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人物鉴赏之论曾国藩

合集下载

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

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

评析中国近现代史人物——曾国藩摘要: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同时,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又是颇有争议的人物。

本文通过对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运动和发起洋务运动这两件事,从正反两面总结评价了曾国藩的历史功过和历史作用。

首先,我们可以从太平天国运动中对曾国藩进行评析。

太平天国极大地冲击了整个封建统治秩序。

第二,太平天国虽然在形式上没有超出旧式农民起义的框框,却显露出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趋向,洪仁歼提出资本主义性质的《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近代工商业和交通业。

虽然它只是部分人心中的蓝图,但至少也反映一种趋向,而且太平军在吴淞、苏州等地建立了工厂。

世界资本主义近代化的历史潮流冲击着中国,在太平天国里也激起了资本主义近代化趋向的涟漪。

太平天国的近代化趋向对当时兴起的洋务运动是有影响的第三,太平军给外国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

太平天国不仅敢于反抗清王朝,也敢于反抗船坚炮利的外国侵略者,一百多年来,这种精神鼓舞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志。

在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镇压了作出这些功绩的太平天国,当然是有罪的。

但也不能把曾国藩的罪过扩大化。

曾国藩作为清政府的督抚不能自主,这同林则徐、左宗棠等镇压农民起义无区别。

再者,太平天国运动有其本质的致命弱点。

第一,太平天国没有给农民带来解放,只是换了某种名义把农民仍旧束缚在封建剥削制度下。

第二,太平天国也没有使农民得到政治上的自由,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农民政权。

第三,太平天国也没代表或建立新的生产关系第四,太平天国不加分析地反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当时和后世社会都产生了不良影响而正是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湘军实现了中国重新统一与重建社会秩序,恢复和发展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历史任务。

因此,在镇压太平天国运动中曾国藩是功大于过的。

其次,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发挥着一个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是积极的倡导者,甚至被誉为洋务运动的领袖,同时也是热情的实践者。

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doc

中国近现代史人物评价论文.doc

从曾国藩看为人处世之道摘要:曾国藩,晚清时期“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出生于一个平凡的农耕家庭,但却成就了一代大将之才,文通程朱理学,武能制太平天国起义。

从他的一生,我们可以学到许多的为人处事的大道理。

本篇论文从他的生平简介开始,通过查阅各种文献资料,详述了三件对我影响最深刻的事。

从对这位中国近现代史中的一大重要人物的人物剖析开始,渐渐的了解那个时局动荡的时代。

并通过他的一生,看到了我们普世价值中对于人生起伏的“坐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随意,望天空云卷云舒”般释然。

人物简介:曾国藩,嘉庆十六年(公元1811年)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

五岁启蒙,次年入家塾“利见斋”。

早年多次应试不中,道光十八年(1838年),参加会试,终于中试,此后仕途平坦,至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授礼部右侍郎。

不久署兵部右侍郎。

道光三十年十二月(1851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发动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运动爆发。

道光三十一年(1852年)生母去世,丁忧回籍。

此时太平军已攻入湖南,气势正盛。

咸丰二年底(1853年1月),曾国藩接到帮办湖南团练旨。

经郭嵩焘力劝,离家前往长沙,与湖南巡抚张亮基商办团练事宜。

一月后,太平军攻占江宁且定都于此,改称天京。

曾国藩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仿效已经成军的楚勇,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并整合湖南各地武装,称湘军。

咸丰三年(1853年)八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咸丰四年(1854年),发布《讨粤匪檄》,率师出征,不久在靖港水战中被太平军石贞祥部击败,投水自尽,被部下所救。

休整后,重整旗鼓,当年攻占岳州、武昌。

咸丰六年(1856年)坐困南昌。

9月2日,洪杨内讧,史称天京事变,南昌解围。

两年后,湘军攻占九江,气势颇盛。

十年(1860年),湘军围安庆。

同治三年(1864年)7月,湘军破太平天国的天京(南京),朝廷加曾国藩太子太保、一等侯爵,曾国荃赏太子少保、一等伯爵。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

论曾国潘的是非功过“愚意所谓本源者,倡学而已矣。

博学如基础,今人无学,故基础不厚,进惧倾记。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满无缺。

使以今人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毛主席曾经说的话,他说的他所佩服的人正是曾国藩。

曾国藩,生于1811年11月26日,逝于1872年3月12日,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谥文正,汉族,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县杨树坪(现属湖南省娄底市双峰县荷叶镇)。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

清朝战略家、政治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可是他在我国近代史的功与过却有争议了,曾国藩,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引人注目却又颇有争议的人物。

他既是镇压太平天国的元凶,又是洋务运动的倡导者;既是一些人口中的“卖国贼”,又是晚清“同志中兴”的制造者,同时被清政府称为“学有本源,器成远大,忠诚体国,节劲凌霜”,并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一定的学术地位。

虽然,晚清时代离我们很近,但不得不承认,作为一个理科生的我,对这一时期的历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以及现在所学的近现代历史课本和一些影视资料之上。

所以,对于我来说,这一段历史非常模糊。

只是简单的知道,当时的晚清政府由于统治者的软弱无能,就像一只待宰的羔羊,而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一只饥饿又凶残的狼,时刻准备着趁其不备之时向清政府猛扑过来。

所以说,那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于是,正如:时势造英雄,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而曾国藩便是这些人物中的一个。

嘉庆十六年,曾国藩出生于湖南长沙府湘乡荷叶塘白杨坪的一个普通耕读家庭。

兄妹共有九人,曾国藩为长子。

曾国藩自幼虽笨,但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

岁能读八股文、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等文选,同年参加长沙的童子试,成绩列为优等。

父麟书,有田产,不专心耕种,醉心功名,但是考童试7次都落榜,后来就设馆授徒。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

