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
关于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和护理方法
关于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和护理方法
概述
肠内营养是一种提供营养物质给肠道以便被吸收的方法。
评估和护理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是确保患者获得足够营养的重要步骤。
本文档将介绍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方法和护理策略。
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方法
1. 临床评估:通过患者的症状、体征、营养状况等信息进行评估,包括观察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 实验室检查:通过检查患者的血液、尿液和粪便样本,评估肠内营养的吸收情况和营养状态。
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护理方法
1. 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配方:根据患者的特定需要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包括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含量。
2. 渐进性进食:开始时,逐渐增加肠内营养的摄入量,以便让患者的肠道适应和耐受。
这可以减少消化不良的风险。
3. 监测和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实验室检查结果,根据
情况调整肠内营养的摄入量和配方。
4. 管路护理:保持肠内营养输送管道的通畅和清洁,定期更换
输送管道以防止感染。
注意事项
1. 个体差异:不同患者对肠内营养的耐受性有所差异,需要根
据个体情况进行评估和护理。
2. 定期复评:在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定期复评患者的耐受性和
营养状态,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3. 多学科合作: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和护理需要多学科合作,包括医生、护士、营养师等。
以上是关于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和护理方法的简要介绍。
通
过正确评估和护理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可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
养支持,促进康复和健康。
肠内营养配比原则
肠内营养配比原则
肠内营养配比原则是指在日常饮食中,通过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对营养的需求。
这一原则对于维持人体健康、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下面将从三个方面介绍肠内营养配比原则。
蛋白质的摄入是肠内营养配比中的重要环节。
蛋白质是组成人体细胞的基本单位,对于维护肌肉、修复组织损伤等起着重要作用。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可以通过摄入动物性蛋白质和植物性蛋白质来实现。
动物性蛋白质含有较多的必需氨基酸,例如肉类、蛋类、奶类等食物。
植物性蛋白质则包括豆类、谷类、坚果等。
在肠内营养配比中,应保持动植物性蛋白质的平衡摄入,以确保人体获得充足的氨基酸,提供足够的能量。
膳食纤维的摄入也是肠内营养配比的重要组成部分。
膳食纤维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对于维持肠道健康、促进消化道蠕动、调节血糖和血脂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粗粮、蔬菜、水果等食物中。
在肠内营养配比中,应适当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量,以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等肠道疾病的发生。
脂肪的摄入也需要注意。
脂肪是人体必需的营养素,但过多的脂肪摄入会导致肥胖、心脑血管疾病等。
在肠内营养配比中,应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如橄榄油、鱼类等含有较多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同时限制动物性脂肪的摄入。
肠内营养配比原则包括合理搭配蛋白质、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以及选择健康的脂肪来源等。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可以保证人体获得充足的营养,维持健康的肠道功能,提高免疫力,预防疾病的发生。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注意合理搭配各种营养素,以满足人体的营养需求。
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护理策略
