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

合集下载

关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

关于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几点思考摘要: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对于保证企业资产安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有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是与企业的根本任务一致的。

本文就加强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进行探讨,分析了监督机制中存在问题,就如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国有企业国有资产监督机制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

就国有企业而言,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涉及到国有企业在企业生产经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国企改革发展和党风建设等方面的权力运行问题。

因而,如何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保证国有企业健康发展,是目前值得深入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1.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1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迫切需要。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主要是靠市场主体间的契约联结在一起的,政府在其中的作用主要是对经济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为了保证这些契约的公正和得到遵守,就需要强有力的监督,而要使监督真正落到实处,则必须建立健全科学完备的监督机制。

那种认为市场经济是自由经济,企业自主经营、自由发展,企业经营者不受约束监督的想法和做法是非常错误的。

1.2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是一种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企业制度,是一种规范化、法制化的企业制度。

它要求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主体。

显然,要保证现代企业制度健康有序地运作,就必须建立健全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监督保障机制。

1.3建立健全国有企业监督机制是反腐倡廉的可靠保障。

随着企业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深化,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日益显得重要和紧迫。

由于企业缺乏健全完善的监督机制,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通过利用现有法律法规的缺陷打“擦边球”,钻法律的空子或通过非法途径,利用手中权力,侵吞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牟取个人各种好处。

深化创新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几点思考

深化创新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几点思考

深化创新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几点思考【摘要】国有企业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深化创新,应重点把握三个主要环节,首先是能够夯实权力运行监控的根基,其次是能够把住权力运行监控的关键,第三是能够提供权力运行监控的保障。

工作实践中证明,把握好这三个重要环节,才是推进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前提和基础。

【关键词】国有企业权力监控深化创新国有企业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深化创新,是更好保证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规范、正确行使自身职权,不断提升企业管理整体水平的客观需要。

实践证明,深化创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必须紧密结合企业自身实际,牢牢把握“强化运作、创新方法、督导考核”三个重要环节,更加有效发挥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对国企各级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人员权力的规范和监督功能。

一、巩固基础、强化运作,是深化创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根基权力监控,是把重要职权作为监控内容,运用有效方法,对其运行情况实施监督管控。

深化创新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就是对监控内容的进一步拓展深化,对监控手段的进一步科学创新。

深化创新工作如果忽视了对重点职权的有效监控,就会因根基不牢而失去应有的生命力。

因此,工作实践中,必须把重点职权规范运转作为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首要任务,突出抓主体、抓上传、抓质量、抓优化、抓考核,大力强化规范运作,夯实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延伸的根基。

一是抓主体,增强推进工作的针对性。

让责任主体熟练掌握权力运行监控机制中的相关规定,是机制有效运转的前提。

要针对权力运行监控机制资料体积大、内容多、不便掌握的实际问题,将各责任主体应掌握的内容进行分类归纳、整理完善,突出重点、难点,制成各管理层次的用权必读手册、用权指南,以此提升监控主体规范用权的针对性。

二是抓上传,促进机制运转的及时性。

权力运行监控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途径,作为一种新的职权管理方式,保证监控内容的按时上传是有效运转的基础。

三是抓质量,保证传报内容的规范性。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国企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 完善国企监督机制

建立信息披露制度完善国企监督机制作者:韩雨来源:《今日财富》2022年第19期公民享有的监督及知情等权力,最核心的作用便是促使国有企业信息公开,这样便能有效防止如贪污受贿、权力徇私等违法违规行为。

根据国有企业在不断运行中的实际情况建立信息披露制度,逐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督机制,能够有效增加造假成本,更好地对国有企业发展进行监督,让国有资产得以保值增值。

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要求展开详尽分析,并深入探讨国有企业当前的信息披露制度存在哪些问题,再根据实际情况,就国企监督、信息披露等机制如何完善提出建议,以望能为推动国有企业更加稳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建议。

当前国有企业在不断运行的过程中主要实行权力分离制,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

当然,无论施行怎样的制度,公司治理过程均依仗着同一基础条件,便是股东的知情权。

对此,作为公司股东的公民自然也便享有了知情的权力。

根据《企业国有资产法》的规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而国家又属于人民”,这便意味着国有企业的最终所有者是全体民众。

因此,全体民众均平等享有知晓国有企业信息的权力。

通过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强化国有企业外部监督的重要基础条件。

因此,为有效避免国有企业在发展中出现内部人控制等问题,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信息披露制度,不断完善国企监督机制,从而充分凸显社会公众在国企发展中的外部监督作用。

一、信息披露制度的基本要求(一)披露信息的当事人信息需求与提供者均是所披露信息的当事人。

其中,根据信息需求者的层级进行合理划分,主要包括全体社会广大民众、国家各级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层等;所谓信息提供者则主要指国有企业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经营管理者。

在制定信息披露制度时便需要将不同对象进行合理划分,在不同程度予以透明化,以便使多层次信息需求能够逐步建立成良好的网络系统,这样能够更好地对经营者行为进行监督,以此方能确保信息披露制度能够将需求者的主观意志落到实处。

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

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

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国企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大多数国有企业贯彻落实党中央的政策、决策,初步形成纪检监察监督、监事会监督、审计监督及职工民主监督等多层次、多元化的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权力的运行、遏制了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和蔓延,初步实现“不敢腐”的目标。

