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第五章

合集下载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第五章第1节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城市住宅区规划原理:第五章第1节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1、住宅区设计中应注意:私密性越强,尺度宜( ),围合
感宜(
),通达性宜(

)。
2、半私密性空间宜注重(
)性;
半公共空间宜注重(
)性、(
)性。
3、考虑用地经济,加大进深,可以相应缩短(
4、住宅长度直接影响造价,住宅单元拼接越长,( 就越省。
5、建筑密度=(
)占地面积/总用地面积。
)。 )

)要求决定的。
课堂练习
1、 居住组团指由若干栋住宅组合而成的,并不为

) 穿越的地块。
2 国内外的经验普遍认为比较经济的住宅是 (
)层。
3、 容积率== 总(
)/总用地面积。
4、 住宅区道路系统可设计为人车(

) 两个系统。
)和人车
5、 城市规划对象的构成要素中,空间形态方面可以用

)来表现。
课堂练习
第五章 空间
住宅区外部空间:指那些供住宅区居民日常生活 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室外空间。包括:道路、广场、 绿地、户外活动场地、运动场地等。
空间具有层次性,它由人心理上的安全感、归属 感和私密性要求决定的。
住宅规划设计的空间问题:主要侧重于研究外部 空间,研究如何通过外部空间的构筑营造一个适居的 居住环境。
第一节 外部空间的构成要素
一、基本构成要素: 指限定基本空间的建筑物、高大乔木、其它尺度 较大的构筑物。
基本空间构成要素
二、辅助构成要素 指用来形成附属空间以丰富基本空间的尺度和 层次的较小尺度的三维实体。如矮墙、院门、台阶、 灌木、起伏的地等。
附属空间构成要素
墙体
地坪的变化
地坪的变化
院门
台阶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性质分析

城市规划概论课件第五章城市发展战略和城市性质分析
优势; ❖ 3、分析行业用地规模在城市总用地所占比重大小
三、如何验证确定城市性质的正确性
❖ 1、是否符合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2、是否合乎区域经济对该城市的而要求 ❖ 3、是否与城市本身所拥有的条件相符 ❖ 4、是否与区域城市的关系合乎其地位特征 ❖ 5、决定城市性质中主导部门的确定依据是否准确 ❖ 6、确定城市性质是否充分考虑了发展动力因素,并预测到发展前景 ❖ 7、确定城市性质是否反映城市的特点
年增长数
年增长率= 年初总人口数 ×1000‰
平均增长速度=
规划年限期限末人口数 期限初人口数
-1
人口增长曲线
❖四、城市人口发展预测的方法
影响自然增长的因素
❖ 医疗条件
婴儿成活率高、老人死亡率低
❖ 福利条件
劳保条件、产假、脯乳期
❖ 计划生育政策 五十年代关于人口的争论、七十年代的计划 生育
❖ 认识观念
❖ 城镇
2000人以上
1.9万个以上
国外城市规模的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划分标准。单从人口规模上划分,被称为城市
或城镇的标准有
美国为2500人;
英国为3500人;
法国为5000人;
印度为5000人;
俄罗斯为1000~2000人。
国际统计学会建议,2000人以上的居民点算作城市居民区。
二、城市人口的概念
C34 图书展览用地
C35 影剧院用地
C36 游乐用地
C4 体育用地 C41 体育场馆用地 C42 体育训练用地
C5 医疗卫生用地 C51 医院用地 C52 卫生防疫用地 C53 休疗养用地
C6 教育科研用地 C61 高等学校用地 C62 中等专业学校用地 C63 成人与特殊学校用地 C64 科研设计用地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ppt课件

第五章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详细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详细规划是“以城市总体规划或分区规
划为依据,对一定时期内城市局部地区的土地利用、空间
环境和各项用地所作的具体安排”。
城市规划区:指城市 市区、近的区域。
(4)确定城市对外交通系统的布局以及车站、铁路枢纽、 港口、机场等主要交通设施的规模、位置,确定城市主、
次干道系统的走向、断面、主要交叉口形式,确定主要 广场、停车场的位置、容量。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二)城市建设用地。包括:规划期限内城市建设用地的 发展规模、发展方向,根据建设用地评价确定的土地使 用限制性规定;城市各类园林和绿地的具体布局。
(三)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城市主干道 的走向、城市轨道交通的线路走向、大型停车场布局; 城市取水口及其保护区范围、给水和排水主管网的布局; 电厂位置、大型变电站位置、燃气储气罐站位置;文化、 教育、卫生、体育、垃圾和污水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的 布局。
镇规划
乡规划
村庄规划
总体规划
详细规划
控制性详细规划
修建性详细规划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一、总体规划
国标《城市规划基本标准术语》: 城市总体规划是“对一定时期内城市性质、发展目标、发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1990年4月1日起施行)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确定城市的规模和发展方向,实现城市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合理地制定城市规划和进行城市建设,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制定本法。