曾国藩的生平事迹及人物评价曾国藩,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

他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曾国藩生平事迹及评价,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曾国藩的人物生平1.组建湘军1851年(咸丰元年)1月,洪秀全在广西桂平金田村组织起事。

5月,曾国藩在刘蓉、罗泽南等人的推动下,上《敬陈圣德三端预防流弊疏》批评咸丰皇帝。

咸丰帝没有读完,就愤怒地将奏折摔到了地上,立刻召见了军机大臣要定他的罪,若非祁寯藻、季芝昌等人苦苦为他求情,他很可能陷于不测之罪。

曾国藩了解这一情况后,心里非常紧张,立刻对此次谏争之举上奏自责,从此再不敢对皇帝本人和朝廷的根本决策说长道短。

1852年(咸丰二年),曾国藩因母丧在家。

这时太平天国运动已席卷半个中国,尽管清政府从全国各地调集大量八旗军、绿营官兵来对付太平军,可是这支腐朽的武装已不堪一战。

因此,清政府屡次颁发奖励团练的命令,力图利用各地的地主武装来遏制太平军势力的发展,这就为曾国藩的湘军的出现,提供了一个机会。

1853年(咸丰三年),借着清政府急于寻求力量镇压太平天国的时机,他因势在其家乡湖南一带,依靠师徒、亲戚、好友等复杂的人际关系,建立了一支地方团练,称为湘勇。

8月,曾国藩获准在衡州练兵,“凡枪炮刀锚之模式,帆樯桨橹之位置,无不躬自演试,殚竭思力” ,并派人赴广东购买西洋火炮,筹建水师。

在团练湘勇期间,他严肃军纪,开辟新的军队,他先后将5000人的湘勇分为塔、罗、王、李等十营,先后将团练地点由长沙迁至湘潭,避免与长沙的绿营发生直接矛盾。

2.大战太平军1854年(咸丰四年)2月,湘军倾巢出动,曾国藩发表了《讨粤匪檄》。

在这篇檄文里,他声称太平天国运动是“ 荼毒生灵”,“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奇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于九泉”,接着号召“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一为之所也”,其站在了道德的制高点,故动员了当时广大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对太平军的斗争当中,为日后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

关于中国近代史人物评价的论文(2)近代史人物的论文篇三:《近代著名儒将曾国藩》曾国藩(1811-1872),字涤生,作为清代咸丰同治年间“中兴”的第一名臣,拜相封侯,全国景仰;也是湘乡近代最知名的大人物,号称曾湘乡。

他自幼熟读经史,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又点翰林,学问相当了得,可以说是一位传统的高级知识分子。

正当曾国藩在仕途上不断攀升的时候,太平天国起义势如破竹,攻克南京,改称天京,正式建立起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天国政权。

于是,曾国藩以一介书生,办团练,组建统领湘军,与太平军作战,几经反复曲折,艰苦奋战,终于取得镇压太平天国的全面胜利。

他可以说是极具典型意义的一名儒将,值得研究。

我对本县这位先贤没有专门研究过,却也颇感兴趣,颇为敬仰,或亦有些惋惜。

个人有几点粗浅认识,提出来就教于学者方家。

一、保卫传统与学习外洋太平天国与清朝的斗争,原是农民起义与封建王朝两个对立政权的斗争;而曾国藩却从文化的角度,说他所率领的湘军与太平军的战争,是保卫传统文化——儒家名教与学习外国文化——拜上帝教的斗争。

在《讨粤匪檄》中明白指出:自唐虞三代以来,历世圣人,扶持名教,敦叙人伦,君臣父子,上下尊卑,秩然如冠履之不可倒置。

粤匪窃外夷之绪,崇天主之教,……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

举中国数千年礼仪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

此岂独我大清之变,乃开辟以来名教之奇变,我孔子、孟子之所痛哭之于九原!凡读书识字者,又乌可袖手安坐,不思为之所也。

[1]曾国藩又揭示太平军“焚彬州之学宫,毁宣圣之木主,十哲两庑,狼藉满地。

嗣所过州县,先毁庙宇。

即忠臣义士,如关帝、岳王之凛凛,亦皆污其宫室,残其身首。

以至佛寺道院、城隍、社坛,无庙不焚,无像不灭。

此又鬼神所共愤怒,欲一雪此憾于冥冥之中者也。

对曾国藩的总体评价

对曾国藩的总体评价

对曾国藩的总体评价
1. 从历史角度分析
经过小组的集体讨论,我们认为曾国藩对历史的作用还是以积极一面为主的。

首先,他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的近代化有一定的推进作用,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次,他的教育思想如“耕读”、“勤敬”、“孝友”等对后世影响深远,且培养了一批如李鸿章、左宗棠等外交人才;另外,在文化方面,他力主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造福了后世。

但其血腥镇压太平运动的行为,对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2.从个人角度分析
曾国藩的人格有以下过人之处:第一,他面对长子夭折,朝廷不信任等挫折,并未从此消沉,而是愈挫愈勇。

第二,他严于修身律己,坚持每天写日记自省。

第三,他忠于自己的理想,不为钱色诱惑所动。

第四,他为人宽厚,无论对家人还是对下属,都优待有加。

总之,曾国藩作为晚清重臣,洋务先驱,思想文化名人,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其为人为官的处世之道,值得后人思考学习。

