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山叠石的艺术特点
园林假山设计之叠山置石
御鑫造景为您提供关于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方面的信息。
宋代岭南园林假山设计中的叠山置石。
北宋时代的仙湖和药洲,建有亭榭、虹桥、曲槛,仍是士大夫吟咏、避暑胜地,今存有米莆、苏轼、程师孟、曾布等名流雅士泛舟九耀池的凿题留铭。
米莆云:“碧海出唇阁,青空抱夏云,瑰奇出怪石,错落动乾文。
”据考“九耀石”之名,缘自米莆书《九耀石诗》。
经略蒋之奇在仙湖原有明月峡、玉液池等景点基础上建石屏台。
《舆地纪胜》谓:“有池百余步,池中刻石,其状若屏,或云南汉时玉液池也。
刘振族尽己无余,此石犹存旧基址’云”,可见园景以石取胜如旧。
到了南宋时期,方信儒《南海百咏》“药洲”序称:“旧居水中积石如林,今西偏奎塞,水尚储其奇几百余丈,穴城而导于海,绿净如染。
”可见南宋时药洲石景水景仍相当可观。
南宋诗人刘克庄《药洲》诗:“怪怪奇奇石,谁能辨丑妍,莫教赞皇见,定奎入平泉,往往湖中石,宣和良岳无。
”元代,药洲以园林花圃取胜,称“南海郡圃”,供游人游览。
“明代,药洲春晓”被列为“羊城八景”之一。
明宣德间,“南海郡圃”改为镰溪书院、明正统年又改称崇正书院,明嘉靖元年再改为提学署。
清代药洲,利用原址改名提督学政署,后又建学署花园。
清康熙年间,观池上宋元诸石刻尚存,张雪书遂池内植莲,池南筑爱莲亭,亭北筑水石清华舫,又建小廊、约经堂、光雾堂等。
道光时期称“环碧园”。
光绪年间称“喻园”。
乾隆至光绪年间,还将药洲组列为八景,有诗有图,颇受雅士赞赏。
今人统计九耀石刻自北宋至清末共94题,其中宋代28题、元代2题、明代6题,可见这处胜迹经营不缀,历久不衰。
20世纪20年代广州城区大整治,于药洲御苑开挖大马路,原有楼堂馆所尽毁,惟屹立于水中之九耀石幸存。
今药洲遗址陆地尚遗大小古石20余块和宋至清代九耀石碑刻一批。
遗石虽经近千年的埋没和风化,光泽己大减,然其如蟠如牛的石姿、孤飘劲秀的风度尚存。
另一方面,南汉代以奇石为园林主景、花石为重的特征,引起宋代的花石纲制度,在以后的岭南园林中也表现突出。
园林景观中的假山叠石艺术
浅谈园林景观中的假山叠石艺术摘要:假山叠石在我国古代园林建筑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创造园林景观的重要手段之一,它与水体、植物、道路、建筑共同构成优美秀丽的园林景观。
假山叠石艺术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由来已久,源远流长,本文浅谈了园林景观中假山叠石艺术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园林景观中假山叠石艺术的设计手法和假山叠石艺术的创新和发展。
关键字:假山叠石;园林景观;假山叠石设计手法;假山叠石创新中图分类号:k92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在悠长的历史长河中,传统的假山叠石与山水园林相依随,在古典园林景观中占居着重要的地位,并不断的自我完善,形成了博大而精深的造园艺术体系。
不论是“移天缩地在君怀”的帝王宫苑,还是“室雅何须大,天地尽纵横”的私家园林,都向往自然山水,假山叠石都有着很高的艺术造诣。
无园不石,无石不奇,石在古典园林中被赋予了强烈的情感。
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地域文化融合,当今人们的生活方式、哲学、美学思潮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假山叠石艺术在现代园林环境中呈现出多样化,结合现代技术和材料,展现了石在环境中较强的造型能力,成为创造个性空间的一个重要手段,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为人们生活环境增添了无限的情趣和遐想。
1 假山叠石艺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在中国古典园林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造园艺术的发展已经走向完善,以“石为绘”的造园手法尤为突出。
假山叠石在园林景观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古人在造园用石方面非常谨慎而注重布局。
园林中假山的整体布局非常重要,而当代新营造的园林中也不乏众多精品之作,如亚运村的中心花园中的假山园景等等。
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尽人意的败笔。
在现代园林景观中采用传统的假山叠石造景手法处处可见,动辄几千吨上万吨假山叠石作品屡见不鲜,但是却很少见较高艺术水准的呈现。
目前,在园林景观中常常出现景石三五成群堆放,堆得杂乱而臃肿,不考虑景石的材质,见石就堆,假山成了乱石堆,“丑态百出、劳民伤财”,毫无园林叠石艺术的水准可言。
论假山叠石在寺庙园林中的应用
