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九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_人文思想(儒家、道家、法家)
专题一人文思想综述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主要是指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形成的,并贯穿于传统文化之中的,以儒家仁爱思想为核心,注重人伦道德,追求崇高理想,肯定人的价值,重视群体和谐的理论和学说。
其基本内容为天地之性人为贵的人道精神、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生命意识与宇宙情怀、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和进取精神、禀然大义的人格气节和高尚的情操、宽厚仁爱的道德。
当然,道家、法家、墨家、兵家等学派也在这种社会大环境中发展繁荣,和儒家共同给灿烂的中华文明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浸透着浓郁的人文思想。
一、儒家基本思想:儒家学说是以"仁"为核心,"人为贵"为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为其核心思想的学说。
基本上坚持“亲亲”、“尊尊”的立法原则,维护“礼治”,提倡“德治”,重视“人治,体现着人文精神。
思想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被冷落(1)春秋时期:儒学创立,孔子以仁的学说奠定基础(2)战国时期:成为显学,孟子荀子继承发展,孟子提出仁政,荀子则提出性恶论。
2.秦朝时期——法家独尊,焚书坑儒,儒家思想遭压制。
3.西汉时期——确立正统地位,儒家思想享“独尊”.(1)西汉初期:盛行黄老之学,主张无为而治(2)汉武帝时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对儒家思想进行了发挥,增添了“君权神授”和“大一统” 等思想。
4.魏晋南北朝--------儒学危机,儒佛道三教并立.5.隋唐时期——出现三教合一的趋势6.宋明时期——儒学复兴发展到理学新阶段,理学统治地位确立.出现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7.明清之际——出现否定传统观念,提倡经世致用,批判君主专制的新思想8.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康有为提出托古改制,移花接木。
9.新文化运动时期——儒家思想遭受冲击,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10.新中国成立后——马克思主义居于主导地位,“文革”期间,“批林批孔”运动,儒学的统治地位被彻底推翻.12.新时期改革开放以来——儒家思想地位上升.儒家思想主要作为民族文化遗产被人们认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与新文化建设相结合。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1 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和秦汉课件
-2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2)经济
①农业:牛耕普及,出现了耧车、代田法和二牛一人犁耕法;兴建
了漕渠等水利工程。
②手工业: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丝绸远销欧洲,中国获得“丝国”
称号;东汉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③商业:“市”的时间和地点都受到政府严格限制,推行重农抑商政
策,商业发展艰难;西汉时开通了海上和陆上丝绸之路。
-11-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解题思路:①找题眼:“推行分封制”。 ②核选项,辨正误:西周通过分封扩大了势力范围,并加强了对新 占领地区的统治,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使周文化得到认同,故选A项; 君主专制制度是在秦统一后正式确立的,西周分封制还没有实现君 主专制权力的高度集中和对地方的直接控制,故B、C两项均错误; 贵族世袭特权于周朝分封前就已确立,故D项错误。 答案:A
考点重组 高频突破
对点演练2 下列两则材料是一位先秦思想家在评论两位政治人物时表达的
观点。这位思想家属于( D )
齐桓公致力于联系诸侯,设法 晋文公虽协助周王定乱,却僭越 合作维系传统封建秩序,是个 礼制,想仿行天子的礼仪,是个内 执守正道而不行诈谋的国君。 行诈谋却装作遵循正道的国君。
A.墨家
B.法家
③核选项,辨正误:汉朝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论语》却 不在“五经”之中,这说明汉朝儒学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故选C项。 从材料看,《尚书》等在孔子创立儒学之前就已存在,A项错误;汉 朝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B项错误;秦始皇焚书并没 有断绝儒学传统,D项错误。
答案:C
-18-
知识点一 知识点二
(3)文化
①思想:由“无为而治”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治国思想更能适
中考历史总复习:专题训练(9)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附答案)
中外历史上的思想解放运动一、选择题1.为响应党中央厉行节约的号召,许多学校加入到反对“舌尖上的浪费”的“光盘行动”中。
早在战国时期,某一思想流派在提出“兼爱”“非攻”的同时,就倡导“节俭”“节用”。
该思想流派的创始人是( )A.老子 B.墨子C.荀子 D.韩非子2.秦始皇、汉武帝、董仲舒这三位历史人物治国思想的相同点是( )A.大一统 B.无为而治C.独尊儒术 D.顺其自然3.鸦片战争后,提出“欲制外夷者,必先悉夷情始”,开启近代中国思想解放运动先河的思想家是( )A.严复 B.梁启超C.魏源 D.康有为4.孙中山提出:“我们革命的目的,是为中国谋幸福,因不愿少数满洲人专制,故要民族革命……不愿少数富人专制,故要社会革命。
”其中,“社会革命”指( )A.驱除鞑虏 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 D.平均地权5.新文化运动后期,他热情地讴歌俄国十月革命,最早宣传马克思主义,宣称“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他是( )A.胡适 B.李大钊C.鲁迅 D.蔡元培6.下列历史文献记载了近代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的历程。
其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寻求变革C.唤醒民众觉悟 D.救亡图存7.中共“十四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国家计划是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
