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面桃花”经典诗词背后的那有一段凄美的故事
崔护没有携得美人归,“人面桃花”的爱情故事只是世人的愿望!
![崔护没有携得美人归,“人面桃花”的爱情故事只是世人的愿望!](https://img.taocdn.com/s3/m/2936ac18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8d.png)
崔护没有携得美人归,“人面桃花”的爱情故事只是世人的愿望!现在正值桃花盛开的季节,我也曾回乡看到满山的桃花开遍田野,不禁让我想起了崔护的一首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同样是写桃花,唐代大诗人崔护写的这首《题都城南庄》里,还包含着一段动人心扉的爱情故事。
其中的曲折,你知道吗?崔护是唐代大诗人,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高中进士后做过京兆尹、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等官,诗风清新自然,婉约精炼。
他的作品存世不多,《全唐诗》中收录他的诗作有6首,最让人读过难忘的便是刚才提到的《题都城南庄》这首诗。
诗中的“人面桃花”是否确有其人?崔护和这位佳人的结局到底是怎样的?崔护写这首诗的背景和故事,正史中并没有记载,但是这首诗确实出自崔护笔下无疑,而且从抒发的感情来看,不像是假的。
然而最早在唐代孟棨的《本事诗》却详细记载了崔护写这首诗的前因后果,大家一起来看一下。
当时崔护参加科举考试,没有考中,因为心情不快便在长安城南游玩。
玩累之后,口渴难忍,崔护只好到一处村庄找水喝。
在一处庄院前,崔护邂逅了一位美貌的女子,就是送他水喝的佳人。
第二年,崔护再去南庄拜访,却没有见到女子。
怅然若失的他看到正盛的桃花,在门上题上了这首流传千古的爱情诗。
看到题诗后,那位佳人伤心的是自己错过了一段好姻缘,因为思念过度死去。
之后崔护再次前往南庄的时候,女子的父亲责备他害了自己女儿。
而真情的触动下,女子起死回生,两人结成连理,幸福的在一起了。
坦白的说,唐代孟棨在《本事诗》里的这段记载,有点小说故事的味道,特别是女子死而复生,太过玄幻,当不得真。
崔护诗中被称为“人面桃花”的女子到底是谁?正史中没有记载,同样也没有记载崔护的这段看似真实的爱情故事!这段美好的爱情故事在《太平广记》、《唐诗纪事》中同样也有记载。
到了北宋时期,这段动人的爱情故事被搬上戏剧舞台,如杂剧《崔护六么》,到了现在也有地方戏演绎这段爱情故事,不一而足。
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
![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e212bdf2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8fa4a00.png)
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崔护人面桃花的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博陵崔护,资质甚美,而孤洁寡合,举进士第。
博陵有一个叫崔护的人,资质甚美,性情孤洁寡合,应举进士及第。
清明日,独游都城南,得居人庄。
一亩之宫,花木丛草,寂若无人。
清明节这天,他一个人去都城南门外郊游,遇到一户庄园,房舍占地一亩左右,园内花木丛生,静若无人。
扣门久之,有女子自门隙窥之,问曰:“谁耶?”崔护走上前去扣门,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护以姓字对,曰:“寻春独行,酒渴求饮。
”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酒后干渴,特来求点水喝。
”女入,以杯水至。
开门,设床命坐。
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
独倚小桃斜柯伫立,而意属殊厚,妖姿媚态,绰有余妍。
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对客人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意。
她姿色艳丽,神态妩媚,极有风韵。
崔以言挑之,不对,彼此目注者久之。
崔护用话引逗她,只是默默不语。
两人相互注视了许久。
崔护起身告辞,送到门口后,她似有不胜之情地默默回到屋里,崔护也不往地顾盼,然后怅然而归。
及来岁清明日,忽思之,情不可抑,径往寻之。
此后,崔护决心不再去见她。
到了第二年清明节,忽然思念起她来,思念之情无法控制,于是直奔城南去找她。
门院如故,而已扃锁之。
到那里一看,门庭庄园一如既往,但是大门已上了锁。
崔因题诗于左扉曰:“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便在左边一扇门上题诗道:“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后数日,偶至都城南,复往寻之。
闻其中有哭声,扣门问之。
过了几天,他突然来到城南,又去寻找那位女子。
听到门内有哭的声音,就扣门询问。
人面桃花背后的经典历史故事
![人面桃花背后的经典历史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2aeba9f7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71.png)
人面桃花背后的经典历史故事人面桃花的历史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崔护,字殷功,博陵人。
贞元十二年登第。
终岭南节度使。