但国有企业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滥用职权、失职渎职、贪污腐败现象仍然易发多发,可见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建设存在不足。

(一)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而不离,缺乏对权力的有效制衡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的议行合一的党委领导体制,党委既是决策机关,又是执行机关,同时党内监督机关也在其领导之下,导致权力相对集中,决策、执行、监督三权分而不离。

不少国有企业的主要领导集人、财、物大权于一身,企业的生产经营、资金管理、干部人事、职工招聘、职工福利等事项,都由“一把手”说的算,一支笔”签了办。

由于权力主体间存在较大位势差别,对权力没有进行科学的配置,权力仍过度集中在个别人手中,从而导致权力结构失衡,制约监督失效,最终结果是制度形同虚设,权力失控和滥用,滋生腐败现象。

(二)内部制约监督受束缚,监督合力无法发挥效能目前多数企业的监督体系更多的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基本缺乏对同级以及上级权力的监督意识。

这主要是由于国有企业多元化的监督主体基本属于企业内部机构,其人员编制、人事任免及经费等都依附于企业,监督机构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以纪检监察机构为例,虽然纪检监察机构实行双重领导体制,但其人财物权都在所在企业中,大案要案的查处必须事先向所在企业党委汇报,并由所在企业党委决定,纪检监察机构监督实质上是在企业党委的领导或引导下的监督,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权威性,自身的职责和权力不相匹配,职能发挥处处受制,不敢监督、不便监督的情况就会发生,对同级党委和行政实施有效的监督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浅谈如何建立有效的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监督和约束机制

3 强 化 监督 机 制 ,建 立 多渠 道 的监 督体 系
在国有企业中强化监督机制 , 要按照现代企业 制度的要求 , 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监督和制约机 制, 规范法人治理机制,以保证企业领导干部为民 用权,依法用权 ,及时发现和纠正权力运行过程中 可能出现的偏差。 一是要建立 民主科学决策制度和决策失误追究 制度 ,包括企业领导班子工作职责 、职权范围 、议 事规则与决策程序等制度。对于大额资金使用和人 事任免等重大事项 ,一定要按照民主集 中制原则 , 坚持集体讨论 ,按决策程序决策 ,防止个人决策的 主观随意和以 谋私问题的发生。 权 二是要建立企业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要把党 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纳人企业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议事 日 程。要 明确企业党组织和党政领导干部在党风廉 政建设方面应该担负的任务和责任 ,以保证党风建 设和反腐倡廉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是要建立企业党政组织之间相互制约的权力 关系,既适 应公 司法人治理原则 ,又符合发挥企业 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和保证监督作用 , 实行党政领 导交叉任职 , 集体领导,民主管理, 抉 策。 科I 四是要 实行企务公开制度。要认真贯彻 中共中 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 《 关于在 国有企业 ,集体 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深人实行厂务公开的通知》的精 神,确实把企务公开深人到企业经营管理领域 ,融 人企业的各项工作 中。首先 , 要制定企务公开 内 、 容 形式 、 程序以及运行机制。要把职工关心的热点和 难点,党风廉正建设的重点作为企务公开的主要 内 容 ,凡是重大决策和涉及职工切身利益 的大事 ,如 生产经营 、职工工资福利 、企业改制方案、职工安 置方案 ,关闭破产 、企业裁员 、 人员分流及劳动关 系的处理等属于法律法规规定以及需要经职代会审 议通过决定的事项 , 必须作为企务公开的重要内容, 事先予以公开 ,充分听取职工意见 ,并提交职代会 审议; 公开的形式要以职代会 为主要载体,并 以企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安排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安排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安排如何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形成制度安排。

第一步:强化宪法和法律制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确立了公民的基本权益和国家的基本制度。

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首先需要强化宪法和法律的制约作用。

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来实现:1. 修宪。

根据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对现行宪法进行修订,明确国家机构的职责和权力范围,加强对行政权力的限制和监督。

2. 加强宪法解释权的独立性。

建立独立的宪法解释机构,确保宪法的解释工作不受其他机构的干预,保障宪法的权威性和稳定性。

3. 完善法律体系。

加强对宪法和法律实施的监督和评估,修订与制定符合国情、科学合理的法律,强化对公职人员违法行为的追责机制。

第二步:建立独立、严格的监察机构。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的建立,需要建立独立严格的监察机构,对公职人员的权力行使进行监督。

以下措施有助于实现这一目标:1. 建立国家监察委员会。

将原纪委、监察局等机构合并,形成综合运行的国家监察委员会,确保其独立、公正地行使职权。

2. 完善监察职能和权限。

明确监察机构的职责,对公职人员的职务行为、财产等进行全面监察,打击腐败行为。

3. 强化监察机构的调查权。

赋予监察机构相关的调查权和取证权,确保其能够有效地开展工作,防止滥用职权和不作为行为的发生。

第三步:加强舆论监督和社会参与。

舆论监督和社会参与是制约权力运行的重要手段。

为了完善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应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新闻媒体的独立性。

保障新闻媒体的独立地位,杜绝政府对媒体的过度干预,便于媒体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报道。

