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的培养
肿瘤干细胞培养条件与方法
肿瘤干细胞培养条件与方法
肿瘤干细胞培养条件和方法可能因不同的肿瘤类型和研究目的而有所差异。
以下是一般的肿瘤干细胞培养条件和方法的概述:
1. 肿瘤组织获取:从患者或动物模型中获取肿瘤组织样本。
2. 肿瘤细胞分离:使用适当的方法,如酶消化或机械破碎,将肿瘤组织分离成单个细胞。
3. 细胞筛选:通过特定的标志物或功能特性,如表面标志物表达、干细胞特性等,筛选出肿瘤干细胞。
4. 培养条件:肿瘤干细胞通常需要特殊的培养条件,如无血清或低血清培养基、特定的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合适的气体环境等。
5. 细胞培养:将筛选出的肿瘤干细胞接种到培养容器中,并提供适当的培养条件,包括温度、湿度、气体环境等。
6. 监测和鉴定:定期观察肿瘤干细胞的生长情况、形态和功能特性,通过免疫荧光染色、流式细胞术等技术鉴定其干细胞特性。
需要强调的是,肿瘤干细胞的培养和研究是一个复杂的领域,需要专业的技术和设备。
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
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引言:组织和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科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可以在体外条件下培养和繁殖各种组织和细胞。
这项技术的出现,不仅为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便利,也在医学、农业等领域起到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组织培养和细胞培养两个方面介绍这项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组织培养技术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将植物或动物的组织切割并在适当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使其继续生长和繁殖的过程。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提供细胞分裂所需的养分和环境,使组织细胞在体外不断生长和分化。
在组织培养技术中,培养基的配方是关键。
培养基通常由无机盐、有机物、植物激素和维生素等组成。
无机盐提供细胞所需的微量元素和离子,有机物为细胞提供能量和碳源,植物激素调节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维生素则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
通过调整这些成分的比例和浓度,可以促进组织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无性繁殖,即通过分离植物体的一部分组织并在培养基上进行培养,最终得到与母体完全相同的新植株。
此外,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技术研究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细胞分化和基因表达等。
二、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培养技术是指将动植物的细胞分离并在培养基中进行培养,使其在体外条件下继续生长和分裂的过程。
与组织培养技术相比,细胞培养技术更为广泛,可以培养各种类型的细胞,包括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微生物细胞等。
细胞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是提供适宜的培养基和条件,使细胞在体外环境下获得生长和分裂所需的养分和环境。
培养基的配方与组织培养技术类似,但通常会根据不同类型的细胞进行调整。
细胞培养技术还需要控制培养条件,如温度、湿度和气体含量等,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细胞培养技术在医学研究和生物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医学中,细胞培养技术可以用于研究疾病的发生机制、筛选药物和治疗方法等。
例如,可以通过培养人体癌细胞株来研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机制,从而寻找治疗癌症的新方法。
组织细胞培养
组织细胞培养概述组织细胞培养一般泛指所有的体外培养,包括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器官培养。
其中,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指从活体内取出组织,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体外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培养条件下,使之生存和生长,并维持其结构和功能的方法。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则是指离散细胞的培养,这些细胞通过酶学的、机械的或化学方法从来源组织中获得,培养物是单个细胞或细胞群。
器官培养(Organ Culture)是指以器官的原基、器官的一部分或整个器官为培养物,应用与组织培养相似的条件,使培养物保持着体内组织部分或全部组织学特征,在体外生存、生长并保持一定的功能。
组织培养与细胞培养并无严格区别,组织培养可出现细胞单一化现象,即趋向变成单一类型细胞,最终也变成了细胞培养。
细胞在培养过程中的生命活动是互相依存的,呈现着一定的“组织”特性。
(一)体外培养方式的分类体外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又称初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对从生物体内取出的细胞、组织和器官进行实效培养的过程,这样的细胞称为原代细胞,通常只能培养10-50代左右即退化死亡。
