的谷雨时节,不仅是大自然万物生机盎然的时刻,也是人们欢庆丰收、祈愿吉祥的时刻。
江苏常州的谷雨习俗丰富多彩,展现了这片土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常州清明节风俗有哪些
常州清明节风俗有哪些所谓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清明节尤其如此。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常州清明节风俗,欢迎大家阅读。
常州清明节风俗一:上坟要在墓顶“飘纸钱”清明是扫墓祭祖的节日。
节前,常州人有“上坟”的礼俗。
添土修墓的时间多利用在清明节前夕,先将坟上的杂草清除,并加土整修,如果墓碑上的字体模糊不清,还要用油漆描写,使其清晰。
以白钱纸放在墓顶,用泥块或瓦片压住,叫做“飘纸钱”。
修葺完开始祭拜,点燃香烛,摆上酒菜、糕团,按长幼辈份依次跪拜,同时焚化锭箔。
清明节“吃祠堂酒”,也是常武地区人过节的一项活动。
扫完墓要到祠堂去,在族长带领下行礼,中午喝祠堂酒,睦族敦宗,祈求祖宗保佑,合家平安。
常州清明节风俗二:放“断线鹞”与荡荡秋清明期间万物复苏,春意盎然,绿草如茵,城里人也纷纷外出郊游踏青。
特别是孩童将柳条做成帽子戴在头上,三五成群在野外放“断线鹞”(即风筝)。
民间将清明节视作春季放风筝的最后一天,故称“断线鹞”。
因为田里的小麦已经拔节,不能再踏,往往在放鹞子时将线剪断,任其飞去,寓意这年的晦气也同断线的鹞子一起飞走,放走的风筝是不能捡回来的。
下午,小孩子们还会在树上挂两根绳子“荡荡秋”玩耍。
“寒食清明荡秋千,酷似飞鸟益身体”。
记得小时候还有的人家以柳条穿上小麻糕挂于屋内高处,至“立夏”日取下来给小孩吃,以取“高高在上预防疰夏”,这是没有科学根据的,只是一种美好象征。
清明节踏青要天气晴朗,农谚有“清明要明,谷雨要淋”、“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清明晒得柳柳枯,又有干面又有麸”,“龙城闲望爱晴天,何处风光在眼前。
寒食桃柳千树开,清明日出万家烟”。
常州清明节风俗三: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在常武地区,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
《荆楚岁时记》称:“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
”寒食节的起源,据说是与春秋的晋国公子重耳的臣属介子推有关。
重耳流亡国外十余年,介子推护驾有功,当重耳返回故国即位,介子推却躲入深山,避官上位。
常州文化遗产说明文600
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常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对常州文化遗产的详细说明:
一、传统工艺
常州的传统工艺历史悠久,技艺精湛。
其中,常州梳篦、留青竹刻、乱针绣等都是代表性工艺品。
这些工艺品以独特的手法和精湛的技艺,展现了常州文化的魅力。
二、古代建筑
常州有着众多的古代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天宁寺、红梅阁和文笔塔等。
这些建筑风格独特,技艺高超,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瑰宝。
三、文化节庆
常州有许多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节庆活动,如常州灯会、溧阳茶叶节、金坛茅山庙会等。
这些节庆活动不仅展示了常州的文化底蕴,也丰富了当地民众的文化生活。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中,常州吟诵、常州道情、常州锡剧等都是代表性项目。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常州文化的珍贵财富,也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五、历史人物
常州的历史人物也是其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唐代诗人孟郊、清代书法家钱泳等都是著名的常州籍人士。
他们的文化遗产为常州的文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总之,常州的文化遗产丰富多样,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文化遗产不仅是常州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保护这些文化遗产,让它们在未来的发展中继续发挥重要的作用。
常州非遗
乱针绣留青竹刻:起源于唐代。
竹刻家仅利用薄薄的一层竹青和衬托竹青的红色竹肌,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成为常州一绝。
史料专著上称:“清末,江苏常州留青竹刻独占鳌头。
