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城乡人口结构变化
城市化进程中,乡村人口比重逐渐下 降,城市人口比重逐渐上升。
影响因素
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政策推动 、教育资源分布等。
逆城市化现象解读
逆城市化定义
逆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大城市和主要的 大都市区向小的都市区、小城镇甚至 非城市区迁移的分散化过程。
表现形式
城市人口向郊区迁移、大城市人口向 卫星城迁移、城市人口向乡村地区迁 移等。
梳理知识体系,构建知识网络
整理基础概念
对人口空间变化的相关概念进行归纳整理,如人口迁移、人口流 动、人口分布等。
构建思维导图
以人口空间变化为核心,将相关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清晰的知 识网络。
梳理知识联系
分析人口空间变化与自然环境、社会经济等因素的联系,加深对 知识的理解。
突出重点难点,强化记忆理解
对迁入地的影响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城市商业、交通运 输业、教育、科技、文化等事业的发展;但也给迁入地的环境造成巨大压力,如住房紧张 、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问题。
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人口的迁移有利于人口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相适应,促进了民族的融合与发展,促进了社会 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带来了诸如治安、教育、就业、交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
学习发达国家在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与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成
功经验。
02
汲取国际人口迁移管理经验
加强国际人口迁移管理,合理引导人口流动,促进国际人口迁移有序进
行。
03
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与挑战
密切关注国际人口发展趋势,及时应对全球性人口问题挑战,共同推动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2024届高三地理考备考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较强,向往城市 生活,渴望融入 城市
以口信、书信为 以电话、网络为
主,信息量少, 主,信息量大,
频率低,速度慢,频率高,速度快,
与传统农民接近 与现代市民接近
[问题1] (地理实践力)据表分析新生代农民工与第一代农民工进城 务工首要动因的异同点。 [提示] 相同点:都是为了寻求更多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的机会,获 得更高的经济待遇,改善个人或家庭生活。 不同点:第一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是农村的推力,如就业 机会少、收入低、生活困难等。新生代农民工进城务工的首要动因 是城市的拉力,如就业机会多,经济收入高,教育、医疗条件好, 有较好的发展机会,社会福利好,交通便捷等。
B.培育突出的优势产业
C.建设交通枢纽城市
D.控制城市房价上涨
考点 人口迁移的影响 1.人口迁移对迁出(入)地的影响
2.人口迁移对城市化的影响 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为城市注入了活力,促进了城市经济发 展。随着人口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用地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功能区 也随之发生布局调整,郊区不断出现住宅小区,促进了郊区城市化 的发展。 3.人口迁移对就业结构的影响 伴随人口迁移,会不断出现新的职业。如学龄儿童迁移人口增多, 则迁入地应增加或加强中小幼教师的师资力量。
为迁入地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了商品流通和经济 对迁
发展;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但也会增加公共设施的 入地
负担和管理难度;对自然和生态环境产生深刻的影响 ①影响人口和人种的分布;②影响人口年龄结构;③影 对社 响经济、文化的发展;④改变迁入地和迁出地的环境人 会、 口容量,进而影响人口对资源开发利用的地理分布;⑤ 经济 改变世界产业中心的地理分布,促进人类生产活动的发 展;⑥促进文化扩散和新文化区的形成
1.根据图示资料推测,十年来该市( D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专题训练(含解析)

专题训练人口的空间变化一、选择题人口迁移率是指迁移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迁入为正,迁出为负。

图甲为我国某地区人口迁移率与自然增长率曲线图,图乙为人口增长曲线图。

读图,回答1~3题。

图甲图乙1.图乙所示的①②③④四幅人口增长曲线,符合图甲所示地区人口增长特征的是( ) A.①B.②C.③D.④2.图甲所示地区人口数量最多的时间大约出现在( )A.1910年B.1970年C.2005年D.2010年3.下列地区中,与图甲所示地区人口迁移特征最符合的是( )A.黑龙江B.上海C.西藏D.三峡库区答案:1.C 2.D 3.A 解析:第1题,该地区自然增长率一直大于零,2004年前人口迁移率也大于零,说明人口数量是持续上升的,只是最后几年增长速度放慢。

第2题,解析见上题。

第3题,20世纪70年代以前,华北等地人口“闯关东”使黑龙江人口迁入率增加;20世纪70年代以后,华北等地经济发展速度加快,“闯关东”人数减少,甚至出现“雁南飞”现象,最后导致黑龙江人口迁移率降低为负值。

