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森林及其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森林及其保护【考点精讲】一、森林的概况1。

森林的特点2.时期主要原因变化特点原始社会刀耕火种和游耕制度原始森林有所破坏,但仍有自然更新的机会农业社会无计划垦殖和大量使用薪柴森林面积逐渐减少工业社会大规模商业性机械采伐世界森林尤其是热带雨林面积锐减3.二、毁林的危害及森林保护1。

森林的生态效益2。

森林保护森林的锐减唤起了国际社会、各国政府、民间团体和大众的高度关注,发起各种保护森林的行动.举措意义国际1992年联合国通过《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在国际范围内确立了保护森林的原则中国1984年公布《森林法》,2002年又公布了《森林法》的实施条例为森林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例题植被覆盖率(%)径流减少率(%)侵蚀减少率(%)201555-30-20403080-50-406060-50-3095-80-708075-60-5098-89-80〉9070100-95-90(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表可知,植被具有的生态作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植被破坏会导致______________.(3)造成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除植被覆盖率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湘教版选修6

章末整合提高1.什么是生态系统?2.什么是生态均衡?3.生态均衡的特色是什么?4.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是什么?5.什么是生态环境问题?其表现是什么?6.丛林的生态效益是什么?我国丛林资源的现状是什么?7.草场退化的原由、表现和危害是什么?8.水土流失的原由和危害是什么?9.土地荒漠化的原由和危害是什么?10.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由是什么?11.保护植被的举措是什么?1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举措是什么?教材 P42活动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挨次是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的全部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群。

因为同一物种在必定空间内会合在一同,形成种群。

教材 P47活动1.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和云南北部部分地区。

2.天气干旱,降水稀罕,地表水困穷,河流稀罕。

3.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广布,土壤质地松懈,直立性强,垂直节剪发育,植被覆盖差,夏天多暴雨。

教材 P48活动1.城市工程建设一方面使地表松懈,加剧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是工程建设的荒弃物等为水土流失供给了物源。

城市水土流失对城市生活环境的损坏表此刻:①使城市洪峰提早;②加剧了水资源流失,加剧了城市缺水;③使城市气温的日较差增大。

生活环境、生态环境的损坏;而大江大河上游的水土流失主假如由植被损坏惹起的,可能导致下游湖、河、水库泥沙增加,河床抬高,从而引起洪涝灾祸,给人们的生命财富造成重要损失。

教材 P49活动依据荒漠化过程中的因果关系,土地荒漠化过程的正确排序为(2)— (1) —(3) — (5) — (4) 。

教材 P50活动沙尘暴产生的条件是强风、沙源和不稳固的天气。

北京遭到沙尘暴侵袭的原由: (1) 北京位于华北地区,离冬天风源地较近,冬春天节风力激烈。

(2) 北京的西部和北部是我国的黄土高原和内蒙古地区,这些地区地表有大批的松散堆积物,这些松懈的堆积物在强盛的西寒风吹拂下,就形成了沙尘暴的物质根源,而北京位于西寒风的下风向。

高二地理 课题 3.3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二地理 课题 3.3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 新人教版选修6

高二地理课题 3.3 生态环境保护导学案新人教版选修63、3 生态环境保护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生态环境的基本原则。

(2)能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及其作用。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主要保护措施的分析,发展把握地理事物内在联系的能力,构建“问题措施”类型解决问题的方法。

(2)通过收集一个区域、一个自然保护区的相关信息,并进行生态环境状况分析提出改善和保护环境的相关措施,发展分析、归纳、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信息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

(2)强化人类和自然相互依赖、共生共存的思想,树立善待自然、善待地球的观念。

二、学习重难点学习重难点: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保护生物多样性。

三、学法指导: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导学案的导引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四、知识链接与学习过程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的原因2、后果:导致③____________和④________。