”常州梳篦厂2007年3月常州梳篦被定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常州梳篦被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被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的责任单位2009年3月金松群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代表性传承人常州市唯一一家有资质生产常州特产梳篦的厂家一直是由这家有着将近60年生产历史的厂家传承至今。
为了保护自主品牌沿用1925年注册的白象商标至今。
虽然梳篦的利润不高,但是他们一直以来都在用自己的力量为常州为常州的文化添光加色。
2010年5月,常州梳篦厂成为常州市内首家工业旅游示范点可以直接到厂里参观常州唯一一家手工操作制作梳篦的厂家中华老字号企业勤业路17号868537479月8日,参加了由市文联民协组织的“传承常州民间文化在行动”——参观常州梳篦厂的活动。
该活动旨在让我们了解、宏扬常州地方传统文化,让这些独特的工艺能得以传承,不至于消亡。
其实在参观之前,我就陪着民协的“飞行”、“欢欢”做了先头部队,先大家一步参观了梳篦厂,金厂长亲自花了半个小时把梳篦的前前后后给我们讲解了一遍,收获不少,以前我对此是毫不了解的。
常州梳篦是我国著名手工艺品,至今已有1600多年历史,常州市梳篦厂建于1951年,座落在西门南运河畔的勤业桥下,专业生产梳篦,年生产梳篦能力300万张。
“白象牌”是该厂的注册商标,1925年前注册,一直沿用到今天,如今已经成为常州十大名片之一。
在历史上,常州的梳篦取得过辉煌的成绩:该厂的梳篦产品曾荣获1915年美国旧金山世博会银奖;1926年美国费城世博会金奖。
细心的朋友会问,51年才建厂,15年和26年获奖,这是从何说起呢?听了金厂长的解释我才明白:原来,51年之前,常州的梳篦生产者以个体作坊的形式存在,当时的“老卜恒顺梳篦店”(现常州梳篦厂有限公司老卜恒顺梳篦店)尤其出名,他拿着他生产的产品分别参加了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26年在美国费城举行的世博会,分别获得银奖和金奖,而常州梳篦厂就是在吸收这些个体作坊主的基础上建立的,那么作坊主获得的荣誉自然也是该厂的荣誉了。
常州风土民俗
五、风土民俗--丧事风俗古今异
丧事风俗,可分古、今以及生前和死后两个阶段来叙述。
生前,旧时的常武地区一带的人,年过半百便开始准备"后事",即准备自己死亡以后的事情,有自己亲自安排的,也有任子女为自己尽孝道的。
所谓"后事"不外三件:寿材和寿域;寿衣;寄库。
旧时,人们把制作寿材(棺材)视为"喜事",气氛与"做寿"略同,选寿域(墓地)则讲究"风水"和"龙脉走向";寿衣俗称"老衣",包括棉袄、棉裤和内衣,7-13件但必单数,不钉扣、不用缎子(谐音"断子"),用绫或绸为料,颜色男蓝女红;寄库,即为死后预焚锡纸锭,有的在家中烧,有的在寺庙里烧寄。
推行火葬以后,此俗逐渐淡化。
死后的丧礼,常武地区民间俗称"白喜事",自古以来形成了一系列俗成,诸如"移尸"、"成服"、"报丧"、"祭奠"、"入殓"、"开吊"、"出殡"、"送葬"、"路祭"、"安葬"、"做七"、"回门"、"周年"、"除灵"、"守孝"等等。
解放以后,殡葬不断改革,破除迷信,推行火葬,仪礼已无定规,一切随缘简化,有的人家死了人为了省事,干脆把办丧事包给殡葬服务处进行"一条龙"服务了,主要内容以成服、入殓、火葬和热热闹闹为前提,简化了许多事宜。
常州春节习俗有什么_春节
常州春节习俗有什么春节,在中国这个国家里,是最热闹的一天,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过法,在常州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已经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常州春节习俗,欢迎大家阅读。
常州春节习俗一、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过去每逢春节,常州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常州春节习俗二、扫尘“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
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
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常州春节习俗三、贴窗花和倒贴“福”字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
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贴“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常州的文化
常州的文化常州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素有“十里红垂天下,百里秀美江南”之称。
常州的文化包括传统文化、现代文化和特色文化等多种元素。
传统文化是常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扬州八怪,也称“扬州画派”。
扬州八怪一般指公元17-18世纪活跃于扬州地区的8位画家,他们主攻山水画,擅长创作变化多端、富有个性的作品,是中国近现代画家的先驱和代表。
扬州八怪的艺术风格深受后人喜爱和推崇,在常州市用建筑、名人墨迹、书画作品等多种形式展现和弘扬了扬州八怪的文化底蕴。
常州还有着独特的园林文化,这种文化真正体现在常州市中宇园、花港观鱼、南山竹海等园林建筑中。