2. 提供相关信息的透明度。

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制度,使公众可以了解政府的决策过程和行为,有助于舆论监督的发挥。

3. 鼓励社会组织的参与。

支持和鼓励社会组织对权力运行进行监督和参与,如民间的监察组织、公益组织等,为公正监督提供多元化的力量。

第四步:建立独立的司法机构。

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

国有企业加强权力运行制约监督路径思考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
制定考核标准
根据国有企业的特点和发展目标,制定科学 的考核标准。
实施绩效考核
对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进行绩效考核,将考核 结果与薪酬、晋升等挂钩。
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
聘请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国有企业进行 评价,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加强评价结果运用
将评价结果作为国有企业改进的重要依据, 促进企业持续改进和发展。
监督机制不健全
一些国有企业的监督机制 存在漏洞和不足,导致监 督力度不够,难以发挥制 约监督的作用。
信息不透明
一些国有企业的信息披露 不透明,导致外部监督难 以实施,也容易引发内部 人控制问题。
国有企业权力运行制约监督问题的原因分析
制度建设滞后
一些国有企业的制度建设未能跟 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导致现有的 制度难以满足实际需要,制约了
国内外案例比较与启示
比较分析
通过比较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可以发现不同国家在国有企业权力制约监督方面存在共同点和差异。
启示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以借鉴国外一些好的做法,不断完善我国国有企业权力制约监督机制。例如, 加强立法规范、完善监管体系、推行信息公开和透明度等。同时,也需要根据不同国有企业的特点和 实际情况,采取有针对性的制约监督措施,确保权力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
05
案例分析
某国有企业权力制约监督的实践案例
案例概述
某国有企业通过建立健全权力制 约监督机制,有效防范了权力滥 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
制约监督措施
该企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 制定权力清单、明确职责权限、 加强内部审计和外部监督等。
实践效果
这些措施有效地规范了企业内部 的权力运行,提高了企业的治理 水平和经营效益。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

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的几点思考
推进纪检监察体制改革
落实纪检监察双重领导体制,强化上级纪委对下级纪委的领导。
加强外部监督和社会监督
1 2
完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
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
强化舆论监督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及时曝光违法违规行为和不 良现象。
3
建立社会参与机制
拓宽社会参与渠道,鼓励社会公众参与国有企业 治理和监督。
信息公开透明
加强企业信息公开,定期向员工和社会公众披露企业运营情况, 接受社会监督。
监督权制约
党内监督
加强国有企业党内监督 ,发挥党组织在权力监 督中的作用,确保党的 路线方针政策得到贯彻 执行。
纪检监察监督
强化纪检监察部门的职 能作用,对国有企业领 导人员进行全面监督, 严肃查处违法违纪行为 。
决策责任追究
对重大决策失误进行责任追究,明确相关责任人的责任,防止滥用 决策权。
外部监督参与
引入外部监督力量,如独立董事、监事等,参与企业重大决策过程, 提高决策透明度。
执行权制约
分权制衡原则
在执行过程中,遵循分权制衡原则,确保不同部门和岗位之间权 力相互制约、相互协调。
内部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财务审批、内部审计、风险管理 等,防止执行过程中的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
监督合力逐步形成
企业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相互配合,形成监督合力 ,有效防范和化解企业风险。
制约措施更加有力
针对企业权力运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采取了一系列制约措施,确保权力在阳光下 运行。
研究不足与展望
要点一
研究深度有待加强
虽然对国有企业权力监督和制约进行 了一定的研究,但在某些方面仍显不 足,如对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企业的 差异性研究不够深入。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和国家战略性产业的主力军,其发展质量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利益的实现。

随着国有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和领域不断拓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权力运行不规范、制约不力、监督不到位等。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成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要。

一、加强权力运行制约权力是国有企业管理的核心资源,但也容易滋生腐败和不正当行为。

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对于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国有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

内部监督是国有企业管理的基础,其主要任务是监督企业的各项决策和行为,确保企业的正常运转和合法经营。

这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确保权力运行的规范和合法,同时加强对内部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他们的监督能力和水平。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外部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的约束。

国有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需要与各种合作伙伴打交道,为了减少不正当行为的发生,企业应建立起一套严密的约束机制,对外部合作伙伴和利益相关者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确保合作行为的合法合规。

国有企业还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员工的管理制约。

领导干部和员工是国有企业的中坚力量,但同时也是权力的使用者,为了杜绝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企业应加强对领导干部和员工的管理制约,确保其行为的规范和合法,同时对他们的监督和考核也应该更加严格。

二、加强监督力度监督是国有企业管理的重要环节,只有加强监督,才能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推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国资的监督。

国有企业的资金主要来自国家,而国有企业的盈利也应该回报给国家,因此国家需要建立起一套完善的国资监督机制,对国有企业的资金使用和盈利情况进行监督和审查,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和合理使用。

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

在管理过程中,决策和执行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而这些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

为了避免决策和执行的不规范和不合理,国有企业应加强对决策和执行过程的监督,确保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行为符合公司规章制度和国家法律法规。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家经济的重要支柱,承担着重要的经济责任和社会使命。

为了确保国有企业能够持续健康发展,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在严格的监督下,国有企业才能保持健康发展的状态,实现高质量发展和推动经济实现可持续增长。

