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合集下载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章  旅游者

广东 1.收入高,出游意识强 2.不讲究,强调吃、住、行 3.少空谈,注重抓商机 4.给小费,购物量大 江浙: 1.旅游意识强,导游要求高 2.保险观念足,较爱写投诉 3.身处大都市,了解海外情 4.“商业气”很浓,“市场感”很强 北方: 以京、津为中心的黄河下游地区及其邻近市场 1.重政治,关心时事 2.收入低,架子很大 3.文化厚,容纳性强
• 2、北美国家的定义:
• 加拿大:旅游者指到离开其所居社区边界 至少50英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 美国:旅游者为了外出出差、消遣、个人 事务、或者出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它任 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单程) 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
• 欧洲国家的定义 • 英国: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 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 法国:基于下列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处,外 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这些 原因包括:
• (二)中国关于旅游者的统计标准 • 国际旅游者统计标准
– 以海关和边境“来华旅游入境人数”来确定的, 其旅行时间不超过12个月,主要目的不是通过 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 国内旅游者统计标准
– 国内游客在我国境内其他地方的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至少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
• • • • •
二、旅游者的特点 1 异地性 2 消费性 3 休闲性 4 体验性
第二节 旅游者实现旅游活动的条件 一 客观条件 二 主观条件
• 一 客观条件
• (一)从旅游需求的角度看 • 1 经济收入 • 可随意支配收入:指扣除全部纳税和社会 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之后所 余下的收入部分。 • 旅游者的可支配收入水平可通过恩格尔系 数来相对衡量。 • 恩格尔系数:是一个家庭或个人收入中用 于食物支出的比例。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旅游者

\
TOURISM
(6)空间距离
吴必虎等.中国城市居民旅 游目的地选择行为研究[J]. 地理研究,1997(2)
距离(KM)
出游市场所 占比例(%)
<15
37
15-50
24
50-500
21
500-1500
12
>1500
6
整理课件
累计比例 (%)
37 61 82 94 100
\
TOURISM
价格
D

凡纳入我国旅游统计的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统 称为(来华)海外游客。海外游客是指来我国 大陆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疗养、购物、 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文化、体育、宗教活动 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按照在我国大陆访问期间停留时间的差别, 海外游客划分为海外旅游者(过夜游客)和海 外一日游游客(不过夜游客)。
初中 高中及中专 大专及以上 受教育水平
西安碑林和华山游客的受教育 程度——吴必虎,1997
上海市民受教育水平与出游率 的关系(潘勇,1998)
整理课件
\
TOURISM
参与率%
(5)家庭结构
游憩活动参与率
70
60 50
61
52
56
40
43
30
31
20
10
0
1
2
3~4
5~6 7或以上
家庭规模:人数
家庭规模对游憩活动参与率的影响 Heritage, Conservation and Recreation Service,1990. 整理课件
80 60 40 20 0
职业 观赏风景 出差 度假休养
上海市民职业与出游方式的关系 (吴必虎、徐斌等,1999)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旅游学概论第四章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 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之列: • (1)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部级以上领导; • (2) 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 • (3) 调遣的武装人员; • (4) 到外地学习的学生; • (5) 到基层锻炼的干部; • (6) 到境外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 • (7) 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 罗马会议对国际旅游者的定义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 (1) 根据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为旅游者。 游客外出旅游的目的是 除了为获得报酬 的职业以外的其他任何目的, 包括消遣性旅游和非消 遣性旅游。
• (2) 把访问者在一个国家停留的时间作为划分游客的标准, 凡超过 24 小时的称为旅游 者, 未超过 24 小时的称为一日游游客。 该定义 在旅游统计中更具操作性。
• ( 一) 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的定义 • 1937 年, 国际 联 盟 统 计 专 家 委 员 会 ( 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League of • Nations) 对国际旅游者的界定标准和人员范围做了如下解释和规定
。 • 国际旅游者指离开自己的居住国, 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超过 24 小时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 什么是游客? 就概念性定义来讲, 游客是指除了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 以外, 基于任何原 因到其他一个不是自己居住地的国家观光、 访问 的人。 游客外出的目的可以是消遣 ( 包括 娱乐、 度假、 疗养保 健、 学习、 宗教和体育活动等) , 也可以是工商事务、 家庭事务、 公务 出使、 开会等。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

