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伟大的四大教育原则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知识点全面整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2,在西方,“教育”一词源于educate,其中“e”的意思是“引出”或“引导”。
3,最狭义的教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4,教育的本质属性是育人,这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5,教育的社会属性包括:①永恒性(由教育本身的职能决定)②历史性③长期性④相对对立性⑤继承性⑥生产性⑦民族性6,教育的三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媒介(教育影响)7,教育者的特征:①主体性②目的性③社会性8,教育者就是教育活动的主体,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对象,二者构成教育活动的复合主体9,教育中的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受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10,教育功能作用对象,可分为个体发展功能(本体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派生功能)11,教育功能的作用的方向,可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2,教育功能能作用呈现的形式,可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非预期性功能)13,教育的起源分为:①神话起源说(最古老的观点朱熹)②生物起源说③心理起源说④劳动起源说14,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代表:法国利托尔诺和英国沛西能15,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代表是美国的孟禄16,心里起源和生物起源都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17,根据教育系统所赖以生存的时间标注及建立于其上的产业技术和社会形态,可分为农业社会的教育,工业社会的教育和信息社会的教育18,教育的历史发展阶段:原始形态的教育,古代学校教育,现代学校教育和学习化社会的终身教育19,原始教育的特征:非独立性、原始性、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差异性(平等性)和无阶级性20,古代社会教育指奴隶社会及封建社会的教育21,奴隶社会教育的特征:①阶级性②与劳动相脱离③学校教育趋于分化和知识化④学校教育制度不健全22,封建社会的教育也是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并具有等级性,专制性和保守性23,古代西方教育的特点:阶级性、刻板性、道统性、等级性、专制性、象征性(占主导地位)24,人类最早的学校出现于埃及25,中国最到的学校出现夏朝,称为“校”和“序"26,商代学校的名称:“大学”“小学”“庠”“序”27、西周教育的显著特征是“学在官府”,并有了“国学”“乡学”之分28,西周教育的最显著特征是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其中礼乐是六艺的中心29,春秋战国时期“稷下学宫",特点是学术自由30,汉朝最高教育机构是太学。
世界上最伟大的四大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四大教育原则1.培养爱好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学生培养和激发学习兴趣是教育的首要任务。
通过创造有趣、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的学习环境,允许学生选择和追求感兴趣的话题和活动,培养他们对知识和学习的热情。
同时,教师应用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
只有学生真正喜欢并投入学习,才能实现持续的学习成长。
2.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教育应该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学会问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让他们对所学知识进行质疑和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让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和面对未来的挑战。
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和独立思考,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个性化教育和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个性和特点,个性化教育是一种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教育方式。
教育应该关注学生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情感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学校和教师应该了解并尊重学生的兴趣、需求和潜力,提供个性化的学习和发展机会。
同时,教育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交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合作中学会相互尊重和理解。
4.培养全球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全球化的时代,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育应该帮助学生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并培养学生的国际合作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通过丰富的国际交流和文化体验,学生能够开阔眼界,增加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培养他们的国际竞争力和全球视野。