3、采取措施:植被保护与⑤____________有机结合,扩大和⑥____________。

(1)发展生态农业a、理论指导:⑦________学。

b、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⑧______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c、目的:保护农业⑨________,实现农业的⑩______________。

d、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______和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e、措施:加强__________引导;加强____________建设;加强____________,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a、原因:矿产资源开发、______________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b、要求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____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__________宝贵的财富。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3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课标解读1.结合典型案例分析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的措施及其作用。

2.从濒危生物的灭绝入手,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由我国长江中上游防护林和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的目的导入新课——生态环境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1.发展生态农业 (1)理论指导:生态学。

(2)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土地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3)目的: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现农业的高产、高效和优质。

(4)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经济发展和脱贫致富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5)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1)原因:矿产资源开发、铁路及公路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2)要求⎩⎪⎨⎪⎧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1.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给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提示】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增加生物多样性,增加降水,减小风速等。

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类及其子孙后代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人口不断增长,对生物资源的消费需求不断增加;对生物资源的不合理的开发利用。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就地保护是在野生动植物的原产地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迁地保护是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原产地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主要通过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措施,以保证生物物种的延续和扩大。

2.生物物种灭绝的原因是什么?【提示】(1)自然原因:物种有发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

01
添加章节标题
02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 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 态环境保护的背景和 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背景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需要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旨在提高人们对生态 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通过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可以促进可持 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
0 1
科技创新的推动: 通过科技创新, 研发新的环保技 术和产品,推动 生态环境的保护 和改善。
0 2
政策法规的完善: 政府应制定和完 善相关政策法规, 加强生态环境保 护的监管和执法 力度。
0 3
提高公众环保意 识:加强环保宣 传教育,提高公 众对生态环境的 认识和重视程度, 形成全社会的环 保共识。
态环境恶化
资源过度开发: 过度开采和利用 资源导致生态环
境失衡
生物多样性丧失: 人类活动导致生 物多样性减少, 影响生态系统的 稳定
环境污染:工业 生产和城市化进 程中产生的污染 物对生态环境造
成严重破坏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 前景
挑战:全球气候变 化、资源过度开发、 生态破坏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对于维护地球生态平 衡和人类生存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的意义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促进可持续 发展,提高人类生存质量。
地理新学案同步湘教选修 六课件第三章生态环境保 护的意义在于推动生态文 明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2021年整理)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学案湘教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生物多样性保护【考点精讲】一、物种灭绝的原因1。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灭绝的关系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而物种灭绝是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具体表现。

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以下相关图示法理解:2. 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物种和它的个体一样,也有产生、发育和消亡的过程,即物种都有一定的寿命.经研究表明,地球历史上生存过的物种,至少有90%已经演化为别的物种,或者永远消失了。

地球历史最近 2 亿年以来,每百万年平均有90万个物种灭绝,平均 1。

1 年灭绝一个物种。

可见,物种灭绝本来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3.原因表现自然原因物种的平均寿命大约为500万年,地球历史上最近2亿年以来,平均1.1年灭绝一个物种人为原因人类社会早期以狩猎和采集为主,加剧物种灭绝,300万年的狩猎历史,是许多地区的野兽濒于绝迹的原因之一农业生产活动由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加速了物种灭绝,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在不断增加,全世界损失的物种大部分是植物和昆虫,而且相当一部分尚不为人所知,形势严峻工业生产活动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1。

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环境。

2。

把某些濒危物种迁出原地,移入适当的环境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如建立动、植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第三章生态环境保护3.1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教案湘教版选修6

1.在图3-1括号内标出生物个体、生物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等术语。

2.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草原犬鼠是不是一个生物种群说一说你判断理由。

〔〕
〔〕
〔〕〔〕
【点拨】1.
〔生物个体〕〔生物种群〕
〔生物群落〕〔生态系统〕
2. 一个草原生态系统里所有草原犬鼠是一个生物种群。

因为这是一定区域一样物种集合。

【启发提问】生态系统由四局部组成,你知道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与分解者分别指什么?
【学生答复】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是指绿色植物,能够利用太阳能,通过光合作用,把光能转变成有机物中化学能。

消费者是指不能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维持生命动物。

分解者是。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湘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第三节 生态环境保护学案 湘教版选修6-湘教版高二选修6地理学案