论曾国藩

论曾国藩

曾国藩其人,身为一文官,竟能击败太平天国,虽以无数人的血肉之躯铺平了他的仕途之路,但他的勇气,毅力,却不可因此被抹杀。

出身于一世代为农的偏远家庭,却能一步步不依靠任何背景最后被清政府封候,实属不易,官居高位仍然不骄不躁,严于律己,为官清廉。

他的文笔曾让毛主席为之折服,让蒋介石为之感叹。

在他的《挺经》中,曾如此说道:小人以其为独而生一念之妄。

君子懔其为独而生一念之诚,积诚为慎,而自谦之功密。

小人因为孤独会生出一些邪念,而君子会生出真诚想法,逐渐变得谨慎,提升自身的修为。

曾国藩自身就完美的诠释了后者。

他极其谦逊,一生推举的贤人数不胜数。

他的个人修养简直做到了极致,在如此繁忙的公务中,他还能够每日静坐,反思自己的过错,正如论语所言:吾日三省吾身。

生活中我们往往面对着不同的诱惑,此时修生养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他的修法十二课对我们现代仍有十分深远的影响:一,持身敬肃。

凡事需要专心,时刻保持清明,这有利于我们学习与工作效率的提升。

二,静坐养性。

如同僧人一般每日打坐,以体悟自己的仁义之心。

三,早早起床。

不要再恋床,这最适用于我们大学生,课余时间的增多,让我们更多地窝在了寝室,没有紧急的课程需要去上,自然也就没有了紧迫感,床上赖十几二十分钟再起来是相当常见的事情,但从长远来看,这会增加我们自身的惰性,不利于我们未来的发展。

四,读书专一。

一本一本地阅读书籍,一本不读完绝不读下一本,他提倡的不是广,而是精。

如果每一本都是囫囵吞枣,那么就失去了原有的价值,你根本无法从中获得什么有用的知识。

五,阅读史书。

我们常说以史为鉴,很多时候,你在遇到问题的时候都可以从前人的事迹中寻找到答案,并获得新的感悟,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人们必定会产生很多的体悟,后人合理的利用,就可以起到明志的作用。

六,说话谨慎。

祸从口出,这个也是为人处世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很多时候口无遮拦,会招得别人的疏远,甚至引火烧身。

七,保养真气。

这一条比较难于理解,我的理解是,真气乃是内在之气,我们不只是需要做到在别人看来君子坦荡荡,而且内心也必须与外在保持一致,内外兼修,无论从什么方面看来都对别人毫无愧疚之情。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曾国藩被誉为“晚清两大名臣”之一,对晚清时期的政治、军事、经济等领域都有很大的贡献和影响。

他主张以“止血为先、屯
粮为重”的治国理念,提倡改革派和保守派间的合作,倡导“实学”、“中庸”,主张政治清明,力推“洋务运动”。

曾国藩、李鸿章和曹锟被誉为“晚清三杰”,其中曾国藩被尊为“天下奇才”、“千古人物”。

他的治学、治理、屯垦、航运、军
事等方面的成就都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重要意义,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然而,曾国藩在他的一些行为和思想上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他对于太平天国的屠杀,对于中西文化交流的态度等等。

但是,尽管存在这些问题,曾国藩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仍然是不可忽视的。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曾国藩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誉为“近代中国的实用主义者”的代表人物。

他生于清朝嘉庆14年(1809年),逝于光绪17年(1891年),享年83岁。

曾国藩其一生不仅立下了卓越的军功,而且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举足轻重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近代化的启蒙之师。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以“理学家国”为出发点,主张以儒学为基础,以孔子为楷模,旨在重振儒家道德与文化来振兴国家。

他认为,将儒家经典加以应用于政治实践,不仅是自我修养的必要途径,也是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

曾国藩主張文韜武略两手抓,既以步兵為主,又注重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与军事理念,對清廷的西夷政策不置可否,富有实际性的军事思想深受清廷公家所推崇。

曾国藩从他19岁娶妻开始,就一直践行“家国同构”“家国合一”哲学思想,始终把个人的幸福与国家的兴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且以自己家庭成员的进步与整体社会的发展寄托热情。

在“仕途”往生意中不断变换中被传为佳话。

曾国藩的世家背景,强烈的教育观,保守的婚姻制度,家族地位的维护,使得他有着深刻的家庭情感和家族荣誉感,幸福,是在关注国家利益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实现的。

曾国藩是一位杰出的改革家。

他主张以“为民之务”的目标来进行各项改革,并提出了许多切合实际的改革方案。

他唯一的儿子早逝,为弥补这一代、空缺,便在家乡挑选名门正后辈的少年用家庭借贷拉拢为自己的养子做参工。

曾国藩这种方式获得人才,开创大批有实践经验的政府官员,助都尉府(地方行政官府)调节门第等级矛盾,使官员不再因世家地位成分相对而引发阶级斗争。

曾国藩也是清朝的功臣。

在太平天国起义爆发时,曾国藩被派往湖南省担任官职,他通过有组织和有计划地组织人民参军、招募城市居民、制造枪炮、建造堡垒等方式,成功地挫败了太平天国的攻势,并迅速恢复了受创的湖南经济。

此外,他还提出了“提高民众的稾庄权”,以保障农民利益,根据乡试榜首任用官员等等现实改革后遗症开展了大规模的湘绅的改革。

论曾国藩

论曾国藩

论曾国藩在谈及湖南省所出的杰出历史人物时,我们很容易想到毛泽东,然而还有一位不得不提的人物,就是曾国藩。

曾国藩墨绖出山,办团练,创湘军,镇压杨洪,开出清朝中兴的局面,最终位极人臣,建立不世之功业,对于汉人出生的他来说,能在满族统治的天下创下这样的丰功伟绩,实属不易。

对曾国藩的评价,近百年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对曾国藩褒扬者有之,斥骂者也不乏其人。

曾国藩,一个永远值得你去认识、了解的人物。

曾国藩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是个很有争议的人物。

他率领湘军,经过10余年的战争,镇压了太平天国,被清廷称为“同治中兴”的第一功臣;他创办了中国最早的洋务军工企业安庆内军械所,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他把“诚”的道德范畴,泛用于与洋人的交涉之中,又多了一顶媚外的帽子;他严于治军、治家、修身、养性,实践了立功、立言、立德的封建士大夫的最高追求,被后世视为道德修养的楷模;他一宗宋儒,有极深的理学修养功夫,在学术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无论曾国藩属于哪种类型的人,从政治上对他的所作所为应当如何评说,但至少有一点可以肯定,曾国藩对他所处的历史时期和后世的中国社会,都产生过重要影响。