第二条制定和实施城市规划,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遵守本法。

第三条本法所称城市,是指国家按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镇。

本法所称城市规划区,是指城市市区、近邻区以及城市行政区域内因城市建设和发展需要实行规划控制的区域。

城市规划区的具体范围,由城市人民政府在编制的城市总体规划中划定。

第四条国家实行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的方针,促进生产力和人口的合理布局。

大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50万以上的城市。

中等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20万以上、不满50万的城市。

小城市是指市区和近郊区非农业人口不满20万的城市。

第五条城市规划必须符合我国国情,正确处理近期建设和远景发展的关系。

在城市规划区内进行建设,必须坚持适用经济的原则,贯彻勤俭建国的方针。

第六条城市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条件、历史情况、现状特点,统筹兼顾,综合部署。

城市规划确定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程序的规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按计划分步实施。

第七条城市总体规划应当和国土规划、区域规划、江河流域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

第八条国家鼓励城市规划科学技术研究,推广先进技术,提高城市规划科学技术水平。

第九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国的城市规划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

第十条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遵守城市规划的义务,并有权对违反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检举和控告。

第二章城市规划的制定第十一条国务院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应当分别组织编制全国和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城镇体系规划,用以指导城市规划的编制。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城市规划技术标准与规范

第五章都市规划技术原则与规范新增《镇规划原则》、《都市绿地分类原则》。

《都市环境卫生设施规划规范》、《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范》、《城乡老年人设施规划规范》。

技术原则1、《都市规划基本术语原则》(GB/T 50280--98)2、《都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原则》(GBJ 137--90)3、《镇规划原则》(GB 50188--)规划旳建设用地原则应涉及人均建设用地指标、建设用地比例和建设用地选择三部分。

4、《防洪原则》(GB 50201--94)根据防护对象旳不同需要,其防洪原则可采用设计一级或设计、校核两级。

(2)下述防护对象旳防洪原则应按下列规定拟定:④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旳防护对象,可采用高于本原则规定旳防洪原则;⑤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均较小或有效期限较短及临时性旳防护对象,可采用低于本原则规定旳防洪原则。

都市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旳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旳数量分为四个级别:5、《都市绿地分类原则》(CJJ/T 85--)绿地分类应用大类、中类、小类三个层次。

都市绿地分为5大类、13中类、11小类。

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绿地率技术规范1、《都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规范》(CJJ 57--94)都市规划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应与规划阶段相适应。

分为总体规划勘察阶段和具体规划勘察阶段。

都市规划内旳各场地,应根据其场地条件和地基旳复杂限度分为I、Ⅱ、Ⅲ三类。

具体规划勘查阶段,近期建设区内旳拟建工程旳级别,应根据地基损坏导致工程破坏旳后果旳严重性分为:一级,很严重(重大工程,20层以上旳高层建筑等);二级,严重;三级,不严重。

总体规划勘察应对规划区内各场地旳稳定性和工程建设合适性作出评价。

对地震设防烈度等于或不小于7度旳规划区,尚应鉴定场地和地基旳地震效应具体规划勘察应对规划区内各建筑地段稳定性作出工程地质评价。

总体规划和具体规划勘察前,必须获得都市规划部门下达旳勘察任务书及地形图等文献。

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PPT

第五章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 PPT

2、城市交通总体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目标
坚持协调发展原则的基础上,努力处理好区域、城 市与交通的发展关系,以体现城市特色和符合实现城 市发展目标为根本; 坚持将城市交通建设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树立交 通先导的理念,体现交通对城市发展战略的支撑作用; 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处理好交通建设与环境保护 关系,创造与城市特色相匹配的交通系统,满足城市 发展定位对城市交通的要求;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优化交通结构,创造人性化城 市交通环境,体现以人为本。
(3)类比法
该方法是参考其它性质、地理条件和交通条件等较 为相似城市的总体客流量预测值,再根据两城市建成区 人口之比值按正比例近似估算 。
Q1 = P1 Q2 P 2
(5-2)
式中:Pi——城市 i 建成人口(万人),i=1,2; Qi——城市 i 总流量(万人次/d),i=1,2。
2)、城市货流总量的预测方法
总目标
表 5-2 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目标与指标建议表
子目标 (1)满足客货运输能力需求
指标
路网规模、密度、面积率和结构指标、公交线网规 模、站点、车辆指标、各类交通服务水平指标
战略目 标的选择要 体现战略的
(2)满足客货运输效率要求 1.支持和促进经 济与社会发展
(3)满足客货运输成本要求
平均出行时间、旅行速度、服务准点率 交通投资、运价、平均出行成本
第三节 城市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
一、中长期交通体系规划的内容、目标与要求
城市对外交通规划、城市道路网规划、公共交通规划、 停车规划、物流与货运交通规划等。
以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为指导,结合城市交通发展趋势, 以解决未来城市交通面临的挑战为导向,通过定量分析与定性 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城市交通体系作出中长期的引导性规划, 保证城市交通的一体化、可持续发展。

