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

合集下载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

成本核算管理方法作业成本法1. 引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对公司各个作业或项目进行成本核算的管理方法。

通过将作业或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分配到每个作业或项目上,可以更准确地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情况,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本文将介绍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应用步骤和优缺点。

2.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作业成本法的核心原理是将企业的成本按照作业的特征进行分类和分配。

每个作业都可以被看作是一个独立的成本对象,具有自己的成本特征和成本要求。

作业成本法通过将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按照一定的依据分配给每个作业,最终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成本。

作业成本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基本要素: - 作业:作业是作业成本法核算的基本单位,可以是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一个工程项目或一个服务项目等。

- 直接成本:直接成本是与某个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例如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等。

- 间接成本:间接成本是与多个作业共享的成本,例如间接人工成本和间接材料成本等。

- 分配基础:分配基础是决定将间接成本分配给各个作业的依据,可以根据作业规模、作业时间或作业工艺等来确定。

3. 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步骤使用作业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基本步骤:步骤一:作业的定义和分类首先,需要对作业进行明确定义,并将所有作业进行分类。

作业的定义应该具体清晰,确保每个作业都有自己独立的成本要求。

步骤二:直接成本的确认确认与每个作业直接相关的成本,包括直接人工成本和直接材料成本等。

直接成本可以通过直接观察和记录来获取。

步骤三:间接成本的分配将与多个作业共享的间接成本进行分配。

可以根据作业的特征和分配基础来确定分配比例或分配方法。

步骤四:作业成本计算根据作业的直接成本和分配的间接成本,计算出每个作业的总成本。

步骤五:成本分析和决策支持通过对每个作业的成本进行分析,了解每个作业的成本构成和成本驱动因素。

这样可以为企业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例如确定产品价格或优化作业流程。

4. 作业成本法的优缺点作业成本法有以下几个优点: - 精确计算成本:作业成本法将成本按照作业的特征进行分配,可以更准确地计算每个作业的成本。

钢铁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模型_刘晓冰

钢铁企业作业成本核算模型_刘晓冰

刘晓冰, 翟 坤, 蒙秋男, 宋旭东+
( 大连理工大学 CIM S 中心, 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 为了实现钢铁企业的精细化成本核 算与管理, 在分析 作业成 本法原 理和已 有作业成 本核算 典型模 型
的基 础上, 结合钢铁企业的生产流程及其生产成本构成特 点, 提出了钢铁企业作业 成本核算模 型, 并 对其成本核 算
价值量和产出转移到下一作业, 如此结转直至生产出 产成品。其实质是以作业为资源耗费与产品成本间的 桥梁, 通过作业的分离、归纳、组合形成各种产品的 成本。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 ABC 和开发作业成 本管理信息系统的关键, 它以 ABC 的基本原理为基 础, 担负着描述企业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刻画实施对 象的成本流动过程的任务。目前在作业成本核算模 型研 究方 面 具有 典型 代 表 性的 主 要是: ¹ Ro bin Cooper 和 Rober t S1 Kaplan 提 出的两 阶段分 配模 型[ 1 7] , 即资源向作业分配和作 业向成本对象分配, 如图 1 所示。 º P et er B1 B1 T ur ney 提出的 ABC 双 构面 模型[ 18] , 即 一 方面 为成 本归 属观 点, 说 明了 ABC 制度下的成本核算流程, 其中包含资源、作业、 成本对象三大部分以及资源成本分配、作业成本分 摊两阶段分配; 另一方面为过程观点, 阐述了作业活 动管 理 ( Act ivit y- Based Management , ABM ) 是 将 ABC 制度加入管理的功能, 提供有关作业的经营过 程信息, 进行作业的绩效评估分析, 如图 2 所示。
0 引言
成本是价值创造的源泉, 也是产生利润的驱动 力[ 1] 。成本核算是成本管理的核心部分, 具有基础 性的地位, 其准确程度直接影响成本管理的各个方 面, 尤其是对产品的定价和利润的计算起决定性作 用。成本核算 是对经营活动过 程中实际发生 的成 本、费用按照一定的对象和标准进行归集和分配[ 2] ,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成本管理)成本核算模型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管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

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别管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