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明目标、知重点了解保护植被的措施。

理解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

(2)后果:水土流失和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①加强政策引导。

②加强农村住区建设。

③加强法制建设,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①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的环境管理。

②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减少。

2.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2)迁地保护①建立动物园、植物园。

②建立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一、判断题1.生态脆弱区是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地区。

( )2.农村能源结构不合理是造成植被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

( )3.就地保护最有效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

( )4.在小流域内,对可以不退耕还林的山区农田,要大力推行高效生态农业。

( ) 5.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 )答案:1.√ 2.√ 3.√ 4.√ 5.√二、选择题6.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十五”计划要求我国森林覆盖率从当时的16.5%提高到18.2%。

下列措施中,能快速有效提高森林覆盖率的有( )①继续营造防护林体系②实施退耕还林工程③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④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解析:选A。

从题干中关键词“提高”分析。

营造防护林体系及实施退耕还林能提高森林覆盖率,而自然保护区建设及天然林保护工程都是对森林的保护措施,可以减少对森林的破坏、砍伐。

7.下列改善我国森林资源现状的做法中,合理的有( )①在青藏高原地区营造用材林②在塔里木盆地兴建薪炭林③在江南丘陵地区种植经济林④在城郊营造生态林A.①②B.①③C.③④D.①④解析:选C。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 环境保护教案

生态环境保护-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3.培养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习惯。

二、教学内容1.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2.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3.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4.环保政策和法律。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以及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2.难点:环境污染种类和危害以及环保政策和法律。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2.互动式授课;3.案例分析法;4.结合实际情况的讲解。

五、教学过程第一节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教学目标1.了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和重要性。

1.生态环境的定义;2.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步骤1.讲解生态环境的概念,对生态环境中的生物、非生物因素进行阐述;2.引导学生了解生态环境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并展开相关讨论。

第二节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污染的种类和危害。

教学内容1.大气污染;2.水污染;3.噪声污染;4.固体废弃物污染。

教学步骤1.分别介绍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的定义;2.阐述不同种类的污染物对人体、环境的危害。

第三节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教学目标1.掌握环境保护的基本知识和措施。

教学内容1.环保知识;2.环保措施。

1.介绍环保知识,包括环保三原则、绿色生活、低碳环保等;2.分析环境污染的成因,阐述环保措施,如减少废气、废水、废固体的排放,提高能源利用率等。

第四节环保政策和法律教学目标1.了解环保政策和法律。

教学内容1.环保政策;2.环保法律。

教学步骤1.介绍我国的环保政策和主要环境法律;2.引导学生认识和遵守环保法律。

六、教学评价1.考试评价:开展约30分钟的环保知识测试;2.日常评价:记录学生的课外环保实践行为,定期考核;七、教学资源1.课件;2.教材;3.参考书籍。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

地理选修六《环境保护》教案

选修六《环境保护》复习要点环境污染:水污染、大气污染〔酸雨、光化学烟雾〕、固体废弃物污染、土壤污染环境问题生态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沙漠化、盐碱化、石漠化、泥漠化〕、森林破坏、草地退化、湿地枯槁、物种削减资源短缺:淡水、耕地、矿产〔煤、石油、自然气〕等资源日益短缺一、环境污染与防治〔二〕垃圾污染及其防治污染生产建设、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固态、半固态废弃物质。

物危害①占用大量土地;②污染环境(释放有害物质,污染大气、水体、土壤等);③危害人体安康。

①建立健全垃圾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治理(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与保护防治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③推行清洁生产,从源头削减垃圾;措施④制止乱倒垃圾行为,对城乡垃圾进展集中收集处理;⑤承受各种技术进展垃圾分类处理、综合利用(如回收再利用、燃烧发电、卫生填埋、生化处理制沼气,作建筑原料等)。