传代培养(Passage Culture),是指无论是否稀释,将细胞从一个培养瓶转移或移植到另一个培养瓶。
原代培养物经首次传代成功后即为细胞系(Cell Line)。
如细胞系的生存期有限,则称之为有限细胞系(Finite Cell Line),而已获无限繁殖能力能够持续生存的细胞系,称连续细胞系或无限细胞系(Infinite Cell Line)。
由某一细胞系分离出来的、在性状上与原细胞系不同的细胞系,称该细胞的亚系(Subline)。
(二)体外培养细胞的分型根据离体细胞在培养皿中生长时是否贴壁,可将体外培养细胞分为贴壁型和悬浮型两类。
1.贴壁型细胞:培养细胞需贴附在支持物上生长,大多数细胞属于此型,也称锚着依赖性细胞(anchorage-dependent cells)。
肿瘤细胞培养方法
肿瘤细胞培养方法
肿瘤细胞培养成功关键在于:取材、成纤维细胞的排除、选用适宜的培养液和培养底物等几个方面。
在具体培养方法方面,肿瘤细胞培养与正常组织细胞培养并无原则差别,初代培养应用组织块和消化培养法均可。
1、取材:
人肿瘤细胞来自外科手术或活检瘤组织。
取材部位非常重要,体积较大的肿瘤组织中有退变或坏死区,取材时尽量避免用退变组织,要挑选活力较好的部位。
癌性转移淋巴结或胸腹水是好的培养材料。
取材后宜尽快进行培养,如因故不能立即培养,可贮存于4℃中,但不宜栽过24小时。
2、培养基:
肿瘤细胞对培养基的要求不如正常细胞严格,一般常用的RPMII640. DMEM s Mc-Coy等培养基等皆可用于肿瘤细胞培养。
肿瘤细胞对血清的需求比正常细胞低,正常细胞培养不加血清不能生长,肿瘤细胞在低血清培养基中也能生长。
肿瘤细胞对培养环境适应性较大,是因肿瘤细胞有自泌(Autocrine )性产生促生长物质之故。
但这并不说明肿瘤细胞完全不需要这些成分。
按不同细胞需要不同的生长因子;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肿瘤细胞与肿瘤
细胞之间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都存在着差异。
但大多数肿瘤细胞培养中仍需要生长因子。
有的还需特异性生长因子〔如乳腺癌细胞等)。
总之培养肿瘤细胞仍需加血清和相关生长因子培养更易成功。
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重要性
癌细胞的迅速增殖扩散受机体内环境中多种因
素的影响如各种生长因子、抑素、激素、多胺、 基因调节包括细胞周期基因和癌基因、cAMP 和cGMP浓度(前者对细胞增殖负调节,而后 者为相反)。
正常细胞周期的G1期有一个特殊的调节点—R点, 在生长条件不适宜情况下,细胞不能通过调节点而 不增殖,细胞通过G1期进入M期前受一种不稳定蛋 白质调节通过R点启动DNA的合成,例如抑癌基因 P53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就是通过调控细胞周期监测 点来维持基因组的稳定性,当细胞DNA受损时,P53 诱导细胞周期终止或凋亡,而P53突变或缺失使P53 功能失活则导致基因组紊乱,产生细胞转化。
由于临床试验中没有同时对所有乳腺癌患者进行 试验,而是选择了其中的一小部分(大约占25℅) 的那些HER-2含量异常高的晚期乳腺癌患者。
肿瘤对化疗和放疗抗性的一种机制是由 于P53突变或P53的缺失,人类癌50 % P53 突变
Non small cell lung
60 %
Colon
50 %
Breast
40 %
Head and neck
60 %
Ovarian
60 %
②制备单克隆抗体,主要是靶向表皮生长因子 EGF受体EGFR和HER-2。80年代研究人员发现,
当前较有前景的靶向治疗
①现在发展的基因工程腺病毒(ONYX015)因删除了E1B 55KD蛋白而可以选 择性的溶解P53突变或缺失的肿瘤细胞, 此类肿瘤细胞占50℅,也就是腺病毒 ONYX-015可达到50℅的靶向治疗药物的 效果,目前已在头颈部肿瘤中进行Ⅱ期 临床试验。
当前较有前景的靶向治疗
一、肿瘤细胞体外培养的重要性
恶性肿瘤细胞培养建立细胞系,包括癌细胞 系和转化细胞系。转化细胞系可以是恶性转 化细胞和一般转化细胞两种。
几种细胞的培养
Adult stem cell
3).主要特征 未分化造血干细胞的表面标记可被有荧光标记的 单抗识别 自我更新有关因子:端粒、端粒酶活性、干细胞 因子和信号分子gp130等 分化有关因子 凋亡 维持骨髓和血液中血细胞数目 Bcl-2 和 Steel 因子可以维持干细胞生命以避 免凋亡 临床应用 白血病 其他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1.内皮
标本来源:牛主动脉,牛肾上腺皮质 毛细血管,人脐静脉等
方法:血管注入胶原酶使内皮细胞分 离,然后培养在铺有明胶基质的培养器 皿内。如果标本来源是毛细血管,培养 液中需加有丝分裂剂;如果来源是大血 管则不需要。
1.细胞种类:ECV-304(脐静脉内皮细胞株); 2.培养的天数:3d; 3.放大倍速:倒置显微镜 X100; 4.培养基种类:1640+10%胎牛血清; 5.状态与特征:细胞呈梭形,贴壁生长
植入 隆
未受精卵
易核卵
多
电激 莉
融合卵
羊
示
体外胚胎发育
意
植入 图
绵羊C子宫
生产
多莉
多莉
克隆猴
Spermatagonia stem cell
在哺乳动物的总生育周期内,精子的前体细 胞
高度专一、不间断地产生高度分化的精子
1.精原干细胞的特点 数目少,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包围在支持细胞中 对辐射和化学物质的损伤有最强的抵抗能力 可被移植并在受体内维持精原干细胞群,分化
几种常用细胞 的培养技术
一、肿瘤细胞的培养
肿瘤细胞(tumor cell)在组织培养中 占有核心的位置,首先癌细胞是比较容易 培养的细胞。当前建立的细胞系中癌细胞 系是最多的。另外肿瘤对人类是威胁最大 的疾病。肿瘤细胞培养是研究癌变机理、 抗癌药检测、癌分子生物学极其重要的手 段。肿瘤细胞培养对阐明和解决癌症将起 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细胞培养的基本步骤
一.发展概况组织培养(Tissue culture)是在体外模拟体内生理环境,在无菌、适当温度和一定营养条件下。
使从体内取出的组织生存、生长繁殖和传代,并维持原有的结构和功能特性。
广义的组织培养与体外培养同义。
体外培养(Invitro)包括所有结构层次的培养,即:组织培养、细胞培养和器官培养。
所谓细胞培养(Cell culture)是指细胞包括单个细胞在体外条件的生长。