曾国藩一个普通的农家子弟,以并不超绝的资质,竞能成就挽狂澜于即倒,扶大厦于将倾,平定大乱,再造“中兴”的不世伟业,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

后人有对联“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对其高度赞誉。

关于这位伟人的出身之道,又被后来者赋予了传奇色彩,有人说他是蟒蛇转世,有祥瑞之兆。

关于转世之说并没有考证的必要,倒是在其少年时期其母对其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

曾国藩一生继承了他母亲的刚强性格,敢于与困难周旋,有股冲天的倔强之气。

人们常言: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总是有一个成功地女人。

其实,成功男人的背后,常常有两个女人的身影。

一个是他的妻子或女友,一个则是他的母亲。

曾国藩从小在全家的期望中成长,他发奋读书,二十二岁时考取了秀才,次年,又考中了举人,最终高中进士。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

曾国藩的历史评价曾国藩(1811年-1875年)是清朝末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是史书记载极为丰富的历史人物之一,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历史评价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综合考量。

首先,曾国藩在军事方面有着卓越的表现。

他在军事上表现出了极高的才能和军事智慧。

他领导的湘军在太平天国战争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镇压太平天国的起义有着重要的贡献。

他以严密的组织、精确的计划和灵活的战术战胜了敌人,取得了多次重要的战略胜利。

他在实战经验中总结出的军事思想,被广泛应用于后来的中国现代化军队,对于中国近代军事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次,曾国藩在政治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

他主政湖南、湖北期间,通过措施加强了地方政府的组织和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政府的行政效能。

他注重选拔人才,进行官员考试,提高了政府官员的素质和能力。

他还提出“以理服人”的治理理念,通过理性讲述和说服来实现统治的目的。

其政治手法非常灵活多样,取法于西方和中国传统,并且根据具体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得到了可观的成效。

他对中国近代政治制度的启示和影响也被后来的政治家所吸收和借鉴。

第三,曾国藩在教育方面的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

他非常重视教育的地位和作用,致力于教育制度和提高教育质量。

他创建了“士官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精通军事科学的人才。

同时,他还创建了讲学堂,推动了学术研究的发展。

他对于教育的思考和实践对于中国的近代教育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对于培养人才和提升国家整体素质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然而,在历史评价中,曾国藩的政治手段和思想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有人认为他过于强调权威和集权,对于民主制度和平等原则的认同较低。

他在军事上的严厉措施和镇压手段也受到了一些批评。

此外,他对于太平天国起义的镇压中,采取了一系列以屠杀为主的手段,这在一定程度上使他的历史评价受到了负面影响。

综合来看,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位杰出人物,他在政治、军事和教育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贡献。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

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曾国藩被誉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完人,是封建官场的楷模。

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浅谈近代史人物曾国藩的论文篇一《试论曾国藩的票盐制思想》摘要:曾国藩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对两淮盐务进行了整顿。

他在淮北停止饷盐,裁减厘卡,大力推行票盐制,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其做法可谓是秉承了陶澍的票盐思想。

对淮南盐务的整顿则体现了其“寓纲法于票盐”的思想,希图借助殷商的“辘轳转运”来规复淮南引地,从而增加课厘收入。

关键词:曾国藩;票盐制;思想一有清一代,实行的盐法的主要是纲盐制,即清政府每年根据盐的产量、销售量的多少,确定发售引数,订为“纲册”,每年一纲,招商认引,额满为止,商人按照所请引数缴纳正杂课额。

在这种纲盐体制下,引商都有专门的引地,“引商有专卖域,谓之引地,当始认时费不赀,故承为世业,谓之引窝。

后或售与承运者,买单谓之窝单,价谓之窝价。

”[1]清政府为保障财政收入,采取“恤商裕课”的政策,保护大盐商的利益,授予盐商世袭垄断的特权。

在纲盐体制下,与盐政有关的所有人都“视盐务为利薮”,官商勾结,互相依托,牟取私利,导致盐价日昂,私盐泛滥。

嘉道年间,纲盐制日益败坏,道光十二年,两江总督陶澍遂在淮北废引改票,试行票盐制。

陶澍的票盐法,将淮北畅岸仍归商运,其余无盐济售的滞岸则仿照山东、浙江票引兼行之法,由运司刷印三联票,一留为票根,一存分司,一给民贩行运,于海州所属之中正、板浦、临兴三场设局收税,听任小民投行购买运往销售,在各场的要隘之地设立税局给以照票,上面注明民贩姓名、籍贯、运盐引数、往销州县、并按路程远近立限到岸,凡无票及越境者仍以私论。

陶澍在其《淮北票盐试行有效请将湖运各畅岸推广办理酌定章程折子》中说:“查票盐自试行以来,海属积滞之盐贩运一空,穷苦场民藉资苏活,即游手闲民亦得以转移执事,是以上年海州灾务极重,而地方尚称安帖,实得票盐之济。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中国近代史人物论文 曾国藩

