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访谈节目
访谈类电视新闻节目制作技巧课件
成功案例分享与解析
案例二十五:《经济信息联播》 案例二十六:《中国财经报道》
案例二十七:《中国新闻》
成功案例分享与解析
案例二十八:《东方时空》 案例二十九:《国际时讯》
案例三十:《世界周刊》
失败案例反思与总结
《对话失焦》
《节奏失控》
访谈主题不明确,嘉宾回答离题,观众不 知所云。
适时追问
03
在嘉宾回答后,主持人应抓住关键点进行追问,以挖掘更多细
节和背后的故事。
倾听与回应技巧
专注倾听
主持人应全神贯注地倾听嘉宾的 回答,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
积极回应
在倾听的同时,主持人应给予积 极的回应,如点头、微笑或简短 的总结,以鼓励嘉宾继续表达。
情感共鸣
主持人应理解并共情嘉宾的情感 ,避免过于主观或冷漠的态度。
配乐选择
根据访谈内容和氛围选择合适的配乐 ,增强节目的感染力。
音效选择
选择适当的音效,如掌声、笑声等, 增强节目的现场感。
合理运用配乐和音效
注意配乐和音效的运用时机和时长, 避免干扰访谈内容的传达。
注意版权问题
确保使用的配乐和音效不侵犯任何版 权。
05
访谈类电视新闻节目的案 例分析
成功案例分享与解析
引导嘉宾表达
主持人应善于引导嘉宾分享故事、观点和情感,激发嘉宾的交流欲 望。
提问技巧与策略
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
01
根据访谈主题和嘉宾背景,设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问题,以
获取有价值的观点和信息。
开放性问题与封闭性问题的结合
02
开放性问题能够激发嘉宾深入思考和表达,封闭性问题则有助
于获取具体的事实和数据。
谈话类电视新闻资讯节目
姓名:商野学号:2015182040203 页码:P39-P40 谈话类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概念:是指以面对面人际传播的方式,通过电视媒介再现或还原日常谈话状态的一种节目形态。
通常是围绕新闻事件、社会热点等当前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在主持人、嘉宾和观众之间展开的即兴、双向、平等的交流,本质上属于大众传播活动。
谈话类电视资讯节目的特点:通过主持人与参与者的访谈,一方面传播思想和观点,另一方便通过采访时的对话,对新闻事实进行更深入的挖掘和探询。
举例:香港凤凰卫视的《新闻今日谈》与央视新闻频道《面对面》。
谈话类电视新闻资讯节目的三个特质:1.主持人:对谈话节目的成败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主持人的表现,主持人的思维、状态和综合素质直接关系到节目质量。
主持人应是此类节目驾驭谈话走向和现场氛围的核心,必须头脑清晰,反应灵敏,对话题有较强的理解和组织水平、较强的现场氛围调节与控制能力,对话题的走向心中有数,起导向作用。
在正式谈话之前,主持人要善于根据谈话对象的实际和观众的需求,精心琢磨谈话的内容,设计提问方式,因此要求主持人有善于提问的能力。
2.谈话主题:话题是决定节目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它的反映面应当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要求题材具有新闻价值,也要求内容和访问对象都适合的表现方式。
最主要的几类话题:①体现时代精神的主旋律和社会发展趋势。
②号准社会脉搏,紧紧扣住受众对有关事物的关注重点。
此外,还应该综合考虑节目定位、受众特质及话语环境等。
3.参与者:一种是特邀来的嘉宾,另一种是在现场自愿参加的热心观众。
好的谈话对象是节目成功的基础。
一般按以下标准选择:新闻事件的当事人或参与者;嘉宾的业绩、经历享有知名度,并能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的多样性、变动性,能为观众提供某种启示,更需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跑单垃圾客户何晓源学校中国传媒大学
浅谈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前景
一、概述
1、访谈类节目的界定
2、访谈类节目的诞生
3、访谈类节目的发展
二、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现状
1、电视访谈类节目概况
2、电视访谈类节目特色
3、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种类
4、电视访谈类存在问题
三、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发展前景
1、把握正确舆论导向
2、杜绝过度煽情,增加人文关怀
3、创新特色,打造品牌
4、丰富形式,调整策略
内容摘要: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人类已经进入了传媒时代,媒介的影
响力已经变得越来越广泛而深刻,人们也变得越来越依赖新闻媒介传播的信息,通过新闻媒介传递的信息来了解世界、认识社会,从而形成自己的认知。
电视
访谈类节目,指的是电视节目主持人和谈话参与者围绕一个共同话题进行平等
交流并通过电视媒体展示其交流过程的大众传播活动。
在访谈类节目中,互动,成为了其最突出和显著的特点。
经过了近二十年的发展,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
成为我国电视节目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对我国电视访谈类节目的
诞生及发展进行研究,并对其进行全面的阐释,从而探索其发展的未来及改进的趋势。
关键词:电视访谈类;新闻媒介;前景。
近十年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变化