论假山叠石在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摘要】寺庙园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
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他景物都是围绕山水来布局的。
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寺庙园林假山叠石技艺特别擅长运用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以园林构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空间的散乱无章状态,加工剪辑自然景观,使环境空间“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
以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
【关键词】假山;叠石;寺庙园林;自然前言:就寺庙园林而言,是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
因此假山叠石技艺的利用有为重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渲染宗教气氛,激发、增强游人兴致,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过渡作用,满足佛、道文化天人合一的需求。
1、寺庙假山、置石的起源寺庙园林中假山的建造始于秦汉。
后来由于魏晋南北草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盛行。
唐郑谷《七祖院小山》诗:“ 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
.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
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修缮整理自然景观,结合建筑、假山置石、树木花草营造天人合一的修行、祈祷的宗教生活环境,满足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
因此从古至今,许多僧人和能工巧匠都对寺庙假山的建造艺术有独特的理解研究,使假山艺术趋于完善。
迄今为止,仍然有许多历史上留下来的古园,譬如苏州的“狮子林”、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大量的假山、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浅析假山的叠山手法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
浅析假山的叠山手法及其在园林中的应用途径摘要:从我国现存的皇家园林到私家园林,无一例外的都有叠山的堆筑,叠山以它特有的美的方式表达出来,在自然式园林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它造形多样,易于和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同时它灵活,巧于变化,丰富了园林的景观,增加了园林空间和层次感。
叠山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全园的景观,叠山与风景园林的关系是值得每个设计者和造园家耗费精力、气力去追求、探讨的课题。
关键词:叠山技法应用途径Abstract: From our existing royal gardens to the private gardens, all have rockery piling; mountain to its unique beauty expresse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natural garden. It is easy to shape and diverse, and the surrounding scenery is harmonious and unified, it is flexible change, clever, enriching the landscape garden space, increased and layering. Mountain has a direct effect on the whole garden landscape, mountain and landscape relationship is worth of each of the designers and gardeners consuming energy, the power to pursue, a topic for discussion.Key words: mountain; technique; application method1绪论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园著称。