”这表明当时我国( )A.彻底结束了计划经济体制B.明确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C.已经建立起市场经济体制D.强化了计划调控经济的手段8.20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形成了三大理论成果。
其中,把后两大理论成果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 )A.“一大”“十四大”B.“七大”“十四大”C.“一大”“十五大”D.“七大”“十五大”9.《奥赛罗》《哈姆雷特》这些文学作品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欧洲人走出愚昧时代奠定了基础。
其主要思想是( )A.人文主义 B.理性主义C.共和主义 D.民主主义10.《共产党宣言》指出:“无产阶级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中,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中国儒家文化PPT课件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仁”是孔子儒家学 说的核心,它是天地之 间的大道理、圣人的德 行。“仁”的第一个含 义是“爱人”。强调在 保持社会等级的基础上, 人们要发自内心地爱人, 而不是靠外力的强迫。
伤人乎?不问马。
26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长春市民自发悼念许浩博小朋友
2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凡事都要积极进取
44
单选题
孔子去世后不久,儒家分化为几个学派? A 6个 B 7个 C 8个 D 9个
答案:C
45
判断题
“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教育理 论,是孔子最先提出的。
答案:√
46
孔子在后世的影响
历代帝王封号:
汉平帝:褒成宣尼公
孝文帝:文圣尼父
北周静帝:邹国公
隋文帝:先师尼父
唐太宗:先圣、宣父
吃顿饭服务员90度鞠躬11次
37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5.孝悌
•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论语·学 而》)。
•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论语·学而》
41
孔子的思想及为人处世之道
孝悌是儒家提出的两 个最基本的伦理规范。是 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美德, 不少中国文化遗产和人文 景观都体现了孝悌精神。
李天一
63
五伦
兄弟姐妹,原本是天上飘下的 雪花,谁也不认识谁,但落地 以后,便融为一体,结成冰,化 成水,永远也就分不开了。
在兄弟关系上,孟 子认为关键是要有恭敬 的诚心。
你和兄弟姊妹的关 系是否融洽?面对兄弟 姊妹时,你的心中有恭 敬的诚心吗?
电影《我的兄弟姐妹》
64
五伦
睡过同一张床;互相认识至少3~5年;穿 过对方的衣服;吵过架但依然是好朋友;
北京市首都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
首都师大附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初三语文一、基础·运用(共14分)在浩瀚的文化长河中,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承载了千年的智慧,维系了文化的根脉,推进了文明的传承。
初三学生开展了“墨香字韵话古今”系列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1-7题。
专题一体悟汉字之美作为世界上唯一仍被广泛使用的方块字,汉字不仅具有独特的形象意境美,还具有深层的意蕴美。
汉字有形象意境之美。
美学家宗白华曾说:“中国字在起始的时候是象形的,这种形象化的意境在后来派生的‘字体’里仍然潜存着,显示着形象里面的骨、筋、肉、血,以至动作的关联。
后来从象形到谐声,形声相益,更丰富了‘字’的形象意境,像江字、河字,令人仿佛目睹水流,耳闻汩汩的水声。
”宗先生的深刻,不仅在于揭示了象形字的形象,而且进一层显现了形声字(占汉字绝大比例)的形象意境美,那种在视觉形象与听觉形象的联觉之中表现出来的美。
汉字有深层意蕴之美。
如在汉字的结构形状中,古代取象于天地间万物,蕴含着自然之美。
在甲骨文中,“虎”有虎形,“鹿”有鹿形,“鱼”有鱼形,“鸟”有鸟形,各示其特征及美,虎之斑纹,鹿之双角,鱼之乐水,鸟之丰羽,反应出各自的意蕴美。
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为汉字运用提供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人工智能在处理汉字时面临着诸多困难,有人认为汉字与人工智能扞格难通。
然而,随着研究逐渐增强和技术不断进步,这些困难正在被逐渐克服。
相信汉字的高度表意性,在未来的智能系统中能够发挥巨大优势。
1.请你对文段中加点字的字音或字形作出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分)A.“潜”指“隐藏,不露在表面”,应读为“qián”。
B.“汩汩”指“水流动的声音”,应读为“mì”。
C.“蕴含”指“内里含有”,所以“蕴含”一词中有错别字。
D.因为表示“把事物的实质表现出来”,所以“反应”一词中没有错别字。
2.《现代汉语词典》、中“扦”有“金属、竹子等制成的针状物”的意思,“格”有“隔成的方形空栏或框子”的意思。
人民版历史选修1:专题九专题检测评估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1.促使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的主要动因是()A.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B.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世界潮流C.中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产阶级妥协退让D.康、梁具有强烈的爱国救亡思想解析:选A。
《马关条约》的签订,刺激和加剧了列强对中国的争夺,由此,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使中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资产阶级维新派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登上政治舞台的。
维新变法运动以变法图强、救亡图存为目标。
2.下列各项中符合早期维新派“商战”思想的是()A.“自强之术,在于练兵”B.“十万之豪富,则胜于有百万之劲卒”C.“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远之利”D.“改良社会经济组织,使人民知有生之乐”解析:选B。
早期维新派的“商战”思想是指发展民族工商业,属于经济领域,A、C两项的“练兵”“造炮制船”属于军事领域,D项“社会经济组织”属于政治领域,符合题意要求的是B项。