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就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早年于书香世家,天资沙斯泰,才情俊逸,性情忠厚高傲。
三月桃花盛载时节,崔护游历至了城南门外看见了一位名为绛娘少女,指着她骨骼陈曾寿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
后来,因为崔护必须前往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挥别。
第二年,崔护又走进此地找寻绛娘时,再并无因讯,查问了别人,崔护才晓得绛娘因为思念他变成疾,在崔护跑后没多久便死了。
崔护一时感慨万分,写诗写下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
人面桃花故事二据古籍记述,苏州虎丘山塘街绿水桥畔有个少女叫做沈飞茶存有说道就是明代与学生唐伯虎、文征明、仇英共表示“明四家”的老师沈周后裔,她知书达理,颇存有姿色。
杭州渔塘有个秀才叫做花栩,游等虎丘后泊舟山塘,为打探传说中苏州某个练功园内沈周的“百鸟图”,就上岸信步走到小桥,向一老妪问路。
他看出一画楼门内存有一青衣红袖的少女,正在仙耍鸟,楚楚动人,心生爱慕之情。
次日他安远舟靠岸在小桥边,等那少女回家,就准备工作上前挥手致意。
晚上老妪送去一封信函给花栩。
花栩拆下一看看,却是少女写下的两首诗,其一云:“门前杨柳浓烟笼,夹岸桃花树树红。
却喜出门南向望,郎舟移在小桥东。
”其二云:“淡著罗衫春暮初,与依相见赠琼琚1。
郎来行尽山塘路,绿水桥头是妾居。
”花栩大喜,也以诗回赠,后由老抠引入屋内。
他介绍自己是杭州渔塘人,“前世不孝,后世养鸟吴方言diào”,说自己在家不孝,但爱养鸟,之余也咏诗作画。
俩人谈得情投意合。
离别时,折柳相送2,约定明年春日再会。
人面桃花 成语故事
![人面桃花 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b60f029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4f.png)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
人面桃花:一个美丽而又悲伤的爱情故事
人面桃花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源自于古代的一则爱情故事。
故事中的男主角是
个英俊而聪明的青年,他叫杨玉环,而女主角则是唐朝的昭阳公主,她拥有极美的容颜。
两人相遇后,迅速陷入了深深的爱情之中。
然而,这段爱情并不平凡。
昭阳公主是唐朝的皇室成员,身份高贵,而杨玉环
只是个平民。
皇帝看不惯皇室成员与平民私通,因此这段爱情遭到了极大的阻碍。
杨玉环为了能和心爱的人在一起,他不顾一切地努力,深得昭阳公主的父亲的
宠爱。
在一次宴会上,他展现了自己的才华和美德,赢得了皇帝的青睐,得到了与昭阳公主结成夫妻的机会。
然而,这段幸福的爱情并没有持续太久。
杨玉环在一场宫廷政治斗争中受到了
牵连,被陷害入狱,并最终被赐死。
这个结局无情地将美丽的爱情截断,给人们留下了永恒的遗憾和不舍。
人面桃花这个成语正是形容了杨玉环和昭阳公主之间的爱情。
他们的爱情,如
同桃花一般美丽绚烂,但同样脆弱易逝。
他们之间的爱情是如此短暂却又如此激烈,给人们带来深深的感动和思考。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爱情并不总能顺利进行。
有时候,社会的压力和种种不公
平会使得爱情变得艰难。
然而,即使面对困难,我们也应该坚持追求真爱,不放弃对爱情的希冀。
人面桃花这个成语的背后,隐藏着一个美丽而悲伤的爱情故事。
它不仅让我们
感受到爱情的美好,也提醒我们珍惜当下,珍惜佳人,因为那些美好的时刻,有时真的只会在转瞬之间出现。
人面桃花的典故
![人面桃花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90f8da79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62.png)
人面桃花的典故在唐朝时候,书生崔护才貌双全,颇有名气。
他长得白白净净,眉清目秀,别人一见到他就有说不出的喜欢。
但他性情孤僻,不愿与人交往。
当然,同其他才子一样,崔护也想平步青云,凭借才学进入政坛。
有一年,他到京城参加科举考试,清明节这天,天气很好,崔护无事可做,就一个人来到城南郊外游玩。
忽然,崔护发现树林掩映中有一座住宅,由于修得很有趣,再加上与花木相伴,让人感到非常雅致。
“这座住宅的主人不知是谁?怎么修的如此之妙?为何屋外连一个人影都没呀?”崔护一边想着一边走进门,见没有任何人理会他,便伸手向门扉扣去。
门“吱呀”的一声开了,一位年轻、美丽的姑娘从门内盈盈走出,娇声问道:“相公,找谁呀?有什么事?”崔护见了那姑娘,居然一时说不出话来。
过了一会儿,他才结结巴巴地说道:“哦,我叫崔护……现在不是清明节么,我贪游风景,误到此地,感到有些口渴,想求小姐赏些水来喝一喝。
毕竟这四周尽是水沟,沟渠里的水不太洁净,所以不能人口。
”姑娘听了这一番话,不由得抿嘴一乐,落落大方地将崔护让进院子,小心翼翼地捧来一杯清水,说道:“君子,请饮用吧。
”然后,她往院内的一棵小桃树上一靠,怡养心神。
崔护见她站立不动,显得更加美丽,真是亭亭玉立,娇羞无限。
崔护望着她,顿生倾慕之意,不觉得看呆了。
后来虽然时过境迁,崔护还时常想到那位迷人的姑娘。
到了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又来到了京城,便去城南郊外找那位姑娘。
以解相思之苦。
没想到,到了那所住宅,虽然依旧是桃花盛开的地方,可是这所住宅的院门却紧紧锁闭。
崔护实在不甘心,在门前伫立了好长一段时间,总不见有人回家。
他心中凄苦,在门扉上题诗一首作为纪念:“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写完诗,在落款中写入自己的真名。
