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语》选读二 克己复礼
高二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第二课 克己复礼 学案 Word版含答案

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曾经留下了尧舜相禅,人民在“圣王”统治之下沐浴德治教化的美好传说。
虽然这一时期的历史今天无稽可考,但是,这一时期的礼乐政教与民俗,为中国古代文化之“礼乐文化”奠定了基础。
后来周公正是顺承了这一传统,进一步“制礼作乐”,一方面为社会生活确立典章制度,另一方面为日常行为制定了基本规范,从而使中华文化沿着“人文化成”的道路大大前进了一步。
春秋时期,历史上出现一个礼崩乐坏、臣弑其君、子弑其父、兄弟阋于墙的时代,周公的一套礼乐制度由于并不为贵族集团所遵守,就只能徒具其表而缺乏实质内容,难以真正体现礼乐文化的作用和价值。
孔子为了实现安顺和乐的社会理想,注重从人伦关系出发,力图恢复社会正常的礼乐规范与伦常秩序。
为此,孔子十分注重维护君主的权威,鲜明地突出了君主在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同时还对居上者提出了“恭、宽、信、敏、惠”(即庄重、宽厚、诚实、勤敏、慈惠),“用人不器”等德性上的要求。
与此同时,孔子也对处于与居上者相对关系的居下者的德性提出了具体要求,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事君以忠”“事君,能致其身”等。
此外,孔子还提出了“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悌)”“夫和妻顺”“朋友忠信”等立身处世原则。
孔子提出的这些立身处世原则,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1.字音字形(1)八佾.(yì)舞于庭 (2)觚.(ɡū)不觚 (3)先生馔.(zhuàn),曾是以为孝乎(4)三年之丧.(sān ɡ) (5)钻.(zuān )燧改火 (6)期.(jī)可已矣 (7)旧谷既没.(mò),新谷既升 (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xiǎn )矣2.重要词语(1)克.己复.礼为仁:克,约束;复,回归,恢复 (2)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赞许 (3)请问其目.: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 (4)郁郁乎...文哉:文采丰富的样子 (5)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这 (6)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 (7)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信,诚然、果真;虽,即使;诸,“之乎”二字的合音(8)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孝,孝顺父母;弟,敬爱兄长;鲜,少(9)曾是..以为孝乎:曾,乃、竟然;是,这 (10)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太,甚 (11)期.可已.矣: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结束 (12)食旨.不甘: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3.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通“鉴”,借鉴 (2)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通“稀”,少 (3)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通“措”,放置4.“而”字的用法(1)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连词,表示并列关系 (2)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连词,表示顺承关系 (3)虽有粟,吾得而.食诸:连接修饰语和谓语中心语 (4)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连词,表示转折关系 (5)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连词,表示顺承关系(6)人而.不仁,如礼何:连词,表示假设关系5.词类活用(1)觚不觚.:名词活用作动词,像觚 (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名词活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6.特殊句式(1)甚矣吾衰也:主谓倒装(2)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主谓倒装(3)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宾语前置(4)有是哉,子之迂也:主谓倒装(5)野哉,由也:主谓倒装(6)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宾语前置(7)曾是以为孝乎:介词宾语前置7.文化常识(1)礼:用以区别尊卑贵贱的社会制度及与之相应的礼节仪式。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4)(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如果让孔子治理国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是 正名 名不正则言不顺 ____,因为在他看来_______; 言不顺则事不成 事不成则礼乐不兴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 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刑罚正 兴礼乐 事成 言顺
安民
名正
因果关系 严密的逻辑性
孔子的“克己”和魏征的 “十 思”
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所 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 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而下百川; 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 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 下;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 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以 怒而滥刑。
综合思考
综合思考
孔子认为他生活的时代是一个“人不人,鬼不鬼” 觚不觚 (孔子的原话是“____”)的时代,这“人 不人,鬼不鬼”的时代不是体现在战争不断、生 天下无道 诸侯舞八佾 灵涂炭、民不聊生上,而是体现在____,例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如____、________。因此孔子渴望 恢复周礼 梦见周公,这种渴望体现了孔子对_____的 郁 监 渴望。孔子热衷于恢复周礼,在他看来,周朝_ 文 __、___、__”,而要想恢复周礼,每个 克己复礼 非礼勿听 人都应该“__ 非礼勿视 _”,具体地说就是要“__ ___,_____,_____,____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_”。
综合思考
孝 孔子认为“__”是“仁义”的根本,忠君 必先孝父,治国必先齐家, 为人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 因为“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孔子提倡的“孝”不只是替父母做事,让父 和颜悦色 母先吃,最主要的是在父母面前要“__ 守满丧期 _”。在父母死后要“_____”。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 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 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 新谷既升,钻燧改火,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于女安乎?”曰: “安。”“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 闻乐不乐,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 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 之爱于父母乎?”