本文将从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角度探讨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严格的权力运行制约。

在国有企业中,权力是一切行为的核心。

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可以有效地避免权力的滥用和不当行为的发生,进而保障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建立健全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发展需求,建立起健全的权力运行制约机制。

这包括明确权责清晰的组织架构和管理体系,建立依法治企、依规治企的管理制度,确保权力的运行和使用符合法律和规章的要求。

健全内部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建立起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内部监督。

这包括加强内部审计和监察机构的建设,建立健全内部审计、风险控制和内部监督的体系,确保权力运行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建立外部监督机制。

国有企业应当接受来自社会公众和政府的监督,建立起健全的外部监督机制。

这包括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管和监督,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公开和财务公开制度,接受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确保国有企业的权力在运行中不受到滥用和非法行为的侵害。

二、加强监督加强监督是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只有在严格的监督下,国有企业才能够规范运作,保持健康的发展状态。

加强对经营活动的监督。

国有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必须加强对自身经营活动的监督。

这包括建立健全的经营管理制度,确保国有企业的经营活动合法、规范、透明,避免利益冲突和不当行为的发生。

加强对企业治理的监督。

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是保障国有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加强对企业治理的监督,可以有效地规范企业的经营决策和行为,避免过度集权和腐败行为的发生,确保企业的稳健经营和持续发展。

国有企业健全“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的探索

国有企业健全“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监督机制的探索

4>文/万根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和人民 把国有资产交给企业领导人员经营 管理,是莫大的信任。

要突出监督重 点,强化对关键岗位、重要人员特别 是“一把乎”的监督管理。

作为“关键 少数”,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特别是“一 把手”地位特殊、作用重要。

健全“一 把手”权力运行监督制约机制,既是 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落实全面 从严治党的根本要求,更是实现国 有资产保值增值、提高国有经济竞争 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的现实需要。

一、存在的问题国有企业“一把手”在领导班 子和整体工作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 人、财、物的决定权、审批权、支配 权,权力大,责任和压力也大,是最 难监督,也是最需要监督的对象,既 是监督工作的重点,也是监督工作的 “老大难”“普遍难”问题。

1.制度建设滞后,执行乏力目前,国有企业逐步建立并形 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对权力运 行监督制约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但有 些制度仍然没有得到严格执行,存在着“四多四少”的问题:一是贯彻上级要求政策性内容多,本单位具体操作措施少,存在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的现象,未能明确哪些不能做;二是笼统条款、粗线条规定多,具体程序和标准性的内容少,伸缩空间较大,未能明确应该怎么做,三是强调制度建设多,要求落实执行抓得少,但未能明确谁来惩戒、怎样惩戒,缺乏应有的约束力;四是依靠领导人员自觉自主的多,通过制度和流程系统管理的少,以信任、要求代替了监督。

2.覆盖范围不够,仍有盲区从监督主体上看,外部有出资人监督、监事会监督、外部审计监督、专业机构监督,内部还有企业纪检、监察、审计等监督形式。

由于工作重点和监督方向各有侧重、在方式方法上既有交叉又有平衡,相互配合协调程度还有待提高,存在监督盲区,以致出现钻空子、打擦边球等现象。

注重对“一把手”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轻视在思想品德、生活作风方面以及八小时之外社交圈、生活圈的监督。

此外,面对逃避监督、反调查等现象,缺乏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国有企业内部监督贯通协同工作机制的研究与思考发布时间:2023-04-25T06:38:34.360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3年1期34卷作者:聂尚伟[导读] 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使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聂尚伟沈阳市烟草专卖局(公司)摘要: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使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聚力攻坚“七项提质行动”和“七大赋能工程”。

以“一点、两线、三面”打造精品“监督赋能工程”,以“四入法、五机制、六清单”保障监督机制高效运行,通过“123456”一条主线引领“大监督”机制迭代升级,把监督渗透到各项工作领域,推动监督机制贯通融合。

主题词:内部监督贯通协同信息共享形成合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使各项监督更加规范、更加有力、更加有效。

省局党组聚焦行业“三高”要求,紧扣辽宁烟草“十二字”发展方向,提出聚力攻坚“七项提质行动”和“七大赋能工程”。

其中,监督赋能工程是扎实推进辽宁省“7+7”提质赋能课题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监督机制贯通融合要以“一点、两线、三面”打造精品“监督赋能工程”,以“四入法、五机制、六清单”保障监督机制高效运行,通过“123456”一条主线引领 “大监督”机制迭代升级。

“一点”就是“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这个关键点“一把手”对一个单位、一个地区的工作起着统领的关键性作用,是一地一域的“风向标”,是“关键少数”中的“关键少数”。

党内没有不受监督、不受约束的特殊党员、特别干部,“两级班子”权力集中,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带坏队伍、搞乱党风行风,严重影响政治生态。

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指出,紧盯“关键少数”,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执行民主集中制、依规依法履职用权等情况的监督,明确了监督什么、怎么监督等方面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要深入贯彻中央及行业落实《意见》要求,深化对省局《具体措施》的贯彻落实,成立监督赋能课题专班,制定实施方案,把“两级书记”“两级班子”,特别是“一把手”作为重点监督对象,做到监督有抓手、可操作、能评估,进一步提高监督的有效性。

