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doc

合集下载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总结1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总结1

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总结高二政治必修四第九课学问点1、冲突的含义和根本属性(1)含义:冲突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 简言之, 冲突就是对立统一。

【留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冲突, 开展的根本动力是冲突, 冲突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 冲突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冲突分析法是我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根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冲突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根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冲突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冲突双方相互依靠, 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 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冲突双方相互贯穿, 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在必须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冲突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表达着对立双方相互分别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异和对立为前提, 没有斗争性, 就没有冲突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穿, 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开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并为同一性所制约, 没有同一性, 就没有冲突统一体的存在, 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开展。

③冲突双方既对立又统一, 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改变和开展。

(3)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冲突的普遍性(1)原理:冲突存在于一切事物中, 事事有冲突;冲突贯穿于每一事物开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冲突。

成认冲突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成认冲突, 分析冲突, 勇于揭露冲突, 找寻正确的方法解决冲突。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 反对片面看问题。

3、冲突的特别性(1)原理:冲突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冲突。

②同一事物在开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冲突。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冲突(有主要冲突和次要冲突之分)、同一冲突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别性。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哲学生活第九课第一框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三单元·第九课 · 第一课时
系列丛书
2 哲中的 ( 学讲 )
“对立”或“斗争”, 对 切 体 是一具矛
盾方相斥互斗的象概,对切体 双互排、相争抽和括是一具 矛斗共的映具广意,容分富形 盾争性反,有泛义内十丰, 式限样排、别差等是立斗的 无多,斥区、异都对和争表 现。
系列丛书
矛的遍 盾普性 第一 要 马 思 义 普 原 与 国 命 建 的 体 际 ,把克主的遍理中革和设具实 结起。设国色会义一以克主普原 合来建中特社主是个马思义遍理 方 为导努探中社主建和革殊律过, 指,力索国会义设改特规的程它 法 体了盾普性特性共与性具的史统 现矛的遍和殊、性个的体历的 论 一第,认事、究题,遵从殊 。二在识物研问时要循特 再普 意 遍(一般), 从 遍
矛的殊 盾特性
(个别)到普
(一般)到特殊(个别)的 识 序 不 地 高 认顺,断提
深认。三在际作,坚一号和别导 义 和化识第,实工中要持般召个指 相合坚 结,持 “从 众 来 到 众 去 群中,群中 ”“解 麻 剖雀 ”“抓好
典型”等 学 作 法 科工方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进入导航
第三单元·第九课 · 第一课时
系列丛书
同一性
斗争性
①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 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 展。 联系 ②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 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 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 化和发展。
人教版· 政治· 必修4
系列丛书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第三单元 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高二政治知识点总结:第九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1.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基本特征、本质和核⼼)?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指导思想),建设⾯向现代化、⾯向世界、⾯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众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化(本质和核⼼),即中国特⾊社会主义⽂化。

2、为什么要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1)(依据)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是发展中国特⾊社会主义⽂化的宏伟⽬标。

这个⽬标,①与中国特⾊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②与建设富强民主⽂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标相衔接,③与我国深厚的⽂化底蕴和丰富⽂化资源相匹配。

(2)现实意义: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是全⾯建成⼩康社会、夺取中国特⾊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复兴的必然要求。

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明建设,培育“四有”公民,提⾼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化素质,实现各项事业的全⾯发展,增强中华⽂化的整体实⼒和国际影响⼒。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国各族⼈民团结奋⽃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和凝聚⼒;全⾯提⾼公民道德素质,树⽴⾼度的⽂化⾃觉和⽂化⾃信。

第⼀单元理论依据:(1)⽂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2)⽂化与综合国⼒竞争(3)优秀⽂化对⼈的影响第⼀单元综合探究必要性:第四单元第⼋课必要性:3、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化强国?(1)必由之路:必须⾛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先进⽂化⽅向。

(2)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化创造活⼒,需要树⽴⾼度的⽂化⾃觉和⽂化⾃信。

(3)最重要的是⽤中国特⾊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作。

(4)主要内容:必须努⼒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明,培育“四有”公民,发展教科⽂,增强⽂化整体实⼒和竞争⼒国际影响⼒,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明创建活动。

(5)中⼼环节: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设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全⾯提⾼公民道德素质,丰富⼈民精神⽂化⽣活。