分析: 1.从上文中归纳旅游者产生的主要的 客观条件有哪些? 参考解答:收入水平、闲暇时间 2.谈谈影响和制约旅游者产生的还要 哪些其他因素?
参考解答:旅游者的身体状况、交通 运输条件、旅游点的社会治安情况等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一、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一)经济因素(收入水平) (二)时间因素(闲暇时间) (三)其他客观因素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 每日闲暇 • 周末闲暇 • 公共假日 • 带薪假期
1、 每日余暇——这段余暇时间比较零散, 只可以用来进行一般的娱乐和休息。
2、 每周余暇——这段时间较为集中,可用 来短途旅游度假。
3、 公共假日——即通常说的节假日,可 以用于长途旅游,是旅游度假的高峰期。 我国今年有较大调整,将清明、端午、中 秋等传统节日作为国家法定假日。根据《 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 办法〉的决定》
来华海外游客: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常住国到我
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 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我想去桂林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不在访问地过夜的游客。 ✓ 旅行者(Traveler):包括游客以及:
1) 直接过境旅行者; 2) 通勤者(commuters); 3) 其他非通勤旅行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二)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TO) 国内游客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
的因素
客观因素
政治法律因素、经济因素 、社会文化因素、交通运 输因 素、旅游资源因素等

其它
思考题
阐述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 如何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解释旅游动机产 生的社会心理原因?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Thank You!
本章结束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界定
此外,国际上还存在着多种定义方式。
以英种以逗留时间 长短来度量的标准。
而法国旅游总署的定义则是:凡以消遣、 健康、出差或会议、商务、修学(如海上 课程或滑雪课程)等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 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不超过4个 月的人均可视为国内旅游者。
• 外部尊重: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 人的尊重、信赖和高度评价。马斯洛认为, 尊重需要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 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 用处价值。
自我实现的需求
• 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 这种需要就要求敢于超越自我,最大地发 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 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 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 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
按马斯洛的理论,个体成长发展、 工作的内在力量是动机。而动机是 由多种不同性质的需要所组成,各 种需要之间,有先后顺序与高低层 次之分;每一层次的需要与满足,将 决定个体人格发展的境界或程度。 马斯洛认为,人类的需要是分层次 的,由低到高。它们是:生理需求、 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 自我实现需求。
第二节 旅游需求与旅游动机
4、旅游需求指标
旅游人 数指标
旅游者停 留天数 指标
旅游者 消费指标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旅游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三)世界旅游组织的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等:
为移民或就业而进入目的 地国家的人 以外交官或军事人员身份 访问该国的人 上述人员的随从 避难者、流浪者以及边境 工作人员 逗留时间超过一年的人
但包括下列人员:
中途停留在该国的外国轮 船或飞机的乘务人员 逗留时间不到一年的外国 商业或企业人员,包括安 装机器设备的技术人员
二、旅游者的需求特点
(一)消遣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二)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三)家庭及个人事务型旅游者及其特点
(一)个人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水平
家庭收入达到一定的水平是实现旅游活动的前提之 一和重要物质基础。但真正决定能否实现旅游活动 的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是指家庭的可自由支配收入 水平。
可自由支配收入=个人或家庭收入-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 消费-日常生活必须消费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收入水平这一因素的重要性不仅在于它是一个家庭 外出旅游的经济条件,而且还在于超过满足基本生 活需要这一临界水平后,每增加一定比例收入,旅 游消费便会以更大的比例增加。
(二)旅游动机的类型
1.学者对旅游动机的分类
田中喜一的四类动机 麦金托什的四种基本动机 托马斯的18种旅游动机
利奥得的8类基本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2.旅游动机的常见类型
健康、娱乐的动机 好奇、探索的动机
文化方面的动机
社会交往的动机 探亲访友与追宗归祖的动机
公务和商务方面的动机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形成的条件
旅游心理类型对旅游动机形成的影响
自我中心型(安乐小康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小
多中心型(追新猎奇型)
1、外出旅游的可能性大