第五章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第五章城市规划调查研究与分析
及发展用地、职工人数、客货运量等。 (6)各类仓库、货场现有和发展用地等。 (7)高等学校及非市属中等技术学校现有和发展师生员工人
数、用地面积等。 (8)科学研究机构现有和发展职工人数、用地面积等。 (9)非市属行政机关、团体现有和发展职人数、用地面积等

(1)现有住房建筑面积、居住面积、建筑层数、建筑质量、建筑 密度等。
忻州市城市总体规划收集资料清单
一、城市规划量化分析概论 较之于传统的基于经验和感性判断的描述,量化分
析能更准确地表达客观现实的状况。 1、单位数值化方法 人均城市用地面积
2、类比的方法 在对城市未来发展进行预测时,往往选取一个各方
面条件类似的参照物进行比较。
3、数理统计的方法
2010年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7.2+6)/[1-(10%+50%)]=13.2/40%=33万人
城市人口发展规模=N+u+x N:现状人口数 U:规划期内人口自然增长数 X:规划期内人口机械增长数
城镇规划期末总人口 =单身职工数+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 =单身职工数+带眷职工数×(1+带眷系数)-1/2×双职工
×1000‰
1、劳动力平衡法 依据“按一定比例分配社会劳动”的基本原理,根据按计划所
需的基本人口和各类人口间的比例关系推算城市总人口。 步骤: 确定基本人口发展绝对数 分析城市现状人口构成:年龄构成、劳动构成、劳动力来源
、社会就业及劳动生产率提高情况。 确定服务人口和被抚养人口比例 推算城市人口发展规模
(2)现有公共建筑,包括行政、经济、文化、体育、卫生、生活 福利设施等建筑的分布状况、用地面积、建筑面积、建筑质量等。
(3)现有市政工程、公共事业资料。 (4)现有城市园林、绿地、风景区、名胜古迹的资料。 (5)现有重要建筑物,工程构筑物的设计资料。 (6)城市人防设施的资料。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

第5章 城市用地构成及规划

A52、A53、 A59共计13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商业服务业设施用地(B)
各类商业、商务、娱乐康体等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 用地以及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内的事业单位用地。

中类:商业设施用地(B1)、商务设施用地(B2)、娱乐康体用地(B3)、公
用设施营业网点用地(B4)、其他服务设施用地(B9)等共计5类;
社区附属绿地), 服务设施用地(RX2,住区主要公共设施和服务设施用地如幼托、文化体 育设施、商业金融、社区卫生服务站、公用设施等用地,不含中小学用地), 其中二类居住用地中类下又设保障性住宅用地(R20), 共计7个小类。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A)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住用地中 的服务设施用地。
空闲地 其他未利用地
3 城市用地类型

城市用地分类
代 码 R A B M W S U G 居住用地
residential
城市建设用地分类和代码(8大类、35中类、44小类)
范围
住宅和相应服务设施用地
用地类别
公பைடு நூலகம்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
administration and public services
行政、文化、教育、体育、卫生等机构和设施用地,不包括居 住用地中的服务设施用地
物流仓储用地
(W)
物资储备、中转、配送、批发、交易等用地,包括大型批发市场以及 货运公司车队的战场(不包括加工)等用地。

中类:一类物流仓储用地 (W1)、二类物流仓储用地 (W2) 、三类物流
仓储用地(W3)共计3类;以对居住和公共环境干扰、污染和安全隐患的程度 划分。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城市规划原理第五章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6
5.1.3 Structure ——城市问题与城市结构的优化 结构即城市各组成部分(功能活动)间的内在联系,与 城市功能是密切相关的,良好的结构关系是规划目标实现 的保证
如:不好的结构关系如工业区对居住区的污染
城市结构:城市内部各组成要素间的相互关系(位置关 系、相互作用关系),一种存在于一定秩序的组织体系, 具有有序性和层次性。这种关系包括各要素的空间位置、 内在联系及其相互作用等
18
2、城市形态的主要类型
城市空间形态具有必 然的绝对的多样性和大 体上相对的类似性
城市的空间形态同样 是可以转化的
城市规划学术界采用
“图解式分类法” ——直观、简单易行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19
(1)集中团块型(Focal Form) ——最常见的基本类型 子类型:方形、圆形、扇形等 特点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3
例2:英,Development Plan — Structure Plan
调查研究 调查报告 各类相关机构的协调发展
第一阶段的报告及城市更新的策略 内城开发政策 目标报告 规划说明书草案 进一步的协商与修订 可选择的相关政策
提出结构规划
环境事务大臣审阅结构规划 公众审查 审查专家组审阅并出具工作报告 环境事务大臣修订结构规划
Principles of Urban Planning 5
批准结构规划
4
城市总体布局应体现
城市的历史演变和现状存在的问题 自然和技术经济条件的分析 城市中各种生产和生活活动规律的研究 市政工程设施的配置

