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本建议地目地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地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明确哪些治疗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地治疗;哪些治疗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后才能采用地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一、不稳定性心绞痛()地定义和分型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地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个月内新发生地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地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加重级以上并至少达到级(表),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地作用减弱,病程在个月之内.()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个月内.()梗死后心绞痛:指发病后至个月内发生地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地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段暂时性抬高.表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地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分级特点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地体力活动或运动时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二、不稳定性心绞痛地诊断在作出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地诊断应根据心绞痛发作地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和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地准确性.()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段抬高和压低地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地心电图,动态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或段抬高(肢体导联≥,胸导联≥)有诊断意义.若发作时倒置地波呈伪性改变(假正常化),发作后波恢复原倒置状态;或以前心电图正常者近期内出现心前区多导联波深倒,在排除非波性后结合临床也应考虑地诊断.当发作时心电图显示段压低≥但< 时,仍需高度怀疑患本病.() 急性期应避免作任何形式地负荷试验,这些检查宜放在病情稳定后进行.三、不稳定性心绞痛危险度分层表不稳定性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组别心绞痛类型发作时持续肌钙蛋白↓幅度时间或低危初发、恶化劳力型, ≤< 正常险组无静息时发作中危:个月内出现地静息> < 正常或轻度升高险组心绞痛,但内无发作者(多数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而来):梗死后心绞痛高危:内反复发作静息> > 升高险组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注:()陈旧性心肌梗死患者其危险度分层上调一级,若心绞痛是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时,应视为高危险组;()左心室射血分数()<,应视为高危险组;()若心绞痛发作时并发左心功能不全、二尖瓣返流、严重心律失常或低血压(≤),应视为高危险组;()当横向指标不一致时,按危险度高地指标归类.例如:心绞痛类型为低危险组,但心绞痛发作时段压低> ,应归入中危险组四、不稳定性心绞痛地非创伤性检查目地:判断患者病情地严重性及近、远期预后.项目包括踏车、活动平板、运动同位素心肌灌注扫描和药物负荷试验等.、低危险组:病情稳定周以上可考虑行运动试验检查,若诱发心肌缺血地运动量超过级或代谢当量(),可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若低于上述地活动量即诱发心绞痛,则需作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决定是否行介入性治疗或外科手术治疗.、中危和高危险组:在急性期地周内应避免做负荷试验,病情稳定后可考虑行症状限制性运动试验.如果已有心电图地缺血证据,病情稳定,也可直接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非创伤性检查地价值:()决定冠状动脉单支临界性病变是否需要作介入性治疗.()明确缺血相关血管,为血运重建治疗提供依据.()提供有否存活心肌地证据.()作为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后判断有否再狭窄地重要对比资料.五、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具有以下情况时应视为冠状动脉造影地强适应证:()近期内心绞痛反复发作,胸痛持续时间较长,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者可考虑及时行冠状动脉造影,以决定是否急诊介入性治疗或急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原有劳力型心绞痛近期内突然出现休息时频繁发作者.()近期活动耐量明显减低,特别是低于级或者.()梗死后心绞痛.()原有陈旧性心肌梗死,近期出现由非梗塞区缺血所致地劳力型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或充血性心力衰竭.六、不稳定性心绞痛近、远期预后地影响因素个最重要地因素影响地近、远期预后.、心室功能:为最强地独立危险因素,左心功能越差,其预后也越差、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范围: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最具危险性,支冠状动脉病变地危险性大于双支或单支病变,前降支病变地危险性大于右冠状动脉和回旋支病变以及近端病变地危险性大于远端病变地危险性.、年龄因素也是一个独立危险因素,主要与老年人地心脏储备功能和其他重要器官功能降低有密切关系.、合并其他器质性疾病如肾功能衰竭、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未控制地糖尿病和高血压病患者、脑血管病或恶性肿瘤等也可明显影响患者地近、远期预后七、不稳定性心绞痛地药物治疗(一)一般内科治疗急性期卧床休息~天、吸、持续心电监测.对于低危险组患者留观期间未再发生心绞痛,心电图也无缺血改变,无左心衰竭地临床证据,留观~期间未发现有升高,心肌肌钙蛋白或正常,可留观~后出院.对于中危或高危组地患者特别是肌钙蛋白或升高者,住院时间相对延长,内科治疗亦应强化.(二)药物治疗、抗血小板治疗: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急性期剂量应在~之间,可达到快速抑制血小板聚集地作用,天后可改为小剂量即~维持治疗,对于阿司匹林禁忌地患者,可采用噻氯匹定或氯吡格雷()替代治疗,使用时应注意经常检查血象,一旦出现明显白血球或血小板降低应立即停药.、抗凝血酶治疗:静脉肝素治疗一般用于中危和高危险组地患者,常采用先静注肝素,然后以维持静脉滴注,调整肝素剂量使激活地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至对照地~倍(无条件时可监测全血凝固时间或激活地全血凝固时间).静脉肝素治疗~天为宜,后可改为皮下肝素次,再治疗~天.目前已有证据表明低分子量肝素与普通肝素静脉滴注比较, 低分子量肝素在降低患者地心脏事件发生方面有更优或至少相同地疗效,由于后者不需血凝监测、停药无反跳、使用方便,故可采用低分子量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硝酸酯类药物:主要目地是控制心绞痛地发作.·心绞痛发作时应口含硝酸甘油,初次含硝酸甘油地患者以先含片为宜,对于已有含服经验地患者,心绞痛症状严重时也可次含服片.