其中以中宇园和花港观鱼最为著名。
中宇园是明朝时期的园林建筑,它融合了传统的鱼池、假山等园林元素,又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石桥、亭台、廊房等建筑,构成了融汇古今、典雅高雅、精雕细琢的建筑风格。
花港观鱼是清代时期的一座园林,以假山、湖泊、菊花为主要景观,被誉为“中国南方的珍珠”。
这些园林建筑为常州市增添了浓郁的文化气息,也成为常州深受游客喜欢和瞩目的旅游胜地。
在现代文化方面,常州也不断创新。
近年来,常州积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倡导环保、低碳的绿色文化生活方式,加强了文化的品牌创建与推广。
例如,每年的“溧阳天宫半马”、江南首届木版年画节、中华公主之夜音乐会等活动,成为常州市民每年难以错过的文化盛宴。
此外,常州还注重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例如常州影视制作人才培养计划的推行、常州国际音乐周的举办,都带动了文化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特色文化是常州文化的另一个方面。
常州是“麻将之乡”,在中国东南部的文化传统中,麻将和棋类博弈活动一直是非常重要的形式。
常州的麻将文化自然也很繁荣发展,不少老人们在公共休闲场所都会玩一玩麻将。
此外,常州还有着“绿色能源”、“智能车辆”等特色文化,这些都是当今时代的热点话题,体现了常州市的应变和创新能力。
总之,常州的文化是十分丰富多彩的,随着时代的变迁,常州的文化也在不断发展和进步,为城市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和能量。
江苏常州婚俗最完全版,收藏好!你一定会用到!
江苏常州婚俗最完全版,收藏好!你一定会用到!结婚是一辈子的事。
不认真是不行的哦。
如果你选择了去常州结婚,那么你就需要了解本期小编为你介绍的常州结婚习俗。
那可谓是常州文化的精髓之所在,各种意味这吉祥,幸福,健康,平安。
看完它,用心感悟它。
1、结婚当天的子孙桶该桶一般用红色塑料桶,外面用大红布包裹。
桶内放置8样物品。
分别为:红花生、红枣、桂圆、五个红鸭蛋、爆米花、(有的人放莲心)一捆筷子、一包卫生纸、柏树枝一小捆2、结婚当天准备两个红塑料盆、两个红塑料桶①一个红塑料盆中放置的是新娘帮阿公、阿婆买的各一双的皮鞋和袜子及两双拖鞋。
(我觉得这么多盆里放不下,)另一个盆中放置的是健康秤、万年青一盆。
;两盆中均放置些红枣子、桂圆及柏树枝(小捆)。
并覆盖红喜字在上面。
②红塑料桶两个各放置8斤米。
一个桶中上面放置的是小孩的鞋子、帽子及小兜肚。
另一个桶的上面放置的是红枣、桂圆。
两桶上面均放置柏树枝(小捆)和红喜字。
3、结婚当天准备筛子婚礼迎亲当天新房门口(或单元门门口)放置两捆用毛豆节杆,(现在用节节高)并用红绳扎制,放置红纸。
新人从燃烧着的通道中走过4、随车的有一床红色百子图被子、一床绿色龙凤图被子、一对婚鞋。
5、新房的床要由双方父母都健在并养有男孩的女性铺床。
铺床人要送喜封。
铺床的人是男方亲属,缝被子的是女方亲属,所封被子不能打结。
6、迎亲车辆所走路线在来和去为不同线路。
车辆及人员去为单数,回为双数。
迎回新娘入新房时不直入洞房,需一对新人先向坐在客厅的男方父母敬茶并改口。
父母喝茶后表示祝福并给一对新人喜封。
新人方始在众人祝福中进入洞房。
并在洞房中饮食端入的红枣或汤圆。
7、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带个半只猪或几只鸡和鸭子,以及糖和香烟(紫南京和芙蓉王)。
8、订团子、粽子,各堆成“山”状,再用红盆装好,用红丝巾遮住。
被子、镜箱、官箱里面都放红蛋。
到了老公家,要把头床被子里的鸡蛋先摸出来。
9、新娘家应为顺手方向,只能从正门进,侧门就算开着也不能进,新郎要给开门钱,还有梳头钱(女方的没结婚的哪个用梳子意思下),拎子孙桶也要包喜封,女方还要买镜箱的,脚盆里还要放化妆品的,被子里要放鸡蛋,床上一般有压床娃娃。
常州民俗
民俗的分类
中国民俗分为十类: 1.巫术民俗 2.信仰民俗 3.服饰,饮食,居住之民俗 4.建筑民俗 5.制度民俗 6.生产民俗 7.岁时节令民俗 8.生仪礼民俗 9.商业贸易民俗 10.游艺民俗
常州的民俗文化
风土民俗:立夏时节“尝三鲜” 二月十二“花朝节” 二月初二“龙抬头 守岁吃馄饨 夏至吃馄饨防疰夏 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 “岁朝春”与“踏双忙” “送灶”与“接灶”…… 民间工艺:根雕、金坛刻纸、梳篦、乱针绣、 汉画砖刻屏、留青竹刻……
民俗—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
“胡葱笃豆腐”祝贺每年的大年到来 农历十一月间(公历12月22日前后),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冬至日,老百姓有“冬至 大如年”之说。冬至隔夜家家户户要吃“胡葱笃豆腐”。大人家还要摆“冬至隔夜” 酒席来过冬至。以示祝贺每年的大年到来。 为什么一定要在冬至隔夜吃“胡葱笃豆腐”呢?就不能在其他时间吃吗?其实这这 是地方上的一种风俗而已。只要大雪过后的胡葱笃豆腐都很好吃的。在冬至隔夜吃 胡葱笃豆腐,寓意着一年来一清二白做人,大味必淡。民间还有一种说法,如果不 吃“胡葱笃豆腐”,就会“有则吃,吃一夜,呒没吃,冻一夜”之说,但更多的人 是抱有“若要富,冬至隔夜要吃胡葱笃豆腐”的求富裕信念。老百姓深信冬至隔夜 要吃“胡葱笃豆腐”,来年有个好收成。所以这一习俗一直传到如今。 谚言还说“夏至馄饨冬至面,平平安安直到年”。还有的乡下有“冬至吃糖圆,全 家得团圆”。 俗话还说“长到夏至短到冬至”,冬至过后的日照就慢慢长了,白天也长了。二十 四节气之一的冬至日。是北半球白昼最短,夜晚最长的,相反南北球白昼长,夜晚 最短。