肠内营养耐受性的护理策略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然而,在实施肠内营养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患者对营养液的耐受性问题。
本文档旨在提供一份关于肠内营养耐受性护理的策略,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这一问题。
一、肠内营养耐受性定义及常见问题1.1 定义肠内营养耐受性是指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过程中,对营养液及其成分的接受程度和适应能力。
肠内营养耐受性问题通常表现为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1.2 常见问题1. 恶心和呕吐:可能是由于营养液的温度、味道、速度等因素引起。
2. 腹胀和腹泻:可能是由于营养液的渗透压、脂肪含量等因素引起。
3. 喂养管的位置不当:可能导致营养液流入肠道不畅,引起呕吐、腹胀等症状。
二、护理策略为提高肠内营养的耐受性,医护人员应采取以下护理策略:2.1 评估患者状况在开始肠内营养前,全面评估患者的病情、饮食习惯、营养需求等,为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方案提供依据。
2.2 营养液的选择和配制1.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耐受性,选择合适的营养液类型,如要素饮食、整蛋白饮食等。
2. 注意营养液的渗透压、脂肪含量、热量等,以降低耐受性问题发生的风险。
3. 营养液的配制应遵循说明书,确保营养成分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3 喂养管的放置和管理1. 确保喂养管的正确位置,避免误入气道或消化道。
2. 定期检查喂养管的位置,防止移位或脱落。
3. 保持喂养管的清洁,防止感染和并发症的发生。
2.4 喂养速度和量的调整1. 初始阶段,以较慢的速度开始喂养,逐渐增加速度。
2. 根据患者的耐受性,调整营养液的量和速度,避免过快过多。
3. 分餐喂养,减轻患者的消化负担。
2.5 症状观察和处理1. 密切观察患者在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
2. 针对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调整营养液的温度、味道等。
3. 严重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寻求进一步的支持和治疗。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
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引言本文档旨在制定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以促进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的安全和有效性。
本规范适用于所有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旨在提供一套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
目标- 确保患者获得适当的肠内营养支持,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提供给医疗人员一个参考框架,以便他们能够根据最新的标准和指南进行肠内营养护理。
规范内容1. 患者评估- 在确定是否需要肠内营养治疗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患者评估,包括但不限于患者的营养状况、肠道功能、疾病特点和预期治疗期限。
- 根据患者的评估结果,确定肠内营养的适应症和最适合的营养配方。
2. 营养配方选择- 根据患者的特定需求,选择适当的营养配方。
考虑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疾病特点和预期治疗期限等因素。
- 营养配方的选择应基于最新的营养治疗指南和临床证据。
3. 肠内导管插入- 在进行肠内导管插入之前,医疗人员必须接受专业培训,以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 在插入肠内导管之前,必须进行适当的消毒和穿刺部位准备,以减少感染的风险。
- 在插入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和导管固定的原则。
4. 肠内营养管理- 在开始肠内营养治疗后,必须进行定期的患者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 医疗人员应密切关注患者的肠内营养接受情况、营养摄入量、液体平衡和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出现。
- 患者的肠内营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营养需求进行定期调整。
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 医疗人员应密切关注并发症的预防和早期识别,如肠梗阻、感染、电解质紊乱等。
- 在出现并发症时,医疗人员应及时采取适当的干预措施,并与专业团队协作处理。
6. 患者教育和营养支持- 医疗人员应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关于肠内营养治疗的相关信息和教育,包括治疗目的、操作技巧和并发症预防等。
- 医疗人员应提供适当的心理支持和营养咨询,以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肠内营养治疗。