⼆、⾛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4.什么是⾛中国特⾊社会主义⽂化发展道路?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 ②坚持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向; ③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针; ④坚持贴近实际、贴近⽣活、贴近群众的原则; ⑤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 ⑥坚持以改⾰促发展、促繁荣。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九课矛盾观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课件:第九课矛盾观

区 别
联 系
(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1.矛盾普遍性 ①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 无处不在——空间上) ②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时时有矛盾、无时不有——时间上) 在这一过程中只存在矛盾的差别问题,不 存在矛盾的有无问题。 所以,整个世界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世界。
矛盾普遍性的方法论:
提示: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不是无条
件的),是现实的(不是主观想象的),转向 对立面。
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 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 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老子《道德经》 没有黑,就无所谓白;没有丑,也无所谓美 没有纪律,就没有自由;没有正确,就没有错误 没有先进,就没有落后;没有战争,就没有和平
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问题,矛盾就是世界, 认识事物,处理问题,推动事物发展,就是要解决 矛盾。
(一)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含义: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矛盾的对立属性——斗争性, 矛盾的统一属性——同一性,
它们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
本属性。
固有的——客观的 基本属性——不可缺少
(2)矛盾同一性(是有条件的)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 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一定条件下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互为 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 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喜 —— 悲 吸引 — 排斥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变异 攻 —— 遗传 — 守 永恒的。 法制 强—— 弱 民主—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暂时的。 深—— 浅
战争—
和平
哲学所讲的 “斗争性”
包括一切差异和 对立——共性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9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前言:转变观念,端正态度,思想是行动的指针,态度的端正是做好每一件事的前提。

由于学校、考试等因素的差异,在很多学校尤其是初中,政治学科是不被重视的,有些地方在中考中政治学科还实行开卷考试,于是在很多同学的眼中,政治是一门副科,可学可不学。

3但是进入高中以后,政治成了一门必修课,而且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学完相应内容,否则势必影响毕业和升学,因此,进入高中以后,同学们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及时转变思想观念、端正学习态度,对政治学科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只有思想观念转变了、学习态度端正了,才有学好政治的可能,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制定计划,明确任务,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人区别于物的特点就在于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的活动总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能制定一个合理有效的学习计划是学好思想政治的基本保证。

5如对每一天、每一周、每一月的什么时间看政治、看几遍、要掌握哪些内容、要解决什么问题等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目中有书,千万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尤其是要转变那种认为“政治学科只要考试之前突击看一看背一背就行了”的错误观念。

6养成习惯,掌握方法“细节决定成败”,良好的习惯往往会让人终身受益,能够促进人的成长和发展,学习更是如此。

7定期总结,查漏补缺,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曾经说过:“温故而知新。

”这句话告诉我们,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总结就没有提高,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的内容也就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内容会容易产生混淆。

这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查漏补缺就显得非常必要。

因此作者整理了政治学习的课件提供大家使用学习。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选择题I: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本大题共2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中药不过是些树皮草根,多用少用没关系”、“中药有病能治病,无病能健身,无毒、无副作用”等观点.导致一些人过量用药产生不良反映。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公开课(16张PPT)课件

高二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公开课(16张PPT)课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2、(2016年全国高考全国1卷21)毛泽东在《党 委会的工作方法》中指出:“一个人的工作,究 竟是三分成绩七分错误,还是七分成绩三分错误, 必须有个根本的估计。如果是七分成绩,那么就 应对他的工作基本上加以肯定。把成绩为主说成 错误为主,那就完全错了。”从唯物辩证法看, 这里强调的是 ①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②无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就不能正确认识矛盾 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 转化 ④在认识矛盾时须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思考:在这些矛盾中,哪一种矛盾是主要矛
盾?哪些是次要矛盾?请再举例说明。
知识点1:主次矛盾
(1)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方法论】
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
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善于抓
住重点,
(2)次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 集中主
被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 要力量
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一 重点是

两点中


的重点,
论 每一矛盾:把握主要方面 点
反对一 点论
方法论:要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易混区分
①主要矛盾侧重于办事情,多用“重点、关 键、中心、主导、重中之重、第一要务、主 题”等词汇;
②矛盾主要方面侧重于看问题,多用“主流、 主体、性质、实质、方向、本质、多数、总 的看、利弊、优劣、大局”等词汇。
统一:矛盾主、次方面相互依赖 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求我 们看问 题时既 要全面, 又要善 于分清 主流和 支流。
3、主次矛盾、主次方面的方法论要求
既看主要矛盾