他自吟了两遍,觉得诗句纵然巧妙,对自己的相思病却却丝毫不起治疗效果,只得惆怅地慢慢离去。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040eca6cddccda38376baf3f.png)
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是唐朝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清高孤傲。
一年清明时节,崔护去郊外春游。
他觉得有些腿酸口渴,寻思着找一处乡野农家歇歇脚、讨些水喝。
他在一小院,叩门:“小生踏春路过,想求些水喝!”吱房门敞开,走出一位妙龄少女。
他说明来意,少女将他引入草堂落坐,自往厨下张罗茶水。
少女托着茶盘落落大方地走向崔护,轻轻地唤一声:“相公,请用茶。
”崔护见少女,粉白透红的脸上秋波盈盈,宛如一朵春风中的桃花,两人在屋中静默了一会儿,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偶尔用含情脉脉的目光向崔护一瞥。
崔护也不时地回过头来张望,只见桃花一般的少女,映着门前艳丽的桃花,一同在春风中摇荡,春日里偶遇,在崔护和绛娘心中都激起了圈圈爱的涟漪。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让她朝思暮想、魂牵梦萦。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崔护望着绽开的桃花不由地触景生情,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
他找到了那幢茅舍。
走近院落,里面寂静无声。
茅舍门上静静地挂着一把铜锁,宣告着主人已不在此。
推开柴门,枯坐在院中桃花树下.他怅然地在房门上写下七绝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在,桃花依旧笑春风。
崔护数日之后,他再度寻访。
这次,他熟练地找到了茅舍,尚未走近,就听到传出了哭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汉问道:“你是崔护吧?”老汉涕泪横流,硬咽地述说道:“爱女绛娘,自从去年见了你,日夜牵肠挂肚,总不见你的踪影,本已将绝望,前几天到亲戚家小住,归来见到门上你所题的诗,痛恨自己错失良机,因此不食不语,一病不起。
现在绛娘却先我而去了,”听了这番哭诉,他奔入内室,抱住断气不久的绛娘呼喊:“绛娘慢走一步,崔护随你而来呀!”崔护一边摇晃着绛娘,一边大声哭喊,总之,这时绛娘竟然悠悠地苏醒过来。
随后,崔护回家依礼行聘,择一吉日将绛娘娶进门来。
崔护娶了绛娘。
夜来红袖添香,为夫伴读,后崔护赶会士,获进士及第,外放为官,仕途一帆风顺,官到节度使。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https://img.taocdn.com/s3/m/c0a82b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3.png)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
《点绛唇·人面桃花》
宋·蔡伸
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津亭见。
瑶琴锦荐。
一弄清商怨。
今日重来,不见如如花面。
空肠断。
乱红千片。
流水天涯远。
这是一首怀念去年在渡口遇见的一位美丽姑娘的词。
上片“人面桃花”四句,回忆去年今日渡口相见的情景。
“瑶琴锦荐”,为华丽的弹琴与弹瑟,并不只是一种听觉的享受,还带有视觉的、精神的享受。
“一弄清商怨”,弹琴鼓瑟,其曲当然可以借以抒发怨恨不平之气。
这是从听者的角度说的。
“一弄”,犹言一曲。
曲必尽于辞,辞必尽于心,那是从演奏者的角度说的。
下片“今日重来”四句,写今日重游渡口所见所感。
物是人非,不见去年人,于是只好到此为止,而不能无动于衷了。
不能无动于衷便有恨,便欲有所争。
可是争也没有用,因为人已远去,“流水天涯远”。
词情至此,也算发挥得淋漓尽致了。
这首词在艺术上很有特色。
所写去年今日之事,非但具体不抽象,而且曲折含蓄。
上片以“人面”、“桃花”、“瑶琴”、“锦荐”、“清商怨”等五个意象,描写去年今日之事,下片以不见去年人,空断肠、乱红飘零流水远等意象写出今日重来之感,全词上下两片互为呼应,彼此映衬,收到很好的艺术效果。
明诗背后的故事
![明诗背后的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c0b652fb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9118c43.png)
明诗背后的故事唐代崔护有一首诗流传千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此诗以“物是人非,人面桃花”感叹世事无常,道尽人生百态,今日献丑来讲一讲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为何讲这个,因为我读书时,语文老师特意讲了这故事,十多年,历历在目):崔护年轻时进京赶考,穷困潦倒,饥渴难耐,在离都城长安不远的南庄,遇到一个桃花村,花团锦簇,蜂采蝶飞,口渴了,便寻到一户人家敲门找杯水喝,出来一女子,面若桃花,体态柔弱,便给崔护倒了一瓢水,崔护喝完,女子便关门回屋去,崔护笑了笑,精神百倍(果然美女的效果是无穷的)赶考去也……一年后,崔护得胜归来,第一时间心急火燎赶去南庄找寻那魂牵梦绕的姑娘,可惜天不遂人愿,南庄大门紧闭,敲门半天,无人应答,崔护使劲敲,疯癫一样,旁边人家说“这家人已搬走半年啦,那姑娘病了却不肯搬走,坚持等了半年,前些日子严重了,她父亲带她出去游行治病啦”……崔护听完,泪流满面,悔恨不已,自己被皇上封了官,自己要是早点归来,唉,于是泪眼题下此诗……(看官们,以为这就完了,这只是一个老套悲情的故事?不,不,不,后来根据元代明代野史记载,这故事后面还有……)又一年,崔护上任途中,路过伤心地,想起那桃花娇女,便去看看,顿时听到哀哭一片,南庄大门挂起白幡,有人离世了,但那首题诗还是崭新如初并未脱落,上前打听,才知道是那借水女子病逝,泪如泉涌,悲苦万分,崔护扶棺痛苦,泪有血丝,可能感动了上天,那棺中女子缓缓醒来,旁边人吓了一大跳,可崔护不逃不叫,只是紧紧盯着那女子,生怕再从视野消失不见,那女子道“你回来啦,你不怕我吗,”“不怕”,“那诗我一直维护着,我想见你,很想,很想”……于是,天公作美,女子父亲做主,便把爱女许配给了崔护,后来二人恩恩爱爱……(这故事前段好像是有史书记载的,后半段就有点玄乎其玄,毕竟后面是后代野史记载,有三种说法,上面是一种。
