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性病学课件 5

合集下载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美容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美容

第一节
皮肤医学美容技术
重点难点
掌握 五种皮肤医学美容技术的临床应用
熟悉 光电技术、化学剥脱术作用原理
了解 无创性皮肤检测;注射美容作用原理
一、无创性皮肤检测 二、光电技术 三、化学剥脱术 四、注射美容 五、医学护肤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无创性皮肤检测
使用非创伤性检测技术对皮肤生理参数及综合功能进行检测,得到形 态、客观的量化结果。主要包括面部皮肤图像分析、皮肤镜、RCM及皮肤 生理功能检测。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面部图像分析
2.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面部皮炎、面部色素性疾病严重程度分析及疗效评估。如:对黄褐斑的分析。
标准白光得到的面部斑点(与正 常肤色不同的斑点)状况,即: 呈现棕色或红色
标准白光得到的面部皱纹情况。用特征计 标准白光得到的面部皮肤平滑度。
数表示皱纹的数量;分值反映皱纹的大小、 依据肤色的渐变以及皮肤表面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面部皮肤图像分析
1.作用原理 通过标准白光、365nm紫外光以及交叉极化光摄取颜面部皮肤超高像素
影像资料,然后进行皮肤外表状况、表皮黑色素斑、皮肤深层的血红素与 黑色素分析,从而获得关于皮肤斑点、皱纹、纹理、毛孔、紫外线色斑、 棕色区、红色区及紫质相关资料。如:VISA。
激光系统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激光
3.激光的分类 (1)按照其产生激光的介质性质可分为气体激光(二氧化碳激光)、液体激光 (染料激光)、固体激光(红宝石激光、翠绿宝石激光、Nd:YAG激光)。 (2)按照其发射模式可分为连续激光(氩激光)、准脉冲激光(铜蒸汽激光) 和脉冲激光。 (3)依据脉冲宽度,脉冲激光可分为长脉冲激光(其脉冲宽度为毫秒级)和短 脉冲激光(脉冲宽度为纳秒级或皮秒级)。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的药物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3.职业性皮肤病的预防 ➢ 防胜于治 ➢ 改善工作环境 ➢ 避免皮肤及黏膜直接暴露于可能致病的物质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4.瘙痒性皮肤病的预防 ➢ 瘙痒可以是多种皮肤病或系统性疾病的症状之一 ➢ 瘙痒也可以独立发生 ➢ 无论何种原因引起的瘙痒均应避免搔抓,特别是刺激、烫洗皮肤 ➢ 寻找导致瘙痒的病因最为重要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7.性病的预防 ➢ 固定性伴 ➢ 减少性伴 ➢ 100%使用安全套
第二节
皮肤性病的康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康复
1.生活环境与生活习惯 ➢ 可通过改变环境或采取相应的措施 ➢ 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 培养合理使用保湿、润肤或皮肤屏障修复剂的习惯
➢ 皮肤性病具有发病率高、易复发的特点,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因此,预防 发生和复发是非常重要的,开展好预防工作可以减少皮肤性病的发生。
➢ 针对不同的病因,需要使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使皮肤康复,其中非常重要的 一部分是皮肤屏障的修复。
➢ 对皮肤屏障功能的修复治疗应成为临床在治疗一些皮肤疾病实践中必不可 少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5.物理性皮肤病的预防 ➢ 避免导致疾病发生的物理因素 ➢ 避免日晒 ➢ 避免高温 ➢ 注意保暖 ➢ 减少摩擦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不同皮肤性病需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6.皮肤肿瘤的预防 ➢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 避免过度日晒 ➢ 避免接触可能致癌的放射线、化学物质等 ➢ 对皮肤的癌前或可疑病变应早期治疗
第九章
皮肤性病的预防和康复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皮肤性病学导论