这四大教育原则是现代教育的基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和全球胜任力。
通过这些原则的贯彻和实施,可以为学生提供更有意义和成果的教育,帮助他们成为有责任感、批判思维和创造力的全球公民。
世界质量大师
克劳士比克劳士比被誉为“最伟大的管理思想家”、“零缺陷之父”、“世界质量先生”,致力于“质量管理”哲学的发展和应用。
引发了全球源于生产制造业、继而扩大到工商业所有领域的质量运动,创造了其独有的词汇,其中“零缺陷”,“符合要求”的质量定义以及“不符合要求的代价”等均出自克劳士比的笔端。
1979年他辞去ITT(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副总裁,而创立了PPC(克劳士比协会)及质量学院,并在其后的十年时间里把它发展成为一家在世界32个国家用16种语言授课的国际著名机构。
质量管理四项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一: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定义就是符合要求,而不是好。
“好、卓越、美丽、独特”等述语都是主观的和含糊的。
一旦质量被定义为符合要求,则其主观彩随之消散。
任何产品、服务或过程只要符合要求就是有质量的产品、服务或过程。
如果不能符合要求,就会产生不符合要求的结果。
基本原则二:质量系统产生质量的系统是预防,不是检验。
检验是在过程结束后把坏的从好的里面挑选出来,而不是促进改进。
预防发生在过程的设计阶段。
包括沟通、计划、验证以及逐步消除出现不符合的时机。
通过预防产生质量,要求资源的配置能保证工作正确地完成,而不是把资源浪费在问题的查找和补救上面。
基本原则三:工作标准工作标准必须是零缺陷(Zero Defects),而不是“差不多就好”(Close enough is good enough)。
“差不多就好”是说,我们将仅仅在某些时候满足要求。
而零缺陷的工作标准则意味着我们每一次和任何时候都要满足工作过程的全部要求。
它是一种认真的符合我们所同意的要求的个承诺(A Personal Commitment)。
基本原则四:质量的衡量质量是用不符合要求的代价(Price of Nonconformance, PONC)来衡量的,而不是用指数。
指数是一咱把符合项相关的坏消息进行软处理的方法。
不管怎样,如果我们软化了坏消息,那么管理者将永远不会采取行动。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及著作》速记100条(最新)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及著作速记100条教育学1.孟子(内发论)主张性本善,其思想表现在《孟予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首次将“教”和“育”合并在一起使用。
2.沛西-能(英)和利托尔诺(法)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3.孟禄主张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4.凯洛夫主张教育的劳动起源说,他的著作《教育学》是世界上第一本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
5.孔子的思想由其弟子整理到《论语》中: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诱导(启发性教学);因材施教;第一个提出“庶富教”。
6.墨翟主张“兼爱、非攻”;注重文史知识、逻辑思维和实用技术;认为获得知识的途径有“亲知、闻知、说知”;与儒家并称显学。
7.老子、庄子主张“道法自然”,文化堕落论,人性复归论,“绝圣弃智”。
8.苏格拉底提出产婆术(讽刺、定义、助产术),又叫问答法;提出“知识就是美德”。
9.柏拉图(社会本位论)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哲学王,主张内发论,最早提倡“寓学习于游戏”,代表作为《理想国》。
10.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哲学家)首次提出“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代表作《政治学》。
11.董仲舒(遗传决定论)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性三品说。
12.昆体良提出学习过程三阶段论:模仿、理论、练习,其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雄辩术原理》)是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法的书。
13培根首次指出应该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科学归纳法第一人。
14.夸美纽斯(学科课程)提出“泛智教育”,教育遵循自然,系统论述班级授课制,其著作《大教学论》(1632)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被称作“教育学之父”。
15.康德最早在大学(1776,德国柯尼斯堡大学)里讲授教育学这门课程,教育目的是伦理本位论,其代表作是《康德论教育》。
16.卢梭提倡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主张个人本位论(教育目的),学生中心课程理论,其代表作为《爱弥儿》。
教育学原理 项贤明 第八章 教学
第八章 教学
校
♣校,教学之宫。——《集韵》 ♣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 也。——《孟子·滕文公上》 ♣郑人游于幺校。——《左传·襄公三十一年》。注:“郑国谓学 为校。” ♣郡国曰学,县、道、邑侯国曰校。——《汉书·平帝纪》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 —《孟子》
赞可夫教育思想
1、“一般发展”的含义 赞科夫教学理论的根本指导思想,就是“以尽可能大的教学效
