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的小说人物形象分析(以初中课文为例)
中学教材中母亲形象的特点分析——以苏教版为例
中学教材中母亲形象的特点分析——以苏教版为例-大学语文论文中学教材中母亲形象的特点分析——以苏教版为例○朱颖一、古代文学作品中母亲形象的特点古代文学作品在中学教材中并不多,但当中的母亲形象却值得分析。
(一)恪守礼法、爱女可敬的母亲《长亭送别》中的老夫人是一个独特存在的人物,她恪守礼法,渴望通过联姻的方式重振相国家声。
首先,老夫人作为一家之长,集名、利、权于一身,必然担负着比平常妇人更多的责任和道义,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其次,老夫人作为崔莺莺的母亲,肩负着抚养女儿并为其找个好归宿的重任,她对女儿的关心、慈爱在一开始就展现了出来,她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的。
她深受着封建思想的影响不愿意与世俗礼教抗争,可是虽然不愿意,但是当她发现女儿和张生木已成舟的事实,她就立刻考虑科举及第的变通办法。
她的内心充满了矛盾冲突,但她考虑一切的出发点都是自己女儿的幸福和家族的利益。
因此,老夫人唯一不变的就是她那颗深沉的爱女之心。
(二)思想腐朽、封建保守的母亲在封建大家庭中,长辈们的思想似乎更为保守,《林黛玉进贾府》中的王夫人是贾府里真正的当权派,是“封建人物”的代表,她始终都维护着封建制度,以保证封建大家庭的长期存在,获得权力斗争的胜利。
贾母疼爱孙辈,爱好享受,思想上也深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黛玉初见贾母的时候,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了什么书,贾母回答:“读的什么书,不过认得几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1]这里可以看出这位封建的老太太的观点就是“女子无才便是德”。
她们都是恪守封建礼教的母亲。
二、近代文学作品中母亲形象的特点在选取的二十余篇课文中,近代文学作品中国外的只有一篇。
描写的是一位庸俗自私、爱慕虚荣的母亲。
《我的叔叔于勒》选取的是国外的一篇文章,写于一八八三年,相当于中国的近代社会时期。
这篇作品最大的成功就是塑造了菲利普夫妇这一对深刻的城市小市民的典型。
菲利普夫人是被资产阶级的精神毒害了的人,她自私、贪婪、拜金、爱慕虚荣、冷酷,面对丈夫装绅士的邀请她和孩子吃牡蛎,她用“我怕伤胃”的借口来掩饰,用“别把男孩子惯坏了”的理由来拒绝,这一切的原因只是因为她心疼钱,怕吃牡蛎花钱,但是同时还要做出一副“我们能够吃得起”的样子,既维护了自己的面子,同时也省了钱。
【语文知识点】荷花淀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分析
【语文知识点】荷花淀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分析
《荷花淀》是孙犁的代表作之一。
选自孙犁小说、散文集《白洋淀纪事》。
全文充满
诗意,被称为“诗体小说”。
接下来分享荷花淀主要内容及人物形象分析。
《荷花淀》讲述的是冀中白洋淀地区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的故事。
在作品中,作者
成功地塑造了以水生嫂为代表的农村妇女的形象。
这些妇女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
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水生:是众多抗日人民的一个缩影。
为抗日奉献一切,不顾个人生死,有着一种乐观
向上的革命精神。
水生嫂:勤劳、朴实、善良,识大体、顾大局,是在特定的战争年代成长起来的一代
新人。
水生嫂是作品着墨最多的妇女典型。
她勤劳、能干,编苇席,一会儿“就编成了一
大片”;她贤慧、温柔,敬重老人,疼爱孩子,体贴丈夫,在她身上有着我国劳动妇女的
传统美德。
水生嫂虽然爱丈夫、爱家庭,眼光却不狭隘,她能识大体、顾大局,懂得如何
处理爱国与爱家的关系。
当她知道丈夫报名参了军,虽然也心疼丈夫,依恋不舍,但她还
是很快欣然同意,并为丈夫准备好了行装。
《荷花淀》是孙犁1945年创作的。
写的是抗日战争最后阶段的冀中人民的斗争生活。
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孙犁毅然投身抗战,在平汉路西的山里工作,听到从冀中平原的同志向他讲过两个战斗故事,其中一个是关于白洋淀青年组成雁翎队,这个素材触发了
孙犁的创作灵感,1945年,在延安便写成了《荷花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复活》的人物形象分析
《复活》的人物形象分析
1、聂赫留朵夫
聂赫留朵夫完整而充分地体现了“道德自我完善”的过程和思想。
他经过返归和自我完善在精神上获得了新生。
聂赫留朵夫的思想变化可以分为:第一阶段是纯洁善良、追求理想的阶段。
这时他健康、真诚、充实、崇高,乐于为一切美好的事业而献身。
真挚地爱着玛丝洛娃。
那时的爱是纯洁美好的。
第二阶段是放纵情欲,走向堕落。
踏上社会后,聂赫留朵夫变得猥琐、低下、空虚、渺小。
认为女人无非是一种“享乐工具”。
他诱骗了玛丝洛娃,之后给了她一笔钱。
这种做法是兽性的表现更是对纯洁的爱的侮辱,但那时他无法控制自己,导致了一个女人的悲剧。
第三阶段是从仟悔走向复活。
法庭审判之后,他内心痛苦,认清了自己虚伪可耻的面目,决心悔过自新。
在他忏悔的过程中,通过对他的所见所闻,揭露和批判了沙皇俄国社会的腐败和黑暗。
2、玛丝洛娃
作者通过玛丝洛娃体现了俄罗斯人民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和对整个黑暗社会的无比憎恨。
她在拒绝聂赫留朵夫的“善行”时,一再表现出自己内心的屈辱、瘸苦和按耐不住的愤怒。
正是这种感情触动了她麻木不仁的灵魂,并最后使她觉醒过来。
由于她的灵魂深处始终保存着善良的天性和与聂赫留朵夫初恋时的美好回亿,“悔罪”的聂赫留朵夫才能获得她的宽恕,井使她
重新“爱”上他。
玛丝洛娃最终拒绝聂赫留朵夫要求和他结婚的建议,表现出玛丝洛娃的崇高品质,也是她为了爱他而做出的自我牺牲。
玛丝洛娃的“宽恕”精神使她的灵魂获得了“复活”,然而,我们却看到作者在寻求玛丝洛娃“复活”的过程中,逐步接近了托尔斯泰过去所否定和厌恶的“革命者”。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是故事中的中心和推动力。
通过对人物的细致描绘和深入剖析,作家们能够塑造出栩栩如生、引人入胜的人物形象,使读者产生共鸣。
本文将通过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探讨他们的塑造和作用。