第二种认为是后来人们对爱情的美好祝愿和神往,其实女子不会死而复活的,错过就是错过。
人面桃花的故事和典故
![人面桃花的故事和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6d5f389d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26.png)
人面桃花的故事和典故摘要:一、人面桃花的典故背景二、人面桃花的故事发展三、人面桃花的文化内涵四、人面桃花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五、总结正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人面桃花的故事和典故脍炙人口,历经千年传颂。
它不仅寓意着美好爱情的向往,还传达了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感慨。
本文将从人面桃花的典故背景、故事发展、文化内涵以及其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人面桃花的典故背景人面桃花的故事起源于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诗中描述了崔护清明时节游赏都城南庄,邂逅一位年轻貌美的少女,次年重游却未见少女,唯有桃花依旧的感慨。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同时也抒发了人生无常的感慨。
二、人面桃花的故事发展人面桃花的故事在后世演化出许多版本,成为了脍炙人口的佳话。
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元稹的《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和汤显祖的《牡丹亭》。
这两部作品都将人面桃花的典故加以发挥,塑造了痴情男女的形象,成为了中国古代爱情文学的典范。
三、人面桃花的文化内涵人面桃花的故事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无情。
桃花象征着美好时光的流逝,寓意着人生的短暂。
人面桃花既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也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爱情的无奈。
在这个故事中,人们看到了自己命运的缩影,感受到了人生的喜怒哀乐。
四、人面桃花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人面桃花的故事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成为了许多文人墨客的创作题材。
不仅有崔护、元稹、汤显祖等著名诗人的作品,还有许多民间传说、戏曲、小说等以人面桃花为题材的作品。
这些作品丰富了人面桃花的文化内涵,也展现了人面桃花在文学创作中的独特魅力。
五、总结人面桃花的故事和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它传达了人生的无常、命运的无情,抒发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人面桃花在文学创作中的应用,更是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https://img.taocdn.com/s3/m/86cd6cccd1d233d4b14e852458fb770bf78a3bcf.png)
诗词故事人面桃花人面桃花,是指人的面容美丽如花。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一诗中:“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句诗描述的是人面桃花的美景,寓意着人生短暂,时间匆匆而逝。
不过,还有一部分人认为“人面桃花”是一种迷人的面孔,使人如沐春风,心情愉悦。
而在古代文学中,人面桃花也有着许多其他的含义和传说故事。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与人面桃花相关的故事和诗词。
首先,我们提到了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中的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句诗句具有对兄弟之间情感的回忆和怀念之意。
诗中描绘了一个残酷的现实情景——人面已逝,桃花依旧在笑春风,人事如梦。
其次,我们不能不提到杨贵妃,她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美丽的女人之一。
她的美貌就像人面桃花一样,令人神往。
然而,她的爱情故事却并不幸福。
杨贵妃是唐玄宗朝的宠妃,她与唐玄宗之间的爱情故事被许多诗人歌颂和传扬。
其中著名的就有白居易的《长恨歌》。