近十年我国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变化作者:田甜秦茜来源:《新闻世界》2013年第08期【摘要】电视访谈类节目是上世纪90年代才出现在中国电视荧屏上的节目类型,以上海东方卫视在1993年创办的《东方直播室》为开端,电视访谈类节目已经在中国走过了十九年的历程,在这十几年当中,各类电视访谈节目犹如雨后春笋一般在各个省级电视台开办,而节目形式也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本文以凤凰卫视的《鲁豫有约》为例,分析自2002年开办至今,该节目为适应受众市场的变化而进行的一些改革和改版,概括近十年中国电视访谈节目发生的一系列变化。
【关键词】《鲁豫有约》电视访谈改版一、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电视访谈节目源自于美国,是以1954年NBC电视台《今夜》栏目的创办为标志,她的出现打破了以往主持人只是作为“串词”的形象出现,也改变了主持人一贯的形象,在此之后,电视访谈节目在全世界迅猛发展。
访谈节目引入中国,是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
1993年,上海东方卫视开办了中国第一个电视访谈类节目——《东方直播室》,而真正把电视访谈类节目推向高潮的,则是中央电视台在1996年3月开办的《实话实说》,该节目一经推出就受到广大电视观众的热烈追捧,成为当时中国电视荧幕上最火的节目之一。
此后,电视访谈节目便在全国各电视台快速铺开,“截止到2000年底,国内谈话节目的数量已经达到了170多个”,①《鲁豫有约》是为数甚多的电视访谈节目当中的佼佼者,在这十年的发展中,《鲁豫有约》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和更好的迎合市场需求,对节目形式和访谈的方式不断进行改革。
把2012年的《鲁豫有约》和2002年的《鲁豫有约》作比较,节目的宗旨和定位已经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而她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国电视访谈节目发展的一个缩影。
二、《鲁豫有约》在凤凰卫视的辉煌《鲁豫有约》开办于2002年,最开始节目的宗旨是“寻访拥有特殊经历的人物,一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生命的体验和心灵的秘密。
她是一档面向高端受众、充满历史感的深度谈话节目。
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策略——以凤凰卫视《鲁豫有约》为例
新 闻 频 道 、 际 频 道 、 济 频 道 都 经 常 会 国 经 采 用 嘉 宾 群 的 形 式 , 得 话 题 探 讨 更 深 入 使
透 彻 : 在 娱 乐 明 星访 谈 中 , 现 了 主 持 而 出 入 团 队 访 问 一 个 嘉 宾 的 形 式 。 是 无 论 如 但
《 豫 有 约 》 受 访 者 定 位 为 “ 故 事 鲁 将 有
即 使 是 对 同一 类 人 物 的访 谈 . 还 可 以细 也
“5年 来 中 国最 有价 值 的 电视 节 目” 1 。
、
访 谈 类 节 目的 界 定
( )( 二 《 鲁豫有 约 节 目特 色
1放松 、 、 亲和的话语环境
节 目现 场 选 用 柔 和 的蓝 紫 色 调 背 景 、
电视 访 谈 节 目始 于 上 个 世 纪 6 0年 代
I
【 . . 】
声 屏 世 界
论 电视 访Βιβλιοθήκη 类节 目的 现 状 及发展 策 略
以凤凰 卫视 鲁豫有 约 为例
■徐海 岩
【 摘要 】随着社 会的 多元化发展 , 资讯的快速传播 , 访谈 类电视栏 目日益丰富
和多样化 , 众的收视 需求及 同类节 目急剧增 多, 观 曾热 闹喧 嚣一 时的访谈 类节 目遇 到 了瓶颈 。本文以凤凰卫视 鲁豫有 约》为例 , 通过对其表现形 式、 选材 、 在 问题 存 等方 面的研究 , 分析 了当前电视访谈 类节 目的现状 , 并探讨此类 节 目的发展策略 。
的 人 ” 寻访 拥 有特 殊 经 历 的 人 物 , 起 见 , 一
分, 比如 新 闻 事件 人 物 有 突 发 事 件 ( 海 像
啸 这 样 的事 件 ) 事 人 访 谈 、 闻 焦 点 人 当 新
《焦点访谈》栏目简介
《焦点访谈》栏目简介《焦点访谈》栏目简介《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新闻评论部1994年4月1日开办的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电视新闻评论性栏目,每期13分钟,每天19点38分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播出,次日8点22分在这套节目中重播。
《焦点访谈》现在已经成为了中国观众家喻户晓的一个电视栏目,也是中央电视台收视率最高的栏目之一。
《焦点访谈》的收视率稳定在30%左右,每晚收看这个栏目的观众约有3亿,每天有上千名观众给这个栏目打电话、写信、发传真和电子邮件,反映他们的收视意见,提供大量的报道线索。
由于坚持了“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原则,节目开播以来,受到了上至党和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老百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
国务院总理称“每日必看《焦点访谈》,从中可以得到第一手的材料”,并多次以《焦点访谈》报道的内容为依据阐述国家的方针政策,对有关方面的工作做出决策指导,他甚至说《焦点访谈》“是中央工作的一部分”。
1998年10月7日,总理到中央电视台视察时,特意为《焦点访谈》赠言:“群众喉舌,舆论监督,政府镜鉴,改革尖兵”。
而广大观众则认为,《焦点访谈》是“正义之剑、民主之盾”,《焦点访谈》进行的舆论监督标志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民主法制建设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焦点访谈》在节目管理和制作上采用制片人制。
制片人是栏目的管理者和节目创作的组织者与把关人,也是节目的第一责任人,对节目的全程制作、经费使用、人员调配具有决定权。
新闻评论部是国内将制片人体制引入新闻节目制作的第一家,《焦点访谈》是这种国际上通用的先进管理方法的第一批试验田。