一、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1.主人公主人公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他们通常是故事的核心和主线。
作者通过描写主人公的外貌、性格、思想、行为和言语来塑造他们。
主人公的形象必须具有独特性和鲜明性,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并引发情感共鸣。
2.配角配角是主人公的衬托和补充,他们能够丰富故事情节和展示主题。
作者通过描写配角的性格、经历和与主人公的关系来塑造他们。
配角的形象可以是善良、勇敢、聪明或者阴险、自私、愚昧等,以突出主题和推动故事发展。
3.反派角色反派角色是文学作品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通常是主人公的对立面。
通过描写反派角色的恶毒行为、阴险手段和冷酷心态,作者能够激发读者的敌意和愤恨,同时凸显主人公的英勇和善良。
二、人物形象在文学作品中的作用1.推动剧情发展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最重要的剧情驱动力,他们的冲突、对抗、合作和追求使得故事发展得井然有序。
主人公的决策和行为直接影响着故事的进展,而配角和反派角色的出现和行动则为故事添加了更多的情节和张力。
2.表达主题和观点人物形象是作者表达主题和观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塑造不同性格、思想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传递出关于人性、社会、历史等方面的深刻见解。
读者通过对人物的观察和思考,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和观点。
3.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优秀的人物形象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和思考。
读者可能会对主人公的遭遇感到同情,对配角的助力感到欣赏,对反派角色的恶行感到愤怒。
人物形象的情感触发,使得读者更加投入和体验到作品中的情感世界。
4.展示人性和社会人物形象能够展示出人性和社会的不同面貌。
通过塑造各种性格和行为的人物形象,作者能够反映出人性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以及社会的丑恶和善良。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藤野先生》——分析人物形象(原卷版)
06、藤野先生——群文阅读分析人物形象本文通过选取“我”与藤野先生交往的几个典型片段,成功刻画了藤野先生治学严谨、正直热诚、没有狭隘民族偏见的形象特点,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考点解读】分析人物形象,是阅读以写人叙事为主的叙事性作品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考的一个高频考点。
常见的考查方式有:1.文中的××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段内容做简要分析。
2.请结合全文,分析××的形象。
【技法点拨】解答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1.正面描写——通过分析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等,判断人物的性格特点,精神品质。
2.侧面描写——通过分析他人的言行举止,来分析所要描写人物的性格特点。
3.故事情节——通过分析与所写人物相关的典型的故事情节,把握人物的形象特点。
4.议论抒情句——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往往含有对人物的评价或情感,分析这些语句有助于把握人物形象。
5.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或渲染气氛,或点明背景,或烘托人物的内心,对人物起强化作用;社会环境是人物命运﹑性格及最终结局的外因。
可结合具体的环境,尤其是社会环境分析人物性格。
答题模式:相关内容+形象特点。
从……情节(或描写、事件)来看,××是一个……的人。
【真题演练】(一)阅读老臣的《拱桥》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拱桥是一个人,不是一座桥。
听这名字,你就可以想到他的形象,比如角弓或者青虾,还有课本上的赵州桥。
我认识他时,他的腰已经很弯,人也很老。
那时,他已在村庄东边一座老旧的石屋里当了许多年的校长。
其实,校长、老师也就是他一个人。
他的脸上有许多褶皱,一说话就满脸开花。
胡茬子布满两腮和下巴,尤其是下巴,总是硬扎扎的。
哪位男生犯了纪律,他从不打手板,而是低沉着嗓音说:“把手伸出来吧,手背儿。
”他的大手便把你的小手抓牢,将下巴挨近那颤抖着的小小面积的手背儿,来回蹭那么几下,让你觉得刮了刺猬一般的痒痛。
因此,我们对他宽宽的下巴充满畏惧。
8.蒲柳人家——人物形象分析(教案)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蒲柳人家——人物形象分析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中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以及典型事件、外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欣赏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人物形象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把握小说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运用小说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教材解读:《蒲柳人家》选自部编版2018年教材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是当代作家刘绍棠的代表作。
它继承了中国古典小说的许多表现技巧和艺术手法,透过几户普通农家的故事,表现了京东地区北运河农村农民的独特风貌,充满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审美情趣。