·心绞痛发作时若含片无效,可在~之内追加次,若连续含硝酸甘油~片仍不能控制疼痛症状,需应用强镇痛剂以缓解疼痛,并随即采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地剂量以μ开始,以后每~增加μ,直至症状缓解或收缩压降低,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μ,一旦患者出现头痛或血压降低(< )应迅速减少静脉滴注地剂量.维持静脉滴注地剂量以~μ为宜.对于中危和高危险组地患者,硝酸甘油持续静脉滴注~即可,以免产生耐药性而降低疗效.·常用地口服硝酸酯类药物为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硝酸异山梨酯作用地持续时间为~,故以每日~次口服为妥,对劳力型心绞痛患者应集中在白天给药.单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日次给药.若白天和夜间或清晨均有心绞痛发作者,硝酸异山梨酯可采用每给药次,但宜短期治疗以避免耐药性.对于频繁发作地患者口服硝酸异山梨酯短效药物地疗效常优于服用单硝类地长效药物.硝酸异山梨酯地使用剂量可以从次开始,当症状控制不满意时可逐渐加大剂量,一般不超过次,只要患者心绞痛发作时口含硝酸甘油有效,即是增加硝酸异山梨酯剂量地指征,若患者反复口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症状,常提示患者有极为严重地冠状动脉阻塞病变,此时即使加大硝酸异山梨酯剂量也不一定能取得良好效果..β受体阻滞剂:对患者控制心绞痛症状以及改善其近、远期预后均有好处,除有禁忌证如肺水肿、未稳定地左心衰竭、支气管哮喘、低血压(≤)、严重窦性心动过缓或二、三度房室传导阻滞者,主张常规服用.首选具有心脏选择性地药物,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和比索洛尔等.除少数症状严重者可采用静脉推注β受体阻滞剂外,一般主张直接口服给药.剂量应个体化,根据症状、心率及血压情况调整剂量.阿替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日次,美托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日次或每日次,比索洛尔常用剂量为~每日次,不伴有劳力型心绞痛地变异性心绞痛不主张使用.、钙拮抗剂:以控制心肌缺血地发作为主要目地.·硝苯地平对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有独到地效果,故为变异性心绞痛地首选用药,一般剂量为~每次,若仍不能有效控制变异性心绞痛地发作还可与地尔硫卓合用,以产生更强地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地作用,当病情稳定后可改为缓释和控释制剂.·短效二氢吡啶类药物也可用于治疗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但应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该类药物地不利方面是加重左心功能不全,造成低血压和反射性心率加快,所以使用时需注意了解左心功能情况.·另一类钙拮抗剂地尔硫卓,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地作用,故较硝苯地平更常用于控制心绞痛发作.一般使用剂量为~每日次或每日次.该药可与硝酸酯类合用,亦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合用,但与后者合用时需密切注意心率和心功能变化,对已有窦性心动过缓和左心功能不全地患者,应禁用此药.·对于一些心绞痛反复发作,静脉滴注硝酸甘油不能控制地患者,也可试用地尔硫卓短期静脉滴注,使用方法为~μ**,可持续静滴~,在静滴过程中需密切观察心率、血压地变化,如静息心率低于次,应减少剂量或停用.·维拉帕米一般不能与β受体阻滞剂配伍,多用于心绞痛合并支气管哮喘不能使用β受体阻滞剂地患者.·总之对于严重患者常需联合应用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钙拮抗剂.、溶血栓治疗:国际多中心大样本地临床试验()业已证明采用地溶栓方法治疗反而有增加发生率地倾向,故已不主张采用.至于小剂量尿激酶与充分抗血小板和抗凝血酶治疗相结合是否对有益,仍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八、不稳定性心绞痛地介入性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在高危险组患者中如果存在以下情况之一则应考虑行紧急介入性治疗或:()虽经内科加强治疗,心绞痛仍反复发作.()心绞痛发作时间明显延长超过,药物治疗不能有效缓解上述缺血发作.()心绞痛发作时伴有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如出现低血压、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或伴有严重心律紊乱等.地紧急介入性治疗地风险一般高于择期介入性治疗,故在决定之前应仔细权衡.紧急介入性治疗地主要目标是以迅速开通“罪犯”病变地血管,恢复其远端血流为原则,对于多支病变地患者,可以不必一次完成全部地血管重建,如果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患者为左冠状动脉主干病变或弥漫性狭窄病变不适宜介入性治疗时,则应选择急诊.对于血液动力学不稳定地患者最好同时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力求稳定高危患者地血液动力学.除以上少数患者外,大多数患者地介入性治疗宜放在病情稳定至少后进行.九、不稳定性心绞痛出院后地治疗方案患者出院后仍需定期门诊随诊.低危险组地患者~个月随访次,中、高危险组地患者无论是否行介入性治疗都应个月随访次,如果病情无变化,随访半年即可.患者出院后仍需继续服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和一些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不主张突然减药或停药.对于已作了介入性治疗或者,术后可酌情减少血管扩张剂或β受体阻滞剂地使用量.在冠心病地二级预防中阿司匹林和降胆固醇治疗是最重要地.作为预防用药阿司匹林宜采用小剂量,每日~即可.降低胆固醇地治疗应参照国内降血脂治疗地建议,即血清胆固醇> ()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均应服他汀类降胆固醇药物,并达到有效治疗地目标.血浆甘油三酯> ()地冠心病患者一般也需要服降低甘油三酯地药物.其他二级预防地措施包括向患者宣教戒烟、治疗高血压和糖尿病、控制危险因素、改变不良地生活方式、合理安排膳食、适度增加活动量、减少体重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1.控制心绞痛发作(1)硝酸酯类①硝酸甘油:初次含硝酸甘油的患者以先含0.5mg为宜。
对于已有含服经验的患者,心绞痛发作时若含0.5mg无效,可在3~5分钟追加1次,若连续含硝酸甘油1.5~2.0mg仍不能控制疼痛症状,需应用强镇痛药以缓解疼痛,并随即采用硝酸甘油或硝酸异山梨酯静脉滴注,硝酸甘油的剂量以5g/min开始,以后每5~10min 增加5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收拾压降低10mmHg,最高剂量一般不超过80~100g/min,维持静脉滴注的剂量以10~30g/min为宜。
②口服硝酸酯类药物:常用药物有硝酸异山梨酯(消心痛)和5-单硝酸异山梨酯。
硝酸异山梨酯:1次/6小时,剂量可以从10mg/次开始,当症状控制不满足时可逐渐加大剂量,一般不超过40mg/次。
5-单硝酸异山梨酯:2次/日。
(2)受体阻滞药:首选具有心脏选择性的药物,一般主张直接口服给药,剂量应个体化,根据症状、心率及血压情况调整剂量。
阿托洛尔:12.5~25mg,2次/日,美托洛尔:25~50mg,2(或3)次/日,比索洛尔:5~10mg,1次/日。
(3)钙拮抗药:通过扩张外周血管和解除冠状动脉痉挛而缓解心绞痛,也能改善心室舒张功能和心室顺应性。
非二氢吡啶类有减慢心率和减慢房室传导作用。
常用药物有两类:①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硝苯地平对缓解冠状动脉痉挛有独到的效果,故为变异性心绞痛的首选用药,一般剂量为10~20mg,1次/6小时。
对合并高血压病者,应与受体阻滞药合用。
②非二氢吡啶类钙拮抗药:地尔硫卓有减慢心率、降低心肌收缩力的作用,故较硝苯地平更常用于控制心绞痛发作。
一般使用剂量为30~60mg,3(或4)次/日。
2.抗血小板治疗(1)阿司匹林:为首选药物。
急性期剂量应在150~300mg/d,3d后可改为小剂量即50~150mg/d维持治疗。
(2)氯吡格雷:对于存在阿司匹林禁忌症的患者,可采用氯吡格雷替代治疗,使用时应注重经常检查血象,一旦出现白细胞或血小板降低应立即停药。
不稳定心绞痛的药物治疗策略研究
23 全部患者 均给予 充分 的硝酸盐 扩冠 ,p 阻滞剂 减低 氧耗 , . 一 阿 司匹林抗 血小板及 他 丁类药 物治疗 。初 诊一 月 内每周 复查 .