《焦点访谈》在节目形态上采用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使报道有着落、评论有依据,述与评相互支持、相得益彰。
而在几年中《焦点访谈》推出的一批较为观众认可的“记者主持人”,也因其来自采编第一线、具有较高的新闻工作素质和理论素养确立了自己在电视新闻传播流程中的位置。
他们正按照新闻评论部和《焦点访谈》缔造者们既定的目标和进程,由“记者主持人”向“主持人”、中国第一代电视新闻评论员一步步前进。
什么是焦点访谈
什么是焦点访谈
《焦点访谈》是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于1994年4月1日推出的晚间新闻评论类节目。
节目通过调查、追踪和隐性采访报道揭露社会生活多个方面的违法犯罪行为,实现电视新闻节目舆论监督功能。
《焦点访谈》采用了演播室主持和现场采访相结合的结构方式,先以演播室主持人引出当天节目的主题或话题,通过现场采访的形式完成对事实主体的叙述,再回到演播室由主持人实现对事件本身的评论。
《焦点访谈》在演播室布置上,以朴素、稳重为主,以大屏幕为背景,提示当天节目的主要内容,主持人以坐的形式出现,整体上给人以沉稳、踏实的感觉,充分衬托了整个栏目的内涵和风格。
谈话类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模式
董玉博
( 作者单位 :登封 市广播 电视 台 )
摘
要 :谈 话类 电视新 闻评论 节 目是 我 国电视新 闻节 目中的重要形式之一 ,呈现 出个性化 的节 目模 式、节 目风格 与节 目价值
特征 , 广 受观众的欢迎和青睐。 本文在广泛的资料搜集与分析的基础上 , 从创作机制 、 传播模 式、 传播效果、 典 型节 目分析 四个方 面,
率具有重要 意义 。 1 创 作 机 制 发挥 着穿 针 引线或 协调 性 的作用 ,不会 现场观众或场外观众 的访谈 内容 ,由此进 限制嘉 宾所 表达 的 内容 以及所 表达 的思 步丰 富节 目内容 ,创新节 目观点等。在
一
谈 话类 电视 新 闻评论 节 目也 称为访 想与 观点 等 ,从 而在 活 泼 、 自由 的节 目 访谈节 目结束之后 ,节 目主持人会对整个 谈 式 、交 流式 或沟 通式 的 电视新 闻评论 内容 中为 广大 电视 观众 呈现 出丰 富 、多 访谈 内容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 ,从 而使观 节 目,是 指节 目主 持人 在特定 的 节 目现 样 的观 点 和意见 。这是 此类 电视 新 闻评 众 清楚 地认 识到各 个嘉 宾 的观 点和 意见 场 与一 定数 量 的嘉 宾就 某一 话题 进行 沟 论节 目最具 特 色 的地方 ,但 同时也 是其 等 ,深化对节 目主题的认识。除此之外 ,
为主并依赖 于大众媒体 的新 闻传播活动 , 某一 特定 的新 闻事 件或 新 闻话题 ,通过 制过程 中,先 由主持人就某一新 闻事件或 其 传播 效果 和传 播模 式是 特定 ,而谈话 沟通 与交 流 的形式 ,所建 构起 的特 定 的 新 闻话题进行简要介绍 ,引出谈话 内容 , 类 电视 新 闻评论 节 目无 疑是 诸多 电视新 电视新 闻评论 节 目内容 。与访 问式 的 电 时间大致在 1 至 2分钟之间 ,然后再 开始 闻 评 论 节 目 中最 核 心 、 最 重 要 的 一 种 , 视新 闻评论 节 目相 比,此 种节 目形 式更 由节 目主持人对嘉宾进行提问或者是与嘉 深 化对 其节 目模 式 的认识 ,把握 其创作 加 自由、内容 更加 丰 富 ,在 不跑 题 、不 宾进行 沟通与交流活动 ,开始建构谈话节 规 律 ,对 于提 高节 目创 作质 量与 创作效 偏题 的情 况下 ,主持人 在 此过 程 中仅仅 目的主体 内容 ,中间获取会穿插 一定 的对
杂志类 谈话类新闻电视节目
金牌嘉宾
• 梁文道
• 梁文道,1970年生于 香港,少年长于台湾, 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 哲学系。1988年开始 撰写艺评、文化及时 事评论,并曾参与各 种类型的文化及社会 活动。《开卷八分钟》 主持人,凤凰卫视评 论员
• 不是「正论」,而是「俗人闲话」,「多 少天下事,尽付笑谈中」 • 出言无忌,知识丰富,见闻广博,性情各异 • 制造乐趣与辩析事理三大元素于一身的目 的。
《新周刊》:锵锵三人行「15年 来中国最有价值的电视节目」。
锵锵三人行
• 《锵锵三人行》是凤凰卫视1998年4月出品 的谈话类新闻节目 • 主持人窦文涛与两岸三地传媒界之精英名 嘴,一起针对每日热门新闻事件进行研究 • 首播时间:星期一至五 23:30-哲学博士研究生。历任华东师范大学副教 授,香港岭南学院中文系副教授。现居于 香港,担任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
《东方之子》 《焦点时刻》 《生活空间》 《东方时空金曲榜》
时空看点
• 首播时间:20:00—20:55
• CCTV新版《东方时空》时长50分钟,围绕 当天或近期的新闻热点进行多维度的报道, 致力打造央视新闻频道晚间时段的封面文 章。
• 将一周七天的中国浓缩在一本45分钟的电视新闻杂志里 • 我们追求的是希望作一本有理想、有责任感、有尊严、能 够记录历史的新闻杂志,而我们更期待的是,能在与您的 沟通交流中获得启迪,因为这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时代。
杂志类新闻电视节目
• • • • 局部与整体的统一与完整 1、节目内容丰富广播 2、节目形式灵活多样 3、节目各部分协同作战
• 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开办于1993年5月1 日 • 经过2000年11月27日的一次大改版,《东方时空》 45 150 从45分钟扩为150分钟 • 以演播室为调度中心,用直播方式将新闻、实用 资讯、新闻专题等诸多内容有机串联,更加突出 信息的时效性和服务性,还推出了《东方时空》 所独有的周末版节目,构成浑然一体的大型早间 新闻杂志型节目
《焦点访谈》节目分析——兼论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特点
作者: 李晨曦
作者机构: 北京广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视听界
页码: 13-14页
主题词: 电视新闻评论 焦点访谈 选题原则 目的分析 社会生活 观众 电视化 采访对象 节目主持人 演播室