在这首长恨歌中,白居易以一种悲痛的口吻描写了杨贵妃的终结命运:“早晚闲人遮不住,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这首诗深情地表达了对杨贵妃的追思和惋惜。
另外,人面桃花也在民间传说中有着特殊的意义。
有一则传说,说的是古时候有一位极其美丽的女子,她的面庞就像桃花一样娇媚,叫人神魂颠倒。
每当她走过的时候,身边的人都会被她的美丽所吸引,纷纷赞叹。
这个美丽的女子向往着自由,她渴望逃离束缚,追求自己的理想。
最终,她踏上了寻找自由的旅程。
在旅途中,她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是她始终坚持不懈,最终找到了她渴望已久的自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美丽是不可抗拒的力量,它能给人带来希望和力量。
此外,在中国古代小说《红楼梦》中,也有人面桃花的形象出现。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故事中的人物。
他们的美貌如花,与普通百姓有所不同,使得周围的人们都被吸引住了。
正因为如此,引发了一系列的情感纠葛和故事发展。
综上所述,人面桃花作为一个意象和象征,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和故事中。
人面桃花的诗句崔护
![人面桃花的诗句崔护](https://img.taocdn.com/s3/m/ed65fb03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b5.png)
人面桃花的诗句崔护
【最新版】
目录
1.崔护的《人面桃花》诗句概述
2.《人面桃花》诗句的文学价值
3.《人面桃花》诗句背后的故事
4.结论
正文
1.崔护的《人面桃花》诗句概述
《人面桃花》是唐代诗人崔护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诗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描绘了一个充满意境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和生活无常的感慨。
2.《人面桃花》诗句的文学价值
《人面桃花》诗句在文学史上具有很高的价值。
首先,它以独特的意象和优美的诗句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风格。
其次,诗句中所蕴含的哲理思考和人生感悟,使这首诗成为了唐代诗歌中的佳作。
3.《人面桃花》诗句背后的故事
关于《人面桃花》诗句背后的故事,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
据说,崔护在进京赶考途中,曾在一片桃花林中偶遇一位美丽少女。
两人一见钟情,但因缘际会,未能留下联系方式。
后来,崔护再次来到桃花林,却发现少女已不知去向。
眼前的桃花依旧盛开,诗人由此感慨万千,创作出了《人面桃花》这首诗。
4.结论
《人面桃花》诗句以其优美的意象、深刻的哲理和动人的故事,成为
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
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唐代诗歌的艺术魅力,同时也传递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生活无常的感慨。
人面桃花的典故
![人面桃花的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aee20c6668eae009581b6bd97f1922791788be41.png)
人面桃花的典故
时欢
这是一个千百年前流传至今的爱情故事。
故事的情节是这样的——————
唐朝有一个大诗人,名叫崔护,年轻时,资质甚美。
有一年清明时节,崔护独游长安城南,行至一村户人家,见花木丛萃,寂无人声。
因渴极难忍,于是便上前扣门求水。
良久始有一年轻女子应门,捧杯水让坐。
女子独倚庭前桃花,明眸皓齿,似笑非笑,姿态楚楚动人;凝睇相对,似有无限深情在其中。
崔护见之,春心荡漾,以言挑之,女终不应。
彼此注目久之,崔辞行,女子送至门,如不胜情而入。
次年清明时节,桃李花开,景色怡人。
崔护睹物思人,情不自迎,追忆往事,于是又再次前往长安城南探访,谁知这次扑了个空。
惟见门院如故,而门已锁。
惆怅之余,乃题诗于人门扉曰:
去年今日此门中,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
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个故事流传甚广,在后代的诗文中人们中常以‘‘人面桃花’’喻所爱慕的女子,以及自己不复再见的惆怅心情。
——————壬寅年秋笔·
【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桃花的诗句崔护
![人面桃花的诗句崔护](https://img.taocdn.com/s3/m/df6e469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fb.png)
人面桃花的诗句崔护
【一、人面桃花诗句的背景介绍】
人面桃花诗句出自唐代诗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富有传奇色彩,相传崔护在清明节游玩时,邂逅了一位美丽的少女,次年清明节再去寻找,却发现少女已不在原地。
崔护感慨万千,遂题诗于少女家墙壁之上,这首诗便成为了千古传颂的佳作。
【二、人面桃花诗句的赏析】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句诗以人面桃花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时光逝去的不舍和感慨。
