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说导学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说》学案
编写人秦迎勇
班级: ___ 姓名: _________ 成绩:
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作品.
2.实词虚词的积累
3.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观点.
4.培养学生尊师重教情感,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开篇寄语
人的成长成才离不开教师。一个没有教师、没有知识的社会,不过是一片贫瘠的荒漠。古人云:“三教圣人,莫不有师;千古帝王,
莫不有师。”《礼记》有云:“师严然后道尊,道尊然后民之敬学。” 教师受到尊重意味着人们重视教育,人们接受教育就会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为懂得更多的道理就会重视学习,尊敬老师。如此良性循环,古人对其认识是相当深刻的。那么我们作为今人,又该如何认识呢?如何去做呢?
课前夯基
成语积累
昆山片玉:昆仑山上的一块玉。原是一种谦虚的说法,意思是只是许多美好者当中的一个,后比喻许多美好事物中突出的。
昆弟之好:昆:哥哥。像兄弟一样要好。出处:明•冯
梦龙《东周列国传》第九十二回:“今秦楚嫁女娶妇,结昆弟之好,三晋莫不悚惧,争献地以事秦。”
跬步千里:走一千里路,是半步半步积累起来的。比喻学习应该有恒,不要半途而废。
葵藿倾阳:葵:葵花。藿:豆类植物的叶子。葵花和豆类植物的叶子倾向太阳。比喻一心向往所仰慕的人或下级对上级的忠心。
一. 字音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传:作《师说》以贻之贻: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读: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谀二.实词
1.通假字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或师焉,或不焉。
(3)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2.古今异义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4)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5)吾从而师之
(6)今之众人
(7)小学而大遗
3. 一词多义
(1)师 a 古之学者必有师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吾从而师之
d 吾师道也
(2)传 a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3)道 a 传道受业解惑也
b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c 道相似也
(4)惑 a 惑之不解
b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c 惑而不从师
4. 词类活用
1)吾师道也
2)吾从而师之
3)而耻学于师
4)孔子师郯子
5)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6)小学而大遗
7)吾未见其明也
8)惑而不从师
9)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10)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二、虚词
1.乎
(1)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2)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3)其皆出于此乎
(4)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而
(1)人非生而知之者
(2)惑而不从师
(3)吾从而师之
(4)择师而教之(
(5)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6)小学而大遗
(7)则群聚而笑之(
(8)如是而已
3.之
(1)古之学者必有师
(2)人非生而知之者(
(3)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4)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6)(6)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7)圣人之所以为圣
(8)(8)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9)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1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
(11)郯子之徒
(12)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13)作师说以贻之
4.其
(1)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其皆出于此乎
(5)其可怪也欤
5.于
(1)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2)而耻学于师
(3)于其身也
(4)皆出于此乎
(5)不拘于时
6.也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3)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4)其可怪也欤
三、文言句式
(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3)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之)
(4)吾从(之)而师之
(5)而耻学于师
(6)师不必贤于弟子
(7)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8)不拘于时(介词“于”表被动)
文本解读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汉族,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贞元八年(792 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贞元十九年(803 年),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元和十二年(817 年),出任裴度的行军
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元和十四年(819 年),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 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在旧《广东通志》中被称为“广东古八贤”之一。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着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古文运动,是指唐代中期以及宋朝提倡古文、反对骈文为特点的文体改革运动。因涉及文学的思想内容,所以兼有思想运动和社会运动的性质。“古文”这一概念由韩愈最先提出。他把六朝以来讲求声律及辞藻、排偶的骈文视为俗下文字,认为自己的散文继承了两汉文章的传统,所以称“古文”。韩愈提倡古文,目的在于恢复古代的儒学道统,将改革文风与复兴儒学变为相辅相成的运动。在提倡古文时,进一步强调要以文明道。除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外,宋代的欧阳修、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人也是其中的代表。
《师说》是韩愈的一篇着名论文。据方成珪《昌黎先生诗文年谱》考证,此文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这一年,韩愈35 岁,任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一个“从七品”的学官,职位不高,但是他在文坛上早已有了名望,他所倡导的“古文运动”也已经开展,他是这个运动公认的领袖。这篇文章是针对门第观念影响下“耻学于师”的坏风气写的。门第观念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魏文帝曹丕实行九品中正制后,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