小论曾国藩作为一个湖南人,我们不能不为毛泽东自豪;作为一个娄底人,我们听的最多却是曾国藩。

他雄韬伟略,夫近代之中国,内罹发捻之乱,外受夷狄之侵,此方危急之秋也。

一时豪杰并起,内乱迭生,天下趋于不治,黎民现乎不生,国藩之出也,剿灭洪逆,实安民之急需;倡行洋务,奠强国之根本,此皆垂世之勋功,历来世人称之。

然人多以为曾国藩好杀,遂以“曾剃头”谓之,亮不以为然也。

何也?盖曾国藩出诸书生,有异武将,不杀无以树威,不杀无以慑逆,且发逆{太平军]多不屈,不杀等乎聚敌也。

曾国藩善用人,其幕府人才济济,如左宗棠,胡林仪,彭玉嶙,塔其步等,皆一代将才,曾国藩遇之如子弟,用人不疑。

至于荡尽洪逆,拥精兵数十万,控江山近半壁,苟听谋士之言,则可南面称王,朝廷莫能制也。

曾国藩耻曹莽之为,拒其教言,将湘军尽数解散,乃成忠名处世炼猾,城府至深,喜怒不形于色,纷扰不累于怀,处,与发逆每战多北,数殆覆军,更朝臣构怨,军父猜测,此时也,曾国藩习老子之术,请心寡欲,自勉自励,使之无此坚志,何期后时之功?自律极严,不耽声色,不爱金钱,不逞奢华,行军起居唯麻衣竹器也,为当代官府罕见也,教子以慈,督弟以严,家法缕析,虽行军匆忙之间,尤弥而不废一生笃好学问,作文每日不辍,其文也称于时也本人对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认识,都只是建立在中学的历史课本和相关的影视资料之上。

换句话说,只是总体地知道那是个这样的年代,大中华帝国就像一只垂死的肥猪,贪婪又残忍的帝国主义国家们就像饿得前胸贴后背的秃鹫们抢着来瓜分这只基本没有反抗能力的肥猪。

所以说,那是个动荡的年代,于是,时势造英雄地,那时候出了很多的英雄与枭雄。

也因此,历史课本让我们知道了晚清“同治中兴”的制造者,曾国藩。

曾国藩,其名,如雷贯耳。

从书店里地摊上满摆着的他自己写的书籍、有关于他的书籍、甚至于某些人为求销量生拉硬套地为自己的书命名《曾国藩与XXX》。

不能不看出他对我们当今现代的影响。

其人。

没见过。

对其之了解,真只是略懂。

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

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

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

公诚之心,尤足格众。

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

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以下是关于历史人物对曾国藩的`评价,欢迎阅读!胡林翼:曾公素有知人之鉴所识拔多贤将。

李瀚章:其深识远略,公而忘私,尤有古人所不能及者。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薛福成:自昔多事之秋,无不以贤才之众寡,判功效之广狭。

曾国藩知人之鉴,超佚古今,或邂逅于风尘之中,一见以为伟器;或物色于形迹之表,确然许为异材。

平日持议,常谓天下至大,事变至殷,绝非一手一足之所能维持。

故其振拔幽滞,宏奖人杰,尤属不遗余力。

尝闻曾国藩目送江忠源曰:“此人必名立天下,然当以节烈称。

”后乃专疏保荐,以应求贤之诏。

胡林翼以臬司统兵,隶曾国藩部下,即奏称其才胜己十倍。

二人皆不次擢用,卓著忠勤。

曾国藩经营军事,亦赖其助。

其在籍办团之始,若塔齐布、罗泽南、李续宾、李续宜、王鑫、杨岳斌、彭玉麟,或聘自诸生,或拔自陇亩,或招自营伍,均以至诚相与,俾获各尽所长。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朱孔彰:中兴景运,群公辈出,十年之间,削平大难,非天生圣相而振兴之,乌能若是邪?然履危濒死屡矣,有百折不挠之志,宏济艰难,虽曰成功者天,抑亦人谋也。

赵衰之言曰:“说礼乐,熟诗书,为元帅。

”孙叔豹之言曰:“太上立德,次立功,次立言,谓为三不朽。

”公独兼之。

至天津之役,攘垢忍尤,以安邦国,老成至计,谋出万全,可谓至忠矣。

欧阳昱:予观文正一生,不善用兵而善用人,牛溲马勃,无不收纳。

所以群才效用,大寇荡平,而为中兴第一功臣也。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中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论历史人物曾国潘

论历史人物曾国潘

论历史人物-曾国潘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姓名:姜群学号:201232040117摘要:曾国藩是晚清三朝重臣,一代“雄才”,他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在洋务运动中主张想西方学习,创办洋务实业;为人坚定耿直,勤俭廉劳,治学严谨,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本文将从曾国藩其人,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以及洋务运动与近代开拓者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还原一个立体真实的曾国藩。

关键字:曾国潘太平天国洋务运动一.曾国潘其人曾国藩,字伯函,号涤生,是在中国近代史上极具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曾经有评论者说:“如果以人物断代的话,曾国藩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最后一人,近代历史上的第一人。

”由此可见他在中国历史上对中国人的影响之深。

在曾国藩出生时,其祖父即梦见神虬缠栋,遂更“悟”及和相信曾国藩是“神蟒转世”1,虽然这一笑谈最后被科学证实只是牛皮癣,但在当时的社会下不免具有“神道设教”的色彩,具有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的预设性。

曾国藩深受家族为学入仕之风的影响,从小勤奋好学,被家族寄予厚望,秉持着“大以不学为耻”2的思想观念。

他一生奉行为政以耐烦为第一要义,主张凡事要勤俭廉劳,不可为官自傲。

他修身律己,以德求官,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曾国藩的崛起,对清王朝的政治、军事、文化、经济等方面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睁眼看世界”并积极实践的第一人。

在曾国藩的倡议下,建造了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了第一所兵工学堂,印刷翻译了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

可以说曾国藩是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他镇压了太平天国农民起义,使清王朝得以生存。

他学习西方文化,整肃政风,“匡救时弊”,心存高远,使晚清出现了“同治中兴”。

廉服人心,远权避祸,重礼慎法,编织了最结实的关系网。

他知人善任,量才器使,推荐保举的下属有千人之多,其中,官至总督巡抚者就有40余人,实现了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大事业。