摘要: 本课题拟从《焦点访谈》节目成品入手,通过对其中优秀节目的分析和1998年4月的连续观测,并参考主创人员的相关论文及创作体会,总结电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成功经验,以期抛砖引玉,对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有所裨益。
一、“焦点”:大处着眼小处入手众所周知,选题是电视评论制作整个流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环,也是第一步的工作。
笔者将1998年1月至5月《焦点访谈》播出的132期节目的选题归类统计之后发现:该栏目的选题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政治、经济、科教文卫、国际大事等无所不包;节目多因事立论。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事件本身的多面性,报道及评论的角度和落脚点也呈现出庞杂纷繁的表象。
但仔细辨察,在一个时期内节日重点提倡什么、反对什么的基本思路清晰可见,体现了新闻评论性节目的选题取向。
这段时间,。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
《焦点访谈》研究报告一、《焦点访谈》概述电视新闻评论节目作为电视媒介的声音和旗帜,不仅报道新闻和传播信息,而且能够引导社会舆论,进行舆论监督,在中国当前社会不言而喻地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焦点访谈》栏目自1994年创办与开播以来,带动各省、市电视台纷纷创办此类节目,使我国电视新闻评论节目进入了创办和发展的高峰期,并且开创了我国电视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新局面。
i二、《焦点访谈》4、5月节目内容分析根据选题的重点,整理出如下图表。
部分选题可能出现交叉的情况,只选择最具代表性的类别进行统计。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统计期间,《焦点访谈》以其它题材报道为主,占总数的38%;其次是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占24%;第三是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占17%;最后是突发事件报道,占16%。
四类题材分布略有侧重。
其中,对比重最大的其他题材报道进行特别分析,发现弘扬时代正气和社会主旋律的典型报道最多,占20%;其次是鞭笞社会上的假、丑、恶现象,倡导真、善、美品德的报道,占10%;再次是辟谣科普警示类报道,占8%;最后是国家各个时期的中心任务或取得的成绩进行主题性报道,占5%。
(一)突发事件报道突发事件往往是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也是媒体竞争的着力点。
突发事件包括:1、突发意外事件和事故;2、重大刑事案件;3、突发群体性事件;4、军事行动和突发事件;5、涉外突发事件。
统计阶段,突发事件报道主要有国内的“生死86小时”“暴雨袭救援急”,国际的“救援‘岁月’号”“不言放弃的搜寻”,并且大多以连续性报道为主。
(二)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重大主题和重大活动报道主要包括了国家重大节日、重要会议、国家主席的讲话、视察、外交和专项整治活动等。
如:打击跨境牛肉走私、一次“红脸出汗”的民主生活会、亚信:为亚洲谋安全等。
(三)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舆论监督类题材报道针对社会上某些组织或个人的违法、违纪、违背民意的不良现象及行为,通过报道进行曝光和揭露,抨击时弊、抑恶扬善,以达到对其进行制约的目的。
浅析《焦点访谈》的特点
浅析《焦点访谈》的特点有这样一个电视新闻评论节目,曾获得中国三届总理的题词,它就是《焦点访谈》。
从1994年起的新闻评论节目,以新闻述评为主,表现出现场客观描述、采访和评论密切结合、声像融合为一,具有一定的深度性与思辨性,涉及内容多为关注度高的社会热点问题或现象,主要走的是曝光批评式的舆论监督路子,《焦点访谈》就是这一时期最典型的代表。
首先,多“说”与简“评”的结合已经成为节目的标志性特点。
《焦点访谈》栏目初期的定位是“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后来又把这四句浓缩为一句话“用事实说话”。
从节目属性上看,《焦点访谈》属于电视新闻评论类节目,从事件的展开到发展,再到最后的结论,将观点蕴藏于巧妙的结构安排之中、恰当的内容选择之上,而用事实去论证的过程,得益于多种符号的结合,这里主要指声音和画面的配合,即不仅有事实的展现过程中被采访者语言的直接表述,还有善于通过微小的细节和无声的动作去表现这一事实结论的画面。
例如一期揭露执法人员在办案过程中徇私枉法的节目,当记者采访当事人时,虽然他表面看上去淡定自若,但当镜头拍摄他的手时,观众就看到他的手在不停地颤抖。
这种通过镜头抓住细节的方法,可以通过直观的画面明白其中的含义。
当然“用事实说话”难免会有“说”多“评”少的问题。
胡黎明在《“焦点现象”研究》中就有相关事实记录,1995年,当《焦点访谈》第一次参加中国电视新闻奖评选时就遭到不少专家的质疑,认为电视评论应是观点性言论,所以《焦点访谈》不是评论节目,但最后持另一种看法的专家意见占了上风,他们认为电视评论应有电视的特点,而《焦点访谈》就是通过这种特点表现的。
电视评论不是不叙事,而是在引用事实的同时做到有情节、有细节,这些都要服务于说理的需要,以是否有利于证明和说服论点为转移。
这样就要很好的衡量“说”与“评”之间的度,做到很好地将“说”中形象的画面语言与“ 评”中抽象的分析论述性语言相结合。
观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心得体会(精选多篇)【共8页】
观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心得体会(精选多篇)第一篇:观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心得体会公安局交警观看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心得体会全体民警一起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