第三章:旅游者

第三章:旅游者

一.旅游者的界定:国际联盟1.“国际旅游者”: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在该国停留至少24小时的人。

(1937年,国际联盟的尝试)2.属于国际旅游者范畴的有:《1》因消遣,家庭事务或疗养保健等出国旅行的人。

《2》为了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因工商业务而出国旅行的人。

《4》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港口并登岸访问的人(登岸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分另一类)3、国际旅游者不包括下列八种人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从人员;外国驻华领事人员;常驻我国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乘坐国际班机直接过境的旅客、机组人员和在口岸逗留不过夜的铁路员工以及船员;边境地区往来的边民;归国定居的华侨、港澳台同胞;到我国定居的外国人和原已出境又返回在我国定居的外国侨民;归国的我出国人员。

4.国际联盟不纳入“国际旅游者”的是:来访目的为打工谋生者,不论是否定有合同。

来访目的为移民或定居者。

前来就读的外国学生。

跨境上下班的日常通勤者。

途经该国而不作停留的过境旅行者,不管其置身该国的时间长短。

二.联合国罗马会议对旅游者的界定:1.将前来入校就读的外国留学生也纳入国际旅游者。

(1950年)2.国际短程游览者: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消遣型国际旅游者。

3.国际旅游者来访的连续停留时间最长不超过6个月。

4.游客:是指除了获取报酬的就业目的之外,基于其他目的到一个不是自己惯常居住的国家去访问的人。

(1963年)5.一日游游客:到一个国家作短暂访问,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的游客。

(包括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到访并上岸访问的游轮乘客。

6.下列入境来访人员不纳入旅游统计范围:(世界旅游组织的规定)<1>跨境日常上下班的边境地区居民。

<2>日常性跨境活动的边境地区游牧民。

<3>不过夜的中转过境游客。

<4>难民。

<5>临时移民。

<6>永久移民。

第三章 旅 游 者

第三章 旅 游 者

二、 国内旅游者的界定 (一)北美国家的定义 旅游者为了出差、消遣、个人事务、或者出于工作 上下班之外的其它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 里(单程)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日返回。同 时还规定,下述情况不能列为旅游: (1)火车、飞机、货运卡车、长途汽车和船舶的驾驶及 乘务人员的工作旅行; (2)因上下班而往返于某地的旅行; (3)学生上学或放学日常旅行。
第三章 旅 游 者