20世纪中叶后
19世纪
20世纪中前叶
21世纪
对梅毒螺旋体、天花病毒等病原体 感染的研究是内科学中一个最为重 要的分支
对皮肤病和性病的临床与病理特 征进行描述、总结、分类及发现 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的探索
遗传学和免疫学得到了快速发展, 医学美容学的发展方兴未艾,正 在成为皮肤病学的一部分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真菌病研究
廖万清院士团队发现九种新的致病真菌及其临床类型,其中胶囊青霉引 起的疾病由廖氏命名。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病治疗学研究
我国自主研发了国家1类新药白细胞介素8单抗乳膏用于治疗银屑病,国家1 类新药“海姆泊芬”用于治疗鲜红斑痣等; 张福仁团队发现“氨苯砜综合征”的风险基因,使这一致死性药物不良反 应有了预防措施。
皮肤性病学(第9版)
我国在皮肤性病学领域取得的原创性成就:皮肤免疫学研究
陈洪铎院士团队在皮肤朗格汉斯细胞的起源、分化、免疫功能及临床的调 控应用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 朱学骏团队发现副肿瘤天疱疮发生机理; 郑捷团队发现银屑病关键性致病性细胞因子的来源是真皮层的γ δ τ细胞, 入选2011年度《中国科学年鉴》。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的病因
皮肤性病对患者的5D影响模式
皮肤病与性病对患者带来的影响可用“5D”模式描述,其中心理影响 越来越受到关注。
第五节
关于皮肤性病学的学习路径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一、皮肤性病学直观性强
因为需要通过感性认识(皮损的视觉形态)获取疾病信息,所以更强调 实践性。许多皮肤病只能通过实践才能被认识、诊断,临床诊断能力的形成 也必须建立在所经历病例的基础上。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提供生活指导
指导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方式, 增强身体免疫力。
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
向患者强调规范治疗的重要性,提高治疗依 从性。
加强心理关怀与支持
给予患者心理关怀和支持,帮助患者减轻心 理压力和负担。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关键知识点总结回顾
梅毒的病原学
梅毒的流行病学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其病原体具有独特的生物学特性和致病机制。
皮肤性病学梅毒PPT课件

CONTENCT

• 皮肤性病学与梅毒概述 • 梅毒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 临床表现与分期诊断 • 治疗方案及药物选择原则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
01
皮肤性病学与梅毒概述
皮肤性病学简介
皮肤性病学是研究皮肤和性传播疾病的医学分支。
皮肤是人体最大的器官,具有保护、调节体温、感觉、 代谢等多种功能。
诊断依据
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进行诊断。实验室检查包 括梅毒螺旋体暗视野显微镜检查、梅毒血清学试验等。
02
梅毒病原学及传播途径
形态与结构
梅毒螺旋体是一种细长、螺旋状的微生物,具有独特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生存条件
梅毒螺旋体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离开人体后不易生存,但在适宜条件下可存活数小时至数天。
多学科合作与综合治疗
未来梅毒治疗将更加注重多学科合作和综合治疗,包括皮肤科、性病 科、感染科、心理科等多个学科的共同参与和协作。
THANK YOU
感谢聆听
和验证。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加强梅毒防控工作
未来梅毒防控工作将更加重视高危人群的筛查和干预,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对梅毒的认识和防范意识。

皮肤性病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皮肤性病学总论--精品医学课件

解剖学
厚度 颜色
组织学(表皮)
1.基底层:1 层 2.棘 层:4~8层 3.颗粒层:1~3层 4.角质层:
部位、细胞形态、胞浆、胞核
角质形成细胞
细胞棘突
角蛋白染色
树枝状细胞
1.黑素细胞 2.朗格汉斯细胞 3.Merkel细胞
形态、分布、特染、标志、功能
黑素细胞
黑 素 细 胞
黑素细胞
黑素细胞银染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角质形成细胞中黑素小体
朗格汉斯细胞
朗格汉斯细胞S100蛋白染色
朗格汉斯细胞颗粒
组织学(连接结构)
桥粒
基底膜
组织学(真皮)
真皮的形态 乳头层、网状层
真皮的纤维成分 1.胶原纤维 2.弹力纤维 3.网状纤维
真皮
胶原纤维
HE染色
Masson’s trichrome
弹力纤维
弹 力 纤 维 特 染
原发疹(斑疹)
药疹
海绵样水肿
原发疹(丘疹)
银屑病
角化不全
原发疹(丘疹)
扁平苔藓
界面液化变性
原发疹(丘疹)
寻常疣
疣样增生
原发疹(结节)
淋巴瘤
淋巴细胞浸润
原发疹(水疱)
接触性皮炎
细胞内水肿
原发疹(风团)
荨麻疹
真皮水肿
原发疹(脓疱)
掌跖脓疱病
表皮内脓疱
皮肤继发损害
糜烂: 损伤的深度、预后 溃疡: 同糜烂,鉴别 鳞屑: 生理性、病理性 结痂: 成分、鉴别 苔藓化: 皲裂: (裂隙) 萎缩: 组织层次
分布 形态
大汗腺
分布 腺体
顶浆分泌