组织培养的发展史已有近百年,最初的组织培养是胚胎学和微生物学的引申,建立于无菌原则上,用天然体液(如胎汁、血浆)来维持从整体切下的组织块,对细胞进行形态和功能的观察。
通过许多学者大的改进和革新,培养基由天然动物血浆改为合成培养基,促进细胞生长物质从胎汁改为动物血清。
现在全世界贮存的细胞约有万种以上。
组织培养不仅是细胞生物学必需的技术,也是分子生物学、肿瘤学、遗传学和免疫学等学科必要的方法。
二.基本原理和方法体外培养细胞的生存条件:(一)营养。
体外培养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与体内相同,主要有糖、氨基酸和维生素三大类。
目前市面上销售的合成培养基如1640、199等所含的氨基酸已足够,但在使用合成培养基时,仍需加入一些天然成份,如人或动物的血清、血浆和胎汁等。
目前主要使用血清,以牛血清为主。
血清的生物效应早已证明,它含有多种促细胞生长因子、促贴附因子及其它活性物质等。
不仅能促进细胞增长且能帮助细胞贴壁。
不同血清对细胞作用不同。
以小牛血清最好,成年牛和马血清次之。
合成培养基中不加血清也能维持细胞生存,但不能很好生长,加入5%的血清,对大多数细胞来说,能维持细胞不死和缓慢生长,要使细胞正常生长,一般需加10~15%的小牛血清。
每个批号血清使用前要加热处理,一般灭活于56℃水浴中30分钟,每个批号血清使用前要加热处理,一般灭活于56℃水浴中30分钟,每5分钟摇一次。
10%血清营养液能促进细胞增殖称为生长液,2~5%血清培养液不能使细胞增殖而只能维持其生存称为维持液。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原理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原理肿瘤细胞系的建立是为了研究肿瘤生物学和治疗方法的开发,通过从患者的原发肿瘤或转移瘤中分离和培养细胞,形成可持续增殖的细胞系。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在肿瘤研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用来研究肿瘤的生长机制、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基因表达调控以及药物敏感性等。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发肿瘤样本的获取:原发肿瘤是指肿瘤起源的部位,通过手术、活检等方式获得肿瘤组织样本。
获取的样本要在临床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并尽量保持组织的完整性和洁净度。
2. 细胞分离和培养:将原发肿瘤组织进行体外分离,将组织切碎或通过酶消化等方法将肿瘤细胞从正常细胞中分离出来。
然后将分离的细胞转移到培养皿中,加入适当的培养基和生长因子,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养分和环境条件。
3. 细胞增殖和扩增:在培养皿中,肿瘤细胞开始进行增殖。
通过适当的细胞密度、培养基成分的调整,可以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和扩增。
为了获得可持续生长的肿瘤细胞系,需要反复传代和定期培养。
4. 细胞株的鉴定: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组化染色等方式,对细胞株进行鉴定,确认细胞的来源和纯度。
同时,用多种方法对细胞进行病毒感染和生物学特性的测试,以确保肿瘤细胞的稳定性和代表性。
5. 细胞的冻存和保存:为了长期保存肿瘤细胞系,通常将肿瘤细胞进行冻存。
冻存可以减缓细胞的生长活动,使其长期保存,并在需要时重新启动。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原理主要是通过分离和培养患者原发肿瘤组织中的肿瘤细胞,使其在体外条件下继续增殖,从而形成可持续生长的细胞株。
在细胞培养的过程中,肿瘤细胞可能会发生一定的改变,例如基因变异、表达水平的改变等,因此需要经常进行鉴定和验证。
肿瘤细胞系的建立对于肿瘤研究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方面,肿瘤细胞系可以用来研究肿瘤生长的分子机制,通过研究其增殖、迁移、侵袭和转移等特性,可以揭示肿瘤的形成和发展机制。
另一方面,肿瘤细胞系也可以用来评估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药性,帮助选择和优化治疗方案。
肿瘤细胞培养技术-林星石
2
肿瘤细胞in vitro的特点
细胞保持永生性:自我复制 形态学:大小不一 逐渐一致 增殖力更强:DNA合成期、分裂期达50% 突变性:不同于正常细胞,失去稳定的控制高分化
变低分化 表面性状:负电荷数量>正常,贴壁性,抗原性可
变异 接触抑制减弱或消失: 悬浮生长特征: 成瘤性:移植到动物体内可成瘤
与常规细胞培养技术相同 一个细胞群体,存在多种亚群,复杂性 建株细胞较正常细胞易于培养
可编辑版
6
细胞分裂增殖的调控 (细胞周期)
多种基因的协同作用 调控因子:
基因:Cdc2、 cyclin 蛋白磷酸化 蛋白激酶的调控 胸苷激酶的调控 负调:DNA损伤与DNA修复:抑制抗性
肿瘤细胞
可编辑版
7
细胞间的相互影响
可编辑版
4
培养液特殊添加剂
常用的促细胞生长因子及使用的终浓度
添加剂
终浓度
添加剂
终浓度
BSA transferrin insulin 氢化可的松
10-5mol/ml 5-10 g/ml
5 pg/ml 10-5mol/ml
EGF FGF NGF
5ng/ml 5ng/ml 5ng/ml
可编辑版
5
肿瘤细胞的培养
可编辑版
12
技术-培养
原代培养:去除纤维细胞及淋巴细胞, 防止细菌、真菌污染。
传代培养:增殖力低的细胞需要饲养 细胞适当密度, 基本长满后 传代, 前10代不稳定,注意 培养条件,适当调整培基。
可编辑版
13
技术- 鉴定与建株
鉴定:组织来源 、形态特征、核型染色体分 析、生长特性、对细胞因子的反应(TNF)、 集落形成、致瘤实验(裸小鼠)
犬乳腺肿瘤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犬乳腺肿瘤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犬乳腺肿瘤是犬类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犬类的健康和寿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了解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于发展治疗策略和提高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的方法和步骤。