结论本文档提供了2024年版肠内营养护理规范的基本内容,旨在为医疗机构和医疗人员提供简单且没有法律复杂性的肠内营养护理策略。
肠内营养配比原则
肠内营养配比原则
肠内营养配比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身体状况、疾病情况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配,以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以下是肠内营养配比的一些原则:- 能量需求:根据患者的基础能量消耗和活动水平来确定每天所需的能量摄入量。
- 蛋白质摄入:根据患者的氮平衡和蛋白质需要量来确定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摄入量。
- 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和代谢情况来确定每天所需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摄入量。
- 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和维生素、矿物质需要量来确定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量。
- 水分摄入:根据患者的水分平衡和水分需要量来确定每天所需的水分摄入量。
肠内营养的配制应由具备初级或以上职称的营养或卫生专业人员负责。
肠内营养的配制需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以保证营养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肠内营养方案
EN制剂的分类
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方特点•能量密度
品种 瑞素 瑞代 瑞高 瑞能 维沃 能全力
能量密度(Kcal/mL) 1 0.9 1.5 1.3
1 (按说明书配制) 1
肠内营养制剂的组方特点■渗透压
品种 瑞素 瑞代 瑞高 瑞能 维沃 能全力
渗透压(mOsm/L) 250 320 300 350
胃肠功能障碍启动肠内营养的速度与喂养量
• 重症病人的常规目标喂养量为25~30kcal/(kg-d),目标蛋白 需要量通常为1.2-2.0g/(kg-d)。对于AGl病人不要求早期肠 内营养能够满足病人的全能量需求,低热卡肠内营养可能更 安全。早期阶段最适的能量和蛋白目标尚不清楚,建议对重 症病人采取渐进式喂养策略,在ICU早期(前72h),保持 <70%的能量目标;ICU住院第1周内,逐步达到70%~100%
• 中药治疗。中药大黄具有攻下泻火、荡涤肠胃等功能。
微生物组群的调控在肠道功能紊乱中的 作用
• 改变饮食 • 益生元:是不可消化的低聚糖,可促进肠道中特定细菌的生长和(或)活性,如菊粉、
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异麦芽低聚糖、大豆低聚糖、焦糊精和乳果糖等 • 益生菌:是一类在肠道中增殖并发挥积极健康影响的微生物 • 合生元:是指益生菌和益生元的混合制品,或再加入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 • 抗菌药物 • 粪便微生物组移植:对于多次复发艰难梭菌感染且抗感染效果不佳的病人,推荐使用
各种特殊情况下胃肠功能障碍的肠内营 养策略
• 上消化道出血的肠内营养支持策略 • 活动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应暂停肠内营养,而当出血停止且无
再出血迹象时可开始肠内营养
• 下消化道出血是否行肠内营养支持 • 下消化道出血并非肠内营养的绝对禁忌证 • 下消化道出血病人可以给予肠内营养,只有在需要结肠镜检查肠 • 道准备时才需停止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与护理策略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与护理策略1. 引言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 EN)是指通过胃肠道提供营养素以满足患者营养需求的一种营养支持方式。
与其他营养支持方式相比,肠内营养具有安全、经济、符合生理等优点。
然而,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营养耐受性问题,影响营养素的摄入与吸收。
本手册旨在提供一份关于肠内营养耐受性的评估与护理策略,以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管理这部分患者。
2. 肠内营养耐受性评估2.1 病史询问在评估患者肠内营养耐受性之前,首先应详细询问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消化系统疾病、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信息。
此外,还应询问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是否出现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
2.2 临床观察观察患者在实施肠内营养过程中的症状,如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并记录其发生时间、程度及持续时间。
此外,还应观察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弹性、尿量等指标,以评估患者的整体状况。
2.3 实验室检查在评估肠内营养耐受性时,可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如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等,以了解患者的生理状态。