城市绿地规划 第五章 城市道路、广场的绿化设计

城市绿地规划 第五章 城市道路、广场的绿化设计

第四章城市道路、广场的绿化设计第一节城市道路绿地总体设计一、道路绿地率指标道路绿地率是指道路红线范围内各种绿带宽度之和占红线总宽度的百分比。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对道路绿地率有如下规定:1.园林景观路绿地率不得小于40%。

2.道路红线宽度大于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30%。

3.道路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4.道路红线宽度小于4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0%。

二、道路绿地布局要求道路绿地是指道路及广场范围内可以进行绿化的用地。

道路绿地布局要遵循《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如下规定:(1)种植乔木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主干路上的分车绿带宽度不宜小于2.5m;行道树绿带宽度不得小于1.5m。

(2)主、次干路中间分车绿带和交通岛绿地不得布置成开放式绿地。

(3)路侧绿带宜与相邻的道路红线外侧其他绿地相结合。

(4)人行道毗邻商业建筑的路段,路侧绿带可与行道树绿带合并。

(5)道路两侧环境条件差异较大时,宜将路侧绿带集中布置在条件较好的一侧。

三、道路绿地景观设计1、园林景观路和主干道是道路绿化的重点,要体现城市风貌。

2、同一条路的绿化风格要在统一的基础上进行变化,在整体协调的前提下,各段可结合只身特点,采用变化的形式,以丰富道路景观。

3、注意植物造景效果,植物的布置规则式和自然式均可。

4、道路绿化要结合沿路自然风景、街道建筑、景观小品等因素,形成和谐完美的道路景观。

5、绿化景观要考虑观赏者的行驶速度。

四、树种选择道路绿化要求选用适应道路环境、生长健壮、绿化效果稳定、观赏价值高和环境效益好的树种。

行道树标准:《中国大百科全书》建筑·园林·城市规划卷对行道树树种选择的10项要求:①树冠冠幅大,枝叶密;②耐瘠薄土壤:③耐修剪;④扎根深;⑤病虫害少;⑥落果少,没有飞絮;⑦发芽早,落叶晚;⑧耐旱,耐寒;⑨寿命长;⑩材质好。

余树勋先生介绍的国际上选择行道树的10条标准是:①发叶早、落叶迟、夏季绿、秋色浓,落叶时间短、叶片大而利于清扫;②冬态树形美,枝叶美,冬季可观赏;③叶、花、果可供观赏,且无污染;④树冠形状完整,分支点在1.8m以上,分支的开张度与地平面形成30º以上,叶片紧密,可提供浓荫;⑤大苗好移植,繁殖容易;⑥能在城市环境下正常生长,抗污染,抗板结,抗干旱;⑦抗强风、大雪,根系深,不易倒伏,不易折断枝干及大量落叶;⑧生命力强,病虫害少,管理省工;⑨寿命较长,生长不慢;⑩耐高温、也耐低温。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城市规划原理笔记(4)

第五章主要专项17个知识点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基本概念1)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对外(公路、铁路、航空和水运)、城市交通(道路、轨道和水上)2)城市交通系统:3个系统组成:交通运输系统(交通行为的运作);道路系统(通道);交通管理系统(管理与控制)。

城市交通系统规划是与城市用地布局密切相关的一项重要的规划工作2、城市道路系统规划1)影响道路系统布局的因素要有利于交通分流。

为交通组织和管理创造条件(不越级衔接、尽量正交;交叉口道路不超过5条,交叉角不小于60不大于120。

与对外交通衔接得当。

(3)满足环境和管线布置的要求道路最好能避免正东西方向,应有利于夏季通风、冬季抗御寒风。

避免过境交通穿越市区、交通性道路穿越生活居住区。

道路规划为工程管线的敷设留有足够的空间。

3)城市道路系统规划的程序现状调查,资料准备及图纸;道路系统初步规划方案(功能、骨架要求);交通规划初步方案(交通量预测及分配,道路面积密度的预测);修改道路系统规划方案(深入研究道路红线、断面、交叉口);绘制道路系统规划图(含平面图、横断面图);说明书。