复杂事物 又看次要矛盾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1、什么是矛盾?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第九课 第一框高中政治哲学生活

第九课  第一框高中政治哲学生活
即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②矛盾特殊性的表现: Ⅰ、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Ⅱ、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各有 不同的特点 Ⅲ、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 同方面也各有特殊性
Ⅰ、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矛盾 各有解释 世界上事物之所以千 差万别的内在原因。
一学生提出:“打人与被打有何不同”,请教老师。 历史老师:打人是侵略者,被打是受害者。 英语老师:打人是主动式,被打是被动式。 物理老师:打人是施力,被打是受力。 教导主任:各记大过一次。 …… 上述事例告诉我们不同的学科研究的矛盾不同。
【初露锋芒】
3、美国科研人员做过这样的实验:将一只青蛙放到沸水中, 青蛙触电般立即窜逃出去;又将青蛙放入凉水中,然后用小火慢 慢加热,青蛙虽然可以感觉到温度的变化,确没有立即跳出去而 逐渐丧失逃生能力。这种现象被称为“青蛙效应”。 人可以避免“青蛙效应”在于能居安思危,并因“思所以危” 而“安”,其哲学道理是 ①认识“危”的条件、根源和前景是实现“安”的必要前提 ②认识“危”的必然性,则可以安之若素、泰然处之 ③认识“安”与“危”的依存、贯通关系,顺应和迎接安危转化 的趋势
先有鸡还是先有蛋
【小结】
矛盾 同一性 相互依存 相互转化 斗争性 相互排斥 相互斗争相对的来自绝对的对立统一
一分为二
判断改错:
任何事物都存在两个方面,即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不能将两点理解为就是优点和缺点 矛盾越少越好。 矛盾的多少是客观的,就事物的发展来说,不能以矛 盾的多少为标准来判断是好事还是坏事,只能以是否 有利于新事物的发展,是否有利于新事物战胜旧事物 来衡量好坏,不能一概认为矛盾越少越好 斗争性以同一性为前提,同一性寓于斗争之中。 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高二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第九课,第一框,9.1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的含义2.矛盾的基本属性①斗争性(对立)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a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b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②同一性(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知识明辨1.不能把哲学上讲的“斗争”与日常生活中特别是政治用语中的“对立”斗争混为一谈。

二者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不能把“两点”仅仅理解为优点和缺点、成绩和错误。

“两点论”具有广泛的哲学意义,应根据不同的事物去具体考察各自的两点是什么。

误区警示1.矛盾的存在是没有条件的。

这种观点是错误的。

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表现在:第一,矛盾双方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第二,矛盾的对立统一也是始终不可分割的。

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没有对立。

只有具备了对立与统一这两个方面才成其为矛盾。

所以,矛盾的存在是有条件的。

巩固强化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8条原理)☆一、矛盾原理1、〖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重点掌握】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误区警示1、矛盾的普遍性就是每一事物和所有的事物都存在矛盾。

不能把“普遍性”理解为每一事物同周围其他各种事物之间都有矛盾。

只有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才构成矛盾关系。

2、人们尚未认识,还不能对其矛盾作出科学解析的事物,或还没有察觉的矛盾,矛盾就不存在。

矛盾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事事时时有矛盾,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一般来说,处于动态的较为激烈的矛盾,人们往往容易察觉,而事物处于相对静止时的矛盾或处于缓和状态时的矛盾,并不等于就没有矛盾,它需要人们通过思维才能认识和把握。

政治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政治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1)是由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决定的。
(2)是中国政府和人民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自身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
五.中国怎样走和平发展道路?
(1)积极参与国际事务,努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2)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发展友好合作,改善和发展同发达国
家的关系,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加强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和务实合作,加
四.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和有效途径?
1.主要障碍: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2.有效途径: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建立国际新秩序(包括政治、经济两种新秩序)。
五.国际新秩序的内容?4点
保障各国享有主权平等和内政不受干涉的权利; 保障各国享有平等参与国际事务的
权利; 保障各国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享有平等的发展权利; 保障各个民族和各种
三.“发展”问题
1.含义:是指世界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问题。
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特征
发展的规模和速度超越了以往的历史
经济发展更加注重质量,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可持续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及原因?
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
原因:因为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经济旧秩序的存在。
强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
(3)坚决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干涉别国内政,永远不称霸,永远不
搞扩张。
附:《经济学》复习题怎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3)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推动发展的立足点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