浅谈如何健全对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的监督机制

浅谈如何健全对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的监督机制

浅谈如何健全对国有企业“一把手”权力运行制约的监督机制摘要:国有企业的“一把手”在企业工作运行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在企业中起着组织、指挥和决策的主导作用。

因此,加强对国企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从源头上预防腐败,这是值得深入研究,从体制机制上去完善和解决的重大课题。

本文分析了目前领导人员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存在的不足,并联系实际,思考和研究了一些思路和措施。

关键词:“一把手”、权力制约、监督一、当前领导人员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行业动态和公司实际,在对国企领导人员,特别是“一把手”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上,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一)国有企业关键少数、特别是“一把手”权力集中,监督流于形式化当前,公司还没有真正形成依据《公司法》、现代企业制度的市场化、企业化的管理机制,一些行政管理的色彩依然存在。

这样就自然使得企业“一把手”的决策权、决定权、裁量权过于集中,使对其的监督制约产生了许多天然屏障,一定程度上弱化了监督的力量。

从上级监督的层面看,上级单位关注“一把手”完成经济和经营目标情况的分量多,关注对“一把手”监督制约的分量少。

从同级监督的层面看,由于权力的集中,使班子其他成员的话语权削弱,提出意见和建议的分量不足,导致不敢、不愿监督。

(二)廉政制度对“一把手”权力运行的作用发挥不够,实效性有待于进一步增强公司目前的廉政制度所适用的虽然是国企全体的领导人员,但对于“一把手”而言,还存在一些不接“地气”的环节。

制度对“一把手”的监督制约力度不大,措施也不够得力。

显现出,廉政制度只对“一把手”以外的人员管用,而对领导班子成员、特别是“一把手”却失去了制度应发挥的作用。

(三)监督方式单一,监督渠道有待于进一步拓宽目前,公司对领导班子成员的监督一般只局限于民主生活会、企务公开,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检查,以及一些重大节日期间的监督检查、监督方式单一,参与监督工作人员以纪委工作人员为主,人员结构不合理。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

关于进一步加强县属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的意见查阅数:614??各乡镇人民政府,县级各部门,竹园经济开发区,县属国有及控股企业:为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国有企业经营行为,壮大我县国有经济,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实际,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县国有企业监督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客观要求,是保证国有资产安全的迫切需要,是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做大做强国有经济、促进我县经济全面协调发展、确保全县“三大目标”顺利实现的重大举措。

健全完善的国有资产运营管理机制,是推进县属经营性国有资产优化重组、实现国有资产科学优化布局和保值增值、提高国有资本的运营效率、不断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和带动力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政府公共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离、构建国有资产监管新体制的内在要求。

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加强国有企业监督管理的重要意义,明确工作重点,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做好全县国有企业监管工作。

二、进一步明确国有企业监管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一)总体要求。

坚持“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依法监管、科学营运”的思路,坚持政府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出资人职能分开,实现“政资分开”、“政企分开”。

积极推进国有资产规范运营,优化和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的。

(二)基本原则。

坚持加快发展和效能优先的原则;坚持依法规范和有效监管的原则;坚持改革创新和做大做强的原则;坚持政企分开和政资分开的原则;坚持经营权和所有权分离的原则。

三、进一步完善国有企业监督管理机制。

(一)进一步理顺国有企业监管机制。

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监管、授权经营”的原则,企业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所有,由县政府代表国家对县本级出资企业履行出资人职责,享有出资人权益,建立和健全“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监督管理体制。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确保国有企业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行政方 式 , 高企 业 的行 政效 率 ; 于加 强 反 腐倡 廉 建设 、 提 对 发展企业 民主政治具 有重 大的现实 意义和长远 的指导意 义 。

意志运行 , 监控系统的监督显得软弱无力, 这种体制大大削
弱了职能监 督本身 的力度 。

国有企 业权力 制约和监 督机制 的现状
业实行政务 、 务公开 , 厂 这也是 提高权 力运行 的透 明度 , 强 加 人民群众 和社会对权 力 的制 约监 督 , 预防 、 少 和惩 治权 钱 减 交易等腐 败行 为 的滋 生 和蔓 延 , 挥 了 比较 好 的作 用 。但 发 是 ,目前一些 企业政务 、 厂务 公开 流 于形式 , 于企业 内的 对 普通职 工来说 ,对 本 企 业 的经 营状 况 、 务 状况 等 知 之 甚 财
当前 , 国有企业 的改革 目标 是 建立 现 代 企业 制度. 随着
3企业政 务 、 . 厂务公开 有限使 职工无法监 督 。 政 务 、 公开 即权力 运 作过 程公 开 , 是权 力 制约 监 厂务 这
督的前提 , 也是 贯彻权力 制约监督 机制运行始 终 的一 项基 本
现代企业 制度 的建 立 , 企业 的监督 由原来 主要上 级行 政管 对
董事会 、 经营 班子 形 成 的 经 营 决 策 系 统 ;另一 个 是 由党 组 织 、 事会 、 监 职代会 、 工会构 成的监控 系统 。这 两大 系统本应 是互 为制约 的关系 , 但在现 行的体制 中企业 的监督 系统人员 的经费 、 物资装 备 、 部 的职 务任 免 、 利待 遇 、 休安 置 等 干 福 离 切身利益 问题均 由经 营决策 系统支配 , 因此便 出现 了监督 客 体领 导监督 主体 、 督主体依 附于监 督客体 的现象 。这在 客 监 观上使监督 者缺乏执 纪 的 自主性 、 独立 性 , 以履 行监 督 职 难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现状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现状及应对措施