并根据治疗效果调整药物剂量 。最大硝酸盐剂量达到 5单硝 10 改善 A S的预后 ,降低 急性心血管事件 的发生率 。阿司匹林在 2 C m/ S日,最大 p 阻滞剂达倍他乐 克 2 0m 一 0 日。他丁药物最 大剂 冠心病 防治 中的作 用 己为 大量 的研 究证实 。试 验更 明确 的证 实 量为舒 降之 8 / 0mS日。 其 在 A S治 疗 中的效益 。近年有关氯 毗格 雷的研究显示这种 抗 C
周 .劳力 心绞痛 C S C C分级下 调 l 以上的 5 级 8例 .占 6 %。自 0 入选标 准全 部患者按 照我 国不 稳定心绞痛 专题 组的诊 断标 发心绞痛 消失者 2 例 。治疗 1月后 劳力心绞痛 C S 1 C C分级下调 准及诊 断过程进行诊 断和危 险分层 。患者因各种原 因不愿 或不 2级 以上 的 8 例 ,占 8 %。6 1 4 3例 自发心 绞痛 消失 。一月 内仅 2
心绞 痛 ,餐后心 绞痛时要 及时就诊 。无上述情 况每周 复诊直至 栓导致 冠脉狭窄;()冠状 动脉局 限性 痉挛 导致动力性 阻塞 ;f) 2 3
病情稳定 。
冠状 动脉进行性 狭窄 。不稳定 心绞痛 的治疗 策略 .是 近年心血 管领 域研究 的热 点 问题 。A S的药物治疗有 了长足 的进 步和发 C 展 ,大量的 临床 循证 医学研究证 实 ,充分 的药物治疗可 以显著
组 临床心综 合症 。主要包括 初发劳力 心绞痛 、恶化 劳力心 绞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分层 指导病人 的饮食 和活动 ,严格 要求患者戒 烟 。并 明确告 知 痛 、静息心绞痛 、梗死后心绞痛 、变异性心绞痛 5 临床亚型 。 种 病人 在 当前药物 治疗 的情 况下 出现 夜间 自发心 绞痛 ,清晨 自发 其 主要发 病机 制包括 ( )动 脉粥样 硬化斑破裂形成非阻赛性血 1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目的:观察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特征与治疗方法。
方法:将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对照组32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治疗。
结果:治疗组的临床疗效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两组都无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倍他乐克对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的患者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倍他乐克;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种临床症状,治疗不及时或不当,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机理比较复杂,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及血小板聚集起重要作用。
动脉粥样斑块活动、非完全性堵塞性血栓形成在UAP的发生中最为常见。
2007年4月-2009年4月,我们采用多种药物结合疗法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2例,疗效较好。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2007年4月-2009年4月将我院住院符合WHO制定的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的64例不稳定型心绞痛合并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
排除合并肝、肾等严重疾病,精神病,变异性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及重度心律失常患者。
治疗组32例:男20例,女12例,平均年龄54.5岁;对照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平均年龄53.9岁,两组年龄、心绞痛类型、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入选后,2组常规使用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钙、硝酸脂类、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及他汀类药物。
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倍他乐克口服治疗,1次100 mg,2次/d。
用药期间记录心绞痛发作情况、心电图ST段变化及药物的不良反应。
症状明显缓解后在7~10 d内逐步撤除药物。
1.3 疗效评价标准显效:疼痛消失或基本消失,心电图大致正常或正常;有效:疼痛发作次数、程度及持续时间明显减轻,心电图s-T段降低,或回升0.5 mV以上而未达正常水平;无效:疼痛变化不明显或加重,心电图无变化。
三联抗栓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参 考 文 献
故肝素治疗不稳定 心绞痛 是可行 的。但应用要科学 规范 , 监测 A m 为正 常 的 15~ . 安 全有 效 . 2 0倍
而且需要静脉持续 点滴 。胡大一认为 同内过去不少
医院用普通肝 素皮 下注射 治疗 s 不 抬高 的急性 T段
冠脉综合征 的疗 效 不确切 、 不可靠 。所 以近 年来 肝
P <0 0 . 5。
2 4 不 良反应 .
治疗组 中有 7例 (5 ) 下 注射 1% 皮
12 方 法 .
所有 病例人 院后常规 口服硝 酸酯类 、 8
处皮肤有瘀点瘀 斑 . 无其 它出血现象 。
3 讨 论
受体 阻滞 剂 、 钙通道拮抗 剂 、 司匹林 。治疗 组在常 阿 规治疗 的基础 上 . 司 匹林 口服 量首 剂 不低 于 10 阿 5 m . g 以后 10~10m / ; 0 5 gd 噻氯 匹 啶 ( 片含 噻氯 匹 每 啶 0 2 )0 2 次/日。低分子肝素 ( . 5g ..5g1 商品名速
维普资讯
迭 医堂 堂塑
旦笙垫鲞笙 塑 旦 』
( n f i h eil 。ee , n20 .o 2 .。 』 aoBn o Md aclg)J . 5Vl 8N. ! J z u c l u 0 3
三联 抗 栓 药物 治 疗 不 稳定 型 心 绞 痛
1 资 料 和 方 法
14 统 计学处理 .
用 检验
2 结 果
率 的 比较用 检 验 , 值 比较 均
2 1 心绞痛 缓解 率 .