下图为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净迁移率与人口自然增长率分布图。

读图,回答4~5题。

4.有关我国部分省区市2005~2010年人口变化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江西省净迁入人口数增加②天津人口增长率大于四川③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④贵州人口净减少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5.图中人口数量的变化( )A.加剧了北京、上海、天津城市交通拥堵B.引起江西、贵州的人口合理容量增大C.主要增强了广东、浙江第一产业的活力D.使北京、上海人口老龄化问题更加严重答案:4.C 5.A 解析:第4题,江西省净迁入率小于0,所以净迁入人口数减少;天津净迁入率和自然增长率都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大,而四川人口净迁移率小于0,自然增长率大于0,人口增长率数值比天津小;广东自然增长率大于净迁入率,所以广东自然增长人口数大于净迁入人口数;贵州人口自然增长率和净迁入率之和大于0,所以人口净增加,C项正确。

一轮复习人口空间的变化

一轮复习人口空间的变化
tedian
读题,说出20132015我国人口流动 分布特点?
东部地区人口流动规模一直很大,主要是跨省流动,向 超大城市、大城市集中;中西部地区主要是省内流动, 流动规模小,但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
((20地1理6·海位南置卷)一临)近阅省读份图;文人材口料大,省完(成河下南列、要四求川。、(湖20北分) 等)改;革中开东放部后地,区由省于份外比来例人高口。大(量6涌分入),北京、上海、广 州3个城市的人口规模持续快速增大。下图是2010年3个 城市外来人口分省统计情况。
1.与2013年相比,2015年全国 流动人口 ( ) B A.东部对流动人口已失去吸引力 B.西部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在增加 C.中部和东北的人口数量在减少 D.西部的人口数量大幅增加
命题视角一 人口迁移的 考点一
解析 本题考查我国人口迁移知识。从材料中看,“十三五”时期, “我十国三人五口”继时续期向,沿我江国、人沿口海继等续地向区沿流江动、,沿因海此、跨沿省主流要动交人通口线数地量区仍聚 集然,庞超大大,城C项市正和确特;大超城大市城人市口和继特续大增城长市,数中量部将和继西续部增地加区,省A项内错流误动;农地 民区工间比经重济明发显展增水加平,差未异来是一吸二引十人年口,我流国动仍的将主处要于因城素镇,B化项快错速误发;中展西阶 段部。地下区图省为内我常国住流人动口人仍口是分主布流区,D域项图错。误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高);生活水平高(服务设施完善)。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迁入的 社会经济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水平高、就业机会多、社会福利 保障程度高、文化基础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结合材料中“义 乌市是著名的国际商贸之都”回答两条社会经济原因即可。
人口迁移
人口流动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三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

走西口 山海关 闯关东
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长城上的关隘——杀虎口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国内人口迁移
有计划
有组织
为开发内地和边疆,大 量专业人员有组织地移 民到东北、内蒙古、新 疆、青海、西藏等地, 支援其工农业建设。
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 多,收入 高,医疗、 教育、居 住条件好;
他们为什 中国的民工潮 么要离开家乡, 来到大城市呢?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 他们离开家乡,来到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 设的一支生力军。
必修二 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人口的自然增长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 分布不均的状况。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思考: ①二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区的是哪些大洲(地区)? 北美地区、大洋洲 ②都是迁出区的是哪些大洲? 非洲、亚洲 ③人口迁移返向流动的有哪些大洲?
例: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的三个条件:
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 际难民定居。 (2)国内人口迁移:库区移民、分配、招生、务工。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 人口迁移
二 战 前
二 战 后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
三次人口迁 移后,全国 人口分布格 局的变化: •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311年 由北方占全 •唐代“安史之乱”公元755-763 部人口的2/3 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公元1126-1127 变为南方占 全部人口2/3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
高考很重要,有很多考友都劳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变更。

[记忆] 人口迁移的推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变更);是否有居住地的变更;时间的变更(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整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沟通,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削减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供应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更(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
的变更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供应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更学问点就
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熬炼自己。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数量变化与空间变化专题分析一、单项选择题读下图,a、b、c分别表示0~14岁、15~64岁、65岁以上三种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

据此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个国家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答案:B点拨:人口增长最快的就是儿童人口比例最大的国家,可以看出②对应到a的比例最大(60%)。

2.图中③国65岁以上年龄人数所占总人口比重大小及应采取的相应正确措施是A.20%鼓励生育 B.15%采取移民政策C.60%计划生育 D.30%鼓励人员出国答案:A点拨:③国65岁以上的人口即对应c,比例为20%,已经是老龄化社会了,因此要鼓励生育,增加劳动力。