即垃圾的资源化和减量化是关键〔三〕大气污染〔可吸入颗粒物、酸雨、光化学烟雾〕酸雨污染物:SO X, NO X酸雨污染源:自然――火山喷发等自然活动放出的酸性气体人为――硫酸型酸雨――燃煤废气;硝酸型酸雨――燃烧石油废气,如汽车尾气;或通过季风环流从邻近省份或国家输入污染物北方城市可吸入颗粒物多的缘由:①城市汽车猛增尾气排放多②工业、家庭燃煤多,大气污染大③气候降水少,地表沙土较枯燥,④植被掩盖率低⑤建筑工地、沙土废土任凭堆放南方酸雨严峻的缘由:①南方降水丰富,大气湿度较大②南方山区多,风小,废气不易被集中③南方有色冶金工业兴旺,燃煤多④南方多酸性的红壤影响空气净化的自然因素:①降雨〔多〕②风速〔大〕③植被〔掩盖率高〕④地形〔开阔〕危害大气污染的危害:①影响原有的生态平衡②威逼人体安康③影响工农业生产④损害建筑物及各种设备可吸入颗粒的危害:①使人体免疫功能障碍②引发传染病③患尘肺病酸雨危害:1、危害人体安康 2、使河湖水酸化,危害水生生物 3、使土壤酸化,危害土壤状态,导致农作物减产4、腐蚀树叶,危害森林5、腐蚀石材,钢材,造成建筑物,铁轨,桥梁和文物古迹毁坏防治①建立健全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加强环境治理与保护措施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③推行循环经济〔工业清洁生产〕削减污染物排放;④严格执行企业、机动车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排放标准治理力度,⑤全面规划,合理工业布局,把握和治理工业、生活和机动车污染;⑥改善能源构造,提高能源有效利用率〔开发清洁能源,干净煤技术、节能技术〕⑦植树造林,绿化环境水体富养分化〔赤潮和水华〕赤潮、水华产生缘由:〔一〕水污染海洋水体污染水体毒害〔如日本水俣病〕污染源:近海石油开采、加工;运输中化工厂排放有毒〔如①排入水域中的工业废水,石油泄漏。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高中地理 第三章 生态环境保护 3.3 生态环境保护教案 湘教版选修6()
建议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联合起来,通过联合国大会和各国的政府以及民间组织等多种途径,呼吁每年大量产生温室气体的发达国家率先核准《京都议定书》(我国政府早在2002年9月就核准了《京都议定书》)。
拓展题
用现代语言可以这样诠释这句话: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中有这四个大,而人是这四个大中的一个。老子认为“道”是一个浑然而成的、先于天地而存在的东西;“道"不靠外力而永久存在、循环运行且永不停息;“道”伸向遥远而最终又返回自然,可算是天地万物的根本。老子把人提升为“宇宙中四个伟大的存在之一",可与“道”、“天”、“地”并立,而惟独不认为有“神”的存在,这是老子哲学观念的可贵之处.
2.主要的困难是,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国家等),拒绝核准或迟迟不予核准该议定书.主要争议的问题是,这些国家担心影响本国经济的发展和其他国家可能不承担相应的责任。例如,美国政府在2003年3月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将会影响美国经济发展"和“发展中国家也应该承担减排和限排温室气体的义务”为由,宣布拒绝执行《京都议定书》.
我们可以把老子所说的“道",理解为自然界中各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人固然十分重要,甚至被说成是自然界中的“万物之灵”。但是,人也只是这四大中的一个,人绝不能超越其他三个大而为所欲为.人类必须追求和实践人与自然协调一致的美好理念,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可持续地发展下去。
(2)迁地保护
迁地保护就是通过人工的办法,将要保护的野生物种的部分种群迁移到适当的地方,以人工管理和繁殖,使其种群不仅可以繁衍延续,而且不断扩大.(其主要方法是建立动物园、植物园与树木园或基因库。目前,饲养在世界各地动物园和其他圈养设施中的脊椎动物已超过3 000种,个体数量达5.4×105头。全世界1 500余个植物园和树木园均承担着保护植物种质资源的任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六环境保护第三章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教学设