一、细胞的分离1. 手术获取组织样本:选择已经确认为乳腺肿瘤的犬只进行手术,并收集肿瘤组织样本。
注意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无菌操作,以避免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污染。
2. 组织碎片处理:将收集到的肿瘤组织样本放入含有PBS(磷酸盐缓冲液)的离心管中,加入胰酶(常用浓度为0.25%)进行消化。
在37℃孵育箱中进行适当的消化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
3. 组织碎片滤过:使用70μm的细胞过滤网将消化后的组织碎片滤过,以去除组织残渣和大颗粒物质。
二、细胞的培养1. 细胞培养基的配制:常用的培养基包括DMEM(Dulbecco's Modified Eagle Medium)和RPMI-1640等。
将培养基加热至37℃,加入10%的胎牛血清(FBS)和1%的抗生素溶液(如青霉素/链霉素)。
2. 细胞培养皿的处理:在细胞培养箱中对培养皿进行无菌UV灭菌处理,然后加入培养基。
3. 细胞的接种:将滤过的细胞悬浮液取出一定量加入培养皿中,使细胞扩散均匀。
三、细胞的鉴定1. 细胞形态观察:利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培养皿中细胞的形态特征,如细胞的形状、大小、增殖状况等。
2. 免疫组化染色: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对细胞进行特定抗原的检测,如细胞表面标记物、肿瘤相关标志物等。
3. 细胞生长曲线:利用细胞计数仪,每隔一定时间点测量细胞数量,得到细胞生长曲线,从而评估细胞生长与增殖能力。
4. 染色体核型分析: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观察细胞染色体异常,如断片、倒位等。
通过上述步骤,我们可以成功地分离、培养和鉴定犬乳腺肿瘤细胞。
对于这些细胞的进一步研究,可以提供重要的信息和依据,进一步深入了解犬乳腺肿瘤的发生机制、生物学特性以及治疗策略的选择与优化。
细胞培养必备知识
注意:
1.打开培养箱时尽量不要说话; 2.步骤9中培养瓶放入培养箱时,应把盖子拧开少许。
30
传代
1.把细胞培养瓶从培养箱中拿出,拧紧盖子; 2.观察瓶内培养基的颜色,是否浑浊等;放在 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状况。 3.放入超净工作台内,点燃酒精灯,拿培养瓶 口在酒精灯火焰上转两圈以上,至少三秒。 4.取下盖子,烧瓶口;倒掉培养基,烧瓶口; 5.拿出PBS瓶子,烧瓶口和镊子;用镊子将塞 子取出,烧瓶口(至少10圈)。
10
三、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11
肿瘤细胞生物特性学研究
–比较肿瘤细胞与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 长行为的差异,研究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的改 变,对于建立诊断标准有益。 肿瘤细胞体外生长形态学研究 肿瘤细胞生长特性 细胞接触抑制实验
12
肿瘤发病机制研究
–肿瘤产生诱发因素的研究 –肿瘤细胞侵润机制和过程的研究 –肿瘤与正常细胞 共同培养法
研究肿瘤药物筛选
13
异种移植研究
裸鼠发现与应用 建立了动物移植瘤模型
抗肿瘤药物筛选
研究肿瘤细胞调亡以及肿瘤细胞体外分化 又成为新热点
14
生物治疗
–活细胞---体细胞---体内
–活化细胞(LAK)---患者
–组织---悬液---培养---回输机体
15
细胞培养:
一、原代培养
二、传代培养
16
一
原代培养
38
6. 烧瓶口,镊子和盖子;盖上盖子, 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 7. 用酒精棉球擦瓶口及瓶身,放入培养箱内. 注意: 步骤2中,蒸馏水不要没过冻存管口 所有步骤结束过24小时后一定要换液;
31
6.用吸管吸取3ml的PBS,打入培养瓶内。烧培养 瓶口,来回晃动PBS100次后到掉PBS。重复此 操作一次。 7.拿出胰酶瓶子,烧瓶口和镊子;用镊子将塞子取 出,烧瓶口(至少10圈)。 8.用吸管吸取1ml的胰酶,打入培养瓶内,烧培养 瓶口和盖子,盖上盖子; 9.拿出工作台外,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然后 用酒精棉球擦瓶口及瓶身,放入培养箱内;5分钟 后取出;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与正常细胞的原代培养的条件基本相似。
一般常用原代细胞的基础培养基,10%血清浓度即可,在原代培养时需加入原代细胞培养的特制添加物,或原患者血清(1%-2%)以利细胞生长。
用细胞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氢化可的松、雌激素等等。
也可以考虑动物媒介培养。
根据细胞种类不同选用不同的促细胞生长因子。
具体步骤一、将取得的瘤组织去除脂肪、结缔组织及坏死部分。
二、在平皿中用Hanks液洗3次,剪碎组织,切成1-2 mm3小块。
三、接种于培养瓶(或皿)中,37℃、5%CO2或加盖并塞在普通恒温箱中培养。
注意一、注意污染1、严格进行动物皮肤消毒,使用三套器械取材。
新生动物皮肤先用2%碘酒液消毒,成年鼠先用3%——5%碘酒液消毒后用75%酒精消毒。
2、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霉菌、支原体污染,避免化学物质污染。
自取材开始,保持所有组织细胞处于无菌条件。
细胞计数可在有菌环境中进行。
3、吸取液体前,瓶口和吸管进行火焰消毒;吸取液体时,避免瓶口和吸管碰撞。
4、离心管入台前,管口、管壁应消毒。
5、实验者离开超净台时,要随时用肘部关闭工作窗。
6、使用过的器械用酒精棉球擦去血污后,移入另一个器皿中继续消毒,在浸泡器械时剪刀口要叉开放,镊子弯头要向下放,并加盖消毒。
凡在超净台外操作的步骤,各器皿需用盖子或橡皮塞,以防止细菌落入。
二、器材使用时既要注意用火焰消毒,又要防止烫伤、烫死细胞。