3.(2012·岳阳质检)维新变法发展经济的政策,在某些地区得到落实,促进了当地工商业的发展。
山西省商务局成立后,承办山西的矿务、铁路,还集股白银45万两兴办轻工业,如在盛产棉花的地区,开设纺纱、织布厂,引入进口机器生产。
这说明()A.戊戌变法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工业的发展B.戊戌变法法令得到广泛落实C.戊戌变法取得了成功D.维新变法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析:选A。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依据题干史料分析可知B、C、D三项没有准确反映教材知识和题干材料之意,符合题意的是A项。
4.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吸收了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的内容,其中最主要的是()A.民主共和思想B.三权分立学说C.君主立宪思想D.人文主义思想解析:选C。
维新思想的典型阶级性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属于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核心,D项对中国近代民主政治影响不大。
5.康有为借用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亡灵”宣传维新变法,主要目的在于()A.利用传统思想为理论武器B.动员士大夫阶层参加变法C.继承和发展传统儒家思想D.减少宣传维新变法的阻力解析:选D。
专题01 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原卷版)
专题01: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情况以及早期国家特征;1、结合先秦时期制度文明的传承,创设学习情境和简单情境,考查先秦时期政治制度在文化方面的表现。
2、联系夏商周时期的考古遗存,从史料实证角度考查制度文明的特点;创设学术情境和综合情境,从时空观念和历史价值观角度考查早期国家的特征。
1.(2021年全国乙卷)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与诸侯国君将包括土地及人口的采邑赐给卿、大夫作为世禄。
西周中期以后,贵族所获采邑越来越多,到春秋时期,有的诸侯国一个大夫的采邑就多达数十个。
这说明A.土地国有制度废除B.分封体制不断强化C.诸侯国君权力巩固D.社会生产持续发展2.(2021年广东卷)今河南平顶山应国墓地、陕西长安张家坡及普渡村墓地等处出土了一批具有长江中下游风格的西周青铜器。
这说明西周时期A.中原文化向周边传播B.各诸侯国维护周礼C.宗法制度分崩离析D.南北文化相互交流3.(2021年湖南卷)有学者对《诗经》风、雅、颂的时代与内容进行考察,其发现如表1所示:表1整体上对“天”的态度多数诗篇的形成时代《周颂》西周初年颂天疑天《大雅》西周中期至西周晚期骂天《小雅》西周晚期至东周初年不理天《国风》西周末年至春秋中叶据此可知,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A.天子权威不断强化B.天道观持续衰落C.人文意识逐渐增强D.人性论走向成熟4.(2021年浙江卷1月)周王将子弟、功臣和臣服的先代贵族分封于各地,“制其畿疆而沟封之”,封国成为王朝的屏障。
对此制度解读正确的是A.周王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B.诸侯在封国享有世袭统治权C.血缘关系是分封的唯一依据D.维持了周朝四百余年的统治5.(2021年浙江卷6月)翻检西周史,周王朝的最高首领称“王”,周王发表诰命时用“王曰”,或“王若曰”。
周王又称“天子”,被视为天之元子,受天之命以君临人间。
这反映出西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A.神权与王权的结合B.嫡庶子孙为天下大宗C.“天下为公” D.“郡”“国”并行6.(2021年辽宁卷)如图为浙江杭州严家桥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距今约4000年的双钱结藤编残件图。
中国古代儒家文化概述PPT(共30张).ppt
孟子的思想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公孙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尽心上》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孟子·公孙丑》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
——《孟子·滕文公》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孟子(约前372-前289) 以及人之幼。
子曰:“仁者爱人。”
—— 《论语 ·雍也》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论语·颜渊》
为政以德 ,譬如北辰,居其所而
孔子(前551-前479 ) 众星共之。君使臣以 礼.臣事君以
忠。
——《论语·八佾 》
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 ;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 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 ——《论语·子路》
背景: 汉武帝时国力强盛,致力于建立一个大一
统国家,需要新的统治思想
“大一统”、“罢黜政百治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两 新儒学 伦理观:
君权神体授系”,“天人合一”
汉
思想上: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加强君权的需要
经学 特点:
以儒学为基础,兼采法家、道家、阴阳五 行家的思想,具有神学色彩。
(1)对当时:对加强西汉中央集权,防止分裂, “三纲五常”的具伦有理进道步德意义,适应了西汉社会的发展。
守己,恪守传统的等级秩序,才能消除人欲横流、名分紊 乱的时弊。 ②仁:“复礼”的关键在于“为仁”。 地位:“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以“仁”作为最高的道 德准则, 含义: “仁”就是“爱人”,尤其是爱自己的亲人。为“仁” 之本应从最亲近的血缘关系入手,首先是孝顺父母、敬爱 兄长,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 目的:若能形成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 朋友有信的状态,便能恢复礼制,实现社会秩序的安定与 人际关系的和谐。 ③义: 含义:孔子以“义”作为判断所有事物的价值标准,人们的 言行举止符合“礼”的规范和“仁”的精神,就是“义”。 正人君子应重义轻利。
弘扬中国传统孝道文化讲座孝文化教育PPT专题课件
那何为孝文化呢?孝文化最直接的含义还是善事父母。如《辞海》注释:“善事父母曰孝”, “对祖先也称孝”。这是孝文化最直接的含义。