学习目标 旅游者----离家外出到异国他乡旅行访问的人; 多走多看--------见多识广
第一节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 国际旅游者的界定 (一)国际联盟的解释 1937年,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曾对“外国旅游 者”解释如下:外国旅游者“就是离开自己的住在国, 到另一个国家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可列入旅游者的 人员包括: (1)为了消遣、家庭事务及身体健康方面的目的而出国旅 行的人。 (2)为出席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包括科 学、管理、外交、宗教、体育等会议或公务)。 (3)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游的人。 (4)在海上巡游过程中前来访问的人员,即使其停留时间 不足24小时,亦视为旅游者(停留时间不足24小时者应 分开作为一类,必要时可不管其长居何处)。
(二)欧洲国家的定义 英格兰旅游局 :基于上下班以外的任何原因,离 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至于外出旅行 的距离则未作任何明确规定。 法国 :基于下列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处,外出 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这些原因包括: (1)消遣;(2)健康;(3)出差或参加某种形式的 会议;(4)商务旅行;(5)改变课堂教学的修学旅 游等。
种族上的动机 其 它
(14)冒险活动(到新地方去,接触新朋友,取得新经历)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旅游学概论
第三章 旅游者
本章重点、难点:
1. 旅游者的界定 2. 决定旅游者旅游活动的主观、客观
和其他因素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一、国际上关于旅游者的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的定义 • 国际联盟统计委员会 1937
✓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超过24小时的人 包括 : 1) 为消遣、家庭事务或健康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2) 为出席国际会议或作为公务代表而出国旅行的人; 3) 为工商业务原因而出国旅行的人; 4) 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登岸访问的人员,
来华海外游客:指因上述原因或目的,离开其常住国到我
国大陆访问,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12个月,并且在我国大 陆活动的主要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的人。
旅游学概论
我想去桂林
在校园的时候曾经梦想去桂林 到那山水甲天下的阳朔仙境 漓江的水呀常在我心里流 去那美丽的地方是我一生的祈望 有位老爷爷他退休有钱有时间 他给我描绘了那幅美妙画卷 刘三姐的歌声和动人的传说 亲临其境是老爷爷一生的心愿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时间的时候我却没有钱 我想去桂林呀 我想去桂林 可是有了钱的时候我却没时间
✓ 一日游游客(Same-day Visitor,Excursionist,Day-visitor):
不在访问地过夜的游客。
✓ 旅行者(Traveler):包括游客以及:
1) 直接过境旅行者;
2) 通勤者(commuters);
3) 其他非通勤旅行者。
旅游学概论
第一节 旅游者的概念
(二)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 •世界旅游组织(WTO) 国内游客
旅游学概论
同样的,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 步,不仅提高了国民收入水平,而且 提高了社会生产的自动化程度和效率, 大大减少了生产的时间。 目前全世界175个国家中,已有144个 国家实行5天工作制。我国从1995年5 月1日起实行了5天工作制。缩短工时、 实行5天工作制已成为当今世界潮流。

旅游的基本概念

旅游的基本概念

旅游的基本概念一、旅游的定义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生活环境,前往外地或国外的目的地进行休闲、娱乐、观光、文化交流等活动的行为。

旅游是一种跨越时空和文化差异的体验,能够提升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理解。

二、旅游的类型1.观光旅游:以参观名胜古迹、自然景点为主要内容。

2.度假旅游:以休闲度假为主要目的,如海滨度假、温泉疗养等。

3.商务旅游:以商务活动为主要目的,如参加会议、洽谈合作等。

4.探险旅游:以冒险探险为主要内容,如徒步穿越荒野、攀登高山等。

5.文化旅游:以了解当地文化为主要目的,如参观博物馆、寺庙等。

三、旅游者分类1.自由行:自己安排行程和交通方式,不依赖于团队或导游。

2.跟团游:加入组织团队,由导游统一安排行程和交通方式。

3.自驾游:自己驾车前往旅游目的地。

4.背包客:只带着必要的物品,住宿和交通都尽可能节省成本的旅游方式。

5.豪华游:享受高档酒店、豪华交通和贴心服务的旅游方式。

四、旅游的影响1.经济影响:旅游业是全球最大的行业之一,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和促进经济增长。

2.社会影响:旅游能够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增强人们对世界多样性的认识。

3.环境影响:过度开发和旅游活动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需要注意生态保护问题。

4.文化影响:旅游能够传播当地文化和历史遗产,但也可能导致文化冲突或失去本土特色。

五、旅游的发展趋势1.智慧旅游: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旅游体验和服务质量。

2.可持续发展:注重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推动可持续发展模式。

3.个性化定制:满足消费者不同需求,提供个性化定制服务。

4.多元化产品:推出多样化的旅游产品,满足不同旅游需求。

5.跨界合作:通过与其他行业合作,创新旅游模式和产品。

六、旅游的注意事项1.安全问题:注意个人和财产安全,避免出现意外事故。

2.文化礼仪:尊重当地文化和习俗,避免冒犯当地人。

3.环境保护:保护自然环境,不乱扔垃圾和破坏生态环境。

4.合理消费:合理规划预算,不盲目消费和浪费资源。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旅游者的概念及分类

复习导入教学内容1、古代、近代、现代是以哪些年份或历史事件划分的?2、近代旅游中有哪些特点?3、中国的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如何?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旅行游览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

(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事接待阶段”(1)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年(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阶段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

主要大事:(1)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世界旅游组织”是1975年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198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印度新德里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一)国际旅游者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旅游者的名词解释是