人面桃花的意象象征着美好事物的无常,传达了人生如梦的哲理。
诗句对仗工整,意境优美,给人以很大的艺术享受。
【三、人面桃花诗句的作者崔护简介】
崔护,唐代诗人,字季重,河南人。
他性格豪放,擅长诗文,但他的作品传世较少。
崔护的诗歌以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具有一定的浪漫主义色彩。
除《题都城南庄》外,他的其他作品知名度相对较低。
【四、人面桃花诗句的现实意义】
人面桃花诗句虽然描绘的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场景。
当曾经的美好时光逝去,我们该如何面对?人面桃花诗句告诉我们,即使时光荏苒,物是人非,我们仍要珍惜眼前的美好,以乐观的心态面对生活的变迁。
【五、总结】
人面桃花诗句通过美丽的背景故事和富有哲理的意象,传达了人生无常、
珍惜当下的道理。
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启示。
崔护的这首桃花诗28字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还衍生了一个典故
![崔护的这首桃花诗28字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还衍生了一个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15656007effdc8d376eeaeaad1f34693daef1023.png)
崔护的这首桃花诗28字有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还衍生了一个典故崔护(772 —846年),字殷功,唐代博陵(今河北定州)人。
公元796年(贞元十二年)登第(进士及第)。
公元829年(太和三年)为京兆尹,同年为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全唐诗》存诗六首,其中五首很平常,唯独《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所谓一诗定诗名,崔护也以这一首诗,而成就了他的名垂青史。
今天我们就一首品读这首《题都城南庄》。
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品读这首诗首先要知道这首诗背后的纯美爱情故事。
唐人孟棨所作的《本事诗》最早记载了这个故事。
因为本事诗的意思就是挖掘诗的创作由来,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引发这首诗的故事应该是一段真实的感情。
故事是这样的。
唐贞元十一年,崔护来到京城郊外春游,春游的过程中他邂逅了一位叫绛娘的女子。
这一年崔护进京参加科举考试,但不幸落榜了。
落榜生崔护在离开京城前百无聊赖,心情很差很想出去走走。
正好这一天是清明节,唐人清明节已有交际的习惯。
崔护的个性比较内向,朋友也不多,所以他只能一个人去郊外春游。
崔护带着郁闷又轻松的心情,漫无目的地游走。
崔护在野外漫无目的地游玩半天之后,在大自然美好景物的熏陶下,心情渐渐明朗起来。
他走啊走啊,不知不觉离城已远,来到一处山坳里。
本来觉得没路了,哪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转过山坳突然发现满眼的桃花、杏花,花开满地,景色非常美,还有一户农家就坐落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
看到有人家,崔护感觉口渴,于是朝那户农舍走去,边走边想不知谁把家安在如此风景绝佳之地,会不会是当世的什么大隐士。
最后来到院墙外,只见柴门紧闭,只有院里的桃树的数枝桃花出墙来。
于是崔护轻轻即门,同时说:“小生赏春路过,可否讨口水喝。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106d374fcd1755270722192e453610661ed95a8d.png)
人面桃花成语故事
人面桃花,比喻男女之间的爱情。
关于这个成语的起源,有一段经典的历史故事。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崔护,是唐朝时期的一位读书人。
在清明时节,他到城南郊外游玩,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
姑娘见到崔护便给他倒了一杯茶,两人相谈甚欢,姑娘的美貌和温暖的微笑让崔护心动不已。
他对姑娘倾慕不已,心想:这真是一段美丽的邂逅,我一定要将这个故事写下。
第二年的清明节,崔护决定再次去那座城南郊外的庄园寻找姑娘。
可是,桃花依然盛开,却再也见不到那个让他倾心的姑娘。
宅院大门紧锁,他在宅院大门上题了一首诗《题都城南庄》,希望姑娘能够读到他的思念和深情。
这个故事也被记录在《本事诗·情感·博陵崔护》中,成为了一段传奇。
后来,人们用“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丽,也用来比喻男女之间纯洁美好的爱情。
而“人面桃花”这个成语也因此被人们传颂不衰。
人面桃花相映红典故
![人面桃花相映红典故](https://img.taocdn.com/s3/m/b65082753a3567ec102de2bd960590c69ec3d812.png)
人面桃花相映红典故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只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朝诗人崔护爱上一个姑娘,写下“人面桃花相映红”。
谁知就是这首诗,把苦等崔护一年多的姑娘推上了绝路,上演了一场令人寸断肝肠的爱情悲剧。
这个故事伴随崔护的诗传遍大唐,其结局又变成了有情人终成眷属。
