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服饰调查报告
海南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研究
![海南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dee0e9f7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3e.png)
海南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研究海南黎族是海南省的土著民族之一,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
其中,黎族杞方言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他们交流的工具,更是他们独特的身份象征。
而传统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对于传承和展示黎族杞方言文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黎族杞方言是黎族人口较多的地区使用的方言之一,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西部地区。
相比于普通话,黎族杞方言更加复杂,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
杞方言有着丰富的词汇和独特的语法结构,它既是黎族人民生活中的重要工具,也是他们与外界交流的媒介。
传统服饰在黎族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通常由头饰、上衣、裤子和鞋子组成。
头饰采用黎族特有的编织工艺,常常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搭配着独特的花纹和装饰品,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
上衣和裤子则采用黎族传统的刺绣工艺,以精湛的技艺刺绣出各种图案和纹样,展现出黎族人民的智慧和美感。
鞋子则采用黎族特有的编织技法,经过反复打造和修饰,既舒适实用又美观大方。
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的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黎族文化的独特之处,还对于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研究传统服饰,可以深入了解黎族人民的生活习俗、价值观念和审美情趣。
同时,传统服饰的研究还可以促进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保护和弘扬黎族杞方言文化的独特魅力。
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黎族杞方言文化,我们应该积极开展传统服饰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一方面,应该加强对传统服饰制作技艺的培训和传承,推动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的继承人培养。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展览、演出等形式,将传统服饰呈现给更多的人群,提高人们对黎族文化的认知和理解。
总之,海南黎族杞方言传统服饰作为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传承和展示黎族杞方言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传统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保护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黎族杞方言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黎族服装调研报告
![黎族服装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bc2ce504531b90d6c85ec3a87c24028905f854b.png)
黎族服装调研报告黎族是海南省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有着独特的服装文化。
黎族服装以其鲜艳多样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而著名,是黎族人民的重要文化象征之一。
黎族男性的传统服装通常由一件长袍和裤子组成。
长袍通常是用蓝色或黑色的布料制成,上面装饰有精美的刺绣。
裤子一般是黑色的,长度达到脚踝。
传统上,黎族男性还会佩戴一顶竹帽,并用布条固定在头上。
这种传统服装非常适合海南的炎热气候,既可以保护身体不受太阳暴晒,又给人一种轻松自在的感觉。
黎族女性的传统服装则更加华丽多样。
传统女装一般由上衣、裙子和头巾组成。
上衣有短袖和长袖两种款式,通常都采用鲜艳的色彩,如红色、黄色和绿色。
上衣的胸前和袖口都会装饰上刺绣花纹,展示出黎族人民精湛的刺绣技艺。
裙子通常是长款的,用绸缎制成,上面也有各种各样的刺绣,使整个服装显得娇美而华丽。
头巾也是黎族女性服装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使用亮丽的颜色,并与上衣的颜色呼应。
随着时代的发展,黎族服装也在不断变化和创新。
如今,虽然许多黎族人民已经穿上了现代化的服装,但传统服装在黎族社区和黎族文化活动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
黎族人民非常重视传统服装的保护和传承,许多年轻人都会在特殊的场合穿上传统服装,以示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黎族服装的研究对于了解黎族文化和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黎族服装美丽而精致,反映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彰显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气质。
黎族服装的刺绣工艺和裁剪技术更是凝结了黎族人民多年来的智慧和心血。
因此,加强对黎族服装的保护和研究,不仅可以促进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也可以为我们认识和了解黎族人民作出贡献。
综上所述,黎族服装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鲜艳多样的色彩和精美的刺绣而闻名于世。
黎族服装体现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也彰显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气质。
加强对黎族服装的保护和研究,对于促进黎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有何特色?
![“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有何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fbeac545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40ecc6d.png)
“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有何特色?一、传统服饰黎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他们有着独特的服饰文化。
黎族女性常穿着色彩鲜艳、绣满花纹的长袍,袍身上常绣有寓意吉祥的动植物和图案。
这些绣花图案经常是由红、黄、蓝等鲜艳颜色构成,给人一种充满活力和喜庆的感觉。