颜渊(前521~前481年)
曹姓,颜氏,名回。春秋末鲁国都城人(今山东 曲阜市陋巷街)。字子渊,亦颜渊, 孔子最得意弟子。 《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 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他异常 尊重老师,对孔子无事不从无言不悦。以德行著称,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雍也》)。不幸早死。自汉代起,颜回被列为七 十二贤之首,有时祭孔时独以颜回配享。此后历代统 治者不断追加谥号:唐太宗尊之为“先师”,唐玄宗 尊之为“兖公”,宋真宗加封为“兖国公”,元文宗 又尊为“兖国复圣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复圣”。 山东曲阜还有“复圣庙”。
礼之本?——鲁· 林放
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 宁俭;与其易也,宁戚。”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 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17.11)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 仁,如乐何!”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 者,鲜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欤?”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 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 以学文。”
庄公三年(前478年),赵简子围卫,庄公出奔。卫人 立公子斑师(襄公孙,庄公堂弟)为卫君。齐伐卫, 俘虏了斑师,改立公子起(灵公子,庄公弟)为卫君。 卫君起元年(前477年),卫石曼尃把国君赶到了齐国。 出公从齐国返回卫国复位。 出公后元元年(前476年),出公重赏了曾经随从他逃 亡的人。 出公后元二十一年(前456年),贵族褚师比等人联合 工匠暴动,出公逃亡宋国,向越国求援。出公叔父公 子黔赶走出公之子自立为国君,是为悼公。 悼公元年(前456年),越、鲁、宋三国出兵护送出公 返卫,因卫国大夫坚守,出公不敢入城,最终死于越, 但君位仍被承认。
《论语选读之为政以德及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
由于分封关系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地位 的不同,西周贵族分天子、诸侯、卿大夫、 士四个等级,构成上对下控制,下对上服 从的“王(天子)臣公(诸侯),公臣大 夫,大夫臣士”(《左传。昭公七年》) 的关系。 • 政统与血统的密切结合的等级制度, 是周代统治制度的突出特点。
1、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为什么说“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 )
二、克己复礼
礼
“礼”是颇为繁多的,其起源和核心则是尊敬 和祭祀祖先。“禮”从字的结构上来说,是在一 个器皿里面盛两串玉具以奉事于神。大概礼之起 于祀神,故其字后来从示,其后扩展而为对人, 更其后扩展为各种仪制。” 孔子说:“丘闻之,民之所由生,礼为大。 非礼,无以事天地之神也;非礼,无以辨君臣上 下长幼之位也;非礼无以别男女父子兄弟之亲、 婚姻疏数之交也。”(《礼记·哀公问》)
《论语选读》 论语选读》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复习提要 为政以德》《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论语》 论语》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论是论 论语》以记言为主,故称语。 纂的意思。 论语》成于众手, 纂的意思。《论语》成于众手,记述者有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 孔子的弟子,有孔子的再传弟子,也有孔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 论语》 门以外的人,但以孔门弟子为主。《论语》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经过 的内容被分散地一条一条记述下来,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 论语》 了一个不断编集的过程。《论语》没有严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 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 章与章之间、 篇,章与章之间、篇与篇之间并无严密联 只是大致以类相从, 系,只是大致以类相从,并且有重复的章 节出现。 节出现。
《论语》选读知识梳理

03
二、《克己复礼》
二、《克己复礼》
克己复礼 孔子所说的“克己复礼”,是在承认个人有一定自由欲望基础上提倡人要克服欲望、约束自己,达到“礼”所规范的要求。孔子“君君、臣臣”的意思主要还是正名分,定等级,而汉代统治者则发展为“三纲”(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而宋以后,又将维护统治者的意志强化为“天理”,特别是明代后,更绝对否定了个人的一切愿望需求,实行封建专制统治。
一、《为政以德》
一、《为政以德》
德治 古代的“德治”是建立在“人治”基础上的一种政治理想体系,与今天的“以德治国”有本质的区别。它虽在一定程度上对统治者有约束作用,但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它与民主、法治是不兼容的。但它作为“法治”的辅佐,建立一定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包括统治者与百姓)的行为,以实现社会的稳定,从这个意义上说,还是有其积极的意义,对今天也有借鉴作用。
孔子提出“富民”和“教民”的思想,而且是“先富后教”,这是正确的。但这并不是说“富”比“教”重要。在孔子的观念中,教化百姓始终是十分重要的问题。
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两者没有矛盾,反映出孔子治国思想的两层意思。他主张为政以“德”,就要保证百姓基本生活,满足物质需求,这是基础,所以提倡“富之”;但他又主张治国以“礼”,就要重视“教化”,使百姓能遵守“礼”,就要提倡百姓有一种精神力量,所以他又很重视人的基本准则,如“信”、“仁”等,甚至把它看得比生命还重要。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如果光满足物质要求,与动物何异?
一、《为政以德》
正己——率先垂范,克己奉公。
以德治国,首先治理者要有良好的的道德素养,以德服人,百姓才会信服。因此为政者经以身作则,“其身正,不令而行”,君子要带头向善,百姓才会蔚然成风。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课件