甲结构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真菌性皮肤病

第九版皮肤性病学课件真菌性皮肤病

锈色小孢子菌感染引起;黑点癣主要由紫色毛癣菌和断发毛癣菌感染引起;脓癣
主要由亲动物性皮肤癣菌如犬小孢子菌、须癣毛癣菌等感染引起。
(二)传播途径
与癣病患者或患畜、无症状带菌者直接接触而传染。理发工具、帽子、枕巾
等是传播的媒介。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二、临床表现
(一)黄癣 (二)白癣 (三)黑点癣 (四)脓癣
碟状黄痂,覆盖整个 头皮,发无光泽,易 折断,有特殊鼠臭味
萎缩性疤痕、脱发
发内菌丝及孢子 暗绿色荧光
白癣
黑点癣
多侵犯儿童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 病
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 紫色毛癣菌 子菌、铁锈色小孢子菌 断发毛癣菌
灰白色圆形或椭圆形鳞屑 少见,病发出头皮
性斑片,“母子斑”。距 即折断,其残留端
头皮2~4mm处折断,外 留在毛囊,呈黑色
皮肤性病学(第9版)
五、治疗
4.搽药 可用2%碘酊、1%联苯苄唑溶液或霜、1%特比萘芬霜等外用抗真菌药 涂于患处,每天2次,连用8周。 5.消毒 患者使用过的毛巾、帽子、枕巾、梳子等生活用品及理发工具要煮沸 消毒。
脓癣治疗同上,切忌切开引流,避免造成更大的永久性瘢痕。急性炎症 期可短期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继发细菌感染可加用抗生素。
1.好发人群 儿童及成人均可发病。 2.典型皮损及症状 (1)皮损初为鳞屑性灰白色斑片,逐渐扩大成片。 (2)病发刚出头皮即折断,残根在毛囊口呈黑点状。 (3)本型属于发内型感染。 3.预后 预后留有局灶性脱发及点状萎缩性瘢痕。
黑点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四)脓癣
1.典型皮损及症状
(1)初为成群的炎性毛囊性丘疹,逐渐融合成隆
第二节
体癣和股癣
皮肤性病学(第9版)

皮肤性病学 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4
◎ 注意:风团消退时可见有形状不一的暂
时性红斑。不要误诊为环形红斑或回状 红斑。当水肿发生于眼睑、口唇及阴部 时,由于局部组织疏松,故肿胀明显, 界限不清。
ppt课件
35
7、水疱(vesicle):
为含液体的局限性、隆起性、空腔 性损害,可分为单腔性(unilocular) 或多房性(multilocular)水疱。其大 小、颜色、形状、深浅及疱壁厚度不一。 直 径 大 于 0.5 ~ 1cm 者 称 为 大 疱 ( bulla );多数小水疱簇集称为疱疹 (herpes)。
ppt课件
24
⑶色素沉着斑
色素沉着斑可由表皮或真皮中色素 ( 自身色素或外来物 质 )增加而致;如黄褐斑或纹身;或由痣细胞或色素细胞增 多或集聚引起,如色素痣或太田痣。颜色可表现为黑色、棕 褐色或蓝黑色等色调。
ppt课件
25
⑷色素减退斑或色素脱失斑
由色素合成减少或色素细胞破坏致细胞数目减少甚至消 失而致。色素脱失呈白色,称色素脱失斑或白斑,如白癜风; 色素部分脱失则呈淡白色,称为色素减退斑,如白色糠疹。
ppt课件
7
皮肤的层次、组织及细胞构成

表皮的层次 ①角质层
表皮的细胞构成 ⑴角质形成细胞
⑵树枝状细胞

②透明层 ③颗粒层 ④棘层 ⑤基底层
①黑素细胞 ②郎格罕细胞 ③Merkel细胞 ④未定类细胞
ppt课件 8
2、真皮的层次

⑴乳头层

⑵网状层
ppt课件
9
真皮结缔组织的组成

ppt课件
32
5、肿瘤(tumor):
为发生于皮内或皮下的新生物,其大小、形状、颜色、 表面状况、质地、深浅(可高出皮面或仅可触及)和生物学 行为不一,很少自行消退。 肿瘤因细胞或组织的局部增生而致。 ◎注意:有些教科书并未把肿瘤单列为一种原发损害。

皮肤性病学复习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复习ppt课件

每个黑素细胞借助树突可与大约10-36个角朊细胞
接触,向它们输送黑素颗粒,此结构称~。

2019
结构特征:含黑素小体,无张力细丝
功能:产生黑素,遮挡、反射紫外线,保护深部 组织免受辐射损伤
11
朗格汉氏细胞


Langerhans' Cells
位于棘层内,占该层细胞的3%~5%
超微结构特征: 胞浆内存在剖面呈杆状或网球 拍状的Birbeck 颗粒,又称Langerhans,颗粒 起源于骨髓,属单核-巨噬细胞系 是皮肤内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具有识别、吞噬、 加工、递呈抗原的作用,在免疫应答传入支中具 有重要功能,是皮肤免疫防御的重要防线
温度
2019
湿度
高易吸收 高易吸收
-
19
症状与体征