而男性则常穿宽松的长衫和长裤,常以蓝、黑、灰等深色系为主,体现了他们的朴实和内敛。
二、头饰及配饰黎族人民非常注重头饰和配饰的搭配。
女性常戴着花朵饰品,如花簪、花环等,增添了女性的娇美和柔情。
他们还擅长用珠子和彩色线组成项链、手链、腰带等配饰品,以展示他们的手工艺和审美观。
三、民俗习惯1.祭祀活动:黎族人民对于神灵崇拜非常重视,每年举办各种祭祀活动,以表达对神灵的敬意和祈祷丰收的心愿。
他们在祭祀神灵时,常常会穿着传统的服饰,手持鲜花,排列整齐地跳起舞蹈,表达着对神灵的敬仰和感激之情。
2.婚嫁习俗:黎族的婚嫁习俗十分独特。
在黎族社会中,常以红色为主要婚礼装饰颜色,寓意着喜庆和好运。
新娘婚礼当天会穿着华丽的黎族传统婚装,头戴花环,由女性长者帮忙打理头发,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
3.节日庆典:黎族人民非常重视传统的节日庆典,如黎族年、黎族傈僳族歌舞晚会等。
在这些节日庆典中,人们会穿着传统服饰,载歌载舞,共同庆祝节日的到来。
这些传统习俗使得黎族的文化得以传承和保留。
四、黎族服饰和民俗习惯的意义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不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达,更是对于他们独特文化身份的体现。
通过这些传统的服饰和习俗,黎族人民不仅继承了自己的历史文化,更加深了黎族人民之间的情感纽带。
这种身份认同和文化传承不仅对于黎族人民自身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也对于丰富中国多民族文化,促进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今天的社会,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并学习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这种传统文化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通过黎族的服饰和民俗习惯,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认识黎族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中华民族的多元发展与繁荣。
海南黎族服饰展示研究
![海南黎族服饰展示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8fab081cba1aa8114431d98a.png)
中国传统服饰黎族的朴实与民族特色
![中国传统服饰黎族的朴实与民族特色](https://img.taocdn.com/s3/m/731114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ef.png)
中国传统服饰黎族的朴实与民族特色中国是一个拥有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国家,其传统服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民族特色。
而黎族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其传统服饰更是以朴实和独特而著称。
本文将介绍黎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历史演变以及对当代时尚的影响。
黎族传统服饰以其朴实而著称,这与黎族人民生活的特点和环境息息相关。
黎族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海南省,这里的气候炎热湿润,人们日常生活以农耕为主。
因此,黎族传统服饰注重舒适度和透气性,材质多采用天然纤维,如棉麻与蚕丝等。
这些材料不仅凉爽舒适,还能保护肌肤与适应当地的气候条件。
黎族传统服饰注重实用性,采用宽松的剪裁和简洁的款式。
男性通常穿着一件上衣,称为“妮”或“哪特”,下身则是长裤。
而女性则穿着一种名为“维尔西”的长袍,上面缀有花纹和刺绣,展现了黎族特有的手工艺技巧。
传统服饰的颜色主要以浅色为主,如白色、浅蓝色等,这与当地的自然环境相协调。
黎族传统服饰也体现了丰富的民族特色。
在服饰装饰方面,黎族人民善于利用自然资源,并以其独特的手工艺技巧制作各种饰品。
例如,黎族妇女常常佩戴银质首饰,如耳环、项链和手镯等。
这些银饰以其精美的雕刻和细腻的工艺而闻名,不仅起到装饰作用,更代表着黎族人民对美好生活和幸福的追求。
另外,黎族人民还注重头部的装饰。
男性常戴着一顶叫做“木头帽”的帽子,用于遮荫防晒。
而女性则更加注重头饰的设计,会戴上名为“黑头巾”的丝巾,并用细线绣上各种花纹和图案。
这些头饰不仅显示了黎族人民的审美观念,还反映了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崇拜。
黎族传统服饰在历史演变中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随着现代化的进程和文化的交流,黎族传统服饰逐渐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形成了新的样式和款式。
例如,现代的黎族服饰在设计上更加注重时尚和个性,同时保留了传统服饰的元素和特色。
这种融合使得黎族传统服饰更加适应现代人的需求,并能在不同场合展现其独特的魅力。
在当代时尚界,黎族传统服饰也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
独具特色的海南土著黎族服饰——黎锦的调查报告
![独具特色的海南土著黎族服饰——黎锦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c5932e10661ed9ac51f301.png)
课题名称:独具特色的海南土著黎族服饰
——黎锦的调查报告
I、开题报告
开题时间:2013年7月5日
拟结题时间:2013年7月26日
II、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
III、结题报告
III.1课题背景
中国有56个民族,黎族是其中之一。
黎族的土著服饰——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它的历史已超过3000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III.2研究目的
III.2.1 通过对黎族文化的考察,了解黎锦图案、工艺流程等问题,学习科学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
III.2.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III.2.3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III.2.4 开拓视野,感受丰富多彩的黎族文化
III.3研究方法
a、网络搜索
b、查阅书籍、历史文献
c、采访博物馆馆长,黎锦公司的工作人员
III.4研究过程
III.5采访记录
…….省略
黎锦制作精美,色彩鲜艳,花纹图案精美,在纺、织、染、绣方面都体现了黎族民族特色。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
省略。
海南黎族服饰浅考
![海南黎族服饰浅考](https://img.taocdn.com/s3/m/c56e6803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6.png)
海南黎族服饰浅考海南岛主要居住有黎族和苗族两个少数民族。
黎族是海南最早的居民和开拓者,也是我国最早从事棉纺织的民族之一。
《尚书·禹贡》:“岛夷卉服,蕨篚织贝”是对海南岛先民从事纺织业的记载。
“贝”指吉贝,在黎语中是棉花的意思。
秦汉时,黎族人民生产的“广幅布”更是驰名海内。
据《后汉书》记载:“幅广五尺,洁白不受垢污。
”说明当时黎族的纺织技术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
宋末元初,著名的纺织家黄道婆流落崖州,曾虚心学习黎族人民先进的纺织技术,并结合汉族的织造技术,大胆革新,发明了脚踏纺车,改革了织机,为发展我国的棉纺织事业作出了贡献。