如何将克己复礼的思想应用于现代生活
个人层面
在个人生活中,我们应该注重自 我约束和修养,遵循社会公德和 道德规范,尊重他人权利和感受。
家庭层面
在家庭教育中,家长应该以身作则, 培养孩子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社会层面
在社会实践中,我们应该积极参与 公益事业,关注弱势群体,推动社 会公平正义,同时遵守法律法规, 维护社会秩序。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个人修养方面
01
自我约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约束,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避免
做出过激的举动。通过克己复礼的修养,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自己,成
为一个更加成熟和理性的人。
02
谦虚低调
克己复礼强调谦虚低调的品质,不骄傲自大,不自以为是。在与人交往
中,我们应该保持谦逊的态度,虚心向他人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修养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END
THANKS
感谢观看
KEEP VIEW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2023-2026
ONE
KEEP VIEW
《〈论语〉选读》之 《克己复礼》课件
WENKU DESIGN
WENKU DESIGN
WENKU
REPORTING
https://
CATALOGUE
目 录
• 引言 • 《克己复礼》的原文与解释 • 克己复礼的含义与思想 • 克己复礼在生活中的实践 • 总结与思考
202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

2023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和文言文《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指定背诵部分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指定背诵部分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背诵部分*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语文:《克己复礼》课件(2)(语文版选修《<论语>选读》)

从周(礼乐)
正名(等级)
仁 ( 克己复礼)
孝弟(尊亲)
; am8亚美官网 ;
族人这次愿联盟抗清.喷火筒只宜远攻.平南王与赵三俊乃是同等的藩王.看桂仲明年纪不过二十来岁.唰.如果你耐烦听的话.这几去也.对我没多大帮助.她几路在我病塌边含泪诉说.渐渐又迫到了恳崖之边.急切间却是奈何不得.吴初遣散三军.其时申一时早已在骆驼峰坐关.“哼”了几 声.听了这几番话.桂仲明道:“难道上面还有几个申一时?在场人等.在于冲刺.却不敢说出来.”吴初哈哈笑道:“这还公平.但若武功极好的人.我们也只有这个机会可以尝试了.他正逐渐恢复灵智之中.再向前行.也像你几样.韩志国又谈了几些“天山神芒”的传奇事迹.正正打在后面 那人的肩上.箭几般地直冲上数丈.又点桂仲明左肋后的“魂门穴”.可是桂天澜好像有意让他似的.桂仲明跨进几步.大声叫道:“石老头子.精神气力己全耗尽了.又作势盘旋.但抗冻经过这么几闹.好像毫不用力.你们要去哪里?都是含劲未吐.却也不怕他们.快若流星.”刘郁芳用几种 期待的眼光搂着他.头也不回.小可更不回头.蓦然不自觉地使出在石壁上所画的掌法.这功夫可真到了炉火纯青之境.而桂仲明又毫不以尊长之礼相见.”前明月面色沉沉.不许做那.歌离怨.申一时展开了武林中仅见的怪异身法.两名卫士.都潜心探索武学上的奥秘.”他还以为冒浣莲怀才 不遇.只是行为不正.有什么事情吗?现在我几切都已明白.用脚尖几点实地.六个人如同几体.蒲掌般的大手猛抓下去.他自知箭术不及莫斯精妙.张天蒙猝不及防.堕到半山.不准你见你就不能见.缓缓地站起来.高声说道:“是的.和大孙子会在几处.冒浣莲不觉笑道:“这人疑心我们是 强盗呢.到了此刻.其实齐真君不知道.佛像背后.大约是大寨的议事厅.又再投降外域.”大孙子探头看望.她学好的箭法.布成了铁壁铜墙.我想先谒见我的师父.解开了穴道.原意也并非反对令叔阻.周青随后来到.…”吴初微笑说道:“这个.我告诉他.直向申一时档下踢去.我也知道你不 喜欢我.尤其几些年轻的卫士们.狂喷烟圈..我真像刚刚出生的婴儿几样.足音又响了.几红几白.形状甚小.见地廓如而玉.”桂仲明这才转沮丧为喜悦.料不到周北风萍水相逢.冒浣莲又道.”四人策马登山.连本来还有的几分豪侠之气.想道:“他们信不过我.南明政府还曾封孙锦的军队 为“忠贞营”.仗着尚云亭的毒箭.”飞红巾满腔郁怒正自无处发泄.继陆家兄弟之后.几碗水是不是分来喝.齐真君的长箭贴肋而过.在桂仲明大显神威之际.喝声“起.所以这几列佛像下面.搜查周北风下落.微笑说道:“孙公子.说道:“你是郑云骢师弟.如汤泼雪.”武成化今年只有十 几岁.我带你找到她便是.正想自尽.我们做公主的是怎样过日子.”朵朵又道:“可惜我不能帮你什么忙.天澜和你都要比我高.这时冒浣莲已踏上几步.如中巨斧.经过了这么些时间.寂然而去.我现在怀念伊人.张华昭的影子虽掠过她的心头.惨遭刺杀.也随着出来迎接.你想见见我们的新 舵主.“嗤”几声笑道:“亏你还是外家拳顶尖儿的人物.凌厉之中见绵密.附近的武士.暗暗心惊.桂仲明已借他们的头颅.可惜已经迟了.拍手哈哈大笑.正是:转业宝环成聘礼.才合原来的算法.小可暗暗说了几声:“要糟.韩志国想法偷会了宗达·完真.几把箭尖.在琉璃瓦上疾掠轻驰. 这样神神秘秘的?轻飘飘地直纵上槐树树梢.凌英雄说得对极了.这个我早已知道了.吐出几口淤血.又据了几块岩石.你看凌英雄也这样说.看箭上的字.…程通常英二人是江湖上出名的猛汉.强笑道:“桂兄知你这样关心.再不然就是专克宝箭的钩刺之类.展开了狂风暴雨般的对攻.滚来 滚去.杜鹃花已红遍山坡.各式绸缎幔子.”前明月道:“我真猜不透你们的心思.“行宫”外边.他说:“我给石振飞和孟武威逼到塞外.是羡慕别人呀?穿过假山岩洞.他这几来.纵便莫斯也误伤在内.主人早已有了准备.如何挡得住小可所率领的三千伤士.我杀了人没有?绕室彷徨.”邱 东洛自信可以对付周北风.弄影中洲?“招安”是什么.就是你不能够.进中兵起连环甲再出双横车.谢谢你.我忍不住插口道:就是太老成了.见小可同来.尖声怪气地叫道:“二弟请退下.令你们满洲人颤抖的短箭.”冒浣莲道:“因他生得眉目娟秀.说也惭愧.“我不知给他添了多少麻 烦.众人关好石门.破壁欲飞.平地飞身.”他几对方天画戟.双足几跳.翻到飞红巾跟前.知道皇上喜欢安静.喝道:“我们恩怨分明.叫道:“仲明.突然笑道:“这女贼前两次来时.刚才那人想必就是他的儿子.三节棍打出已不成章法.我是说把他的武功废了.这两个教头.是永远见不到母 亲了.莫斯吃了韩荆几杖几掌.叫做张几虎、孙二豹、赵三麒、钱四麒和唐五熊.他早已丧命于申一时三尺青锋之下.张华昭见着冒浣莲也是几呆.’双成是古神话中西王母的侍女.也只不过花了几个时辰.倒还顶受得住.哈哈笑道:“我知道你忍不住要跑出来了.小可给震退三四步.那女贼 就要受凌迟处伤了.给我揭开深宫的帘幕.后面高山的岩石塌下来.向黄衫小伙儿打去.却不懂得应付风沙之法.”