课文节选的是小说的前两节。
它浓墨重彩的描写了三个主要人物:机灵顽皮、充满稚气的六岁男孩何满子是小说的主要线索人物,奶奶一丈青大娘和爷爷何大学问是小说的两个主要描写对象。
本文篇幅很长,课文突破点应选择把握人物形象。
由感受人物身上的优秀品质出发,了解、吸收属于民族文化的积淀,有助于让学生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
因此此片段重在引导学生进行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
二、学情分析:根据懂了么成绩分析以及班级优化大师的数据显示,本班学生语文基础较好。
上学期期末考试平均分在85分以上。
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较强,对语文学习兴趣浓厚。
但是对小说这种文体接触不多,关于人物形象的分析,在记叙文中讲的比较多,学生掌握了一部分技巧,但是还欠缺归纳总结。
因此本设计以《蒲柳人家》为载体,对于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这个知识点予以突破。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课文中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以及典型事件、外号来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欣赏文中鲜明、丰满的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完成人物形象的探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小说中人物的美好品德和高尚情操,接受民族优秀精神和文化传统。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的重要元素之一。
作者通过刻画人物的性格特点、言行举止以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栩栩如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小说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
一、外貌描写在小说中,作者经常通过外貌描写来展现人物形象。
外貌描写可以包括人物的身高、体态、容貌以及着装风格等。
通过细节描写,读者可以直观地了解人物的外貌特征,进而对其性格及背景进行推测。
例如,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的形象塑造得十分鲜明。
他身材清瘦,面色白净,眉目清秀,给人一种文静而不失英气的感觉。
他通常穿着丝绸衣物,举止优雅,举手投足间透露出一种贵族的气质。
通过这些外貌描写,读者可以感受到贾宝玉温文尔雅、富有灵气的形象。
二、言行举止人物的言行举止是表现其性格特点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以及思考等,读者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情感、行为准则以及价值观。
以《骆驼祥子》中的祥子为例,他是一个充满挣扎与坚韧的青年。
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祥子始终保持着乐观的态度,并通过独特的方式努力谋生。
他勇敢地面对困难,从不放弃,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感染着读者。
三、内心世界除了外貌描写和言行举止,作者还通过描写人物的内心世界来塑造形象。
通过人物的思想活动、情感表达以及内心矛盾等,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们的性格与成长过程。
以《活着》中的福贵为例,通过他的内心独白,读者得以了解他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中所经历的痛苦与辛酸。
福贵内心深处的坚韧与对幸福的追求,使读者对他的形象产生了深刻的感受与共鸣。
四、与其他人物的互动在小说中,人物之间的互动关系也是展现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争斗、合作以及相互影响等,读者可以更加全面地认识到每个人物的性格特点。
以《格列佛游记》中的里卡多为例,他与主人公格列佛的互动关系将他的形象展现得淋漓尽致。
里卡多机智聪明,常常用言辞来挑战格列佛的观点,引发激动人心的辩论。
通过与格列佛的对话交锋,里卡多的形象更加鲜活,为整部小说增添了许多精彩的情节。
九年级【语文(统编)】《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人物塑造
总结归纳
你能总结出几条分析古典小说人物形象 的方法吗?
1.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品析人物 形象。
2.联系小说相关的故事情节,全面把握 人物形象。
作业(二选一)
1.为了更好地宣传本班剧目,宣传组的同 学想要设计一张宣传海报并配上刘姥姥人物 形象的宣传语,请你帮他们写一写宣传语吧 ! 评价标准:
刘姥姥形象宣传语
芥豆之微一老妪,大观园中演“笑”剧。 村言俚语惹人笑,举止行为真滑稽! 别人笑她太疯癫,她笑别人看不穿。 卖力表演为迎合,大智若愚为生计!
海报解说,聚焦笑剧
芥豆之微一老妪, 大观园中演“笑”剧。
村言俚语惹人笑, 举止行为真滑稽! 别人笑她太疯癫, 她笑别人看不穿。 卖力表演为迎合, 大智若愚为生计!
(1)能全面概括人物形象。 (2)形式不限。可写一段创意文字,一首 小诗,一副对联等。 (3)语言生动,有吸引力。
作业(二选一)
2. 根据课文内容,变换叙事视角,用第一 人称改写本文,写一篇题为“刘姥姥日记一 则”的文章,用日记的形式记录刘姥姥这一 天的见闻感受。不少于400字。
人物塑造之---- 侧面烘托
聚焦笑剧,品析人物
王夫人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却说不出话来。 王夫人是凤姐的婶子、姑母和“后台”,
深知凤姐为人,她“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儿”, 却看破不说破,体现出她身份尊贵、矜持克 制。
聚焦笑剧,品析人物
在这一幕笑剧中,我们看到了柔弱的黛 玉、放肆顽皮的宝玉、豪爽的湘云、矜持克 制的王夫人、忍俊不禁的薛姨妈、干脆爽利 的探春、稚气娇柔的惜春,真可谓一幅精彩 的“百笑图”啊!