果来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所谓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 的智力,而且发展感情、意志品质、性格、集体主义思想”。 2、赞科夫明确指出,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是因果关系。他说:“教 学的结构是‘因’,学生的发展进程是‘果’。”“发展的过程的 特点,除外部的决定性的影响外,还有内部的制约性。”因此,学 生的“一般发展”是教学这个外因与学生自我运动的内因相互作用 的结果,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因是关键,是重点。要形成学生学习的 内部诱因,必须从培养他们的精神需要入手。为此,他提出了著名 的五大教学原则。
(2) 以高速度进行教学的原则。 赞科夫主张应加快教学进度,尽量以新的丰富的知识满足学生 旺盛的求知欲,扩大其知识面。他认为学习在原材料上踏步不前, 必然浪费学生许多宝贵时间,大大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发展,他指 出,新旧教材在内容上是互相包含的,学习新教材也就同时复习了 旧教材。其实,有许多知识和技能并不需要当时记得很熟,尔后可 以在“无意记忆”中自然而然地记住。但是,“高速度”并非单纯 为了节约时间,其实质在于扩大知识的广度。
(二)现代教学论三大流派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理论
赞科夫(1901-1977)前苏联的心理学家、教育科学院院士、教 育科学院博士。赞科夫一生从事教育工作,1927年开始教育研 究。从1950年起侧重研究普通教育学,1956年曾与凯洛夫一起 主篇《教育学》。在1957年至1977年间,组织领导以“教育与 发展的关系”为课题的大规模的实验。先后发表文章和出版著 作150余种,《其中和教师的谈》话、《小学教学新体系的实 验》、《教学与发展》等书,对前苏联及世界其他许多国家都 产生了重大影响。
绪论-教育学及其发展
人物
观点
蔡元培 陶行知 晏阳初 梁漱溟
五育并举:军国民教育、实利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美育 北大改革: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教授治校、民主管理 教育独立思想:经费独立、行政独立、学术和内容独立、脱离宗教
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 教育实践:晓庄学校、小先生制 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基本观点: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对教育的研究 必须采用精神科学或文化科学的方法进行;教育的目的是要促进社 会历史的客观文化向个体的主观文化转变,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向 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培养完整的人格;通过“陶冶”与“唤醒”来建 构和谐对话的师生关系。文化教育学深刻影响了德国乃至整个世界 20世纪的教育学发展,在教育的本质,目的、师生关系诸方面给人 以新的启发。
1806年赫尔巴特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公认为是第 一部具有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该书构建了教育学的逻 辑体系,形成了一系列教育学的基本概念,明确提出 了教育学的学科基础是心理学和伦理学 。 提出“四阶段教学理论”,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 系统和方法四个阶段,其学生齐勒修改为预备、提示、 比较、总结、应用五阶段教学法。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观点:教师中心、教材中心、 课堂中心(三中心)。 提出“教育性教学”原则。 科学教育学之父
教育学及其发展
绪
论
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个学科,是一门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研究教育现象和 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
教育现象:培训班、体罚、择校 教育问题:弹唱跳、体美不受重视 教育学以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问题,揭示教育本质、教 育规律和探讨教育价值、教育艺术的学科。
2024年师德师风学读书笔记
2024年师德师风学读书笔记2024年师德师风学读书笔记1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
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
因此,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是时代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队伍建设的总关键,也是搞好教育战线行风建设,决定教师队伍建设成败与否的关键。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有悖师德的现象屡禁不止,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整体形象。
例如:教师急于求成,往往口不择言,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因做错题而罚抄卷子,迟到就罚打扫除等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时有发生;教师不公平地看待学生,把学生清楚地分为三六九等,做不到一视同仁。
对优生“笑脸相迎”,对后进生“横眉立目”,给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伤害;追逐短期效益,盲目地乱办班,乱的现象也屡见不鲜。
导致师德失范现象的因素很多,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师教育理念陈旧,其理念还停留在应试教育的框框里,只注重学生的智育发展,忽视了学生人格培养,没有留意心灵的沟通。
二是教师缺乏良好的心理品质,而教育学生需要良好的心理品质,心理品质的缺乏轻者对学生恶语中伤,重者对学生体罚。
三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急功近利,缺少爱心,不会关爱学生。
四是教育评估机制,仍以应试成绩为核心,教师面对各方面的压力,延缓了师德建设的进程。