旅游者的名词解释是

旅游者的名词解释是正文:一、旅游者的定义所谓旅游者,是指那些离开自己常居地前往其他目的地,以游览、度假、休闲或参与各类旅游活动为目的的人。

旅游者可以是单独行动的个人,也可以是组成旅行团体的成员。

在不同的文化和语境中,旅游者可能有不同的名称和定义,但核心概念都是类似的。

二、旅游者的分类1. 消费者旅游者消费者旅游者是以购物和消费为主要目的前往旅游目的地的人群。

他们通常对当地特色商品、奢侈品或是免税店深感兴趣,并以此为动力选择旅行目的地。

消费者旅游者通常会在旅行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进行购物,对旅游地的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2. 冒险旅游者冒险旅游者是那些追求刺激和挑战的旅行者。

他们通常喜欢参与高风险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滑雪、潜水等。

冒险旅游者对于探索未知地域、迎接挑战性的环境和体验新奇刺激的活动充满热情。

他们的旅行方式注重创新和冒险,通常会选择独特的目的地和活动。

3. 文化旅游者文化旅游者是那些对于目的地的历史、文化和传统感兴趣的人。

他们喜欢参观博物馆、历史古迹、艺术展览和参与文化体验活动。

文化旅游者希望通过旅行来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理解,深入了解当地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拓宽自己的视野。

4. 生态旅游者生态旅游者是那些对于自然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意识较强的人。

他们选择前往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等地,参观野生动植物、探索大自然奇景,并尽可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生态旅游者通常追求与大自然亲近的体验,同时也关注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旅游者的作用和意义旅游者不仅是旅游业的消费者,同时也是其主要推动力量。

他们的到来为目的地带来了经济利益和文化交流的机会。

旅游者的到访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工作机会和经济增长。

此外,旅游者的到来还促进了不同地域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相互理解。

通过互访和交流,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文化、习俗和传统,加深友谊和合作。

旅游者还能为自身带来很多好处。

旅游可以让人们摆脱日常的压力和繁忙的生活节奏,放松身心,体验新鲜事物。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旅游者
• 2)国内一日游游客:指的是未在访问目的 地的某个公共或私人住宿设施中过夜的游 客。
但是,各个国家依据自己的国情制定,为了 统计的方便。但是,其核心内容不变。
中国的定义
• 国际旅游者:
是指来我国内地探亲访友、观光度假、就医 疗养、参加会议、购物或从事经济、文化、 体育、宗教活动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 同胞。其中,外国人是指非我国国籍的人, 包括加入外籍的中国血统华人;华侨指持 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港 澳台同胞指居住在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和 台湾省的中国同胞。
1、旅游者的概念 the concept of tourist
• 理论性定义:
旅游者就是离开居住地 到异国他乡作暂时的 旅行、访问活动而非 谋生的人。
• 技术性定义: 国际旅游者 国内旅游者
为了便于旅游的实际操作,虽然各地都不尽相同,但 是原则上已经取得了统一。
国际旅游者international visitors
• 下列八种人不包括在国际旅游者内:
1.应邀来我国进行访问,由部长以上人员率领的党 政、议会、军队代表团成员;
2.各国驻华使馆、领事馆官员、外交人员及随行的 家庭服务人员和受赡养者;
3.在我国住期已达一年以上的外国专家、留学生、 记者、商务机构人员等;
4.乘坐国际航班过境,不需要通过护照检查进入我 国口岸的中转游客;
• 临时国际联盟统计专家委员会 The Committee of Statistics Experts of the Short-lived League of Nations
“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访问旅行超过24小时的人” 以下几种人是国际旅游者: 为娱乐、家庭或健康原因而旅行的人; 参加国际会议的人; 为商业原因而旅行的人; 在海上巡游途中停靠某国,即使逗留时间不足24

旅游概念名词解释

旅游概念名词解释

旅游概念名词解释
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日常居住地,前往其他地方进行休闲、娱乐、文化交流等活动的行为。