观看后我中队民警展开了热烈讨论,以下是我全体民警的观后感想:观看过程中就视频中举例的黑龙江、**、**等地发生的违规违纪现象进行了讨论,就视频中的违规违纪现象在我们身边是否发生,大家举一反三的进行了自检自查,对中央下发的八项规定有了深刻的认识,大家一致表态,从自身做起坚决执行中央的八项规定。
第一、要树立良的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在工作中,"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人难找"等生硬、冷淡、蛮横、粗暴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我们要坚决杜绝。
自觉地做到来有迎声、问有答声、走有送声,真诚地做到不厌烦、不推托、不敷衍,简化工作程序,明确工作职责,提高办事效率。
有了这种态度,群众对我们才会有信心,我们在工作中才会有信心。
第二、要转变工作作风,执法为民,坚持以人为本身为人民交警,一定要有的工作作风。
努力做到执法为民,坚持以人为本,善于换位思考,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实事求是地研究和解决群众困难。
要学会深入群众,在贴近群众中不断汲取工作动力。
只有转变思维方式,对群众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群众才能真正给予理解、积极支持。
第三、要提执法过程中的升服务质量要提升服务质量,首先是标准要公平。
坚持依法依规办事,严格标准,统一尺度,确保理解法规不偏差,宣传法规不打折,执行法规不走样,使群众对法律法规的依据和标准了然于胸,打消群众顾虑,赢得群众支持。
让群众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意见;要给群众以监督权,让群众能够监督执法的过程,确保执法行为在阳光下正确运行,增强群众对执法的信任感、认同感。
为民办实事、办成事。
用客观公正的态度和真抓实干的作风体现公平正义,让群众满意,让群众信服。
品质发展 且战且进——关于广东电视台新闻频道《第一访谈》栏目的对话
域 的都会有 ,那么有故事、有关注度 、口才好的嘉宾 当然是首选 ;其次 ,也是很重要的一 点是 ,我们采访 的名人身上也一定要有新 闻价值 ,有新 闻的 由头。比 如说 ,2 0 年1 月,在 大家都关注金融危机的时候 , 08 0 我 们去采 访 郎咸 平 、樊 纲 、茅于轼 这三 个知名 的经
话 ,包 括 凤 凰 卫 视 的 很 多 节 目 ,是 很高 端 ,收 视 率 却不 太 好 ,所 以这 也 是 很 矛 盾 的 地 方 ,而 且 名 人 资 源
张 :恕 我 直言 ,在 尚娱 乐 、轻 理 性 的 广 东 ,谈 话
节 目本来就没有太 多的市场 。而栏 目又定位 为三高人
名人的 传奇故事 ,比R 2 0 年的时 侯,我 们可能有一  ̄0 8
半 的 时 间 都 在 北 京 ,因 为 北 京 名 人会 多一 些 ,各 个 领
自创的栏 目大 多是专题节 目,新 闻专题节 目无非就分 人文历史类、新 闻杂志类 、档案传奇类和人物访谈类 的节 目。相对来说访谈节 目还是比较 好操作 的,只要 有嘉宾资源 ,有会做节 目的编导 ,有好的主持人就够 了 ;其 次 ,纵观 每个 台一般 来说都 会有一 个谈话 节
当我 去 北 京 做 一 些 名 人 高 端访 问 的 时候 ,他 们 会 很 自
也是有限的 。其次 ,新闻频道相 对于其它成熟的 电视 频道来 影 响力,这之 后才去做该做的东西。其实 从今年5 、6
月份 开 始 做 新 闻类 访 谈 后 ,我们 的收 视 率 也 有 了 翻 倍 的 增 长 。在 这 个 问 题 上 我认 同浙 江 卫 视 总 监 夏 陈 安 的 观 点 , 当时 浙 江 卫 视 从 周 四 到周 日,全 都 是 娱 乐 的 节 目,很 多人 说 ,浙 江 卫 视 已 经不 是 当年 那 个 做 文 化 的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采访如何深入及如何吸引受众
这种方法不同于制造意外法中的亲人、朋友出现。这种主要 是通过嘉宾联系自己的亲人、朋友共同参加访谈节目。情感因素 即出现在大家坐在一起的时候,亲人朋友的言语往往会激起嘉宾 的情感共鸣,最终成功调度整个节目的情感点。
2:探究隐私法 隐私就是卖点,虽然看似有些不人道,但是在媒体界、娱乐 圈,这却是绝对的真理。但是不能否认的是,这是一个相当高危 的方法,然而,越是这样,甚至危险到打起官司,打起口水仗, 越会吸引受众的目光,提高节目的可看度与知名度。 3:制造意外法 记得在春晚舞台上冯巩与朱军所表演的艺术人生的小品中 就说到过访谈节目的制造意外法,他们在小品中应用了把最亲的 人的祝福拍下甚至请到现场的方式制造意外。可以说,这个小品 准确的折射了当今电视访谈类节目制造意外的方式。这种方式应 当说是较为讨好的,无论是嘉宾还是观众都经常为这种方式感动 得流泪,同时还会认为节目组很有人性化,进而提高节目的知名 度。 四、结语 电视访谈节目作为直接交流方式通过大众传播的媒介,以轻 松舒适的谈话方式深入被访者的内心世界挖掘出其特有的一面, 这就要求节目在制作过程中对于如何深入采访嘉宾做出了一定的 要求,也让电视传媒考虑用什么“点”来吸引受众。本文所涉 及的几点,是对电视谈话类节目的一些小小探析,随着科技的进 步,电视媒体的不断成熟,希望以后会有越来越多好看电视访谈 类节目呈现给观众。