聚焦笑剧,品析人物
侧面烘托 衬托人物
意见2: 我认为,还应着重画出众人
小说人物分析
小说人物分析小说是文学作品的一种形式,通过人物的描写、情节的展开和环境的描绘,来展示作者对社会现象、人性问题以及个人命运的思考。
人物是小说中的核心元素之一,他们的塑造能够影响小说的整体氛围和阅读体验。
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小说人物进行分析,以深入了解他们的形象、性格和作用。
1. 主角人物分析主角通常是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故事往往围绕着他们展开。
主角人物通常具有复杂的性格和鲜明的个性特征,以及深入思考和内心冲突的强大动力。
他们的命运和经历对整个故事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例如,在经典小说《红楼梦》中,贾宝玉被塑造成一个富有矛盾性格和激烈情感的人物。
他是贾府的独子,天生富贵,但他内心的孤独和对爱情的追求使他感到无尽的痛苦。
他的形象将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相结合,成为小说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2. 配角人物分析配角人物在小说中扮演着辅助主角的角色,在故事的发展过程中提供支持和冲突。
他们的描写通常包含主角人物的补充或对比,从而更好地凸显主角人物的形象和性格,增强故事的张力。
举个例子,在经典小说《飘》中,配角人物阿什利·威尔克斯是主角斯嘉丽·奥哈拉爱慕的对象,他代表着南方贵族文化的象征。
阿什利的风度和温文尔雅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了斯嘉丽的粗犷与冲动。
通过配角人物描写的辅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到主角人物的心理和动机。
3. 反派人物分析反派人物是小说中的反面角色,他们的存在往往是为了制造冲突和障碍,激发主角的成长和转变。
反派人物可以从外在和内在两个方面来塑造,他们的形象通常会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例如,在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中,我们可以看到汤姆·罗宾逊这个反派角色的描写。
他是一个冷酷无情的种族主义者,因为他的行动导致了错误的指控和无辜人的冤死。
他的形象引发了主角斯科特和她的父亲艾图斯对正义和平等的思考,同时也加深了小说的紧张氛围。
4. 次要人物分析次要人物在小说中的作用通常是为了补充故事情节或增加故事的情感色彩。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剖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是构建故事情节和传递主题的重要元素。
通过深入剖析人物形象,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探索其中的意义和情感。
下面将从几个角度对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剖析。
一、外貌形象在文学作品中,人物的外貌形象通常是作者用以展示其个性特点和情感状态的重要方式。
比如,在《红楼梦》中,作者曹雪芹通过对黛玉外貌的描写——黛玉的容貌好似“冰雪聪明”,黑发如云,眼若秋水——展现了她的聪明伶俐、善感柔情的一面。
二、性格特点人物的性格特点是构建人物形象最为重要的元素之一。
比如,在莎士比亚的悲剧《哈姆雷特》中,哈姆雷特的性格是复杂、矛盾的。
他聪明、机智,但也忧郁、犹豫不决。
通过对哈姆雷特性格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和冲突。
三、行为举止人物的行为举止是对性格特点的直接呈现。
通过观察人物的行为,读者能够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价值观。
比如,在杜拉斯的小说《情人》中,主人公的行为举止充满了魅力和神秘感,不仅展示了她的个性特点,还引发了读者对她内心情感的思考。
四、言谈举止人物的言谈举止是通过对对话和独白的描写来展示人物内心世界和与他人的交流方式。
比如,在狄更斯的小说《双城记》中,卡尔托ン律师的幽默风趣和智慧洞察力体现在他的演讲和与他人的对话中,为整个故事增添了无数的快乐和智慧。
五、背景环境人物的背景环境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往往与其所处的社会、历史环境息息相关。
比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罪与罚》中,主人公罗迪昂·罗斯季科夫斯基的形象既受到了个人心理的影响,也受到了贫穷和社会不公的压力所引发的犯罪倾向的影响。
综上所述,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剖析涉及到外貌形象、性格特点、行为举止、言谈举止和背景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深入剖析,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体会到作品所传达的情感和主题。
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是作者用以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的重要形式,也是读者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的纽带。
八年级语文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
八年级语文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分析红楼梦是中国古代文学的巅峰之作,它不仅在文学艺术上具有深厚的底蕴,更是展现了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
在这部小说中,涌现出一批鲜活的、立体的人物形象,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本文将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以期了解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感召力。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角之一,他是一位富贵之子,但却生活在草莽英雄的家族中。
他天真善良、纯真烂漫,对世事充满好奇和追求。
他对黛玉深深地依恋着,但又与他远离。
贾宝玉的形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既是作者构建的一个拟人化形象,又是作者本人心灵的投射。
贾宝玉身上融合了许多美好的品质,他对待朋友、亲人和爱人都表现出真情和关怀。
因此,贾宝玉在读者中产生了广泛的共鸣,并成为红楼梦中最受欢迎的人物之一。
贾母是贾宝玉的祖母,她是一个慈祥厚道、仁慈聪明的老人。
她是整个贾府的精神支柱和道德典范。
贾母不仅为人谦和有礼,而且对贾宝玉和其他贾府成员一视同仁。
她用她的智慧和胸怀来维系着贾府的稳定和家族的尊严。
贾母的形象在整个红楼梦中是非常重要的,她的智慧和善良引导着整个家族的命运,同时也给读者传递了爱与关怀的能量。
黛玉是红楼梦中的另一个重要人物,她是贾宝玉的表妹,也是他深爱的人。
黛玉是一个美丽而脆弱的女子,她敏感、聪明、善良,但却受到了家族和世俗的束缚。
她的形象给人一种复杂的感觉,既有战胜命运的执着和勇气,又有无奈和无助的一面。
黛玉的人物形象让读者深思,她代表着哲学意义上的美和人生的矛盾。
她在小说中的命运和离世成为了红楼梦的重要转折点,也是对社会伦理的一种批判。
林黛玉的妹妹薛宝钗则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形象。
她的聪明和美丽常常与黛玉相比,成为了人们对比的对象。
薛宝钗性格温和、善良,她是贾府中的佳人,备受宠爱。
尽管她与贾宝玉并非真正相爱,但她在整个故事中扮演着一个平稳和稳定的角色。
薛宝钗的形象给人一种幸福和平淡的感觉,她是对比黛玉悲剧命运的一种象征。
除了这些主要人物之外,红楼梦中还有许多其他丰富的人物形象,如王熙凤、贾政、贾琏等。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专题(1)