症状 Subjective Symptoms
即患者主观感受到的不适。
瘙痒、疼痛、烧灼感 、麻木感

体征 Cutaneous signs 即皮肤损害,亦称皮损或皮疹,是指可以通过视诊 或触诊检查出来的皮肤粘膜及其附属器的改变 皮损类型
14
毛 发

Hair
毛发的生长呈周期性:
生长期、退行期、休止期

毛发由角化的上皮细胞构成 , 分为:
长毛、短毛及毳毛
2019
-
15
Skin Appendages

小汗腺


sweat glands
遍布全身,以掌跖、腋、额为多 分泌活动受环境温度和精神因素的影响 功能:分泌汗液、调节体温
阴囊 > 前额> 大腿内侧> 上臂屈侧>前臂> 四肢伸侧> 掌跖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研究热点与发展方向
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
深入探索皮肤病与性病的免疫和炎症机制,研究新的药物靶点和 治疗方法。
微生物组学研究
研究皮肤和性病微生物组的构成和功能,发现新的病原体和疾病传 播途径。
精准医学研究
利用基因组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实现皮肤病与性病的精 准诊断和治疗。
新技术与方法在皮肤病与性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前景
痤疮与玫瑰痤疮
痤疮
痤疮是一种常见的毛囊皮脂腺炎症,表 现为皮肤出现红肿、疼痛和瘙痒的痘痘 。痤疮可能与激素水平、遗传和环境因 素有关。
VS
玫瑰痤疮
玫瑰痤疮是一种慢性皮肤炎症,表现为皮 肤潮红、肿胀、灼热和刺痛等症状。玫瑰 痤疮可能与遗传、环境因素和免疫系统异 常等有关。
银屑病与白癜风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皮肤疾病,表现为 皮肤出现红斑、瘙痒和银白色鳞屑。银屑病 可能与遗传、免疫系统和环境因素等有关。
皮炎
皮炎是指皮肤炎症,通常与接触过敏原、化学物质或感染有关。皮炎可以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 。
荨麻疹与药疹
荨麻疹
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出现瘙痒性风团,通常在数小时内消失。荨麻疹可能与食物、药 物或感染等有关。
药疹
药疹是指药物引起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瘙痒、红肿、水疱和脱屑等症状。药疹可能与药物种类、 剂量和使用时间等有关。
避免过度暴晒
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使用防晒霜和遮 阳帽等保护皮肤。
穿着合适的衣物
选择透气、舒适、棉质或天然纤维的衣物, 避免合成材料和紧身衣物。
饮食调理
均衡饮食,多摄入水果、蔬菜和全谷物,减 少油炸和高糖食物的摄入。
治疗原则和方法
确诊与分类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皮肤性病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九版课件
类、钙剂等。
外用药物疗法
(external medication)
一、外用药物的性能 1、清洁剂:生理盐水、3%硼酸溶液、0.02%呋
喃西林溶液、植物油、液体石蜡等。 2、保护剂:炉甘石、滑石粉、植物油等。
3、止痒剂:5%苯唑卡因、1%苯酚等。
4、抗菌剂: 3%硼酸溶液、 0.1%雷佛奴尔等。
5、抗真菌剂:唑类如1%益康唑、2%咪康唑; 多烯类;丙烯胺类等。
14、脱色剂:3%氢醌等。 15、甾体抗炎剂:即糖皮质激素,0.1%地塞米
松等。
二、外用药物的剂型
剂型 主要基质及其组成
作用
适应症
溶液
(solution)
水+水溶性药物
吸潮、散热、 消炎及清洁等
粉剂 氧化锌10-20% (powder)滑石粉70%
淀粉10-20%
干燥、保护及 +药物 散热
急性皮炎伴大量 渗液或脓液分泌 物,湿敷2-3次/日
(3)、丘脓疱疹(papulopustule)丘疹顶 部有较小脓疱。
传 染 性 软 疣
扁平疣
寻常疣
斑块(plaque):
直径大于1cm 的扁平、隆起性 的浅表性损害。 多为丘疹扩大或 融合而成。
3、风团(wheal)
为局限性扁 平、隆起性损害, 大小不一,边缘 不规则,伴剧痒, 发作急,消褪快, 消后不留痕迹。
二、吸收作用
(一)、主要的3条吸收途径 (1)、透过角质层 (2)、角质层细胞间隙和毛囊 (3)、皮脂腺或汗管
(二)、影响皮肤吸收的主要因素
(1)、皮肤的结构和部位 (2)、皮肤角质层的水合程度 (3)、物质的理化性质
三、感觉作用
(一)、单一感觉:如痛、温、触、压、 冷觉等。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皮肤性病学总论》PPT课件