园林景观掇山置石的设计手法
园林景观掇山置石的设计手法在园林空间中,山石是联络景物组织空间不可缺少的中间介质,叠石造山对园林环境的艺术效果起着重要作用,不但作为建筑庭院或是景区空间的点缀物,而且在园林中常作为主体,成为景区的中心景象。
1、山水结合共同形成组群山石是园林的骨架,水是园林的血液,两套系统关系密切,只有山水关系处理极佳的园林才能称之为历史名园。
北方名园颐和园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是一座半人工的自然山水庭园。
颐和园的万寿山从金元到清代建清漪园以前一直未能成为风景名胜,其原因一个是山自身条件,一个就是山与湖的位置,十里平坦的湖面是东西短而南北狭长的水面,东面只到圆静寺,寺右即瓮山的西半部,寺左即瓮山东半部,是一片田畴,显然山与湖尚缺乏整体的有机联系。
通过水面山体的改造,使原来的万寿山半面临水变为全面对湖,并将湖水沿万寿山西北麓延伸,呈趋于环抱之势,构成"秀水明山抱复回,风流文采胜蓬莱"的佳境。
2、充分运用园内外自然景观以期混假于真中国传统园林中的假山,虽是假的,却贵在假中有真,因此,堆石堆山时,应以美的"真山形"为仿效对象,这样的假山就达到了"俨然佳山"的效果。
计成的《园冶》中也提到,只有做到"胸中有丘壑",掇石叠山才能"做假成真",使假山具有真山的形态和气韵,使人"莫知山假",感到"似有野致",如同自然原生态之美。
计成的这类观点,早已成为园林美学的生态品评标准。
3、注重"三远"做到步移景异三远即高远,自山下而仰山巅;深远,自山前而窥山后;平远,自近山而望远山。
掇山在处理主次关系时,必须结合"三远"理论来安排。
成功的山石景观应做出近看如此,远看又如此,每远每异,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
每看每异才能做到山形步步移,山体面面观。
4、寓情于山石抒发胸中情感假山与置石的设置与造景密不可分,它们的作用也因园林各要求的不同而有所变化。
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
中国古典园林之叠石造山作者:卢家卫(建筑工程学院,建筑111,201101624113)指导教师:宋晓庆摘要:园林中的山石因其具有形式美、意境美和神韵美而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
叠山以山石,土为材料,以自然界中的山川形态为模本构筑的假山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特有的表现手法之一。
叠山手法在古代造园中着悠久的历史,经过长期的演变,成为园林造景的重要手段和独特技艺。
堆山叠石是营造古典园林的重要手法,它师法于自然,而高于自然。
园林中的山石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山石,它除了兼备自然山石的形与神外,还有传情的作用,古典园林常借山石抒发情怀。
关键词:山石、园林、意境、师法自然、写意1.历史沿革1.1、起源于秦汉秦汉之际秦、汉之际人造假山之风大为盛行,而且规模很大,这时的假山是远景式的土山和土、石相结合之山。
《三秦记》记载,秦始皇派徐福入海到海上三神山求仙药未果,于是在咸阳凿长池,引渭水,在水中堆蓬莱山,以求仙人降临。
《史记・封禅书》记载,继秦始皇之后,汉武帝又在长安建宫内凿太液池,池中仿海上三神山,营造了方丈、蓬莱、瀛洲3座人造神山。
这种海岛神山之说虽来自方士求仙的编造,但它对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发展,特别是对皇家园林的布局变化有着重大的意义。
1.2、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东晋西晋和南北朝是中国古典园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时期。
文人、士大夫大都崇尚玄学和清谈风,否定现实,寄情山水,秉承了庄子逍遥避世的思想,讴歌自然景物和田园风光的诗文涌现文坛,山水画开始萌芽。
此时,人们对自然美有了更深的认识,促进了自然山水式园林向更高水平发展以及造园活动的频繁开展,私家园林应运而生。
未经加工的天然美石,姿态奇异,俏丽挺拔,深受文人雅士喜爱。
他们常选美石,孤植于园内,以作足不出户地恣情欣赏。
南北朝时,置石立峰还被写入正史,可见,此时置石立峰已经较为普遍。
1.3、发展于唐宋时期唐宋两朝是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文学、书画等艺术的辉煌时期。
论假山叠石在寺庙园林中的应用
论假山叠石在寺庙园林中的应用【摘要】寺庙园林园林是中国园林的一个分支,自然景色的优美,环境景观的独特,天然景观与人工景观的高度融合,内部园林气氛与外部园林环境的有机结合。
园林构图一般以山水为主,其他景物都是围绕山水来布局的。
因而山石是不可缺少的造园因素,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传统的寺庙园林假山叠石技艺特别擅长运用在寺庙周围的自然环境中,以园林构景手段,改变自然环境空间的散乱无章状态,加工剪辑自然景观,使环境空间“人工”与自然的“天趣”的融合。