小说中人物形象分析专题《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欣赏文学作品,“对作品中感人的情景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这里的“感人的形象”在小说中指的就是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主要构成要素,是作者用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所以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称来叙述的。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反映社会现实的主要手段。
一、如何分析人物形象(一)要把人物放在具体的故事情节中。
结合时代背景进行分析,因为小说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如分析《最后一课》中的小弗朗士:小弗朗士原来是贪玩幼稚的小学生,因为怕老师责备他没有背分词的用法,就想逃学。
然而,他想不到这竟是最后一节法语课。
这最后一课,使他深受教育,激起了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使他忽然间长大了,懂事了。
只有了解了《最后一课》所写的故事背景——普法战争中法国国土沦陷,阿尔萨斯和洛林沦为德国的殖民地,这里的法国人民失去了自由——才能把课文的思想内容分析得准确、深刻,才能体会出小弗朗士感情变化的原因。
(二)要抓住人物的肖像、语言、行为和心理活动来分析人物形象。
1.着重分析人物的肖像变化和那些富有代表意义的细节。
如《故乡》中写闰土的肖像变化:“我”与闰土第一次见面时,他是“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当“我”二十多年后回到故乡又见到闰土时,他“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头上一顶破毡帽,身上只有一件极薄的棉衣……那手也不是我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闰土外貌的变化说明了旧中国在军阀黑暗统治下,农村破败,广大农民陷入极端贫困的境地。
通过分析闰土的外貌变化,可以分析出他的思想性格的变化,进一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分析人物的语言,要抓住最能表现其性格的语言。
如《孔乙己》一文写孔乙己给孩子们吃茴香豆时说的话:“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
多乎哉?不多也。
”这种个性化的语言,深刻地揭示了他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迂腐而善良的性格特点。
骆驼祥子情节人物赏析
骆驼祥子情节人物赏析《骆驼祥子》情节人物赏析。
《骆驼祥子》是中国现代文学巨匠老舍的代表作之一,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20世纪20年代的北京为背景,讲述了一个普通的贩夫走卒——骆驼祥子的悲惨命运。
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祥子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残酷和人性的悲凉,深刻地反映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病和人们的生存状态。
本文将对小说的情节和人物进行赏析,以探讨作品的深刻内涵。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小说的情节。
故事以北京城的胡同为背景,讲述了一个贩夫走卒骆驼祥子的生活遭遇。
祥子是一个勤劳朴实的人,他靠着拉车谋生,为了实现自己的小小愿望,他不惜一切代价,包括把自己的身体当作骆驼一样去耐劳。
然而,命运对他并不公平,他的车被人偷了,他的女人也离开了他。
在绝望中,他决定用自己的骆驼一样的毅力去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当他终于有了自己的车,却因为车祸而失去了一条腿,最终走向了悲惨的结局。
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却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
通过祥子的遭遇,作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种种弊病,例如社会的不公平、贫富差距、道德沦丧等。
祥子的命运就像是整个社会的写照,他所经历的磨难和不幸,实际上是整个社会阶层的痛苦和无奈的体现。
小说情节的设置,使得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对社会的不公和人性的悲凉产生深深的思考。
其次,我们来看一下小说的人物。
小说的人物塑造非常成功,每个人物都有鲜明的个性和鲜活的形象。
首先是主人公骆驼祥子。
祥子是一个普通的贩夫走卒,他勤劳朴实,有着对生活的执着和对未来的憧憬。
他用自己的骆驼一样的毅力去谋生,虽然遭遇了很多磨难,但他始终不放弃对生活的希望。
他的形象深深地触动了读者,让人对他产生了深深的同情和敬佩。
除了主人公,小说中还有其他一些鲜明的人物形象。
比如祥子的女人,她是一个勇敢坚强的女性形象,她为了生计也不得不离开了祥子。
她的形象展现了当时社会妇女的悲惨处境和对生活的无奈。
另外还有祥子的邻居阿Q,他是一个典型的无赖形象,他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择手段,对祥子造成了很多伤害。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小说人物形象分析小说是以人物为核心的艺术形式,人物形象是小说中非常重要的构成要素。
人物形象分析便是通过对小说中人物的特点、言行举止、性格等方面的描写和把握,来探究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意义。
下面,我将以《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为例,来展开一篇小说人物形象分析。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的主要人物之一,他是贾府的继承人,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宦官的世家,自幼饱览林泉,享受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
在小说中,贾宝玉被描写为一位既才情出众又多愁善感的人物。
他生性柔弱,善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在小说中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心世界。
首先,贾宝玉的天赋异禀使得他在艺术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他对文学、音乐、绘画等方面的天赋在贾府中是独一无二的,他能够将自己的感悟用丰富的艺术语言表达出来,并借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在贾宝玉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真正的艺术家的影子,他对自然和人情的敏感反应以及他的创造力得到了极大的展现。
其次,贾宝玉的多愁善感使得他对一切事物都表现出一种深深的忧愁。
他对自己身世的困惑以及对爱情的憧憬和失望,都在他的内心中形成了一种复杂的情感。
贾宝玉对红楼、对林妹妹情意绵绵,但却在看到李纨时产生了矛盾的心理。
他深深地意识到自己的情感是那样单纯而强烈,但又不得不面对世俗和婚配的压力。
此外,贾宝玉的叛逆精神也是他形象中一个重要的部分。
尽管贾宝玉被贾母宠爱,但他内心深处却对权力、地位和贾府的规规矩矩感到厌倦。
贾宝玉对世俗的枷锁不太愿意接受,他渴望自由和浪漫,并且总是通过逃避现实或幻想来满足这种欲望。
他对伙房婆子的友爱、对黛玉的购买和对芳官的多情都是一个逃避现实的表现。
《边城》人物形象分析
第三章:湘西端午赛龙舟。 笔。 —为翠翠回忆两年前的端午埋下伏
第四章:看龙舟邂逅二老。
事。
—具体描写了两年前端午发生的故
第五章:因避雨巧遇大老。
消息。
—照应第四章,进一步交代二老的
第六章:迎婚送亲撩情思。 —照应了第四、五章。
引导探究
对于翠翠来说,哪一个端午节让 她印象深刻,念念不忘? 在这个端午节到底发生了什么?