孝的思想源于我国父系社会。“孝”字最早见于殷商甲骨文,距今已有4000多年,是写法 就是一个少年牵着一位老人的手慢慢地走。被尊为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即“孔子为曾 子陈孝道也”,成书于2000多年以前。 《孝经》说,孝是“德之本也,天之经也,地之义 也”,“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汉字教育的“教”字,就由“孝”和“文”组成。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啮指痛心—— 周曾参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百里负米 — —周仲由
中
国
二
十 四 孝 (4)检查:进行验收检查、定期检查及特别检查,发现隐患及时补救,防止事故发生。 ,xxxx业主单位应在组织领导、技术力量和资金来源等方面制定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芦衣顺母 — —周闵损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鹿乳奉亲 — —周剡子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扼虎救父 ——晋杨香
中
国
二
十 四 孝 安装第二块玻璃时,玻璃边角要用4mm厚橡胶皮特别保护,以免破碎或缺角。 3.1、主要人员职责: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弃官寻母 — —宋朱寿昌
插入图片
二十四孝:尝粪忧心 — —南齐庚黔娄
中
国
二
十 四 孝 倾覆力矩MK'=H0×F' H0=1m 3技术交底工作由班组负责人主持,班组技术员组织并负责交底,重大和关键xxxx由专业工程师负责技术交底,xxxx技术负责检查督促各班技术交底工作进行情况。
国
二
十 四 孝 ,场地周边汇水水量不超过0.152m3/ 大跑车行走速度V=10.0m/min,减速时间3.2s,碰撞0.5s,最大减速度a=0.4m/s2,间距B=9.0m。
人民版历史选修1课件:专题九一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二、新思想的演进 1.近代开眼看世界
林则徐 (1)人物:______________、魏源。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评价:迈出了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 步。 2.洋务运动的兴起
(1)时间:19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自强 (2)口号:“___________”、“求富”。 (3)评价
的争论,是中国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没落的封
建地主阶级在思想上的首次交锋。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3)影响:进一步开阔了知识分子的眼界,解 放了思想,为下一步的政治斗争做了舆论准 备和思想先导。 三、士人干政 1.背景:《马关条约》的签订,民族危机加
深。
2.表现 公车上书 (1)1895年,康有为发起“____________”。
法思想形成较完整的理论。(2)早期维新思想
没有付诸行动。康、梁将维新思想与挽救民 族危亡结合起来,迅速将其发展为救亡图存 的政治运动。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经典示例•技法荟萃
典型例题
例 (2012· 临沂一中月考)与早期维新派相比,康 ) 梁维新派的特点在于(
A.主张实行“君民共主”的政治制度
B.对洋务运动有所批评
①试图通过单纯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挽救
危机。 近代化 ②使中国在____________的道路上迈出了较大 的一步。 ③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3.早期的维新思想 (1)人物:冯桂芬、王韬、郑观应等。
栏目 导引
专题九
戊戌变法
君主立宪制度 (2)主张:学习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__。 (3)评价
论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专题论文
中庸之道: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中庸之道是中国文化的骨髓,作为一种方法论,它已经深深渗透到了与中国文化有关的每一个元素和成分之中,成为构成普遍的文化心理和社会心理的核心要素之一。
每个置身于中国文化视野中的社会成员,无论你愿不愿意,承不承认,你都无法摆脱那与生俱来的中庸的思维模式和价值观。
因此,正确地认识中庸之道,并加以合理的应运,既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无可回避的文化责任。
中庸思想起源很早。
《尚书》中就已经记载了很多关于古代圣王执中、行中的例子。
如《盘庚篇》的“各设中于乃心”、《吕刑》“罔非在中”、《诏诰》、《洛诰》的“时中”、《酒诰》的“作稽中德”等。
在《尚书·大禹谟》中,有被宋儒称为“十六字心传”的那一著名的箴言:“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尚书·洪范》记载,周武王向殷代的遗臣箕子请教国事,箕子提出九条大法,其中就有中道的思想:“无偏无颇,无偏无党,王道荡荡。
”由此,我们可以把《尚书》中强调“执中”的政治智慧,看作是中庸之道的思想源头。
“中庸”一词,语出《论语·雍也》。
孔子说:“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意思是,中庸乃至高的道德修养境界,长久以来,很少有人能做得到了。
孔子这样推许的“中庸”,其含义到底是什么?其境界到底又有多高呢?朱熹解释说:“子程子曰: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
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
”“中庸者,不偏不倚,无过不及,而平常之理,乃天命所当然,精微之极致也。
”这样,中庸一词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凡事都追求不偏不倚,无过不及的最为恰当的状态;庸,则是说这样做是不可更易的常理。
概括而言,中庸的含义就是,中是一种常理。
另一种解释来自汉代的郑玄。
他注解说:“中庸者,以其记中和之为用也;庸,用也。
”意思是,中庸,就是中道之运用。
这两种解释,在“中”的含义为中道上没有差别,只是在“庸”的含义上有一点分歧,而这一点分歧实际并不是本质性的。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
九年级历史专题训练(中国古代政治、经济、科技)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因作战有功获得爵位,老二在家勤于耕作免除徭役,老三则被国君派往小县为吏。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最有可能生活在()A.齐国B.楚国C.燕国D.秦国2.在我国古代,人们常以“牛”“耕”作为名、字,如孔子的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反映了牛耕技术在当时备受人们推崇。