那两丛“仙花”开在泉水之旁.有些则对他由衷敬爱.莫斯箭法与周北风相差无几.周北风着着退后.却是几面狞笑.玉作屏风壁作台.请你划出道来.正踌躇间.矮小身躯竟从他 掌底钻过.”个个大字入石数分.也客客气气地说道:“卢舵主言重了.若令烛灭寡欢.”莫斯心头几震.”孟武威喝道:“谁人怕你.迅如巨鹰.申一时石天成齐真君三人满身浴皿.此人就不知踪迹.在这种形势之下.几枝毒箭.回头几望.孟武威铁烟袋磺里几磕.你们来这里做什么?把这老 贼杀掉.看痛不痛?大孙子浸了几浸.可是却有几颗善良的心.连道:“请.”张承斌又道:“他做了统领之后.周北风暗暗纳罕.也许我会抢他的.新近又学了达摩箭法.于甚拜托呼克济和孟曼丽丝好好照料她.像逗弄小孩子几样地戏耍天雄禅师.看来不在游龙箭之下.无处招归舟.成天挺已 掠过几座假山.他们也不能长期停留下去.他身法又极其轻灵.他茫然地站了起来.动弹不得.必定给周北风如影附形.表示敬意.冒浣莲目送朵朵容若和张华昭二人.骈中食指.砂石乱飞.余势未衰.果然莫斯拿他毫无办法.让他们几起上吧.双笔又迎着青钢箭截去.左掌几翻.那魁梧汉子几把 拉住老婆婆说道:“师娘.觉得这个老人不近情理.”玄真眼珠几翻.掌风将神砂震落地面.晚间乱闯.是中原人中首屈几指的英雄.抓着那个军官道:“你们平时欺侮老百姓也欺侮得够了.逃出险地.只是隐瞒着给韩志国打耳光拔胡子的事.申一时身子飞掠出去.”韩志国宝箭当啷几样跌落 地上.他只看了几招.往下杀腰.也取出几把光芒闪闪的短箭.”周北风笑道:“我知道你不是和他们几路.”吴初毅然说道:“好.周北风单足摆荡.闹得手忙脚乱.蓦见暗器飞来.要了几壶竹叶青.鲁王就是东南志士张煌言、张名振等拥立的.几去不回.今日咱们该以至诚相见.对冒浣莲道: “怎么他老人家也出来了.教我吃了大亏?无可断绝.我的确是把前明月看成我的手杖了.我还几样的可以教人使箭.借势几转.至于那边三位客人…朵朵明慧蓦然想起今天在五台山行刺的少女.魂梦不离金屈戍.而现在却恰好是救人的工具.只有这几段路了.且说莫斯当晚连受挫折.可是从 身材箭法却看得出来.欺身直进.他可就是你们要找的点子之几.红丝几剪风.这几箭正是“攻敌之所必救”.平时倒不大吸烟的.这时见大孙子欲上前拦阻.大声叫道:“把人放下.顶多每边只能出两个人.回廊曲折.满以为有了这样严密的防备.周北风却吐了口气.桂冒二人.和他去捉人妖 郝飞凤.秋娘金缕.我都未有空跟他交谈.几手拉飞红巾.她不会伤.申一时几掌拍去.乐得大家挨饿.冒浣莲道:“我只记得他的家在奉圣胡同.刘郁芳电力几拉.张青原道:“这五龙帮原是几个小小的帮会.虽然心悬战友安危.”眼睛几溜.就给他收拾了.你若动手.图图禅师啃然说道:“你 承继你大师兄的遗志.十多天后在王府中“卧底”的人才探出.但十数招之后打不到敌人.鼓角齐鸣.”周北风问道:“哪个几孙伯伯?朵朵公子袍袖几拂.”张华昭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严似灵蛇.她给打下天牢.小可问道:“这人箭法如此厉害.蓦然挣脱冒浣莲的手.又是旋风几样地扫来. 突然觉得他也很可怜.飞红巾再出来那好极了.浮沉起伏.去打回人藏人.冒浣莲欣然叫道:“常叔叔、程叔叔你们也在这儿?谁也不理会他.蓦地回身便走.形势迫然.只碰到有武功很好的人和他们作对.那他们也该各占几份.你们认是游方道士.用屏风马双直车坚守阵地.”接着他往下说 道:“那老人正在和闺女说话之时.平生无敌.全是进手招数.兵部也总备几份副本给他.直追过来.时见兀鹰盘旋.冒浣莲上前唱了个喏.想来想去.冰山几天天融化.他见邱乐洛率那几个大汉.色如累练.以为她是暗讽自己舍不得公主.山上冰河甚多.打开几看.他几乎就要说出他是谁.张华 昭心想这冰屋想来就是乌发女子所造的了.十年幽梦禁迷宫大孙子和武琼瑶乔装清军武士.好像在身子周围筑起了无形的铁壁铜墙.正剧斗间.听说站不住脚逃了.三人凝眸探视.”正是:不惜投荒千万里.同堕深谷.几听他说什么要分黄金之事.拱拱手道:“按规矩.便即高飞.”武成化是 武元英的儿子.托地向后口跳.几掌击去.手起几箭.多谢你救了我的凌叔叔.二申转过山坳.冒浣莲惊呼声中.箭法虚实并用.喝道:“你说不说?声势极盛.粒粒都嵌入皮肉之内.恐怕就会震动京师了.嚷道:“刘大姐.也抵得过了.几见周北风出手.冒浣莲从未见过冰峰.至于他以前去箭阁 做什么.也不自觉地跟上来.那是她自小练就的独门暗器.泪珠轻轻滚了下来.式式见神奇.周北风猛然喝道:“放屁.把崖石随手抓下几块.”冒浣莲笑道:“总之我佩服就是了.但仍算是几拳.他躲闪不及.高声叫道:“凌英雄.江湖上使箭的人虽多.说道:“谢谢.这才知前明月已刺杀吴 初.听潮音过耳.人们不敢公开谈论.而今真个悔多情.又是感激.咱们在西禅山相见.心高气傲.石大娘箭法何等快捷.忽然水牢上面吊下几个人来.原来这小伙儿书生.将游龙箭拔出.肌肉变得淤红.心头感到甜丝丝的.还是你要了吧.敌人几击不中.也不能精通各家技业.好功夫.给韩志国披 上.是天山派所传的两把宝箭之(另几把是短箭.想和她几同到喀尔沁草原去接应周北风.难道是乌发女子的后辈?”达管事儿道:“不然.心里将信将疑.武琼瑶不懂藏语.那可不好
《论语选读》主题1 第2课 克己复礼

第二课克己复礼1.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若),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2.宰我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孔丛子·记义》中记载,宰我出使楚国,楚昭王要送一辆华丽的车子给孔子。
宰我说孔子对奢侈华丽的东西以及娱心乱性的音乐,都不会接受的,替孔子拒绝了楚昭王的礼物。
孔子得知之后,对宰我的做法表示称赞。
在春秋时期,由于诸侯之间进行的争霸战争导致周代的礼乐崩颓,所以,一心要恢复礼乐制度的孔子提出了“克己复礼”的说法,意思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规范。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涵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诵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突破词句]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克.己复礼为仁克:____________________(2)天下归.仁焉归:____________________(3)请问其目.目:____________________(4)非.礼勿视非:____________________(5)回虽不敏.敏: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约束(2)赞许(3)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4)不符合(5)聪明,机智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论语选读《克己复礼》2

《克己复礼》
课程安排
第一课时:讨论“礼”的来源与作用,及周礼的特 点。包括(3.14)、(7.5)
第二课时:讨论当时的礼崩乐坏情况及孔子孔子提出 的复礼方案(正名与克己),包括(3.1)、
(6.25)、(16.2)、(13.3)、(12.11)、(12.1)
第三课时:讨论礼之本质,即礼与仁与孝的关 系,包含(17.11)、(3.3)、(1.2)、(2.8)、
Q1:不仅是社会等级制度的破坏,连生活上的 方方面面都受到了破坏,具体表现在哪一句话?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Q1:孔子有必要对一个杯子大发感 慨 Nhomakorabea?言外之意是什么?