观察组 4 7例 , 显效 2 1例 . 有
效2 3例 。 无效 3例 , 总有 效率 为 9 .2 : 3 6 % 而对 照组 3 7例 , 显效 1 , 0例 有效 1 。 效 1 。 5例 无 2例 总有效 率
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
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目的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长期疗效观察。
方法入选我院2015年8月至2016年7月我科住院期间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36例,随机分成尼可地尔治疗组46例,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治疗对照组48例,对照组42例。
对三组患者均采用β受体阻滞药、抗血小板集聚药以及钙拮抗药等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常规药物进行治疗。
另外,对于存在危险因素的患者,要为其提供降糖、降压与降低血脂药物治疗。
对于尼可地尔组患者要对其应用尼可地尔药物治疗,5 mg/次,每日三次,连用4个月;尼可地尔联合治疗组给予尼可地尔5 mg/次,每日三次,通心络胶囊3粒/次,每日三次,对照组不加尼可地尔及通心络胶囊。
每间隔2周分别于比较三组心绞痛发作次数及心电图ST-T变化。
严重冠脉事件,包括急性心肌梗死、猝死。
结果三组间比较,联合治疗组优于尼可地尔治疗,尼可地尔治疗组优于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尼可地尔较能明显改善不稳定性心绞痛症状,能明显改善心电图有缺血表现,而且尼可地尔联合通心络胶囊能更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心电图缺血表现,疗效确切,值得长期应用。
标签:尼可地尔;通心络胶囊;不稳定性心绞痛作为一种临床心绞痛综合征,不稳定性心绞痛主要是介于稳定性心绞痛以及急性心肌梗死(AMI)二者之间。
此疾病包括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主要指的是患者患有心绞痛疾病的时间在两个月之内;(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患者的病情突然发生加重,其胸部疼痛反复发作,并且发病持续时间越来越长。
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大大降低。
根据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可以判定此类型的心绞痛加重级别在1级以上,而且要在III级或III级以上。
为患者使用硝酸甘油进行治疗,治疗效果并不显著,并且患者的发病时间在60 d以内;(3)静息心绞痛:患者在安静或者是休息的状态中发生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的治疗进展
6 东 菱克栓酶
东菱克栓酶是一种 巴曲酶制剂, 具有较强的溶栓.改善
徽循环 的药物 林凡报道 u ^患者 3 例 .栗 用东菱克栓酶 治 0 疗.第 1天 1B ,第 3天、第 5天各 5 u 疗程 2B 0u B .1 0 u每 次加 入生理盐水 l0 tl 时静滂完毕. O m 小 用药前停用抗凝剂 . 溶栓剂和血小扳抑制剂.结果 u ^总缓解率 9 . % 3 3 ,心电图改 善 8 ,未见副作用 ,同时观 察到对 u A的远期疗效亦佳 。
维普资讯
中 华 临床 医 药 2 0 0 2年 第 3卷 第 6期 J u n l f Chn s Cl i l Me iie 2 0 , o. , N 6 o ra o iee ic na dc , 0 2 V 13 n 0
.
.5 3
缓解心绞痛 。维生素 C属抗氧化剂,能对抗再瘫注损伤和 自
由基产生 .可预防心肌坏死和氧化应激 。大剂量维生素 C可 使组织 内 c.P含量增多 ,减 少血小扳聚积 。 b M 4 低 分子肝 素 张学功 报道低分子肝素钙治疗 u .观察组 2 ^ 2例用低 分子肝素钙 0 3 g . m ,皮 下注射 ,1日 2次.连续 应用 3天 后 改为 1日 1 次.用 4天 .其余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 1 例 . 6 硝酸甘油 1 ̄ + .% 0 g O 9 氯化钠 2 0 1静脉滴洼 .1日 1 .共 5 ̄ 次 7 天, 口肪 痛 定 4  ̄ / .阿斯匹林 1 0 gd 0gd 0 ̄ / .结果总有效
1 一般治疗
日 1次口服 ,用药 1 O天t对照组应用硝酸甘油 5 g 5 葡萄 m +% 糖 20 r 5m ,静脉滴注,用药 1一 4天 。治疗前后描记心 电图, O1 结果观察组 3 4例, 显效 2 例 ( 18 ) 好转 1 1 6 % , 0例 (9 4 ) 2.% . 无效 3例 ( .% ,总有效率 ( 1 2 ) 对照 组显效 9例 88 ) 9 .% (57 ) 2 . % .好转 1 3例 ( 7 1 ) 3 .% .无 效 1 3例 ( 7 1 ) 3 . % ,总有 效率 6 . % 2 8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 <. 1 低分子肝素是通 PO0 ) 过较 强的抗 x a活性来达到抗凝效果的.其抗 x a活性 T / 12 长 .是普通肝素的 2 3倍,同时具有一定的溶栓作用,可促 — 进 侧支循环 的形 成. 并有轻度扩血管作用 。 出血的危 险性低,
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治疗
病因
➢ 寒邪内侵 ➢ 饮食不当 ➢ 情志失调 ➢ 年迈体虚
病机
心
可 涉 及
肝、脾、肾
本虚
相相 互兼 转为 化病
标实
气虚 阳虚
气阴两虚
血瘀 寒凝 痰浊 气滞
临床分型与治疗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 病种“胸痹心痛”验证方案
分型
发作期
缓解期
寒凝血瘀 气滞血瘀 气虚血瘀 气阴两虚、心血瘀阻 痰阻血瘀 热毒血瘀
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危险度分层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0;28(6):410
低危险组
心绞痛类型
初发、恶化劳力型,无静息 时发作
发作时 ST↓ 幅 度
≤1mm
持续 时间
<20min
肌钙蛋 白T或I
正常
中危险组 高危险组
A:1个月内出现的静息心 绞 痛 , 但 48h 内 无 发 作 者 (多数由劳力型心绞痛进展 而来) B:梗死后心绞痛
缓解期的治疗
气滞血瘀
主症:胸闷胸痛,时痛时止,窜行左右,疼痛多与 情绪因素有关,伴有胁胀,喜叹息,舌暗或紫暗、 苔白,脉弦。 治法:行气活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 桃仁10g、红花10g、川芎12g、赤芍10g、当归 15g、柴胡8g、牛膝10g、枳壳10g、地龙8g。
缓解期的治疗
热毒血瘀
主症:胸痛发作频繁、加重,口干口苦,口气浊臭, 烦热,大便秘结,舌紫暗或暗红,苔黄厚腻,脉弦 滑或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方药:冠心Ⅱ号方加减: 丹参30g、赤芍15g、川芎15g、红花10g、虎杖 10g、黄连10g、毛冬青15g、生地15g。
缓解期的治疗
痰阻血瘀
主症:胸脘痞闷如窒而痛,或痛引肩背,气短,肢 体沉重,形体肥胖痰多,纳呆恶心,舌暗苔浊腻, 脉弦滑。 治法:通阳泄浊,活血化瘀 方药:瓜蒌薤白半夏汤合桃红四物汤加减: 瓜蒌30g、薤白30g、半夏12g、桃仁15g、红花 12g、川芎15g、赤芍15g、当归15g、生地15g。
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
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分析目的观察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分析。
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44例和常规治疗34例,曲美他嗪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片(1片/d,3次/d,连续服用1~3个月)。
结果治疗15 d后,曲美他嗪片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95.5%:79.4%,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特殊不适。
结论曲美他嗪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较好。
标签:不稳定型心绞痛;曲美他嗪片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一种冠心病的急性心脏事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介于慢性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中间临床综合征[1]。
表现为自发型心绞痛(休息时发作)、劳力型心绞痛、初发型心绞痛(1个月内新近发生)。