经火焰消毒后的吸管一定要用Hanks液冷却。
总结经验一、对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的评价已建成的各种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无疑都是可用的实验对象。
近年我国已建成的肿瘤细胞系已非常多,并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在使用这些细胞系时,应持特别审慎态度,主要是应考虑到这些细胞在长期传代中有否发生遗传性改变的可能。
众所周知,长期传代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常是不稳定的。
另外也可能发生如基因突变、基因易位或缺失等变化。
肿瘤的观察实验报告
肿瘤的观察实验报告引言肿瘤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的发展机制以及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法,科学家们进行了许多观察实验来研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过程。
本实验报告旨在总结肿瘤观察实验的方法和结果,并探讨其对肿瘤研究的意义。
实验目的- 观察肿瘤的生长模式和速率。
- 探究肿瘤的转移机制。
- 分析肿瘤的组织学特征。
材料与方法实验材料- 肿瘤细胞系(例如人类乳腺癌细胞株)- 小鼠模型(例如裸鼠)实验方法1. 细胞培养:将肿瘤细胞系培养在适宜的培养基中,条件包括适当的温度、湿度和培养皿。
2. 肿瘤移植:将培养好的肿瘤细胞悬液注射到小鼠体内,使其形成肿瘤。
3. 观察生长:每隔一段时间,测量和记录肿瘤的大小和质地。
可以选择使用透明的测量规则或非侵入性成像技术。
4. 肿瘤转移:在肿瘤生长到一定大小后,将小鼠分成不同组别,观察肿瘤转移至其他组织或器官的情况。
5. 实验结束:当肿瘤体积过大或小鼠出现明显病症时,终止实验并取得样本供进一步分析。
实验结果肿瘤生长模式和速率经过观察,我们发现肿瘤生长呈指数增长。
在最初的几天内,肿瘤的生长速度相对较缓慢。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生长速度逐渐加快。
在实验的后期阶段,肿瘤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通过测量肿瘤的体积或直径,我们可以绘制出生长曲线,并计算生长速率。
肿瘤转移在观察肿瘤转移的实验中,我们发现肿瘤细胞可以通过血管或淋巴系统进入其他组织或器官。
通过解剖学和组织学分析,我们发现肿瘤细胞可在转移过程中破坏周围组织,侵入邻近组织。
此外,肿瘤细胞还可以在远处器官内形成转移灶,进一步加重疾病进展。
肿瘤的组织学特征通过对肿瘤组织的组织学分析,我们发现肿瘤细胞的形态学特征与正常细胞不同。
肿瘤细胞通常呈现异型性增生,核仁增大,并且细胞排列无序。
此外,肿瘤组织中的核分裂和血管生成活跃,这对肿瘤的生长和转移起着重要作用。
讨论与结论肿瘤的观察实验可以为我们提供关于肿瘤生长和转移机制的重要信息。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用于研究肿瘤细胞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开展抗肿瘤药物的筛选和评估。
本文将介绍肿瘤细胞原代培养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以及应用前景。
一、基本原理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是将从患者体内获得的肿瘤组织分离、培养和传代的过程。
首先,通过手术或穿刺等方式采集到肿瘤组织,将组织切割成小块或将细胞分散成悬浮液。
然后,将组织块或细胞悬浮液接种到含有适当培养基和培养液的培养皿中。
在适宜的培养条件下,肿瘤细胞会依次附着、扩增和形成克隆,形成原代培养物。
原代培养物可经过传代,得到连续的肿瘤细胞株。
二、操作步骤1. 组织采集:使用无菌器械采集新鲜的肿瘤组织,尽量避免污染和损伤。
2. 组织处理:将组织切割成小块或细胞分散成悬浮液,使用胰酶等消化酶加速细胞的分散。
3. 培养基配制:根据具体需要,配制适当的培养基,包括营养物质、生长因子和抗生素等。
4. 细胞接种:将组织块或细胞悬浮液接种到培养皿中,控制接种密度和培养皿的表面涂层,有利于细胞的附着和生长。
5. 培养条件:保持培养皿内的适宜温度、湿度和气体环境,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和生长因子,促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6. 细胞观察:定期观察细胞的形态、增殖情况和污染情况,记录生长曲线和细胞倍增时间。
7. 传代培养:当细胞达到一定密度时,用胰酶等消化酶将细胞从培养皿中解离,重新接种到新的培养皿中,继续培养。
三、应用前景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是肿瘤研究和药物筛选的重要工具。
通过原代培养,可以获取患者个体的肿瘤细胞,研究其生物学特性、毒性反应、侵袭和转移能力等。
同时,原代培养还可用于筛选和评估抗肿瘤药物的疗效和毒副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还可应用于肿瘤干细胞的研究。
肿瘤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是肿瘤发生、发展和耐药性的关键因素。
通过原代培养,可以分离和培养肿瘤干细胞,研究其特性和调控机制,为肿瘤干细胞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实验技术,具有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肿瘤实验报告步骤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肿瘤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熟悉肿瘤实验的操作流程。
3. 了解肿瘤实验在肿瘤研究中的应用。
二、实验原理肿瘤实验是通过体外或体内实验手段,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科学方法。