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现状及应对措施摘要: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中,通过加强监督法规、提升监管能力、改进内部监督机制和加大信息公开力度等措施,可以更好地促进国有企业的健康发展。

同时,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创新监督体系,以适应国有企业发展的新需求。

基于此,本篇文章对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现状及应对措施进行研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现状;措施引言国有企业在中国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健康发展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为了促进国有企业的正常经营和防止权力滥用,中国建立了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

1构建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意义首先,促进国有企业的合规经营。

通过建立科学规范的监督机制,可以有效防止国有企业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提高国有企业的合规程度,促进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其次,增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能力。

通过加强监督,可以有效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虚耗,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再次,推动国有企业的市场化改革。

构建健全的监督体系,可以促进国有企业逐步摆脱行政主导,转向市场运作,提高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的市场化改革进程。

最后,增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感。

通过加强监督,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重视社会效益,加强公益事业支持,推动企业履行社会责任,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2国有企业大监督体系的运行现状可以总结如下2.1监督手段不断完善国有企业的监督手段逐渐由传统的行政监督向法治监督和市场监督等多元化方向发展。

监督手段的多样化有助于更全面、更准确地监督国有企业的经营状况。

2.2监督机构不断增多目前,国有企业的监督机构包括国资委、审计机构、纪检监察机构等多个部门参与监督工作。

各监管机构通过密切协作,共同履行对国有企业的监督职责。

2.3监督力度逐渐加大近年来,国家对于国有企业的违法违规行为打击力度明显加强。

通过加大执法力度和公示曝光力度等方式,有效遏制了一些国有企业的不良行为。

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意见

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意见

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13.03.18•【字号】•【施行日期】2013.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正文河北省国资委党委关于进一步加强监管企业廉洁风险防控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意见近年来,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纪委的要求部署,经过不断的探索努力,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是强化权力运行制约监督的重要抓手,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有效措施,同时也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抓紧抓好。

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形成比较完善的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的要求。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省委八届三次全会对深入推进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做出的部署,切实推进省国资委监管企业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根据中央纪委《关于加强廉政风险防控的指导意见》(中纪发〔2011〕42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廉政风险防控深化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的意见》(冀发〔2013〕2号),结合企业实际,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按照“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的要求,认真总结和运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和经验,以制约和监督权力运行为核心,以岗位风险防控为基础,以加强制度建设为重点,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进一步做好清权、确权、晒权、控权工作,着力在拓展领域、完善措施、提高实效上下功夫,努力形成“体制机制制度加科技并融入文化”的监控模式,不断提高预防腐败工作的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二、基本原则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权力运行监控机制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党的建设特别是反腐倡廉建设结合起来,融入到企业各项业务工作和管理流程之中,自觉做到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坚持突出重点、改革创新,在全面推进的基础上,紧紧抓住腐败现象易发多发的重点领域、重要岗位、关键环节和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党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大胆实践、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有效预防腐败的新思路、新办法、新途径;坚持因企制宜、有序推进,根据本企业的特点,合理确定目标任务、方法步骤,加强对所属分、子公司的指导,积极稳妥、扎实推进;坚持强化责任、狠抓落实,既要注重做好工作部署和机制构建,又要抓好任务落实和制度执行,强化监督检查,严格责任追究,确保取得实效。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

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强调,要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推进权力运行程序化和公开透明。

这是我们党对权力本质认识的进一步深化,是在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方面的重要探索,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事关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课题作为领导全国人民掌握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中国共产党与其他非执政党派之间最根本的区别,就是手中掌握着国家权力。

权力具有两面性。

执政权力无疑为我们党实现政治纲领提供了重要条件,但也带来了被权力腐蚀的危险。

能否对权力加以有效的制约和监督,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直接关系党的形象和威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客观需要。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相比,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政治参与新期待新要求相比,还有不少亟待加强和改进的环节。

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现代民主政治的核心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保证。

必须抓住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这个关键,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科学配置执政的各种权力资源,保证权力正确行使,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客观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实现了由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以世界少有的速度持续快速发展起来。

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必然在更深层面上触动上层建筑。

一方面,要从制度上更好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减少对微观经济的干预。

另一方面,在市场失灵等情况下,要及时稳妥地采取宏观调控手段,保持经济持续平稳健康运行。

同时,还要特别防止一些政治权力非正常介入经济生活,造成市场机制扭曲和秩序混乱,侵蚀公共利益。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 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和重要支持,其发展对于国家的经济稳定和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由于国有企业具有权力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成为了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在当前的经济新常态下,国有企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了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必须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助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管理。

国有企业作为公众利益的代表者,其行为和经营活动必须对社会和公众负责。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可以使国有企业的运行更加公开透明,减少权力寻租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提高决策的合法性和公正性,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和有效利用。

通过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和外部监督制度,可以有效提高国有企业的透明度和规范化管理水平,促进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可以促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