下面分别对各要素进行分析:资源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非常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但是,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可以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可以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别的角度描述资源。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已经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就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

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

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

作业成本法中,可以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用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可以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

统计每项作业的成本核算

统计每项作业的成本核算

统计每项作业的成本核算在企业的日常运营中,准确统计每项作业的成本核算是至关重要的。

这不仅有助于企业了解自身的经营状况,还能为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从而增强市场竞争力。

要进行每项作业的成本核算,首先需要明确什么是作业。

作业,简单来说,就是企业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进行的一系列活动。

例如,生产线上的加工操作、产品的包装、原材料的采购等,都可以视为一项作业。

成本核算的第一步是确定成本的构成要素。

一般来说,作业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直接材料成本是指直接用于产品生产、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材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的成本。

比如,在生产手机的过程中,手机屏幕、芯片等部件的采购成本就属于直接材料成本。

直接人工成本则是指直接从事产品生产的工人的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以及按生产工人工资总额和规定的比例提取的职工福利费。

例如,手机组装工人的工资就是直接人工成本。

制造费用是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费等。

在明确了成本构成要素后,接下来就要收集与每项作业相关的成本数据。

这需要建立完善的成本记录和统计制度。

对于直接材料成本,可以通过采购部门的记录获取原材料的采购价格和数量;对于直接人工成本,可以从人力资源部门获取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资信息;而制造费用则需要通过对车间各项费用的统计和分摊来确定。

以一家服装厂为例,生产一件衣服可能涉及到裁剪、缝纫、熨烫等多项作业。

在统计裁剪作业的成本时,需要考虑裁剪工人的工资、裁剪所用的布料成本(属于直接材料成本),以及裁剪车间的水电费、设备折旧费等制造费用。

同样,对于缝纫作业,要统计缝纫工人的工资、缝纫线等材料成本,以及缝纫车间的相关制造费用。

通过对每一项作业的成本进行详细统计,可以清楚地了解到哪些作业成本较高,从而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进行成本控制。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一、作业成本管理(ABCM):精简作业、提高效能作业成本管理(ABCM)是如前所述作业成本法(ABC)的新型集中化行政管理方法。

它通过作业成本计量,开展成本链分析,指导企业有效履行职责作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作业成本法是个性化的成本核算方法。

在推行科学和流程管理的企业,一定要以客户和作业流程为服务中心来对工作任务进行管理,即大力开展作业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管理(Activity-Based Costing Management,ABCM)是以不断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

它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电焊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产品成本,同时将成本计算深入到作业层次,对企业所有作业活动追踪并动态通过观察显示,进行成本链分析,包括动因分析、作业分析等,为企业决策提供准确信息;指导企业有效地执行必要的作业,消除和精简不能创造价值的作业,从而达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许多国际性的特大型制造和IT企业如惠普公司都已实施了作业成本管理,中国的一些领先型制造企业如许继电气集团等也在尝试开展作业成本管理,作业精简和效能提高的作用十分明显。

实施作业成本管理的基础是建立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而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及讲座就重点介绍作业成本管理中的报表要素本期实施的主要方法。

二、ABCM的核算要素体系作业成本管理涉及的四大核算要素是: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见图1)。

其中前三个要素是成本的承担者,成本动因则是导致生产中成本发生变化的因素,只要能导致成本发生变化,就是成本动因。

资源作业成本管理中的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成本支出,换言之,资源就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就是消耗的费用,或可以理解为每一笔服务费。

资源如果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就是传统物料公允的直接材料。

作业作业是的在一个组织内为了某一目的而进行的耗费资源指工作。

成本计算模型

成本计算模型

成本计算模型引言在企业运营中,成本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它关系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

因此,准确计算成本对企业管理和决策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管理成本,企业需要建立一个成本计算模型。

本文将详细介绍成本计算模型的概念、分类、构建方法、应用和挑战。

什么是成本计算模型?成本计算模型是一个用于计算和分析企业成本的工具。

它基于一系列的假设和理论,通过对企业的资源使用情况和产出量进行分析和计算,以确定产品或服务的成本。

成本计算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识别和管理成本,优化生产过程,制定定价策略,预测利润等。