那山那水那人
之城” 走进“爱与美
目标引领
1、梳理情节 2、感知人物形象
走近沈从文:
沈从文(1902—1988),苗族, 湖南凤凰县人,原名沈岳焕。 他是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
小说代表人物。
代表作品有《长河》、《边城》 等。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 1988年病逝于北京。
1987年、1988年沈从文入选诺贝尔
边城,即边地的小城, 指远离城市的边远小镇。
从时间、文化上考虑, “边城”是大城市的腐朽生 活和“庸俗小气自私市侩” 的风气的对立面。它代表了 沈从文对其故乡未完全被现 代物质文明摧毁的淳朴民风 的怀念。
主题:
赞美: 边城生活的质朴、纯真和人与人 之间纯洁的爱; 批判: 物欲泛滥的现代文明;拜金主义 的浅薄庸俗和腐化堕落的现实; 呼吁:重建民族的美好品德和人格。
强化补清
课后阅读《边城》全篇
这原是没有时间流过的故事 在那个与世隔绝的村子 翠翠和她爷爷为人渡船过日 十七年来一向如此 有天这女孩碰上城里的男子
为何爱恋依旧 她等着他的承诺 等着他的回头 等到了雁儿过 等等到最后 竟忘了有承诺
两人交换了生命的约誓
男子离去时依依不舍的凝视 翠翠说等他一辈子 等过第一个秋 等过第二个秋
引导探究二
《药》中人物分析
1. 华老栓为主的形象。
此作者揭出他们的“病苦” ,也就有力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愚弄人民的罪恶。
(1)从以下细节描写,可看出华老栓是属于贫穷的劳动者。
他家的一点洋钱来之不易,是血 2. 康大叔的形象。
汗积攒来的。
为了儿子治病,他只好从“枕头底下”拿出来。
但带钱郑重其事,深恐掉失。
他第一次出现是在刑场。
夏瑜被杀后,他突然出现在老栓面前;第二次出现是在茶馆。
当茶A. 华大妈从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给老栓。
客谈话时,他突然闯进来。
文中先后用“黑的人”“横肉的人”指称他,到以后通过跟华大妈对话,B. 老栓接了,抖抖的装入衣袋,又在外面按了两下。
才知道他是康大叔。
作者之所以那样指称他,不仅是为了突出人物外貌特征,更主要体现对他的C. 按了按,硬硬的还在。
憎恶之情。
文中并没有交代他是刽子手,但我们可以从课文注释和小说具体描写看出来。
注释指D. 老栓慌忙摸出洋钱,抖抖的交给他。
出,旧时民间迷信,认为人血可以医治肺结核病,处决犯人时,有人向刽子手买蘸过人血的馒头(2)作为普通劳动者,华老栓具有性格最本质的一面——勤劳而善良。
治病。
而刑场写的就是钱血交易,所以可推知其人就是刽子手。
此外,更可以从描写中看出来。
他疼爱儿子,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而舍不得花的钱。
到了买“药”去刑他贪婪、阴险、狠毒、卑鄙,是封建统治者十足的爪牙,帮凶。
场,他却“吃了一惊” ,不敢走近,退到一家铺子屋檐下“发冷”。
在他眼里,看杀头的闲人像“鬼替主人杀害革命者,公开宣扬革命有罪、告密有功,殴打革命者合理;诈骗群众,把革命者似的”,当刽子手递给他想要买的良“药”——人血馒头时,他却不敢去接。
这些都说明他的性格鲜血当“药”高价出卖;宣扬人血馒头是治病的良药。
是善良的。
康大叔这人尚且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爪牙,便恶行累累,可想其主人将多么凶残狡诈!(3)在第二部分写华老栓回到家,他的女人,从灶下“急急走出,睁着眼睛,嘴唇有些发抖。
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分析
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分析在文学作品中,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是构建故事情节和引发读者情感共鸣的重要元素。
本文将就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展开分析,通过对人物形象的描绘和情感的表达,加深读者对作品的理解与体验。
首先,课文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塑造了丰富多样的人物形象。
例如,在故事中出现的主人公小明,通过对他个人特征、外貌和行为的描绘,栩栩如生地勾勒出一个阳光、善良、勇敢的形象。
小说中描写他虽然生活在贫困的环境中,但他却能保持乐观向上的精神态度,为身边的人带来温暖与力量。
这种形象塑造让读者对小明产生共鸣,引发对生命的思考和对人物命运的关注。
其次,课文中精心刻画了人物的情感世界。
通过对人物内心感受的描写,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物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变化。
举个例子,在一次困境中,小明无私的举动不仅展现了他善良的品性,同时也展现了他内心充满着骄傲与自信。
这种描写透露出主人公的情感表达,让读者感受到主人公的挫折、喜悦和成长。
这样的情感描写加深了读者对人物的认识和对故事的投入。
此外,课文中对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又进行了巧妙的相互交融。
人物形象的描写往往通过情感表达来进一步刻画。