第九课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9.1.2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说课稿)一.教材与学情分析1.教材内容、地位和作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是新课标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第一框教学内容。

矛盾论是唯物辨证法的实质和核心,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问题,又是矛盾论的精髓。

本课紧扣此问题依次说明“是什么”、剖析“怎么样”和探讨“怎么办”,线条清晰、内容丰实、逻辑严密。

由于矛盾论在唯物辩证法中的核心地位,因而本课内容必然涉及到前面所学唯物辩证法相关内容的归纳与整理,并对后面所学相关内容作思想理论与方法的铺垫,这就奠定了本课内容在第三单元中的核心支撑作用,教师与学生对本课内容的把握需更具宏观视野。

2.学情分析本课教学对象是高二年级学生,学习本课内容前,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矛盾的普遍性原理与矛盾的特殊性原理,有一定的知识与能力基础,但由于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非常抽象,学生学习和理解有一定难度,因而需要采用丰富的感性材料,并注重从哲学思维引导学生学习和探究。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目标课程标准对第九课的要求是:理解矛盾分析方法的普遍意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标准》要求和学生情况,为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确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掌握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原理,并据此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相关原理的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逐步提高抽象思维、辩证思维能力,学会运用原理分析社会现象、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体现基础上,提高思想觉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

重点和难点重点: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辨证关系原理难点: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三、设计理念与教法学法本课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和课程标准为指针,以建构主义理论和学科探究理论为依据,并结合学情、贴近学生生活与实际,我选择了设疑导思法、探究学习法、多媒体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组合进行教学。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高中政治必修4《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比较内容 前提不同 对立面不同 决定作用不同 方法论不同 实践方面如 何判断 主要矛盾 在复杂事物中包 含多个矛盾 一个主要矛盾与 多个次要矛盾 决定事物的发展 抓重点、关键、 中心,统筹兼顾 矛盾主要方面 在一个矛盾中 一个主要方面与 一个次要方面 决定事物的性质 分清主流与支流
重点、中心、关键、突 主流、方向、大局、 破口、核心问题、首要 性质、主体。强调 地位。强调抓、解决。 看、认识、分清。
(2)两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二次国内革命时,主要矛盾是阶级矛盾, 民族矛盾等其他是次要矛盾
民族矛盾 抗战后,
是主要矛盾,
阶级矛盾
是次要矛盾。
要求:工作中心随之转移。
二、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辩证关系原理 1、含义
(1)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 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2)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处于被支配 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课堂小游戏:我们身边还存在着哪些对立
斗争着的矛盾双方? 足球比赛中的攻与守 学习过程中的苦与乐 自身存在的缺点与优点 社会生活中的美与丑、真与假、善与恶、福 与祸、正风与歪风、自由和纪律、先进与 落后、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暴力与和平 自然界中的排斥与吸引、遗传与变异、阴电 与阳电、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2、基本属性——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2、基本属性——同一性
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 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
矛盾双方在一定条 件下是不可分割地 联系在一起的。离 开其中的一方,另 一方就不能存在。
(1)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2)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精品)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九课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精品)

方法论: 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勇于揭露矛盾,找到方法解决矛盾。 地位: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 ——宋· 周敦颐《周子通书· 过》
感悟生活中的哲理
从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谈起……
你家的矛盾和同学家的矛盾一样吗? 现阶段,你家的核心矛盾是什么?它一直是核心矛盾吗?
腐草无光,化为萤而耀采于夏月。 故知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也。 ——菜根谭 试分析上述观点体现了矛盾的什么基本属性?
分享
在你的生活中有矛盾存在吗? 当这个矛盾解决了,矛盾就不会存在了吗? 这个世界上有没有毫无矛盾纷争的世外桃源?
二、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1.矛盾具有普遍性 含义:
时时有矛盾,事事有矛盾。
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
比较表
区别 主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
存在前提 地 位
复杂事物(多个矛盾)中
每一对矛盾中 决定事物的性质 看问题 主流、总体上看、 九个指头……
决定事物的发展进程
办事情 重点、中心、关键、集中 力量、居首位……
适用范围 常用关键词
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不平衡性)
讨论:你支持哪一种观点?并分析其中的哲学道 理。
高中寄宿生使用手 机利大于弊,应允许 高中寄宿生使用手 机弊大于利,应禁止


