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特征及其生物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9205204 修回日期:2009207214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973计划(No.2007CB936000);国家杰出青年基金(No.2072551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重大研究计划(No.90713019);山东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No.2008GG30003012);教育部博士点基金(No.
20060445002)
*通讯作者:唐 波,男,博士,教授,研究方向:分子与纳米探针,农药、医药中间体清洁生产.
第26卷第3期Vol.26 No.3分析科学学报
JOURNAL OF ANALYTICAL SCIENCE 2010年6月June 2010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26144.2010.03.024
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特征及其生物应用
张瑞锐,高 源,唐 波*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教育部分子与纳米探针重点实验室;农药、医药
中间体清洁生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山东济南250014)
摘 要: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由于具有低的声子能,可以获得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
率,使其在太阳能电池、生物医学、光电子学、信息等领域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应用前景。
本文就当前稀土氟化物上转换纳米材料的改性、光性能研究,以及在生物检测,生物成
像标记,免疫分析,疾病治疗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并对上转换纳米颗粒在生
物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引用文献50篇。
关键词:上转换;荧光;生物分析;标记;免疫分析;疾病治疗
中图分类号:O65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6144(2010)0320353205
1 引言
发光材料的纳米化促进了催化、生物医学、光电子学、信息存储等领域的巨大发展[124]。上转换发光是基于双光子或多光子过程,发光中心相继吸收两个或者多个光子,经过无辐射弛豫达到发光能级,从而跃迁至基态产生短波长光子,即将低频率激发光转换成高频率发射光。上转换发光纳米材料(Upconver 2sion Nanoparticles,UCNP)独特的光学性能使其成为材料科学及相关领域的前沿热点[528]。近年来,不同形貌的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相继被报道,其性能也随之优化提高,应用非常广泛[9211]。
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具有较低的声子能[12214],可以降低非辐射跃迁提高发光强度,在氧化物、硫化物、磷化物等众多基质中脱颖而出,被广泛应用在生物标记,医学成像,分析检测,疾病治疗等各个领域[15,31,38241,44250]。本文对当前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光学性能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做一综述。
2 稀土氟化物纳米颗粒的上转换光学性能
影响稀土氟化物纳米材料发光性能的因素主要是基质材料、敏化剂和激活剂。目前氟化物基质材料研究的主要是XLnF 4和LnF 3,其中最为常见的是NaYF 4和LaF 3,声子能均小于400cm -1,有利于提供合适的晶体场,降低无辐射跃迁的几率,同时激活剂容易进行掺杂[13214]。稀土离子在氟化物中具有较长
的寿命,形成更多的亚稳能级,产生丰富的能级跃迁[12,15]。掺杂离子对上转换的发光扮演着极为关键的
角色,当前研究主要集中在Er 3+[16220]、T m 3+[17220]、H o 3+[19222]掺杂。稀土Yb 3+的激发光波长是980nm,吸收截面大,是最为常用且有效的上转换敏化剂