以下是一些与旅游相关的概念名词解释:
1. 旅游景区:指具有一定的自然、人文景观,并为游客提供休闲、观赏、娱乐等服务的地区,以其特有的资源和特色吸引着游客来访。

2. 旅游线路:是指旅游行程的规划和安排,包括游览的景点、交通工具、住宿、餐饮等内容,以提供游客参照和选择。

3. 旅游者:指从事旅游活动的人群,他们寻求休闲、观赏、文化交流、疗伤等目的,通过旅游来获得快乐和满足。

4. 旅行社:是指专业从事旅游活动组织和服务的机构,提供旅游线路的规划、安排、预订、导游等服务,以满足旅游者的需求。

5. 旅游资源:指能够吸引游客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各种资源,包括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景点、特色建筑、美食、传统民俗等。

6. 旅游经济:是指由旅游活动带动的一系列相关产业和经济活动,如酒店业、交通业、餐饮业、购物等,以及与旅游相关的就业机会和经济收入。

7. 旅游消费:指旅游者在旅游过程中所花费的费用,包括交通
费、住宿费、餐饮费、购物费等。

8. 自由行:是指旅游者自行安排旅行行程,不依赖于旅行社提供的团队游,自由选择景点和交通方式,以及自行解决住宿和餐饮问题。

9. 生态旅游:是指以保护和尊重自然环境为前提,同时提供给游客自然体验和认识的旅游形式,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

10. 文化旅游:是以独特的文化资源为基础,将文化元素融入
旅游活动,帮助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文化艺术、历史传承等。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旅游学概论第三章旅游者
(1)在国外学习,膳宿在校的 学生应列入旅游者范围;
(2)国际游览者;
(3)过境旅行者
罗马会议的定义(1963年)
凡纳入旅游统计中的入境来访人员统称为游客。
停留过夜——旅游者 未停留过夜——一日游游客
(1)旅游者(过夜旅游者),是指到一个 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旅行的目的是:其一,闲暇的消遣(包 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信 仰或体育运动等目的);其二,为了工商 业务、探亲、公务出使或出席会议等。
3、按照海外游客在我国大陆停留时间的差别,将其划分 为两类:第一,海外旅游者,即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 内停留至少一夜的海外游客(过夜游客);第二,海外一 日游游客,即未在我国大陆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而是当 日往返)的海外游客(不过夜游客);
4、入境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应邀来华访问的政府部长以上官员及其随行人员;
除了有关学者个人的研究之外,有关对旅 游者的界定问题多年来也一直为一些权威 机构所注意。二战之前的国际联盟、现今 的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世界经合组织, 乃至世界各国的旅游行政组织和研究机构, 都对旅游者的界定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工 作。
目前世界各国对于国际入境旅游者的界定 问题,基本上已经取得了统一的认识。
时 间
按照国际经验,通常当一个国家的人均 国民收入达到1000美元时,国内旅游开 始兴旺起来,并进入到一个快速发展的 轨道。当人均国民收入达到3000美元时, 将出现周边出国旅游的热潮;当人均国 民收入达到5000美元时洲际旅游有所加 快。2001年我国人均GDP首次突破1000 美元,并基本上已进入到国内旅游快速 增长期。2006年人均GDP达到2004美元, 按照国际经验,未来几年,我国居民旅 游仍主要以国内游为主,并处于国内旅 游的快速增长期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
导入
教学内容1、古代、近代、现代是以哪些年份或历史事件划分的?
2、近代旅游中有哪些特点?
3、中国的现代旅游发展趋势如何?
中国是具有五千多年发展历史的文明古国,也是世界上旅行游览活动兴起最早的国家之一。

(一)新中国建国至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外事接待阶段”(1)两大旅行社系统成立
一是1954年成立的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二是1957年由各地的华侨服务社组建而成的华侨旅行社(1974年改名为中国旅行社)总社及其分、支社。

(2)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成立1964年
(二)改革开放以来:全面振兴时期
1、1978年至80年代中期:以接待入境旅游为主阶段
但是由于中国旅游设施不完善以及其他因素,此时我国旅游业发展重点是入境旅游。