以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
【关键词】假山;叠石;寺庙园林;自然前言:就寺庙园林而言,是满足僧人、香客和游客的修行、游览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风景的一种艺术;营造十分注重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善于根据寺庙所处的地貌环境,利用山岩、洞穴、溪涧、深潭、清泉、奇石、丛林、古树等自然景貌要素,通过亭、廊、桥、坊、堂、阁、佛塔、经幢、山门、院墙、摩崖造象、碑石题刻等的组合、点缀,创造出富有天然情趣、带有或浓或淡宗教意味的园林景观。
因此假山叠石技艺的利用有为重要,以其独特的形态和自然的气息渲染宗教气氛,激发、增强游人兴致,逐步引入宗教天地和景观佳境的过渡作用,满足佛、道文化天人合一的需求。
1、寺庙假山、置石的起源寺庙园林中假山的建造始于秦汉。
后来由于魏晋南北草山水诗和山水画对园林创作的影响,唐宋时园林中建造假山盛行。
唐郑谷《七祖院小山》诗:“ 峨嵋咫尺无人去,却向僧窗看假山。
.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
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修缮整理自然景观,结合建筑、假山置石、树木花草营造天人合一的修行、祈祷的宗教生活环境,满足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
因此从古至今,许多僧人和能工巧匠都对寺庙假山的建造艺术有独特的理解研究,使假山艺术趋于完善。
迄今为止,仍然有许多历史上留下来的古园,譬如苏州的“狮子林”、灌县青城山的天师洞,峨眉山的清音阁等,则突破模仿自然的山水园的格局,而着力于寺院内外天然景观的开发,通过大量的假山、宗教景物的穿插、点缀和游览路线的剪辑、连接,构成环绕寺院周围、贯连寺院内外的风景园式的格局。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
园林叠山置石艺术探析作者:刘青云程永伟程军岭来源:《商情》2020年第15期【摘要】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项重要造景要素就是叠山置石,使用这项造景艺术,可以使园林营造出自然之趣,具有优美的意境美和空间美。
本文阐述了叠山置石塑造园林景观的艺术特征和手法,并指出了今后园林景观中叠山置石艺术的发展趋向,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园林景观 ;叠山置石 ;艺术特征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项重要造景要素就是叠山置石,使用这项造景艺术,将自然界经过采集的石头和植物、园路、小溪等景观搭配起来,甚至将之运用到景观亭阁的石阶堆砌或者假山的布置上,可以使园林营造出优美的自然之趣,使景观具有优美的意境美和空间美。
一、叠山置石的艺术特征(一)营造自然美在园林设计中,尽量保持叠石原有的自然属性,以叠石造景体现自然之美,可以使园林景观少一点斧凿之痕,多一些自然之趣。
例如,用叠石的方式来延伸室外建筑的台阶,给人的感觉像是自然之石的叠加,营造景观空间中的自然美。
(二)营造意境美“在现代中式园林设计中,常常在大范围植物造景中用石景做点缀,创造出片石多致,寸石生情的自然景观”,以营造意境美,展现意境之美,从而达到形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
(二)营造空间美“营造空间美是叠石在园林设计中应用的最终目标。
利用叠石对空间进行合理划分、穿插与串联等手法,增強园林景观空间的景深感与层次感,做到移步异景,疏密有致,曲径通幽,豁然开朗的景观空间效果。
二、叠山置石在现代园林景观的设计应用(一)叠石与植物相融合叠石与植物是自然之精华。
叠石在植物的衬托下,使原本看上去坚硬的石头变得更加自然。
在现代种植的植物中,品种繁多,形态各式各样,因此,园林设计师在进行叠石与植物的搭配时,应该从叠石造型、体积大小、尺度等方面考虑周全,使叠石和植物水乳交融,既有园林景观特色,又具有山水之姿。
让游览者游历其中,尽享惬意。
(二)叠石与水体相交融当叠石与动态水体相组合时,可衬托出水的自然柔美与波光灵动。
传统园林叠石的艺术特色与设计应用探析
qiyekejiyufazhan在我国园林设计中,叠石是自然美与人工美的结合体,叠石可充分展示别具一格的园林景观魅力和艺术感染力。
《云林石谱》中记载的石材有百余种,《园冶》中列出的石材有太湖石、宣石等10余种,园林是社会文化的产物,受文化与自然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地域呈现不同的叠石景观。
1园林设计叠石造景形成的基础1.1哲学思想的影响园林设计中叠石形成的基础受“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