崔护出身博陵豪门崔氏,后官至御史大夫、广南节度使。
21岁那年,崔护第一次参加进士考试,结果落第了。
又是两年多的寒窗苦,清明将至,思绪烦乱的崔护决定独自一人去城南郊游,放松一下心情。
漫无目的的崔护地一路南行,不知不觉走出了很远,一不小心碰上了“桃花缘”。
转过一个山头,一片满天的粉红跃入眼帘,微风吹过,空气中满是淡淡的花香。
崔护一路闲庭信步,抬眼看见不远处有一座茅草屋,篱笆院里一片桃红。
崔护这才留意到自己口渴难忍,于是他轻叩柴门。
柴门轻启,一个嫣红衣衫,灿若桃花的姑娘出现在崔护眼前。
姑娘莞尔一笑,请崔护落座。
姑娘叫绛娘,与父母居住在这山野之中,一年之中见不到几个人,像崔护这样的翩翩公子绛娘第一次见到。
那个春色宜人的下午,崔护兴致盎然,天文地理史书墨画,谈了很多很多。
绛娘极少插话,她时而微笑时而点头,偶然与崔护四目相对,赶紧移开盯着自己的脚尖。
“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
”崔护含蓄地说。
绛娘微微一笑,走到一棵桃树下,小心翼翼地折下一枝桃花,放置在茶几上。
崔护想说:美好总是短暂的,我们牵手吧。
绛娘想说:桃花代表我的心,请你收下。
可是两人都羞于表露,直到天色变暗,崔护怅然若失地离开,绛娘倚户相送。
“等我进士及第,一定高头大马娶你进门!”这是崔护心底的誓言。
不久崔护离开家乡,去长安赶考。
这一次他如愿以偿,高中进士榜。
京城的繁华割不断崔护的思念,很快他回到家乡,急匆匆故地重游!崔护还是轻车熟路,再次来到了那所让他梦魂萦绕的桃花源,然而,眼前的情景让崔护一下子掉进了冰窟窿:院子里落英缤纷,柴门紧锁,屋上的茅草在风中飘零,没有一丝生气。
人面桃花的名人故事
![人面桃花的名人故事](https://img.taocdn.com/s3/m/86ccc876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fd.png)
人面桃花的名人故事人面桃花的名人故事看名人故事能帮助我们认识并理会到榜样的崇高精神和品格所在,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人面桃花的名人故事,一起来看一下吧。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唐朝诗人崔护写的《题都城南庄》诗流传甚广,殊不知这首诗中还隐藏着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呢。
崔护为人性情清高孤傲,才情俊逸,喜欢独来独往。
这一年的清明时节,崔护独自步行出城踏春,忽然觉得有些腿酸口渴,想找处农家讨些水喝。
他看见一片桃花掩映中露出一角茅屋,于是走上前去扣门。
过了一会儿,有位女子从门缝里瞧了瞧他,问道:"谁呀?"崔护告诉了自己的姓名,说:"我一人出城春游,日高口渴,特来求点水喝。
"女子进去端了一杯水来,打开门,让他进去坐下。
她一个人靠着小桃树静静地立在那里,崔护见这少女素衣布裙,却充满纯真和灵秀,少女也正在望着崔护。
崔护心有所动,但故作镇定地表明自己的姓氏和乡里,接着又十分客气地叩问少女的姓氏及家人。
少女似乎不愿多提这些,只是淡淡地说:"小字绛娘,随父亲蛰居在此。
"崔护自然也就不便多问了。
两人在屋中静默了一会儿,崔护将话题转到景物上,又对古今著名的游春诗词品评了一番,最后说道:"花开堪摘直须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说完,他意味深长地望着绛娘,等着她的反应。
灵慧的绛娘当然明白他的意思,虽然自己也钟情于崔护,但怎敢在一个陌生男子面前敞开自己的心扉呢?她坐在那里含羞不语,两片红霞染上了面颊。
平时极少接触女孩的崔护自然不甚明白少女的心思,见少女长久不语,还以为自己得罪了她。
眼看着太阳已经偏入西边的山坳,崔护只好起身告辞。
自从崔护离开以后,绛娘对他一直念念不忘,而崔护以为少女对自己无意,所以回到家中,随即就埋头于繁重的功课中,日夜苦读,决心不再去想她。
转眼到了第二年春天,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晴日,崔护触景生情,再也无法压抑心中的冲动,一路快行来到城外寻找往日的旧梦。
《人面桃花》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人面桃花》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https://img.taocdn.com/s3/m/982ace4e27284b73f2425032.png)
《人面桃花》读后感800字_800字读后感
选择《人面桃花》,是因为它让我想起了“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的诗句,这诗句让我生出一种物是人非之感,这本书中应该藏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吧?我这样揣测。
内容确实与爱情有关。
一个情窦初开的叫秀米的大家闺秀,爱上了表哥张季元,
处去”
,
发动起义攻打梅城,建立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最后革命失败,他也被杀;王观澄,营造了一个与世隔绝的连蜜蜂都会迷路的花家舍,花家舍等于是陆侃理想的现实化,是最接近桃花源的现实存在,最终却毁于土匪们的争权夺利之中;因为父亲的启蒙张季元的日记王观澄的现实努力,秀米,一直在努力看清这个世界,也在努力看清这个桃源梦境,所以她成为蜩蛄会头目、远渡日本、成立地方自治会、开设普济学
堂——其实也是在追寻着一个“桃花”之梦。
超越这“桃花”与“人面”的内容是人性。
卑微的个人在社会时代面前常常手足无措:陆侃被认作疯了,最后拎着一个藤箱离家消失在这个世界中;张季元对秀米的爱情动摇了他的革命信念——“没有你,革命何用”;王观澄“心心念念要造一个人间天国,只是在追逐自己的影子罢了,到头来只给自己造出了一座坟墓”,他临
“冰。
人面桃花背后的故事——原来你还在这里!