[16222]。当Yb 3+和其它稀土离子共掺杂到材料中,激发Yb 3+离子,能量传递引起光子叠加效应使得上转换发光效率大大提高
[5]。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的上
转换发光机理见图1。353
第3期张瑞锐等:稀土掺杂氟化物纳米材料的上转换发光特征及其生物应用第26
卷
图1 Yb 3+,Er 3+/Tm 3+掺杂纳米材料上转换发光机理[23]Fig.1 Schema tic illustr ation of v a rious upcon 2ver sion mechanisms occur r ing in Yb 3+,Er 3+/Tm 3+co 2doped Nanoma ter ials [23]水热/溶剂热、热分解都可以得到单分散纳米级的上转换
稀土氟化物,但是通过对纳米颗粒的修饰来提高其上转换荧
光效率仍是研究的热点。
2.1 核壳结构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
稀土纳米颗粒的发光不具有量子尺寸效应,相对于尺寸
较大的化合物,纳米微粒具有更大的比表面积,因此处于表面
的激活离子比例也高于相应的体相材料。由于纳米颗粒的边
界阻断作用,能量的共振传递也只发生在单个微粒内部,所以
高的猝灭浓度使其性能降低。在稀土纳米颗粒外部包覆同质
稀土层、二氧化硅以及聚合物是有效提高上转换发光效率以
及量子产率的方法,同时多层结构还可以丰富发光色彩。
2.1.1 同质壳 由于低声子能稀土壳的存在可以减少能量
转移,降低稀土离子的自猝灭,因此在稀土纳米颗粒外部包覆
同质的材料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发光效率。Yi 等人在掺
杂Yb 3+、Er 3+的NaYF 4纳米颗粒外包覆了未掺杂的NaYF 4
和聚丙烯酸(PAA)后,荧光效率提高7.4倍;NaYF 4B Yb,Tm@NaYF 4@PAA 比单纯的NaYF 4B Yb,T m 纳米颗粒的荧光增强29.6倍[24]。包覆KYF 4的KYF 4B Yb,Er 纳米颗粒的发光效率可以提高25倍[25]。不同合成方法制备的核壳纳米颗粒的荧光增强程度是不一样的,Mai 制备的A 2NaYF 4B Yb,Er@A 2NaYF 4的上转换荧光效率增强一倍,而B 2NaYF 4B Yb,Er@A 2NaYF 4的荧光只增加1/2[26]。
2.1.2 异质壳 稀土上转换纳米颗粒包覆异质壳主要是为了获取水溶性、稳定性和分散性更好的材料,同时还可以使其表面富有功能基团。当有机配体是高能的C )H 或者C )C,振动就会对镧系离子的发光造成严重猝灭[27]。不同有机配体对稀土纳米颗粒的下转换发光略有影响[28229],但对上转换发光的影响尚未有报道。异质材料对上转换氟化物纳米颗粒的包覆主要是二氧化硅[11,30233]、聚乙烯吡咯烷酮[34235]、聚丙烯酸[36]、聚乙烯亚胺[37]、聚丙烯胺
[38239]、聚赖氨酸[40]、聚乙二醇衍生物[41]等等,包覆后上转换荧光有小
幅度增强或者没有明显变化。
2.2 上转换多色发光
Wang 等[18]将Yb 、Er 、T m 同时掺杂到N aYF 4纳米颗粒中,在单一波长980nm 的激发下可以得到多色荧光材料。通过调节掺杂离子的浓度和种类,可以精确控制激发强度平衡,从而实现从近红外到可见的复合多色光(图2)。此外,在B 2NaYF 4B Yb,T m 外面包覆B 2NaYF 4B Yb,Er 结构的纳米颗粒也可以获得从近红外到可见的上转换发光。这种三明治结构的B 2NaYF 4B Yb,Tm@B 2NaYF 4B Yb,Er @B 2NaYF 4B Yb,Tm 不仅光谱丰富,而且与单纯的B 2NaYF 4B Yb,T m 以及B 2NaYF 4B Yb,Er 相比,其量子产率和荧光效率都有所提高[42]。
2.3 多激发模式发光
Li 等[43]将油酸配位的LaF 3B Ce,T b 和NaYF 4B Yb,Er 两种纳米颗粒置于十二烷基硫酸钠微乳液中,经过烷链自组装制备具有上转换和下转换双功能的纳米微球,尺寸大约62nm,在254、396、980nm 激发下可以得到不同发射的荧光,但是颗粒的稳定性还有待研究。H u 等[32]通过二氧化硅包覆上转换纳米颗粒,同时在二氧化硅纳米颗粒中掺杂异硫氰酸荧光素(FIT C),分别可以在980nm 波长下激发上转换纳米颗粒,488nm 下激发FIT C,获得上转换和下转换双模式的纳米颗粒,尺寸仅20~22nm,而且二氧化硅提高了生物相容性和稳定性,更适合生物应用。3 稀土掺杂上转换氟化物纳米材料的生物应用
3.1 稀土掺杂上转换氟化物纳米颗粒在生物分子检测中的应用
Wang 等[38]利用静电吸引层层组装的方法在NaYF 4B Yb 3+,Er 3+外部引入氨基,从而能够和生物素相连,随后体系中再加入同生物素相连的金纳米颗粒,当抗生物素蛋白存在的时候会连接两种纳米颗粒,从而发生能量转移,此时金会吸收稀土上转换纳米材料的荧光,通过荧光猝灭的程度实现抗生物素蛋白的检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