我国地域十分辽阔,水秀山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
从古至今,人们一直尊崇“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在园林设计中亦是如此,叠石是园林设计中的手法之一,明代计成在《园冶》中讲到“虽由人做,宛若天开”,代表了中国园林设计中叠石的最高水准。
“道法自然”思想与“天人合一”思想相比,二者有着异曲同工的联系,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该思想同样对园林设计中的叠山置石艺术产生深刻影响。
1.2社会经济的影响中国传统园林最初形成可追溯到夏商时期,距今已有4000年历史。
叠石形成于晋及南北朝,发展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在明末清初,叠石造景艺术达到顶峰,在这期间成就了一大批造园理论家和建筑家,例如计成的《园冶》、林有麟的《素园石谱》和高士奇的《北野抱翁录》等,直到改革开放以来,叠石造景越来越受世界各国艺术界和普通百姓的重视。
2园林设计中叠石的艺术特点2.1营造自然美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了“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人与自然间的关系,说明人是自然中的一员。
而在园林设计中,以叠石造景体现自然之美,利用叠石造景手法对园林进行设计时加入了人工技术的成分,设计师们利用叠石对园林进行设计时应该基于传统文化思想,尽量保持叠石原有的自然属性。
例如,桂林七星岩公园月牙楼用叠石的方式来延伸室外建筑的台阶,给人的感觉像是自然之石的叠加。
在现代园林设计中,以叠石的手法让人们更加亲近自然,营造景观空间中的自然美。
2.2营造意境美唐代画家张璪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
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
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一、个园四季假山的历史背景个园是我国著名的古典园林之一,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境内。
建于清代乾隆年间,是我国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一,也是江南古典园林中的极品,被誉为“绝代奇珍”。
二、个园四季假山的特点个园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观之一便是四季假山。
四季假山是园林中的一种独特景观元素,它将山石艺术与四季景致融为一体,通过不同的布置和植物点缀,展现出四季景色的变化。
四季假山通常由山石、树木、水景等元素构成,形态各异、造型奇特,充分展现了园林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
三、个园四季假山的造景艺术1. 山石选材个园四季假山的山石选材非常讲究,其选用的山石多为当地产的太湖石,其特点是石质坚硬、纹理清晰、形态多样。
在假山的构筑中,选择合适的山石十分重要,它直接影响假山的整体效果和观赏价值。
2. 堆叠手法个园四季假山的堆叠手法堪称经典之作。
其堆叠手法包括了多种技艺,如“迭石叠崖”、“岩洞奇洞”、“怪石崖洞”等,通过巧妙地堆叠和组合山石,打造出富有层次感和变化的假山景观。
在堆叠过程中,设计师们注重山石的形态、纹理和布局,以营造出自然、生动、灵动的山水景致。
3. 绿化植被个园四季假山的绿化植被也是其造景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四季假山的布置中,设计师们注重植被的搭配和植种,根据季节的不同,选择适宜的植物,使得四季假山能够呈现出春夏秋冬的景色,如春季绽放的花草、夏季葱郁的绿植、秋季彩艳的叶子、冬季素雅的树枝,从而使得园林在不同季节都能够展现出独特的魅力。
四、总结个园四季假山以其精湛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展现出了古代园林艺术的精髓和魅力。
在山石的选材、堆叠手法和绿化植被的搭配上,呈现出极高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
其景观元素的独特性和卓越性,使得四季假山成为了个园园林中的一大亮点,也是我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瑰宝之一。
个园四季假山对于园林建筑的传承和发展,具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深远意义。
在个园四季假山的造园艺术和堆叠手法中,除了山石、堆叠手法和绿化植被的精湛设计外,还体现了我国传统造园艺术中的许多独特特点。
园林叠石假山
原产安徽灵璧县。 石产土中,被赤泥覆盖,需刮洗方显本色。 中灰色而甚为清润,质地亦脆,手弹有共鸣。 石面有坳坎的变化,石形千变万化,但很少有宛转回折之势,须借人工以全其美。 这种山石可掇山小品,更多用于盆景石玩。