3.下图为某国家近十年来人口统计资料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该国十年前人口总量不超过41万人 B.该国应适当提高人口增长率解决劳动力短缺问题C.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人口总量仍在增长 D.该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与人口总量均在持续下降答案:C点拨:该国十年前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7%,每年增加人口数为400千人,该年总人口为2353万人,故A错;该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低,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新增加人口数量很多,应继续控制人口增长,故B、D错。

我国某校高三(2)班学生进行家族人数统计,结果是:我辈269人,父辈524人,祖辈106人。

图中的点表示不同阶段人口增长状况。

据此回答4~5题。

4.关于我辈、父辈和祖辈出生时期该地区人口再生产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 B.祖辈出生时期人口出生率较低C.我辈出生时期人口死亡率较高 D.父辈出生时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不断下降答案:A点拨:材料给出了我辈人口数量比较少,根据我国实际情况,应该是出生率降低原因,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祖辈人口数量少,可能是出生率低,也可能是死亡率高;父辈人口数量最多,说明当时人口自然增长率很高。

5.关于该校所在地区人口增长或人口问题的叙述,正确的是()A.目前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状况处于阶段ⅢB.该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经历了Ⅳ—Ⅲ—Ⅱ—Ⅰ的过程C.目前该地区青壮年劳动力明显不足D.目前该地区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答案:D点拨:目前处于劳动年龄的父辈人口数量最多,青壮年劳动力充足;目前该地区祖辈占总人口比例大约为12%,说明老龄化程度比较高,故D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
高考很重要,有许多考友都忙碌的复习备考,查字典地理网编辑小组在此为大家搜集整理了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点一文,供大家参考!
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
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
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
4、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
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5、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
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
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
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
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
6、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
(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
需求的变化
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小编为大家提供的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人口的空间变化知识
点就到这里了,愿大家都能好好努力,丰富自己,锻炼自己。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中地理一轮复习课件:人口的空间变化

19世纪以前
欧洲 、非洲 ―集―大―团―批性―→ 美洲、_大__洋__洲__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发展中国家 ―_―短_―_期_―定_―流_居―_动_―移_―_民―_人―减―口少―增――多→ 发达国家
3.国内人口迁移 (1)古代人口迁移:受脆弱的农业经济、频繁的 战争 、自然灾害等影响而迁移。
(2)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
√D.劳动力需求数量显著增加
√ C.交通条件恶化 D.台风灾害增多
考向2 通过“人口迁移的影响”考查“综合思维”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3.图中表示的地区是 A.青藏地区
√B.川渝地区
C.两广地区 D.江浙地区
如图示意2000~2016年我国某地区迁移人口数量变化。据此完成3~5题。
低的人群迁移,迁入地一般劳动密集型产业较多 产业结构 高新技术的发展,促进高端技术人员的迁入,加快普通劳动力技能的提
调整 升;伴随着劳动力导向型产业的转移,劳动力迁移方向发生变化
2.人口迁移影响的分析思路 (1)有利影响和不利影响。 (2)从区域角度:对迁出地的影响和对迁入地的影响。 (3)从要素角度:对生态环境、经济、社会三方面的影响。
影响 有利
不利
迁入地 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促进商 品流通和经济发展;促进第三 产业发展 增加了公共设施的负担和城市 管理的难度,增大了生态环境 的压力
迁出地 加强与外界社会经济、科技、文化联系, 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保 护环境;更好地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人口迁出导致当地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从而影响迁出地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由经济落后地区迁入经济发达地区的主要因素是经济因素 青壮年人口迁移主要是经济因素或婚姻因素;老年人口迁移可能是家 庭因素或环境因素;青少年人口迁移最可能是家庭因素或教育因素 男性人口迁移,迁入地可能重工业发达,以第二产业为主;女性人口 迁移,迁入地可能轻工业发达,以第三产业的服务业为主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人口的空间变化课件