主要大事:
(1)中国加入世界旅游组织(1983年)
“世界旅游组织”是1975年成立的一个政府间的国际性旅游组织,总部设在西班牙的首都马德里。

198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印度新德里会议一致通过接纳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正式成员国。

第一节旅游者的基本概念
一、旅游者的概念性定义或理论定义
(一)国际旅游者
1、国际联盟定义:1937年“离开自己的居住国,到异国旅行和访问至少24小时的人。


2、罗马会议定义:1963年“除为获得有报酬的职业以外,基于任何原因到一个不是自己通常居住的国家访问的人。


特点:
(1)以来访者的目的区分其是否旅游者。

(2)根据来访者的定居地(通常居住国),而不是根据其所属国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国际旅游者。

(3)根据来访者停留时间,将国际旅游者分为(过夜)国际旅游者和(不过夜的)一日游游客(或短程旅游者)
3、世界旅游组织定义:1975年成立后采纳了罗马定义。

国际游客不包括下列人员:
(1)意图向目的国移民或在该国谋求就业的;
(2)以外交官身份或军事人员身份进行访问的;
(3)上述人员的随从人员;
(4)流亡者、流浪者或边境上的工作人员;
(5)打算停留1年以上者。

可以计算为国际游客的:
(1)为了娱乐、医疗、宗教仪式、家庭事务、体育活动、会议、学习或过境进入另一国家者;
(2)外国轮船船员或飞机机组成员中途在某国稍事停留者;(3)停留时间不足一年的外国商业或公务旅行者,包括为安装机械设备而到达的技术人员;
(4)负有持续时间不足一年使命的国际团体雇员或回国进行短期访问的旅行侨民。

4、我国的界定:一般将来华旅游入境人员称为“海外游客”,包括:外国人、华侨、港澳台同胞。

外国人:外国国籍的人(包括加入外国国籍的中国血统华人)。

华侨:持有中国护照,但侨居外国的中国同胞。

港澳台同胞:居住在我国港澳台地区的中国同胞。

非海外游客:政府高层访问团;驻华使领馆人员和长驻我国的外国专家、留学生、记者;航班过境旅客、边境往来的边民;来华定居的外国人、华侨、港澳台胞。

(二)国内旅游者
(1)加拿大:离开居住地边界至少50英里(80公里)以外的地方去旅行的人。

(2)美国:处于工作上下班之外的其他任何原因而离家外出旅行至少50英里(80公里)的人,而不管其在外过夜还是当时返回。

(3)英国:基于上下班之外的任何原因,离开居住地外出旅行过夜至少一次的人。

(4)法国:基于上下班之外原因离开自己的主要居所,外出旅行超过24小时但未超过4个月的人。

(5)世界旅游组织:1984年对国内旅游者的定义是
为了娱乐、度假、体育活动、公务、集会、会议、学习、探亲访友、保健、慈善工作或宗教目的而在自己定居的国家对某个目的地进行至少24小时但不足一年的访问旅行者。

(6)中国:
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国内一日游游客:中国国家统计局标准:离开长住地外出距离在10公里以上,时间超过6 小时但不足24小时,未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过夜的国内游客。

中国国家统计局规定,下列人员不在国内游客统计范围内:
到各地巡视工作的领导;驻外地办事机构的临时工作人员;调遣的武装人员;到外地学习的学生;到基层锻炼的干部;到其他地区定居的人员;无固定居住地的无业游民;到外地务工的农民。

第二节旅游者的形成条件
一、客观条件
(一)收入水平
决定一个人能否实现旅游的其家庭收入水平实际上指的是其家庭可支配收入,或者更确切一点说是其家庭的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所谓可支配收入指扣除全部纳税后的收入。

可随意支配收入则指扣除全部纳税及社会消费(如健康人寿保险、老年退休金和失业补贴的预支等),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余下的收入部分。

另外,收入水平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旅游消费水平,而且会影响到人们的旅游消费构成
(二)余暇时间
余暇时间有四种分布:每日余暇、每周余暇、公共假日和带薪假期。