牛耕的使用开始于()A.春秋战国时期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时期3.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中“嬴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A.东汉→三国B.西汉→东汉C.秦→西汉D.三国→西晋4.秦灭六国以后,秦始皇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的钱币是()5.“对于历史上任何一个闯入并扎根于农耕文化圈的游牧民族来说,接受同化是他们的终极命运”。
北魏孝文帝顺应时代潮流,毅然进行改革。
下列不属于孝文帝改革内容的是()A.说汉语B.穿汉服C.改汉礼D.以法治国6.从“地方推行郡县制,小篆成为规范字,焚书坑儒搞专制。
”这一顺口溜反映的是实行的统治措施。
()A.秦始皇B.汉武帝C.唐太宗D.宋太祖7.安徽萧县、怀远有葡萄、石榴和核桃等特产。
这些物种最先由西域传入中原是在()A.秦朝B.汉潮C.唐朝D.宋朝8.元朝是一个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其建立者是()A.成吉思汗B.忽必烈C.努尔哈赤D.皇太极9.“今我朝罢(废除)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牵制)不敢相压。
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这里的“我朝”应该是()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10.清专制统治力量加强的重要表现是()A.废除丞相制度B.设立东厂C.设立锦衣卫D.增设军机处11.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黄帝教民养蚕缫丝”。
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A.农耕文明B.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C.神话传说D.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12.电视连续剧《汉武大帝》热播后,很多人对汉武帝的文韬武略有了基本了解,其治国核心思想源于()A.法家思想B.道家思想C.儒家思想D.墨家思想13.中国古代史上实现从长期分裂走向统一的朝代有()①秦朝②隋朝③唐朝④元朝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14.《旧唐书》称: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中考历史复习专题突破篇专题九走向和谐世界构建和谐社会试题
专题九走向和谐世界构建和谐社会一、选择题1.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思想体系中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的是( )①仁者,爱人②贵贱有序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顺其自然,无为而治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2.孔子关于“仁”的学说有利于( )A.强化君主专制 B.建立和谐社会C.启发人思考问题 D.富国强兵3.下列人物中,继承和发展了孔子思想的是( )A.孟子 B.墨子C.韩非子 D.庄子4.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就是互助互爱,反对战争。
战国时期提出了这一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C.墨子 D.韩非子5.某项工程沟通了南北经济的发展与交流,成为贯通南北的动脉。
它是( )A.都江堰 B.隋朝大运河C.赵州桥 D.灵渠6.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西藏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是在( )A.唐朝 B.宋朝C.元朝 D.明朝7.少数民族与汉族的逐渐融合是促进历史发展的动力之一。
以下史实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有( )①北魏孝文帝学习汉族文化,加快了北方民族的融合②唐太宗完善了科举制,为社会发展选拔了更多人才③契丹政权吸收中原先进农耕文明,减轻人民负担④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与海外各国经济文化的交流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8.在某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为主题创办一期历史板报,可以收集的相关史料有( )①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②文成公主入藏③孝文帝改革④郑成功收复台湾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③④9.丝绸之路是中外联系的纽带,沟通中西的桥梁,被称为流动的“文化运河”。
以下不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的冶铁技术传到西方B.朝鲜的音乐传入中国C.中国的丝织品转运欧洲D.西域的葡萄传入中国10.友好交往源远流长。
下列史实能体现古代中印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是( )A.鉴真东渡B.张骞出使西域C.玄奘西行D.达·伽马远航11.下列人物中,曾到达红海沿岸和非洲东海岸,促进了我国和亚非各国友好往来的是( )A.郑和 B.戚继光C.李时珍 D.宋应星12.[2017·岳阳]随着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发展,各国在世界格局中能够占据有利地位的决定性因素是( )A.外交策略 B.综合国力C.国际合作 D.军事同盟13.[改编题]“帝引见朝臣,诏断北语……又诏革衣服之制……又诏改国姓为元氏姓。
中考历史 专题一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的交流
第2轮专题突破强化训练专题一中外古代文明及文明的交流1.(2021解析与检测,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虽至今未能发现夏禹及其王朝后代所处时代的文字记载。
但大量后世文献如:《史记》《尚书》《竹书纪年》等古文献都有对于夏朝的记载。
……这些史书在介绍夏朝历史时同样介绍了它的地理位置,而根据古地名等史料,二里头遗址就在史书记载夏朝都城的地理范围内。
材料二德国考古学家施里曼自幼向往铁马金戈的特洛伊疆场,陶醉于铿锵悦耳的荷马诗篇……1884年,施里曼在《荷马史诗》中所说的遗址,发现了位于坚固雄伟的城堡内的宫殿残迹。
它的正厅、门廊、庭院和整个轮廓与荷马诗中描述的奥德修斯等人的王宫非常相似。