据考古资料证实,黎族先民早在一万年以前就已在海南岛上劳作生息。
在长期的繁衍、迁徙发展过程中,黎族形成了几个方言群体。
按习惯沿用的五个支系方言群的称呼是“侾”、“杞”、“赛”(加茂)、“润”、“美孚”。
五个支系的服装各不相同,即使是同一个支系,由于居住的地理位置不同,不同乡镇的服装也有所区别。
但总体上不失其共同特征:女子服装上装色彩基本上是黑、蓝两种,平面直线裁剪,无领无纽,对襟或贯头式。
下装为织花筒裙,由于居住的地理环境不同,筒裙的长度从短在膝上到长及脚踝而各具特色。
如沿海平原地区妇女多着长筒裙,深山地区妇女多穿中筒裙或短筒裙。
这正反映出服装形制的确立是与生活环境和生产方式的需要相关联的。
侾黎主要分布于海南黎族自治州的西南部,以乐东为中心,加上三亚、东方形成一个大的聚居区,也有部分散居于白沙、昌江、陵水等地。
黎人口约占黎族总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八,是黎族人数最多的一支。
黎男子上衣多为麻织、原色,衣底边缘留穗,下身穿三角布。
女子上衣为大襟,是汉化的产物。
裙装有长筒裙和中筒裙之分。
靠近沿海汉区的多穿着长筒裙,花纹不明显,通常为横条纹或水波纹。
山区地带妇女多头裹黑巾,穿着中筒裙;上衣开襟无领,襟边系铜钱,胸前佩带银制项圈。
“罗勿”妇女还将长短不同的衣服互套,不掩盖花纹,以显示心灵手巧。
黎族文化调研报告
![黎族文化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ed582c7b8d528ea81c758f5f61fb7360b4c2bb0.png)
黎族文化调研报告一、介绍黎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广西壮族自治区。
黎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民族之一,拥有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
本调研报告对黎族文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
二、黎族的历史和发展黎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三千年前后,他们是古代南方的土著居民之一。
在古代,黎族人主要以农耕为主要生活方式,同时也从事捕鱼、狩猎等活动。
黎族文化的发展过程中,受到了汉族、壮族、苗族、海南人等不同民族的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特色。
三、黎族的语言和文字黎族拥有自己的语言,属于汉藏语系中的壮侗语族,并且还有一套独特的文字系统。
黎族文字是一种象形文字,非常神秘而古老。
黎族人在传承和使用黎文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并积极开展相关的研究和保护工作。
四、黎族的传统习俗黎族的传统习俗丰富多样,反映了他们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例如,黎族人非常重视婚姻和家庭,婚礼是一个非常庄重的仪式。
此外,黎族人还喜欢举办赛龙舟活动、舞狮子、舞龙等传统节日和表演,以庆祝丰收和祈祷吉祥。
五、黎族的手工艺品和工艺技术黎族人擅长制作各种手工艺品,包括竹雕、木刻、织布、编绳等。
特别是黎族的纺染技术非常独特,他们采用天然植物染料和传统的织布工艺,制作出色彩鲜艳的布料和服装。
六、黎族的音乐和舞蹈黎族的音乐和舞蹈是他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黎族的音乐节奏欢快、节奏感强,常常和舞蹈结合在一起。
黎族人会跳踩踏舞、猫步舞等各种传统舞蹈,表达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追求。
七、黎族的宗教信仰黎族的宗教信仰以自然崇拜为主,他们崇尚自然、崇拜山水,并且对祖先有着深深的敬意。
黎族人还会举行一些仪式和祭祀活动,以祈求风调雨顺和祖先的保佑。
八、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黎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政府加大了对黎族民间艺术、文化节日、传统村落等的保护工作,并在教育体系中加入相关的课程和教材,以促进黎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九、结语黎族文化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独特鲜明的特点使得黎族成为中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瑰宝。
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以美孚黎服饰为例的服装研究及设计的开题报告
![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以美孚黎服饰为例的服装研究及设计的开题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dbeab7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ef.png)
海南黎族服装研究及设计实践——以美孚黎服饰为例的服装研究及设计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海南黎族人是中国南部的一个民族群体,拥有独特的文化遗产和传统服装。
黎族服饰是黎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和地域特色。
然而,由于现代生活方式的影响和文化传承的缺失,黎族传统服饰正在逐渐消失。
因此,对海南黎族服装的研究及设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海南黎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特点,借鉴传统元素并结合现代时尚元素,创新设计一系列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黎族服饰。
同时,借助本次研究及设计,旨在推广黎族文化、传承黎族传统服饰,并探索黎族服装产业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发展道路。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内容本次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海南黎族服饰的历史、文化背景及特点研究;(2)现代时尚与黎族传统元素的结合;(3)美孚黎族服饰的设计及生产实践。
2. 研究方法(1)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黎族服饰的历史、文化传承和特点。
(2)实证研究法:调研黎族地区的服装市场和商业模式,了解服装生产和销售情况。
(3)设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借鉴现代时尚元素和黎族传统元素,创新设计美孚黎族服饰。
四、研究意义1. 借鉴传统元素,推广黎族文化和传统服饰。
2. 创新设计黎族服饰,拓展海南黎族服装产业发展道路。
3. 探索服装文化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对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生活方式产生积极影响。
五、预期成果本次研究的预期成果如下:(1)形成一系列符合现代人审美需求的黎族服饰设计方案;(2)推广黎族文化和传统服饰,促进黎族服装产业的发展;(3)通过本次实践,提高设计水平和创新意识,拓展个人职业发展道路。
六、论文结构安排本文共包括以下章节:第一章绪论第二章黎族服饰的历史和文化背景第三章黎族服饰的特点及设计元素第四章现代时尚元素与黎族传统元素的结合第五章美孚黎族服饰的设计及生产实践第六章结论参考文献。
暑期社会实践黎锦
![暑期社会实践黎锦](https://img.taocdn.com/s3/m/85f27b90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be.png)