本实验主要包括肿瘤细胞培养、肿瘤动物模型建立、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三、实验步骤1. 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肿瘤细胞系、细胞培养基、胎牛血清、无菌水、抗生素、生理盐水、实验动物等。
(2)仪器:超净工作台、细胞培养箱、倒置显微镜、离心机、移液器、培养皿、注射器等。
2. 实验方法(1)肿瘤细胞培养1)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细胞培养基,置于细胞培养箱中培养。
2)定期更换培养基,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待细胞生长至一定密度后,进行后续实验。
(2)肿瘤动物模型建立1)选取合适的实验动物,如裸鼠、小鼠等。
2)将肿瘤细胞接种于实验动物体内,建立肿瘤动物模型。
3)定期观察动物肿瘤生长情况,记录肿瘤体积、重量等指标。
(3)肿瘤标志物检测1)提取肿瘤组织或细胞,进行肿瘤标志物检测。
2)采用ELISA、Western blot、免疫组化等方法检测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
3. 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详细记录实验过程,包括实验时间、实验操作、实验结果等。
(2)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t检验、方差分析等。
(3)根据实验结果,撰写实验报告。
四、实验结果1. 肿瘤细胞培养:成功培养出肿瘤细胞,细胞生长良好,形态与原肿瘤组织相似。
2. 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成功建立肿瘤动物模型,肿瘤生长迅速,符合实验预期。
3. 肿瘤标志物检测:肿瘤标志物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正常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
五、实验讨论1. 本实验成功培养出肿瘤细胞,为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基础。
2. 肿瘤动物模型建立成功,为研究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提供了有力手段。
3. 肿瘤标志物检测结果表明,肿瘤标志物在肿瘤组织中具有高表达,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参考。
六、实验结论1. 本实验成功建立了肿瘤细胞培养、肿瘤动物模型和肿瘤标志物检测体系。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
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肿瘤细胞原代培养实验具体方法及步骤肿瘤细胞的原代培养与正常细胞的原代培养的条件基本相似。
一般常用原代细胞的基础培养基,10%血清浓度即可,在原代培养时需加入原代细胞培养的特制添加物,或原患者血清(1%-2%)以利细胞生长。
用细胞生长因子如胰岛素、氢化可的松、雌激素等等。
也可以考虑动物媒介培养。
根据细胞种类不同选用不同的促细胞生长因子。
具体步骤一、将取得的瘤组织去除脂肪、结缔组织及坏死部分。
二、在平皿中用Hanks液洗3次,剪碎组织,切成1-2 mm3小块。
三、接种于培养瓶(或皿)中,37℃、5%CO2或加盖并塞在普通恒温箱中培养。
注意一、注意污染1、严格进行动物皮肤消毒,使用三套器械取材。
新生动物皮肤先用2%碘酒液消毒,成年鼠先用3%——5%碘酒液消毒后用75%酒精消毒。
2、严格进行无菌操作,防止细菌、霉菌、支原体污染,避免化学物质污染。
自取材开始,保持所有组织细胞处于无菌条件。
细胞计数可在有菌环境中进行。
3、吸取液体前,瓶口和吸管进行火焰消毒;吸取液体时,避免瓶口和吸管碰撞。
4、离心管入台前,管口、管壁应消毒。
5、实验者离开超净台时,要随时用肘部关闭工作窗。
6、使用过的器械用酒精棉球擦去血污后,移入另一个器皿中继续消毒,在浸泡器械时剪刀口要叉开放,镊子弯头要向下放,并加盖消毒。
凡在超净台外操作的步骤,各器皿需用盖子或橡皮塞,以防止细菌落入。
二、器材使用时既要注意用火焰消毒,又要防止烫伤、烫死细胞。
经火焰消毒后的吸管一定要用Hanks液冷却。
总结经验一、对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的评价已建成的各种肿瘤细胞系或细胞株,无疑都是可用的实验对象。
近年我国已建成的肿瘤细胞系已非常多,并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但根据研究者的经验,在使用这些细胞系时,应持特别审慎态度,主要是应考虑到这些细胞在长期传代中有否发生遗传性改变的可能。
众所周知,长期传代细胞系染色体核型常是不稳定的。
另外也可能发生如基因突变、基因易位或缺失等变化。
不同类型细胞的培养特点
(3) 用培养液漂洗两次,以去除漂浮细胞; (4) 剩余内皮细胞岛如小(5 ~ 20 个细胞) 而少时,生长
增殖常变得缓慢或完全不生长,此时需加入3T3等饲 细胞;饲细胞接种量为4000 细胞/cm2; (5) 当内皮细胞充满所有饲细胞空间后,用胰蛋白酶消 化、离心、加入肿瘤条件培养基; (6) 接种入明胶底物皿中继续培养(饲细胞死亡被淘汰), 细胞增殖生长汇合后,按1:5 传代。
皮细胞的特征,细胞呈膜状生长的特点。
精选课件
❖ 上皮细胞培养有三个难点: ①需求特殊底物,如在底物上涂有胶原底层则
利于细胞生长; ②需求特殊培养基; ③与上皮细胞相邻的成纤维细胞常与上皮细胞
同时混杂生长,并常压过上皮细胞。 ❖ 纯化和延长上皮细胞生存期是上皮细胞培养
的关键之一。
精选课件
(一)表皮细胞培养 1.特点:
(4)48 小时后,即可用于细胞克隆之用。
精选课件
2.表皮细胞培养程序:
(1) 取材:取外科植皮或手术残余皮肤小块,以角化层薄者为佳, 早产流产儿皮肤更好,切成0.5 ~ 1cm2小块;
(2) EDTA 处理:先置入0.02% EDTA 中室温置5 分钟。 (3) 冷消化:换入0.25% 胰蛋白酶中,置4℃过夜; (4) 分离:取出皮块,用血管钳或镊子把表皮与真皮层分开;
精选课件
❖【饲细胞】饲细胞(Feeder Cells)也称滋养
细胞,是一层经过射线照射或丝裂霉素伤害处理 的、用作克隆细胞附着底物的细胞层。
❖饲细胞作用:
❖ 有同化营养液的能力。 ❖ 饲细胞能促克隆细胞的生长,利于克隆的形成。