常Hale Waihona Puke 地方民俗文化目 录contents
☆民俗的概念及含义 1
2 ☆民俗的分类
标题
常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宁寺梵呗唱诵
天宁寺梵呗始于南北朝时期,齐竟陵文宣王萧子良确定了
哀婉为主的风格特点。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教,精通音律,由他
发起制定的梁朝雅乐,对于佛教音乐汉化作出了重大贡献。因
而,在汉传佛教音乐中,南方梵呗一直比北方梵呗占有更为重
要的地位。至唐代,由于传授者的方法和理解不同,南北梵呗
出现了差别。但到了近代,全国各地寺院基本上又统一于南方。
我国汉传佛教音乐南北有异:北方佛乐以笙管等乐器的演奏 为特色,代表性寺院为北京智化寺,其音乐已列入首批国家非 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南方佛乐则以梵呗唱诵见长,代表 性寺院即为常州天宁寺。著名音乐学家田青说:“在过去的时 期内,这个寺的唱念一直被视作典范,目前中国一些大丛林都 喜欢称自己的唱念学自常州天宁寺。”
2008年6月7日,常州梳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
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梳篦作品欣赏
留青竹刻
留青竹刻又称平雕,皮雕等,是汉族传统的 雕刻艺术。即是用竹子表面一层青皮雕刻图案, 是以竹子表面一层薄薄的竹青为雕刻图案对象, 铲去图案以外的竹青,露出竹青下面的竹肌。留 青竹刻是江苏常州三宝(常州梳篦、留青竹刻、 乱针绣)之一。留青雕刻的笔筒、臂搁、匣盒、 扇骨等器物雕刻方法不仅精巧,而且竹器外表色 泽莹润,可以经常抚玩摩挲。年代越是久远,竹 肌颜色越是深沉,光滑如脂,温润如玉,色泽近 似琥珀,同时图案部分也越清晰突出。
实际上,统一于南方就是统一于常州天宁寺的标准。着名音乐
学家田青曾经在自己的着作中说过,在过去的时期内,常州天
宁寺的唱念一直被视作典范,目前中国一些大丛林都喜欢称自
己的唱念学自常州天宁寺。
在汉传佛教的音乐中,分为南北两派,北方以北京智化寺京 音乐为代表,特点是较多地吸纳了民间音乐的元素,比较高亢、 激昂,而且大量使用笙管丝弦等乐器,是北派和南派最大的区 别。而以天宁寺梵呗唱诵为代表的南派,曲调哀婉、优雅,除 了少数的打击乐器,基本上以纯人声的面貌出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州民间文化常州简介:常州地处太湖流域,经济富庶,文化昌盛,教育发达,人文荟萃,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江南文化古城。
早在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常州先民就在此劳动生息繁衍,与太湖流域其它地区的先民一起创造了光辉灿烂自成序列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为缔造中华民族辉煌的古代文化付出了辛勤劳动。
季札分封延陵后的2500多年历史中,常州凭借优越的地理区位,多次抓住历史上经济文化中心南移的机遇,以自己特有的文化底蕴,经过碰撞、浸润、涵容、交流,不断得到新的发展和升华,曾使常州区域文化几度辉煌,独树一帜、名震全国,领导潮流,影响后代,并形成了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善吸纳、务实效、争一流、重新诺的常州人文精神。
正是这种厚重的优秀传统人文精神,使常州区域文化内涵丰富、个性鲜明、充满生机。
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盛赞常州“儒风蔚然,为东南冠”。
清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诗人龚自珍概叹常州一府为“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当匹俦。
”留青竹刻: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
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
"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比浅雕更具立体感。
留青竹刻是常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在我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留青竹刻它对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
新选来的毛竹必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才可以书画动刀,以防虫蛀,便于珍藏。