三、石材3,黄石
材质:是一种带有橙黄色的细沙岩。 产地:产地很多,江南一带,以常熟虞山的自然景观最为著名。苏州、常州、镇江等地皆有所产。
玉玲珑
上海豫园玉华堂前, 高3.3米,玲珑剔透,亭亭玉立,石呈青黝色, 形似一支生长千年的灵芝。 此石有孔洞72个, 据说,在石下点燃香火,石头上边各个孔洞,会喷出缕缕青烟。如果在石头顶部倾一盆水,右下边各个洞孔也会冒出朵朵水花,可谓漏透之极。 清代上海陈维诚《玉玲珑石歌》 一卷奇石何玲珑,五丁巧力夺天工。 不见嵌空皱瘦透,中含玉气如白虹。 玉玲珑何时从何地运入南园现无考证。 南园主人,明正德进士,仆寺卿储昱, 其女嫁与潘允亮。其无子,将玉玲珑作嫁妆,陪女儿嫁到高门潘家。 据说玉玲珑初入豫园时,石上刻有“玉华”二字。 意思即说,玉玲珑是石中精华。 潘允高婚后,大兴土木,在玉玲珑对面营造了一座华美的厅堂,取名“玉华堂”。
冠云峰
苏州留园东部, 峰高6.5米,孤高磊落、形态奇伟、嵌空瘦挺、纹理纵横,其状如翔如舞,是苏州最大的观赏独峰,以高居群峰之冠,故名冠云峰,意指此峰之高峻,可压倒瑞云峰,以此可补前缺。 清光绪年间,盛康改建留园时,深以园中原有“瑞云峰”被移去之憾。花二十年时间觅得同为北宋“花石纲”遗物。 “冠云峰”以瘦皱见长,透孔较少, 可三面入画,背面有斧凿痕, 峰顶似雄鹰飞扑,峰底若灵龟仰首, 形若“鹰龟斗”。 从石之西北望之,婷婷然如送子观音,故又名“观音”峰。 为烘托冠云主峰,两侧并立配峰,形成左右陪衬中央的对称布局。 配峰造型、体量互异,且与主峰距离不等, 构成对称中不对称,显得灵活多变。 三峰之下,山石圈成花台、小径, 罗立小峰、石笋,点缀花、草、松、竹。 夕阳西下,倒影收入“浣云沼”, 更体现峰石高耸之意趣。 是江南园林峰石最为集中的一景。
扬州个国假山叠石艺术赏析
[二二] 图片说明
1住秋阁
角“ 鹤亭” , 呈张翅欲飞之势, 亭柱 楹联 :“ 立如依 岸雪, 飞似 向池
泉” 。 亭前有一老松, 枝 条交错缠 绕, 向外伸 出, 因此 “ 鹤 亭” 又名 “ 松鹤亭” 。
2 古柏偃卧
3 图春景
江南常给人~种小 桥流水的印象, 其夏 日 又是 细雨绵绵、 池
中国古代园林置石掇 山始于秦汉, 成熟于北宋园林 之 所 以 能 够 体 现 高 于 自然 的特 点 , 主 要 即得 之于 叠 山这 种 高 级 的艺 术
创作 。 ” 造 园必有山, 无 山难成园。 假 山是 中国园林所特 有的景观符号, 是对 自然山体
景观的高度浓缩与再现 。 在古典 园林中, 常常作为庭 院空间的主景, 是 园林景观创意 表达 的重要 手段。 中国传 统假 山营造常 以 “ 中国画论”为指导, 强调 “ 师法 自然” , 造
型也多采用山水画中诸 如 “ 三远”和 “ 合 皱” 之类 的画理准 则。“ 扬 州以名园胜 , 名园 以叠 石胜 。 ”( 李斗 扬州画舫录 》) 其 中, 叠 石最具代 表性 的当属个 园的 “ 四季假
山” , 作为 “ 江南 四大名园” 之一 无论 是其 独特的立意还是精 湛的叠 石技 法、 造 型艺
术都是不可多得的研究范例, 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和学 习
扬州园林假山叠石技法——以何园、个园为例
2023年第18期现代园艺扬州园林假山叠石技法———以何园、个园为例杨晨翔(新疆艺术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49)摘要:假山是我国园林不可或缺的构成要素,造园者提炼自然山体,并以高超的叠石技法将其置于园林之内,于一园揽众山之色。
以实地调研辅以大量文献,研究何园、个园的假山叠石,通过分析两园中假山叠石的石料和堆叠手法等方面,阐述两园假山叠石的艺术特点,并探究两处园林假山叠石技法的研究价值。
关键词:扬州园林;何园;个园;假山叠石我国古代园林置石掇山始于秦汉,成熟于北宋,兴盛于明清。
自古以来“无石不成园”,叠石是造园不可或缺的一种技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元素。
目前,叠石流派主要分为扬派、苏派和北派三大派。
苏派叠石意境典雅,北派叠石气势恢宏,而扬派叠石则兼顾南秀北雄之势,其技法独具特色,吸取南北两派精华。
与此同时,扬派叠石还吸取了诸多造园大家的理论及经验,如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便对扬派叠石的发展具备重要的意义。
“扬州以名园胜,名园以叠石胜。
”(李斗《扬州画肪录》)。
扬州园林在我国园林体系中具有独树一帜的风格,其中何园、个园最负盛名[1]。
何园、个园的叠石艺术在扬州众多园林里匠心独运,无论是其高超的堆叠技法,还是别具一格的造型布局等艺术特色,皆需仔细研究和学习。
1何园叠石技法分析1.1何园简介何园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徐凝门大街66号,本名“寄啸山庄”,何园于清代中期由道台何芷肋创建,是一座兼具私人居住与观赏游玩于一体的大型扬州园林[2]。
何园建筑部分皆是坐北朝南,这与中国古典园林的传统布局相符,相较于其他园林,何园具有极高的建筑密度,该园占地14000多m2,其中建筑总面积达7000m2,但其空间的布置独具匠心,在建设高密度建筑的同时,营造了巧夺天工的特色景观。