随着暑假的到来,我怀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探索的热情,参加了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这次活动的主题是“探寻黎锦文化,传承民族瑰宝”,旨在让我们这一代年轻人深入了解黎族的历史文化,传承和弘扬这一独特的民族艺术。
一、活动背景黎锦,又称黎族织锦,是黎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一种古老的手工织锦技艺。
它以其独特的图案、绚丽的色彩和精湛的工艺,被誉为“东方的刺绣艺术”。
黎锦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黎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族文化的象征。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的发展,传统手工艺逐渐被机器生产取代,黎锦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民族文化遗产,我国政府和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加强黎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二、活动过程1. 学习黎锦制作技艺在活动开始,我们首先参观了黎族织锦工艺展示馆,了解了黎锦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图案寓意。
随后,我们跟随黎族织锦传承人学习黎锦的制作技艺。
从选材、纺线、染色到织造,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和乐趣。
在传承人的指导下,我们亲自动手体验了黎锦的制作过程。
虽然一开始手法生疏,但在不断的尝试和摸索中,我们逐渐掌握了织造技巧,感受到了黎锦的魅力。
2. 走访黎族村落为了更深入地了解黎锦文化,我们来到了黎族村落进行实地考察。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黎族人民的日常生活,了解了他们的风俗习惯和传统信仰。
我们还与黎族妇女进行了交流,学习她们如何运用黎锦制作服饰和生活用品。
在走访过程中,我们看到了黎锦在黎族人民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从日常衣物到节庆装饰,黎锦无处不在。
这让我们深刻认识到黎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黎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
3. 举办黎锦文化展览为了更好地宣传黎锦文化,我们组织了一次黎锦文化展览。
展览展出了我们亲手制作的黎锦作品,以及黎族织锦传承人带来的精美黎锦。
我们还邀请了一些黎族艺术家现场展示黎锦制作技艺,吸引了众多观众前来参观。
在展览过程中,我们通过讲解和互动,让更多的人了解黎锦文化,激发了大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黎族服饰调研报告
![黎族服饰调研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08c2a45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72.png)
黎族服饰调研报告黎族是中国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云南省的部分地区。
他们的服饰文化丰富多样,展现了他们独特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方式。
以下是黎族服饰调研报告。
一、黎族服饰的特点1. 鲜艳多彩:黎族服饰以鲜艳的颜色和多种花纹为特点,常见的颜色包括红、黄、绿等。
这些鲜艳的颜色和花纹反映了黎族人民对生活的热情和乐观。
2. 手工编织:黎族服饰大部分采用手工编织的工艺制作而成,常见的编织技法包括织布、编带等。
这些手工编织的服饰具有独特的质感和纹理,富有民族特色。
3. 踩花鞋:黎族妇女常常穿着踩花鞋,这是一种用布料做的鞋子,鞋底上有花纹。
踩花鞋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而且可以显示黎族妇女的婀娜多姿和优雅。
4. 红头巾:黎族男子经常戴着红头巾,红色被视为吉祥的颜色,能够辟邪避祸。
红头巾给人以勇敢和阳刚的感觉,展现了黎族男子的豪迈和自信。
5. 铜铃配饰:黎族妇女经常佩戴铜铃,铜铃被认为能够驱邪辟斗,保护妇女和家庭平安。
这些铜铃不仅具备神秘的宗教象征意义,而且也是一种美丽的装饰品。
二、黎族服饰的分类根据用途和场合的不同,黎族服饰可以分为日常服饰、节日服饰和婚礼服饰等几个类别。
1. 日常服饰:黎族人民的日常服饰主要是便于劳动和生活的衣物。
男子常穿长衫、短衣、短裤等,而妇女则穿长袍、披巾等。
这些服饰具有简单、实用和舒适的特点。
2. 节日服饰:在黎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和活动中,人们会穿上特殊的节日服饰,以示庆祝和纪念。
这些节日服饰通常比较华丽,加入了更多的装饰和绣花元素。
3. 婚礼服饰:黎族的婚礼是一个重要的社交活动,所以黎族人民在婚礼上会穿上特殊的婚礼服饰,以示庄重和喜庆。
新郎和新娘都会穿上丰富多彩的服饰,并佩戴各种珠宝和配饰。
三、黎族服饰的变迁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黎族服饰也经历了一些变迁。
尤其是在现代化的影响下,一些黎族年轻人开始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他们逐渐改变了传统的服饰风格,更多地穿着西式服饰。
然而,许多黎族人民仍然保持着对传统服饰的喜爱和传承。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b490a52276eeaeaad0f3305b.png)
黎族织锦社会调查报告摘要:黎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
黎族,自称“赛”,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岭南民族的一支。
黎族人民主要居住在海南岛的中部和西南部,也有黎族汉族杂居的.黎族的工艺美术,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纺织工艺了。
海南黎族妇女精于纺织,对于木棉和本地棉花的纺织尤其独具匠心。
我的学校在海南国兴中学,那是少数民族学校,再次,我就通过暑假的社会实践以及整理的资料与大家分享海南黎族的纺织工艺--黎族织锦。
关键词:黎族黎族织锦海南一、调查情况今年暑假,我参加了海南大学生返乡支教活动,这次返乡支教,主要是去比较海南比较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支教,而我在的支教地点是海南陵水黎族自治县。
在那里我接触了黎族本地居民,在我的学生中也有好几位是当地黎族居民.由于我的高中学校是少数民族学校,每年农历三月三都会举行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对此,我也对黎族文化产生很大兴趣。
黎族三月三在汉族地区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跳竹竿舞,我也经常参加竹竿舞比赛。
但是,这次调查我最感兴趣的是黎族织锦.原因很简单,我高中学校与俄罗斯某校交流,校长互换的礼物不是竹竿二十黎族织锦。
所以,我把我在学生之间了解的黎族织锦和所查的资料整理所得这篇报告。
二、黎族织锦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
在海南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因而驰名古今中外。
黎锦不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更蕴涵着浓厚的古老原始的中华文化。