【名师授课教案】
1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形成对华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的整体认识。

2.小组合作探究分析华北水资源短缺的原因
3.通过具体案例,了解水资源短缺的危害
4.结合生活实际,讨论具体防治措施
5.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激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2学情分析
这堂课是针对高二学生进行设计的,因为他们刚刚学完必修三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究思路,同时也具备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能力,所以这节课就交给学生自己来实现学习目标。

在课堂上,全体学生参与度高,能够从自己所代表的角度出发,有针对性的查找问题,解决问题,语言组织简洁明了,体现了较高的地理学科素养。

3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
4.1第教学内容设计
课前准备:将学生分成四个小组,分别代表四组不同人群:企业家、农场主、专家学者、普通民众。

首先展示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探究思路,明确本节内容的研究对象。

以最近衡水市区小区停水这一事实引入本节课
(一)可爱家乡景---华北地区区域地理特征
1、每个代表队派一名代表说说自己家乡最具代表性的自然和人文美景
2、学生结合华北地区地图自主学习学案第一部分,明确区域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重点讲解气候的特征以山东禹城为例
(二)可怜家乡水---华北地区水资源短缺原因及危害
1、通过图片播放感知水资源短缺现象的真实存在,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最新【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最新【湘教版】选修六:3.3《生态环境保护》学案(含答案)

最新地理精品教学资料2019.4第三节生态环境保护[学习目标定位] 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1)原因:发展①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②资源。

(2)后果:③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2.保护植被的措施(1)发展生态农业加强④政策引导;加强农村住区建设;加强⑤法制建设,依法保护⑥植被。

(2)加强⑦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加强对矿产资源开发和基础建设项目的环境管理,严格执行⑧环境影响评价,落实水土保持工程措施,恢复植被,保护生态环境。

思维活动1.落实水土保持措施、恢复退耕还林工程将会对本地区带来哪些生态效益?答案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改善局部小气候,减小气温差异;增加降水,减小风速;增加生物多样性。

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1)作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2)现状:生物多样性正在⑨趋减。

2.保护生物多样性措施(1)就地保护:建立⑩自然保护区,保护生态系统。

(2)迁地保护:建立动物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⑪遗传资源种质库等。

思维活动2.迁地保护和就地保护有什么区别?答案就地保护是将有价值的自然生态系统和野生生物环境保护起来,以便维护生物的繁衍和进化,其范围比较广,保护的对象是生态系统。

迁地保护只能是对单一的物种进行保护,它主要适用于对高度濒危的物种进行抢救,以避免该物种的灭绝。

就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自然保护区,迁地保护的办法是建立动、植物园等。

探究点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探究活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 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修6第3章第3节生态环境保护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针对某一生态环境问题,说出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学习目标】1.掌握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的措施。

2.理解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及采取的措施。

【学习重点】保护植被和保护生物多样性【学习难点】发展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自主学习】一、保护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和荒漠化1.植被破坏的原因: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和不合理开发利用__________。

2.后果:导致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采取措施:植被保护与__________有机结合,扩大和__________。

(1)发展生态农业a.理论指导:__________学。

b.生产过程:强调合理利用__________和其他各种自然资源。

c.目的:保护农业________,实现农业的__________。

d.要求:把生态环境的保护与__________和__________有机结合起来,以生态环境__________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e.措施:加强__________引导;加强__________建设;加强__________,依法保护植被。

(2)加强开发和建设活动中的生态保护a.原因:矿产资源开发、__________建设等造成严重的植被破坏。

b.要求:二、保护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是人类赖以__________的物质基础,是__________宝贵的财富。

2.我国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__________。

3.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1)就地保护a.含义:在野生动植物的__________对物种实施有效保护的方式。

b.措施:建立__________。

(2)迁地保护a.含义:通过将野生动植物从__________迁移到条件良好的其他环境中进行有效保护的一种方式。

b.措施:建立__________园、植物园、珍稀濒危动植物人工繁育基地和设立__________种质库。

课堂探究学习【问题探究】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的土地退化示意图(右图)材料二新华社北京2011年3月18日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说,过去五年,我们……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沼气用户1650万户、新建改建农村公路130万千米。