米松)。
医学PPT
28
3、皮肤科临床应用方法: (1)短程:适用于严重药疹、过敏反应急性期、严重 接触性皮炎等,多静滴开始,症状明显改善后可较快减量后 停用。 (2)中程:用于病期较长及病情反复者,如过敏性紫 癜、泛发性湿疹、非寻常型银屑病、多形红斑等。多口服, 症状控制后2-3月递减至停药。
医学PPT
27
(二)糖皮质激素
有抑制免疫、抗炎、抗毒和抗肿瘤等作用。
1、适应症:重症药疹、重症多形红斑、非感染性急性荨
麻疹、过敏性休克、严重接触性皮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皮肌
炎、天疱疮、类天疱疮和变应性皮肤血管炎。
2、常用制剂:低效(氢化可的松)、中效(泼尼松、泼
尼松龙、甲基泼尼松龙、曲安西龙)和高效(地塞米松、倍他
医学PPT
10
2、继发性损害:可由原发性损害转变而来,或由于治疗及 机械性损伤所引起。
(1)鳞屑:为脱落或即将脱落的异常角质细胞,由于角 化过度或角化不全而引起。
医学PPT
11
(2)浸渍:为皮肤变软变白,甚至起皱。Fra bibliotek医学PPT
12
(3)糜烂:为表皮或粘膜上皮的缺损而露出的湿润面。 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
医学PPT
2
(1)斑疹:为局限性的皮肤颜色改变,损害与周围皮肤 平齐,大小不一,形状不定,d<2cm。d>2cm称斑片。分红 斑、色素沉着斑、色素减退斑及出血斑(d<2mm称瘀点;d> 2mm称瘀斑)
医学PPT
3
(2)丘疹:为限局、充实、隆起的浅表损害,d<1cm, 病变常位于表皮或真皮浅层,一般由炎性渗出或增生所致。此 外,还有斑丘疹、丘疱疹和丘脓疱疹。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皮肤病与性病医学课件

定期检查
对于高危人群,如性工作者、多性伴 侣者等,应定期进行性病检查。
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遵医嘱按时服药,定期回诊复查,避 免性生活,防止传染给他人。
05
皮肤护理与保养技巧
皮肤清洁与保湿方法
皮肤清洁
选择温和的洁面产品,避免过度清洁和刺激皮肤。对于油性 皮肤,可以选择控油和清洁效果较强的洁面产品;对于干性 皮肤,可以选择保湿和滋润效果较好的洁面产品。
06
健康生活方式建议
饮食调整与营养补充建议
均衡饮食
适量控制
保持饮食均衡,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 、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
控制饮食中的热量摄入,避免过度摄入高 热量食物。
增加蔬果摄入
避免过度饮酒
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摄入,以提供足够的膳 食纤维和维生素。
避免过度饮酒,以免对皮肤和性器官造成 损害。
体格检查
观察皮肤病变的形态、颜 色、大小、质地等,以及 是否有瘙痒、疼痛等不适 症状。
实验室检查
进行皮肤刮片、真菌培养 、病理检查等,以确定病 因和病理变化。
治疗方法及效果评估
01
02
03
04
药物治疗
根据不同病因,选择合适的药 物进行治疗,如抗真菌药、抗
炎药、免疫抑制剂等。
物理治疗
采用紫外线照射、激光治疗、 冷冻治疗等物理方法,对皮肤
影响生活质量
皮肤病可能导致皮肤瘙痒 、疼痛等症状,影响患者 的日常生活和工作。
心理压力
皮肤病可能对患者造成心 理压力,影响其情绪和心 理健康。
并发症
某些皮肤病可能引起其他 器官的病变,如银屑病可 能引起关节病变,湿疹可 能引起感染等。
02
皮肤病诊断与治疗