成本计算模型的分类成本计算模型可以根据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 根据产出方式•单一产出成本模型:适用于只生产一种产品或提供一种服务的企业。

•多产出成本模型:适用于同时生产多种产品或提供多种服务的企业。

2. 根据时间范围•静态成本计算模型:基于过去的数据进行计算,适用于短期内的成本分析。

•动态成本计算模型:基于未来的预测数据进行计算,适用于长期内的成本分析。

3. 根据成本对象•作业成本计算模型:将成本分配到具体的作业或产品上,适用于生产过程中有多个作业或产品的企业。

•部门成本计算模型:将成本分配到不同的部门上,适用于企业内部有多个部门,并且每个部门按照不同的规则分配成本。

构建成本计算模型的方法构建一个合适的成本计算模型是一项复杂的任务,下面是一些构建成本计算模型的常用方法。

1. 确定成本核算对象首先需要确定成本计算的对象,即需要计算成本的产品、服务或作业。

不同的对象可能需要不同的计算方法和依据,所以在确定成本计算模型之前需要先明确对象。

2. 收集数据收集相关的数据是构建成本计算模型的基础。

数据可以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设备使用等方面的成本信息。

通过收集和整理这些数据,可以更好地分析和计算成本。

3. 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成本计算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常见的计算方法包括直接材料成本法、直接人工成本法、间接费用分摊法等。

成本作业法要素

成本作业法要素

成本作业法要素
成本作业法涉及的核心要素包括资源、作业、作业中心、成本对象、资源动因、作业动因、同质成本库和成本要素等。

这些要素在成本作业法的实施过程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1. 资源:是成本的源泉,是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要耗费的原始成本。

2. 作业:是产品或服务的基本单位,它对资源进行消耗并产生价值增值的过程。

3. 作业中心:是若干项作业的集合,它的目的是为了便于企业进行管理和成本核算。

4. 成本对象:是指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最终对象,也是成本费用的最终承担者。

5. 资源动因:是用来衡量资源消耗量与作业之间的关系,它是资源费用归集到作业中心的依据。

6. 作业动因:是用来衡量作业的执行情况与产品或服务之间的关系的因素,它是将作业中心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的基础。

7. 同质成本库:是指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作业中心的集合,它们的成本费用可以合并计算。

8. 成本要素:是指构成产品或服务成本的各个项目,例如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等。

在实施成本作业法的过程中,企业需要通过对这些核心要素的分析和确认,来确定资源的消耗、作业的执行以及成本对象的分配,从而准确地计算出产品或服务的成本,为企业的决策提供支持。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

作业成本管理要素与实施作业成本管理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对作业成本的计划、控制和分析来实现成本管理的一种方法。

它涉及到成本的计划和控制,以及成本分析和评估等多个方面,是企业进行有效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之一、以下是关于作业成本管理的要素和实施的详细介绍。

1.成本计划:成本计划是指制定和确定生产过程中所需的成本目标和指标,包括计划生产成本、计划销售成本、计划利润等。

通过成本计划,企业能够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活动,确定成本目标并进行有效的资源配置。

2.成本控制:成本控制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对成本进行监控和调整,以确保实际成本符合预算成本。

通过设定控制点、制定控制措施和进行成本分析,企业能够及时发现成本偏差、分析成本差异原因,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使成本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3.成本分析:成本分析是指对生产过程中的成本进行详细分解和分析,以便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成本结构及其变动趋势。

通过成本分析,企业可以了解每个环节的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为制定成本控制措施提供依据。

4.成本评估:成本评估是指对生产中的成本进行评估和比较,以确定成本效益和优化成本结构。

通过对不同作业成本进行评估,企业可以找出成本高效率低的环节,提出改进措施,实现成本效益的提升。

1.确定成本对象:首先需要确定成本对象,即确定计算作业成本的基本单位。

成本对象可以是产品、服务、项目或制造过程等。

通过确定成本对象,可以对每个作业成本进行准确计算和分析。

2.设定计划和标准:在实施作业成本管理之前,需要制定计划和标准,包括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点和成本分析方法等。