此外,还应监测患者血糖水平,评估是否存在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2.4 胃肠道功能检查对于疑似胃肠道功能异常的患者,可进行胃肠道功能检查,如胃镜、肠镜、腹部B超等,以了解患者胃肠道状况。
3. 护理策略3.1 饮食调整根据患者耐受性评估结果,调整饮食方案。
对于轻度不耐受患者,可适当减少营养液的摄入速度和剂量;对于中度不耐受患者,可选择半流质或要素饮食,并缓慢增加摄入速度;对于重度不耐受患者,可考虑暂时中断肠内营养,并寻求其他营养支持方式。
3.2 症状缓解针对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腹胀、腹泻等症状,可采取以下措施:- 恶心、呕吐:调整营养液的温度和速度,必要时使用止吐药物。
- 腹胀:暂停进食,给予腹部按摩、肛门排气等处理。
- 腹泻:调整营养液的温度和速度,给予止泻药物,必要时暂时中断肠内营养。
肠内营养不耐受不耐受的原因及对策(2018-07-12温州应斌宇)
消化吸收功能异常时,选择
预消化/ 单体配方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 ,中华外科杂志 2006,44(17):1167-1177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操作规范共识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9,44(11):788-790
神经外科危重昏迷患者肠内营养专家共识 ,中华创伤杂志 2010,26(12):1057-1059
• 33、予以重症患者足量的蛋白质(高剂量)。重症患者的蛋
白质需求量预计在1.2-2.0 g/kg/d,在烧伤和多发伤的患 者中可能会更高。应持续评价蛋白质供应是否足够。
EN目标剂量
• 44、建议使用间接能量测定仪(IC)来确定患者的能量需求;或
者一个简化的基于体重的公式(25-30kcal/kg/d)来确定患者的 能量需求。
•2018-07-12
EN目标剂量
• 11、2016SCCM指南推荐,使用NRS-2002或者改良的Nutric评
分,评价患者的营养风险;
• 22、对于严重营养不良的患者,或者如NRS评分≥5或者不包
含IL-6的NUTRIC评分≥6,应该在监测再喂养综合征的同时, 重症患者应该在48-72h内尽最大可能达到>80%目标热卡或 者蛋白质需求。
滋养型肠内营养策略:defined as 10–20 kcal/hr or up to 500 kcal/day for one week,对患者住院第一周 预后的影响并无差异。
营养支持时机:胃肠功能评估
启用EN时需要对胃肠道蠕动情况进行评估,但此前并不需要 有肠道蠕动的体征,即可开始肠内营养。
评价胃肠功能:AGI分级标准
2018-07-12
常见的EN并发症
患者不适, 10% 呕吐, 3% 便秘, 3%
肠内营养液使用注意事项
配制肠内营养液前应认真检查药 品包装是否完好,药品是否在有
效期内。
严格按照医生或营养师的建议进 行配制,确保营养液的浓度和成
分符合患者需求。
配制过程中应注意清洁卫生,避 免污染。
输注速度和时间安排
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应根据患者的年龄、病情和耐受情况进行调整, 避免过快或过慢导致不适。
一般建议肠内营养液的输注时间不少于16小时,以保持胃肠道的持续营 养供应。
胃肠道功能恢复
观察患者的食欲、排便情 况、腹胀等症状,评估胃 肠道功能的恢复情况。
并发症预防与控制
监测患者是否出现感染、 代谢异常、电解质紊乱等 并发症,及时采取相应措 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个体化调整方案制定
1 2
营养需求评估
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疾病状况 等因素,评估其每日所需的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 。
探索个体化营养支持方案
针对不同患者的具体病情和营养需求,医护人员可探索制定个 体化的营养支持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加强多学科协作与交流
医护人员应积极与营养科、药剂科等相关科室进行协作与交流,共同探讨 肠内营养液使用的最佳实践和方法,推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不断进步。
感谢观看
THANKS
作用
提供足够的能量、蛋白质、脂肪 、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素,维 持患者生理功能,促进伤口愈合 ,增强免疫力,减少并发症。
肠内营养液种类
要素型
以氨基酸或多肽、葡萄糖、脂肪 、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为主要成分
,适合消化功能受损的患者。
整蛋白型
以整蛋白或蛋白水解物、葡萄糖、 脂肪、矿物质和维生素等为主要成 分,适合消化功能基本正常的患者 。
如有必要,可遵医嘱使用胃肠道动力药物,促进胃肠道蠕动,缓解 胃肠道反应。
重症患者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03; 27(5):355-373.
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ICU患者
免疫功能损害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呼吸肌衰弱 换气依赖延长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03; 27(5):355-373.