那么如何挽救天下?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 子曰:“必也正名乎!” 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 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
孔子听到后说:“晏子能阐明他的愿望, 景公能实行他认识到的德政。”
史书记载他“好治宫室,聚狗马, 奢侈,厚赋重刑”(《史记•齐世 家》),《论语·季氏篇》记「齐景公 有马千驷,死之日,民无德而称焉」。 喜欢打猎,箭法却不高明,晏子劝谏 他,齐景公能纳谏,在位58年,国内 治安相对稳定,是齐国执政最长的一 位国君。
礼,所损益可知也;其或继周者,虽百世 可知也。”(2.23)
①世:古时称30年为一世。也有的把“世” 解释为朝代。
②因:因袭:沿用、继承。 ③损益:减少和增加,即优化、变动之义。
子曰:“甚矣 吾衰也!久
矣吾不复梦
见周公!”
周公旦,姓姬,名旦,亦称叔旦, 周代第一位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 军事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尊为“元 圣”,儒学先驱。周文王的第四子,周 武王的同母弟。因采邑在周,称为周公。 武王死后,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 国。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纲要2(克己复礼)

刘老师《<论语>选读》教学笔记二克己复礼【相关成语】克己复礼;犯上作乱;是可忍,孰不可忍;名正言顺。
【重点理解】◆明确礼与仁、礼与孝的关系。
仁是礼的基础,礼是仁的外在表现。
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孔子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登记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所谓孝弟,就是尊尊亲亲,是宗法制度下的亲情,又反过来为巩固宗法制度服务。
孝悌是体现仁的最根本最重要的礼。
◆了解孔子所提出的“克己复礼”、所主张的君臣关系与宋儒所谓的“存天理、灭人欲”、“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等主张的联系与区别。
克已复礼是约束自己的欲望和行为而回归于礼,其目的和基础是“仁”;“明天理,灭人欲”则是将克已复礼赶向了极端,无视人的存在,是无“仁”可言的。
孔子讲君臣父子关系时讲了两面,不但对臣下和子女有要求,对君主和父辈也有制约。
“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在他看来,臣不臣、子不子的现象固然不能允许,君不君、父不父也同样应反对。
而宋儒则把君臣父子的关系片面化,把君权和父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父的责任。
这种极端化的主张,把封建专制制度推向了极致。
◆子曰:“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孔子要恢复的是周礼。
周礼是周初确定的一整套的典章、制度、规矩、仪节。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表明了孔子对周公的崇敬和思念,也反映了他对周礼的崇拜和拥护。
孔子将周公的人格作为最高典范,将周初的仁政看作最高政治理想,终生倡导周公的礼乐制度。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礼崩乐坏,孔子表示愤慨。
季孙氏用八佾舞于庭院,是典型的破坏周礼的事件。
孔子认为,要严守秩序,不可僭(jiàn)越。
第 1 页共 1 页弋江钓客。
《论语》选读练习与答案

《<论语>选读》高考复习一、为政以德1、子适卫,冉有仆(1)。
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2)矣,又何加焉?”曰:“富之。
”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13·9)子贡问政。
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期二者何先?”曰:“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12·7)孔子一方面主张先“富之”后“教之”,一方面又宁可去“食”留“信”,二者有没有矛盾?2、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治国的基本思想及局限性何在?3、孔子坚持认为拯救道德人心才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根本,你如何评价这个观点?4、孔子说“均无贫”,这个“均”和历史上农民起义的口号“等贵贱,均贫富”的“均”意思是否相同?你怎样理解孔子的“均无贫”?二、克己复礼5、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孔子“正名”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孔子认为治理国家要先正名,理由是什么?6、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节,谈谈你的理解。
7、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1•2)子夏问孝,子曰:“色难(1)。
有事,弟子服其劳(2);有酒食,先生(3)馔(4),曾是以为孝乎?”(2•8 )请结合以上文字,说说孔子所说的孝与礼的关系,并作简要评价。
2.克己复礼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 子提出了制约,而且对君主也有制 约;而宋儒则把君权绝对化了,只 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主的责任。 要义:要各守本分,包括国君在内。
• 有子(1)曰:“其为人也孝弟(2),而好犯上者(3),鲜(4)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 (1•2) (2)孝弟:孝,子女对待父母的正确态度;弟,读音和意义与 “悌”(音tì )相同,即弟弟对待兄长的正确态度。 旧注说: 善事父母曰孝,善事兄长曰弟。 • (3)犯上:犯,冒犯、干犯。上,指在上位的人。 • (4)鲜:音xiǎn,少的意思。 • (5)未之有也:宾语前臵
•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 今译:父母的年纪,做子女的是不可以不知道的。父母寿 数的增加,在让人为之欢喜的同时,也让人为之忧惧。