这些计划和标准可以作为实施过程中的依据和参考,确保作业成本的有效管理。

3.记录和核算成本:实施作业成本管理需要对每个作业成本进行详细记录和核算。

这包括对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等进行准确计算和分配,以得出每个成本对象的成本。

4.进行成本分析和控制:通过对作业成本进行分析和控制,了解成本构成和变动情况。

646【营销狂】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

646【营销狂】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

646【营销狂】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by AMT 邓为民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下)by AMT 邓为民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成本动因确实是分配的缘故,最新的作业成本核算/作业治理标准规定了三种成本动因:资源动因:表示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关于资源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资源的成本分配到作业成本对象或者其他资源。

作业动因:表示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关于作业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或者其他作业。

成本对象动因:表示其他成本对象关于成本对象需求的强度和频率的最恰当的单一数量标准,它用来把成本对象成本分配到其他成本对象。

依照成本动因确定的可能的分配关系如图1所示。

图1 可能的分配方式有关成本动因能够参考相关的文章《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分析》。

分配路径:作业成本法中定义了专门多的资源作业成本对象等能够参与成本归集与分配的对象,也定义了专门多成本动因。

分配路径确实是把这些独立的分配对象和成本动因关联起来:例如:人工工资按照各个作业的人数分配到加工作业、检验作业,装配作业。

加工作业依照各个生产批的加工共时分配到各个生产批号。

成本从人工工资流到生产批号确实是分配路径。

分配路径把分散的作业成本要素组成完整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图2 分配路径举例辅助要素会计期间:作业成本法按会计期间核算,因此需要确定会计期间。

会计期间包含基础会计期间和复合会计期间,在传统成本法下,“月”是一个基础会计期间,是最短的会计期间,其他的会计期间包括季度和年。

会计期间形成了层次结构。

作业成本法下,会计期间通常也采纳月、季度、年的自然会计期间,也能够自由定义:如能够按照旬或者周核算。

组织层次:实施作业成本法需要确定实施对象的组织结构。

组织结构图关于实现作业成本法并不是必需的,然而通过把作业成本法的各种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等分配对象与具体的组织结构对应,能够明确各个组织层次的成本责任和目标,以及依照成本信息对组织进行成本绩效考核,从而有利于促成成本的降低。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介绍

作业成本核算体系介绍
先行控制,设定分配方向 对成本数据进行多方位统计图形显示 定做数据接口
国外作业成本软件的功能
Oros quick
Lead software
Hyperion 在建立企业模型方面具有强大的功
能,在建立作业成本核算体系方面功能 强大。并能够子定义企业的业务流程 分 配方向,并支持对企业模型的改变。
实施步骤
设定目标、实施范围,组成实施小组 与企业的人员交谈 收集信息 建立企业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开发企业的作业成本管理系统 运行作业成本核算系统 分析解释作业成本信息 应用作业成本信息
作业成本在国内外的进展
作业成本90年代兴起 国外进入大规模实施阶段 作业成本的应用领域:从制造业发展,
应用到各行各业,包括:化工、医疗、 金融服务、甚至行政事业单位。
作业成本在国内外的进展(二 )
90年代初期:英国 美国 加拿大作业成本 应用情况: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调查企业数 未考虑实施的企业比例 正在评定的企业比例 已评定但拒绝实施的企业 已经实施的企业 合计
187 566 52% 70 % 33% 19 % 9% 6 % 11 % 100 % 100 %
效益 有助于提高预算制定的科学性 有助于降低成本、加强成本控制。
实施作业成本法的环境
企业自动化程度大 ,技术先进,反映在制造费用占总 成本比例大;
企业规模大 ,产品种类繁多 ,品种之间数量差异大; 品种之间成本差异大,各个产品需要技术服务的程度
不同 ,即技术层次不同 ; 现有成本管理模式不适应企业管理要求 ,现行成本信
1563400 4000
390.85
结果比较
纠正传统成本扭曲,产品z的成本变化是 126 vs 390
作业成本法下成本信息更详细,比那与 有针对性地降低成本。

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构建

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构建

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构建引言作业成本法是一种以作业(或任务)为基础的成本计算方法,它对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费用决策及盈利能力分析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在工业企业、制造业企业、生产流程复杂的企业和规模较大的企业中,作业成本法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成熟的成本核算体系。