它的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这层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显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色,犹如初熟樱桃,抛光之琥珀,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
它刻的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刻书法,铁划银钩,刀刀见功;刻出原作笔墨的干湿浓淡,以至飞白牵丝等生动的墨趣和韵味;刻花鸟翎毛似能感其乐闻其声,能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为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珍藏。
相传很早以前,常州东门外有一村庄,村人大多以竹为原料雕刻扇骨、鸟笼、麻将牌等谋生,后来该村就称“雕庄”,即现在的雕庄乡,这可算是常州竹刻的起源。
当今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著名工艺美术学者王世襄在他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5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就占4人。
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群星谱》中,选登的全国7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又占其中4个席位。
常州竹刻家中尤以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为留青竹刻之佼佼者。
白士风自40年代开始涉猎“留青”后,刻苦钻研,不断创新。
60年代起先后创作了《姑嫂学文化》、《雏鹰展翅》等新题材作品,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
70年代,又用传统的留青技法刻制了毛主席诗词手迹,论者誉为“推陈出新的范例”。
他的古竹笋式“孙子十二篇”大件竹刻,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紫金杯大奖。
白氏部分精品曾在美、英、日、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
徐素白、徐秉方父子俩敢于创新,风格独具,作品常被作为馈赠之国礼,或为工艺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78年香港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称徐素白为20世纪留青竹刻重要代表雕刻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反映徐秉方一家艺术生涯的专题片《海内留青第一家》。
农民竹刻家范遥青的作品,李一氓认为其“刻画极精,神彩焕然,精到之处,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竹刻家”,目前,常州已成为全国的竹刻中心,从事留青竹刻的有数十人。
目前,留青竹刻表现的产品主要有:工艺台屏、工艺挂屏、各种形状的工艺笔筒,笔搁等等。
"乱针绣”是把画理与绣理结合在一起创造出来的一种新的刺绣艺术,是利用特殊的乱针技法来制作的“针画”。
是用针线为工具。
把不同方向、不同颜色的直线条交叉重叠堆积来表现物体的体积感、前后物体的空间关系及色彩变化。
“乱针绣”的显著特点是摆脱了一股刺绣“密接其针、排比其线,”的传统操作法,而是不拘教条,让作者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因而乱针绣有其错综复杂的工艺要求而成为极其珍贵的艺术作品。
乱针绣的复杂与珍贵之处便是“乱”,而乱是有情理、有规则的乱,乱是为了求得整体的统一与更活泼的变化,绣者要根据自己的意向来运用线条的长短粗细、疏密深浅等变化。
以“情”指挥针,以“线”表达意,情意相融。
按照光和色的变化规律,以丰富多变的针线来体现作品的线条美与立体质感。
从而使我们从作品中看到的一切乱,均符合情理与法则,让人感到乱中迸发出的活力,乱中显示出动感。
一针一线是那么的自由交叠,又是那么的恰到好处。
“乱针绣”特别注重色彩效果,它比一般刺绣的层次要多得多。
把色彩堆厚些,其色彩效果才能出来。
所以乱针绣作品看上去像一幅油画。
但不同于油画。
因为丝线有光泽,绣面上各种不同方位的线条,在不同方位的光线下,它的色彩有不同变化,当光线强与光线弱时,当放在明处看与放在暗处看时,当正面看与侧面看时其效果均有不同的变化。
油画上二种颜色混合就变成另一种色相,原来的二种色用不再存在,而绣面上二种色线交叉重叠后可以得到第三种色相的色感,原来的二种色相依然存在。
所以它比油画的色彩更艳丽明快,形成绣的独特风格。
梳篦总称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
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
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