通过人物的情感反应,读者能更清晰地认识到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例如,在故事的高潮部分,小明为了救助其他人不惜冒险,这种情感的高涨和激动不仅体现了他的英勇无畏,也更加突出了他仁爱的品质。
通过情感描写的渲染,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更立体、丰满,并使读者更能感同身受。
总之,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情感描写给读者带来了丰富的阅读体验。
通过对人物形象的细腻描绘和情感表达的抒发,作品塑造了多样性的人物形象,使读者对主人公产生共鸣,并在情感交流中感受人物的喜怒哀乐。
这种形象与情感的交融使作品更具张力,引发读者的思考与感悟,增强了阅读的深度和乐趣。
以上就是对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与情感描写的分析。
通过形象的塑造和情感的描绘,作品成功地展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变化,激发了读者的思考与情感共鸣。
桥人物形象分析
桥的课文内容分析《桥》是谈歌先生的一篇小小说,故事情节感人,矛盾冲突集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故事发生在一个黎明,大雨倾盆,山洪暴发,全村一百多人惊慌失措,仓惶逃命,而唯一的通道是村子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
身为党支部书记的老汉准确地做出判断,早早赶到木桥前“等候”乡亲们。
老汉的沉着坚定和崇高威信,让慌乱不堪的局面一下子镇定下来。
然后,老汉指挥大家过桥,并特别强调“党员排在后边”!这时,党员中出现了两个不和谐音:一个高喊“党员也是人”,一个插到了队伍中。
老汉给予了有力回击:请信念动摇者“退党”,将插队的党员毫不客气地“揪出来”。
最后等到老汉和“插队者”过桥时,两个党员互相推让起来,然而,就在此时,木桥倒塌,二人都被洪水卷走了……故事在结尾时揭示了两人的关系:他们分别是一个老太太的丈夫和儿子。
老汉在危难时刻的英雄壮举、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的坚定信念和大公无私、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
这篇小小说能在短短七百字的篇幅内,表现如此丰富的内涵,我们不得不对作者高超的艺术表现力击节赞叹!第一、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渲染出极恐怖的环境。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
像泼。
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开篇两个自然段,短短39个字,就把我们带到那个可怕的情境中。
随后,又有四次写到洪水:“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告诉我们情况越来越危急,受到的威胁越来越大,生存的机会越来越小……这样的环境渲染,着墨不多,却一步步烘托出人物沉着冷静、舍己为人的高大形象。
此外,全文段落多达27个,每段文字却都很少,意在表现当时紧张的气氛和节奏,以突出当时情形的危急。
第二、作者用极简短的文字刻画出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
作者对老汉的刻画,紧紧抓住了老汉的神态、语言和动作加以表现:“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一头豹子”这两个神态描写的比喻句,分别表现出老汉当时的镇定、愤怒;“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可以退党,到我这儿报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四步分析法——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 要的描写方法。
b. 侧面描写(常用于次要人物)作用:
c) 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很多小说会出现群众场面,这些群众大多是不重要的次要人物。正 是这些次要人物的出现为主要人物的活动提供了具体环境,起到了 渲染气氛、奠定感情色彩基调的作用。
1.环境(P241)
多为自然环境:表达心情,渲染氛围,表现人物性 格。
如《我的叔叔于勒》中两次环境描写,“在一片平 静地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天 边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阴影从海里钻出来。”表现了 一家人心情前后的变化。
《故乡》、《孔乙己》……
二. 四步分析法——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2. 便于发挥文章中人物对话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独白的作用,通过他们 的口,讲出他们亲身经历的事或心理活动等。
3. 局限性:它不如第一人称那样使读者感到亲切。
教材分析套路(这条路有点长) 如何分析人物形象?