调整了 劳动力 空间分 布不均 的状况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人口迁移的影响
有利:加强与外界社会联系,提高收
迁出地 入,利于经济发展;缓解人地矛盾,
减小环境压力 不利:导致人才外流,劳动力不足 有利:提供人才和大量廉价劳动力;
迁入地 促进经济发展;加快城市化进程。
不利:增加了城市管理难度;环境、 基础设施的压力增大。
二、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环境:气候、水、土壤、矿产
社会经济环境:经济、交通、文教
政治因素:政策、战争、政治变革、 政治中心改变
文化因素:宗教
走西口是“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 迁徙”事件之一,从明朝中期至民国初年四 百余年的历史长河中,无数山西人、陕西人、 河北人背井离乡,打通了中原腹地与蒙古草 原的经济和文化通道,带动了北部地区的繁 荣和发展。
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一、人口的迁移 1、概念 2、分类 3、影响
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
时期 迁移路线 迁出地 迁入地 迁移特点 原因
意义
①欧洲人到 美洲、大洋 19世 洲 纪以 前 ②非洲黑人 被贩卖到美 洲
旧大陆( 欧洲、非 洲、亚洲 )
新大陆( 美洲、大 洋洲)
集团性 、大批 的移民 为主
陕商主要在康定及其周围经商,康定有藏族 同胞,所以,陕康藏茶马古道的“藏”不能简 单地理解为西藏,它所指的范围很广。
内蒙古 有利:增加劳动力;促进了商业发展; 促进两地文化交流及民族融合
不利:大量开垦草原破坏生态,加剧了土地荒 漠化
山西:有利:缓解了人地矛盾减轻了环境压力
不利:劳动力流失
殖民主义 扩张;新 大陆的开 发
开发了新 大陆;传 播了工业 文明;改 变了人种 空间分布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高考一轮复习地理新课改省份课件模块二人口的空间变化

未来趋势:智能化、绿色化、共享化发展方向
01
02
03
智能化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 技术手段,提高人口流动 管理的智能化水平。
绿色化
倡导绿色出行、低碳生活 等理念,推动人口流动与 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 。
共享化
发展共享经济、共享服务 等新模式,优化资源配置 ,提高人口流动的效率和 效益。
THANKS
推进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建立长效机制
深化土地和住房制度改革,推动形成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建立健全房地产市场调 控长效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承载能力
加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01
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完善城市路网结构,提高道路通
行能力,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推进城市水电气热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化进程中的人口扩散
分析城市化进程中人口从城市中心向郊区、小城镇和农村扩散的原 因、过程及影响,探讨人口扩散对城乡发展的作用。
人口聚集和扩散的调控与管理
探讨政府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调控人口聚集和扩散,促进 城乡协调发展。
地域文化交融和传承在人口迁移中体现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交融
人口迁移与地域文化传承
人口空间变化概述
人口迁移与流动概念
人口迁移
指人口在地区之间永久或半永久 的居住地变动,通常涉及居住地 、居住时间、户籍等方面的改变 。
人口流动
指人口在短期内离开原居住地, 到另一地区居住、工作、学习等 ,但不改变户籍的一种现象。
人口空间变化类型
城市化
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 程,表现为城市人口增加、城 市规模扩大、城市数量增多等
不同尺度下人口空间变化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口的迁移
❖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 生改变。
❖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的三个条件:
例: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1、外出旅游、度假 2、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 3、聚居在约旦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
1、人口的迁移
❖ 概念:一段时间内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 生改变。
的地区Βιβλιοθήκη 肥沃的土壤有 土壤 利于农垦,提
高作物产量
美国老人退休后向南 部和西部“阳光地带” 迁移
热带雨林迁移农业
因素
原因
典例
自然
(过去 的决定 因素)
动植物的生长 水源 以及人的生存
需要水
因发现、开发 资源 某种矿产资源
吸引大量人口 迁入
我国游牧民族的逐水 草而居
大庆——石油资源的 开发
因素
原因
典例
中么国要的他离们民开为家工什乡潮,
来到大城市呢?
“有钱没钱, 回家过年。”
❖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 了源源不断的农民工。
❖ 他们离开家乡,来到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 设的一支生力军。
必修二 第一章第二讲
人口的空间变化
——人口的迁移
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
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二节 人口的空间变化
20世纪50年代—80年代国内人口迁移
有计划 有组织
为开发内地和边疆,大 量专业人员有组织地移 民到东北、内蒙古、新 疆、青海、西藏等地, 支援其工农业建设。
20世纪80年代务工经商流动人口
北京市
经济发达, 就业机会 多,收入 高,医疗、 教育、居 住条件好;
长江三角洲
从落后地区迁向发达地区
珠江三角洲
人口分布格
•西晋“永嘉之乱”公元307-311年
局的变化: 由北方占全
•唐代“安史之乱”公元755-763
部人口的2/3
金灭北宋“靖康之难”公元1126-1127
变为南方占 全部人口2/3
清代至新中国成立以前人口迁移
河南、山西→新疆、甘肃、内蒙古
走西口
长城上的关隘——杀虎口
山海关 闯关东
河北、山东→东北地区
❖ 人口迁移一般具备的三个条件: ❖ 分类:
(1)国际人口迁移:永久性移民、外籍工人流动、国 际难民定居。 (2)国内人口迁移:库区移民、分配、招生、务工。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国际 人口迁移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二战前、后的国际人口
经济
被较高的收入吸引
内地人到沿海城 市打工
政策
国家政策
知识青年的“上
社会 经济 (决 定因 素)
交通 通信
交通通信的发达会方便 人们之间的联系,从而 促进人口迁移
政治
某地被设为政治中心而 引发人口迁入
山下乡”
现代人口迁移量 远大于过去
巴西迁都巴西利 亚
战争
战争破坏了宁静的生活 环境,使人口外迁
美伊战争使大量 伊拉克人背井离 乡
人口的自然增长
人口的增长模式
人口的迁移及其 影响因素
第三节 人口的合理容量
环境承载力、 合理人口容量
最新 考纲
1.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和地区分布。 2.人口迁移的原因。 3.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分析 解读
1.以坐标图、柱状图、曲线图、折线图等为切入点, 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 2.多以材料和图表的形式考查学生的图文转换及逻辑 推理能力。 3.了解人口迁移的概念,结合区域人口迁移图及一些 时政背景材料,考查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及人口迁移 特征。 4.通过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分析,考查人 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关系。
❖社会人经济口的迁变移化是:人们对特定环境中 战经争济一、发宗系展教、列等交自;通然通的信、、社文会化教经育济、的政和策、政治变革、
❖个人政对生治活的或因职素业的需综求合的变反化映:。
家庭、婚姻、工作等。
请思考:以下案例中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因素
原因
典例
自然
(过去 的决定 因素)
人们总是希望
气候
生活在气候等 自然条件优越
中国的人口迁移
历史上的 人口迁移
建国后至80 年代中期
清朝 以前
清朝至新 中国成立
北方→ 南方
走西口 闯关东
东部→东北、 西北
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战争
战争
自然灾害
影响因素: 国家政策
(开发边疆)
80年代中期 以来
落后→发达
影响因素: 经济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 自然环境的变化: 气候、土壤、植被、水文、资源、自然灾害等;
时期
二战 前
条件和原因
流向
•地理大发现
与新航线的开 辟;
•旧大陆→新大陆;
•资本主义发 展和殖民主义
•已开发国家→未开 发国家。
扩张。
案例
•欧洲→美洲 •非洲→美洲 (殖民者掠夺) •中、日、印等→ 东南亚、美洲 (帝国主义招工)
•各国经济生
二战 产发展的不平