一、明确、充分的前期工作 电视访谈节目的重点在人物,因此访谈节目所有工作都以嘉 宾为中心而展开。这就使得前期工作思路明晰,主要针对访谈嘉 宾而进行。 1:前期的策划 ⑴主题策划 电视访谈节目的主题就是人物,通过主题策划,展现每一 个人物的现实经历、精神世界和心路历程。1 这就需要用主题来 概括访谈对象关于生活、情感、奋斗、自强不息等几个方面,因 为正是由于这些方面撞击、震撼、感染、感动受众。因此,主持 人在选择主题时,要针对生活、情感、奋斗史以及精神世界等方 面,深入思考这些方面是否能够吸引观众,引起他们的共鸣。同 时,编导及主持人还应当寻找到一个切入点,使观众能够通过 这个切入点了解、跟随甚至感动于这期主题。2 只要达到这种效 果,应该可以说,主题的选择及策划是成功的。 ⑵被访嘉宾的选择 主题选定了以后,被访嘉宾的选择就尤为重要了,主要秉承 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当期节目要选择的嘉宾当然是和主题相契合的,不能 在爱情专题的时候选择离婚的受访者,也不能在励志专题下选择 出身背景好、不劳而获的嘉宾等等,其次,嘉宾的选择还要迎合 观众的口味,这就要求两种嘉宾的到来:一是正处在风口浪尖上 的,这种嘉宾必将吸引众多受众;另一种则是“神出鬼没”型的 嘉宾,这种嘉宾很低调,从不正面回应观众的热情,因此他们一 旦出现在访谈节目,必将吸引到受众的眼球,满足其好奇心。 2:整体定位 ⑴受众定位 一个电视访谈节目对于受众来说,就是“发现、探索、满足 好奇”的过程。观众是抱着“猎奇、看热闹”的心理。3 然而越 是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他们越会关心“意外的效果”及“秘密的 结果”,电视谈话的魅力就在此,它是直观的,是可以充分展示 感情的,有时候甚至可以使情感共鸣。因此,受众对电视访谈节 目的定位,往往就是“满足好奇心”的“情感共鸣”之旅。4 ⑵媒体定位 作为一种电视节目本身,电视访谈节目的直观性更强,可见 性动态的画面结合真人真语的形式,增加了可信度及真实性。同 时,主持人的存在也可以对节目的内容进行推进及引导,增强了 可看度,因此,电视访谈节目应当是最现实、最生动、最具可信 性与观赏性的媒体形式。 二、运筹帷幄的现场掌控 我们以往所看到的节目很多都是录播,但电视访谈节目不同 于普通的录播目。这就需要现场的主持人能够运筹帷幄,自始至
《焦点访谈》节目定位
《焦点访谈》节目定位摘要:《焦点访谈》栏目自1994年4月1日开播以来广受社会各界的关注,其节目的定位也为中国的广播电视业注入了新风。
其批判性、监督性以及党性,虽然开播已经有近二十个年头,依旧为受众所津津乐道,同时也被广电行业所肯定以及不断发扬。
关键词:焦点访谈;节目;定位《焦点访谈》作为中央电视台一档黄金节目,收视率一直在全国居于高位,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同时也赢得了大多数受众的信赖。
其主要定位为一档社会综合类舆论监督节目,洞察机制的缺失,行政人员的贪污受贿,社会的人情冷暖,承担起一个媒介应尽的社会责任。
《焦点访谈》的舆论监督节目多年来为人们所关注和喜爱,选择”政府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选题,坚持”用事实说话”的方针,反映和推动解决了大量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许多《焦点访谈》的报道成为有关方面工作的决策依据和参考。
《焦点访谈》开播伊始,初步的定位可以概括成四句话:时事追踪报道,新闻背景分析,社会热点透视,大众话题评说。
明确了选题的范围和报道的形式,极大丰富了电视报道的题材,开拓了新的电视报道体裁。
《焦点访谈》的特色定位,在于它批评社会不良行为和丑恶现象的舆论监督类节目,这类节目切中时弊,赢得观众认可,成为《焦点访谈》的主打产品,这也正是它的节目特色所在。
《焦点访谈》寻求到准确的栏目特色定位:舆论监督。
这个定位既有民意基础,又有政治基础。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大量失范行为、腐败现象发生,各个阶层的群众自然对此拥有一定的知情权和发言权,非常希望找到一个公开表达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地方,《焦点访谈》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群众这一愿望。
如果一概否定对社会上消极因素和负面问题的揭露与批判,那么群众将很难相信你的正面宣传,社会上的丑恶行径因缺少新闻舆论的监督而愈加有恃无恐、胆大妄为。
《焦点访谈》作为一档政治舆论监督节目,其对于社会黑暗面的曝光,一向不遮不掩,其开播十五年来,揭露了成千上万个违法犯罪事实,为净化社会环境,促进法治社会的建设,推动舆论民主化做出了巨大贡献。
新媒体时代电视访谈类节目该何去何从
新媒体时代电视访谈类节目该何去何从电视访谈类节目经过数十年的发展,本身就普遍存在话题重复、节目形式老套、主持人凭经验疲于应付等问题,尤其在新媒体的强大冲击之下,“越来越没人看了”似乎成为了逃不开的命运。
《午间访谈》是广东惠州电视台《午间新闻》节目中的一个板块,《午间新闻》是日播的直播节目,开播已有11年。
但直到目前,只有《午间访谈》这一个板块尚无法实现直播,因为录制好之后还需经编导后期剪辑,确保各种说法准确无误后方能播出。
《午间访谈》作为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一个缩影,遇到的问题自然也是不少其他同类型节目同样面临的问题,因此,探究《午间访谈》的出路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电视访谈类节目的存在意义电视访谈类节目改变了传统电视媒介的话语方式,主持人不再正襟危坐,独自播报,而是可以与访谈对象在交流情境中谈工作,谈理想,谈生活……即使是解读政策等较为严肃的话题,也可以在平等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在新媒体环境下,电视访谈类节目逐渐式微,但其独特的社会价值和人文价值使其依旧具有较大的存在意义。
区别于一般的访谈节目,电视访谈类节目直观地把谈话各方展现在观众面前,观众通过节目,能得到发自内心的感悟、启示、震撼和思考。
当今社会,在主流价值观不断构建的过程中,那些能被公众认可的社会价值、那些需要被宣扬的正能量和真情实感,仍需通过传统大众媒介的手段进行传播。
电视访谈类节目现状节目内容重复,形式老套。
早在2016年,曾广受欢迎的台湾电视综艺访谈节目《康熙来了》停播,同年,曾有“内地版《康熙来了》”之称的《超级访问》停播。
作为一档走过十六个春秋、揽获多项大奖的节目,《超级访问》一度是内地首屈一指、叫好又叫座的王牌访谈节目之一,却最终也难逃适者生存的市场规律。
在十几年前,访谈节目是观众开拓眼界甚至获取深度资讯的重要渠道。
而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公众号等渠道让各类资讯随手可得,各种个性化推送简直“走进了观众的心坎里”,墨守陈规的访谈类节目无法再满足观众的多样性需求。
国内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