师德形成决非一种表面的具体行为。
任何一种师德表现都能折射出深层的东西,它包含着人才观、学生观、质量观、治理观、学习观、评价观等一系列相关理念在内的综合观念。
一句话,有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师德表现。
面对新的情况,在推进素质教育,倡导更新教育理念的同时,怎样树立新时期的师德形象,已成为广大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想讲以下几点:二、转变教育理念,实施差异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发展的主体。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作者:周南照来源:《世界教育信息》2010年第01期编者按:2009年11月14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英文版新书——《学会求知:为了一个和平的和可持续的未来》(Learning to Know for a Peaceful and Sustainable Future,2009)新闻发布会在上海举行。
该书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国际教育与价值教育联合会继推出《学会共处》(Leaning to Live together,1999)、《学会做人》(Learning to Be,2003)、《学会做事》(Learning to Do,2005)之后的第四部力作。
联合会历时10年精心打造的这套“四个学会丛书”,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21世纪终身学习的四大支柱的概念框架和操作指南。
丛书创意源于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Learning:The Treasure Within)。
该报告已翻译成包括中文在内的30多种语言出版,在世界范围内广泛传播,报告中提出的很多思想和政策建议也正在转化为生动的教育创新实践。
现经联合会独家授权,本刊将陆续刊登该书的中文译稿。
本期刊登联合会现任会长、国际二十一世纪委员会委员周南照博士解读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的文章,尽管该文是他1999年初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创新为发展服务计划(UNESCO APEID)总协调人时撰写,但至今仍不失其时代意义,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和每一个国民终身学习理念的提升都有重大的参考价值。
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二十一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_周南照
世界教育信息2010.01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的两个互相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阶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至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循环往复的(多向)教育模式。
因而,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的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基础上的“学习社会”,则是人类未来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
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都能不断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learningtoknow)、学会做事(learningtodo)、学会共处(learningtolivetogether)和学会做人(learningtobe)。
一、学会求知“知”在这里不只是指知识,而且是指广义上的认识,这种认识的对象包括人类自身及其主观世界,也包括自然、社会的外部世界。
“求知”则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无终点、在实践和认识的无限往复中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过程。
而“求知”的手段,从口头传授到文字印刷,从广播电视等声像技术到“信息高速公路”,已发生了多次革命性的变化。
“求知”的环境,则从家庭、学校扩展到整个社会,继之以“网上一代”痴迷的“虚拟学习环境”。
学会求知已远远超越了从学校教科书和教师课堂讲授中汲取人类积累的知识,而包括了在个体社会化的过程中了解各种社会关系,习得民族文化观念,学会遵守社会行为规范,即知道积极意义上的“为人处世”,因为人首先是一种社会存在。
因而,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是“学会求知”的本质内涵。
四大学习理论(学习)
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者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他们的基本假设是: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
他们把环境看成是刺激,把伴而随之的有机体行为看作是反应,认为所有行为都是习得的。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在学校教育实践上,就是要求教师掌握塑造和矫正学生行为的方法,为学生创设一种环境,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强化学生的合适行为,消除不合适行为。
美国心理学家约翰·华生在20世纪初创立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格思里,赫尔、桑代可,斯金纳等的影响下,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美国占据主导地位长达半个世纪之久。