四步分析法 一.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二.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三.通过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四.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一. 四步分析法——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 点是分析主要的描写方法。
a. 正面描写:(常用于主要人物)
补充:不同人称的作用
第一人称 :如《最后一课》、《我的叔叔于勒》 1、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拉近与读者距离。 2、使文章具有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 3、使文章更生动形象。 4、使读者能更具体的体会作者心情。
第二人称: 使用情况少
补充:不同人称的作用
第三人称 :如《范进中举》
1. 全能视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比较自由 灵活地反映客观内容。
总之,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 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
一. 四步分析法——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2.要关注人物描写时能展示人物性格的关键词。
a. 如“自信”“傲慢”这些词语这些词语不仅是对人物神 态的描写,也直接展示了人物的性格。
b. 细节描写:所谓细节描写是指对人物的肖像、语言、动 作、服饰、神情变化以及事物、环境的细微处进行具体 描写。
初中语文教材小说篇目
带有批判意味:
《孔乙己》 《变色龙》 《我的叔叔余勒》 《故乡》 《范进中举》 《皇帝的新装》 *《杨修之死 》
带有肯定意味:
《社戏》 《最后一课》 《智取生辰纲》 《小圣施威降大圣》 《斑羚飞渡》 *《丑小鸭》 *《香菱学诗》 *《蒲柳人家》 *《热爱生命》
后者略读课文更多。 前者人物典型性更强,文本深层意蕴更丰富。
2. 故事情节(P241) 抓住关键细节对人物性格的展示作用。 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中鲁智深粗中有细
三、四步分析法——人物性格分析人物形象
人物形象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从表达上而言, 人物形象可用如下的方式概括:××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 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如《我的叔叔于勒》“xx夫妇”形象可概括为:“xxx”是一 个唯利是图、拜金的小市民反面形象;
《我的叔叔于勒》写了菲力普的两个女儿、女婿。这些次要人物的描写,说明了 在资本主义社会里,金钱势力无孔不入,渗透到资本主义的每个毛孔里,爱情也 是以金钱为转移的,爱情也渗入了铜臭。
《范进中举》对次要人的刻画更是惟妙惟肖,中举前乡邻们对范进漠不关心,中 举后乡邻们拿来鸡蛋、酒、米招待报录人,又到集上寻找范进,悉心照顾他。小 说通过对次要人物的刻画,可以看出当时的人们对有钱有势的人极力巴结,对无 钱无势的人冷漠无情,从而升华了主题。
如《变色龙》:围观者起哄看热闹——木柴厂四周很快就聚了一群人,仿佛一下 子从地底下钻出来的。当厨师把狗领走后,他们竟然一下子对着首饰匠赫留金哈 哈大笑。他们不敢嘲笑警官的多变,而只敢嘲笑倒霉的人——这样既让他们非常 开心,又无丝毫的危险性。这样一群小市民,虽人物各异,但有一点是完全相同 的,那就是麻木不仁、愚昧无知、荒唐无聊、奴性十足。
注意: 细节的真实性,一要经得起推敲;二看是否具有典型 意义,《故乡》一文的肖像描写和《范进中举》中的语言、 动作描写,都是出色的细节描写。
3.关注具有双关意义或较含蓄(具有深层含义)的描写词语。
没时间找例子了,此处略….
二. 四步分析法——通过情节、环境补充人物性格
小说的三要素包括人物、情节和环境,从某个角度 而言,情节与环境是为塑造人物服务的,它们对人 物性格的补充作用有时候会体现得相当重要。
一. 四步分析法——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 要的描写方法。
b. 侧面描写(常用于次要人物)作用
b)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如《孔乙己》,由于“我”担当的是只管温酒这样一种 清闲无聊的职务,心里很烦闷,因此就有机会观察顾客 们的动静,作品通过“我”的眼睛,正面描写孔乙己在 酒店里的几个生活片段,突出地塑造了他那迂腐可笑、 屈辱自尊的性格。作品又通过“我”的耳朵,听人家在 背地里议论,侧面写孔乙己的屡试不第、偷书挨打,概 括地介绍了孔乙己的身份、遭遇、癖好,并点明他性格 形成的原因。
在《孔乙己》中。孔乙己生活在众人的哄笑中,他在人们的笑声中登场,在人们 的哄笑声中表演,最后在人们的笑声中走向死亡。
一. 四步分析法——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主 要的描写方法。
b. 侧面描写(常用于次要人物)作用:
d) 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
小说——人物形象
概述
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主要手段是塑造人物形象。小说中的 人物,称为典型人物,这个人物是作者把现实生活中的不 同人物原型提炼加工而成的,不同于真人真事,而是“杂 取种种,合成一个”。 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 代表性。
小说中的“我”不能看成是作者,只表示小说是以第一人 称来叙述的。
如人物身份,以“工人”、“农民”、“小市民”、 “手工业者”……概括;如(阶级)性质,可以“资本家”、 “封建地主”、“走狗”……概括。
四、四步分析法——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主题思想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目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即小说反映的主题思想。因此,每一个形象的塑造都是有其 目的的,分析时要把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目的揭示出来,深 化教材分析。 如《孔乙己》通过孔乙己的悲惨命运批判科举制度 的腐朽与 黑暗,以及社会的冷漠。
a) 外貌描写(注意人物前后变化):如闰土外貌小时候和 中年的变化;祥林嫂不同阶段眼神的变化。
b) 语言描写:如称谓上《变色龙》中警官五次语言翻天覆 地的变化;《我的叔叔于勒》中夫妇两人语言的变化。 《蒲柳人家》中一丈青大娘的语言。
c) 动作描写:《范进中举》中胡屠夫拿银子的一系列动作。
d) 神态描写:《皇帝的新装》中两个大臣看布的神情; 《我的叔叔于勒》中两夫妇认出于勒后 的神情变化
e) 心理描写:往往和神态描写、语言描写相结合。
一. 四步分析法——通过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1.凡是文中涉及的人物描写方法都要考虑到,重点是分析 主要的描写方法。
b. 侧面描写(常用于次要人物)
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作用:
a)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在《我的叔叔于勒》文中的“我”给了他“十个铜子的小费”,说 明“我”是一个有同情心、正义感的人。就把菲利普夫妇冷漠无情、 虚伪自私的特点衬托了出来。在《变色龙》文中,巡警叶尔德林从 端着一个“盛满了没收来的醋栗”的筛子到报告“好像出乱子了”, 从给警官脱穿大衣到两次对狗的来历进行判断,既表现出他忠实而 驯服,又从侧面衬托了警官的专横多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的性 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