曾国藩简评

曾国藩简评

曾国藩简评谈论中国近代史,有一个人,必定是绕不过去的人物,他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视的足迹,至今仍有深远的影响,这个人就是晚清重臣、咸同中兴第一名臣、湘军创始人、洋务运动之父、中国近代化始作俑者——曾国藩。

曾国藩(1811-1872),字伯涵,号涤生,湖南湘乡人。

历经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四朝皇帝,通过治学苦读、朴实求索、艰苦奋斗、以平定太平天国运动建立事功,为将为相为侯,位极人臣之尊,死后被谥为“文正”,有立功、立言、立德三不朽,千古完人之美誉。

曾国藩所处的年代,是中国由封建社会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时代,是清王朝由盛世转为没落、衰败的转型时期,是中国社会性质急剧变化、民族危机不断加深、阶级矛盾空前激化的时代,是一个内忧外患的动荡年代,更是一个有志有识之士探求自身出路、探索强国富民真理、探求社会变革改良的年代。

在此大背景这下,生长于农家的曾国藩通过努力读书,借科举之途,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步入当时社会主流体制的轨道——即为官走入仕途,改变了曾氏家族的农家命运,而后通过治学交往、以读书人的最高标准(即理学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检讨自己、约束自己、规范自己,以每天写日记的习惯来反省自我,“不为圣贤,便为禽兽;莫问收获,只问耕耘。

”是他的自警名言,这种极致化、极端化的自我苛求在完备其自身品质的同时,更使得他在仕途上、在学人士子中、在主流社会群体当中赢得了良好的声誉和口碑,这也为他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中,吸引众多的学人士子为之拼搏卖命、舍生取义奠定了人才基础,通过曾国藩“打脱牙,和血吞”的打拼精神,历经千难万苦,终于在体制的轨道内建立了不朽事功。

在求学治学过程中,在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过程中,在与外国人(洋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在切身体验“外夷”先进的技术、船坚炮利过程中,曾国藩开始意识到国家的落后,进而开始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徐图自强”的近代化探索之路,开展洋务运动,例如:开办了安庆内军械所(这是中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家军工厂),建立江南制造局(这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兵工厂),制造出中国第一艘轮船,建立中国第一个翻译馆,派遣中国幼童出国留学(中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清华大学第一任校长唐国安、复旦大学创办人唐绍仪、矿冶工程师吴仰曾等人都在此列),等等一系列近代化运动的启蒙,开启近代中国工业化的先河,如此使曾国藩享有“洋务运动之父”的美誉而载入中华民族史册。

曾国藩评析

曾国藩评析

“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
‚愚于近人,独服 曾文正。观其收拾 洪、杨一役,完满 无缺。使以今人换 其位,其能如彼之 完满乎?‛ 1917年8月《致黎 锦熙信》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
《汉奸刽子手曾国藩的一生》是1944年 我在延安时写的。曾国藩是近百年来反动派 的开山祖师,而他的伪善乔装却在社会上有 很大的影响。他的继承者人民公敌蒋介石把 他推崇为‚圣人‛,以为麻醉青年、欺蔽群 众的偶像。为了澄清当时一些人的混乱思想 ,所以有揭穿曾国藩这个汉奸刽子手本来面 目的必要。这篇文章便是在这种情况之下写 出的。 ——范文澜
“早起”
‚起早,尤千金妙 方,长寿金丹也。‛ ‚吾有二事法祖父 :一曰起早,二曰勤 洗脚,于身体大有裨 益。‛
“五勤”
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
眼勤:接一文,必反复审阅;
手勤:易忘之事,随笔记载;
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
心勤:苦思所积,鬼神迹通。
——《劝戒委员四条》
2、节俭
‚以一荤为主,有 客略有增加‛。
“曾国藩热”的背后
各取所需:急功近利或学以致用?
二、曾国藩的为学
(一)读书 (二)“好文章”的标准 (三)“士大夫之学”
(一)读书
道光十八年(1838), 曾国藩中进士。星冈公对 竹亭公说:
‚吾家以农为业,虽 富贵,毋失其旧;彼为 翰林,事业方长,吾家 中食用无使关问,以累 其心。‛
十自 余是 年以 未后 尝, 知公 有官 家京 累师 。,
● ‚作梅言:‘见得天下皆是坏人,不如见
得天下皆是好人,存一番薰陶玉成之心,使 人乐于为善’云云。盖讽余近日好言人之短 。‛
“静坐法”
“献章之学,以静 为主。其教学者, 但令端坐澄心,于 静中养出端倪。” ——《明史》

最新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最新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

近代史历史人物之曾国藩的评价近代中国产生过不少矛盾人物。

曾国藩就是中国近代一个极为复杂而又具有多面性的人物。

他维护传统又越出了传统;他保守旧物同时却抉破了旧物。

作为“中兴名臣”之首,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觉代表;作为“自强新政”的始作俑者,他又不自愿地为西方以技术为先导的文化开了引接的门洞。

“世事别来一番新”。

这种富有历史内容的矛盾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60年代儒学中人的忧患困惑及其艰难曲折的历史分化。

曾国藩被誉为“中兴第一名臣”,曾首开“私家军队”之先例;他亦是历史上少有的大誉大毁之人—肯定之言,谓之成就“震古烁今”;否定之言,则谓其愚诚而不顾“民族大义”。

誉之而为圣相,谳之则为元凶—曾国藩—最具争议的历史近代人物。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血和泪、充满屈辱和悲愤的历史,同时又是一部在屈辱和悲愤中不断清醒、不断理智、不断抗争的历史。