……继续推进天然林保护、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生态建设,五年累计退耕还林、植树造林4.79亿亩,退牧还草5.19亿亩。

加强土地和水资源保护,五年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2289万亩。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信息说明,我国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有哪些?简述它们形成的主要原因。

(2)开发和建设活动也是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写出两个导致这些问题的开发和建设活动类型。

2、发源于祁连山的弱水经河西走廊,最终流入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右图为“河西走廊弱水流域简图”。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河西走廊是我国土地荒漠化非常严重的地区。

简单说出严重的土地荒漠化给当地带来的危害。

(2)说出河西走廊土地荒漠化的主导性因素。

(3)河西走廊也是我国沙尘暴多发的地区。

当地的土地荒漠化与沙尘暴频发有何关系?【当堂检测】读下图,回答1~2题。

1.上图所示的生产模式最可能适用的地区及其优点是( )A.东北森林地区;利于林区经济发展 B.西北沙漠地区;利于生态环境改善C.江南丘陵地区;利于循环经济发展 D.青藏高原地区;利于充分利用太阳能2.该生产模式产生的直接生态效益主要是( )A.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B.保护了生物多样性 C.调整了农村生产结构 D.提高了经济收入读“某地区土地退化示意图”,回答3~4题。

3.从气候特征的相似性来说,该图可以用来表示我国土地退化的区域是( )A.我国的黄土高原地区B.我国华北平原地区C.我国西北内陆地区 D.我国的南方低山丘陵区4.为避免土地进一步退化,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A.加快城市化进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B.大力引水灌溉,发展农业生产C.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 D.大力植树造林,进行小流域综合治理据某报2010年2月28日报道,长江刀鱼价格卖到了1 400元/斤。

渔民说,刀鱼前年一网还能打到10来条,去年能打到6、7条,今年究竟能打到多少不容乐观。

据此回答5~6题。

5.长江刀鱼越来越少的主要原因有( )①全球气候变暖,影响鱼类正常繁殖②酸雨危害,长江水酸化③生产及生活污水大量排入④不合理捕捞对渔业资源的破坏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6.下列有利于改善长江刀鱼现状的合理措施有( )①发展科技,进行人工增养②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③修建水库,减少洪涝灾害④长江中上游植树造林,减少水土流失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7.科学家袁隆平利用我国野生水稻基因,培育出了高产杂交稻,国家推广种植后,大幅度增加了我国粮食产量。

野生水稻基因的成功利用,充分反映了( )A.要保护各种生态系统的平衡B.保护地球上生物的多样性,是人类储备资源的一种方式C.各种自然资源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课后巩固提高【课后提高】1.据统计表明,进入本世纪后,几乎每年至少有一种鸟类或哺乳动物从地球上消失,造成野生动物濒危和灭绝的主要原因是( )A.自然灾害 B.动物病毒 C.天敌过多 D.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破坏2.造成生物多样性锐减,土地沙漠化,森林植被遭到破坏的原因是( )A.人类向环境中排放的废物增加 B.人类向生物圈索取的物质增加C.人类生活的改善 D.人为破坏的结果3、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火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火烧的主要目的是()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森林的蓄水能力在人类社会出现之前,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就已经存在,进入人类社会之后,人们生产活动加速了水土流失的过程。

据此回答4—5题。

4、自秦汉以来诸多大规模破坏黄土高原森林的方式中,对森林破坏最为严重和彻底的方式是()A.营造宫殿B.樵采C.毁林开荒D.毁林造纸5、治理水土流失的工程措施是()①打坝建库②平整土地③植树造林④深耕改土⑤修水平梯田⑥抽引水灌溉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①②④⑤6、在防治沙漠化时,大力营造防护林,适宜用来防沙治沙的植物林是()A.骆驼刺B.仙人掌C.沙拐枣D.大叶杨7、下列最能提高一个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是()A.减少肉食性动物和寄生生物的数量B.平衡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数量C.减少物种的数量D.植树造林,增加绿色植物的数量上海市每天排放工业、生活污水510万吨,其中约400万吨污水未经任何处理就排入江河,促成苏州河等14条河流中年黑臭。