图一:黎族少女穿着黎锦服饰我这次的社会调查就是研究黎锦的文化内涵、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前景。
三、黎锦的历史黎族织锦(简称“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了二千多年.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里的:“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说明黎族妇女很早就懂得从植物中提取纤维作为纺织的原料。
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研究
![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0b0152c1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ffd1a79.png)
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研究黎族是海南省的重要民族之一,他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
在黎族的传统文化中,方言和传统服饰是两个重要的方面。
本文将对海南黎族赛方言传统服饰进行研究。
首先,黎族的方言是他们的语言特点之一。
黎族人口分布在海南省的各个地方,形成了不同的方言群体。
这些方言在词汇、语法和发音等方面都有着独特的特点。
黎族方言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他们的语言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保护和传承这一宝贵的民族语言。
其次,黎族的传统服饰在他们的日常生活和重要节日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黎族传统服饰主要包括上衣、裤子、帽子和鞋子等。
这些服饰通常采用纯手工制作,以自然材料为主。
黎族的传统服饰以其精湛的工艺和独特的设计风格而闻名,展现出了他们的民族特色和审美观念。
黎族的传统服饰还反映了他们的社会地位和身份。
在过去,黎族的传统服饰常常与个人的家庭背景、婚姻状况和年龄等有关。
不同的服饰样式和图案代表了不同的含义,如婚姻状况、成年礼和族群身份等。
通过研究黎族的传统服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他们的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
在现代社会,随着文化的多元化和传统的演变,黎族的方言和传统服饰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方言的使用逐渐减少,年轻一代对传统服饰的认同度也在下降。
因此,对黎族方言和传统服饰的研究和保护变得尤为重要。
为了传承和弘扬黎族的语言和文化,我们应该加强对方言和传统服饰的研究与保护。
一方面,可以通过记录和整理黎族的方言,建立语言库和教育资源,以促进方言的传承和学习。
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展览、演出和传统节日等活动,宣传和推广黎族的传统服饰,增强人们对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综上所述,海南黎族的方言和传统服饰是他们宝贵的文化遗产。
通过研究和保护这些文化元素,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和传承黎族的独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促进文化多样性和社会发展。
少数民族服饰调研报告(通用5篇)
![少数民族服饰调研报告(通用5篇)](https://img.taocdn.com/s3/m/b64c566f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c.png)
少数民族服饰调研报告少数民族服饰调研报告(通用5篇)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报告,其在写作上具有一定的窍门。
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少数民族服饰调研报告(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少数民族服饰调研报告1一:调查目的:调查有关森马牛仔裤的各种信息,并与美特斯邦威做对比,在比较中看看该品牌的市场前景,并作为学习市场营销课程的一次实践二:研究方法通过市场调查、问卷调查、采访、查阅相关资料等方式搜集资料,并对搜集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汇总,从而得出大学生追求名牌的心理基础,端正大学生的消费观念。
三:研究要点1.大学生在名牌消费中的比例2.商家及消费者对大学生追求名牌这一现象的看法3.家长帮孩子买名牌的心理4.学生谈自己购买名牌服饰的心理四:调查内容:森马牌牛仔裤在众多人群当中都持一种一般的态度高达60%,那么他们是持一种喜欢还是不喜欢呢?据调查喜欢的人占28%而不喜欢的占12%,由此可见森马牌的牛仔裤还是有很大的市场发展潜力的,那么在这么多人群当中有很多类型的组合,其中大多数为高中生及大学生里的人购买,他们的年龄大多也在16-20之间的就占32%,20-25之间的占15%,25岁以上的占3%,消费者在结构上呈现低龄化的态势,调查结果青年学生是购买的主体,是消费的主力军,在这些青年时代的人眼里,森马的牛仔裤那些地方吸引他们呢?又是哪些地方导致一些人不喜欢呢?据调查结果显示60%的人是因为森马的牛仔裤时尚的款式而喜欢购买,而另一些48%的人是因为森马的价格太高不喜欢购买,由此可见森马的牛仔裤完全可以在市场大量销售的,但因为价格太高的问题,让森马在市场上落了一大节,可见森马不适宜于郑州市民的销费,也就是个人收入和消费不成比例,而导致有56%的人对该产品的牛仔裤抱有无所谓的态度,对森马牛仔裤所设计的款式都无所谓没有喜欢也没有不喜欢。
因为价格太高有70%的人都认为该品牌的裤子价格在100以下才能是更多的人接受,也就是因为价格太高而导致另一种隐患,就是有62%的人对森马牛仔裤的未来发展也不太关注。
黎族服饰
![黎族服饰](https://img.taocdn.com/s3/m/63c4a5c5aa00b52acfc7ca08.png)
在海南,无论走进哪个人类文明大观,都没有走进黎族服饰大观这样瑰丽灿然。
这种美沉淀了千年,那根纺线也跳跃了千年,终于在700多年前的一天,通过一位50多岁,在海南黎寨生活了40年后,重返江苏松江故里,被人尊称“黄道婆”的江苏女子,传播到中原,进而使中国的棉纺从古至今,一直是领先于世界水平。
40年生活在海岛黎寨,黄道婆的心灵得到解放,摆脱童养媳痛苦的回忆,在黎族姐妹的纺车间忘了过去,40年后,才想起来,要回家看看,并把黎族姐妹的心灵手巧的工艺一并带回,由于她的传播功德,被理所当然地誉为中国纺织界“鼻祖”。
她的雕像如今在中国历史博物馆里傲然屹立,这份骄傲里有海南黎族人民的一份。
关于这,在著名散文家余秋雨的《天涯故事》中有一段动情的描述:“为逃离婆家的凌辱(她)躲进了一条船,没想到这条船走得那么远,更没想到她所到达的这个语言不通的黎族地区恰恰是当时中国和世界的纺织圣地”……40年后“她回到松江老家,……从弹花、纺纱到织布的每道工艺都根据黎族已有的先进技术进行了系统的传授,一种全新的纺织品驰誉神州大地,四方人士赞美道:‘松郡棉布,衣被天下’”,他感叹———“从海南岛黎族姊妹手中汲取了技能,竟然给整个中原都带来了温暖!”遗憾的是,一般读者面对色彩斑斓的黎锦,往往仅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例如,黄道婆当年究竟在海南黎村学成什么样的棉纺技术,对中原的棉纺技术进行怎样的改革,从而达到“衣被天下”的境界的?还有,黎锦上复杂的图案反映了哪些生活情趣?本期“海之南”编发海南省民族织锦工艺研究所林开耀的《走进黎族服饰大观园》进一步解读黎锦的魅力所在。
只要读者记住这一点:黎锦在纺、织、染、绣等四大工艺方面,曾对中国棉纺技术的发展,有过重大的贡献。
宋末元初,黄道婆把黎族棉纺有关“错纱、配色、综线、洁花”等技术,带回中原,把当地原来手摇式只能纺一根纱的踏车,改进为一手能纺三根纱的维脚踏车,使纺织速度大大提高。