国内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1. 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媒体的普及,民众对于民生问题的关注程度也日益增加。
这也导致了民生新闻节目的兴起。
国内有许多影响力较大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们通过深入报道社会问题、关注民众关切的议题,对社会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监督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个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民生新闻节目,并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人民日报《新闻调查》《新闻调查》是人民日报旗下的一档重点关注社会民生问题的新闻节目。
该节目借助人民日报独特的资源优势,深入调查并报道各类社会问题。
其报道角度客观公正、深入细致,充分展现了人民日报对于社会民生问题高度重视的态度。
通过该节目,人民日报可以将社会问题进行曝光和深度剖析,引起广大民众的关注和共鸣。
3. 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档重量级新闻节目,以其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报道而闻名。
每期节目,它都选取一个当前热门的社会问题,进行多角度的深入访谈和报道。
通过该节目,能够将社会问题和人物故事完整呈现给观众,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和关注社会问题,展现了中央电视台对于民生问题高度的关注和责任。
4. 央广财经《开讲啦》《开讲啦》是央广财经频道的一档以经济与民生结合的节目。
该节目通过邀请各界专家与大众讨论经济和民生问题,旨在普及经济知识,提高民众的经济素养。
该节目深入浅出地解析复杂的经济问题,以生动活泼的方式呈现给观众,吸引了大量观众的收看。
通过《开讲啦》,央广财经频道让民众了解经济动态的同时,也提高了民众对经济问题的关注程度。
5. 浙江卫视《挑战者联盟》《挑战者联盟》是浙江卫视的一档以助人为主题的真人秀节目。
该节目每期选取一个困难的家庭或个人,通过解决他们的困难来传递助人的精神。
同时,该节目也提醒了观众关注社会的弱势群体,促使观众更加关爱他人。
《挑战者联盟》通过真实的故事和情感化的演绎,赢得了许多观众的喜爱和关注。
6. 总结以上所介绍的几个国内影响力较大的民生新闻节目,它们通过深入报道社会问题、关注民众关切的议题,都对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整个18世纪,中产阶级的谈话传统得以发 展,并借助印刷技术和第一批大众刊物的 流行,谈话传统得以发扬光大。正是这些 早期的咖啡馆和杂志第一次使普通人成为 社会事务的参与者,而不再是旁观者。让 他们能在政权机构和教会组织以外非正式 地表达对于知识和自我的随着无线广播的出现而逐渐成为 一种新型的公众论坛。广播界第一档谈话 节目是1921年由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的 WBZ电台播出,并且仅在1928-1929这一年 中,广播网中有21个节目是典型的谈话节目, 谈论公共事务、宗教、家庭生活。 当时谈话大都是独角戏,专家对这听众讲 话,而不要听众参与对话的节目形式。从 1933年开始广播谈话节目迅速蔓延,不仅有 了更多的节目样式,而且听众也有了更多 参与的机会。 广播谈话节目在20世纪30年代已经成熟。
1986年9月,芝加哥《奥普拉-温弗瑞》 的电视节目进入全美辛迪加,在全国138个 电视台播出,主持人迅速成为闻名全国的 电视脱口秀明星。在之后的8年时间里,收 视率一直高居谈话节目的榜首,成为当之 无愧的脱口秀女王。
采访对象不止一个,内容多围绕一个话题 展开,或是新闻事件,或是社会现象,采 访对象作为思想、观点的提供者而出现。
观众视角: 王志首先把自己定位为北京市民,广泛 了解和深入分析他们最想问市长的问题, 问题尖锐,但并不回避。 人物个性: 王岐山没有打官腔,十分果断一一作答, 表现出雷厉风行和指挥若定的气度。增强 了市民对政府的信赖感和抗击非典的信心。
2、促动平等真诚的对话,在交流中求证 记者要做到有效和得体。 有效:是对传播结果的考量; 得体:是对传播方式的要求;
六、电视谈话节目 1、电视谈话节目与人物专访比较 (1)传播取向不同 (2)传播氛围不同 (3)主持人的作用不同
(1)传播取向不同 谈话节目传播取向是话题,不过于追求 时效性,但讲求平民化。观众记住的是话 题和观点。 如《实话实说》话题:该不该减肥、结 婚的钱谁出、邻里纠纷怎么解决等。 人物专访传播取向是人物,选取具有新 闻性、故事性、独特个性的人物作为专访 对象。观众记住的是个性化的人。
(1)采访者有效而得体的控制能力 质疑不是咄咄逼人,而是有控制的质疑: 首先是对自身的控制; 其次是对对方的控制;面对强者把他压 下去,面对弱者扶她一下。 再次是对环境的控制;对进入环节和谈 话背景进行人为的设置和把握。环境符合 采访人物的身份特征。
(2)采访者成熟而灵活的调试能力 对话者身份、职业、年龄、经历,具有 较大差异,采访范围较宽泛。
节目由关注群体向关注个体转变,为观 众提供了解读新闻的人性化视角。以人际传 播为壳,在探寻中实现深层交流。
以前我国媒体传播模式以“一对多”为 主,信息在媒介与大众之间呈单向流动。 个体很少能成为节目的主体,即便有人与 人的对话,大多也是将人作为符号来阐释 某个既定的观点或概念,缺乏人性化的交 流。 《面对面》以人际传播为壳营造了一个人 与人之间交流的平台,使得个体的人在大 众传播中有了一席之地。
电视新闻访谈节目
一、电视谈话节目的定义
电视谈话节目源于美国,英文是talk show,港台译作“脱口秀”,即没有脚本, 脱口而出,即兴发挥的意思。人们在对话 中进行信息的交换和思想的碰撞。
谈话节目的源头可以追溯到18世纪英国的咖 啡馆,韦恩-门森教授在《大家谈:媒介文 化中的脱口秀》中指出在咖啡馆里第一次 出现了讨论社会问题的公众聚会。在这些 咖啡馆发展起来以前,人们一般都是公开 讲坛的被动接受者。
2003年1月,《面对面》坚信“新闻是由人 来构成和推动的,人永远是新闻的主体”, 用人来解读新闻,见证历史。 主张“在探询中交流,在交流中求证,在 求证中解读”,为观众解开他们知道什么? 做了什么?为什么?的谜底。不拘泥讲故 事,不以煽情为卖点,而是追求聚合新闻 信息、解读个性观点、传递理性思维。并 将质疑作为栏目的品牌元素倾力打造,在 交流中质疑,用质疑来深化交流。