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是传统手工艺品,亦为“延陵特产”。
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
《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
因为清代苏州织造局每年都要来常定制一批高级梳篦,向朝廷进贡,所以常州梳篦又有“宫梳名篦”之美称,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
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
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
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平博览会上获银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
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
其中有融艺术欣赏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娃等旅游纪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珑剔透的各式篦箕,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人爱不释手。
美国电影《星辰女娇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蓖作胸饰,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回国也将两张常州篦箕作纪念品带走。
海内外传播媒体赞不绝口,各界旅游人士更是倍加青睐。
近百年来,常州梳篦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览,荣获金、银质奖十余枚。
如1915年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银质奖、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金质奖、1981年国家银质奖、1991年第二界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2000年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特别推荐旅游商品等。
目前,常州梳篦年产量达到650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4,其中70%出口,远销美、英、法、日、澳、德等27个国家和地区。
金坛是我国刻纸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
早在隋唐时期,双喜、门花、堂花、灯花、鞋花、花鸟虫鱼、人物戏文等刻纸作品便散见于民间,世代沿袭,在金坛地区形成了刻纸传统。
近年来,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金坛文化局先后多次举办美术培训班,并组建了以刻纸为主业的金坛工艺美术社,使古老的金坛刻纸获得了新生。
金坛刻纸以蕴涵浓郁的江南地方特色而显其艺术至力。
她主题突出,题材广泛,格调清新,线条细腻流畅,刻工精致细巧,造型生动活泼,深受国内外艺术家的青睐和赞美。
其中《百福骄臻图》长达4.2米,可谓世界刻纸作品篇幅之首。
金坛刻纸可分为两大流派。
以朱晓坤为代表的传统刻纸,风格古朴典雅,花样奇巧繁多,代表作品《群仙祝寿》人物众多,为世所罕见。
以周蕴华、杨兆群等为代表的现代刻纸,融人绘画、装饰技艺,风格清新隽永,代表作《万马奔腾》、《东方歌舞》等散发出强烈的时代气息。
金坛刻纸先后在南京、无锡、常州、镇江、徐州、北京等地展出,得到国内外专家、观众的好评与肯定。
中央电视台曾制作专题片《江南一枝花》向全国播映,为金坛刻纸作了热情洋溢的介绍和宣传。
常州历史文脉常州是一座具有两千五百多年悠久历史的文化古城,底蕴深厚。
公元前547年的春秋时期,建邑立邦,始称延陵。
别名龙城,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扎的封邑。
秦代置县。
西晋以后,向为郡、州、路、府治,素有“三吴重镇、八邑名都”之称。
城名多次更迭为毗陵、毗坛、晋陵、兰陵、常州、南兰陵、尝州、武进等。
“常州”之名始于隋,此前称“郡”,此后至宋称“州”,元称“路”,明、清称“府”,均有辖县。
清雍正四年(1726)起,常州府辖武进、阳湖、无锡、金匮、宜兴、荆溪、江阴、靖江等8县。
清末,城内尚有一府(常州府)两县(武进、阳湖)治所。
1912年废常州府,阳湖县并入武进县。
解放初,常州专署辖常州市和无锡、江阴、武进、宜兴、溧阳、金坛6县;1953年1月常州市定为省辖市,当年3月共辖6区;1958年7月,镇江专区迁往常州,改称常州专区,常州属之。
文化特色:常州人杰地灵,人文荟萃,享有“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之誉。
“常州今文经学派”、“阳湖文派”、“常州词派”、“常州画派”和“孟河医派”饮誉全国。
近代人物中,尤以常州三杰最为有名: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