4)城市道路分类按城市骨架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按道路功能分类:交通性、生活性道路。

5)城市干道网类型方格网式道路系统:地形平坦,利于布置,对角联系不便,非直线系数大,穿越中心区。

环行放射式道路系统:以广场组织城市,利于联系外围,环形干道利于中心外的市区和郊区联系。

放射形干道易把外围交通引入市中心,环行干道使城市呈同心圆扩张。

自由式道路:非直线系数较大,较易形成活泼、丰富的景观效果。

混合式道路系统:方格网+环形放射式的大城市发展后期效果较好。

链式道路网,由一两条主干道作纽带,串联较小范围的道路网,兰州。

6)城市各级道路的衔接原则: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生活让交通,适当分离(公路与城市道路)。

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不得直接与城市生活性道路、交通性次干道相连。

对于特大城市,可直接引到城市中心地区边缘,连接城市外围高速公路环路,再由此环路与城市快速路相连。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五章——城规原理 第四版 答案资料文档

城市规划原理  第四版第五章——城规原理 第四版 答案资料文档

第五章生态与环境一、城市发展会带来哪些可能的生态压力?城市可以为生态系统贡献哪些有益要素?答:答案一: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会不断地向自然界索取。

一方面掠夺式的从自然环境中获取资源,另一方面又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去,加之不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消耗,导致了自然资源的渐趋枯竭和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完全对立起来。

由于大量开采、大量运输、大量生产、大量消耗和大量废弃的资源消耗线性模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臭氧层损耗、酸雨蔓延等问题。

答案二:1.城市生态系统是人类起主导作用的人工生态系统。

与自然生态系统相比,城市生态系统的生产者绿色植物的量很少;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分解者微生物的活动受到抑制,分解功能不强。

2.城市生态系统是物质和能量的流通量大、运转快、高度开放的生态系统。

这种高度的开放性又导致它对其他生态系统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同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产生强烈的干扰。

3.城市生态系统是不完整的生态系统。

城市自我稳定性差,自然系统的自动调节能力弱,容易出现环境污染等问题。

城市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简单,对环境污染的自动净化能力远不如自然生态系统。

4.城市生态系统的人为性、开放性和不完整性决定了他的脆弱性。

由于城市生态系统需要从其他生态系统中输入大量的物质和能量,同时又将大量废物排放到其他生态系统中去,它就必然会对其他生态系统造成强大的冲击和干扰,最终影响到城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

有益要素:1.城市生态系统特有的是非生物生产,它是指人类利用各种资源生产人类社会所需的各种事物,不仅包括衣食住行所需物质产品的生产,还包括各种艺术、文化、精神财富的创造。

这是生物生产所不能完成的。

2.城市生态系统在能量流动和传播机制方面都较有优势。

在能量来源方面,能量来源趋于多样化,有太阳能、地热能、原子能、潮汐能等多种类型;在能量传播机制方面,能量传递大多是通过生物体外的专门渠道完成的,例如输电线路、输油与供气的管网等。

城市系统规划 第五章 城市供热,燃气,供电工程系统规划

城市系统规划 第五章 城市供热,燃气,供电工程系统规划

• 热力管网的水力计算 (一)基本原则 管网干管管径,不应小于50mm,通往各单体建 筑物(热用户)的管径,一般不宜小于下列尺寸: 蒸汽管道: 25mm;热水管道: 32mm (二)基础数据的确定 • 热力网管道内壁当量粗糙度可采用下列数值: 蒸汽管道: 0.0002m;热水管道: 0.0005m; 凝结水及生活热水管道: 0.001m 2. 确定热水热力网主干线管径时,宜采用经济比 摩阻。 主干线设计比摩阻一般可取40~80Pa/m
• • • • • • • 锅炉蒸发量:蒸汽锅炉每小时的蒸汽产量 单位: t/h 锅炉产热量:热水锅炉每小时生产的热量 单位: KW 蒸汽(或热水参数):蒸汽压力或热水的温度及压力 受热面蒸发率(或发热率):每平方米受热面每小时生产的蒸汽量或热量。 单位:Kg/m².h或KW/ m² 锅炉效率:锅炉中被蒸汽或热水接受的热量与燃料在炉子中应放出的全部 热量的比值。
16
1.49 0.74 0.23 0.12
-12 28
10513

1. 围护结构耗热量Q1=35262w 2. 冷空气渗透耗热量 Q2=15*15*20=4500W 3. 外门冷风侵入量Q3=599*0.65=389W 房间供暖设计热负荷 Q=Q1+Q2+Q3=389W+35262w+4500W=40151W