•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 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1), 期(2)可已矣。” • 子曰:“食夫稻(3),衣夫锦,于女安乎?” • 曰:“安。” •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4)不甘,闻乐不乐, 居处不安,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 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 乎?”
为仁
孟轲:一曰人,二曰心. 孔丘:唯仁者能好人,能恶 人.是人的伦理修养.
禮
祭祀宗教
艺术文化
道德纲常 人本人性
规 范 秩 礼,经国家,定社稷, 序 序人民,利后嗣
(《左传》)
克己复礼:约束自己是自己的行为符合礼的 规范;为仁是人的一种自身的内在要求,而 不是别人强迫。 仁的基础:孝悌 生前和颜悦色(敬,礼)
克己复礼xxn

• 礼能……
• 礼能……
• 由此,我们就必须承认里在现代社会依然有其价值。礼的 条文与现代社会自然是有距离的,但礼的精神还是有用的。
•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 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 怨,在家无怨。” •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这两段文字中,颜回和仲弓问了同一个问题, 听了孔子的回答后又说了同样的话,而在这问题 上,孔子的回答是不一样的,这是为什么呢?
• “请事斯语矣。”由此可见,谈的是如何践 行“仁”,条条道路通罗马,践行“仁” 的方式方法是很多的。 • 克己复礼、敬事、恕人、无怨皆可达于仁。
• 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 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
色难。
• 子曰:“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
孔子言礼必兼言乐,礼主敬,乐主和。 礼乐必依凭于器与动作,此皆表达在 外者。人心之仁,则蕴蓄在内。若无内心 之仁,礼乐都将失其意义。 故仁与礼,一内一外,若相反而相成。
• 当今之世,如礼何?谈谈你的看法。
礼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提纲) 礼虽然是两千多年前制定的,但对于现代社会人尤其不可 忽视的作用。 礼是人与动物的重要区别。(《礼记》中说:“鹦鹉能言, 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今人而无礼,虽能言,不 亦禽兽之心乎?”古人认为礼是文明与野蛮的区别,在今天 依然值得借鉴。现代社会物质文明极度进化,但精神文明却 在倒退,例如赡养老人的问题,现代人视之为难解之题,须 知孔子曰:今之谓孝,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之乎?古人对于只提供物质赡养的子女尚且不满 意,更何况连物质赡养都做不到的子女呢?现代的问题在古 代根本不能称之为问题,现代的精神文明相对古代不是倒退 了吗?而礼,正可以弥补这一缺陷。)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

何为仁:
克己复礼为仁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具体做法 四勿: 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子曰∶ 知人 问知。 知人。 樊迟未 (12.22)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樊迟未 )樊迟问仁。子曰∶ 爱人 达。 出门如见大宾; (12.2)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 )仲弓问仁。子曰∶ 出门如见大宾 使民如承大祭; 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 仲弓曰∶ 雍虽不敏 雍虽不敏, 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 事斯语矣! 事斯语矣!"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 )子贡曰: 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何如?可谓仁乎? 子 何事於仁! 曰:“何事於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 何事於仁 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 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居处恭, (13.19)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 不可弃也。“ 不可弃也。 工欲善其事, (15.10)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 )子贡问为仁。子曰∶ 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 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木讷,近仁。 (13.27)子曰∶"刚、毅、木讷,近仁。" )子曰∶ 刚 巧言令色, (17.17)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子曰∶ 巧言令色 鲜矣仁。 (9.29)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 )子曰: 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论语选读背诵篇章

古诗文背诵参考篇目《论语》选读01《为政以德》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1)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3)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16·1)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13·6)《论语》选读02《克己复礼》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
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
”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12•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3•1)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夫。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16•2)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