斯金纳更是将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推向了高峰,他提出了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并对强化原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使强化理论得到了完善的发展。
他根据操作性条件作用原理设计的教学机器和程序教学曾经风靡世界。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
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
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建立在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基础之上的。
人本主义主张,心理学应当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而不是将人的心理肢解为不完整的几个部分,应该研究正常的人,而且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心理活动,如热情、信念、生命、尊严等内容。
人本主义的学习理论从全人教育的视角阐释了学习者整个人的成长历程,以发展人性;注重启发学习者的经验和创造潜能,引导其结合认知和经验,肯定自我,进而自我实现。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法则- (1) 2
生活的酸甜苦辣总要靠孩子的嘴亲口品尝,方能明白个中真味, 没有切身体会绝对不行。所以,很多时候,我们明知那是不可为、 不可吃的,但是,如果无伤大雅,如果不对身体造成极大危害,
如果能满足儿子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如果能增加他体验百味的经
期望给人以信念
积极期望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对这样的期望往往信
以为真,心里不知不觉地就慢慢形成了这样的观念:认为自己确 实比别人聪明,继而对学习有了更浓厚的兴趣。
相反,如果家长总是对一个孩子说‚你真笨‛‚你怎么老比不上
别人‛之类的话,久而久之,孩子也就会信以为真,遇到事情的 时候,出现自己不行的暗示,结果能办好的事往往也会办砸了,
应该培养孩子自由思考的习惯,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成为父母
的傀儡。
让孩子自由地思考
选择取决于思考,一个人要想进行自由选择,前提条件就是可以 自由地思考,每个教师、父母都应该培养孩子自由思考的习惯, 只有这样,孩子才不会成为傀儡。
一个脑筋急转弯问题,折射出中美两国孩子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我 们的教育存在问题。
在国外,很多家长都经常参加各种教育俱乐部,经常参加各种教 育培训,经常购买各种教育类书籍。在日本,有一半的父母看过 《狐狸的故事》,知道了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在美国,有三分 之一的家长知道‚罗森塔尔效应‛(教育界一个经典案例),懂 得如何去欣赏和赞美孩子。作为中国的父母,你们做了什么呢? 你们只知道‚棍棒底下出孝子‛,只知道去和孩子要‚双百‛、 ‚考第一‛;只知道以‚爱‛的名义,去干涉孩子的独立与自由。
依旧三寸长,在小小的鱼缸里游刃有余地游来游去。
浅谈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
浅谈终身学习与教育的四大“支柱”泰安一中虎山路校区吕学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的报告《学习----内在的财富》中,阐述了关于教育四大“支柱”的内涵,向广大的莘莘学子传播了这样一种新的教育理念。
即: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成为21世纪学习社会的主人。
委员会的这个报告从广阔的国际背景上考察了从地方社区到全球化社会、从社会和谐到民主参与、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等世纪之交的大趋势,分析了人类在未来将继续面临的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矛盾;长远目标与眼前利益之间的矛盾;全球和本土之间的矛盾;知识的无限增长和人类吸收知识的有限能力之间的矛盾,竞争与平等(合作)之间的矛盾以及物质和精神之间的矛盾。
这个报告高度评价了教育在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强调了教育作为一种经济投资、社会投资和政治投资,不但是发展的基本手段,而且是以人为中心的可持续发展的有机内容和基本目标。
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充分挖掘个人“内在财富”,从而也是实现社会和谐、最大限度地开发社会财富的根本途径。
《报告》的两个相互联系的中心思想是“终身学习”和“教育的四大支柱”。
“终身学习”的指导原则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上学---工作----退休”的线性(单向)教育模式,而扩展为在时间上包容从幼年到老年各个年龄段、在空间上涵盖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宇宙各个人类活动领域,在教育层次上包括自幼教到高教、成人继续教育各个阶段,而且工、学交替,不断往复的循环(多向)教育模式。
因而终身学习可以说是人类解决未来面临的各种矛盾,迎接21世纪挑战的“钥匙”之一,是“社会的脉搏”,是一切重大教育变革的指导原则;而建立在全体社会成员终身学习之上的“学会学习”,则是人类社会的理想社会和终极目标。
实践终身学习原则的“唯一之路”就是每个人都能“学会学习”;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必须建立在全体成员都能不断地进行四种“学习”的基础之上,这就是: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
小学教师政治笔记三年级
小学教师教学政治笔记第一篇:关于加强师德建设一、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良师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1.加强和改良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良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