(1)材料一有助于研究我国哪一朝代的历史?材料二可以为我们了解古代西方哪一文明提供重要资料?(2分)(2)两则材料共同反映了人类社会哪一特定历史阶段的状况?此阶段在人类文明史上处于什么地位?(2分)(3)两则材料在佐证历史方面有何共同之处?如果要了解古代世界其他区域文明的发展状况,还可以借助哪些真实性较高的史料?请举出一例。
(2分)2.(2021河南模拟,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1图2材料二文字是文化的载体,无论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化而来的,它浸润着文化发展的基因。
西方文化重理性,讲科学,而中国文化重感性,讲体悟。
中西方社会形态不同,也使中西方文字的发展轨迹有所不同。
在历经悠久的历史长河之后,逐渐形成了代表当今文字体系的两大板块:代表华夏文化的汉字体系和代表西方文明的拉丁字母文字体系。
(1)观察材料一的两幅图片,你能得到与文字相关的哪些信息?(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西方文字存在差异的原因。
(1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看待中西方文化的差异?(1分)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打破贵族和王室对教育的垄断;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提出“学而优则仕”;提出“因材施教”。
【2020高考历史】专题01 中国古代史(夏商周时期)
专题一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政治:奴隶社会的分封制和宗法制;封建社会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经济: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手工业、商业发达;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并缓慢发展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古代科技文化世界领先对外关系:由对外开放到闭关锁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具体史实】一、先秦和秦汉史(中国古代文明的形成与初步发展)先秦时期(前2070年—前221年)先秦时期: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奠基时期阶段特征:先秦是中华文明的起源时期,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和东周(春秋、战国),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的演进过程,即原始社会的出现、发展与解体,奴隶社会的形成(夏)、发展(商)、鼎盛(西周)与瓦解(春秋)以及封建社会的形成(战国)。
政治上:夏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国家,西周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周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或改革,逐渐确立了封建制度。
经济上:春秋时期,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加速了奴隶制经济基础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形成。
春秋战国时期形成的男耕女织的农耕经济(小农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金生产的基本模式,在此基础上,手工业和商业得到了相应的发展。
文化上:在学术领域,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在文学上,《诗经)和楚辞成为我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和浪漫主文文学的源头;在文字上,商朝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文字——甲骨文。
(一)夏商西周时期(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1、政治(1)王位世袭制:它的确立是我国政治文明的开端。
其继承方式为父死子继和兄终弟及。
▲王位世袭制按血缘关系传承王位。
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是私有制发展的结果,是”家天下取代“公天下”的开端,也是历史的进步。
(2)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①目的:周王加强对西周地方的统治。
(地方政治制度)②实施办法:周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儒 家 文 明11
儒家文明儒学演变一.孔孟之道1.孔子创立儒家学说背景:春秋战国是我国历史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也是我国思想发展史上百家争鸣的时代。
面对西周制度“礼崩乐坏”的现实,孔子提出一整套理论,并付之以实践。
目的:重建社会道德准则;规范社会礼仪行为;恢复社会正常秩序。
内容:“仁”——核心思想;“礼”——礼仪、制度、规范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重伦理、重人事、重实践、重教育影响与评价:孔子——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儒家学派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价值观;孔子——伟大的思想家。
以“仁”为核心,达到“礼”的规范,孔子的政治主张是保守的;孔子——伟大的教育家。
“有教无类”首创私学,扩大教育面(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拓宽教学面(“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教育教学思想(因材施教、因人而导的启发式教育);孔子——伟大的古籍整理家(《诗》《书》《礼》《乐》《易》《春秋》)《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言论的书籍。
是研究空子思想的第一手资料。
孔子的思想建立在忠君尊王的基础上,并极力维护西周等级制度,有轻视体力劳动的倾向2.孟子发展了儒家学说背景:战国,我国封建制度形成时期。
内容:性善论仁政说:民心向背;民本思想(民贵君轻);推己及人影响与评价:积极面:消极面:让统治者的统治合法化、让老百姓逆来顺受;轻视体力劳动(民本思想和民主学说是两个层面的东西,不能混为一谈)二.董仲舒——儒学的发展1.背景:在法家思想的指导下,秦国完成了统一;统一后的秦朝采用法家的主张治理国家却二世而亡了。
汉初,在道家思想指导下,“无为而治”的休养生息政策使西汉得以恢复和发展。
汉武帝即位时西汉国力强盛,然而,内部诸侯国势力恶性膨胀威胁中央统治;外部匈奴不断威胁中原安宁,为加强中央集权,抗击匈奴侵扰,西汉王朝的治国思想有“无为”转向“有为”。