余暇时间又称为闲暇时间,正因为有闲暇时间,才有可能把它用于旅游,成为旅游活动时间。

闲暇时间按时间的长短可分为:(1)每日工作之后的闲暇时间。

这部分余暇时间很零散,虽可用于娱乐和休息,却不能用于旅游。

(2)周末余暇时间。

如现在我们国家每周实行5天工作日,故周末假日为2天,可以进行一些当日往返的短程游览。

(3)公共假日。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节日放假。

各国公共假日的多少不同,大都与各国民族传统节日的所少有关。

如我国的“国庆黄金周”、“五一劳动节”等都是公共假日,人们可以利用这类闲暇时间进行旅游活动。

从1999年实行五一、国庆七天长假制,带动了我国旅游的发展。

(以上主要针对在职人员的休闲旅游,公务旅游和离职人员的旅游不受时间因素的限制。


(三)其他因素
主要有旅游目的地国的社会条件、可进入性以及旅游者身体状况和家庭结构三个方面。

旅游目的地国的社会条件:政治经济制度、政治环境以及社会治安等方面。

可进入性:时空距离、入关签证、交通状况等。

旅游者身体能力状况和家庭结构:国家旅游局统计50岁以下旅游者占总数的80%。

另外,拥有4岁以下婴幼儿的家庭出外旅游的可能性较小。

二、主观条件——旅游动机
一个人外出旅游的主观愿望,即旅游动机。

它来源于人的某种需要,主要是精神上的需要。

旅游是人们的一种需求或需要。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1、受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这是按照马斯洛(二战后美国行为科学家)的需要层次理论提出的观点。

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
(1)生理需要。

为了生存而对必不可少的基本生活条件产生需要。

如由于饥渴冷暖而对吃、穿、住产生需要。

(2)安全需要。

指维护人身安全与健康的需要。

前两者属于生理的、物质的需要。

(3)爱的需要或社交需要。

参与社会交往,取得社会承认和归属感的需要。

课堂总结课后作业(4)受尊重需要。

指在社交活动中受人尊敬,取得一定社会地位、荣誉和权力的需要。

一个人在家时,一切均需要自理,而作为旅游者则全程有人为你服务,可以享受到受尊重的感觉。

(5)自我实现需要。

发挥个人最大能力,实现理想与抱负的需要。

有的人为了实现自我抱负或谋求自我发展而外出旅游考察,从中获取信息或启示,以寻求发展机会。

如考察旅游、会议旅游;如驾车或徒步游全国、全球、跨越某大洲等,以此展示其成就,实现一种自我价值,引起人们的注目。

后三者属于心理的、精神的需要。

一般而言,人类的需要由低层次向高层次发展,低层次需要满足后才追求高层次的满足。

例如,一个食不裹腹、衣不蔽体的人可能会铤而走险而不考虑安全需要,可能会向人乞讨而不考虑社会需要和受尊重需要。

马斯洛认为,一个人同时存在多种需要,但在某一特定时期每种需要的重要性并不相同。

人们首先追求满足最重要的需要,即需要结构中的主导需要,它作为一种动力推动着人们的行为。

当主导需要被满足后就会失去对人的激励作用,人们就会转而注意另一个相对重要的需要。

需要层次越高,达到的人数就越少。

因此,单靠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互还难以现代大众化旅游者的动机。

2、其他需要
(1)探新求异的需要。

好奇之心,人皆有之。

(2)逃避紧张现实,调节身心节律的需要。

现代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不断加快,使人们的精神常年处于高度紧张之中;工业化和城市化造成的人群拥挤、交通喧闹和空气污染等问题日趋严重。

因此,人们普遍希望在可能的情况下,暂时避开这样的环境,到环境幽雅、空气清新的地方度过一段时间,以调节自己的身心节律,恢复疲劳,松弛神经。

产生旅游动机可能源于上述需要的某一种,也可能出于其中两种或多种需要。

1、旅游者的概念是什么?
2、旅游者做出旅游行为受哪些方面的影响?
预习下节课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