这一重大改革,比英国、德国早了四五百年。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https://img.taocdn.com/s3/m/74d145b28762caaedd33d48b.png)
探寻本地民族文化--海南黎族织锦社会实践活动结题报告撰写日期:2007年11月29日指导老师:王先驱、黎明班级:高二(1)班课题组长:古斯莹小组成员:李怡欣、王小静、韩明秦、杨依依海南黎族织锦●历史起源●文化内涵●现状及发展前景黎族织锦,一般包括挑花、刺绣、扎染(古称绞缬染)和蜡染等民族工艺。
在海南黎族地区,无论走到哪一个村寨,都可以见到一件件出自黎族妇女之手的筒裙、上衣、头帽、花帽、花带、胸挂、围腰、挂包、龙被和壁挂等精美的织绣艺术品,丰富多彩的图案,美不胜收。
这些工艺精巧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南国乡土的独特风韵,因而驰名古今中外。
黎锦不仅是一种不可多得的精美绝伦的艺术品,其中更蕴涵着浓厚的古老原始的中华文化。
我们这次的课题就是研究黎锦的文化内涵、历史起源及其发展前景。
图一:黎族少女穿着黎锦服饰一、黎锦的历史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历史已经超过3000年,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黎族织锦工艺存续了二千多年。
最早有文字记载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尚书·禹贡》里的:“岛夷卉服,厥篚织贝”,说明黎族妇女很早就懂得从植物中提取纤维作为纺织的原料。
其纺织技艺领先于中原1000多年。
海南岛因黎锦而成为中国棉纺织业的发祥地。
秦汉时期,黎族的纺织业已经有了很大发展,在《后汉书》里提到的珠崖太守孙幸强调“广幅布”,激起黎族人民的反抗。
棉纺织品“广幅布”指的就是棉布,当时人们穿的贯头衣即由“广幅布”做成。
可见,“广幅布”以它的优良品质不仅成为进奉朝廷的贡品,而且在百姓中也十分普及。
唐宋时代,黎族棉纺织业十分发达,其棉纺技术和棉纺工艺品,已达到很高的水平,且品种繁多。
“黎幕,出海南黎峒,黎人得中国锦彩,拆取色丝,间木棉挑织而成,每以四幅联成一幕。
……黎单,亦黎人所织,青红间道,木棉布也。
”(宋·范成大《桂海虞衡志》)黎族妇女所织的黎饰、黎单、黎幕、鞍搭等,“五色鲜明”,“异纹炳然”,曾作为岁贡献给中原统治者以及远销广西桂林各地。
关于黎族和高山族民风民俗的比较的调查报告
![关于黎族和高山族民风民俗的比较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e88a2304a6c30c2259019e9e.png)
关于黎族和高山族民风民俗的比较的调查报告调查项目:关于黎族和高山族的民风民俗比较调查时间:2011年5月30日—6月12日调查人:曹倩(工商系10电子商务班)调查对象:海南岛的黎族和台湾高山族。
摘要:民风民俗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我的家乡在台湾岛,你的家乡在海南岛,从前的时候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
手牵着手,肩并着肩,轻轻地唱出我们的歌声;团结起来,相亲相爱,因为我们都是一家人,现在还是一家人……”这首民谣很简明的诠释海南黎族和台湾少数民族的同源性,指出两族共同的文化基因。
台湾岛和海南岛原来同属于大陆的一部分,后因地壳运动,才与大陆分离。
作为中国最大的两个岛屿,它们像两颗明珠镶嵌在南中国海上。
两岛虽然相隔千里,文化渊源却很深远。
近年来,在两岸民间交往、经贸往来日益频繁的背景下,海南岛和台湾岛的民间人士也在逐渐加深对彼此文化的了解,海南黎族与台湾高山族许多相同或相似的民俗事象越来越清晰地摆在人们面前,民族情感也越发水乳交融。
正文:调查背景:一、中华文化正在被威胁着。
1.经济全球化与文化多样性的关系第一,全球化使得文化多样性面临严重威胁。
从目前来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保持世界语言的多样性面临着严峻挑战。
语言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又是文化的载体。
2.加强民族文化传播,提升软实力。
一个国家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强国,不仅要拥有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硬实力,还要有以文化力为核心的软实力。
如果一个国家不拥有软实力,那么它就只拥有一个物质外壳而缺少内涵,不能发展成为真正的强国。
3.民族关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性系统,同时也是一个非平衡性系统,民族间的和谐与矛盾冲突常常处于此消彼长的状态,更何况台湾我们尚未收复回来,海南尚未发展,他们两个岛屿的关系表现得更为突出,我们更是要重视。
独具特色的海南土著黎族服饰——黎锦的调查报告
![独具特色的海南土著黎族服饰——黎锦的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37c5932e10661ed9ac51f301.png)
课题名称:独具特色的海南土著黎族服饰
——黎锦的调查报告
I、开题报告
开题时间:2013年7月5日
拟结题时间:2013年7月26日
II、研究性学习小组活动记录表
III、结题报告
III.1课题背景
中国有56个民族,黎族是其中之一。
黎族的土著服饰——黎锦,堪称中国纺织史上的“活化石”,它的历史已超过3000年,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最早的棉纺织品……
III.2研究目的
III.2.1 通过对黎族文化的考察,了解黎锦图案、工艺流程等问题,学习科学获取数据的基本方法
III.2.2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III.2.3 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III.2.4 开拓视野,感受丰富多彩的黎族文化
III.3研究方法
a、网络搜索
b、查阅书籍、历史文献
c、采访博物馆馆长,黎锦公司的工作人员
III.4研究过程
III.5采访记录
…….省略
黎锦制作精美,色彩鲜艳,花纹图案精美,在纺、织、染、绣方面都体现了黎族民族特色。
黎族织锦图案是体现妇女的审美意识、生活风貌、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及艺术积累的文化现象。
省略。
黎族服饰文化调研——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
![黎族服饰文化调研——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6aac0464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86.png)
黎族服饰文化调研——以海南省五指山市为例
蓝凯曼;朱海欣;杨旭晶;刘晶晶;吉旭刚
【期刊名称】《劳动保障世界》
【年(卷),期】2015(000)032
【摘要】黎族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具有丰富悠久的历史,无疑是中国历史文化的瑰宝.而黎锦是黎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文化,生活习俗和环境为服饰的图案与色彩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服饰作为人类生活中必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逐渐成为美的代表,它集中反映了黎族人民的审美观,是广大黎族人民智慧的与经验的结晶.在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星辰北斗的变换之后,依然显现着强大的生命力并得到后人的重视和传承.为了使这样优秀独特的文化得到保存,现在的年轻人也开始积极主动的学习黎锦技艺,同时,政府部门也起到了促进作用.