笔者选择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应用曲美他嗪进行治疗,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2009年4月~2010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标准,将其随机分为曲美他嗪组44例和对照组34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病例排除标准(1)近3个月内曾出现过颅内出血者;(2)近1年内曾发生过消化道出血者;(3)近3个月内有过手术经历及受过外伤者;(4)凝血功能障存在异常者。
1.3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2],如硝酸甘油针加用β受体阻滞剂、ACE 制剂加低分子肝素针加波立维片加拜阿司匹林片。
曲美他嗪(1片/d,3次/d)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连续服用1~3个月。
1.4临床疗效评定标准显效:(1)劳力型心绞痛改善大于Ⅱ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大致正常或正常;(2)初发型心绞痛或自发型心绞痛得到完全控制,静息状态下心电图大致正常或正常。
好转:(1)劳力型心绞痛改善Ⅰ级,静息状态下压低的ST段恢复0.5 mm以上,但恢复程度未达到正常标准,T波由低平变为直立或变浅25%以上;(2)初发型心绞痛或自发型心绞痛患者发作次数较治疗前减少,心电图有所好转。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
1361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卢英红山东省青岛市海慈医疗集团中医心内科(266033)摘要: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
方法5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用肠溶阿斯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倍他乐克和低分子肝素钙行基础治疗。
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缓慢静脉滴注,疗程均为14天。
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均能得到明显改善,但治疗组的有效率可为88%,与对照组的72%相比,两组存在显着差异(P<0.05)。
两组治疗前后血尿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无明显变化,治疗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
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显着,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中西医结合疗法;丹红注射液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组心肌缺血性综合征,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对改善其预后有着重要的价值。
本组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2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并与对照组比较,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1.1一般资料50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均按照国际心脏病学会和协会及W H O临床命名标准化联合专题组《关于缺血性心脏病的命名及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心肌酶、心脏B超等排除A M I及其它心脏病。
其中男24例,女26例,年龄44~74岁,平均55岁;全部患者均有胸闷、心前区疼痛等典型心绞痛表现,发作时心电图有ST段、T波改变。
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两组间年龄、性别、病情严重程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两组均用肠溶阿司匹林100m g,每天1次,单硝酸异山梨酯20m g,每日2次,倍他乐克25~50m g,每日2次,低分子肝素钠0.4m l,每日12小时1次,皮下注射。
治疗组在上述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30m l加入5%葡萄糖液500m l,缓慢静脉滴注,1次/d。
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对比研究
不稳定型心绞痛采用丹红注射液与硝酸异山梨酯治疗的对比研究目的:观察探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丹红注射液与硝酸异山梨酯的临床疗效。
方法:随机将65例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静脉注射丹红注射液,30 ml/次,1次/d;对照组采用硝酸异山梨酯口服,10 mg/次,3次/d,疗程均为3周。
治疗前后均检测所有患者的血压、心率,并进行心电图检查及记录副作用的发生情况。
结果:两组心绞痛症状缓解有效率分别为78.79%和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电图ST-T改善有效率分别为75.76%和53.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缓解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方面丹红注射液优于硝酸异山梨酯,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较为安全和理想的药物之一。
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是临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严重的威胁,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方式的改变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本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1]。
由于硝酸异山梨酯容易产生耐药性,并且存在较大的副作用,患者往往难以长期耐受。
本院对2010年3月-2012年3月收治的6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别采取丹红注射液和硝酸异山梨酯治疗3周,对其疗效进行对比,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3月-2012年3月门诊及病房收治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5例,所有患者均符合关于UAP的诊断标准[2]。
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观察组33例,其中男20例,女13例,年龄45~78岁,平均(55.27±4.72)岁,病程1.5~11年,平均(3.42±1.06)年。
对照组32例,其中男19例,女13例,年龄44~77岁,平均(55.89±4.32)岁,病程1~10年,平均(3.15±1.11)年。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经过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
VS
地尔硫卓组
地尔硫卓治疗后的心电图指标也有所改善 ,但改善程度略逊于尼可地尔组。
心绞痛发作频率与持续时间
尼可地尔组
尼可地尔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明显减少 ,持续时间也缩短。
地尔硫卓组
地尔硫卓治疗后的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 间也有所减少,但与尼可地尔组相比效果稍 逊。
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尼可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尔组
尼可地尔治疗的患者中,部分患者出现头痛 、头晕等不良反应,但总体发生率较低。
心绞痛缓解情况
总结词
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均能显著缓解 患者的心绞痛症状。
详细描述
根据患者自我感觉和医生评估,尼可地尔组与地尔硫卓 组的心绞痛症状均得到有效缓解,且两组之间的缓解程 度无显著差异。
不良反应发生率
总结词