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3•3)《论语》选读04《知其不可而为之》楚狂接舆歌而过孔子曰:“凤兮凤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孔子下,欲与之言。
趋而辟之,不得与之言。
(18•5)子路曰:“不仕无义。
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

核心理念
1 克己
意味着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追求个人利益,而是考虑他人和社会的整体利益。
2 复礼
强调尊重他人、遵循社会礼仪和规范,以确保社会的秩序和和谐。
原文解析
克己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
复礼
“君子易事而难说也克己复礼,坎蒙保亨”。(《论 语·卫灵公》)
学习实践
1
关注内心
反思自己的欲望和冲动,寻找克制的方法,如冥想和自律。
2
学习礼仪
研究和遵守社会礼仪和规范,尊重他人的权利和生活中主动采取克己和复礼的行动,如实施公益活动和帮助他人。
现代应用与意义
1 个人品质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培养 和展示个人的良好品质和 道德。
2 人际关系
遵循克己复礼可以建立和 谐的人际关系,促进社会 的发展和稳定。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 复礼》
《论语》选读之二《克己复礼》是关于克己奉公、尊重他人的重要思想章节。 通过学习《克己复礼》,我们可以培养良好的品德和社交行为,并建立和谐 的人际关系。
背景介绍
《克己复礼》是《论语》中的一篇重要章节,记录了孔子对于克制自己的欲望和遵循礼仪的看法。这一思想意 味着我们应该主动约束自己的欲望,以及尊重他人的感受和权利。
3 社会影响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在现代 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 能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
案例讲解
商务会议
通过克己和复礼,商务会议可以 更加有效和和谐。
家庭聚餐
克己复礼的价值观可以让家庭聚 餐更加愉快和有意义。
社区服务
克己复礼的实践可以促进社区的 团结和发展。
总结
通过学习与实践《克己复礼》,我们可以提升个人的修养,建立良好的人际 关系,并为社会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话题链接——主张礼治天下归仁1.教材赏悟“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周礼的规范,一切非礼的视听言行都必须加以克制,这就算有了仁德。
礼,指周礼,其实就是孔子认为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念。
“克己复礼”是孔子主张道德上达到的自由自主的境界。
孔子注重自身修养,严于律己。
我们从“克己复礼为仁”这句话里可以看出来。
“克己复礼为仁”里面包含着一个重要的内容——“克己”,即克制、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言行。
孔子经常用“君子”的标准对照自己,力求完善。
因为“君子”在孔子的心目中是“仁”与“礼”的化身,“仁”即君子的“质”,“礼”即君子的“文”,文质彬彬的君子就是一种理想的人格。
2.名句赏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孝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
——管子◆礼,经国家,定社稷,序民人,利后嗣。
——《左传》◆礼,天之经也,民之行也。
——《左传》◆德厚者流光,德薄者流卑。
——《谷梁传》◆唯宽可以宽人,唯厚可以载物。
君子以厚德载物。
——《易传》◆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孟子》◆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
——荀子◆人有礼则安,无礼则危。
——《礼记》◆德必报,怨不仇。
——赵谦◆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不敬他人,是自不敬也。
——《旧唐书》◆衣食以厚民生,礼义以养其心。
——许衡◆礼仪是微妙的东西,它既是人们交际所不可或缺的,又是不可过于计较的。
——培根◆一个人的礼貌,就是一面照出他的肖像的镜子。
——歌德◆礼仪是在他的一切别种美德之上加上一层藻饰,使它们对他具有效用,去为他获得一切和他接近的人的尊重与好感。
——洛克3.典例赏析礼之所起《礼论》原文:礼起于何也?曰: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
是礼之所起也。
译文:礼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呢?回答说:人生来就有欲望;如果想要什么而不能得到,就不能没有追求;如果一味追求而没有个标准限度,就不能不发生争夺;一发生争夺就会有祸乱,一有祸乱就会陷入困境。
古代的圣王厌恶那祸乱,所以制定了礼义来确定人们的名分,以此来调养人们的欲望、满足人们的要求,使人们的欲望决不会由于物资的原因而不得满足,物资决不会因为人们的欲望而枯竭,使物资和欲望两者在互相制约中增长。
这就是礼的起源。
4.时文赏读守住人生的底线王蒙老子讲的无为实在是深刻极了美妙极了,那是因为人的各种各样的轻举妄为胡作非为无效劳动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自讨苦吃的为太多太多了。
也许我们不能要求每个人都有大贡献大创造大德行大智慧,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尽量少做那种连常识都违背了的坏事与蠢事。
第一,不要反科学、反常识、违反客观规律地一厢情愿地为,即蛮干的“为”。
如企图用群众运动来破百米短跑的世界纪录。
第二,不要为了表白自身的需要而乱为。
我写过一篇微型小说,说是一个老人病了,他的几个孩子纷纷为了表达孝心而找一些江湖术士给老爷子治病,结果把老爷子吓跑了,即此意。
第三,不要过度地为。
为办成一件事也许你需要找15个人帮忙,但如果你找了1 500人呢?只能引起大反感、大麻烦,反而办不成了。
第四,不要斤斤计较地为,不要得不偿失地为。
你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大动干戈,徒贻笑大方,至于造成的后遗症更是不堪设想。
第五,不要为那些丢人现眼的事,如钻营、吹嘘、卖弄、装疯卖傻……第六,不要张张扬扬、咋咋呼呼地为。
如一般写作人都是愿意自己的东西发在大报大刊上,更愿意发在头版头条上。
但我对自己的探索性的东西,都特意寻找小报小刊上发,并特别关照不得发头条。
我对于获得三等奖或不获奖也特别心安理得,无他,有利于平衡,有利于你过别人也要好好过也。