本文将探讨作业成本法在企业核算体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构建一套完整的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结构在了解如何构建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之前,我们需要先了解该体系的结构。

1.直接材料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原材料价格合计费用。

2.直接人工成本:指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用到的人工价格合计费用。

3.组织费用:指与企业整体管理有关的费用,如企业管理人员工资、房屋租金、水电费等。

4.制造费用:指与企业生产制造相关的费用,如设备折旧、维修费、磨具磨损等。

5.间接材料成本: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非原材料,如砂轮、打磨布、开关、电线等。

6.间接人工成本:指与生产过程相关的非生产工人工资以及与管理有关的非管理人员工资。

7.销售费用:指企业销售产品时的费用,如广告营销费用、运输费用等。

8.管理费用:指与企业管理有关的必要费用,如办公室租金、通讯费、办公设备折旧等。

9.财务费用:指与企业融资和投资有关的费用,如贷款利息、股权融资成本等。

以上是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结构。

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应用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分别是生产作业成本和销售作业成本。

1.生产作业成本生产作业成本是指在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包括直接材料成本、直接人工成本、制造费用、间接材料成本和间接人工成本。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成本与生产工序和生产任务进行对应,来确保每个作业的成本都能够得到精确计算。

2.销售作业成本销售作业成本是指企业销售产品时所产生的成本,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在销售过程中,需要将这些成本与产品销售数量和销售价格进行对应,来确保销售作业成本的计算精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业成本要素与核算模型(上)
by AMT 邓为民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是实施作业成本法
(Activity-Based Costing)的基础,是对作业成本法核算体系的描述,因此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过程中具有重要地位。

作业成本要素是构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的元素,他们按照一定规则组合在一起形成作业成本核算模型。

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要素和核算模型的分析,来探讨扩展的作业成本核算模型,这种核算模型不仅是实施作业成本法的基础,对开发作业成本治理系统也具有借鉴意义。

作业成本要素
作业成本核算模型包括五大要素:资源、作业、成本对象、成本动因和分配路径,以及会计期间和组织结构两个辅助要素。

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是成本的承担者,是可分配对象。

在企业中,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都具有比较复杂的关系,因此,增加资源账
户、作业账户和成本对象账户来分不治理资源、作业和成本对象。

下面分不对各要素进行分析:
资源
从广义讲,资源(Resource)作为一个概念外延特不广泛,涵盖了企业所有价值载体,然而,在作业成本法下,资源实质上是指为了产出作业或产品而进行的费用支出,实际上,资源确实是指各项费用总体。

资源:作为分配对象的资源确实是消耗的费用,能够理解为每一笔费用。

资源能够直接面向作业和成本对象分配,确实是传统成本法的直接材料。

资源账户对象资源账户是从资源类不的角度描述资源。

账户在传统成本中差不多存在,制造费用、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确实是账户。

在作业成本法中,资源账户不仅是一个分类的概念,而且还作为
分配的主体,是一个分配对象。

在传统成本中,制造费用汇总后按工时分配,实际制造费用账户作为一个主体在参与分配。

资源账户参与分配,会造成成本信息扭曲,账户包含的资源内容越多,成本扭曲越大。

作业成本法中,能够建立具有层次结构的多个资源账户,通过细分账户实现采纳多次分配增加资源成本分配的准确性。

一个资源账户能够看成是一系列资源的集合,资源账户的分配需要先对资源账户进行汇总后再进行分配。

既能够对资源账户下的资源进行单独分配,也能够通过资源账户对资源分配。

一般先进行资源分配,再进行资源账户分配。

作业
作业概念也是建立在一定的假设基础之上的。

首先,作业具有明确的“边界”,以明确作业消耗的资源与作业产出,能够明确成本责任;其次作业必须是可量化的基准,关于一般的生产作业,作业比较容易量化,关于知识性的作业,如研究工作,则难以量化,假如要把作业纳入作业成本核算体系,则必须对作业进行计
量,为作业制订量化的标准。

第三,作业具有单一的分配动因,作业的分配目标关于作业的消耗只能按照单一的成本动因线性分配,而作业中的某些成本项目可能与该成本动因并不线性相关;第四,作业必须与一定的组织机构对应,必须具有唯一对作业整体负责的一个组织单位。