城市燃气工程规划内容与深度
一. 城市燃气工程总体规划内容与深度 二. 城市燃气工程分区规划内容与深度 三. 城市燃气工程详细规划内容与深度 四. 城市燃气工程专业规划内容与深度 (一)城市燃气工程专业规划的主要内容 1. 气化范围和供气规模 2. 气源工程 3. 燃气输配系统 4. 环境保护 5. 投资估算 6. 财务效益分析,工程效益分析 (二)城市燃气工程专向规划深度 应能满足指导燃气工程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的要求.专向规划文件 应包括规划说明,附图,附件.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提出实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过程中的重要技术 对策;
提出有关交通发展 和交通需求管理 的建议。
城市交通综合网络规划包括下列内容:
确定城市公共交通系统、各种交通的衔接方式、 大型公共换乘枢纽和公共交通场站实施的分布 和用地范围;
确定各级城市道路红线宽度、横断面形式、主 要交叉口的形式和用地范围,以及广场、公共 停车场、桥梁、渡口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程序和方法
城市交通规划的一般步骤为: 1.探讨交通问题及其根源 2.制定交通规划目标 3.建立交通系统分析的基本模型 4.方案制定与方案的效果评价 5.方案实施 6.方案实施后的评价与修正 交通需求的预测方法: 1.顺序总体需求预测 2.直接总体需求预测 3.个体行为需求模式
城市道路的分类、分级
影响城市道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系统布局的因素
土地使用调查:包括地块用地性质、建筑量、人口、职工、顾客数等用地活动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
城市在区域中的位置(城市外部交通联系 城市出租汽车采用营业站定点服务时,营业站的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km,其用地面积为250-500m²。
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可分为高速公路和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公路。
和自然地理条件); 城市交通 的内容: 的目标、 的背景、 所涵盖及施行的区域范围、 的种类、 的执行情况、与 配套的城市交通法规。
城市交通规划的基本作用是: 城市道路网规划时要分别考虑不同道路的功能要求并加以有机组织,城市道路衔接的原则归纳起来有四点:低速让高速,次要让主要
城市用地布局形态(城市骨架关系); 、生活性让交通性、适当分离。
第五章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城市综合交通的基本概念
城市综合交通涵盖了存在于城市中及与城市有关 的各种交通形式。从地域关系上,城市综合交通 大致可以分为城市对外交通和城市交通两大部分。 城市对外交通包括市际交通和市域交通,分别指 本城市与其他城市之间的交通、以及城市地域范 围内城区与周围城镇、乡村的交通。其主要交通 形式有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和水运交 通。 城市交通指城市(城区)内的交通,包括城市道 路交通、城市轨道交通和城市水上交通等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五章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第五章城乡规划组织编制与审批管理
第十条 城市规划提交审议、审批前,城市人民政府应当广泛征询公 众意见。征询公众意见可采取召开不同层面的公众代表咨询会、评议 会、听证会、网上发布以及公开展示等多种形式,时间应不少于30天 。 经法定程序批准的城市规划要依法向社会公布。
第十一条 城市规划上报审批的材料应当包括: 1、城市人民政府呈报审批城市规划的请示; 2、市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关于审议城市规划的决议; 3、城市规划纲要审查论证会形成的书面评审意见及采纳情况的
系规划说明书、规划编制工作的说明、征求意见和意见采纳的情况、 人大常务委员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和根据审议意见修改规划的情况 等) 成果审查与公示:国务院按审查规则执行,并予以公示。
2)其他城镇体系 规划审批程序
市(县)域城镇
体系规划的审查纳入
其政府所在地城镇城
市总体规划的审查工
作,具体流程如右图
2.规划修改前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对原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总结 ,并向原审批机关报告;修改涉及强制性内容的,应当先向原 审批机关提出专题报告,经同意后,方可编制修改方案。
修改后规划,应当依照本法第十三条、第十四条、第十五条和 第十六条规定的审批程序报批。
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的修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
详细规划

镇控制性详细规划
镇人民政府
本级人民政府 县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修建性详细规划
有关建设单位或城市、县人 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
城市、县人民政 府城乡规划主管
部门
乡规划、村庄村规划
乡、镇人民政府
上一级人民政府
1.2城乡规划组织编制的依据

2.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1)论证规划方案 2)城市政府组织审核 3)报请人大审议 4)批准总体规划 5)公布批准的规划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规划之城乡区域规划PPT课件