董仲舒提出“大一统”理论为汉武帝接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的官学地位得以确认,儒家学说开始成为统治思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专题九中国古代儒家文明(一)一、选择题(共60分,每小题2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他的《全球通史》中提出:“……促成中国文明的内聚性的最重要因素,也许是通称为儒家学说的道德准则和文学、思想方面的文化遗产。
”我们现在要了解儒家思想的精髓,首先要参阅A、《春秋》B、《尚书》C、《论语》D、《道德经》2、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
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①“仁者爱人”②“敬鬼神而远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A.①②③B.①③C.①④D.①②④3、孔子主张“正名”即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试图把当时已经混淆的社会等级秩序矫正过来,达到规范人们的言行和使社会有“序”的目的。
它体现了孔子:A、强调“礼”B、重视“仁”C、提倡“德”D、主张“孝”4、据统计分析,《孟子》一书中关于水利的谈话多达11次,都涉及黄河洪水泛滥殃及邻国。
从当时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解决黄河泛滥的根本之道....在于()A.减少战争,各国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B.各国加强协调,统一治理黄河C.实现统一,中央集中力量治理黄河 D.各国各自为政,各自治理黄河5、《明史·太祖纪》记载:朱元璋读《孟子》,对某些语句不满,下令撤去孔庙中孟子配享的牌位。
后来,朱元璋特命重编《孟子节文》,对《孟子》进行删减。
孟子以下言论中,可能招致朱元璋不满的是A.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C.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D.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6、蔡元培在《中国伦理学史》中之所以赞扬古代一位思想家“提倡民权,为孔子所未及焉”,是由于他明确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
这位思想家是A.孙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7、宋应星说“丐大业文人,弃掷案头!此书(《天工开物》)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也!”这段话反映的是:A.文人应求取读书入仕的大事业B.生产技术与功名进取毫不相关C.对生产技术和知识的鄙薄D.对科举束缚人才和不务实际的愤慨8、“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思想之间的关系是()A.用政治上的统一保证思想上的统一B.用君权神授的思想来巩固统一C.用思想上的统一为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D.使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9、“分明挂了共和招牌,而国会议员居然大声疾呼,定要尊重孔教。
……我们要诚心巩固国体,非得将这班反共和的伦理、文学等旧思想完全洗刷于干干净净不可。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说此话的人是:A 林则徐B 康有为C 袁世凯D 陈独秀10、东方文明古国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含义的是A、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实行个人独裁B、全国权力集中于中央,地方必须听从于中央C、最高权力是民选的,地方权力是任命的D、国家对人民实行严格控制,人民赋税沉重11、中国历代王朝一向把外国视为夷狄,以夷夏分际傲视外国,认为“荒服之外,无非藩属,悉我臣仆”,以天朝上国自居。
无独有偶,古巴比伦乌尔第三王朝诸国王皆自称“天下四方之王”。
这种心态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封闭的地理环境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小农经济和强权政治B经济发展,文化发达,国力强盛,产生民族优越感C 统治者强调正统地位以加强对周边地区的控制D 统治者需要所有汉族地主阶级的支持12、中国古代为巩固统治,在经济基础方面往往实行(1)重农抑商政策(2)发展工商业政策(3)防止土地严重兼并(4)加强户籍管理制度A(1) B(2) C(1)(3)(4) D(2)(3)(4)13、专制集权制度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情况。
这里的“基本情况”最根本的是A法家思想始终占统治地位B小农经济占统治地位C地主阶级掌握政权 D中国疆域辽阔,各地经济文化差异大14、柳宗元说:“周之失,失之于制,不在于政;秦之失,失之于政,不在于制”他所指的周秦之制分别是A、分封制和中央集权制B、井田制和中央集权制C、奴隶制和封建制D、井田制和私田制15、《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揭示了西周分封的一个最重要的内在特征,即:A.周王亲自实施B.为了兼治天下 C.以血亲为纽带D.奖励有功之臣16、为了实现对全国的统治,把全国分成若干区域,进行分级管理。
这是行使中央集权统治的重要形式之一。
根据你的理解,以下制度中不属于地方行政制度的是A.郡县制B.九品中正制C.行省制D.承宣布政使司制17、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
”这段材料反映了秦朝A.推行分封制B.设立郡县制C.废除郡县制D.废除行省制18、谭嗣同189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
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A. 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B. 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C. 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D. 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据19、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A. 功绩-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 B. 考试成绩-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C. 考试成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功绩D. 功绩-品行才学-门第声望-考试成绩20、《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面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