《皮肤性病学概述》课件

《皮肤性病学概述》课件

皮肤性病的未来展望
皮肤性病的研究方向
未来,皮肤性病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和全面,涉及基因、环境、生活 方式等多个方面。
皮肤性病的治疗前景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有望出现更加高效、安全、便捷的 治疗方法。
皮肤性病的预防策略
未来将更加注重预防,通过改善生活方式和环境,降低皮肤性病的发 病率。
皮肤性病的研究热点与挑战
01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史和体格检查,对皮肤性病进行初步
诊断。
实验室诊断
02
通过实验室检查,如病理学检查、免疫学检查等,对皮肤性病
进行确诊。
影像学诊断
03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等,对皮肤性病
进行辅助诊断。
皮肤性病的诊断标准
诊断标准概述
介绍皮肤性病诊断标准的意义、制定原则和制定依据。
皮肤性病学的历史与发展
古代
早在古埃及和罗马时代就有关于皮肤疾病的记载 和治疗。
19世纪
随着细菌学和免疫学的发展,许多皮肤疾病的病 因得到阐明。
ABCD
中世纪
随着欧洲黑死病的流行,梅毒成为当时的主要性 传播疾病。
20世纪至今
皮肤性病学在诊断和治疗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如皮肤镜、皮肤活检等技术的应用。
02 皮肤的结构与功能
皮肤的组织结构
表皮层
由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 基底层组成,具有保护、吸收、感知 和更新等功能。
真皮层
含有胶原纤维、弹力纤维和网状纤维 等,具有支撑和弹性作用。
皮下组织
主要由脂肪细胞组成有分 泌、排泄和调节体温等功能。
常见皮肤性病诊断标准
列举常见皮肤性病的诊断标准,如湿疹、荨麻疹的诊断标准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手癣与足癣
(tinea manus and manus) 手癣是皮肤癣菌感染手指屈侧、指间、掌部所致。 感染足趾屈侧、趾间、足底、足侧者称足癣,在 浅部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
病因
手足癣致病性真菌主要是红色毛癣菌,其次为须 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传染途径是与患者接 触传染或间接接触传染,如共用拖鞋、洗脚盆、 浴巾、擦脚巾等。手癣足癣患者多数是先患足癣, 经搔抓传染到手部引起手癣。
4.脓癣(kerion) 多由白癣或黑点癣发展而成, 也有发病开始即为脓癣者。皮疹炎症明显,表现 为群集毛囊性丘疹,迅速发展成毛囊性脓疱,并 融合成淡红色肿块,边缘清楚,质地柔软,表面 有蜂窝状排脓小孔,压之可挤出脓液。皮损内毛 发根部松动,易拔除,且多数脱落。自觉轻度疼 痛,耳后及枕后淋巴结肿大。愈后可遗留瘢痕, 形成永久性秃发斑。
第二节 体癣与股癣 (tinea corporis and cruris)
体癣是除头癣、手足癣、甲真菌病外,皮肤癣菌 感染其他部位皮肤所致。股癣是发生于腹股沟、 会阴部、肛周、臀部的皮肤癣菌感染。
病因
致病性真菌在全国各地域有所不同,常见为红色 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犬小孢子菌、絮状表皮癣 菌等。传染途径主要是与患者直接接触传染,或 与患有真菌病的猫、狗接触传染,也可经被真菌 污染的衣物用品间接传染。
(5)消毒:患者的毛巾、枕巾、帽子等生活用具 应煮沸消毒,20min/次,1次/周。 脓癣治疗同上,但脓肿处不宜切开排脓,可用0.1% 依沙吖啶液或3%硼酸液湿敷。 2.预防 ①早期发现患者,积极综合治疗。②患者 应床边隔离治疗,以防传染。③患者的衣物用品、 学习用具及玩具应消毒,尤其对托儿所、幼儿园、 小学应防止造成小范围流行。④家中猫、狗等患有 脱毛、脱屑等疾病应及时到动物医院治疗。
临床表现
1.足癣 发病率高,尤其南方地区高于北方,多 见于成年人。临床上分三型,但常以一型为主而 兼有其他型皮疹。 ①浸渍糜烂型:又称间擦型,较常见。好发于第 三与第四趾缝间,局部皮肤潮湿、浸软、变白, 表皮易擦破,基底呈红色糜烂面。自觉瘙痒。 ②水疱型:多发于趾间、足底、足侧部,针帽至 粟粒大深在性水疱,疱液清亮,疱壁厚,不易破 裂。数日后疱液自行吸收,疱壁干燥形成脱屑。 自觉瘙痒。