2.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
长期以来,广阔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
二、加强和改良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1.提高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
2.树立正确的教师职业理想。
3.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
4.着力解决师德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5.积极推进师德建设工作改良创新。
三、加强和改良师德建设的主要措施1.强化师德教育。
2.加强师德宣传。
3.严格考核管理。
4.加强制度建设。
四、切实加强对师德建设的领导1.要将教师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教师职业道德建设。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师德建设作为一项事关教育工作全局的大事,纳入教育事业总体规划,加强领导,统筹部署,切实做到制度落实、组织落实、任务落实。
3.各级各类学校要把师德建设摆在教师工作的首位,贯穿于管理工作的全过程。
学校主要领导要亲自抓师德建设。
学校基层党组织、广阔党员教师要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先锋模范作用。
第二篇立师志修师德练师功一、立师志乐于奉献1、甘守清贫方能爱岗敬业不犹豫2、坚守信条才能无怨无悔乐奉献二、修师德勤于育人1、严格的自律能慎独2、广博的爱心当法宝三、练师功精于教书1、夯实基本功才能游刃有余2、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迎挑战3、进修培训赶超大时代挑重任第三篇提高师德修养师德风范1、一个忠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2、两个服从:服从大局、服从领导3、三个热爱:热爱学校、热爱班级、热爱学生4、四个关系:家务与工作的关系、份内工作与份外工作的关系、吃亏与廉价的关系、提出意见与尊重人格的关系5、五个自觉:自觉学习、自觉守纪、自觉清廉、自觉共事、自觉创新6、六个意识1〕师表为范―――师表意识。
2〕德育为首――-育人意识。
教育孩子最成功的经验有哪些
教育孩子最成功的经验有哪些说到孩子的教育,每个做父母的都有一肚子话要说,因为很多家长都已经积累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成功经验。
以下是店铺分享给大家的教育孩子最成功的经验,希望可以帮到你!教育孩子最成功的经验1、笑口常开常和孩子说说笑话、一起编些好笑的歌,和你的孩子一起开怀大笑,对你和孩子都有益处。
光是大笑,就是很好的运动。
2、不要把生活安排得太有规则,给孩子随性玩耍的时间美国儿童教育学者汤姆斯·阿姆斯壮指出,自由的玩耍比有计划性活动,对学龄前的儿童来说更为健康有益。
父母尽量要避免把孩子的时间塞满。
所有的孩子都需要一些可以随意玩耍的时间。
3、鼓励他多运动陪你的孩子玩球、骑脚踏车、游泳…多运动不但可以锻炼孩子的体能,也会让他变得更开朗。
保持动态生活可以适度纾解孩子的压力与情绪,并且让孩子喜欢自己,拥有较正面的身体形象,并从运动中发现乐趣与成就感。
4、教导他关怀别人快乐的孩子需要能感受到自己与别人有某些有意义的连结,了解到他对别人的意义。
要发展这种感觉,可以帮助孩子多与他人接触。
你可以和孩子一起整理一些旧玩具,和他一起捐给慈善团体,帮助无家可归的孩子。
也可以鼓励孩子在学校参与一些义工活动。
专家指出,即使在很小的年龄,都能从帮助他人的过程中,获得快乐,并养成喜欢助人的习惯。
5、有创意的赞美当孩子表现很好时,不要只是说:“很好。
”赞美要具体一些,说出细节,指出有哪些地方让人印象深刻,或是比上次表现更好,例如,“你今天有主动跟警卫伯伯说早安,真的很有礼貌。
”不过,赞美时也要注意,不要养成孩子错误的期待。
有些父母会用礼物或金钱奖赏孩子,让孩子把重点都放在可以获得哪些报酬上,而不是良好的行为上。
父母应该让孩子自己发现,完成一件事情所带来的满足与成就感,而不是用物质报酬来奖赏他。
6、确保孩子吃得健康健康的饮食,不仅让孩子身体健康,也能让孩子的情绪较稳定。
不论是正餐或点心,尽量遵循健康原则,例如:低脂、低糖、新鲜、均衡的饮食。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
教育学100人物及观点整理100 人物及观点整理孟子- 1.在我国,“教育”一词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的“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 2.主要观点(1)性善论(内发论、个人本位论)(2)教育目的:明人伦(首要任务)(3)论理想人格:提出了大丈夫的理想人格(4)论教学的基本要求①“深造自得”:“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②“盈科而后进”:循序渐进③“教亦多术”:因材施教④“专心致志” 许慎- 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对“教育”进行说明:“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最早对教育一次做出解释说明)朱熹- 1.神话起源说(存天理、灭人欲;天人合一)- 2.最早提出因材施教观点(孔子施教,各因其材)- 3.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如“宽着期限,紧着课程”,这里的课程即指功课及其进程。