黄浦江每年出现黑臭的天数,1976年为30天,1978年后年平超过100天,最高的达到151天。

据此回答8—9题。

8、上海市排放入江河的污水来源是()A.工业和生活废水及地面污水流B.上游来水C.海水倒灌D.以上各项均是9、上海市河水黑臭,不能为生产和生活利用。

根据上海市情况,近期最迫切、最经济、最有效的解决办法是()A.大力抽取地下水代替不洁的地下水B.淡化海水,或借长江水冲洗净化河水C.建立大型污水处理工厂,搬迁污染严重的工厂D.将水厂取水口移至黄浦江上游未受污染河段10.图中甲图为“中国生态环境脆弱区图”,乙图为“八五末期部分省区贫困人口数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和图乙的关联性体现如下: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A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主要危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此关联图发生在图甲中的B处,则上图空格中①表示__________,②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该地区综合整治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乙中__________省是我国贫困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制约其经济发展的自然和社会经济原因主要有哪些?参考答案【问题探究】1、(1)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

原因:发展传统农业、牧业和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导致植被破坏。

(2)矿产资源开采、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水利工程建设等。

(答出两点即可)解析:第(1)题,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其主要反映的是与土地退化有关的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它们都是人类不当的活动导致植被破坏造成的。

第(2)题,“开发”指资源开发;“建设”指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的建设。

2、(1)破坏生态平衡,直接影响国民经济运行(或危害居民的生产和生活)。

(2)人类过度放牧、滥伐森林等不合理的活动。

(3)上风向地区荒漠化的土地为沙尘暴的发生和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沙源。

解析:思考荒漠化的分布、成因及危害时可借助荒漠化的形成过程示意图帮助分析:第(1)题,荒漠化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两大领域。

第(2)题,土地荒漠化的主导性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第(3)题,沙尘暴形成需要三个必备条件:强风、沙源和不稳定的天气,荒漠化的土地就是沙尘暴形成的“沙源”。

【当堂检测】1—2 CA[第1题,判断某种农业生产方式适合地区的关键是看其生产中的核心环节。

在该农业生产模式中,沼气池是整个生产中的核心环节;沼气是利用微生物分解作物秸秆和动物粪便的过程中释放的可燃性气体,而温度太低,微生物分解有机物的能力降低;沼气池为农户提供了能源,可以减少对林、草等植被的破坏;沼气池的废液和废渣是营养丰富的有机肥,可以增加土壤肥力。

第2题,南方地区气温高、沼气的利用时间长。

发展沼气可以解决农村燃料问题,从而减少了对森林的砍伐。

]3—4 CC[第3题,从图中成因来看,该区域风蚀作用较强,说明该地区降水较少,风力作用强,据此判定该区域地处我国西北内陆。

第4题,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地退化主要表现为土地荒漠化,这与过牧、过樵、过垦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可以从解决当地群众生活用能,严禁砍伐,保护植被开始做起。

]5—6 BA[第5题,过度捕捞使长江的刀鱼资源濒临枯竭,环境污染尤其是长江水污染又使刀鱼的生长环境恶化。

第6题,规定禁渔期和禁渔区可控制人们的捕捞活动,促进刀鱼的生长繁殖;利用现代科技,进行人工增养,可加快刀鱼的繁殖。

]7.B[物种对人类的价值以及在生态中的作用是无法估计的。

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资源储备的一种方式。

]【课后提高】1.D2.B3.C 4—5 AC 6.A 7.B 8—9 AC10.(1)土地沙漠化过度放牧、过度开垦农牧业生产受损,破坏生态环境,影响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水土流失破坏植被、轮荒压缩农业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小流域综合治理等(2)云南自然原因:地形崎岖,自然灾害频繁,耕地面积小社会经济原因:交通不便,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