临床表现
1.体癣 皮损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近端。初 为针帽大红色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渐向周围 扩展形成环形或多环形。特征性皮损为环状,边 缘隆起且炎症明显,由丘疹、水疱、丘疱疹、鳞 屑构成;中央炎症减轻,少量细碎鳞屑或几近正 常皮肤。环状皮损数目不定,圆形或椭圆形,渐 扩大可融合成多环形或不规则形。少数环形损害 中央又出现新的皮疹而呈同心圆形。自觉不同程 度瘙痒。
第一节头癣
(tinea capitis)
头癣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部皮肤与头发所致,临 床上分黄癣、白癣、黑点癣和脓癣四种,均具传 染性。头癣在我国解放后,多数地区已被控制, 尤其在城市中罕见。但近年来由于家庭中宠养猫、 狗等动物者增多,头癣患者在一些地区有所增加。
病因 黄癣是由许兰黄癣菌所致;白癣的病原菌 主要是犬小孢子菌或铁锈色小孢子菌;黑点癣 是由紫色癣菌或断发癣菌引起;脓癣主要是由 犬小孢子菌、石膏样小孢子菌、铁锈色小孢子 菌所致。头癣传染途径主要是通过与患者或患 病动物直接接触传染,也可由被致病菌污染的 理发工具、头巾、枕巾、毛巾、帽子、梳子等 间接传染。
黑(点)癣
脓癣
实验室检查
1.真菌镜检 黄癣病发内有菌丝,黄癣痂可见鹿 角状菌丝及孢子;白癣病发根周可见成堆孢子; 黑点癣病发内有链状排列的孢子;脓癣可在发内 或发外找到孢子。 2.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 暗室中检 .滤过紫外线灯检查(Wood灯检查) 查白癣病发呈亮绿色荧光;黄癣呈暗绿色荧光; 黑点癣无荧光;脓癣可有亮绿色荧光或无荧光。
3.真菌培养 取病发、鳞屑、痂接种于沙堡培养 基,有真菌生长,可鉴定菌种,确定致病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患儿头部皮损特征、真菌镜检、滤过紫外线 灯检查可作出诊断。应与头部脂溢性皮炎、头部 银屑病鉴别。后2种病除皮损各有特征性表现外, 真菌镜检与培养是阴性。
治疗与预防
1.治疗 采用灰黄霉素综合疗法,即服药、理发、洗头、 1.治疗 搽药、消毒5种措施同时进行,疗程约6 搽药、消毒5种措施同时进行,疗程约6~8周。 (1)服药:灰黄霉素,儿童按15~20mg/(kgd), )服药:灰黄霉素,儿童按15~20mg/(kgd), 成人0.6~0.8g/d,分3 成人0.6~0.8g/d,分3次饭后服。白癣与黑点癣连 服2周;黄癣与脓癣连服3周。也可选服伊曲康唑、 周;黄癣与脓癣连服3 特比萘芬等抗真菌药。 (2)理发:理成光头, 1次/周。理发工具应专用并 消毒。理掉的毛发应烧毁或深埋。 (3)洗头:用硫磺香皂或2%酮康唑洗发剂洗头,1/d。 )洗头:用硫磺香皂或2%酮康唑洗发剂洗头,1/d。 (4)搽药:选择外用5%~10%硫磺软膏、2%碘酊、 )搽药:选择外用5%~10%硫磺软膏、2%碘酊、 1%特比萘芬霜、1%联苯苄唑霜等抗真菌药,1~ 1%特比萘芬霜、1%联苯苄唑霜等抗真菌药,1 2/d,连用6~8周。 2/d,连用6
第四节 甲真菌病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 甲真菌病(onychomycosis)是由皮肤癣菌、 酵母菌、霉菌引起甲板或甲下组织的感染。既往称 甲癣(tinea unguium),主要指由皮肤癣菌所致 甲癣(tinea unguium),主要指由皮肤癣菌所致 的甲部感染。 【病因】 病因】 甲真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为皮肤癣菌,如红色毛 癣菌、须癣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等,也有些患者 是由酵母菌或霉菌引起。趾甲真菌病,多由足癣传 染;指甲真菌病除从手癣传染外,也可经搔抓足癣 皮损而传染。
2.股癣 好发于肥胖多汗者,可单侧或双侧发生。 初期多在腹股沟出现红色丘疹、丘疱疹,渐扩大 形成弧形损害。由于局部接触摩擦,易向对侧传 染。特征性皮损是暗红色斑,边缘隆起有水疱、 丘疹、鳞屑,中间有丘疹、水疱。皮损可扩展至 会阴、耻骨上部、肛周、臀部。瘙痒较重,经搔 抓可引起渗液、结痂或继发细菌感染。