而曾国藩在省视中西方文化、以及对湘军的组件和治理、外交、人生哲学、对子女的教育、诗文造诣、人才观七个方面对中国近代史、甚至现实的影响尤为深远。

一、对待中西方文化(1)曾国藩以理智的心态去审视中西方文化的优长劣短,以务实的学风去思考现实和未来。

他抛弃了“天朝上国”的盲目虚骄之情,把西方列强当做既可学习又须竞争的对手看待。

尽管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定捍卫者,但他对传统文化并非一味盲从。

他不仅对一些前世前人的东西主张取舍,还主张对前世前人的东西进行变更和创新。

并且他还提出经世致用之学而经世之学是由传统文化转向近代文化的桥梁;正是具有经世思想的人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率先接受、传播西方先进文化。

而在对待西方技术文化方面,他把林则徐、魏源等人的“师夷”思想从理论层面付诸实践,发起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达到了“师夷智以造炮制船,尤可期永久之利”的认识水平。

(2)但是,尽管曾国藩提倡经世致用,但他的思想核心始终是保守的程朱理学的“义理”。

这“义理”的核心就是怎样做合乎正统规范的人,怎样维护现存秩序,怎样维护纲常礼教。

评析曾国藩

评析曾国藩


中国近代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洋务运动主要代表人物。在他的指导下,兴办近代
企业:建造中国第一艘轮船,开启近代制造业的先 河;建立新式海陆军;创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 主要是翻译、工艺、军事学堂,不仅奠定了近代中 国科技基础,而且极大地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安 排第一批赴美留学生,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栋梁之材, 中国“铁路之父”詹天佑……
总结
功>过
曾即使他在有些地方做的过了头,但是总的来 说,他使得将要倾覆的晚清出现了“中兴”时 期。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化的风云人物,是中国近代 现代化建设的开拓者
评析曾国藩
第一小组
人物简介

曾国藩

初名子城(后改为“国藩”,即暗 寓“为国藩篱”之意),字伯涵, 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 沙府湘乡县人。晚清重臣,湘军的 创立者和统帅者。清朝军事家、理 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 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官至两 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 ,封一等毅勇侯。与左宗棠、胡林 翼、彭玉麟被史学界称为“中兴四大 名臣”。
对于曾国藩,世人褒贬不一
有人称曾国藩为“中兴勋臣冠” 有人骂曾国藩为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 有人说曾国藩“誉之则为圣相,谳之则
为元凶”
曾国藩 功 过

“曾剃头”
曾国藩俨然一副读书人的形象:“貌之过人者,眼作
三角形,常如欲睡,身材仅中人,步行极厚重,言语 迟缓。”但在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上,却是一副凶神恶 煞的杀人魔鬼形象。湘军攻陷安庆后,在不到半天的 时间里,就杀死了一万多名太平军战士。曾国荃怕到 阴曹地府受到惩罚,曾写信给曾国藩,流露出后悔之 意。曾国藩立即回信说:“你现已带兵,自然要以杀 贼为志,何故后悔杀人多?”可见曾国藩残忍嗜杀事业)、立德(成为世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史人物鉴赏

论曾国藩
系别: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
班级:B10521班
学号:20104052125
姓名:刘冲
论曾国藩
曾国藩简介: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谥文正,汉族,湖南省长沙府
湘乡县人。

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

清朝军事家、理学家、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

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

主要事迹:镇压太平天国,攻克天京
著作:《曾国藩家书》,《冰鉴》,《曾国藩从政为官方略》,《求阙斋文集》、《诗
集》、《读书录》、《日记》、《奏议》、《家书》、《家调》及《经史百家杂钞》、《十八家诗钞》等。

不下百数十卷,名曰《曾文正公全集》,传于世。

另著有《为学之道》、《五箴》等著作
关键词:太平天国,晚清‚第一名臣‛
曾国藩历来是被很多人极力推崇,又被很多人所唾骂。

越是有争议的人物都是很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曾国藩事迹:23岁考取秀才,25岁会试落第,28岁会试中贡士,29岁谒
杜工部祠,31岁入翰林院,33岁升翰林院侍讲,35升翰林学士,37岁升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39岁升礼部侍郎,42岁任江西乡试正考官,44岁任兵部侍郎,50岁任两江总督,并以钦差大臣督办江南军务,51岁督办四省(苏,皖,浙,赣)军务,52岁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54岁大败太平天国,赏加太子太保,一等侯爵,55岁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师剿捻,60岁办理天津教案,62岁卒自幼被视为神童,在朝廷为官官运亨通,从得罪咸丰帝开始,走上历史舞台,无论是洋务运动,镇压太平天国,还是最后的围剿,办理天津教案,他都表现出天才的胆略与智慧,忧国忧民,是中国历史运动与世界近代化运动合流。

历史的步履不管何其艰难,但历史并不是倒退,而是前进。

曾国藩在外事的处理上,表现了能审时度势应付巨变的才能,他坚持民族正义立场,忍辱负重,力保和局,避免了新的战祸,使中国有了一个喘息之机,在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里,进行‘图强求富’的建设。