(我国最早与现代意义接近课程一词的出处)- 4.朱熹的读书法:循序渐进;熟读析思;虚心涵泳;切已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利托尔诺、沛西-能- 生物起源论-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 以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为指导- 把教育的起源归之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孟禄- 心理起源论- 心理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米丁斯基、凯洛夫- 劳动起源说- 直接理论依据和方法论基础是恩格斯的著作?《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劳动起源论者认为教育起源于劳动凯洛夫- 1.劳动起源说- 2.凯洛夫的《教育学》该书被公认为是世界上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著作- 3.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孔子- 1.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显学:儒家、墨家)- 2.《论语》是最早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孔子学说的核心是“仁”和“礼” 仁的中心是:爱人- 3.社会本位论代表人物- 4.孔子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后来的儒家思孟学派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中庸》)- 5.《论语》中的思想- 巩固性教学原则: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因材施教: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埃拉斯莫斯- 1.人文主义- 2.最早提出班级一词保罗·朗格朗- 终身教育之父(《终身教育引论》)荀子主要观点(1)性恶论——化性起伪(外铄论、)(2)教育目的:大儒(3)学习过程:闻—见—知—行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直观性教学原则学习心理状态—虚壹而静(4)论教师——尊师“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 “师云亦云” 墨子主要观点(1)素丝说与教育作用(外铄论)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
教育教学理论知识点整理
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基本形式、属性和基本要素(一)教育的概念广义的教育泛指一切能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还年的活动。
包括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
狭义的教育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的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二)教育的本质1、教育的本质特点: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2、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三方面特点:①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②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③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和教育影响(教育媒介)。
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这一对矛盾是教育中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
三、教育的起源1、神话起源说: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
我国朱熹也持这种观点。
2、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和沛西·能是生物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他们认为教育是一种生物现象,而不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
3、心理起源说★:美国教育学家孟禄提出心理起源说,他认为教育起源于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
同样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否定了教育活动的目的性和意识性,否认了教育的社会属性。
4、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持这观点的学者主要集中在我国和苏联。
四、教育的基本形态1、非形式化的教育形式化的教育2、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五、教育的发展历史(一)原始社会的教育(1)教育具有自发性、全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和无阶级性(2)以生活经验为教育内容,名副其实的“生活教育”(3)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二)古代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教育一般指奴隶社会教育和封建社会教育。
1.奴隶社会教育(1)中国①夏的教育夏代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学校的设置,一类是“序”;一类是“校”。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
教师政治学习笔记中小学师德师风建设“六条禁令”一、严禁聚众或参与赌博。
二、严禁在工作时间饮酒和酒后进入课堂。
三、严禁向学生家长索要财物或吃请。
四、严禁擅自向学生推销教辅资料和商品。
五、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搞有偿家教或参与社会上的各类补习班。
六、严禁侮辱、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英山县教育局关于规范办学行为、加强行风建设的公告1、严禁干部和职员工在工作时间、公共场所打扑克抹麻将或参与其它带彩娱乐活动;2、除经教育局审批的教育培训机构外,严禁义务教育学校利用节假日举办补习班、竞赛班、特长班,在职教职员工不得组织或参与有偿办班补课及培训活动,学校不得向违规办班者提供条件;3、切实规范各级各类学校的招生行为,严禁干部职工参与买卖招生;4、教育系统内部的工作接待,不派烟,不喝酒,不派发红包、有价证券或纪念品;5、严禁公款旅游,任何单位和个人外出学习考察必须报教育局批准后方能参加;对违反上述规定要求的教育系统局管干部一律就地免职,县管干部按组织程序报上级部门作相应的党纪、政纪处理;对违反上述规定的教职员工给予待岗、外调处理,且两年内不评模、不评先、不晋级。