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不良反应 发生率均较低。
详细描述
需要更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对照试 验来验证本研究结论,并进一步探索 尼可地尔和地尔硫卓在不稳定型心绞 痛治疗中的最佳应用。
07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1
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在治疗不 稳定型心绞痛方面的疗效对比
研究,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8年,第36卷,第1期。
参考文献2
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对不稳定型心 绞痛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中国心 血管杂志,2010年,第15卷,第3 期。
参考文献3
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使用尼可地尔 与地尔硫卓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估,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2年,第40 卷,第8期。
THANKS
感谢观看
尼可地尔与地尔硫卓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的疗效观察
汇报人: 日期:
不稳定心绞痛中物中西药物治疗
的发生 ,降低冠心病死亡率。 不稳定心绞痛 的西药治 疗
发朝亡 ”一说与 不稳定心绞痛 面 的茎叶 ,可广泛 摄取废 物利
发展成 为急性心肌梗塞 ,甚至 用配合 白芍活 血止痛作 用 ,经
常用 的抗 心绞 痛 西药有抗 猝死 的表现相符 。心绞痛 中医 临床试用十余年 有满意 的效果。
心肌缺血 药物 ( 酸甘 油 类制 辨证 分型不外乎气虚血瘀 ,气 硝 剂 ,心 痛定 , p 一阻滞 剂等 ] 滞血瘀 ,心 阳不振 ,阳虚血瘀
维普资讯
区
{
l E H DP ARM & HE T M ALH
不 定 心 的药 疗 稽 绞 中 物 痛西治
北 京同仁医院 李清朗教 授
冠 心病 的患病 率近 十 年来 抗血 小板聚集 药物 ( 阿 有 明显的升 高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势 ,主要 由我 司 匹林 .噻 氯 吡啶等 ) 国人 口年龄 结构 老年 化 ( 超过 目前 约有 1 3亿 人 口 ) ,血 压 治疗 心绞痛药物的 各 有 其 特 点 ,但
心绞 痛是 指介于 稳定 性 心绞痛 有实际疗 效及基础 理论 的基础 定 影 响 ,近年来 又有 冠心丹参
与急 性 心肌梗塞 之间 的一 组 临 值得今 后 大力 推广 应用 。 滴 丸制剂 , 其成 份有丹参 , 还加
降香有理气 , 芳香开窍 床心绞痛综 合征 , 病情较重 , 心 不稳 定心绞 痛的中医药物治疗 有降香 , 绞痛发作频繁 , 不易缓解 , 且极
冠 心病 心 绞 痛 属 于 中 医 作用 ,符合 中医理论 气血养虚 ,
胸痹 ” 心痛”的范畴 , 作 气行血行 , 、“ 发 气滞血瘀 , 血不通则 易发展为急性心肌梗塞 , 至猝 “ 甚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20210110160543)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本建议得目得就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与有效治疗得一些基本原则•这些原则包括:明确哪些治疗就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得治疗;哪些治疗就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后才能采用得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得定义与分型UA就是指介于稳泄性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 )之间得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得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血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得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 I 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 I I级(表1),硝酸甘油缓解症状得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汕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得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得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表1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得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级特点I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得体力活动或运动时II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疋或情绪波动后活动III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疋时IV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二、不稳定性心绞痛得诊断在作岀UA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1)UA得诊断应根据心绞痛发作得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与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提髙诊断得准确性。
治疗心绞痛的药物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有关意见,将心绞痛分型如下:1.稳定型心绞痛最常见,多在体力活动时发病。
2.不稳定型心绞痛包括初发型、恶化型及自发性心绞痛,有可能发展为心肌梗塞或猝死,也可逐渐恢复为稳定型心绞痛。
3.变异型心绞痛为冠状动脉痉挛所诱发。
属于自发性心绞痛,休息时也可发病。
心肌暂时性缺血缺氧是由于血和氧的供需失去平衡所致。
现已明确心肌对氧的需求增加和冠状动脉痉挛二方面是心绞痛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机制。
心肌的氧供应决定于动、静脉的氧张力差及冠状动脉的血流量。
正常情况下心肌细胞摄取血液氧含量65%~75%,已接近于最大量,如再需增加氧的供应,已难以从血中更多地摄取氧,只能通过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来提供,而后者又取决于冠状动脉阻力、灌流压、侧枝循环及舒张时间等因素。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系统的小动脉阻力对冠状动脉流量起着重要作用,出现粥样硬化后,狭窄区以下的小动脉因缺氧而舒张,此时较大的心外膜血管则对冠状动脉流量起主要作用。
心肌对氧的需求约为8~10ml/100g心肌/分,决定氧耗的主要因素是心肌的基本代谢,心室壁肌张力,分钟射血时间,心率和收缩性。
其中,基本代谢的氧耗用于细胞膜转运功能及合成蛋白质,它较为稳定,少受药物影响;室壁肌张力则影响较大,它与心室容积和心室腔内压力成正比,张力愈高耗氧愈多;分钟射血时间是每搏射血时间与心率的乘积,射血时室壁肌张力最高,所以,射血时间愈久,耗氧愈多;收缩性的强弱也明显影响氧耗,强时耗氧多,反之耗量少。
由于测定心肌实际耗氧量较为困难,临床上将影响耗氧量的主要因素简化为“三项乘积”(收缩压×心率×左心室射血时间)或“二项乘积”(收缩压×心率)作为粗略估计心肌耗氧量的指标。
由上可见,药物可通过舒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或促进侧枝循环的形成而增加冠状动脉供血。
药物也可通过舒张静脉,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舒张外周小动脉、降低血压,减轻后负荷;降低室壁肌张力;减慢心率及降低收缩性等作用而降低心肌对氧的需求。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
不稳定性心绞痛诊断和治疗指南本建议的目的是为临床医师提供正确诊断和有效治疗的一些基本原则。
这些原则包括:明确哪些治疗是经临床验证有效应常规采用的治疗;哪些治疗是有限定条件,非常规使用,需经临床医师研判后才能采用的治疗;哪些治疗已被临床研究证实为无效甚至有害。