衡,劳动力供 求关系的地区
性差异
•亚非拉发展中国 家→北美、西欧等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与P、Q两国目前人口迁移情况类似的两个国家是
A.中国、澳大利亚
B.墨西哥、中国
C.美国、墨西哥
D.美国、澳大利亚
1、人口的迁移——(2)国内人口迁移
历史上的 人口迁移
建国后至 80年代中

中国人口迁移
80年代中 期以来
清朝以前我国三次人口迁移
三次人口迁
移后,全国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2、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
自然灾害 气候 土壤 淡水 矿产资源
经济发展 交通和通信
文化教育 婚姻家庭
自然生态环境因素
社会、 影响人

经济、 口迁移

文化
的主要

因素
因素

政策 政治变革 战争
由此可见:
在某种特定的时空条件下,任何一种因素都有可能成为促使 人口迁移的决定性因素。在影响人口迁移的诸因素中,经济因素 往往起着重要作用。
1、人口的迁移——(1)国际人口迁移
思考: ①二战前后都是人口迁入区的是哪些大洲(地区)? ❖ 北美地区、大洋洲 ②都是迁出区的是哪些大洲? ❖ 非洲、亚洲 ③人口迁移返向流动的有哪些大洲?
例:读“模拟人口迁移示意图”,完成:
(1)属于国际人口迁移的有
A.②③
B.③④
C.④⑤
D.②⑤
(2)属于国内城市化的有
发达国家及石油产 区西亚
•发展中国家→北 美、西欧 •外籍工人→西亚、 北非 • 南欧→西欧
时期 二战前
二战前、后的国际人口
突出特点
意义
以集团性、大批 的移民为主
•开发了新大陆; •传播了工业文明; •改变了人种的空间 分布。
二战后
定居移民减少, •调整了劳动力空间 短期流动工人增多 分布不均的状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