何园于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且在2007年与北京颐和园等20座园林同时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公园”。
何园是保存最好且最具代表性的扬州园林之一,亦被我国古建筑学家罗哲文老先生誉为“晚清第一园”。
园中的叠石造山造型
园中的叠石造山造型,不但气贯而且气正,气势在山体拼 -a的各种造型)(;态,la贯穿气,才飞走形随,囚气得势。
I}内的气疏密虚实,阴柔灵动.造型!一}1的势则开合聚散,张弛有度,才毛势意境油然而生。
大自然中的山体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常把自然之美概括为山水之美,可见山与水是不可分害}J的。
假山是模拟真,它作为中国传统园林中的一项重要的造景要素,与水体、植物、建筑等其他的造景要素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和谐共融,园林刁‘能体现出自然之趣,浑然之美。
假山与水体困园林山水关系的论述有这样的说法:无园不山,无山不水。
处理好山石与水的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是园林的筋骨,水是中川园林的血脉,水本身是无形无色的,但是有了丁没山的参与,水的范围被界定。
水绕山环,水居其中,山吃其边。
山色被映衬进水中形成倒影,给水着色。
在枕峦亭的主峰、沁泉廊北部绝壁的次峰、书画轩的余脉、静心斋围合的空间形成了水池,深不可测,一眼无边,十分深邃幽静。
静心斋的水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在池水中有许多红色鲤鱼悠闲惬意的游动,游人可以购买专用的鱼食喂鱼。
无论坐在沁泉廊还是静心斋南边的游廊,人们都可以看到美丽的水景、水中山的倒影和远处的湖石假山,仿佛身在山中,一派自然趣味油然而生。
在造型上,水和山石是“淹没”的关系。
山石淹没于水中如同从水中自然生长出来的。
尤其是枕峦亭起脚的山石,石纹纵横错落,与水的纹路交相呼应,为山体造势增色不少。
沁泉廊北侧的绝壁山临水设置,凸显山势的奇美与磅礴。
驳岸与水的交界线或隐或显,或藏或露,灵动自如,尽显纵深感。
假山与植物凡叠石掇山,必须伴有植物。
植物是山体的毛发,有了植物,假山仿佛有了生命。
静心斋的湖石造山采用“真山型”的造型,其中的植物绿化遵循着自然界的生L}规律。
高大的树一木与山石造型平衡协调,增加了山外有山的境界。
静心斋的植物随着季节的变化使得假山的造型产生不同的景色。
春季万物复苏,植物抽丝发芽,给假山添加的勃勃生机。
瘦透漏皱扬州叠石赏析
皱漏透瘦”与“挑飘挂空”--扬州园林叠石艺术赏析(2008-12-23 10:36:34)转载标签:杂谈凡中国式园林,大致由三部分构成:其一,是亭台楼阁。
它是园林的骨架;其二,是花草树木。
它是园林的服装;其三,是山和水的处理,也就是叠石,俗称假山。
它是园林的灵魂。
中国式园林的特点或者说共性,主要是小巧玲珑、布局紧凑、相互借景、用料考究、精雕细琢、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等等。
这些共同的特点的构成,在中国园林的三部分中,亭台楼阁占的分量,似乎更重一点。
然而,衡量一个园林构园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工人的技术水平,更要看设计大师的艺术水平。
这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园林的整体布局,而整体布局的核心是山和水的处理,换句话说,就是叠石水平的高低。
它是中国园林布局从平面走向立体的关键。
在古代史料中,说扬州以园亭胜。
这意思是说扬州的园林是最好的。
扬州园林为什么好呢?扬州“园亭以叠石胜”,因为扬州园林的叠石水平高。
从古代人的评价标准看,园林中山和水的处理是放在第一位的。
评价某一处园林品味的高低,质量的优劣,关键是看它的山和水如何处理,也就是叠石水平怎么样。
再精致的亭台楼阁,再漂亮的奇花异木,如果放在一块平地之上,看不出层次,缺少变化,也会使人觉得了无生趣。
只有让它们依山傍水,错落有致,给你以平处出险,变幻莫测的感觉,才会使整个园林充满灵动的生气。
明、清扬州园林的设计者往往都是大师级的人物,如影园的设计者是园冶大家计成。
片石山房叠石的画稿,据陈从周先生考证是大画家石涛。
扬州园林最严重的破坏,发生在150年前。
1851----1865年太平军和清军在扬州“拉锯”,对这样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城市,太平军11次攻打扬州城,其间3次占领扬州。
扬州城外的湖上园林全部烧光,著名的莲花桥上面的亭子也烧毁了,只剩下石头的桥身。
复巢之下,岂有完卵?然而,扬州城内园林个园、何园、卷石洞天、小盘谷和大明寺西花园内的假山,居然奇迹般的保存下来。
这真是不幸之中的万幸。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看园林中叠石造山究竟美在哪儿?