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资本的代表者,其自身改革和创新是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可以减少官僚主义和权力寻租现象的发生,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创新营造良好的环境。

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可以推动国有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激发企业内部的活力和创造力,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还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市场的对接,推动国有企业向市场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实现高质量发展。

加强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国有企业不仅仅是经济组织,更是社会组织,其行为和发展不仅影响着企业自身,也关系到整个社会。

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可以使国有企业更加重视与社会的沟通和交流,更加注重与社会利益的平衡,推动企业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通过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和制约,可以促进国有企业与社会各界的合作与共赢,形成企业与社会发展的良好局面,为国有企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和支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办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摘要: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监督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较好地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进行制约,但从当前国有企业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来看,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存在着“弱监”、“虚监”、“失监”、“漏监”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是:个别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企业内部权力架构失衡、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企业外部监督主体较远,监督效力受制于监督距离;监督力量分散,缺乏监督合力。

解决上述问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育工作,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

二是明确细化监督内容,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因素。

三是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条件。

四是拓宽监督渠道,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五是完善干部管理,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力保证。

六是加强打击力度,这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办法和途径调研报告关于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办法和途径的调研报告一、导言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

确保权力正确行使。

越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这一具体部署,充分表明党中央对权力运行规则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执政理念。

改革开放后,政企分开的逐步实施,为国有企业发展增添了无限的活力和生机,但在发展的同时,国有企业也成为腐败行为的高发地带,如何加强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的监督,遏制腐败行为的产生,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成为一项紧迫的工作。

二、调研对象与方法根据市纪委监察局第四纪检组监察室的安排和部署,2009年12月8日至2010年2月12日,我们就如何健全和完善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监督机制,对6户市管企业进行了无记名问卷调查、座谈来了解国企干部职工对企业权力运行机制的建议和意见,同时还通过查看现场,查阅资料来了解企业发展情况,共有企业领导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和职工代表近500人参加了问卷调查和座谈活动。

三、调研结果及分析从调查问卷、座谈及查看现场、查阅资料了解的情况看,随着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企改革的深化,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管理体制中的监督体系已基本形成,较好地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进行制约,就国企内部而言,形成了以国企党组织、法人组织、纪检监察机构、审计机构和工会为监督主体的监督系统;就国企外部而言,形成了以上级党组织、纪检监察机关、外派监事会、审计部门等为主体的出资人监督系统。

但是,从当前一些国企权力失控、行为失范、腐败滋生、国资流失等问题看,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系的功能还没有得到较好发挥,存在着“弱监”、“虚监”、“失监”、“漏监”等问题。

产生这些问题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个别党员干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扭曲,在国企权力运行中为个人谋私利、捞好处。

如有些企业的权力部门在业务往来中存在着吃、拿、卡、要的不正之风。

二是企业内部权力架构失衡,监督主体受制于监督客体。

从国企内部权力运行看,企业的各项活动往往只按照经营决策系统的意志运行,监控系统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监督制约往往显得软弱无力。

具体表现为同级监督难、专门监督弱、民主监督虚。

如大多企业设立的纪委、审计、督察等部门,都要服从于企业党政主要负责的管理。

三是企业外部监督主体较远,监督效力受制于监督距离。

来自国企外部的监督特别是出资人监督,本来是打破“内部人控制”,形成权力制衡的强大力量。

但是,由于外部监督主体远离国企内部权力运作,“失监”、“漏监”也就难以避免。

具体表现为监督国企权力运行缺乏适时性、连续性、深入性。

如有些监督执法部门的驻企小组,其本身也担负着其他的工作任务,很难将精力全部投入到所驻企业的监督工作中去,也有些上级监督监察机关将一些年龄大的同志安排到企业派驻,工作干劲明显不足,而且由于外部监督主体的监督由于受到时间和接触面的限制,所能了解到的问题一般都是已经表面化的,很难发现国企深层隐藏的风险。

四是监督力量分散,缺乏监督合力。

国企内外监督部门虽然很多,但监督力量分散,监督资源没有得到有效整合。

各监督主体往往针对不同对象和环节分别开展单项的、分散的监督,不能将对事权、财权、人权、物权的监督有机整合起来,既分散了监督力量,又分割了监督信息,还增加了监督成本,难以形成监督合力。

如审计部门往往只针对财务、纪检部门只针对党员干部等等。

综上所述,在现行国有企业管理监督体制下,无论是内部的监督还是外部的监督,多为事后监督,都不足以对国企运行中的权力进行有效制约。

“看得到的监督不了,监督得了的又看不到”的矛盾仍然比较突出,国企内部仍然隐藏着较大的决策风险和道德风险。

在现实中,国企发展是否健康发展,往往取决于主要负责人能力水平和道德素质,所以,解决对国有企业权力运行的监督问题,是预防国企腐败现象发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之道。

四、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基于以上认识,我们认为,健全和完善国企权力运行监督体制,不仅要解决监督主体是否缺失的问题,更要解决各监督主体是否有机结合,监督的方式方法、手段措施能否实现监督到位的问题,既保证决策(董事会)、执行(经理层)、监督(监事会)三大体系之间的制衡,又保证现行体制下监督体系在权力运行中的监督效力。