城市是区域的缩影、中心和焦点
❖ 城市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复杂的开放系统。 ❖ 城市从区域获取发展所需要的食物、原料、
燃料和劳动力,又要为区域提供产品和各种 服务。 ❖ 区域能够向城市提供多少食物、原料、燃料、 劳动力,区域又能够吸收多少城市的产品和 服务,城市与外界区域目标有什么样的交流 手段,就成了城市发展的基础。
❖ 3.1城市在区域发展中的作用
城市经济基础理论认为,一个城市的全部 经济活动,根据其服务对象的不同,可以划 分为基本活动和非基本活动两部分。
经济活动的基本与非基本部分
1.基本活动:为本城市以外的需要服务的经济活动。 可分为: 离心型基本活动; 向心型基本活动;
2.非基本活动:为本城市的需要服务的经济部门。 可分为: 为了满足本市基本部分的生产所派生的需要; 为了满足本市居民正常生活所派生的需要;
50
1
5.4.1 城市功能(p193)
第五章 总体规划
功能指物质系统所具有的作用、能力和功效等。
5.5 城市主要组成要素的布局及原则
5.5.1 对外交通用地布局 5.5.2 5.5.4 工业用地布局 5.5.5 仓储用地布局 5.5.6 公共设施布局
5.6 城市总体布局方案评价
目 录
49
0
补充概念
城市用地: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用途与功能的土地的总称
③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剧,使得中心控制功能越来越集中于 少数世界城市。
城市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 城市是社会生活与矛盾的集合体
①由于人口的密集,社会问题就呈现出集中发生的现象,并且 复杂多样。
②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 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③城市社会问题可以成为城市发展的桎梏,又反过来成为城市 发展的目标和现实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 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 城市用地,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予一定 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总称 的土地的总称。 功能与用途的土地的总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分土地, “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分土地,包括 城市用地”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城市用地”——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3、城市用地方案比较 比较不同方案的自然条件 (1)比较不同方案的自然条件 ①地质 ②地貌 ③水文 ④小气候 比较不同方案的环境条件 (2)比较不同方案的环境条件 ①从污染角度考虑(污染程度——增加环保 投 资的多少) ②从环境景观角度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比较不同方案的土地利用 (3)比较不同方案的土地利用 ①土地的数量(面积) ②土地的质量(城区重在区位) ③占耕地的数量比例 ④动迁农民的数量及赔付成本 ⑤拆迁居民户的数量及赔付成本 比较不同方案的基础设施 (4)比较不同方案的基础设施 水、电、气、路、通讯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自然条件 评价
城市用地的 适应性评价
建设条件 评价
经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1、自然条件对城市的影响 ①自然条件影响城市选址 ②自然条件制约城市规模和形态 土地资源、 水、土地资源、地形地貌等 ③自然条件的改变影响城市的衰落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3)经济属性
• 城市用地的经济属性, 城市用地的经济属性,换句话讲即是说城 市用地具有经济效益。 市用地具有经济效益。 思考:如果大家作为投资者, 思考:如果大家作为投资者,你会首先考 虑哪些因素? 虑哪些因素?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4)法律属性 • 商品经济的今天,土地也成为了一种资产 商品经济的今天, ,并且法律规定土地权益中的部分权益是可以 发生转让的,如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出租、 发生转让的,如对土地使用权的出让、出租、 转让等等,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进行的, 转让等等,都是在法律许可的范围进行的,因 而我们又说土地具有法律属性。 而我们又说土地具有法律属性。
• 2、城市用地的10大类及其代码 城市用地的10 10大类及其代码
代码
R C M W T S U G D E
用地名称
居住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工业用地 仓储用地 对外交通用地 道路广场用地 市政公用设施用 地 绿地 特殊用地 水域和其他用地
内容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 地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文化娱乐、体育医疗、 科教文卫等 一类、二类、 一类、二类、三类工业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 普通仓库用地、危险品仓库用地、堆场用地 铁路、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港口机场用 铁路、公路用地、管道运输用地、 地等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 道路用地、广场用地、社会停车场用地等 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 交通设施、邮电设施、环境卫生设施、施工与 维修设施用地 公共绿地、 公共绿地、生产防护绿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 军事用地、外事用地、保安用地等 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 水域、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 用地
• 1、工程地质条件 • ①建筑土质与地基承载力 影响建筑物的稳定性、高度、施工、工程 量、成本、用“地基承载力”表示(载荷)
自然地基类别与承载力
类别 碎石 角砾 粘土
承载力 40—70 30—50 25—50
类别 粗砂 细砂 细砂
承载力 24—34 16—22 12—16
类别 大孔土 淤泥 泥炭
承载力 15—25 4—10 1—5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③地形条件 • 地形地貌, 地形地貌,城市一般以平原分布为主,一 方面利于城市的空间布局,另一方面工程造价 较为合理。如:北京、成都、上海等 • 平原城市多规矩,山区城市多自由,水乡 城市多个性 高程、高差, 高程、高差,城市防洪标准、工程建设的土 石方量、城市道路系统、建筑布局、城市形象 等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2、用地选择的原则 • (4)合理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 效率。 效率。 • 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 (5)保护自然生态和历史文脉。现在提倡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首先要完成的就是对自然 生态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工作。 生态和历史文脉的保护工作。