一、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定义和分型UA是指介于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一组临床心绞痛综合征,其中包括如下亚型:(1)初发劳力型心绞痛:病程在2个月内新发生的心绞痛(从无心绞痛或有心绞痛病史但在近半年内未发作过心绞痛)。
(2)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病情突然加重,表现为胸痛发作次数增加,持续时间延长,诱发心绞痛的活动阈值明显减低,按加拿大心脏病学会劳力型心绞痛分级(CCSC I-IV)加重1级以上并至少达到III级(表1),硝酸甘油缓解症状的作用减弱,病程在2个月之内。
(3)静息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休息或安静状态,发作持续时间相对较长,含硝酸甘油效果欠佳,病程在1个月内。
(4)梗死后心绞痛:指AMI发病24 h后至1个月内发生的心绞痛。
(5)变异型心绞痛:休息或一般活动时发生的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显示ST段暂时性抬高。
表1加拿大心脏病学会的劳力型心绞痛分级标准(CCSC)分级特点I级一般日常活动例如走路、登楼不引起心绞痛,心绞痛发生在剧烈、速度快或长时间的体力活动或运动时II级日常活动轻度受限。
心绞痛发生在快步行走、登楼、餐后行走、冷空气中行走、逆风行走或情绪波动后活动III级日常活动明显受限,心绞痛发生在平路一般速度行走时IV级轻微活动即可诱发心绞痛,患者不能作任何体力活动,但休息时无心绞痛发作二、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诊断在作出UA诊断之前需注意以下几点:(1)UA的诊断应根据心绞痛发作的性质、特点、发作时体征和发作时心电图改变以及冠心病危险因素等,结合临床综合判断,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2)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ST段抬高和压低的动态变化最具诊断价值,应及时记录发作时和症状缓解后的心电图,动态ST段水平型或下斜型压低≥1 mm或ST段抬高(肢体导联≥1 mm,胸导联≥2 mm)有诊断意义。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概述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指冠状动脉疾病患者在静息状态下,其胸痛加重、发生频率增加或发生时间延长的症状表现。
它是一种低血供引起的急性冠脉综合症,包括不稳定性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旨在尽快缓解症状、控制疾病进展,并预防心肌梗死和死亡。
随着医疗技术和药物治疗的不断进步,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发展也越来越成熟。
本文将介绍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包括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其他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1. 甘露醇甘露醇是一种渗透性利尿剂,通过调节细胞内外液平衡,降低血液的粘稠度,改善血管通透性,从而减少心肌缺血和损伤。
甘露醇可减轻心肌梗死的症状并改善远期预后。
2. β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可以减少心率、降低心脏的氧耗和降压,从而减轻症状、减少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还可以预防再灌注损伤和其他并发症。
3. 钙通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可抑制冠脉痉挛和心肌细胞收缩,适用于冠脉痉挛和心绞痛的患者。
目前已经有多种钙通道阻滞剂可以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如地尔硫卓、维拉帕米等。
4. 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凝作用,可以减少血栓的形成和心肌梗死的发生。
阿司匹林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常用剂量为75-325mg/天。
5. 氯吡格雷氯吡格雷也是一种抗血小板药物,与阿司匹林结合使用可以进一步降低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氯吡格雷可作为一线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常用剂量为75mg/天。
6. 肝素肝素是一种抗凝血药物,通过抑制凝血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形成和扩大,可以减少心肌梗死和死亡的风险。
肝素可以通过皮下注射或静脉注射给药,并可根据患者的血凝指标进行剂量调整。
介入治疗1. 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CABG)CABG是一种经典的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通过移植他人组织或人工材料修复冠脉狭窄或闭塞部位,恢复冠脉血流,并减轻心肌缺血和缺氧。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angin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和猝死之间的一种临床状态。
主要包括有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伴心电图缺血改变和心肌梗死后早期心绞痛。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是缓解症状,改善患者的预后,提高生存质量,本文在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等方面论述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进展,为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
标签: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进展不稳定型心绞痛,UAP,最新指南指出,冠心病分为急性冠脉综合症和慢性冠脉病,而急性冠脉综合症主要包括:不稳定心绞痛、心肌梗死(又分为ST抬高型和非ST抬高型),而不稳定心绞痛又包括既往指南定义的变异性心绞痛、初发心绞痛、恶化性心绞痛、静息心绞痛等等。
UAP分型:为自发性心绞痛;进展性心绞痛(包括初发性心绞痛和恶化型心绞痛);梗死后心绞痛[1-2]。
该文综述近些年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治疗进展。
1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UAP(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者AMI(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常是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破裂出血,使血小板凝聚[3]。
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常应用抗血小板药物,首选阿司匹林治疗,在心绞痛急性期应用300 mg/d,连用3 d,之后维持在75~150 mg/d之间。
如果患者不能应用阿司匹林药物,可选择替代药物噻氯匹定或者氯吡格雷,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检查患者血象,如出现有白血球减少或者血小板减少的现象要立即停药[4]。
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用于治疗难治性不稳定型心绞痛,人嵌合Fab片段abciximab可改善症状,同时,Tirofiban能预防不稳定性心绞痛及非Q波心肌梗死的心脏缺血事件。
2 抗凝血酶药物治疗低分子肝素,分子量4 000~6 000,具有肝素的所有药理作用[5],此外,①低分子肝素的抗因子Ⅹa和抗因子Ⅰa比例增强,不易引起血小板灭活,不易引起出血;②低分子肝素生物利用度高达90%超过30%的普通肝素,且体内存留的时间长,半衰期是普通肝素的2倍以上。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刘领柱;杨景祯;冯寿岐
【期刊名称】《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年(卷),期】2002(011)021
【摘要】不稳定型心绞痛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AMI)之间的状态, 如不及时治疗可发展为AMI, 甚至猝死. 笔者拟就此病的药物治疗作一简述.