作业层次分类法把作业分为以下四类:单位作业、批不作业、产品作业和支持作业,其中:
(1).单位作业:使单位产品受益的作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数量成正比,常见的作业如加工零件、每件产品进行的检验等;
(2).批不作业:使一批产品受益的作业。

作业的成本与产品的批次数量成正比。

常见的如设备调试、生产预备等;
(3).产品作业:使某种产品的每个单位都受益的作业。

例如零件数控代码编制、产品工艺设计作业等;
(4).支持作业:为维持企业正常生产,而使所有产品都受益的作
业,作业的成本与产品数量无相关关系,例如厂房维修、治理作业等。

通常认为前三个类不以外的所有作业均是支持作业。

还有一种依照作业增值属性分类方法,把作业分为增值作业与非增值作业:增值作业(Value-added Activity):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非增值作业(Non Value-added Activity)不能增加顾客价值的作业。

企业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产品和服务,同时获得利润。

非增值作业不能制造顾客价值,是无效的作业,必须消除以降低成本,增值作业制造顾客价值,需要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增加利润。

通过对作业增值属性的分析,能够发觉降低成本机会。

增值作业与非增值的推断标准如下:(1)该作业将带来状态的改变;(2)状态的变化不能由先前的作业来完成;(3)该作业使得其他作业得以执行。

满足这三个条件的作业差不多上增值作业,违背其中一条或者多条标准的作业差不多上非增值作业。

多种作业分类方法能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也会带来处理的困难,为了便于分析,需要选择一个首要的分类方法,而其他的分类法作为辅助。

一般选择作业层次分类法为主,而以增值属性分类法
为辅助。

一个作业的定义包括以下内容:
作业的层次属性:作业属于哪一个层次;
作业的输出:计量作业产出数量的标准;
成本动因:分配作业成本的成本动因;
作业的增值属性:表明作业是增值作业依旧非增值作业;
组织:对作业负有直接责任的组织机构;通常对作业的成本和作业执行的效率负责;
作业的标准单位成本:企业确定的作业的标准成本,用以考核分析作业执行的效率;
计量单位:标示作业产出的单位;如次,小时,个等等;
作业能力:通常指在基础会计期间内所能完成作业的最大数量;
作业成本:基础会计期间内作业的总的成本;
可控成本:作业的直接组织机构对作业成本负责的部分;
作业账户作业也需要治理,作业账户确实是用来对作业进行治理的。

然而作业账户不能参加分配,这与资源账户不一样。

以作业层次分类法为基础,相应产生了四个作业账户:单元作业账户,批不作业账户、产品作业账户、支持作业账户;依照治理的需要;各作业账户能够接着细分。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是企业需要计量成本的对象。

这依照企业的需要而定。

如能够把每一个生产批作为成本对象,也能够把一个品种作为成本对象。

在顾客组合治理等新的治理工具中,需要计算出每个顾客的利润,以此确定目标顾客群体,那个地点的每个顾客确实是
成本对象。

成本对象能够分为市场类成本对象和生产类成本对象。

市场类成本对象的确定要紧是按照不同的市场渠道不同的顾客确定的成本对象,他要紧衡量不同渠道和顾客带来的实际收益,核算结果要紧用于市场决策,并支持企业的产品决策。

生产类成本对象是在企业内部的成本对象,包括各种产品和半成品,用于计量企业内部的生产成果。

依照成本对象持续时刻能够把生产类成本对象分为以下三类:长期成本对象,流水式的生产和连续生产模式下的内部成本对象差不多上此类,化工行业是典型的长期成本对象。

为了进行成本核算,需要把成本对象按期间分割。

订单式的成本对象,成本对象以订单或者项目的形式存在,其持续时刻从订单(或者项目)投入生产到订单完成为止,那个持续时刻可能跨越成本核算期间,在核算时分不不同期间核算期间内累计的成本,最后计算出总的成本对象的成本。

第三种情形确实是即时的成本对象,这种成本对象要紧出现在服务行业,服务结束成本对象立即结束,如医疗服务、餐饮服务等等,服务类成本对象往往与作业容易混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