“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看园林中叠石造山究竟美在哪儿?“不入园林,怎知春色如许”,不走进悠远朴雅的园林,如何能读懂春之神韵?不穿越历史与文化的樊篱,怎觉园林的惊艳?多数人对于古典园林的印象无非是小桥流水,杨柳依依,亭台楼榭,落英缤纷,看到的一切都恰到好处,但可知方寸间另有乾坤?打开今日头条,查看更多精彩图片园林中的形式美,有很多种,今天,我们来看看江南园林的叠石造山之美。
园林中的山石被认为是“立体的画”,“无声的诗”,这就能体现园林中的山石富有极高的审美价值。
筑山起源于秦汉,形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于唐宋时期,成熟于明清时期。
就筑山艺术和技术而言,手段越多越好。
但是,万变不离其宗,有假有真,作假成真,是江南园林筑山的创作宗旨。
从筑山的分类上来讲,江南园林的假山大致可以分为写实类假山、写意类假山以及贴璧山。
写实类假山园林中,写实类假山是对客观物象的实际描述,其特点就是强调物象的自然特性和本身气质的渲染。
这类假山是对真山进行概括、提炼后的浓缩形式。
既有山的形态和气势,又有石的变化和趣味,既有景可供静观,又能引人万千思绪,这就是写实类假山的艺术所在。
写意类假山它是相较于写实类假山而言的,写意类假山注重意向的表达而非自然界物象的摹写。
它模仿真山具体形态,但以传神为佳,借叠石造山来抒发胸中情趣。
贴璧山贴璧山,也称峭壁山,是以墙壁嵌叠而成。
有的嵌于墙内。
有的贴墙而筑,远远看去,犹如浮雕。
以墙为背景,使山体有所依托,以不致形成突兀孤立的形象。
石材选用在园林中筑山,讲究用不同的石质原料,这样才能构建不同的假山景观。
常用的石材主要有太湖石、黄石、英石等,另外还有灵璧石、散兵石、笋石、钟乳石等。
石的形态上,可按漏、透、瘦、皱的标准来挑选,这样才能铸就飞舞灵活、姿态宛若天然的假山。
园林中筑山的技艺完美诠释了“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园林艺术审美原则,现存的园林筑山小品,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最好的实例,也为现在园林学者、匠人提供绝佳的摹本,使得他们创造出独具中国特色的园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假山设计:“有形变态无形韵,粉本真堪示画家”—乾隆的这两句诗,虽有些艺术的夸张,但也确实写出了山庄假山叠石的神韵。
假山叠石的艺术特点第一随宜布置、尽物之力。
避暑山庄以当地所产青石和黄石为假山叠石材料,这不仅节约了人力、物力,也使假山容易与周围环境相谐调。
假山叠石的选址,形式和做法上,则随建筑的功能要求和周围环境而定。
叠石成岛、依坡崖叠山、以假山代楼梯 (楼山)等,是根据建筑物功能要求而确定的,有的因真山做假山,随地之宜。
例如普宁寺、殊像寺等假山的做法,是将真山的某些局部加以整理、改造,在其基础上再堆叠假山,假山构成真山的一部分,假山依附于真山,真山中有假山,不仅加强了建筑的功能,也使假山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和谐一致,相得益彰。
有时利用一些零星石料,堆叠一些小品,既丰富了园林的风景,也充分利用了物力,这是一种经济上的“随宜布置” 清初,昊伟业为叠山名手张涟(南垣)作传,总结出三条主要经验,即“因深就高,合自然,惜人力梦。
张潮在《张南垣传》的跋语中,也强调指出,堆叠假山最主要的是“合地宜,因石性,物多不当弃其有余,物少而不必补其不足”。
张南垣自己则把这几条概括为“随宜布置”四个字。
张世后人历代从事叠山业,居北京,并供奉宫廷,世称“山子张”。
避暑山庄的假山,显然是直接继承了这些宝贵的经验。
第二苍然古色,野趣天成。
假山虽由人造,但是.“以真作假,作假成真”。
避暑山庄的假山叠石,极力追求的正是这种妙似真山的自然情趣。
避暑山庄的假山抛弃了帝王苑囿中常用的“一池三山”那种僵化了的格局,另出新意。
根据建筑功能和景观的需要,随宜布置,使假山叠石与建筑和周围环境融治妥贴,如出自然。
同时,利用树木花草、暗窦幽泉等点缀假山,以渲染假山叠石的自然情趣。
乾隆在写避暑山庄假山的诗中,就曾多次提到了这些:”假山纵新成,林古山因古。
峰峰隐曲涧,活泼流泉吐”;“假山新垒作,古石似天成。
根带树丛长,窍穿花蕊荣”;“缀景阁之前,假山太古然。
明亭向敞亭,暗窦出幽泉”。
正是这些花草树木、暗窦幽泉,使假山充满了山野的情趣。
避暑山庄的假山叠石,竭力突出其自然野趣,与周围的环境相谐调并融为一体,并与全园的格调相一致,这是避暑山庄造园艺术的成功之举,也是整修这座历史名园时应该注意继承和发扬的一个重要问题。
假山设计,假山制作,假山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