②水疱型:除外用上述药外,也可用复方苯甲酸 酊、复方土槿皮酊等。 ③角化过度型:选用复方苯甲酸软膏、5%水杨酸 软膏、1%特比萘芬软膏等 2.全身治疗 病情严重或顽固者配合口服灰黄霉素、 伊曲康唑。 3.预防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足及袜子,勿与患 者接触,不与他人共用拖鞋、浴具、擦脚巾等。 足癣者除积极治疗外,勿用手抓脚,以免自身传 染,并定期清洁消毒鞋、袜。
③角化过度型:足跖或足跟部片状或弥漫性角质 增厚,皮纹粗糙,干燥脱屑,部分呈皲裂状改变。 病程长,伴不同程度瘙痒。 2.手癣 皮损与足癣大致相同。多因足癣传染到 手部,且多数患者从一侧手开始。主要表现为角 化型和水疱型,多位于手掌、指屈侧、掌缘。夏 季可出现水疱、鳞屑,冬季则干燥、粗糙、增厚, 甚者呈皲裂状。病程慢性,伴瘙痒,治疗不当可 多年不愈。
手癣
足癣(角化过度型)
实验室检查
刮取手足皮损处鳞屑或疱壁,直接镜检可找到 菌丝或培养出真菌。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临床表现,皮疹特征,结合真菌镜检或培 养阳性可确诊。有时需与湿疹、汗疱疹、掌跖脓 疱病鉴别,这3 疱病鉴别,这3种病真菌检查阴性。
治疗与预防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为主,且应适当延长治疗时间, 以求彻底治愈。 1.局部治疗 1.局部治疗 ①浸渍糜烂型:渗出不多者,选择外用3%克霉 ①浸渍糜烂型:渗出不多者,选择外用3%克霉 唑霜、2%咪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等。炎症 唑霜、2%咪康唑霜、1%联苯苄唑霜等。炎症 明显者外用复方达克宁霜、曲咪新霜等。渗出较 多或继发感染者宜先用3%~4%硼酸液、0.1% 多或继发感染者宜先用3%~4%硼酸液、0.1% 依沙吖啶液冷湿敷或浸泡, 20~30min/次,2/d, 20~30min/次,2/d, 再涂上述外用药。
2.全身治疗 皮疹广泛或病久顽固者给予口服抗真 菌药,如灰黄霉素(成人0.6~0.8g/d,分3次饭后 服,连服2周)、伊曲康唑(成人0.2g/d,餐后顿 服,连用7天)、特比萘芬(成人0.25g/d,连服7 天)。 3.预防 讲究卫生,勤洗澡换内衣。避免与患者或 家养动物接触,勿共用毛巾、浴巾、浴盆、拖鞋 等。
黄癣(痂)
白癣(断发、菌鞘)
3.黑点癣(black-dot ringworm) 又称黑癣,发病率 较少。儿童和成年人均可受到感染,但多见于儿童。 初为淡红色小丘疹,渐扩大成小片状灰白色少量鳞屑 性斑,亦可相互融合成较大的斑片。若为紫色癣菌引 起者斑疹较小,炎症较轻;断发癣菌所致者则斑疹较 大,炎症明显。特征性表现是斑疹内病发刚出头皮即 折断,残根留在毛孔内,称低位断发。由于皮损内毛 孔多留有病发残根,呈黑点状,称黑点癣。自觉不同 程度瘙痒。病程慢性,少数转变成脓癣。患者愈后多 不影响头发生长,少数则遗留绿豆大瘢痕,形成永久 性秃发斑。
治疗与预防
局部外用抗真菌药为主,若患有手足癣、甲真菌 病应同时治疗。 1.局部治疗 选择外用2%咪康唑霜、3%克霉唑霜、 1.局部治疗 选择外用2%咪康唑霜、3%克霉唑霜、 2%酮康唑霜、1%特比萘芬霜等,2~3/d,连续 2%酮康唑霜、1%特比萘芬霜等,2 3/d,连续 外用直至皮疹消退。儿童体癣、面部体癣、股癣 不宜使用刺激性较大的药物。
2.白癣(tinea alba) 是目前最常见的头癣,多见于 儿童。皮损初为淡红色毛囊性小丘疹,渐扩大形成 圆形或椭圆形灰白色鳞屑斑,称为母斑;周围出现 卫星状排列较小的鳞屑斑,称子斑。鳞屑性斑是白 癣的特征性表现,一般无炎症反应,或轻度淡红色, 边缘清楚,可相互融合成大的斑片。病发干燥无光 泽,变脆折断,残根长约3~5cm,称高位断发。毛 根周围有菌丝与孢子包绕形成灰白色鞘状物,称白 色菌鞘。斑疹内偶可有小脓疱,结脓性痂,少数转 变成脓癣。自觉轻度瘙痒。若无继发感染,不会形 成瘢痕,愈后不影响头发生长。
临床表现 1.黄癣(tinea favosa) 俗称:“瘌痢头”、 1.黄癣(tinea favosa) “秃疮”。多在儿童期发病,皮损初为红色斑点、 丘疹或小脓疱,伴脓性分泌物,干涸后形成特征 性黄癣痂,并不断扩大与增厚。典型的黄癣痂由 黄癣菌与表皮碎屑构成,黄豆至蚕豆大或更大, 边缘渐增厚翘起,中间稍凹形似碟状,自觉轻度 瘙痒。黄癣菌尚可侵犯面、颈、躯干等光滑皮肤, 皮疹为丘疹、糜烂、黄癣痂,称体黄癣;侵犯指 (趾)甲者,使甲板无光泽,变厚,变黄,称甲 黄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