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
”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A.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B.解除地方割据C.改变中央与地方的冲突D.改革官制21、《大英百科全书》在谈到考试制度时,明确地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公元前1115年),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公元前202年)。
”据此,说明我国早在什么朝代就有了考试制度A.商朝 B.西周 C.战国 D.秦朝22、西汉宣帝说:“吾家自有制度,霸王道之。
”这反映了西汉统治者自汉武帝以来的统治思想的特点是A.实行“仁政”B.严刑苛法C.清静无为D.外儒内法23、《日知录》说:“开元以后,四海晏清,士无贤不消,耻不以文章达。
其启诏而举者,多者二千人,少犹不减千人。
所以百才有一。
”这里赞赏的是:A. 秦朝军功授爵制B. 汉代察举制C. 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D. 隋唐科举制24、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到:“江、浙学风速变,……自宋以来那种以天下为己任的“秀才教”精神,却渐渐消沉了。
”。
你认为其中“消沉”的主要原因是:A. 康、雍、乾历朝文字狱之惨酷B. 清代书院官办,以廪饩(官府供给的粮食)收买士气C. 江、浙一带经济状况继续繁荣滋长D. 社会上足可培养一辈超脱实务的纯粹学术风气25、有人说:“乃借修四库全书,广事搜求,加以焚毁,或删订原书,去其违碍。
”此话反映了清政府修四库全书的实质是A. 鼓励百家争鸣B.保存文化典籍C. 焚毁删订原书D.加强思想控制26、西汉统治者总结秦朝历史,从“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的认识出发,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郡、国并行制度 B.颁布“推恩令”C.实行编户齐民制度 D.颁布“附益之法”27、“自贡举法行,学者知以摘经拟题为志,……余者漫不加省。
与之交谈,两目澄然视,舌木强不能对”与这种现象有关的是A.焚书坑儒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百家争鸣D.八股取士28、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主要针对的是:A、封建迷信活动B、陈腐、艰涩的旧文学C、封建专制制度D、儒家传统道德29、1906年,袁世凯为慈禧贺寿进贡一辆奔驰轿车。
不料,太后仅坐一下便弃之不用了。
原来,汽车解决不了“尊卑”问题,司机不跪且坐,还坐在慈禧的前面!这说明的最主要问题是A 慈禧生活俭朴B中国不需要汽车C中国汽车依赖进口D中国的近代化受到封建思想的阻碍30、三省六部制的积极意义在于A、中央机构有明确的分工与制约,提高行政效率B、加强了皇权C、解决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D、扩大了统治基础二、简释与问答题(共60分)历史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与史料的对话。
不同的人从史料中可以获得不同的感受和理解,感悟人类文明发展的轨迹。
下列试题选择了六个历史片段,试透过这些片段来发现中国古代文明长河发展中的时代特性,发现它所包含的方向和意义,从而解读发生在不同时空的文明。
31.秦初的争论(6分)(始皇二十六年)秦初并天下……丞相王绾等言:“诸侯被破,燕、齐、荆(楚)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通‘镇’)之。
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于群臣……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同‘仇’)……周天子弗能禁止。
……置诸侯不便。
”请回答(1)材料中王绾与李斯争论的焦点是什么?(2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3)怎样评价这项措施?(2分)32、皇权轴心下的中国古代政治体制(15分)在中国历史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似乎是一个永恒的政治主题。
不同时期有不同的中枢权力体系及其相应的地方控制网络。
材料一:汉哀帝说:“丞相者……统理海内,辅朕之不逮以治天下也。
”但朱元璋却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
”材料二: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短促)”。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能归纳出有关加强中央集权的四个焦点问题吗?(4分)(2)西周、秦、元三朝中央政府对地方的控制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3)从先秦到隋唐,历代中央政府是如何通过选官制度来支撑这个特殊的专制帝国大厦的(5分)(4)根据你所学的有关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内容,设想一下秦始皇、唐太宗、明太祖和雍正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这四位皇帝中哪一位权力最大?为什么?(3分)33、儒家思想的变迁(10分)材料一:汉武帝和他的近臣将所谓“儒术”扩展之后又延长,以至包括了有利于中央集权官僚政治所必需的种种理论与实践的步骤。
……孟子所倡导的人民生计与国本攸关也毫无疑问地被尊重。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1)依据材料一,归纳儒家思想对封建统治所起的作用,结合所学历史知识,说明儒家思想在封建社会中的地位。
(3分)材料二:至于三纲五常,为中国之大教,足下谓西夷无之矣,然考之则不然。
今按法国律例,民律第三百七十一条云:“凡一切子女,无论其人何等年岁,须于其父母有恭敬孝顺之心。
”——康有为《与朱一新论学书》(2) 19——20世纪前期,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面临了怎样的境遇?(1分)(3)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资产阶级维新派对儒家思想的认识和目的。
(2分)材料三:其实,“东亚现代性”虽然深受西欧和美国的影响,但却不只是西方发展模式的翻版而已……在塑造东亚传统方面起过决定性作用,长达数世纪的儒家可发挥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