克隆形成后饲细胞渐死亡,换液时清除。
精选课件
饲细胞的制备:
(1)取原代培养的人或动物胚胎成纤维细胞,90% 汇 合时制成细胞悬液,再按103 细胞/毫升重新接种 培养;
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分离和培养
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分离和培养
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分离和培养
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分离的常用方法:
组织块法、酶消化法、钽网法、脱落细胞法。
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对药物筛选体系的益处:
(1)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培养需要的肿瘤组织较少;
(2)不影响其他病理检查对肿瘤标本的需求;
(3)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培养可完成多种化疗药敏评价;
(4)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可评估药物的耐药性;
(5)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实验结果成功评价率高于90-95%;(6)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具有很好的结果重复性;
(7)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体外实验结果与药物体内疗效有很好的符合率;
(8)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与个体化治疗的应用有很好的相关性;(9)肿瘤组织源性原代细胞符合肿瘤细胞的生物学和遗传学特性完全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常和肿瘤组织细胞培养正常组织细胞培养: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巨噬细胞的培养;淋巴细胞的培养肿瘤细胞培养不同组织细胞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生长特性不同,在体外培养中所需的分离方法和生长条件也不同。
1、上皮细胞的体外培养:许多器官上的上皮细胞具有特定的功能,如肾和肠道上皮细胞具有吸收功能,肝和胰上皮细胞的分泌功能,肺上皮细胞的气体交换功能;上皮组织还常发生肿瘤。
上皮细胞的基本特征:1.上皮组织的形态结构:群体依赖性(population dependence);接触抑制(contact inhibition)2.上皮细胞的极性:贴壁依赖性细胞-贴壁生长生长基质3 . 上皮细胞间的连接体外培养的上皮组织细胞的生长生物学1. 形态学结构:均质性、透明性很强,结构不明显2. 体外培养上皮组织的生长与增殖特征(1) 体外培养的特殊条件:防范微生物污染;生长基质的支持;特殊的培养基(M199 RPMI1640 DMEM Fam F12 无血清培养基);去成纤维细胞防范微生物污染根据上皮组织分布的特性,位于体表或衬贴消化道、呼吸道内等处的上皮组织,直接暴露或同外环境相接触,组织本身带有各种病原微生物或受其污染的机会较多。
要求在组织取材时就严格灭菌;分离、种植、培养等诸多操作步骤上都要设法消除可能会出现的微生物污染。
培养中所使用的各种液体,包括细胞保存液、分离液以及培养基等需添加抗生素,抗生素浓度比其它组织培养高。
生长基质的支持皮细胞依赖贴附于某种支持物上才能生长,即所谓的贴壁依赖性细胞。
在培养器皿表面包被生长基质,如胶原或其它细胞外基质成分等,模拟体内的基膜结构,不仅特别有利于上皮细胞的贴附和生长,也有利于培养细胞的分化.使细胞极性表现更为明显。
特殊的培养基M199和RPMI1640培养基仅适用于上皮组织的短期培养和维持其生存,对上皮组织的长期培养和促增殖作用并不明显。
DMEM和HamFl2培养基用于上皮组织培养时有其特殊作用。
可促进上皮细胞的贴附;维持上皮细胞在体外培养状态的分化。
HamFl2培养基的特殊性特别适用原代上皮细胞的培养,培养基成分中添加微量元素的无机离子,更加利于细胞的生长和代谢。
在实际培养时,将DMEM与HamFl2按一定比例混合用于上皮组织培养。
培养液特殊添加剂常用的促细胞生长因子及使用的终浓度添加剂终浓度添加剂终浓度BSA 10-5mol/ml EGF 5ng/mltransferrin 5-10 g/ml FGF 5ng/mlinsulin 5 pg/ml NGF 5ng/ml氢化可的松 10-5mol/ml去除成纤维细胞上皮组织借薄层基膜和结缔组织相连。
取材分离细胞时会带入少量结缔组织成分,常常造成成纤维细胞与上皮细胞混和生长。
由于成纤维细胞具有增殖能力和粘附能力强的特点,很容易“疯长”为培养物中的优势细胞群,从而干扰或抑制上皮细胞的生长,成为上皮细胞的“细胞污染源”。
因此在上皮细胞的取材、分离、种植和传代的培养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上皮细胞的纯化,去除和抑制成纤维细胞的生长。
(2) 体外培养上皮细胞的形态学变化体外培养上皮组织细胞的观察与检测1. 一般形态学观察光镜:形态、轮廓、生长情况等。
细胞规则、明亮而饱满、细胞轮廓不清电镜:桥粒、形态结构特征、细胞间关系培养液pH变化:颜色变化?培养物的污染情况:透明度变化?2. 组织化学与免疫组织化学观察与检测酶类:碱性磷酸酶;琥珀酸脱氢酶特异性抗原标记物:角蛋白、上皮细胞膜抗原;VIII因子、晶体蛋白、唾液酸糖蛋白二、血管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培养1.主要材料:组织来源:婴儿脐带培养用液: M199+20%FCS;D-Hanks; 0.1%胶原酶溶液2.培养方法:分离细胞培养法1 ). 将15-20cm长的新生儿脐带放入无菌的PBS溶液中储存。
(注:4℃下最多贮存24小时,室温下不超过6小时,否则废弃)2 ). 用一个钝头的针头扎入脐带静脉管中,用无菌的。
PBS溶液冲洗3-5次,将污血冲洗干净为止。
3 ). 用手术钳夹紧脐带下端,加入15ml 的胶原酶(1mg/ml)室温下消化15-20分钟,并不时上下摇动脐带。
4 ). 消化完后,将下端手术钳松开,消化液流入一个50 ml无菌离心管中,用无菌的PBS溶液冲洗脐带2-3次。