【总页数】2页(P2197-2198)
【作者】刘领柱;杨景祯;冯寿岐
【作者单位】河北省大城县中医院急诊科,065900;河北省大城县中医院内
科,065900;河北省大城县中医院内科,0659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
【相关文献】
1.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探讨
2.小剂量尿激酶联合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探讨
3.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及效果观察
4.通脉汤联合阿司匹林、硝酸酯类药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5.温针配合药物治疗心肾阳虚型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药物治疗
【关键词】不稳定型心绞痛;药物治疗
不稳定型心绞痛(UA)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间的心肌缺血综合征,有独特复杂的病理机制和临床预后[1]。
主要诱因有:斑块破裂、出血,诱发局部血小板凝聚,引起冠状动脉不全堵塞;神经源性介导的冠状动脉血管张力增高或内皮功能不全引起冠状动脉收缩;斑块脂质急剧增大引起冠状动脉管腔狭窄加重等。
易发展为心肌梗死或猝死,及时正确处理对延缓和避免严重的心脏事件至关重要。
治疗重点包括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治疗、增加心肌能量产生的治疗和抗血小板黏附聚集和血栓形成等治疗[2]。
1 药物治疗
1.1 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治疗减少心肌耗氧、增加心肌供氧是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关键。
心肌耗氧由心肌收缩力、心率、心脏前后负荷所决定。
心肌供氧主要取决于冠状动脉灌注压和冠状动脉阻力,其中又以冠状动脉阻力更为重要。
常用于改善心肌供氧耗氧平衡的治疗用药有以下几种。
1.1.1 硝酸酯类药物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血;降低周围静脉张力,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前负荷、减少心室容积,降低心肌耗氧量。
先用硝酸甘油0.5 mg舌下含服,初次给药不缓解,3~5 min后重复给予0.5 mg,连续含服3次,对仍不缓解,应排除心肌梗死的可能。
以后再用硝酸甘油5~10 μg/min开始静脉滴注,每5~10 min增加5~10 μg/min,直至症状缓解或出现血压明显下降,最
大剂量可达240μg/min,维持2~3 d后改为间断应用硝酸甘油或长效制剂。
停药应逐渐进行,在停药数小时前加用口服硝酸酯类药物。
1.1.2 β受体阻断药β受体阻滞是通过减慢心率、减弱心肌收缩力、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还可对抗儿茶酚胺引起的脂肪分解作用,从而降低血中游离脂肪酸浓度、进一步降低氧消耗、改善心肌血供。
没有禁忌症时,应尽早使用β受体阻滞剂,宜从小剂量开始,缓慢加量,直到最大耐受。
常用药物:普萘洛尔10~20 mg/次,3次/d口服;或美托洛尔1
2.5~50 mg/次,2次/d口服;或阿替洛尔25~100 mg/次,1次/d口服。
1.1.3 钙拮抗药钙拮抗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作用机制是扩张外周血管,降低动脉压,使外周阻力下降,减弱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耗氧量;扩张冠状动脉,解除冠状动脉痉挛,增加心肌供血。
对变异型心绞痛效果较好。
其中硝苯地平可与β受体阻滞剂同服。
近年来实验证明因短效硝苯地平可增加总死亡率和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危险性,因而临床上很少用短效制剂。
可选用长效制剂,如硝苯地平控释剂、氨氯地、地尔硫卓等。
1.1.4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机制是:①扩张小动脉、促进排钠利尿等作用减少心脏前后负荷,从而减少心肌耗氧;②抑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心肌供氧;③抑制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有保护血管内皮、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抑制血管平滑
肌增生、抑制氧自由基、抑制炎性细胞浸润等作用;④通过使缓激肽失活延迟扩张冠状动脉、保护血管内皮功能的作用常用药物为卡托普利, 12.5~25 mg/次口服, 2~3次/d;或依那普利2.5~5 mg/次,2次/d口服;或培哚普利每次4 mg/次, 1次/d口服;或西拉普利2.5 mg/次,2次/d口服;或贝那普利10 mg/d, 1次/d口服;或福辛普利10 mg/次,1次/d口服。
1.2 增加心肌能量产生的治疗游离脂肪酸和葡萄糖是心肌代谢的主要能源。
单用游离脂肪酸作为供能物质,高能磷酸键产生量与氧消耗量的比值约为2.85。
而单用葡萄糖作为供能物质,高能磷酸键产生量与氧消耗量的比值约为3.15。
这说明若产生同样多的高能磷酸键,葡萄糖代谢耗氧要比游离脂肪酸少。
应用药物使葡萄糖代谢增加,游离脂肪酸代谢减少,可使心肌有限供氧得到最经济的应用,从而维护心脏的功能。
曲美他嗪具有促进葡萄糖代谢,抑制游离脂肪酸代谢的作用,是目前最常用的药物。
剂量为20 mg/次,3次/d口服。
1.3 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治疗:调脂药物,特别是他汀类药物可减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内的粥样物质的含量,减少斑块内张力,起到稳定斑块,防止斑块破裂作用,在不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上具有重要价值。
常用药物为普伐他汀, 10 mg/次, 1次/d口服;或辛伐他汀10~20 mg/次,1次/d口服;或氟伐他汀10~40 mg/次,1次/d口服。
1.4 抗血小板药物:鉴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出血、血小板被激活聚,为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的重要发病之一,因此,
应对规使用抗血小板药物,一般选用阿司匹林,急性期300 mg/d、连用3 d、3 d后可减至75~150 mg/d维持。
对阿司林过敏或有禁忌时可用氯吡格雷或噻氯匹啶。
1.5 抗凝药物具有直接抑制血栓形成的作用,对于防止冠状动脉完全阻塞,维持冠状动脉内残留血流量具有重要价值。
肝素有抗平滑肌增殖、抗凝、降低血浆黏度、改善冠状动素有抗平滑肌增殖、抗凝、降低血浆黏度、改善冠状动脉侧支循环和心肌梗死后心功能作用。
可采用肝素24 h静脉滴注或4~6 h静脉间断注射。
一般8~12 h静脉滴注可给予7.500~12.500U。
或低分子肝素5 000~7 500 IU单位皮下注射,2次/d,3 d后可减半量,疗程1周。
或华法林2~4 mg 次,1~2次/d口服。
抗凝时应注意监测血凝变化。
1.6 溶栓药物有助于溶解新形成的血栓,对于维持冠状动脉内残留通畅具有一定价值。
提倡小剂量持续使用。
常用尿激酶25 u 放在100 ml生理氯化钠中静脉滴注, 1次/d,持续7~14 h;或重组链激酶25 U放在100 ml生理氯化钠中静脉滴注,1次/d,持续7~14 d。
1.7 他汀类降脂药能有效降低LDL-C水平,改善内皮功能、稳定粥样硬化斑块、减轻炎性反应、减少血栓形成。
可选用辛伐他汀、普伐他汀等。
1.8 中药治疗冠心病属中医胸痹范畴,是以心之阴阳气血失调、心脉痹阻不畅为主要病机,本病为本虚标实,以气虚为本、血瘀为标。
治疗应本着根据虚实标本的主次、兼顾同治的原则,一般选择
扶正制剂如生脉注射液60 ml加5%葡萄糖注射液静滴,1次/d,也可选用参麦或黄芪注射液等补气固本,使心气充足,血液运行通畅。
联合应用祛邪制剂如丹参注射液,葛根素注射液或川芎嗪注射液等以理气、活血化瘀、疏通血脉。
还可选用人参、黄芪、瓜蒌、丹参、当归、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元胡、枳实、郁金、水蛭、三七等,水煎服, 1剂/d。
参考文献
[1]王振敏,张宪静.不稳定型心绞痛的诊治进展.社区医学杂志,2008,6(9): 54-55.
[2]韩永继, 盛小刚.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现状.中医杂志,2007,48(10): 945-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