ICU患者营养支持治疗的意义
提高矿物质的利用率
促进生长发育
阻碍脂肪吸收
降低肠道疾病的发生率
李勇等, 肽营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短肽吸收机制的六大特点
不需消化,直接吸收,完整进入人体循环系统
吸收速度快,如同静脉针剂注射,快速发挥作用
100%被吸收,完全被人体利用
主动吸收,H++依赖性载体介导吸收与扩散吸收并存
不需消耗人体能量或很少,不增加胃肠道负氮 起载体作用,运输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到组织器官
蛋白质在肽的形式下极具活性,小分子的二肽和三肽比游离 氨基酸更易吸收
短肽的吸收率是游离氨基酸的
短肽从肠道进入血液只需
2-2.5倍
几-十几分钟 100%
短肽的生物 效价及营养 价值均高于 游离氨基酸
短肽的吸收利用程度几乎达到
李勇等, 肽营养学,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短肽的营养学作用
提高食物氨基酸的利用率,促进蛋白质的合成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危重患者营养支持的目的
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 织器官结构与功能 调节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 力,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减少患者净蛋白的分解及增加合成,改善潜在和 已发生的营养不良状态,防止其并发症
新生仔猪肠内营养的适应策略
新生仔猪肠内营养的适应策略毫无疑问,断奶所面临的消化道结构和功能的快速转变导致消化能力短暂性下降。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类似的问题在新生仔猪是如何解决的。
妊娠期间,出生后营养所需的复杂的多细胞系统逐步发育〔Zabielski等,1999),出生时,子宫外生活所需的结构和机制已经建立了。
妊娠早期肠道已经完全分化成各个可以认知的器官。
因此,结构的改进和消化吸收系统的发育必须发生。
Sangild等(2000)和Xu等(2000)综述了胎儿和新生仔猪胃的发育。
出生前胃的生长与全身的生长相似。
胃液的pH(对抑制细菌和胃中酶原的活化是很重要的)在妊娠期间逐渐下降,出生时达到2}4。
这种降低与胃基底部的固有因素和胃泌素的升高是平行的。
蛋白水解能力的发育与出生是同步的,已经证实凝乳酶在出生时具有凝乳能力,随着日龄增长,凝乳酶和胃蛋白酶的蛋白水解能力逐渐增强。
产后胃的生长立即超过了全身的生长,从出生到7日龄大约提高了2倍。
出生后24 h内胃酸的分泌能力增加了1倍(假设受促分泌素的刺激),1}-3日龄时又增加1倍。
这反映了胃组织的增加,胃腺泌酸细胞体积密度的增加以及每单位组织分泌盐酸能力的增加。
出生后胃蛋白质水解能力也迅速增加,7日龄时蛋白酶分泌能力提高了9倍。
胎儿肠道粘膜的结构发育和细胞分化遵循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短暂模式。
简单来说,假定绒毛的形成来自小肠粘膜,且绒毛被不同部位的增殖细胞(术语为原始的隐窝)分开。
然后,原始的隐窝细胞侵人间叶细胞下面形成隐窝细胞区域。
产生于隐窝区域的细胞从隐窝迁移到绒毛中轴从而完成分化和成熟。
因此,在胎儿发育过程中绒毛就形成了,且具有一定的功能。
例如,Buddington和Malo(1996)报道,早在猪妊娠期的第46天就能观察到胎儿肠绒毛上皮细胞中氨基酸的转运过程。
氨基酸的吸收率随着妊娠期的延长而增加,并在出生前短时间内迅速增加(Buddington等,2001),表明随着妊娠的进行,氨基酸转运机制继续上调。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流程策略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肠内营养喂养流程策略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由于疾病本身以及治疗过程的影响,常常存在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等问题,导致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下降。
因此,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合理的肠内营养喂养至关重要。
本文将结合相关文献和临床实践,探讨。
一、营养状态评估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营养状态评估是肠内营养喂养的基础。
评估内容包括患者的体重、身高、体质指数(BMI)、蛋白质代谢指标、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等。
此外,还需关注患者的胃肠道功能、肝肾功能、血糖水平等,以确保营养支持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二、营养治疗目标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营养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纠正营养不良,提高患者的体质和免疫力;维持和改善胃肠道功能,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减少感染和代谢并发症的风险;促进伤口愈合和神经功能恢复。