【总页数】1页(P58)
【作者】蓝凯曼;朱海欣;杨旭晶;刘晶晶;吉旭刚
【作者单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学院,上海 201620;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社科学院,上海 20162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对海南省五指山市番茅村冲山镇织锦传习所调研发现的几点问题 [J], 王伟
2.海南省保亭县、五指山市黎族G6PD缺乏症调查 [J], 王政;江渊;蔡苗
3.女性家庭地位视域中的黎族社会性别等级——以海南省五指山市3个村为个案
分析 [J], 陈丽琴;
4.女性家庭地位视域中的黎族社会性别等级——以海南省五指山市3个村为个案
分析 [J], 陈丽琴
5.海南省五指山市毛阳镇初保黎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历史街区调研 [J], 袁菲;葛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黎族服饰调查报告
![黎族服饰调查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bfe81f312b3169a451a4af.png)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黎族服饰文化调查与分析研究者:黄赛菲、罗茹、王人催学校:三亚市第四中学辅导老师:林爱珍邱际波目录1、封面 (1)2、目录 (2)3、摘要 (3)4、调查对象与思路 (3)5、黎族服饰的来源和存在的社会问题 (4)6、收获与建议 (8)7、鸣谢 (9)8、参考文献 (9)9、附件······························10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黎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研究者:黄赛菲罗茹王人催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和黎族汉化形势的不断加剧,对于黎族这个少数民族的了解和推广的人数越来越少,因此我们针对黎族特有的传统服饰在三亚展开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个体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得出结论并反映出黎族文化现如今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呼吁人们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开来。
关键词:文化遗产黎族服饰文化传承一、调查对象与思路此次调查分两大不同的民族:黎族和汉族。
针对汉族我们还将调查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海南本地人另一类是大陆人。
对于黎族人又分为不同年龄进行调查。
在查阅资料和结合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得出黎族服饰的来源、发展、传承以及现如今黎族服饰逐渐淡出黎族人民生活领域的原因,并提出我们一些关于黎族服饰传承的看法和建议。
二、黎族服饰的来源和存在的社会问题:约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一支源于古代的“百越”部落就已定居海南岛,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发展中,这支部落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服饰,称之为黎族传统服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
——黎族服饰文化调查与分析研究者:黄赛菲、罗茹、王人催
学校:三亚市第四中学
辅导老师:林爱珍邱际波
目录
1、封面 (1)
2、目录 (2)
3、摘要 (3)
4、调查对象与思路 (3)
5、黎族服饰的来源和存在的社会问题 (4)
6、收获与建议 (8)
7、鸣谢 (9)
8、参考文献 (9)
9、附件 (10)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促进民族文化多样性
---黎族服饰文化发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研究者:黄赛菲罗茹王人催
摘要: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化浪潮的不断推进和黎族汉化形势的不断加剧,对于黎族这个少数民族的了解和推广的人数越来越少,因此我们针对黎族特有的传统服饰在三亚展开调查,采用抽样调查和个体调查等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由此得出结论并反映出黎族文化现如今的发展趋势,希望通过此次调查呼吁人们重视保护文化遗产,将独特的民族文化传承开来。
关键词:文化遗产黎族服饰文化传承
一、调查对象与思路
此次调查分两大不同的民族:黎族和汉族。
针对汉族我们还将调查对象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海南本地人另一类是大陆人。
对于黎族人又分为不同年龄进行调查。
在查阅资料和结合实际调查的基础上我们分析得出黎族服饰的来源、发展、传承以及现如今黎族服饰逐渐淡出黎族人民生活领域的原因,并提出我们一些关于黎族服饰传承的看法和建议。
二、黎族服饰的来源和存在的社会问题:
约在3000年前的商周之际,一支源于古代的“百越”部落就已定居海南岛,在改朝换代的历史发展中,这支部落在海南岛这方热土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独具一格的服饰,称之为黎族传统服饰。
黎族服饰色彩鲜明,美观适用,在古代颇为中原人士所赞赏。
清代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广东》中曾提过:“男子著短衫,
名为黎桶,腰前后两幅,掩不至膝,两腿俱露。
……妇女亦著黎桶,下围花幔。
”此句概括了黎族传统服饰的特点,可见其民族浓郁的文化底蕴和独具匠心的奇特工艺。
黎族的服饰无论在审美和实用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并象征着其民族风情和习俗。
在古代黎族劳动人民中,这一传统服饰曾被十分广泛的穿戴,它曾在历史不断向前涌进的浪潮中一次又一次被推向高潮,但也渐渐被历史的巨浪吞没,逐渐消失……随着现代化浪潮由城市向农村推进,黎族人民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十分深刻的变化,许多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传统习俗正在加速从现实生活中退出。
从30年前起,黎锦的印染工艺失传,黎族服饰退出生活领域,就连50岁以上的黎族老人也开始逐渐放弃黎锦工艺,使得黎族传统服饰的文化面临永远消失的危险!因此,我们开始行动起来,在哈方言黎族最多的三亚针对黎族服饰做了一个深入调查,更深刻地去挖掘黎族传统服饰在21世纪加速发展的历史潮流中给人们留下的影响与印象。
三、调查问卷及所反映的现状
1、对外地汉族人和本地汉族人问卷调查结果及结论。
表1:汉族人对黎族服饰的了解(如下)
内地人对黎族服饰的态度 海南本地非黎人对黎族服饰的态度
内地人是否了解黎族服饰 海南本地非黎人是否了解黎族服饰
从内地人中我们可以看出几乎无人了解黎族的传统服饰,甚至
于对黎族服饰的印象也是模棱两可。
可是对于少数民族特有的民族服装,大部分人都持接受态度,并不过分排斥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不用异类的眼光歧视少数民族文化,而是选择接受并尊重,这是值得欣慰的一点。
而我们对于海南本地人的调查,了解黎族服饰的人明显增多,
但是处于无知状态的人还是占绝大多数。
而对于黎族服饰大部分本地人的看法都较为欣赏,希望能更好地流传开来。
由此可见,即使是土生土长的海南人,对于本地特有也是人数分布较多的少数民族也具有一知半解的状态,并未重视也从来没有深入了解这一文化,但同内地人一样,海南本地人对待黎族传统服饰的态度显得十分尊重,大部分的人都对这一独特的服饰抱有好奇心。
综合以上两种情况,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和感想:
1、黎族的传统服饰已开始变得鲜为人知,即使是本地的汉族人对传统服饰也很少有了解,黎族的传统服饰开始逐渐消失在大众视野中,被绝大多数人所遗忘。
不难看出,黎族传统服饰要销声匿迹的危险已渐渐逼近,而我们却毫无抢救意识。
2、对于黎族这个少数民族的独特文化和传统服饰,无论是哪类人群都十分尊重,在我们采访的汉族人中有几位表示很欣赏这种文化,甚至希望深入了解,可见大家对于少数民族服饰毫无隔阂,也十分欣赏这样独特的美。
而这也是最值得让人欣慰的一点,即使并没有人深入了解过黎族的传统服饰,但他们欣于接受的态度可见黎族的服饰文化还有东山再起的一天!