5 ).将收集液离心(2000转/分)3分钟,去上清,加入RPMI1640培养液制成细胞悬液,接种入培养器皿中,置CO2培养箱中培养,两至三天可见细胞长成单层。
5.讨论:(1) 关于接种材料的制备:取材与消化;消化酶、浓度、时间(2) 排除成纤维细胞:传代去除法:加肝素培养法(90u/ml);刮除法(3) 关于培养液 (4) 关于传代培养6. 内皮细胞的鉴定:(1) 光镜检查 (2) 透射电镜检查:W-P小体(3) VIII因子相关抗原的免疫组化检测三、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培养1. 主要材料:a. 细胞来源:b. 无血清培养液:基础培养液: DMEM/HamF12(1:1)添加物:胰岛素 5g/ml;转铁蛋白5 g/ml;硒 5 g/ml;氢化可的松36ng/ml;T3 4 ng/ml; EGF 10 g/mlc. 消化液: 0.2%胰蛋白酶d. 细胞筛网: 80和100目2.原代培养:切取1cm3外层肾皮质、剪碎成1mm3;80目研磨冲洗、于100目上收集肾小管节段;0.2%胰蛋白酶消化、调整细胞数;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包被的培养瓶进行培养;每隔3~4天,更换培养液3.传代培养:4. 培养结果: 3d:长出细胞; 5~7d :进入对数生长期; 7~9d:融合成单细胞层5.鉴定:抗角蛋白抗体染色(+)6.注意事项: a. 分离方法:b. 鉴定方法:四、巨噬细胞的培养巨噬细胞属免疫细胞,有多种功能,是研究细胞吞噬、细胞免疫和分子免疫学的重要对象。
巨噬细胞容易获得,便于培养,并可进行纯化。
巨噬细胞属不繁殖细胞群,在条件适宜下可生活2-3周,多用做原代培养,难以长期生存。
巨噬细胞也建有无限细胞系,大多来自小鼠,如P331、S774A.1、RAW309Cr.l,培养中呈巨噬细胞形态和吞噬功能,易于传代和瓶壁分离,但难以建株。
培养巨噬细胞可用各样方法和各种来源来获取细胞,以小鼠腹腔取材法最为实用。
1、实验前三天,向小鼠腹腔内注入无菌硫羟乙酸肉汤lml(勿注入肠内!),以刺流产生大量的巨噬细胞。
2、引颈处死小鼠。
3、手提鼠尾将其全浸入70%乙醇中3-5秒。
4、置动物于解剖台,用针头固定四肢,持镊撕开腹部皮肤,但勿伤及腹膜壁,把皮肤拉向上下两侧,暴露出腹膜壁。
5、用70%酒精擦洗腹膜壁,注射器吸10ml Eagle液注入腹腔中,同时用手指从两侧压揉腹膜壁,使液体在腹腔内流动。
6、用针头轻挑起腹壁并微倾向一侧.使腹腔中液体集中于针头下吸取入针管内。
7、小心拔出针头,把液体注入离心管。
8、4℃下250g离心10分钟后,去上清,加10ml DMEM培养基。
9、计数细胞。
每只鼠可产生20一30×106细胞,其中90%为巨噬细胞。
10、以3×105个贴附细胞/平方厘米接种。
11、接种数小时后,除去培养液,可去除其它白细胞,纯化培养细胞,用DMEM液冲洗1一2次,再加新DMEM培养液置CO2温箱中。
巨噬细胞的培养动物:小鼠、大鼠、兔、人培养基: Eagle ;MEM ;RPMI1640; HamF12常用的巨噬细胞:肺泡和腹腔巨噬细胞获取巨噬细胞的方法(一)肺泡巨噬细胞支气管肺泡灌洗法;支气管镜肺泡灌洗法(二)腹腔巨噬细胞1.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获取:(1)主要材料:实验动物: 6周龄小鼠;培养液: 10%FCS RPMI1640巨噬细胞的纯化1、原理:巨噬细胞黏附能力强、贴壁快特点2. 方法:用帖壁法纯化巨噬细胞;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巨噬细胞用帖壁法纯化巨噬细胞1.用含20%~4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将巨噬细胞配成2×106~4×106/ml的浓度。
以每平方厘米2×105~4×105个巨噬细胞的密度将细胞悬液接种到玻璃培养皿(瓶)或塑料培养皿(瓶)中。
37℃5%CO2培养箱中培养1小时或24小时。
1小时培养节省时间但会丢失一些粘附力弱的巨噬细胞,而24小时可以得到较多的巨噬细胞。
20%~40%的小牛血清可以减少B淋巴细胞的粘附。
2.摇晃培养皿(瓶),悬浮未粘附细胞,吸出细胞悬液。
用预温的Hanks液洗涤细胞3~4次。
悬浮细胞可重复粘附,得到更多巨噬细胞。
用适量含2.5mM EDTA的无钙镁Hanks液消化细胞37℃15~30分钟。
用吸管吹打分离细胞,离心250×g 10分钟,去上清液。
3.用预冷Hanks液洗涤细胞3~4次,每次离心250×g 10 min,去上清。
最后用含10%FBS的RPMI-1640培养液悬浮细胞,台盼蓝染色计数细胞并测细胞活力,将细胞配成所需浓度。
用不连续密度梯度离心纯化巨噬细胞1.取15ml离心管,将制备好的各浓度密度梯度材料按下浓上淡的顺序依次分层加在离心管中,每个浓度2ml。
最后加上上述巨噬细胞悬液3~5ml(约含2×107~5×107细胞)。
2.4℃中,水平离心1000×g 30分钟,垂直取出离心管,小心吸出各交界面的细胞。
分别用预冷的含1%小牛血清RPMI-1640培养液洗涤各交界面细胞2次,每次200×g 10分钟。
用含10%小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液将细胞配成所需的浓度。
巨噬细胞的接种和培养一)主要材料:培养液: RPMI1640 等+10~40%FCS+抗生素(二)实验步骤: a. 冷分离 b. 调整细胞浓度:2~4×106/ml c. 接种培养(三)培养结果:大小: 20~50m;形态:菱形、星形、圆形;功能:吞噬功能;增殖情况:不增殖、存活1~3周(四)巨噬细胞的鉴定1. 吞噬实验:加入0.001M(final con.)SiO2 ;吞噬泡2. 抗胰蛋白酶消化能力试验:0.25%胰蛋白酶消化20min、再用吸管反复吹打;细胞变园但不脱落3. 细胞化学试验: ACP酶染色:棕黑色; NSE酶染色:紫蓝色五、淋巴细胞的培养各类淋巴细胞的主要特征T淋巴细胞:表面标志:1.表面受体: TCR; SRBC R ; Fc R; MR; Measles viruse R2. 表面抗原: MHC; CDB淋巴细胞1. 表面受体: BCR; FcR; CR;丝裂原受体; EBV R2. 表面抗原: MHC抗原; CD抗原(CD19、20、 21、23、45)血淋巴细胞的分离(一)单个核细胞的分离密度梯度离心法外周血各种血细胞的密度不尽相同,利用淋巴细胞分层液(Ficoll)作密度梯度离心,使一定比重的细胞群按相应密度梯度分布,从而将各种血细胞加以分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