三、肠内营养治疗1. 营养液的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液。
常用的肠内营养液包括整蛋白型、短肽型、氨基酸型等。
对于胃肠道功能良好的患者,可选择整蛋白型或短肽型营养液;对于胃肠道功能较差的患者,可选择氨基酸型营养液。
2. 营养液的输注途径: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途径包括口服、鼻饲、经皮内镜胃造瘘(PEG)等。
对于短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可选择口服或鼻饲;对于长期营养支持的患者,可选择PEG途径。
3. 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剂量:根据患者的耐受情况,逐渐增加肠内营养液的输注速度和剂量。
通常从低浓度、低剂量、慢速度开始,逐渐增加到高浓度、高剂量、快速度。
每天的营养摄入量应根据患者的能量需求和营养目标进行调整。
4. 监测和调整:在肠内营养喂养过程中,密切监测患者的胃肠道反应、血糖水平、电解质平衡等,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整营养液的成分和输注参数。
四、肠外营养治疗在某些情况下,肠内营养喂养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此时,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肠外营养治疗。
肠外营养治疗需注意营养液的配方、输注途径、输注速度和监测等方面,以确保营养支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操作专家共识
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临床操作专家共识重症患者是指因严重疾病或伤势导致机体功能紊乱,各器官功能受损的患者。
由于机体代谢快速、营养需求量大,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肠内营养的应用对于重症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为了规范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的临床操作,专家们制定了以下的共识。
一、早期肠内营养的适应证:1.预计进食受限超过5-7天的患者。
2.意识障碍、吞咽功能障碍或口腔颌面部手术等患者。
3.肠功能完整,无明显肠梗阻或剧烈腹痛的患者。
4.无严重胃肠道炎症或大量呕吐的患者。
二、早期肠内营养的原则:1.早期应用:尽早开始肠内营养,缩短禁食期,减少营养不良的发生。
2.安全有效:选择具有高通量、低渗透压的肠内营养制剂,以降低肠道不适的发生。
3.个体化:根据患者的疾病状态和代谢需求,调整肠内营养的组成和剂量。
4.渐进增加:开始时以低容量的肠内营养滴注,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肠道反应。
5.监测与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营养状态和肠道反应,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治疗方案。
三、早期肠内营养的操作步骤:1.评估患者的病情和肠道功能,确认肠内营养的适应证。
2.选择适当的肠内营养制剂:根据患者的代谢状况和特殊需要,选择高通量、低渗透压的制剂。
3.制定个体化的肠内营养处方:根据患者的能量和营养需求,计算出适当的剂量和浓度。
4.营养导管的插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经鼻胃管插入或经皮内镜下插入。
5.滴注肠内营养:开始时以低容量滴注,逐渐增加剂量,以避免肠道反应的发生。
6.监测与调整:密切监测患者的肠道功能和代谢指标,及时调整肠内营养的组成和剂量。
7.转为正常饮食:当患者的消化功能恢复时,逐渐将肠内营养停止,过渡到正常饮食。
四、肠内营养的并发症及对策:1.胃肠道不适:肠道营养过早或过量滴注可能导致腹胀、腹泻等不适症状,逐渐增加剂量可以减少不适。
2.肠梗阻:注意患者是否存在肠梗阻的风险,如果有梗阻,则不适宜肠内营养。
3.吸收不良:需尽量减少灌注量和束注速度,以减少肠内压力,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
肠内营养量的目标量的达标要求
肠内营养量的目标量的达标要求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 they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肠内营养量的目标量的达标要求引言肠内营养是指通过肠道给予患者膳食或特殊配方,以维持其营养状态和生理功能的一种治疗方法。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6-4
差
3、年龄评分
总能量需求评估
能量供应达到
25~30kcal/kg/d
如:急性重型脑 外伤、高热、癫 痫、呼吸机使用 、大型颅脑手术 后等。
能量需求 早期达到目标 值:80%。
能量需求 早期允许低热卡 15~20kcal/kg/d。