![人面桃花背后的故事——原来你还在这里!](https://img.taocdn.com/s3/m/41d79c34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c3.png)
人面桃花背后的故事——原来你还在这里!唐代诗人崔护有一首《题都城南庄》广为流传,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这首诗历代为人推崇,写了诗人无意中碰到一个女子,来年重访旧地,却遍寻不见,怅然而作此诗,表达了旧人不再,往事消逝的感伤。
唐传奇中的《崔护》篇引用这首诗写了一篇故事,讲述了博陵人崔护清明节至城郊踏青,口渴欲讨杯水喝,走到一户庄院,花木簇然,大门紧闭。
崔护敲门,一个女子开了门,崔护说明来意,女子请崔护坐下,给他倒了一碗水,自己倚着院子里的桃花树,含笑地看着他。
第二年,崔护重访旧地,欲寻这个女子,却见庄院依旧,大门紧闭,却不见那女子。
遂在门上题了一首诗,即是那首流传颇广的《题都城南庄》。
过了几日,崔护偶然来到了这里,便又来寻,却见庄里正在办丧事。
崔护扣门询问,一个老汉出来问他:“你莫不是崔护?“崔护答是,老汉哭道:“你杀了我的女儿呀。
”崔护愕然,老汉道:“我的女儿自去年以来,一直精神恍惚,若有所失。
前几天与她一起出门,回来的时候,她看到门上的诗就生病了,绝食数日而死。
我老了,女儿一直没有许配人家的原因,就是想给他找个好人家,自己也有个依靠,现在她死了,难道不是你杀死的吗?”崔护听了十分动容,入内而哭,不停呼唤女子,神奇的是,女子过了半日渐渐复苏过来。
老汉大喜,就将女儿许配给了崔护,成了一段佳话。
小的时候,无意中看到《唐传奇》中的这篇故事,非常喜欢,很大程度中上是因为故事的结尾是皆大欢喜。
世上其实很多这种事,当时一见倾心,再去寻时,多是“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了,而这个故事中的男女主人公在错过之后,依然能再次携手,就像最近一部电影——原来你还在这里。
诗中无法得知最后结果,只是感伤两人的错过,物是人非事事休。
世事多是如此,这也是这首诗为古人今人共同感叹的原因。
所以,我更喜欢诗配着唐传奇的故事来看,窃希望世间所有的深情都不被辜负,相爱的人都能在一起。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首诗背后的千古奇缘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首诗背后的千古奇缘](https://img.taocdn.com/s3/m/7e46dae5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97.png)
“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一首诗背后的千古奇缘一首诗,一段往事;一曲相思,唏嘘几许。
这里是发酵菌书单,一首诗,一个故事,让我们一起梦回长安故里,漫步十里桃花街。
下面开始今天的故事~在群星璀璨的唐朝,一名叫崔护的诗人,仅凭这首《题都城南庄》,便名垂青史。
该诗以“人面桃花,物是人非”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人生经历,道出了千万人都似曾有过的共同生活体验,为诗人赢得了不朽的诗名。
人面桃花,如仙似妖,背后藏着的是一段千古奇缘,世称“桃花源”。
崔护出生于书香门第,容姿俊美,性格清高孤傲平日埋头寒窗,极少与人交往,即使偶尔偷闲出游,也喜欢独来独往。
这一年,崔护进京赶考,适逢清明,他一个人跑去城南的郊外游玩散心。
偶遇一处静若无人的庄园,于是便上前敲门。
不多时,门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幽幽地问道:“谁呀?”崔护答道:“我乃路过此地的书生,想讨口水喝”。
语罢,门后便没了动静,过了一会门开了。
那位少女端着一碗水,送到了崔护的手上。
崔护一边喝水,一边用余光打量着眼前的这位少女。
少女感觉到崔护的目光,于是便害羞地低下头,邀请崔护进来休息。
崔护自然没有推辞,进门入座,而那少女则依在桃树旁。
微风拂面,一时相对却静默无语,此时再观那女子,神态妩媚,姿色艳丽。
崔护看着眼前的景色,一时入迷。
于是便于女子聊起天南海北的各种趣事。
不觉光阴恍惚,已至日暮,崔护便不得不告辞。
但是在回城的路上,他却一直在回味。
但很快又想,只是萍水相逢,何必自作多情,就此便收起了思绪。
直到第二年的清明,崔护再度想起那女子,情难自持,终是还是奔向城南庄园,决心告白。
可是去了之后发现,大门紧锁,仿若人去楼空,心情瞬间跌至谷底。
惆怅不已,于是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过了几天,崔护又偶然来到南庄,突然听到里面有哭声。
于是便敲门询问,这时候,出来一位老者,看到青年便问:“你是不是崔护?”。
崔护惊讶之余答道:“正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面桃花”经典诗词背后的那有一段凄美的故事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题都城南庄》崔护
崔护,字殷功,博陵人。
贞元十二年登第。
终岭南节度使。
其诗诗风精练婉丽,语极清新。
诗六首,皆是佳作,尤以《题都城南庄》流传最广,脍炙人口,有目共赏。
而这首《题都城南庄》背后还有段美丽的爱情故事。
崔护是唐德宗贞年间博陵县的一位书生,出身于书香世家,天资纯良,才情俊逸,性情清高孤傲。
三月桃花盛放时节,崔护游历到了城南门外看到了一位名叫绛娘少女,只见她骨骼清奇神韵自然天成与盛开着的桃花相映成辉,一时心荡;绛娘也对崔护心生爱意。
后来,因为崔护要赴朋友之约就匆匆和绛娘告别。
第二年,崔护又来到此地寻找绛娘时,再无因讯,询问了别人,崔护才知道绛娘因为思念他成疾,在崔护走后不久便死去了。
崔护一时感慨万分,提笔写了这首流传下古的《题都城南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