(2)“现实性”传播 人类只有一个时间,那就是现在。现 在时的对话,最能给人带来融入的感觉。 尽量给观众营造一种当下、即兴的对话传 播感觉,使谈话具有现实性、现场感。 《面对面》不注重对人物做传记式的描 述,而是紧紧围绕新闻事件,截取新闻人 物经历中的一个或几个相关断面,进行求 证解读。
新闻人物专访节目的定位是新闻中的 人,对话要围绕着展现新闻人物的独特个 性,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来进行,通过质 疑,使观众看到与众不同的“这一个”, 并从中引发思考,获得感悟。
电视谈话节目直到50年代才产生出来,电视 史把NBC1954年推出的《今夜》作为电视谈 话节目的开端。以美国为例: 60年代代表是《唐纳-休节目》; 80年代《奥普拉-温弗瑞节目》、《拉里-金 直播》; 90年代《莉基-莱克节目》、《杰尼-琼斯节 目》等。
电视谈话节目最早兴起于美国,20世纪 50年代的《今天》和《今夜》开始,确立了 明星闲聊式谈话方式。 我国电视谈话节目开始是1993年1月上 海东方电视台播出的《东方直播室》。但 真正在全国掀起谈话节目热潮的是1996年开 播的 《实话实说》。
(2)传播氛围不同
谈话节目氛围力求开放、活跃,主持人 会调动起场上观众的说话热情,或鼓励观 众通过网络向场上嘉宾提问。 人物专访营造一个封闭的空间,好比把 采访对象请到自家的客厅里,很安静,暗 示嘉宾:这里没人会打扰我们的谈话,你 想说什么、怎么说都可以。
(3)主持人的作用不同 谈话节目主持人是穿针引线者、话场控 制者、气氛调节者。 专访主持人是一个调查者、挖掘者、印 证者。
王志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利用语言和 非语言制码。传达出我关注、我怀疑、我 仍不大相信的潜在信息流,营造出一个质 疑的信息场。
3、以深层质疑为手段,在求证中解读 (1)有意制造冲突 质疑实质上是有意制造一点冲突,去刺 激对方,跟对方拧着来,冲突给对方创造 一个平台,尤其是正面人物,有冲突才有 意思。 采访江苏华西村书记吴仁宝《解读天下 第一村》,原因是他离开了,他儿子接任, 有人说这是世袭制。是否把集体资产变成 家族企业?华西村靠什么称富天下,华西 的辉煌是真实还是幻影?把观众最欲知晓 的确定为质疑点。
(2)《讲述》--普通人的专访 2001年7月,央视10套播出,定位是 “荟萃不同人生、不容经历、不同遭遇的 不同故事,揭示人间共同命运、共同追求、 共同向往的人性本质”。
典型例子:2004年9月播出的《3000美元环游地 球》,讲述了年轻人朱兆瑞用77天游历了五大 洲28个国家和地区,坐飞机、吃大餐、住星级 宾馆,却只花了3000多美元的故事,不可思议, 激发收视兴趣。原来一张英航、澳航等八大家 航空公司联合推出的环游世界的套票,为他节 省了大量的交通费。甚至住过倒贴钱的五星级 酒店外加提供午餐,而这一切都来源于公开的 信息。
五、其他人物专访 1、知名人士专访 1993年5月1日推出的《东方之子》, 追寻杰出人物的心灵对话,属于精英访谈。 开播十周年的时候,开始把东方之子 的杰出性和精英性与新闻人物相结合。
(1)以新闻事件为契机,及时播出相关人物 专访 中国飞天第一人、推出王永志、胡世祥、 沈荣骏等载人航天七大系统的总指挥的系 列专访。
凤凰卫视—— 1998年名人专访《杨澜工作室》; 2001年《名人面对面》; 2002年《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央视—— 2001年十套《讲述》; 2003年一套《面对面》;
人物专访根据定位不同,分三类: 新闻人物专访,如《面对面》;
知名人物专访,如《东方之子》、《名人面 对面》; 故事人物专访,如《鲁豫有约》、《讲述》。
提问速度的把握 王志提问简短有力,常用封闭性的问题。 有时放缓提问速度: 有时大大提高速度:
有时放缓提问速度:采访非典时期的北 大人民医院的院长吕厚山,给其足够的时 间表达情感。 有时大大提高速度:如采访9岁作家边 金阳,几乎都是三五个字的小问题。
非语言符号的把握 研究表明,面对面沟通中,情绪信息 只有7%通过语言表达的,其余93%是由面 部、目光、身体运动、语速等非语言符号 传递的。
人物专访基本采用一对一的形式,不设现 场观众,采访空间较为封闭和私密,采访 环境相对沉静柔和。 采访环境背景:一排书架、一盆植物、 一盏台灯,背景往往被虚化; 画面主体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的近景, 镜头在胸部位置以上; 交流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构成专 访节目的主体;
2、谈话节目 谈话节目的开端: 1954年NBC推出的《今夜》。 20世纪80、90年代无论夜间还是日间谈 话节目都进入了成熟阶段。
围绕在“探询中交流”《面对面》把握了 一下环节: (1)访谈对象的选择 新闻性; 纵深度:深入新闻的漩涡,为观众提供 一个解读新闻的别样视角。如神五发射成 功后,播出对杨利伟的采访。 思想性:访谈由现象层面上升到本质层 面。
(2)观众视角的探询 王志首先代表的是自己,其次才是媒体。 就是记者从媒体代言人还原为真实的自我, 并成为观众的代言人。
从开播到1959年6月26日停播六年间采访名 流无数:美国总统杜鲁门、肯尼迪,古巴 领导人卡斯特罗,明星玛丽莲-梦露等。在 20世纪的美国,默罗的《面对面》一直是收 视率最高的十大名牌电视节目之一。
我国,作为一个固定栏目播出的人物专访 节目开始于央视1993年推出的《东方之子》。
我国,作为固定栏目播出,产生较大影响 的谈话节目开始于央视1996年推出的《实话 实说》,它的成功在全国掀起了谈话节目 的热潮。标志着大众传播进入了一个群体 表达的时代。
(2)围绕当前社会热点,适时推出相关 人物专访
非典真心英雄系列专访; 高考推出大学校长系列; 我的创业故事系列专访;两会系列人物专访; 省委书记系列专访;
(3)借助重要纪念日,适时推出相关人物专 访 世界艾滋病日; 世界残疾人日; 全国法制宣传日;
2、故事人物专访 (1)《鲁豫有约—说出你的故事》 2002年1月由凤凰卫视推出,定位是 “寻访昔日的英雄和特殊经历的人物,一 起见证历史,思索人生,直指人们的生命 体验与心灵秘密,创造一种新颖的记录谈 话模式。让观众在倾听中见证历史,思索 人生。” 采访对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人