如:使用肌松剂 、 β 受体阻滞剂、 镇 静、镇痛等 治疗。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中国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消化与营养管理专家共识(2016)[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21)1643-1647
肠内营养+ 肠外营养
②
肠内营养制剂的选择
肠内营养制剂分类
分型
氨基酸型 预消化型 短肽型 通用型 整蛋白型 疾病特异型
商品名称
维沃、小百肽 百普力、百普素
剂型
粉剂 粉剂、液体剂 粉剂、液体剂 液体剂
能全力、能全素 瑞高、瑞素、安素
康全甘、康全力、 瑞代、瑞能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能量对照表
产
热
整蛋白型
(疾病特异型)
整蛋白型
(疾病特异型)
百普力
预消化型
(短肽型)
• 整蛋白制剂更受患者欢迎 患者喜好 整蛋白制剂 •口味佳,性价比高 •可长期使用 短肽制剂 •口味差,性价比低 •不可长期使用
瑞 能
常用肠内营养制剂适合人群
产 品 能全力 瑞 瑞 代 能 类 型 整蛋白型
(适用型)
适 合 人 群 无特殊疾病,胃肠功能无障碍的大多数患者 糖尿病专用配方 肿瘤、机械通气患者专用配方 适合重症胃肠功能障碍者
感染率 ↑
疾病恢复 ↓ 住院时间 ↑ 多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基础疾病
营 养 不 良
部分存在应激性胃肠功能紊乱
乳糜胸的肠内营养治疗策略
乳糜胸的肠内营养治疗策略乳糜胸是一种罕见的疾病,其特点是肠道黏膜对乳糜的吸收和运输能力下降。
乳糜是脂肪颗粒和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将乳糜分解为脂肪酸和甘油,并吸收到血液循环中。
然而,在乳糜胸患者中,肠道无法有效地分解乳糜,导致脂肪和其他营养物质无法被吸收。
因此,乳糜胸的治疗主要侧重于改善营养供应和预防并发症。
肠内营养是乳糜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将高浓度的高营养液直接注入肠道,以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改善患者的营养状态。
以下是几个肠内营养治疗策略:1. 确定输注方法:肠内营养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输注,包括口服、胃管和空肠管。
选择适合患者的输注方法需要考虑患者的消化功能、胃肠道病变和患者的意愿。
2. 配方选择:根据患者的营养需求和肠道吸收能力选择合适的肠内营养配方。
一般选用高蛋白、高能量、低脂肪的配方,以减少脂肪的负担。
配方应选用易消化和吸收的乳糜替代物,如多种高分子蛋白酶抑制剂,以减少乳糜的产生。
3. 控制流速和输注时间:肠内营养的输注流速和输注时间需要根据患者的肠道情况和耐受能力来调整。
过快的输注速度可能导致肠道充血和腹泻,而过慢的输注速度可能无法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
4. 监测和调整:患者在接受肠内营养治疗期间,应定期监测营养指标,如体重、血常规、血清蛋白等。
根据监测结果调整肠内营养的配方和输注速度,以确保患者获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5. 营养辅助治疗:乳糜胸患者的肠道吸收能力下降,可能出现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的缺乏。
因此,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6. 并发症的预防与治疗:乳糜胸患者常常伴有多种并发症,如脂肪沉积综合征、感染和静脉血栓等。
在肠内营养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总之,肠内营养是乳糜胸患者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选择合适的输注方法和配方、调整输注速度、监测营养指标并进行调整,以及预防和治疗并发症,可以有效改善乳糜胸患者的营养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感染并发症
P=0.0001
早期肠内营养的感染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Stewart
N=80 ( 0.01-7.95)
0%
N=28 (0.01-7.54)
延迟肠内营养 风险基线=1
早期肠内营养比延迟 肠内营养风险降低幅度
-20% -40% -60% -80% -100%
N=60 (0.01-2.53)
-33% -50% -67% -67% -67%
-52%
早期肠内营养的死亡风险比延迟肠内营养更低
肠内营养
(Enteral nutrition, EN)
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
通过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生存率
生存率 N
风险差异 (%)
P
95% CI
异质性检验p
所有研究
药物组 手术组 创伤组
2177
312 1273 592
Lewis SJ et al, BMJ 2001; 323:1-5.