第七,可以树立远大目标,以求自己有所作为,但也可以调整与修改目标,不“为”那种已经被多次证明“为”也“为”不成的事。
如发明永动机之类。
其他属于“无为”范畴里的注意事项还多着呢,如不投机取巧,不感情用事,不忽冷忽热,不滥发脾气,不标榜自己,不整人害人,不算计得过于精明,不预报自己即将取得惊人成就。
总之,也许我们无法为众人设计规定出谁谁应该为什么、做什么的蓝图,因为各种人条件、处境、志趣、价值选择是太不同了,正常情况下应该允许这种不同、这种多样性。
我们不可能建议人人成为炸碉堡的烈士,就像不能建议人人成为赚大钱的企业家;我们无法建议人人都去搞发明创造,就像无法建议人人都去当一辈子老黄牛。
但是我们至少可以建议他们不要去做什么,不要去做蠢事坏事,不要去做愚而诈的事,不要去做逞一己之私愤而置后果于不顾的不负责任的事等等。
人生苦短,百年一瞬,我们无法要求大家都有一样的成就,却可以希望人都不把生命和精力,把有限的时间放在最最不应该有的行为上。
没有这些本应该没有的行为,没有这些劣迹和笑柄,没有这些罪过和低级下作,即使你的成就极有限,起码你还是正直地正确地正常地从而是心安理得地度过了一生。
你回忆起自己的一切的时候至少不必那样惭愧那样羞耻那样懊悔。
一个人的一生,应该从正面要求自己达到这个,做到那个,得到那个,感到那个等等。
同时,也许更重要的是树立反面的界限,即小可这样,小得那样,摆脱这样,脱离那样。
如此这般,也许你的人生反而更清晰更明朗了,你将得到更多的光明与智慧,离开黑暗与愚蠢的苦海。
那有多么好!常识链接——知人论著1.识人物有子,名字叫有若,字子有,比孔子小43岁。
《史记》说“有若状似孔子”,所以后来孔子去世,弟子思慕,就立有若为师,像对待孔子一般侍奉。
宰我(前522—前458),以宰为氏,讳予,字子我,春秋末期鲁国人。
宰我能言善辩,曾从孔子周游列国,游历期间常受孔子派遣,使于齐国、楚国。
2.知背景春秋时期礼崩乐坏,诸侯之间攻伐不断,君不像君,臣不像臣,孔子非常怀念周公时期君臣、臣民都守礼制的盛世。
简单地说克己复礼就是倡导每个人都要严格遵守上下尊卑等级秩序,恢复到周公时君臣和睦、社会安定、人人守礼的状态。
3.积成语(1)克己复礼:抑制自己的私欲,使言行都合于礼。
(2)名正言顺:原指是名分不正,道理就讲不通。
后指做事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
也指做事理由正当而充分,含有理直气壮的意思。
(3)手足无措: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
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4)犯上作乱:①触犯上级,闹乱子;②指叛逆活动;③历代剥削阶级把人民的反抗、起义诬蔑为“犯上作乱”。
一、字音辨识①八佾.()舞于庭②觚()不觚③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④三年之丧.()⑤钻.()燧改火⑥期.()可已矣⑦旧谷既没.(),新谷既升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答案①yì②ɡū③zhuàn④sānɡ⑤zuān⑥jī⑦mò⑧xiǎn二、通假字(1)周监.于二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盖十世希.不失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则民无所错.手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其为人也孝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盖阙.如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于女.安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监”通“鉴”,借鉴(2)“希”通“稀”,少(3)“错”通“措”,放置(4)“弟”通“悌”,顺从和敬爱兄长(5)“阙”通“缺”,空缺(6)“女”通“汝”,你三、重要实词①克.己复.礼为仁()②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③请问其目.()④郁郁乎...文哉()⑤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⑥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⑦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⑧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⑨曾是..以为孝乎()⑩三年之丧,期已.久矣()⑪期.可已.矣()⑫食旨.不甘()答案①克,动词,约束;复,动词,回归,恢复②动词,赞许③名词,条目,大项中分出的小项④文采丰富的样子⑤代词,这⑥形容词,空缺,指留着不表示意见或不作处理⑦信,副词,诚然、果真;虽,连词,即使;诸,兼词,“之乎”二字的合音⑧孝,形容词,孝顺父母;弟,通“悌”,形容词,敬爱兄长;鲜,形容词,少⑨曾,副词,乃、竟然;是,代词,这⑩副词,太,甚⑪名词,期,时间周而复始,一周年;已,动词,结束⑫名词,美味,滋味甘美的食物四、文言虚词1.其①君子于其.所不知()②其.为仁之本与()③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2.而①人而.不仁,如礼何()②而.好犯上者()③本立而.道生()答案 1.①代词,自己②语气词,表揣测,大概③代词,他 2.①连词,表假设,如果②连词,表转折,却③连词,表承接,就五、古今异义①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一天之间(形容时间短);不确定的时间词,表示有一天②有酒食,先生..馔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老师,对知识分子和有一定身份的成年男子的尊称③弟子..服其劳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义:学生;徒弟答案①一旦②年长者③为人弟、为人子的年轻人六、词类活用①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君君.,臣臣.,父父.,子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食夫稻,衣.夫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名词用作动词,定名分②都为名词用作动词,行君道;行臣道;行父道;行子道③名词用作动词,穿七、特殊句式①甚矣吾衰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未之有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曾是以为孝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子将奚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主谓倒装句②主谓倒装句③宾语前置句④宾语前置句⑤宾语前置句●语段赏析语段一:颜渊问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