为保证上述措施的落实,县教育局真诚欢迎广大教职员工、学生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监督,积极举报。
对举报的违规行为,一经查实,教育局将向举报者给予1000元奖励。
(二)2011年9月6日“二十字”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八荣八耻”树起道德建设标杆胡锦涛同志4日看望出席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委员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产社会主义荣辱观。
两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这一重要论述的热烈反响表明,广大人民群众急切盼望树立良好的社会风气。
以“八荣八耻”为具体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标杆,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产生积极的影响。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四大支柱
孔子教育思想与教育的四大支柱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的理想是要实现人与人之间充满仁爱的大同世界。
为了实现大同世界,关键是要把仁爱思想灌输到广大群众中去,为此需要培养一大批有志于弘扬和推行仁道的志士和君子。
这类志士和君子既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志向,又要有弘道和行道的德才。
志向是指:“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论语·泰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生以成仁。
”(《论语·卫灵公》)。
德才是指:具有智、仁、勇、艺、礼、乐等六个方面的德行与才能,即孔子所说的:“若藏武仲之知(智),公绰之不欲,卞庄子之勇,冉求之艺,文之以礼乐,亦可以为成人矣。
”(《论语·宪问》)由于“不欲”含有“克己”之意,按“克己复礼为仁”的说法,“不欲”含有可达仁之意,故可解释为“仁”。
可见培养具有上述弘道与行道志向与德才的君子或志士就是孔子教育的培养目标。
关于教育的作用,以孔子为代表的先秦儒家既重视其社会作用,也重视其在个人发展中的作用。
《礼记》中《大学》篇关于“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著名论述既说明了儒家关于大学教育的过程和步骤,也清楚地表明了儒家对教育作用的看法:通过格物、致知做到诚意、正心(即树立正确的伦理道德观念,做到不为各种私心邪念所动摇)从而达到修身的目的(即形成完善的人格),这是教育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在此基础上,每个人都积极为促进各自家庭的和谐美满(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国家的繁荣、稳定而努力作出自己的贡献(齐家、治国),这是教育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有些学者认为,儒家教育思想是只考虑教育的社会作用而忽视个人的发展,甚至是压抑个性的发展。
这种看法是不公允的。
事实上儒家教育思想很重视个人的发展,“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就是儒家促进个人发展的理论基础。
但儒家的个人发展不是只强调“自我”而不管他人的极端个人主义的发展,而是“己欲利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以完善人格为目标、和群体和谐一致的个人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上最伟大的四大教育原则
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原则,是流传千年的教子智慧,是受益终生的教育圣经。
鱼缸法则
养在鱼缸中的热带金鱼,三寸来长,不管养多长时间,始终不见金鱼生长。
然而将这种金鱼放到水池中,两个月的时间,原本三寸的金鱼可以长到一尺。
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孩子的成长需要自由的空间。
而父母的保护就像鱼缸一样,孩子在父母的鱼缸中永远难以长成大鱼。
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父母应克制自己的想法和冲动,给孩子自由成长的空间。
狼性法则
狼是世界上好奇心最强的动物,它们总是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兴趣,因而它们能不断在环境中发现食物,了解危险,从而有力地生存下来。
因此要培养孩子超强的学习能力,一定要培养孩子对世界的好奇心,让他仔细观察生活,用兴趣来作为孩子学习的老师。
这样的孩子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不断对工作有新创见和新灵感。
南风效应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
北风无论怎样猛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
开大衣。
南风效应告诉人们宽容是一种强于惩戒的力量。
教育孩子同样如此,那些一味批评孩子的父母,最终会发现孩子越来越听不进他们的话。
每个孩子都有可能犯错误,父母要容忍孩子的缺点,客观、理智、科学地处理日常生活中孩子出现的各种问题。
罗森塔尔效应
罗森塔尔是美国心理学家,1966年他做了一项关于学生对成绩期望的试验。
他在一个班上进行测验,结束后将一份“最有前途者”名单交给校长。
校长将这份名单交给了这个班的班主任。
8个月后,罗森塔尔再次来到这个班上时,名单上的学生成绩大幅度提高。
成绩提高的秘诀很简单,因为老师更多地关注了他们。
每个孩子都可能成为非凡天才,但这种可能的实现,取决于父母和老师能不能像对待天才那样去爱戴、期望、珍惜这些孩子。
简单说,你期望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孩子就有可能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