早期肠内营养 vs. 延迟肠内营养:任何感染
任何感染 HR=0.72 95%CI: 0.54-0.98
28%
利于早期肠内营养
利于延迟肠内营养
感染类型 伤口感染 肺炎 腹腔内脓肿
风险改变 29% 27% 13%
95%CI 0.44-1.17 0.33-1.59 0.31-2.42
0.6
1.1 0.7 -1.1
0.4
0.7 0.5 0.7
-1.0~2.2
-3.6~5.8 -1.2~2.6 -6.8~4.7
0.63
0.82 0.56 0.15
30项随机对照研究组成的荟萃分析证明接受早期肠外营养 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患者间的总生存率相当 (死亡风险差异 RD= -0.6%, p=0.4)
肠内营养的重要作用
维持和改善肠粘膜屏障功能
促进肠蠕动功能的恢复
加速门静脉系统的血液循环
促进胃肠道激素的分泌
营养物质中的营养因子直接进入肝脏
黎介寿, 中国临床营养杂志 2003; 11(3):171-172.
肠内营养的优越性:“四屏障学说”
维持肠黏膜细胞的正常结构
维 持 肠 道 固 有 菌 丛 的 正 常 生 长 机械屏障 生 物 屏 障 化 学 屏 障 刺 激 胃 酸 及 蛋 白 酶 分 泌
肠内营养的选择策略
上海冬泽特医食品有限公司
营养不良造成的危害
ICU患者
免疫功能损害
营养不良
换气动力损害
呼吸肌衰弱 换气依赖延长 发病率死亡率 上升
需要营养支持治疗
Heyland DK et al, JPEN 2003; 27(5):355-373.
营养支持治疗的途径
肠外营养
(Parenteral nutrition, PN)
肠外营养 风险基线=1
-10% -20% -30%
-4% -9%
-30% -40% -50%
另一项由3项随机对照研究组成的荟萃分析证明 早期肠内营养的高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肠外营养
Koretz RL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412-429.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住院时间
肠内 营养
免疫屏障
有助于肠道细胞正常分泌IgA
张崇广,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2003;13(12):46-47.
肠内营养的应用指征
•经口摄食不能、不足或禁忌者;
•营养的需要量增加,而摄食不足者:大面积烧伤、创伤、脓 毒症、恶性肿瘤等;
•胃肠道疾病:短肠综合征、胃肠道瘘、炎性肠道疾病、胰腺 疾病等; •其它:术前、后的营养补充,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只有肠内营养不可实施时才考虑肠外营养
Q:早期肠内营养与延迟肠内营养,哪个更好?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患者营养支持指导意见(2006)
早期肠内营养 vs. 延迟肠内营养:死亡风险
荟萃后
N=423 ( 0.18-1.29)
Carr
Beier
Heslin
N=197 ( 0.12-3.94)
Hartsell
N=58 ( 0.01-7.86)
早期肠内营养引起任何感染风险明显低于延迟肠内营养
Lewis SJ et al, BMJ 2001; 323:1-5.
早期肠内营养 vs. 延迟肠内营养:吻合开裂
作者 Sagar Reissman Beier Ortiz Heslin Hartsell Watters 风险改变 67% 66% 50% 50% 24% 67% 73% 95%CI 0.01-7.58 0.01-8.16 0.10-2.53 0.09-2.67 0.17-3.30 0.01-7.86 0.03-2.12
肠外营养 vs. 肠内营养:高血糖发生率
N=427 (95%CI: -9%~+8%) N=374 (95%CI: -22%~+5%) N=170 (95%CI: -57%~-3%) N=252 (95%CI: -26%~+18%)
死亡
感染并发症
高血糖
腹泻
0% 0%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的 风险降低幅度
高血糖
住院时间
-30%
全应用,应积
极采用肠内营养支持 任何原因导致胃肠道功能不能应用或应用不足, 应考虑肠外营养,或联合应用肠内营养
Koretz RL et al, Am J Gastroenterol 2007; 102:412-429.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Combined
47%
0.26-1.08
早期肠内营养的吻合开裂风险低于延迟肠内营养
Lewis SJ et al, BMJ 2001; 323:1-5.
P=0.004
早期肠内营养的住院时间比肠外营养显著减少1.2天
LOS=Length of hospital Stay 住院时间 Peter JV et al, J Crit Care Med 2005; 33(1):213-220.
肠内营养比肠外营养的优势小结
生存 感染并发症 -0.6%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