为此,应该从以下几个途径入手:(一)加强教育工作,是监督机制建设的基础。

一是提高国有企业公职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对监督工作的认识,正确认识权力、义务和责任的关系,正确处理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积极支持监督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勇于开展自我监督。

二是牢固筑起抵制腐朽思想侵蚀的坚强防线,强化政策观念、是非观念,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时刻把国家的利益、企业发展、职工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坚持依靠法规纪律办事,坚决制止违法违纪问题在自己身上和身边发生。

三是增强监督工作的业务能力,提高工作艺术水平。

要加强宣传,善于协调,提高对监督的接受能力,努力使监督工作成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融入企业日常管理工作之中。

(二)明确细化监督内容,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是决策权的监督。

决策监督是一种高层次的、重要的关口监督。

对决策监督,主要是对决策权先进行合理界定,防止决策权力向个人过分集中,严格程序,决策规范,提高决策透明度,确保决策机制的公开化。

建立决策预告制度和重大事项调研论证制度,使决策更合理、更科学。

二是执行权的监督。

执行、实施是决策延续。

整个过程应以决策既定的原则、标准、要求、目标为尺度,监督执行方案、方法、步骤、措施、结果等,主要是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即事前监督实施方案,事中监督运行过程,事后监督实际效果,以确保执行权的实施。

三是按照民主、科学、透明的原则,对权力进行科学配置,合理分解,细化权力运作程序,使之便于开展监督,便于落实责任追究。

(三)改进与完善工作机制,是监督机制建设的重要条件。

要以打破“内部人控制”为关键,依托产权授予关系,着力健全国企出资人监督制约机制。

当前,国企监督难,难在“内部人控制”严重。

打破“内部人控制”,需要依靠出资人建立一种“来自于外、长驻于内”监督机制。

为此,要强化“三个派驻”:一是要普遍推行外派监事会制度。

2000年国务院开始向国有重点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这种外派监事会因为具有外在性、专业性、权威性,较好地解决了“看得见”和“管得住”的问题,对企业经营者发挥了重要监督作用,但是目前主要还只在中央大型国有企业中实施,有必要在省市管辖的国有控股或独资公司中进行推广。

二是要探索实行纪检监察机构派驻制度。

基于国有企业的资产性质(国有)、股权结构(一元化)和人员身份(国家工作人员)特征,纪检监察机关(机构)是一种不可替代的重要监督力量。

但是由于国企内设的纪检监察机构“监督难”,而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对国企权力运行又“难看见”,纪检监察的监督作用发挥还不充分。

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依托出资人监督,由上级纪检监察机关向国企派驻纪检监察机构,对派驻机构的领导任免、业务工作、工资福利实行统一管理。

这种派驻垂直管理体制,既有利于纪检监察工作在国企的开展,也有利于强化出资人监督。

同时,派驻纪检监察机构领导还可与外派监事会领导交叉任职,进一步增强监督的合力。

如可由上级派驻企业领导担任企业监事会的职务,以便更好地参与企业事务,便监察监督。

三是要坚持实行特派财务总监制度。

由国资部门向国企派出财务总监,对国企财务管理中的问题进行监督检查,是出资人监督的重要方式,对于从资金方面强化对国企领导人员的监督具有重要作用。

这一制度应当继续坚持,并逐步实行一个国企特派一名财务总监的办法。

这样可以进一步改善企业监督的领导体制,使监督工作更加有力、有效。

(四)拓宽监督渠道,是监督机制建设的有效措施。

要以增强“党组织权威”为重点,依托党的组织关系,着力健全国企党内监督制约机制。

国有企业是国家出资的企业,是属于全体人民的企业,我们党是代表人民执掌国家政权的党,党对国有企业的政治领导权,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削弱。

面对国企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健全国企党内监督制约机制,强化党在国企的核心地位显得尤为重要。

一是要积极推进“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由党的领导担任企业法人组织的负责人,实现国企党组织和法人组织的有机结合。

事实上,在国企改制之前,企业党组织所起到的作用同现代企业制度中董事会的作用,具有某种相似性:都具有决策和监督的职能。

在国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完全可以通过实行“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办法,使部分党委委员进入公司董事会,党委书记担任企业董事长。

这样的办法,可以使党组织通过董事会这一载体,促进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国企的贯彻执行,更好地发挥党委对企业重要人事任免、重要项目安排、大额度资金使用等重大决策的监督作用。

二是要健全完善对国企的巡视制度。

上级党组织要针对国企法人治理结构短时间内难以完善、自我约束能力还不强的现实,组织巡视组深入国企特别是国有独资企业开展巡视工作,了解国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执行情况,了解国有企业领导人正确行使权力、保持清正廉洁的情况,并认真听取和研究巡视组报告的问题,通过采取必要措施进行处置,强化对国企领导人员的党内监督。

同时要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对企业合理合法运行有力支持、宣传,对违法、违纪的行为予以毫不留情地揭露和抨击。

还要推进群众监督的不断深入,继续通过厂务公开、职工代表大会、“恳谈会”、“诤言会”等形式,就企业发展的大政方针,企业发展规划,重大投资、重大事项,以及职工关心的热点及企业发展中的难点等方面,征求企业员工,企业客户以及消费者的意见和建议,让广大职工群众对企业的事权、财权、物权、人权进行评议和监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