曾国藩为自己立下课程十二条:
主敬:整齐严肃,清明在躬,如日之升。

静坐:每日不拘何时,静坐四刻,正位凝命,如鼎之镇。

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

读书不二:一书未完,不看他书。

读史:念三史(指《史记》、《汉书》、《后汉书》),每日圈点十页,虽有事不间断。

谨言:刻刻留心,第一工夫。

养气:气藏丹田,无不可对人言之事。

保身:节劳、节欲、节饮食。

日知其所无:每日读书,记录心得语。

有求深意是徇人。

月无忘其所能:每月作诗文数首,以验积理的多寡,养气易溺心丧志。

作字:饭后写字半时。

凡笔墨应酬,当作自己课程。

凡事不待明日,取积愈难清。

夜不出门。

旷功疲神,切戒切戒
(1)曾国藩的治学论道之经曾国藩是清末著名的理学大师,学术造诣
极深。

他说:‚盖真能读书者,良亦贵乎强有力也‛,要有‚旧雨三年精化碧,孤灯五夜眼常青‛的精神。

写字或阳刚之美,‚着力而取险劲之势‛;或阴柔之美,‚着力而得自然之味‛。

文章写作,需在气势上下功夫,‚气能挟理以行,而后虽言理而不灰‛。

要注意详略得当,详人所略,略人所详,而‚知位臵者先后,翦裁之繁简‛,又‚为文家第一要也‛。

为文贵在自辟蹊径,‚文章之道,以气象光明俊伟为最难而可贵‛。

‚清韵不匮,声调铿锵,乃文章第一妙境‛。

(2)曾国藩的持家教子之术通过对家庭成员的八本三致祥教育,曾家培养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好儿女,尽管是侯门大族,100多年来未见有纨绔子弟,这不能不说是曾国藩教育思想的成功。

曾国藩家教理论体系为:以八本为经,以八宝为纬,以四字要诀、三致祥、三不信穿插其中,经纬连贯,脉络相通,形成的一套治家的完整可师的理论体系;这套理论不同中国传统的关于教育后代的核心理念,反对孔孟朱子颜氏等著名家训所一贯坚持的学而优则仕的学说,并付诸实施。

它对当今社会几乎每个家庭所面对的教育困惑问题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3)曾国藩的疆场竞斗之计曾国藩以编练湘军起家,书生治国,镇压
了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

其军事思想内涵极丰,确有过人之处。

他认为,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兵少而国强‛,‚兵愈多,则力愈弱;饷愈多,则国愈贫‛。

主张军政分理,扣负其责。

他购买洋枪、洋炮、洋船,推进中国军队武器的近代。

治军以严明军纪为先,同时着意培养‚合气‛,将士同心,他认为‚将军有死之心,士卒无生之气‛。

选择有四点要求:‚一曰知人善任,二曰善觇敌情,三曰临阵胆实识,四曰营务整齐‛。

曾国藩军事思想中最丰富并值得今人借鉴的是其战略战术。

如‚用兵动如脱兔。

静如处女‛,主客奇正之术,‚扎硬寨,打死仗‛,水师不可顺风进击,善择营地,‚先自治,后制敌‛,深沟高垒,地道攻城之术,水陆配合,以静制动,‚先拔根本,后翦枝叶‛等等。

(4)曾国藩的处世交友之道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

‚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

不可轻取人财‛。

要集思广益,兼听而不失聪。

‚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

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

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薄为妙‛。

‚居官以耐烦为第一要义‛,‚德以满而损,福以骄而减矣‛。

为人须在一‚淡‛字上着意,‚不特富贵功名及身家之顺逆,子姓之旺否悉由天定,即学问德行之成立与否,亦大半关乎天事,一概笑而忘之‛。

‚功不必自己出,名不必自己成‛,‚功成身退,愈急愈好‛。

曾国藩写有格言十二首,基本上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

(5)曾国藩的修身养性之诀曾国藩总结了修身十二款:敬、静坐、早
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不能、作字、夜不出门。

他认为古人修身有四端可效:‚慎独则心泰,主敬则身强,求仁则人悦,
思诚则神钦‛。

曾国藩不信医药,不信僧巫,不信地仙,守笃诚,戒机巧,抱道守真,不慕富贵,‚人生有穷达,知命而无忧。


对曾这种性格的综合评价:曾国藩作为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对‚乾嘉盛
世‛后清王朝的腐败衰落,洞若观火,他说:‚国贫不足患,惟民心涣散,则为患甚大。

‛对于‚士大夫习于忧容苟安‛,‚昌为一种不白不黑、不痛不痒之风‛,‚痛恨次骨‛。

他认为,‚吏治之坏,由于群幕,求吏才以剔幕弊,诚为探源之论‛。

基于此,曾国藩提出,‚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对于那些贪赃枉法、渔民肥已的官吏,一定要予以严惩。

至于关系国运民生的财政经济,曾国藩认为,理财之道,全在酌盈剂虚,脚踏实地,洁已奉公,‚渐求整顿,不在于求取速效‛。

曾国藩将农业提到国家经济中基础性的战略地位,他认为,‚民生以穑事为先,国计以丰年为瑞‛。

他要求‚今日之州县,以重农为第一要务‛。

受两次鸦片战争的冲击,曾国藩对中西邦交有自己的看法,一方面他十分痛恨西方人侵略中国,认为卧榻之旁,岂容他人鼾睡,并反对借师助剿,以借助外国为深愧‛;另一方面又不盲目排外,主张向西方学习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如他说过购买外洋器物……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部分名人对曾国藩的评价
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

李鸿章: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

蔡锷:曾、胡俩公,中兴名臣之铮佼者,其人其事,距今仅半个世纪。

梁启超:岂惟近代,盖有史以来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岂惟我国,抑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也已。

然而文正固非有超群绝伦之天才,在并时诸贤杰中,称最钝拙;其所遭值事会,亦终生在指逆之中;然乃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所成就震古烁今而莫与京者,其一生得力在立志自拔于流俗,而困而知,而勉而行,历百千艰阻而不挫屈,不求近效,铢积寸累,受之以虚,将之以勤,植之以刚,贞之以恒,帅之以诚,勇猛精进,坚苦卓绝。

吾以为曾文正公今而犹壮年,中国必由其手获救。

毛泽东:①予于近人,独服曾文正,观其收拾洪、杨一役,完美无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满乎?②曾国藩是地主阶级最厉害的人物。

蒋介石:辛亥以前,曾阅曾文正全集一书,……民国二年失败以后,再将曾氏之书与胡左诸集,悉心讨究……实不愧为当世之名将。

参考书目:《曾国藩传》、《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曾国藩家书家训》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