学生手机使用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一个矛盾中
支配地位 主导作用
被支配地位
矛盾的主要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
抓主流
不忽视支流
三、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矛盾的不平衡 性)
① 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高二政治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一)矛盾的统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双方既有同一性又有斗争性2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3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4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方法论:要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矛盾的对立又要看到矛盾的同一(二)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1、普遍性:事事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时时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2、①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②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特殊性: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都有其特点。

1特殊性,并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4、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①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②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质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存在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

方法论:我们要坚持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具体的历史的共性的统一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一)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1、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含义:①②③主要矛盾和次要矛村相互依赖、相互影响。

主次矛盾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方法论: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2、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①矛盾主要方面:在事物内部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

②矛盾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

③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性质,矛盾的次要方面也对事物的性质影响和作用。

④矛盾的主要方面次要方面既相互依赖又相互排斥,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第十课创新意识与社会进步一、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一)辩证否定观的原理1、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完整word版)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 4《哲学与生活》知识点总结1、哲学与生活(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①哲学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②在必然意义上,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虑。

所以,哲学与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置身于其中的自然和社会亲近相关,它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①哲学就是给人智慧、令人聪颖的学问,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 。

②哲学的任务就在于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哲学的含义(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看法。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一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表现世界观。

)(3)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想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详尽科学是哲学的基础,详尽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哲学为详尽科学供应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 注意:① 详尽掌握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详尽科学的关系。

②哲学、世界观、方法论都正确与错误之分,不用然科学3、哲学的基本问题( 1)是什么?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或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一方面,思想与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样回答,是划分唯心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另一方面,思想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想可否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样回答,能够划分为可知论和不能知论。

(2)为什么?①思想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第一碰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②思想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所有哲学都不能够回避、必定回答的问题③它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向来,对这一问题的不同样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4、哲学门派一览表唯心主义古代朴素唯心主义(把物质概括为详尽物质形态,如水、火、气、土等)(物质是本源,近代形而上学唯心主义(把物质概括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唯心史观)物质决定意识)辩证唯心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人的主观精神是唯一的实在,是第一性的东西。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第九课

高中政治哲学原理第九课

1、矛盾(客观性)的观点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2、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转化。

由于事物范围的极其广大和发展的无限性,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第九课知识点
1、什么是矛盾?
矛盾就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统一关系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2、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关系: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

3、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的海洋中扬帆远航,才能历经风雨,又见彩虹。

4、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方法论意义:想问题、办事情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具体分析矛盾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解决不同的矛盾。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在实际工作中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和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和活的灵魂。

5、矛盾的普遍性(共性)和矛盾的特殊性(个性)的关系原理及其方法论意义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相互联结的。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不是凝固不变的,在不同的场合是可以变化的。

方法论意义:(1)应该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2)掌握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

6、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含义及其相互联系
主要矛盾是指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次要矛盾就是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7、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次要方面是指矛盾双方中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8、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牵牛要牵牛鼻子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住主流。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知识点
意识的本质
(1)从意识的产生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①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②意识一开始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特有的机能
(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本质)
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人脑不能自己产生意识,意识的源泉是客观世界。

意识不论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都是对客观存
在的反映。

二者的区别不在于是否对客观事物做出了反映,而在于对客观事物做出了不同性质的反映。

②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

③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法论)
原理: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方法论: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方法论)
原理:意识具有能动作用。

人能够能动的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法论: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高二政治哲学与生活必备知识点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进行调查研究,找出事物固有的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①哲学依据:物质是世界的本原,物质决定意识;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②现实依据:是我们做好好各种事情
的基本要求,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③反对夸大意识能动能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实践的含义、特点及基本形式
(1)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运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①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诸要素是客观的,并且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要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制约,因而实践是客观物质性活动。

②主观能动性:实践活动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可以把观念的存在转变为现实的存在,因而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特点。

③社会历史性:任何实践活动都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了他人和社会的纯粹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实践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随历史条件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是历史条件的产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