四、城市用地的选择 2、用地选择的原则 (1)遵照各种法律、法规,即《中华人民 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 管理法》以及相关法律的规定。 • (2)新城的选址,要满足建设的需要,同 时要预留一定的地块,要富有弹性。 • (3)旧城的改建,充分利用现有设施,注 意功能布局的合理性,同时应注意节省投资。 •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2、社会经济构成方面 • (1)社会构成状况 • 主要表现在人口的结构及其空间分布与城 市各项物质设施的分布及其容量之间的适应状 况 • (2)经济结构状况 • 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 城市的产业结构和相应的就业结构。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城市的盛行风向, 城市的盛行风向,主要影响城市中居 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布局关系。 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布局关系。 • 城市居住用地与工业用地的位置关 系图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④降水 降水,是雨、 冰雹等的总称, 降水,是雨、雪、冰雹等的总称,主要影 响城市的排水设施、防洪设施, 响城市的排水设施、防洪设施,道路的设计 以及建筑物的屋面设计。 等。以及建筑物的屋面设计。 南方地区,由于降水十分丰富,为及时 排泄雨水,减少屋面的重负,屋面常做成坡 屋顶。 北方地区,由于降水量较少,屋面设计 一般较为平缓,在新疆等缺水的地区,为收 集雨水,还通常将屋面设计成平屋顶;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② 二类用地 •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 是指需要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改善条件 后才能修建的用地,这类用地对城市设施或工 后才能修建的用地, 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程项目的分布有一定的限制。 • ③ 三类用地 •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是现代技术几乎难以 不适于修建的用地, 利用、修建的用地。 利用、修建的用地。 • 这类用地的自然条件极差, 这类用地的自然条件极差,必须加以特殊 的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的工程措施后才能用作建设的用地。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3、城市用地的价值
• • • • • • (1)使用价值 (2)经济价值 (1)行政区划 (2)用途区划 (3)权属区划 (4)地价区划
• 4、城市用地的区划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二、城市用地的构成 • 1、城市用地的构成与分类
• 按照国家标准《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 地标准》,城市用地共分为10个大类、46个中类 、73个小类。一般而言,城市总体规划以达到大 类为主,中类为辅;分区规划以中类为主,小类 为辅;详细规划应达到小类的深度。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各种建筑物对地基承载力的要求不同: 工业建筑:15-20T/M2 民用建筑:因层数不同而不同,一层:57T/M2;二层:7-12T/M2,三——四层:1215T/M2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②地质条件 (滑坡、崩塌、冲沟、岩溶和地震状况) 城市用地的选取应该避免布局在有此类 存在地质灾害的地区。根据地质灾害的状况 ,确定是否可以建设;在允许范围内建设的 ,应采取必要的防灾措施。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2、水文条件 • ①江河湖泊等地面水体的流量、流速、水位 、水质等条件 • ②地下水位情况 • 3、气象条件 气候要素主要影响城市的用地布局、朝向 气候要素主要影响城市的用地布局、 间距、排列方式、道路走向。 、间距、排列方式、道路走向。 • ①太阳辐射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自然条件 评价
城市用地的 适应性评价
建设条件 评价
经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经济评价,主要是根据土地 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综合评价土地质量 优劣差异,为土地使用与安排提供依据。 主要影响因素,土地区位、城市设施的 配套程度、环境的优劣度等。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 5、自然评定的结果 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 ① 一类用地(适于城市建设的用地) 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 地形平坦、规整,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 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 好、没有被洪水淹没的危险、自然条件较优越 。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具体要求是: 1)地形坡度在10%以下,符合各项建设用地的要 求 2)地质能满足建筑物地基承载力的要求 3)地下水位低于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基础埋置深 度 4)没有被100年一遇洪水淹没的危险 5)没有沼泽现象,或是经过简单处理即可排除 地面积水 6)没有冲沟、滑坡、崩塌、岩溶等不良地质现 象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三、城市用地适用性评价方法 自然条件 评价
城市用地的 适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评价
建设条件 评价
经济评价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城市用地的建设条件,指组成城市各物质 要素的现有状况与他们在近期内建设或改进的 可能以及他们服务水平与质量。
城市用地的分类与评价
1、城市用地布局结构方面 • • • 城市各项功能的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 城市各项功能的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 功能的组合与结构是否协调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城市用地布局结构能否适应发展的需要; 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 城市用地结构是否体现出城市性质、城市 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沉淀的特色; 特定的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沉淀的特色; • 城市内外交通体系是否协调等方面。 内外交通体系是否协调等方面 城市内外交通体系是否协调等方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