2、对本地黎族人问卷调查结果及结论
表 2 黎族人对于本族传统服饰的了解程度:
除此之外我们还特地采访了一位六十多岁的黎族爷爷。
在交谈的过程中我们了解了各式各样的黎族服饰以及它的制作方法。
可最令我们惊讶的是在黎族人中黎族服饰的传播与发展。
以下是交谈过程中涉及到的几个具有代表性且令我们感触较深的问题:
问题一:是否有穿过本族服饰?
答:没有,从50年代开始男性已普遍穿西服,只有大多数妇女仍穿着本族传统服饰,但从80年代后就极为罕见了。
问题二:现在特别的日子里还穿着传统服饰吗?
答:已经很少见了,沿海一带的黎族几乎汉化,在黎族特有的节日里几乎不穿了,但在保亭、乐东等少数地区在节日三月三时还会穿。
问题三:老一代人制作黎服的手艺还存在吗?
答:手艺逐渐失传,大多数老人现在也几乎不做黎族服饰了,但是三亚槟榔谷处还保留着鲜少的黎族手艺。
问题四:对待本族传统服饰自己的看法。
答:希望保持原有的特色,让更多的人了解黎族服饰,不让这种珍贵的文化被埋没。
结论:从此次调查黎族人对本族服饰的了解中我们可以发现,随着年龄的减小对黎族传统服饰了解的人数逐渐减少,尤其是与我们年龄相仿的中学生对它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黎族传统服饰面临即将消失的趋势。
且黎族服饰在很早以前就开始面临消失的危险,而无人重视这种文化,就连老一辈的手艺也渐渐失传,无人传承也无法传播。
如今许多年轻人开始顺应时代的潮流,但却摒弃了最传统也是最朴实珍贵的东西,以至于这样珍贵的传统文化石沉大海。
黎族的传统服饰相当于这个民族最纯净朴实的灵魂,可作为黎族人却摒弃了本族的灵魂,迷失在所谓的潮流之中,忘了返璞归真,这是多么可悲的一件事情啊!
四、收获与建议
针对现如今黎族服饰文化传承的不断消逝与人们对遗产保护意识的减弱,抢救保存黎族文化遗产,这不仅是在保留一个民族的历史记忆,更重要的是开掘一个民族的精神家园。
因此我们结合调查资料,为黎族服饰文化的发展与传承提出以下建议:
1、政府部门应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从基层做起,关注
每一种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文化遗产,不放弃不抛弃任何一种文化,建立相关文件或依照法律对这些文化遗产进行抢救及保护,使得它们在现代先进文化的建设中成为一处不可或缺的中流砥柱。
2、从教育入手,提高中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使他们更深入地了解这些特殊文化,充分认识到民族文化的优越性和珍贵之处,让这些优秀的民族文化在新一代中得到更好的传承。
3、配合现如今国家提倡的精神文明建设,多举办一些有关黎族服饰文化的活动,如:评选“最美民族服饰”、介绍黎族服饰的做法,让更多人参与其中等等。
这些有趣的活动有利于吸引人们的目光,使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更自然地融入到当今社会中,得到更好的发展。
4、作为少数民族人群,既不能在不断改革换代的新时代潮流中落后,也不能摒弃了最原始的本族优秀传统文化,多为本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做贡献,从自身做起,呼吁更多的人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五、鸣谢:
1、三亚市图书馆
2、协助我们问卷调查和采访的群众
3、中国黎族网
4、指导我们撰写论文的林爱珍、邱际波老师
六、参考文献
《黎族服饰图释》王儒民著
《中国黎族》王学萍著
七、附件
图1、图2、图3 :黎族服饰的图片图4:调查图片
附1:关于黎族服饰调查问卷
附2:关于黎族服饰的个人调查问卷
图1 图2
图3 图4 附1:关于黎族服饰调查问卷
汉族:(注:外地和本地人各调查20人)
1那里人
外地本地
2你是否了解黎族服饰
了解稍微了解不了解
3你如何看待黎族服饰
欣赏尊重并且理解奇怪
黎族:(注:每个年龄段调查20人)
1你是几零后
70 80 90 00
2你是否了解黎族服饰
了解稍微了解不了解
附2:关于黎族服饰的个人调查问卷
问题一:是否有穿过本族服饰?
问题二:现在特别的日子里还穿着传统服饰吗?问题三:老一代人制作黎服的手艺还存在吗?
问题四:对待本族传统服饰自己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